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景点 » 山西临漪旅游景点

山西临漪旅游景点

发布时间: 2020-12-12 17:00:36

『壹』 山西运城附近的旅游景点

运城盐湖(中国死海)

运城盐湖(中国死海)
景点介绍: 运城盐湖(中国死海)位于运城市区南中条山下,涑水河畔。由鸭子池、盐池、硝池等组成,总面积 130平方...

永乐宫

永乐宫
景点介绍: 山西芮城的永乐宫是一座道教宫观,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宫址原在芮城西向20公里的永乐镇上,这里据(道藏)...

五老峰

五老峰
景点介绍: 五老峰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永济县,以五老峰、古蒲州为中心,包括黄河滩岸,王官峪、龙头山、云仙阁等6个...

唐回漂流

唐回漂流
景点介绍: 距运城50公里的泗交大峡谷唐回漂流是中条山泗交大峡谷景区一期项目,由夏县大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兴建...

普救寺

普救寺
景点介绍: 位于永济市西北12公里处的西厢村,始建于隋朝初年,是元代杂剧《西厢记》中故事的发生地。莺莺塔是寺内最...

堆云洞

堆云洞
景点介绍: 堆云洞位于夏县城西25公里稷王山下牛村土岗上,两侧沟壑深近百米。蛇虎、石健二涧环绕,涧水东流入涑水河...
最新点评:发表点评:由于堆云洞所处地势高峻,环境幽...

『贰』 山西运城临漪临晋镇李珊。

山西太原

『叁』 山西省临漪县有几个乡镇 分别是哪几个 谢谢

临漪县辖9个镇、5个乡:猗氏镇、嵋阳镇、临晋镇、七级镇、东张镇、孙吉镇、三管镇、牛杜镇、耽子镇、楚侯乡、庙上乡、角杯乡、北辛乡、北景乡;以及卓里、闫家庄2个工贸区。县政府驻猗氏镇。

『肆』 山西省临猗县三管镇的苹果怎么样

我老家就是三管的 很不错了 我在西安上学 去时就带点苹果 好多人都说很不错 而且我们这苹果是主产 量多质好 你可以来看看 绝对不会选错的 我有信心

『伍』 山西临猗县境内 峨嵋岭名字的由来

玉皇大帝每月都要亲自检点库房。这天,仙猫刚偷走息壤,可巧他又来检查。他发现息壤丢失之事,大发雷霆,急派巨灵神追去。这巨灵神不光办事认真,嗅觉又很灵敏,他顺着息壤的气息,抡着大斧头急急风似的追去。鲧听着巨灵神追赶的消息,抱着息壤转身向南跑去,随手朝东西走向撒了一包,于是就形成了如今晋南平原上的峨嵋岭,据说因为撒的不匀,有几个小块落到万荣王显与临猗县的交界处,就形成了大小嶷山,有个大块落到万荣县东南,就形成了现在的孤山。

汗,就找到这。。

猗县西临黄河,东接运城。一条峨嵋岭将她拦腰截为两半:南半县平坦而水浅,北半县塬高而起伏。塬上有两座土山,分别称为大嶷山和小嶷山。全国乡镇企业之星——卓里集团生产的农用三轮车,取名为双嶷牌三轮车,就因为它在大小嶷山之间。
大嶷山在全县的最北边,也是全县的最高点。与其说是山,还不如说是土丘更确切。然是这土丘有点大,方圆有几十里。也许是当地没见过石头,只有几百米深的黄土层,故而称他为山,不信,有碑为证:清代重修大嶷山玉皇庙石碑,一开头就是《大嶷山乃桑泉县(古临晋县别称)之巨观也......》解放前山顶柏林茂密,各种庙宇恢宏,各种传说也就多如牛毛。咱就先从它的来历说起。
其一,二郎鞋里的土堆成
上古时期,十日并出,火辣辣的太阳把禾苗晒死,土地焦灼,世间万物都将死于高温。此时有个英雄叫后羿,为了拯救世间万物运用平素练就的射箭本领,对着太阳一连射了九箭,无一虚发,九个太阳都被他射下来了,剩下最后一个立即躲进了大山背后,再也不敢出来。人们欢呼后羿给人们带来了清凉世界,但是没有太阳也不行啊!此时又有一个英雄,在家排行老二,人们呼他二郎,他自告奋勇劝说太阳出山。二郎跑到山后,见了太阳,对太阳说:大哥,出来吧!人们欢迎你呐!太阳颤巍巍地说;我怕,我怕后羿再把我射死。二郎说:不用怕,你是最好的太阳,所以后羿才把你留下,他正在等你出山呢!太阳犹豫了一下说:那好吧,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二郎说:你说吧。太阳说:咱两个赛跑,你撵得上我,我就出来。不过你空手跑可不行,必须担两座山才行,就你面前的太行和吕梁吧!二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太阳的条件。说话间太阳便跑了起来。二郎即起急追。因为二郎担着两座大山,气喘吁吁,只觉步履沉重,发现鞋里土太多了,于是坐下来,把鞋里的土倒出来,堆成了现在的大嶷山,由于没有倒干净,又倒了一下,形成了小嶷山。二郎倒土之后,步子立即轻松了许多,蹭蹭几下就赶上了太阳,揪住太阳的耳朵。太阳只好答应他出山。从此东起西落,循环往复,世间万物生机勃勃。人们感激二郎之功。大小嶷山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料。
其二,息壤说
何谓息壤?息壤是神话中,可以遇水而膨胀的土壤。上古时期,江河频繁泛滥,洪水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帝尧命鲧去治水。鲧用的治水办法是堵。洪水太大,人力难以为继。他就想了一个办法:做好仙猫的工作,叫仙猫到天宫偷玉皇大帝的息壤布袋。鲧得到息壤后立即抓了一把,顺东西一撒,地面立即隆起一条中条山脉,洪水向南流去;他有抓了一把,洒向中条山以南,又隆起了一条北邙山,让洪水向东流去。从此黄河在这里拐弯向大海流去。此时只见天宫雷神在头上发怒,原来当玉皇大帝发现息壤被盗以后,立即派天神下凡索取。鲧得知来意,只好还回了息壤布袋,看看指缝中还沾着两粒,顺手一撒,形成了大嶷山和小嶷山。
其三,三妮说
历史演进到夏朝的时候,临晋县城出现了一眼桑泉井。此井水特别甘甜,犹如桑葚一般。临晋地方官就报告给夏朝国王。国王令临晋地方官吏每日进献十大车桑泉水。这一下临晋通往夏都的道路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长此以往,人民不堪重负,怨声载道。临晋地方官有三个女儿长得楚楚动人,心地善良,分别取名为云妮,梦妮,三妮。她们姊妹三人商量好,到父亲跟前为民请命。父亲说;我亦知劳民伤财,但苦无良策。三个女儿说:单将我姊妹三人献与国君,自见机行事。父亲无奈,只能依计而行,将三个女儿献与国君。三个女儿到夏朝国君跟前,极尽妩媚只能事,取得了国君的信任。云妮趁势提出终止运桑泉水一事。国君不允。梦妮,三妮轮番上阵,就是打不动国君的心。姊妹三人商量,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云妮让两个妹妹缠住国君,她回到临晋城里,带人填了桑泉井。夏王得知此事,恼羞成怒,立即下令处决云妮,梦妮,三妮,并将尸体抛于荒原之上。人们为感激三姊妹为民慷慨牺牲,纷纷捧土掩埋巾帼英尸。日子久了,坟冢越来越大,分别形成,大嶷山,小嶷山,三嶷山。即云妮,梦妮,三妮。

『陆』 山西运城地区有哪些主要的旅游景点

盐湖区 [简介]
√ 解州关帝庙 - 武庙之冠 √ 中国死海 - 运城盐湖
√ 常平关帝家庙 - 关王故里 √ 泛舟禅师塔 - 全国重点文物
√ 鸣条岗舜帝陵 - 华夏寻根处 √ 南风广场 - 运城标志
√ 池神庙 - 国内唯一能见到的池神庙
收录景点:7处
永济市 [简介]
√ 普救寺 - 爱情圣地 AAAA级 √ 五老峰 - 国家级森林公园
√ 颧雀楼 - 中华四大名楼之一 √ 黄河大铁牛 - 中华瑰宝 AA级
√ 王官峪 - 国家级风景名胜 √ 万固寺 - 中条第一禅林
√ 蒲津渡遗址 - 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 栖岩寺塔 - 北周建德年间建寺
√ 扁鹊墓与扁鹊庙 √ 杨贵妃故里

收录景点:10处

新绛县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简介]
√ 龙兴寺 - 会冒烟的奇塔 龙兴塔 √ 绛守居园池 - 仅存隋代官家园林
√ 文庙 - 很有特色的古建筑群落 √ 天主教堂 - 哥特式教堂
√ 稷益庙 - 供奉后稷和伯益的庙堂 √ 福胜寺 - 唐代古寺
√ 白台寺 - 乡村边的小寺院 √ 绛州三楼(鼓、钟、乐楼) - 仅此三楼鼎立
√ 碧落碑 - 书法史上的珍品 √ 清真寺 - 西亚伊斯兰教堂建筑风格

收录景点:10处

夏 县 [简介]
√ 司马温公祠(司马光) - 史胜故地 √ 泗交风景区 - 避暑胜地
√ 夏县温泉 - 游览与疗养的好去处 √ 堆云洞景区 - 小布达拉宫
√ 夏县禹王城遗址

收录景点:5处

芮城县 [简介]
√ 永乐宫 - 壁画艺术宝库(大纯阳万寿宫) √ 圣寿寺舍利塔- 宋代画风清晰可辨
√ 合河遗址 - 旧石器文化遗址 √ 西侯度遗址 - 旧石器文代遗址
大禹渡 - 黄河名珠 √ 广仁王庙 - 古魏城城垣遗址内
圣天湖 - 黄土高原第一湖

收录景点:5处

垣曲县 [简介]
√ 历山风景区 - 华北最大原始森林 小浪底风景区 - 国家重点水利工程
√ 望仙风景区 - 北方的九寨沟 黄河大峡谷 - 高峡平湖

收录景点:3处

万荣县 [简介]
√ 后土祠 - 中华祖祠 √ 东岳庙 - 天下第一木楼 飞云楼 AA级
√ 薛瑄家庙 - 明代思想家

收录景点:3处

稷山县 [简介]
√ 青龙寺 - 元代壁画代表 √ 稷王庙 - 农神庙宇之冠
√ 稷山大佛寺 - 土雕大佛气势雄伟 √ 宋金墓群 - 地下宫殿
√ 稷山法王庙 - 元代遗风的明代建筑珍品

收录景点:5处

河津市 [简介]
√ 真武庙 - 藏麟卧龙道教圣地(九龙庙) √ 龙门 - 传说中鲤鱼就是在这里跳的
√ 薛仁贵故里 - 唐朝名将

收录景点:3处

闻喜县 [简介]
√ 裴柏村 - 中华宰相村 √ 闻喜文庙

收录景点:2处

平陆县 [简介]
√ 傅说庙 - 古文中的"版筑"还记得吗?

收录景点:1处

绛 县 [简介]
√ 东华山 -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门票最低 √ 太阴寺 - 佛教古寺

收录景点:2处

临猗县 [简介]
√ 临猗双塔 - 有“双塔交影”之称

收录景点:1处

收录景点共计:57处

『柒』 山西临猗县的地形特点

临猗县位于山西西南部,运城盆地北沿,东南与运城市接壤,西南与永济市毗邻,版西濒黄权河与陕西省合阳县相望,北面孤峰拱秀与万荣县相连。辖区东西阔55公里,南北长33公里,总面积1339.32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7′30"--110°54′38″,北纬34°58′52″—35°18′47″。辖区经受长期复杂的构造运动以及侵蚀和堆积的作用,特别是燕山期与喜马拉雅山期的构造运动,第四纪以来的侵蚀与堆积,由大地构造运动形成断块与升降变化,表现为地堑和地垒,使地貌分为黄土台垣和涑水平原两个地貌单元。黄土台垣又叫峨嵋岭,占全县总面积的50.96%,南部与西部均有波折;南部边缘海拔500米左右,北部边境海拔约600米左右;最高点位于东北角的孤山为820米,地势呈现为自北向南倾斜。涑水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46.5%,海拔360—400米,呈现东北——西南向倾斜。

『捌』 2016山西省运城市临漪县高考生考场

城市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

2008

运城市地处山西省的西南端,与陕西、河南隔河相望,东西长约201.87公里,南北宽约127.47公里,总面积为1.4万平方公里。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1.8─13.7℃,年平均降雨量在490─620毫米之间,无霜期为186─235天。全市辖2市1区10县,3个省级开发区,215个乡(镇办事处)和3334个村委会。总人口473万,其中农村人口404万,占总人口85.4%。

运城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藏有40余种。经地质堪探列入山西省矿产储量表的有21种。其中铜矿储量属全国第六位;盐湖资源总面积130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无机盐化工基地。

多种类型的土地资源和温暖的气候条件相结合,形成了运城市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到目前为止,已知难管束野生植物约有1042种,其中大部分为经济植物,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名列全省之首,共有128科,539种,野生动物有56科,157种,象梅花鹿、褐马鸡、黑鹳、白鹳等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运城市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文物古迹,风光名胜遍布全区。历史传说中的“后稷稼穑”、“嫘祖养蚕”、“舜耕历山”、“禹凿龙门”等故事均发生在这里。三国名将关羽、八仙之一吕洞宾、一代名妃杨玉环、思想家荀况、政治家柳宗元、史学家司马光。戏剧家关汉卿、唐代名相裴度、科学家裴秀、文学家王勃、王维、王绩、教育家王通、《登鹳雀楼》的作者王之涣以及开中华民族经贸之先河的春秋时期商人漪顿都是这里人

运城盐池:亦称盐湖、银湖。位于运城市区南中条山下,涑水河畔。由鸭子池、盐池、硝池等组成,总面积 130平方公里,所产盐是水卤经日光曝晒而成,颜色洁白,质味纯正,含有多种钠钙物质,是全国有名的盐产地之一。盐池的开发约有4000年的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盐池之一。传说在舜帝当政的时代,人们就开始在夏天捞采水池内天然结晶的盐。到春秋战国时期盆地就已出名。柳宗元在《晋问》中曾经形容垦畦引水晒盐的情景:“沟塍畔畹,交错轮回,若稼若圃,渔兮鳞鳞,逦弥纷属,不知其垠。”现在的运城盐池,计盐类储存量达8394万吨,是山西省多种重要化工原料产地。

池神庙:座落在运城盐池北岸卧云岗上。座北朝南,背山临水。可俯瞰盐池湖水,远眺中条秀色。山上的葱笼松柏与山脚下的皑皑银湖相互映衬,风光别具一格。唐代宗李豫封盐池神为灵庆公,修建灵庆公祠,为地神庙的前身。唐德宗李适曾亲临盐池祭祀。池神还有东西之分,宋徽宗赵佶封东池神为资宝公,西池神为惠康公,随后,又进爵为王。元世祖忽必烈赐庙号为“宏济”,元成宗铁木耳加封神号“广济永泽”。明洪武初年始称盐池之神。明嘉靖十四年(1535)重建神庙,主要建筑群包括前部的山门、过殿,中部并列三座戏台及东西配殿和套院,后部三座大殿并立,皆为重檐九脊十兽歇山式屋顶,雕梁画栋,精致壮观。

盐池风光

泛舟禅师塔:运城市西北五公里寺北曲村报国寺遗址上。寺宇早毁,古塔独存。泛舟为唐代报国寺禅师,圆寂后筑塔祀之。据塔铭记载,唐长庆二年(公元 822年)节度使曲环建造。塔为圆形,通高十米、塔基为圆筒形,由下而上略有收分。塔身有束腰须弥座,砖雕壶门用隔柱相间,中空,正南面开门,门槛、立颊、门额全都为石雕,内室六角形,上部为藻井。门侧雕有破子棂窗,比例与木构实物近似。塔侧镶有塔铭,记述泛舟生平及其建塔经过,甚详。塔檐逐层叠涩而成,两层山花蕉叶与覆钵之上为宝珠塔刹,造型古朴,雕刻粗细相间,为我国唐代圆形古塔中的典型实例。

太平兴国寺塔:矗立于运城市的安邑镇内东北隅,创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0),原名南海塔。塔平面为八角形,原高86米,13级,现存71米,11级。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塔从顶端裂至第七级,缝宽一尺有余。万历年间,在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缝复合,是为奇观。

太平兴国寺塔

龙门激浪:龙门亦名禹门口,位于河津市城西北12公里的黄河峡峪中。古人有“龙门三激浪,平地一声雷”的赞叹,可见黄河狂涛在此声势之大,桀骛不驯。唐诗“咆哮万里涌龙门”,形象地勾画出龙门三激浪的壮观景象。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龙门为禹所凿,广八十步,岩际镌迹尚存。”后人因为怀念大禹治水功德,称之为禹门,并延传后世。由于禹门是秦晋两省交通要冲的古渡口,便被称为“禹门口”。黄河水流经禹门口,被约束在高山峡谷之间,愈近龙门,河床越窄。奔腾的黄河,受到峡谷约束,勃然大怒,横冲直撞,雷霆万钧,却被静静的高山峡谷挤压在河床中,溃到峡谷尽头龙门口,一个急转弯,又撞在峭壁上,它呼啸着,飞出一层层凌空雪浪,掉过头来,反扑对岸巨石,又一次咆哮着,飞出层层凌空雪浪。回撞河床中的巨大礁屿,再一次疯狂地咆哮起来,将一道道水柱喷入天空,在一阵喧嚣之后,从空中颤抖着落入谷底,跳出龙门。这龙门三激浪,是黄河千百年来的奇观,激起无数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如今,龙门口已新建起铁索桥、公路桥、铁路桥,沟通了秦、晋两省。三桥并列横跨黄河,如三道凌空彩虹,增添了龙门的不凡气势。

薛仁贵寒窑:位于河津县城东五公里的修材唐代大将薛仁贵的故居。寒窑中,有一洞为白袍洞,因薛仁贵为将时被称为白袍将军而得名。洞内塑有薛仁贵及妻柳氏坐像两尊,为后人怀念而奉祀。修村南,白虎岗东一公里处百底村东侧,是薛仁贵当年射雁的汾河湾。

万固寺:位于永济县城西南13公里的中条山山腰,以“多宝佛塔”著称,与普救寺的“莺莺塔”遥相对峙。此庙始建于唐代建中八年( 854),宋、明两代都曾重修。寺依山势建造,随地势而逐级升高。山门有“第一禅林”砖雕匾额,甚为醒目。火山门,建筑有大雄宝殿、药师洞、寺僧经院。院内塔前为水陆殿,塔后为无梁殿,最高处为罗汉殿。寺院正中的“多宝佛塔”,塔身完好无缺,外现平面八角形,高54米,13层,砖塔斗拱层迭,每层有门,可通往平台。

万固寺多宝佛塔

历史古都夏县:位于运城市区东北30公里处。西环谏水,东踞中条,南临盐海,北依鸣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都的地方,故名夏县。又是神禹旧都,素有禹都美称。禹王皇城遗址和司马光祖坟现存境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说中的始创采桑养蚕的螺祖,商代父子双宰相巫咸、巫贤等都出生在这块宝地。

夏县温泉:位于夏县城东2.5公里的春燕山脚下,林木掩映,山清水秀,是理想的疗养地。疗养院现有温泉井三眼,热源丰富,水温分别为42度、48度、45度。为不同季节供水带来方便。水中含有硫化物、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等矿物质,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疗养院与有关部门研制出各种药物,增设理疗、按摩、牵引等配合治疗。

司马光墓:位于夏县水头乡小晁村,坟茔占地三公顷余。司马光是宋代著名史学家,《资治通鉴》作者,宋哲宗时名相。墓葬分茔地、碑楼、碑亭、碑碣、余庆禅院等几部分。茔地位于右翼,禅院位于左翼,碑楼在最前方。碑楼高大壮观,内有“司马温公神道碑”一通,碑身厚硬高大,系明嘉靖年间仿宋碑复制,碑文为苏东坡撰写,额上镌刻“忠清粹德之碑”,为宋哲宗御篆。

禹王城址:在山西夏县城西北75公里中条山麓,临涑水河,为黄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史记》、《水经注》等记载,夏禹曾在此建都,因而县以夏名。在禹王乡有古城址大、中、小三座。大城面积广袤,部分建在峨嵋岭上,墙高耸,出土大量春秋战国遗物和汉代砖瓦。中城居西南,与大城紧连,出土上有云纹的瓦当和上有“海内皆臣,岁丰登熟,道无饥人”铭砖。小城毗邻中城,城旁有“青台”遗迹,附近有铸铜作坊遗址,出土礼器陶范和钱范,尤以五铢钱泥范最为珍贵。经由史籍考证,大城即战国时期魏都安邑,中城为秦汉时期的河东郡治,小城建于东周,至北魏仍沿用。

堆云洞:在山西夏县城西23公里稷王山下上牛村。沟壑两侧,黄土崖壁夹峙,中间土岗耸立,高近百米,洞水环绕,东流入涑水河。岗上松林苍翠,堆云洞即在土岗之巅。布局严谨,亭台楼阁,层迭有致,气势颇为壮丽。由于地势高凸,环境幽邃,雨后云雾萦回于此,故名。洞为明代的建筑,清时增修。现存北极台、笔峰、三皇阁、三圣殿、真武殿、三王祠(牛王、马王、药王)、白衣大士祠等主要建筑,形成一组殿阁庭院相连的道观建筑群。庙内有石刻“堆云洞图”,描述兴盛时期的洞景。清人慕其景色幽雅与建筑壮丽,有诗八首,题为双涧合流、石穴隐云、路盘晚霞、笔峰留月、高台孤耸,是堆云洞的真实写照。

风陵渡:位于芮城县西南端,黄河北岸、同蒲铁路线上,是晋、豫、陕交通要冲,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之界。相传黄帝与蚩尤争战,黄帝重臣风后阵亡,埋葬于此,冢名风后陵,在赵村东南,高二米余,周围30米,故称风陵关。因唐代圣历年间曾在此置关,又称风陵津,是黄河南泄转而东流之地。津即渡口,所以后称风陵渡。登临河岸边的凤凰嘴上,远眺潼关,太华、崤函历历在目,脚下黄河波浪滔滔,气势雄伟。

广仁王庙:又称五龙庙,在芮城县城北面四公里古芮国魏城遗址的北部。庙内所奉祀的水神封号“广仁王”,因以名庙。由戏台、厢房、正殿组成,属四合院形制庙堂建筑。正殿为唐大和五年( 831)修造。面宽五间,深三间,屋顶坡度平缓。殿内无柱,梁架全部露明。庙内现存唐代元和三年( 802)、大和六年( 832)石碑两通,是研究我国古代地方沿革及水利史的重要资料。该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寿寺舍利塔:芮城县城北里许。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明、清时曾予重修。现仅存宋建砖塔。增平面八角形,十三层,高约 48 米。塔身锥形,逐级向内收缩,檐下砖雕斗拱,完全仿木结构形制,古朴苍劲。塔中空。直达顶层,各层原有楼板,可缘梯攀登、现已不存。塔内保存有部分宋代壁画,内容为佛、菩萨、供养人等,面形秀润,线条流畅,因焚香污染,色泽陈旧,但宋代画风尚清晰可辨。

青龙寺:位于稷山县城关镇马村。创建于唐龙朔二年( 662),清代嘉庆二十一年(1816)复修,现存建筑是元、明两代结构。寺内有大殿三间,殿内壁绘有六张高2.3米、宽1.2米的巨幅壁画。腰殿内壁绘有道、佛、儒群像,总体画面高四米,宽七米,人物纷繁但不杂乱,栩栩如生。大殿内壁画为元代作品,至今色彩仍很鲜艳,画法有独到之处。青龙寺西侧 300米处,有金大定年间的古墓葬15座。几乎每座墓内都有砖雕建筑模型与戏剧雕塑人物,是砖雕艺术宝库。

闻喜文庙:闻喜县城内。古柏参天,殿宇巍峨,规模宏伟壮丽。创建于北宋咸平元年(公元 998年),元大德七年(1303年)晋南大地震倾坏,明弘治四年(1491年)重建,有极星门、朝门、大成门、泮池、大成殿、明伦堂、学宫、廊房等二百余间。门前五龙影壁,用五彩琉璃烧制而成,形态生动,光泽纯朴。大成殿瑰丽庄重,结构规整,琉璃脊饰光泽夺目。庙内石刻甚多,有宋司马光撰书宣圣庙碑、明代孔子线刻石像及其他碑碣百余通;元大德七年地震碣记事尤为重要,是研究此次地震的震中、震级和波及范围的重要资料。

白胎寺:又名普化寺。新绛县城西北20公里光马村西侧。创建年代不详,重修于唐开元十四年(公元 726年),金大定明昌间重建,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局部重葺,明、清两代又予补修。现存主要建筑有法藏阁、垛楼、释迦殿、后大殿、两厢配殿等。法藏阁三层,金代创修,元代重葺,依土崖建造,宽三间,高三层,歇山顶,设勾栏平座,形制壮丽,结构精巧。阁内下层塑观音菩萨及侍着,上层供西方三圣,元塑。东耳殿供地藏及十殿阎王,两耳殿供药王,为明正德六年(1511年)所作。释迦殿金明昌年间建,殿内供如来佛、阿难,迦叶二弟子、二胁侍菩萨,两侧罗汉六躯,各像面形秀润,肌肉丰满,虽经后代重装,仍不失金代风格。后大殿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重建,五间悬山式,殿内塑一佛二菩萨,仍是元代风格。寺内唐宋以来石碑仅存,唐代九级造像幢一座,北宋直和三年(1121年)铁牌一叶,历史艺术价值均高。

福胜寺:在山西新绛城西北17公里光村。寺区林荫蔽日,寺址高耸。建筑高低层迭,错落有致。唐贞观年间敕建,来、元两代曾予补葺,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大修。钟鼓二楼耸峙于寺前两侧,中线目前至后有山门、天王殿、弥陀殿、后大殿四进院落,两侧衬以厢房配殿,规模壮观,井然有序。弥陀殿五间见方,四周围廊,纯系元制。殿内奉弥陀佛、观音和大势至,背面悬塑南海观音、善财童子、明王及供养人等,皆为建殿时原作。明代于两侧补塑四大天王与十八罗汉。菩萨、童子与罗汉像塑工最佳。后殿七间,二层,下层为三佛洞,上层为藏经阁。洞内塑三世佛(释迦、燃灯、弥陀)及胁侍菩萨造型尤精。

碧落碑:在山西新绛县城内龙兴寺。寺始建于唐,原名碧落观。碑在观内,故名。宋太祖寓此,改名龙兴宫,后因僧人占居,又改龙兴寺。碑文书法奇古,行笔精绝,以大篆著名。《山右金石存略》谓,道人祈求刻碑,关门闭目,静坐三日,开门了望,仙鹤双双起舞,碑文宛然刻成。碑高 226米,宽1.03米,厚21厘米。碑文刻于唐总章三年(公元 670年),高祖之子韩王、元嘉、嘉生撰。共计二十一行,每行三十二字,除空缺,实有六百三十字。内容为韩王、元嘉之子李训李谊、李湛等为居母(房氏元龄)丧造像祈相。二百年以后,即唐咸通十一年( 870年)郑承规奉命在碑阴下部书刻释文。原文字迹略有损伤,传为唐人李阳冰槌击所毁。后人摹其旧拓重刊一通,存于原碑之侧,人称新碑,碑阴留题“金大定二十三年”字样。龙兴寺内佛殿、高塔、塑像、古碑林立,引人向往。

稷益庙:俗称阳王庙。在山西新绛县城西南20公里阳王村。是供奉后稷和伯益的庙堂。伯益又称伯医,相传为大禹之臣,佐禹治水有功;稷植进谷,传为谷神,后稷始教民稼穑于此,故建庙祀之。始建年代不详,重修于元至元年间,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扩建重修。现有山门三间,献亭五楹,舞台一座,两厢规整,分设左右两翼。现存正殿、舞台均为明代原构。舞台五间,单檐歇山式,周檐大额枋,台口宽近10米,梢间空间较大,这种形制是我国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实物资料。正殿五间,殿内东南西三壁满布壁画,内容丰富,画工精巧,是明代壁画中的佳品。

鹳雀楼:鹳雀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中国四大名楼,故址位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郊的黄河岸边,因有鹳雀栖息其上而得名。鹳雀楼始建于北周,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特,加之前瞻中条,下瞰黄河,气势雄伟,风景秀丽,唐人留诗者甚多。“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留下的千古绝唱。诗以楼作,楼因诗名,千余年来,此楼一直是供人们登高望远,极目山河的胜地,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激励着炎黄子孙奋发向上、勇敢进取的振兴之志。鹳雀楼元初毁于战火,后因黄河泛滥,楼毁景失。复建中的鹳雀楼座落在近十米高的台基上,外形为四檐三层的仿唐风格,内部共九层,总高近74米,钢筋混凝土建筑,投资七千万元。目前鹳雀楼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为了使游客先睹为快,已经对外开放。规划中的鹳雀楼景区还将建设蒲州风情园、柳宗元祠、盛唐广场等建筑,总投资将达到三亿元。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