著名旅游景点赏析心得
『壹』 如何赏析旅游景点
旅游景点赏析的主要内容有:中国自然旅游资源、中国人文旅游资源、外国旅游资源。
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部分,分别予以详细的介绍。自然景观包括山岳名川,人文景观包括古建筑、佛教石刻、古典园林、古墓葬、历史文化和综合人文。最后还介绍了较著名的国外旅游资源。全书内容丰富实用,讲解详细,图文并茂。
『贰』 求一篇赏析文(赏析著名风景区的导游词)
你要赏析导游词嘛 现成的赏析文是没有的 希望下面的内容能帮你很快的完成一篇赏析文
首先你得结合导游词的定义来赏析它。
导游词事实上是一种对旅游景点进行历史的、文化的、审美的解读的文体。导游词就是要“还原”历史,“还原”生活,“还原”文化,“还原”事实。当然,这种“还原”不是用历史学家或考古学家的眼光,而是用艺术家的眼光,加以取舍,重新组合。
导游词就像演员的脚本。脚本为演员提供了表演的广阔天地;而导游词则为导游员提供了导游讲解挥洒自如的广阔平台。写导游词之前都要认真考虑一下,怎么样讲会更有条理;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突出什么,舍掉什么;什么是主线,用什么细节,举什么例子等等。哪些游客是能接受,哪些客人不能接受;客人对哪些感兴趣,对哪些不感兴趣。
导游词只是“蓝本”,而不是“定本”,它为导游提供的是一个讲解的基础,一个展示景点、也展示自己的平台。
狭义的导游词是指旅游局出版的本地的景点介绍等。但是,作为一名优秀导游,光掌握这个,这是远远不够的,广义的导游词是指导游面对游客的正式性话语,不包括闲聊。这些话语包括自我介绍,景点讲解词,沿途讲解词以及欢送语等,包括加景点的劝说性话语也是一种导游词,总之,导游词是一种语言艺术,死记硬背材料是不行的。
导游词作用有三:一是引导游客观光游览,二是宣传旅游景点。二者相辅相承密不可分。 只有在掌握丰富的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系统的加工整理,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丰富和完善,才能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导游词。
导游词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一、习惯用语。即游览前的“欢迎词”、游览结束时的“欢送词”等。
二、整体介绍。用概述法介绍旅游目的地,帮助游客宏观了解,引发游客兴趣。
三、重点讲解。即对主要游览内容的详细讲述,因而是导游词最重要最精彩的组成部分。
导游词的写作要求是:
一、强调知识性。
一篇优秀的导游调必须有丰富的内容,溶入各类知识并旁征博引、融会贯通、引人人胜。导游词的内容必须准确无误,令人信服。
导游词不能只满足于一般性介绍,还要注重深层次的内容,如:同类事物的鉴赏、有关诗词的点缀、名家的评论等。这样,会提高导游词的档次水准。
二、讲究口语化。
导游语言是一种具有丰富表达力、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这就是说,在导游创作中要注意多用日语词汇和浅显易懂的书面语词汇。要避免难懂的书面语词汇和音节拗口的词汇。多用短句,以便讲起来顺口,听起来轻松。
强调导游口语化,不意味着忽视语言的规范化。编写导游词必须注意语言的品味。
三、突出趣味性。
为了突出导游调的趣味性,必须注意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1)编织故事情节。讲解一个景点,要不失时机的穿插趣味盎然访传说和民间故事,以激起游客的兴趣和好奇心理。但是,选用的传说故事必须是健康的,并与景观密切相连。(2)语言生动形象,用词丰富多变。主动形象的语言能将游客导入意境,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3)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导游词中,恰当地运用比喻、比拟、夸张、象征等手法,可使静止的景观深化为生动鲜活的画面,揭示出事物的内在美,使游客沉浸陶醉。(4)幽默风趣的蕴味。幽默风趣是导游词艺术性的重要体现,可使其锦上添花,气氛轻松。(5)情感亲切。导游词语言应是文明、友好和富有人情味的语言,应言之有情,让游客赏心悦耳、倍感亲切温暖。(6)随机应变,临场发挥。导游词创作成功与否,不仅表现其知识渊博,也反映出导游技能技巧。
四、重点突出。
每个景点都有代表性的景观,每个景观又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它的特色内容。导游词必须在照顾全面的情况下突出重点。面面俱到,没有重点的导游词是不成功的
五、要有针对性。
导游词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须是从实际以发,因人、因时而异,要有的放矢,即根据不同的游客以及当时的情绪和周围的环境进行导游讲解之用。切忌不顾游客千差万别,导游词仅一篇的现象。编写导游词一般应有假设对象,这样才能有针对性。
六、重视品位
创作导游词必须注意提高品位,一要强调思想品位,因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导游员义不容辞的职责;二要讲究文学品位,导游词的语言应该是规范的,文字是准确的,结构是严谨的,内容层次是符合逻辑的,这是对一片导游词的基本要求。如果再在关键之外适当的引经据典,得体地运用写诗词名句和名人警句,就会是导游词的文学品位更为提高。
导游词的功能
1.引导游客鉴赏
导游词的宗旨是通过对旅游景观绘声绘色地讲解、指点、评说,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
2.传播文化知识
传统文化知识即向游客介绍有关旅游胜地的历史典故、地理风貌、风土人情、传说故事、民族习俗、古迹名胜、风景特色,使游客增长知识。
3.陶冶游客情操
导游词的语言应具有言之有理、有物、有情、有神等特点。通过语言艺术和技巧,给游客勾画出一幅幅立体的图画,构成生动的视觉形象,把旅游者引入一种特定的意境,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此外,导游词通过对旅游地出产物品的说明、讲解,客观上起到向游客介绍商品的作用
导游词的结构:
导游词由标题、前言、总述、分述和结尾五部分组成。
一)、标题
二)、前言:前言部分一般写导游人员在陪同旅游者参观、游览前表示问候、欢迎,自我介绍,实质上是一个开始。
三、总述:总述部分主要向旅游者陈述景观的概况和旅游价值,对所要游览的内容作总结性的介绍。
《故宫》总述中的一段:
这段总述向旅游者介绍了故宫的概况、名称的由来、占地面积、宫殿楼阁的间数及其建筑。这样的总述使旅游者不仅对故宫有了基本了解,而且深切感受到参观游览的重要意义。
四)、分述:分述部分是对旅游者游览的景观进行分别陈述。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对景观一一加以解说。
分述部分是对旅游者游览的景观进行分别陈述。按照游览路线的先后顺序,对景观一一加以解说。
五)、结尾:在游览结束后,对游览的内容做一小结,如有未到之处可做一简要说明,最后,对旅游者的合作表示感谢,请留下宝贵意见,并表示祝福与告别。
导游词表达的基本要求:
1.内容清楚。内容清楚是指导游讲解中心和主旨突出,材料详略安排得当。表达既要清楚明白,又要简明扼要。话语既要精炼简约,又要通俗易懂。内容清楚是导游语言表达多种因素的表现,首先要对旅游材料严格筛选,其次注意表述的条理,另外,语句还要准确,精炼。
2.资料翔实。所谓资料翔实是要把与旅游景观有联系的历史背景,人物生平,景色概况,景观规模,器物特点等等逐一说清楚。
3.表达生动。表达生动是指导游词能 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旅游客体的状态,严谨细致地介绍出旅游价值。使游客感受导游语言表达的美感。在写作手法上,可运用形象的描写,得体的引用,恰如其分的说明,把游览对象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叙述得井井有条。
『叁』 跪求某景点旅游感想一篇,2000字左右。
本来,找了好几家旅行社,才发现,美好的春游途中很有可能遇到堵心的事。“车览、美女、远眺”字眼频频出现在旅行社的宣传页上,免费购物的陷阱也是一个接着一个,旅客回来之后经常说的就是“亏了,亏了”。游客对导游的信任度越来越低。虽然购物都是打着自愿、免费的旗号,但一家商店接着一家商店地逛,这样的“免费购物”也是让游客们叫苦不迭,而且占用了大量本来应该属于欣赏美景的时间。
人是怪物,静极思动,动极思静。在单位,公事家事,大事小事,总是摆脱不了烦心的事。现在下岗了,风花雪月,事事沦桑。这时候我很希望到一个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去旅游,清净耳根,明亮双眸,让梵钟暮鼓,松涛清泉荡涤五脏六腑。出去旅游最好不要结伴,当然如果有能聊得来,放得开,不抠门的二三朋友也无尚不可,但切记不要加入旅游团。加入旅游团最大的问题是处处受限,不自由——“上车睡觉,下车拉尿,一个小时给你景点拍照”。更不必说导游忽悠购物,让你不好意思不买纪念品等等。这不是没事找事,花钱找罪受吗?在广州话中“温苦来辛”-----意思是:自找苦吃。
我喜欢自助游。最可贵的是自由——愿意去哪里就去哪里,喜欢什么时候离开就什么时候离开,喜欢吃些什么就吃些什么,自己做经理,自己做导游。安全问题吗?我好歹是个囊中不怎么充实的大老爷们,不耽心强人剪径,不害怕性骚扰之类的艳遇。放心大胆去旅游,去饱口福和眼福。所谓饱口福,就是每到一个地方,先了解这个地方著名的小吃,然后打听来去的路线,最后直奔前程。我最不喜欢广州小吃,价钱贵且不说,品小吃其实也是吃文化。你想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小吃必定有它的缘由和来历。重庆火锅为嘛又辣又麻?诚如大家所知,雾重庆湿度大,寒气重。山西人为嘛喜欢喝醋?黄土高原的吃食碱重,得用酸碱中和才能消痰化气。北方地域开阔,所以吃食也是用大盆装,以海碗盛,盆盆碗碗装着苏东坡“大江东去”的豪气;苏杭一带水网锦绣,小桥流水,景致玲珑,画在人间,人在画中,其吃食自然也是可以悦目,小杯浅盏绕摇着缠绵。
生活有了旅行就多姿多彩,如果说旅行是生活的画板,那么音乐就是画板的颜料,旅行是枯燥的,快乐的,激情的,梦想的。没有好的颜色,旅行就会失去很多乐趣,快乐是短暂的,音乐是永恒的。音乐让快乐加持。旅行乐趣尽在音乐沉醉中。在慢慢旅途中,必须给自己找点乐子,舟车劳累让你苦闷烦躁,艰难险阻的徒步旅行让你身心疲惫,体力透支了会让你毫无乐趣。旅行的快乐只是在最后短暂的停留,过程往往不如人意,让旅行成为一种真正的享受,答案只能有一个:“音乐”。于是乎带上MP3,好的音乐让人愉悦!
说完吃,再说看吧!出去旅游在城市玩是最没意思的。古代城市的写意莫过于清明上河图所描写的那样花团箤锦,车水马龙。而现代城市里大都是水泥构造的森林,热起来好像在蒸笼里坐,冷起来彷佛在冰箱里卧。无论古今,城市都市做买卖的消金窟。逛街是女人天生的爱好,一个商场接一个商场地逛,没完没了,最后才会选定一两件她们可心的物品。老公不陪着,又说没情调;老公违心陪着,那得有准备下油锅的决心和吃大闸蟹的耐心。做老公难呀!
我想,日志是写给自己看的,不必那么高明,只要我有种感觉,我想写的好些,把我的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这样我的情感得以宣泄,我就比较满足了。我不是文人,真的,不过我是性情中人,也食人间烟火,嗯,我想,食人间烟火的人都是性情中人吧!我不敢说自己写的好,可,还不错吖?……
我每次旅游归来,心胸豁然开阔,回味生活又是另一番感想。旅游就像生活中逗号,格外让人倍觉清爽。旅游是人生中一大快乐,不仅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更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在那样一个世界里的位置。究竟,是我们创造了旅行,还是旅行造就了我们?生命的本身就是一场旅行,这旅行将引领我们走去何方?欢乐的时光带给我们做人的目标,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我将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迎接明天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建议你自由行,提供你一下自由行的路线指引,可作参考:
<第一天>:
从深圳罗湖过关→坐东铁→红磡总站下车→游尖沙咀→游尖沙咀海滨花园→游星光大道→步行往→尖沙咀天星码头坐渡轮→过维港→再坐缆车(缆索铁路)→到太平山顶→杜莎夫人蜡像馆→游凌霄阁→游老衬亭→坐缆车落山→你要再游其他景点由你决定→坐香港电车→铜锣湾下车→游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游金紫荆广场→晚饭后→夜游维多丽亚海港→回程→入住酒店→晚安!
提供你一下自由行的路线指引,可作参考:
http://..com/question/315057162.html
请参考我在网络空间写的日志《香港-----合和中心》《香港风情----深水埗》 《香港太平山》《香港香港仔》 《香港美食天堂》
『肆』 急求一篇中国某一个著名旅游景点认识和感受的文章 1200——1500字之间,好的话 悬赏多 100分哦 亲
暑期黄山行有感
早就听到有关黄山的评价: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据说,这是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游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后得出的结论。在他的眼里,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之灵巧,峨眉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黄山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绝著称于世。
有传说,自从盘古开天地,造就了黄山,由于其险峻,只有善于攀爬的金丝猴来游。过了若干年后,才来到了人。第一个来者是黄帝,黄山才命了名,这是黄山名称的由来。黄山群峰林立,黄山有72峰,或崔嵬雄浑,或峻峭秀丽,布局错落有致,浑然天成。以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三大主峰为中心向四周铺展,跌落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峦峭壁。
种种传说与评价,更加深了对黄山的向往。带着几分兴奋与好奇,乘着去宁波的机会,与朋友的友人一行十八人参加旅行团,专程从浙江宁波乘巴士长途跋涉来到安徽黄山,开始了三天的黄山观光之旅。
我们当天抵达后,我们先去漂流,晚上住在黄山脚下的云海楼酒店。第二天清晨,吃过早餐,开始上山。先是乘旅行车沿盘山公路上行,当我们的客车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盘旋前进,真佩服司机先生那熟练的驾术,看着满山的绿色苍翠的树木,感觉好极了,当我的耳朵时而感觉到了耳鸣,就知道已经在海拔几百米的高度了。从侧窗往远处眺望,云雾缭绕,仙境般的意境如今浮现在眼睛,幸福感顿然而生。远处的山峦,雄伟壮观;妖娆的云雾,变幻莫测;无数的奇松怪石,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我俯视,我眺望,我环视,我定睛,此刻就感觉到眼睛不够用的了。不知不觉已经到达黄山口,我们再乘坐缆车上山。上了缆车,才觉得生命的微薄,第一次体会到了自己的渺小。我们在缆车上好像飞起来一样,耳膜涨了起来,心跳也加快了,一会飞到云里,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一会飞出来,映入眼前的一座座山峰环绕,个个相连,奇峰罗列形态各异;云在半山腰环绕,树立于山峦间,能俯视看到远处的云层。一路往上欣赏黄山的美景,只感觉身在仙景中。
上山时,天气晴朗,但是过了遂道能见度并不很好,天空中似有一层淡淡的薄雾,远处起伏的山峦背景衬着些灰色,景物不够清晰真可见。当时,在电视中看到过黄山的云海,虚无缥缈,很壮观,很有些仙境的感觉。听导游说运气好的话可以看见云海,但云海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才能形成,一年中没有几次。我们没有赶上,很遗憾。下了缆车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如诗如画的人间美景。面对黄山大自然的杰作,令人称叹,大家以惊奇的目光注视它,欣赏它,不由得赞叹造物主的神奇!
黄山之美,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意境之美,有着让人产生太多联想的人文之美;黄山之景时时变换,景色千变万化,稍纵即逝,每一分每一秒都不一样,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此行只能大致的领略一下黄山的大美,因为它每一处都是景,我们的足迹实在太小无法全部覆盖。我们只能一步步朝着迎客松进军了。经过一番艰苦跋涉,终于来到了传说中的迎客松面前,仔细端详:它一侧的树枝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态优美,树干苍劲挺拔,无半丝娇柔,树支横空而生如铮铮铁骨,绿得发黑的松针如钢丝扎成,树龄据说越千年。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登黄山不来迎客松留影是没真正来过黄山,所以慕名而来的人真是不少,都在排着队和它合影,真可谓人山人海。迎客松旁一块巨石,因状若雄狮盘坐,称为狮石。石上镌满“一览众山小”,“观止”等石刻。和迎客松合影后,我们又向黄山的最高处峰——莲花峰进发了。
人越往高处走,心情越激动,我们一路向山上行,山道上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挑夫让我深受感动,他们挑着粗重的钢管;有的挑着成捆饮料;有的挑着换洗的被褥或蔬菜、水果;有的背着硕大的石雕和水泥,他们大都显得很瘦弱,那沉重的担子让他们步子很慢,可每一步都那样的坚实,多年的辛劳让他们表情木然,似乎身边一切都置之度外了,休息的时候,手中的一根短木杆就架在挑子中间,担起时,这木杆又从另一个肩膀伸到扁担中间,让双肩都分担重物,与我们行进的速度还不相上下,确实让人佩服。
一路拍照一路攀登,开始还能快步或一步两个台阶,慢慢的,每走一个台阶都很是吃力了,还好天公作美,山上温度只有16至21度,山上的风极清凉,如同沐浴在清澈的溪水中。不知不觉到了莲山峰交汇处,莲花峰是黄山最高的山峰之一,海拔1864米。我们这一行是由五个家庭成员组团的,每个家庭成员中都有老有少,加上莲花峰地势险峻,我们就分成了二队。胆子大的爬莲花峰,妇孺和小朋友就改道而行,相约莲花亭汇合。由于平时缺少锻炼,看到深不见底的悬崖峭壁就发颤,所以就不跟大队登莲花峰了。与他们分道扬镳后,我们一路说说笑笑地走着,在谈笑间一边欣赏着黄山的奇峰怪石;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留下深刻印象的怪石有孔雀戏莲花、犀牛望月、仙人指路等。神奇的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令人遐思无限,想象无穷的奇峰、奇石,为黄山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我们穿过小心坡、走过幸福桥来到莲花亭,小小的莲花成了游客最集中的地方。这地方有小卖部,有茶水食品出售,在莲花亭上渐渐感觉寒冷,还好上山时备了防寒衣服,这时候可以有用处了。在此可观佳景有“龟蛇二相守梯”两块天生巧石,一如灵龟,一似长蛇,分守左右,维妙维肖。在莲花亭我们汇合后又要出发了,下一目标是到天海,这一段最难走的地方就是百步云梯和一线天。百百步云梯一百八十多级,立于云雾之间,如若连接天地之梯,是最险处坡度。我把它称为:天梯。从天梯下过去,不免会心惊肉跳。大约走了四十分钟我们就来到一线天,这里已经站了长龙,上面的人正在艰难地往上爬。一线天有一道两壁夹成的狭长石巷,宽处不过2米,中间盘道有80多级,窄处仅半米只能容一人通过,非常之险峻。不过两边石壁和护栏,可以保证游客的安全。人行其中,仰望长空,蓝天仅存一线,我们爬上一线天登上鳌鱼峰峰顶,鳌鱼峰顶有邹鲁手书的“大块文章”石刻,不过文章的章字下面写错了。导游解说是是故意的。下了鳌鱼峰到天海路上要经过当年黄帝在黄山炼药时所用的晒药台。到了天海,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了,我们在这里吃饱喝足之后一小时后再登宿光明顶。
约摸四十五分钟的光景,我们登上了光明顶,光明顶是黄山第二高峰,海拔1860米。上光明顶的山路相对平缓,无需耗太多体力,从天海到光明顶这一路上基本无风景可观,到达光明顶基本上就玩遍了。光明顶的视野相当开阔,让人感觉不到这里是峰顶,而是一个大天台,任何季节和时辰,这里都是黄山光线最好的地方。光明顶最醒目的标志就是气象台的那个巨大白色圆球,几乎在黄山任何的峰顶都可以看得到。听导游讲,这里是黄山的南北交界处,以北为北海,以南为前海,此处则为天海。这时我们真正到了黄山腹地。光明顶上人潮汹涌,我们找到一处空档,站在光明顶上,极目四望,氤氲云烟,钟灵毓秀,美不胜收,苍松翠柏,葱葱茏茏;诸峰竞秀,高耸入云,各具情态。
从光明顶下来,我们顺着山道下山,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加上刚下完一场倾盆大雨,山道就更加难行了。我们穿行于山峦之间,随风飘移,时而上升,时而回旋,时而舒展,由而展现云海,云海妙在似海非海,非海似海,现身时,好像滔滔白浪,淹没时,深谷沟壑,只露出峰尖,像一座座岛在海中沉浮,转眼间,又波涛起伏,浪花飞溅。望着远处的群山,我不禁吟起杜甫的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回来的路上,我们都回味着黄山的胜景。黄山它虽没有富丽堂皇的庙宇,也没有宏壮的禅院宫苑,全凭自己毫不雕饰的天姿国色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难怪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罢黄山后,发出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叹。
『伍』 一篇《旅游知识及景点赏析》的结课论文
大家不要误导楼主,这种问题还是应该让楼主自己去找答案!!
『陆』 参观完名胜古迹的感受 400字以上
参观的什么名胜
给你两篇参考:
1、
远远的便看见,长城犹如一条长龙,盘卧在山陵上。 爬上长城,看着人群来来往往,我心中便产生一种好奇心,从高出往下看会是什么样呢?于是我便随着人群一起向上涌去。一路上我遇见了许多外国友人,想必他们也是久闻长城的大名,想来看看长城是怎样的壮观,宏伟.过了一会,我看见一个小房子似的堡垒,原来那就是烽火台,敌人来时,用来点狼烟的,这不仅使我想起"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抬头仰望天空,是如此的蔚蓝,再看看长城,仿佛还有很远很远,一直延伸到云端.由于下起了小雨,所以我不得不下去了,我仅仅爬到了835米处.哎!真是令人遗憾啊!不过看着下面的人群,我当然十分自豪.
望着人群,我想,这便是长城的吸引力.如果长城没有宏伟的气势,怎么会吸引那么多的游客?我又随着人群涌了下去..............
2、说起西安,那里的名胜古迹举世闻名。其中,最闻名遐迩的就是兵马俑了。这个寒假,我就感受了一回。西安的名胜古迹很多。首先,我们就来到了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于临潼县境内,从西安市里乘车大约1个小时就到了。我们先去了秦俑博物馆,那里摆放了好多从俑坑中挖掘出的随葬品。有将军俑、武官俑、御手俑等,还有两辆彩绘铜车马。这两辆铜马车是迄今为止中国所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结构最复杂、制作最精美的铜铸马车,被誉为中国古代的“青铜之冠”。在公元前200多年,中国人就使用了青铜冶炼术,比国外早了2000多年。可见中国劳动人民是很有智慧的。怎能不让我们为之自豪?接着,我们就到了兵马俑一号坑。“哇!这就是兵马俑!好壮观啊!”这是我进到一号坑里的一声赞叹。在面积最大的一号坑里共有6000多件有用陶土做的武士俑和车马俑。俑坑的东面是一个长廊,站着三排面向东的武士俑,他们是一号坑的前锋部队。长廊南边有一排面向南的武士俑,是右翼;北面有一排面向北的武士俑,是左翼;西面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是后卫。这些兵马俑都是按实战军阵排列的。在二号坑里,出土陶俑约1000多件,兵马近500多匹。它的东边是一个由弩兵俑组成的小方阵;南边的方阵是由驷马战车组成的;中部是由战车和徒手兵俑组成的方阵;北边是战车、鞍马和骑兵俑组成的骑兵阵。整个二号坑就像一支整装待发的特种部队。三号坑位于一号、二号坑的后部,那里仅有4马1车和60多个陶俑。它的东边是一条长11.2米,宽3.7米的斜坡门道,门道当初是用来向俑坑内运东西的。门道对面是一个车马房,车马房两侧有南厢房和北厢房。三号坑就像一个指挥机关。这三个坑俑组成一个庞大的军事营垒,面朝东,背对着秦始皇陵,好似守卫秦始皇陵园的部队。在这些兵马俑中,每个都是千人千面,没有一个是重复的。它们的样子与真人真马一样,都是以1:1样子做的。我的心里真是暗暗佩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柒』 写观看红色旅游景点的心得,一千字以上
祖国处处是革命的热土。但是要真正选择一处,细细体会其中的深意,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我对那过去的历史是不怎么了解的,但是难得好友相约便去了重庆一游,此行收获颇多。
重庆之白公馆、渣滓洞没到重庆之前总惦记着一定要到白公馆和渣滓洞看一看。因为在从小受的教育中,这里是江姐、许云峰、华子良、小萝卜头与敌人战斗的地方,它在我心中的位置同井岗山、延安等革命圣地一样神圣。到了重庆才发现,这里仅被当做一个旅游景点,并没有他的特殊之处。就连工作人员和导游也没有其他能推销旅游产品的景点卖力,人们仿佛每天都在沉睡中渡过........
之所以叫白公馆是因为这里原先是一位白姓人家的房子,后来国民党发现这里人烟稀少,很适合秘密关押共-产-党人,所以就征用了,名字也就这么叫了下来。
这里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故名。1939 年国民党军统局将此地改建为监狱,1943年中美合作所改为第一监所。 监狱背靠歌乐山 ,四周高墙、电网密布,墙外制高点上有岗亭和碉堡。大门终年紧闭,只有侧面开一小门与外界相通。狱内有牢房20间。
从小路行进,不多时便到了著名的渣滓洞。渣滓洞原为人工采煤的小煤窑,因煤少渣多而得名。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地形隐蔽。
1943年 白公馆被改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所关押“政治犯”迁此,于1947年4月迁回。
渣滓洞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楼一底的男牢16间,另有两间平房作女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和刑讯室。1946年7月,息烽监狱、望龙门看守所撤销后,在押人员全部撤并于渣滓洞看守所。1947年4月,渣滓洞看守所一度关门,关押人员全部转回白公馆,10月,渣滓洞作为重庆行辕二处看守所,恢复关人,关押的主要有“六一”大逮捕、“小民革案”、“挺进报案”和上下川东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的人员,关人最多时达300余人。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特务纵火焚烧了渣滓洞,仅逃出15位被囚禁的革命者,其余皆不幸牺牲。
这些都是不曾忘记的历史,重庆之行真的让我不禁对革命先辈们肃然起敬,不敢说受到多大启发,只能说会更加珍惜好身边的一切。
重庆我是第二次来,由于时间间隔太长,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这次还是一定要去看看白公馆和渣滓洞的。
白公馆位于重庆沙坪坝郊区,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1938年起被国民党特务机关当作秘密监狱。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等借是被囚禁于此。著名的小说《红岩》便再现了监狱内部残酷恐怖的囚禁生涯,及革命党人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最多时曾有二百多名“政治犯”被关押于此。1939年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为审讯,关押的保密起见,将其选中为军统局本部直属看守所。原白公馆大门终日关闭,从侧面一小门进出,原储藏室改为地牢,原防空洞改为刑讯洞。在院内墙上写有“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等标语。
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后,白公馆曾改为来华美军人员招待所,到1945年又作为特别看守所重新关人。至解放前夕,关押的除息峰监狱撤销后转移来的“政治犯”如黄显声、许晓轩等二十余人外,还有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寄押的刘国志、周从化、周均时、张泽后等三十人。
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罗卜头”等皆是被囚禁于此。著名的小说《红岩》便再现了监狱内部残酷恐怖的囚禁生涯,及革命党人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最多时曾有二百多名“政治犯”被关押于此。白公馆是一处使后人缅怀英烈并为之扼腕叹息的革命遗迹,去重庆旅游的朋友们绝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