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旅游团电话
1. 韩城的旅游景点
韩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旅游景点众多;著名的有:黄河龙门,司马迁祠,梁代村遗址,党家村、文庙等,韩城的老城也是少有的保留得很好的古城。韩城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便有人类活动,历史人物众多,文物 古迹荟萃,有“文史之乡”和“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美誉。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春秋时期赵武、乾隆年间名相王杰、现代著名作家杜鹏程等都诞生在韩城。韩城现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82处,馆藏文物万余件,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11处(司马迁祠墓、大禹庙、魏长城遗址、文庙、党家村古民居、普照寺、城隍庙、法王庙、玉皇后土庙、梁带村遗址、北营庙)。元、明、清古建筑遍布城乡,其中元代建筑堪称陕西之最,位于韩城市昝村镇的普照寺被誉 为陕西元代建筑博物院。韩城享有“小北京”之称,明清四合院民居建筑保存完整,尤以党家村最为典型,被国内外专家赞誉为“世界民居之瑰宝”、“人类文明的活化石”。韩城的文化 遗产极为丰富,最具代表性质的有门楣题字、百面锣鼓、耍神楼、秧歌等。近年来,韩城市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南司马迁祠墓、中古城和党家村、北龙门的旅游格局,并融入了陕西省旅游东环线。 韩城梁带村两周古墓群位于韩城市昝村镇,距市区7公里。2005年4月,陕西省文物局开始对其进行挖掘。这座古墓群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50米,总面积为33万平方米,目前卜⑾至街苣乖?95座、车马坑64座,其中大型墓葬7座。从去年5月开始发掘以来,K1、M19、M26(M代表“墓”、K代表“坑”)已发掘结束,M27号墓正在清理中。 已发掘的三座大墓陪葬品极其奢华,发掘取得了重大收获,大批金、玉、铜、漆、石、铁器等罕见文物出土,许多都是国内首次发现。特别是M27中随葬品及其丰富,或年代较早、或保存较好,亦能反映出墓主确定为一代国君。此次发掘墓葬保存完好,且有带铭铜器,墓地的国别及许多历史、文化和手工业工艺之谜即将被解开,尤其是古老的芮国的文化内涵、世系、地望等重大问题将逐渐被撩开其神秘面纱。三座大墓出土的铜礼器,特别是鼎、簋、方壶、甑的器形和纹饰,据以往铜礼器年代学研究成果,梁带村三座大墓的年代为春秋早期。 韩城梁带村两周墓地规模较大、级别较高、布局完整、保存较好,历史上少有被盗,这样的墓地的发现在我省尚属首次,在全国也属罕见。韩城市两周考古主要集中在遗址调查方面,两周时期的墓葬发掘基本处于空白,而陕西全省同时期的墓地亦发现甚少,所以本次发现的梁带村两周之际的高等级贵族墓地,为了解和研究陕西及黄河沿岸周代的考古学文化,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墓葬制度以及社会历史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梁带村两周遗址已于今年5月被评为“2005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与此同时,国家文物局也将梁带村古墓群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城市梁带村两周遗址文物陈列馆于2009年4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
2. 韩城周边的旅游景点
韩城游景点
韩城黄河湿地
2008年8月6日,陕西黄河湿地被列入陕西省重要湿地名录,按照资料显示,陕西黄河湿地保护区韩城辖区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部,北起禹门口南到合阳界,东以黄河治导控制线的中心线为界与山西省相接,西界以黄河老崖为界。湿地总面积10622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8.5%。韩城市黄河湿地保护区是许多野生动物和鸟类不可缺少的栖息地,有十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司马迁祠
司马迁祠墓位于韩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镇东南的山岗上,东西长555米,南北宽229米,面积4.5万平方米。它东临黄河,西枕梁山,芝水萦回墓前,开势之雄,景物之胜,为韩城诸名胜。
司马迁祠之冠。据韩城县志记载:芝水原名陶渠水,相传汉武帝采灵芝于陶渠水之阳,改名芝水。至今吕庄村西尚有“灵芝庵”遗址。
党家村
韩城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东北方向,距城区九公里,西距108国道1.5公里,东距黄河3.5公里,主要有党、贾两族,320户人家,1400余人,建村距今约670年历史。距今已逾600年的韩城党家村古建筑村落已被列入“国际传统居民研究项目”中,陕西省已将党家村列为“历史文化保护村”。村中有建于600年前100多套“四合院”和保存完整的城堡、暗道、风水塔、贞节牌坊、家祠、哨楼等建筑以及祖谱、村史,被专家称为东方人类传统民居的活化石。村中街道有“井”字、“T”字、“十”字形格民青石铺路房屋建筑多为“四合院”、“三合院”。
文庙
韩城文庙坐落在陕西省渭南韩城市老城东学巷,是一组保存完整的元代建筑群。据明《一统志》记载:“韩城县学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在旧址重修”。《陕西通志》载:“洪武四年知县周吉成重建”。后来虽经历代重修,但庙内主要建筑之结构形状,都基本未变。为陕西省现存十三世纪以来较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
韩城古称“龙门”。陕西省所辖的副地级市。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关中盆地东北隅。
韩城历史悠久。西周初,周武王封子于此,称韩国。战国时,秦设夏阳县。隋开皇十八年(598)置韩城县。1984年元月改为韩城市,1985年列为陕西省对外开放城市。
3. 云南旅游景点:十分火急!!!
就昆明的景点你就可以玩上一个星期
【昆明】
石林 九乡 翠湖
世博园 云南民族村
昆明大观楼
位于滇池北滨,与滇池西面苍翠的太华山隔水相望,中心游览区称“近华浦”。大观楼及孙髯翁长联,属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已经世界闻名。而昆明大观楼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历史较短,因为有清朝孙髯翁所作的“天下第一长联”,而驰誉九洲,跻身中国名楼之列,成为与黄鹤楼、岳阳楼及滕王阁齐名的我国四大名楼之一。毛泽东对孙髯翁长联高度评价:“从古未有,别创一格。”郭沫若在诗中赞誉“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
不远处有瘐家花园和鲁家花园,都是从前豪绅的私家花园,建筑华丽典雅,风光十分秀丽迷人,乘船前往,趣味无穷
云南民族村
位于滇池北岸的海埂,是一条由东向西仲入滇池的狭长的半岛沙滩,俗称"海埂"。其占地面积2万亩,有天然的游浴场和体育训练基地,为消夏娱乐度假的好地方。它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郑和公园等风景名胜区隔水相望。有索道连接西山龙门,组成了民族村至西山风景区的旅游环路。近来为发展旅游,先后建起了云南民族村和云南民族博物馆.集云南主要的彝、白、傣、苗、景颇、佤、哈尼、纳西、僳僳、独龙等25个少数民族的村寨、民族歌舞厅、民族广场以及激光喷泉、水幕电影等旅游设施。民族村寨采用复原陈列的手法展示云南的民族风情。走进村里只见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分布其间,错落有致,各展风姿,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村舍建筑、生产、生活、宗教习俗均如实地展示出来,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缩影。
云南民族村主大门是一组造型富丽典雅,气势恢宏的钢架式建筑,门首悬挂着“云南民族村”五个雄浑逆劲的烫金大字,正中是一只振翅腾飞的金孔雀图形徽标,象征着云南民族村吉祥幸福,兴旺发达的美好前景。大门前是宽阔而平整 的人流集散广场,下面的草坪中是一组形态逼真。活泼可爱的白象群雕塑,名为“白象迎宾”。
云南民族村景区内水陆交错,清新优雅,各村寨。景点错落有致。风格迎异其间有绿荫小径,亭阁回廊、拱桥石阶相衔相接,并与滇池湖滨大道首尾贯通,游览线路,路转水回,柳暗花明,引人入胜。周围自然的景观和得大独厚的天然 调节,使得民族村内花枝不断。四季常青,每一刻,每一季,都有各自动人的美景。
游客在村寨里,除可了解云南各民族的建筑风格、民族服饰、民族风俗外,还可以观赏激光喷泉、水幕电影、民族歌舞、大象表演;品尝民族风味小吃,购买民族工艺品。身着民族服饰的导游小姐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讲解各少数民族的习俗。结合各少数民族节日,在村里还举行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僳僳族的"刀杆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纳西族的"三朵节"等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节日活动,让人们尽兴观赏,沉浸在各民族的海洋里,是云南旅游的重要旅游景区。
昆明圆通寺
圆通寺,坐落在圆通山南,前临圆通街,后衔圆通山,与昆明动物园毗连。园通寺始建于唐代南诏王异牟寻时代,已有1200多年的建寺历史,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同时,它也是现在昆明市内最大的寺院和云南省古代优秀艺术建筑之一,在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一带都享有盛名。
圆通寺与其他佛寺不同的是,进山门后不是上坡,而是要沿着中轴线一直下坡,大雄宝殿地处寺院的最低点。主体建筑有圆通宝殿、八角亭、"圆通胜境"牌坊等。布局严谨、对称,主题突出,杂而不繁。加上其园林式的建筑风格,青山、碧水、彩鱼、白桥、红亭、朱殿、彩廊交相辉映,景色如画。
大雄宝殿又叫圆通宝殿,其结构和佛像都具有元、明建筑风格。大殿正面内柱上,彩塑有两条盘柱聆听佛祖讲经的飞龙,形神兼备,活灵活现,龙各盘一柱,高十来米。二龙相向,舞爪咧须,作欲飞状。属于我国佛寺中的上乘泥塑珍品。
大殿后的石崖上,有历代文人墨客的摩崖石刻、诗词题对。在峭壁下的圆亭旁,有一砖砌高台,叫"咒蛟台"。清乾隆年间,撰写大观楼长联的著名诗人孙髯翁晚年贫困,曾在咒蛟台卖卦算卜,自号"蛟台老人"。
圆通寺是由大乘佛教(又称北传佛教)、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和藏传佛教(也就是喇嘛教)三大教派的佛殿组成,以大乘佛教为主。因此,到这里您不必跑很多地方,就可对佛教三大教派的殿宇一览无遗,还可对三大教派不同的宗教风格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民间传说:圆通寺大雄宝殿内二龙曾在清嘉庆年间飞出殿外,与翠湖九龙池的九条白龙格斗,斗得难解难分,天昏地暗。
"咒蛟台"传说:相传在元代,晋宁盘龙寺的开山和尚觉照云游昆明,发现圆通洞蛟龙作怪,乃筑台诵经咒蛟并降服了蛟龙,故名"咒蛟台"。
西山-龙门
西山位于昆明市西郊15公里,由华亭山、太华山、罗汉山等组成。它峰峦连绵40多公里,海拨1900米至2350米。相传古时有凤凰停歇,见者不识,呼为碧鸡,故也称碧鸡山。又因形状像卧佛,也叫卧佛山。西山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清幽秀美,景致极佳,在古代就有“滇中第一佳境”之誉。从昆明城东南一眺望,西山宛如一位美女卧在滇池两岸。她的头、胸、腹、腿部历历在目,青丝飘洒在滇池的波光浪影之中,显得丰姿绰约,妩媚动人,所以又叫睡美人。民间传说,远古时一位公主耐不住宫中寂寞,偷偷出了王宫与一小伙结为夫妇。后来,国王拆散了这一美满姻缘,并用计将小伙子害死。公主悲痛欲绝,痛哭不止,泪水汇作了滇池,她也仰面倒下化作了西山。西山现已辟为一座森林公园, 景点较多。每年阳春三月,昆明人有“三月三,耍西山”的习俗,届时四方士民云集聚会,唱山歌,对小调,耍龙舞狮,野餐赏景,热闹非凡。
龙门石窟位于西山风景区终端,北起三清阁,南至达天阁,是云南最大、最精美的道教石窟。“龙门胜景”以“奇、绝、险、幽”为特色,雄居昆明西山众多的名胜之首,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到昆明的游客都要去游览。故有“不耍西山等于不到昆明,不到龙门只是白跑一趟西山”之说。据说,龙门是杨汝兰、杨际泰父子组织70多户石工,花了22年才完成的,是整个龙门石窟之精粹所在。在入口处有一圆柱石坊,上书“龙门”二字,并刻有“元宝”,据说能保佑人发财发达,吉祥如意,所以游人都喜欢用手摸一下。入门有一石栏转护的半圆形小月台,站在月台眺望,人见上迎天风,下临绝壁,五百里滇池烟波浩渺,云蒸霞蔚。湖面白帆点点,鸥飞燕舞。远处青山如 黛,白云悠悠,绿树白房,平畴沃野如诗如画,令人飘飘欲仙。转身回顾石室,正门顶端刻有“达天阁”三字,两边侧门顶刻有“名山”“石室” "天临海镜”字样,中柱题有联云: 举步维艰,要把脚跟站稳; 置身霄汉,更宜心境放平。
在石室门口雕有香炉供奉,正中雕魁星,是道教尊为主宰文章之神,又叫文曲星;北雕文昌帝君,为主宰功名和禄位之神;南雕关圣帝君(关 羽),为主宰伏魔降妖的武功之神。两壁下刻有神骏奔驰图,天棚上刻着祥云缭绕,仙鹤双飞。一株蟠桃碧叶红果,栩栩如生。龙门的整个工程都是在一块天然岩石上精雕细刻而成的,构思奇巧,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魁星手上的笔尖是另外安上去的。相传, 有一位参加雕凿石室工程的师傅,婚姻不幸,后来参加凿龙门,与伙伴们辛苦了十余年,在最后刻魁星手中的朱笔时,不慎将笔尖凿断,使本来很完美的一件艺术品留下了缺憾。他伤心至极,纵身跳下龙门。他献身艺术的动人故事,与石窟一道流芳千古,为后代所传颂。
1984年、昆明市有关部门又开凿了龙门迂回栈道,把游路修上了小石林,并在山上修建了迎羲亭等供人小憩赏景,不仅解决了交通拥挤的问题, 又为游人开辟了一个清新优美,非常迷人的好去处。
昆明筇竹寺
筇竹寺,位于昆明西北郊婉蜒起伏的玉案山上,距昆明7公里,公路盘旋逶迤;经“望城坡”时,回首鸟瞰滇池风光,春城全貌,一览无余。玉案山群峰秀拔,山中林壑幽深,竹滴翠荫,山泉叮咚,白云环绕,风景秀丽,古刹殿字掩映密林之中。筇竹寺为昆明的佛教胜地,驰誉中外的五百罗汉的彩塑就在这里。
筇竹寺的来历:筇竹是一种竹子的名称,常用来制作手杖,怎么会用来命名寺呢?传说大理国时期部阐侯(昆明侯)高光、高智兄弟二人,到西山打猎,忽见一头犀牛跃出,于是紧追不舍,追到玉案山北面,犀牛突然不见了,四处寻找,仰望山巅,只见山上云雾缭绕,有一群鹤貌童颜,形像怪异的僧人立于云上,他们急忙上山云看,到那里,僧人早已无影无踪,只有几支异僧拄的筇竹杖插在地上,高氏兄弟想拔起来看个究竟,但竭尽全力也拔不动。高光、高智兄弟觉得奇怪,第二天又到玉案山去看,插在地上的笨竹杖已长成青翠的竹林,他们十分惊奇,认为是“山灵显示”,这是块珍贵的“佛地”,于是便在此建寺居僧,取名筇竹寺。因此,天王宝殿门前两侧柱上有副对联作了这样的概括: 地产灵山,白象呈祥,青狮献瑞; 天开胜境,犀牛表异,筇竹传奇。
昆明翠湖
位于昆明市五华山西麓,云南大学正门对面。虽然面积不算太大,但却很有特色。这里最初曾是滇池中的一个湖湾,后来因水位下降而成为一汪清湖,占地面积352亩。湖东北有"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又名"九龙池"。翠湖,原称"菜海于",清初藩王吴三桂"填菜海子之半,作新府",改名"洪化府",后又改称"承华浦"。清康熙年间云贵总督范承勋、巡抚王继文于湖中建碧漪亭(俗称海心亭),水光潋滟,绿树成荫。唐继尧时在湖中筑有东西堤和南北堤,把湖一分为四,湖中有海心亭,西侧有观鱼堂,东南有水月轩。堤畔遍植垂柳,柳枝拂面,湖内多种荷花,藕花飘香,旧有“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抚楼台”之联,被誉为“城中碧玉”。近年增置亭、台、回廊、曲桥等建筑,其建筑精致玲珑,亭阁均有匾对,歌咏园中的景观。观鱼楼前有黄奎光书题联云: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
每年冬天有成千上万只北方飞来的红嘴鸥在翠湖越冬,嬉闹戏水,争抢食饵,给翠湖增添了无限的情趣,成为春城一大景观。湖上楼阁,岛上瑶台,名木花卉,名人题咏,把翠湖点缀得更加秀美,是人们休闲游览的好地方,为昆明市区著名风景名胜。
翠湖公园位于螺峰山下,云南大学正门对面,紧邻翠湖宾馆。 这里碧波绿掩,以“翠堤春晓”而闻名。被誉为“城中碧玉”。翠湖公园分为五个景区,东北面是个竹林岛,常有人在此对歌,要想听民间小调,竹林岛是个绝好的去处;东南面是金鱼岛。金鱼岛绿荫掩映,花草繁茂,环境清幽;中部是“湖心亭”(在湖心岛处)景区,这里亭台楼榭与曲廊相连环绕着一渺池水、清朝道光年间云贵总督阮元所建的“观鱼楼”就在这里;在湖心亭东面“唐堤”右侧是“水月轩”;湖心亭西南面是西南岛(又叫棕榈岛),岛上棕榈成林、绿草如茵,还植有龙舌兰,一派亚热带风光
金殿风景区
金殿风景区位于昆明市东郊的鸣凤山麓,距市区8公里。这座名声显赫的金殿属于太和宫的一部分,总重量达250吨,为重檐飞阁仿木结构方形建筑,殿高6.7米,宽、深各6.2米,包括梁柱斗拱、瓦楞顶檐、神像罗幔、桌案瓶器、匾楹旌旗等都是用铜铸成。金殿自陈用宾于万历壬寅(1602)年鼎建, 迄今已380多年; 吴三桂重建已210多年了。它比北京颐和园万寿山的金殿保存完整;比湖北武当山金殿规模大,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纯铜铸殿。从山脚舍车步行,过迎仙桥,进“鸣凤胜景”坊,途径“第一天门”、“二天门”和“三天门”。攀上天门,即可见古朴庄重的“太和宫”大门。联云:“画栋连云,只占青山三亩地;朱楼映日,别开绿野一重天”。入寺门,再过棂星门,可见巍然屹立的砖城,击长约数十丈,略似皇家紫禁城。沿阶进“城”,迎面高高的台阶上,便是太和宫的中心建筑,著名的金殿。
金殿东南有一座“明钟楼”。楼为三层,有36戗角,琉璃宝顶,高约30米。三楼悬一大口铜钟,高2.1米, 口径周长6.7米,壁厚15厘米,重14吨。 钟上铸有“大明永乐二十一年岁在癸卯仲春吉日造”等字样,为公元1432年所铸,至今已有560年的历史。此钟原悬昆明场面人宣化楼(近日楼西南面),拆除宣化楼时搬至古幢公园。为保护这一文物,政府又将此钟移至金殿,并拨款于1983年修建了这座钟楼。它是鸣凤山上的最高建筑,登楼四望,视野极阔,是东郊远理想之地
昆明黑龙潭
昆明黑龙潭有“滇中第一古祠”之称。同时,它还以“四绝”闻名遐迩。所谓“四绝”,即唐梅、宋柏、明茶、明墓。
黑龙潭位于昆明市北郊龙泉山五老峰脚下。《汉书·地理志》记载,益州郡滇池县西北有黑水祠。清代云贵总督阮元考证云:“滇池县有黑水祠,盖此地也,或者唐梅宋柏之间为故址,龙神庙乃下迁者”。也就是说汉代的黑水祠就是现在的黑龙潭道观,它是云南第一处名胜古迹。因为传说云南龙王黑龙的龙宫就在此,这里的潭水又终年不会枯竭,故后称“黑龙潭”。
昆明玉龙湾
玉龙湾位于昆明西郊石安高速公路边的太平村近旁。虽然距市中心仅有23公里,却犹如世外桃源。它依山傍水,层林叠翠,碧波粼粼,流水潺潺,密林幽邃,风光旖旎。
玉龙湾风景旅游区主要包括自然风景区、电影拍摄基地和东南亚民俗文化城。自然风景区依傍自然山水,以姹紫嫣红的春花、殷实累累的夏果、斑驳陆离的秋叶、云山雾罩的冬雾为特色。游客可水上泛舟或走藤桥、过溜索;或密林探险;或沿小溪漫步、曲径通幽……在这片秀丽妩媚的景色中,饕餮着清纯的绿色,吮吸着绿树野花的清香,享受置身于大自然的乐趣。
玉龙湾是中国电影家协会的拍摄基地,是国内唯一以东南亚文化为特色并将文化展示项目与影视拍摄、会议、民间歌舞表演、娱乐、休闲度假等功能完美结合的旅游度假区。
电影拍摄基地以反映民国年间昆明旧城风貌的拍摄场景为龙头,溯古丝绸之路建立“清、明、元、宋、唐”摄基地。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观赏拍摄影片的全过程,还可溯中国历史之长河,寻找到云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异同。
具有浓厚的东南亚民族风情的文化城,集中展示了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等10个东南亚国家的民俗文化,使整个景区异彩纷呈,意趣盎然。
昆明其他主要旅游景点:
昆明湖、岩泉寺、炼象关、文庙、官渡古镇、一二一四烈士墓、梅树村、杨升庵、大理古国留宝幢、昆明近日楼、金刚塔、昆明太华寺、大德寺双塔、法华寺石窟、王仁求碑、逼死坡、赛典赤墓、昆明西华园、石寨山古墓群、西南联大纪念碑、聂耳墓、太和宫、昆明石林风景区、九乡风景区、西山、翠湖、滇池、昆明西山森林公园、轿子雪山、七彩云南、白邑黑龙潭、小江、五华山、普渡河、小白龙森林公园、钟灵山、昆明世博园、云南陆军讲武堂
【大理】
洱海 蝴蝶泉 大理古城
大理三塔 大理苍山
南诏风情岛 南诏文化城 大理喜洲
大理感通寺 沙溪古镇
4. 韩城旅游景点大全排名
1、党家村
党家村位于韩城市区东北9公里,距黄河仅3公里,是国内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明清建筑村寨,被称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
党家村已有六百六十余年的历史。元至顺二年(1331年),党恕轩以种田谋生,定居于此。明永乐年间,其孙党真中举,拟定了村落建设规划。明成化年间,党、贾两姓联姻,合伙经商,创立“合兴发”商号,在河南驻马店地区经商,生意兴隆,货船直抵汉口、佛山。据家史载,村中当时“日进镖银千两”,富冠韩塬。
2、司马迁祠
司马迁祠位于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位。司马迁祠墓建筑群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壮观的自然形式和秀丽的风光,映衬出司马迁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的业绩。
3、韩城古城
韩城古城建于隋唐时期,金大定四年土筑城墙,明崇祯十三年(1640),由本市人当朝宰相薛国观奏朝廷批准,倡议地方官员、绅士捐资改土城墙为砖城墙。
城四门门楼额东日“东带黄河”,西日“梁奕西襟”,南日“溥彼韩城”,北日“龙门胜地”。
古城街区,南北贯通的大街为主街道,呈龙形,长达千米,略有弯曲,如同龙身横卧;古城北边步步登高的园觉寺顶端金代宝塔如龙头昂扬,南端的古石桥如龙尾摆动。龙形主街两翼及东西南北四关,有纵横交错,曲直有序,四通八达的大小巷道72条。
4、韩城三庙
坐落在陕西省渭南韩城市老城东学巷,是一组保存完整的元代建筑群。
据明《一统志》记载:“韩城县学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在旧址重修”。《陕西通志》载:“洪武四年知县周吉成重建”。后来虽经历代重修,但庙内主要建筑之结构形状,都基本未变。为陕西省现存十三世纪以来较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文庙门外不远处有东西两座牌坊,一名“贤关”,一名“圣城”。
5、韩城文庙
韩城文庙位于韩城市老城东学巷,是一组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为陕西省现存十三世纪以来较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是省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门外不远处有东西两座牌坊,由此两门进入文庙,南面立有明万历年间修建的琉璃盘龙照壁,两旁有砖刻的鲤鱼戏浪,合起来看有“龙鱼河图”之意,五龙壁的东西是“棂星门”,门两旁有龙凤相配。文庙建筑群共分四个院落,院内古柏参天。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规模宏伟。北面的明伦堂为昔日教论、训导、授课之所。
5. 韩城的旅游
司马迁祠墓、大禹庙、文庙、陕西韩城梁带村两周遗址、魏长城遗址、普照寺、毓秀桥、赳赳寨塔、龙门大桥;八路军东渡黄河纪念碑、黄河龙门、禹甸园、太史园、三义墓、魏长城、象山、梁山。
外地人到此尤为进谒司马迁祠墓,陈运和就写了诗《司马迁祠》“一步步登上司马迁的忍辱人生,一步步登上《史记》中的雄文胆略,望天边曙色已映亮了关中,映亮了韩城”发表。
三义墓:即赵武、公孙杵臼以及程婴的合葬墓。相传赵氏孤儿的发生地就在这里。
韩城市民间社火种类繁多。有秧歌、皮影;社火主要有:高跷芯子、锣鼓、烟火、跑旱船、耍神楼、跑竹马等。在祀神社火中,以耍神楼为代表。在游艺社火中,以芯子最有特色。耍神楼本来是西庄八社迎送法王上庙时耍的祭祀社火,舞姿剽悍神勇,表演别具一格,被誉为韩城社火之王。西庄镇东庄村的耍神楼社火节目多次在省内外表演,声名远震。
黄河龙门是黄河的咽喉,位于韩城市北30公里的黄河峡谷出口处。此处两面大山,黄河夹中,河宽不足40米,河水奔腾破“门”而出,黄涛滚滚,一泻千里。传说这里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故又称禹门。人们所说的“鲤鱼跳龙门”就是指这里。黄河流经此地,破山峦而径出,泻千里而东流,据《名山记》载:黄河到此,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两岸均悬崖断壁,唯“神农”可越,故名“龙门”。龙门相传为大禹治水所凿。
2011年10月1日至7日,韩城国庆假日旅游出现了少有的持续火爆局面,据统计数字显示,十一黄金周韩城全市共接待游客37929人次,同比增长116.63%;门票直接收入549312元、同比增长43.61%,旅游综合收入494.37万元,同比增长40.33%。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远超过往年“十一”旅游黄金周,达到黄金周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的历史最高点。 黄河湿地
2008年8月6日,陕西黄河湿地被列入陕西省重要湿地名录,按照资料显示,陕西黄河湿地保护区韩城辖区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部,北起禹门口南到合阳界,东以黄河治导控制线的中心线为界与山西省相接,西界以黄河老崖为界。湿地总面积10622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8.5%。韩城市黄河湿地保护区是许多野生动物和鸟类不可缺少的栖息地,有十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司马迁祠
司马迁祠墓位于韩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镇东南的山岗上,东西长555米,南北宽229米,面积4.5万平方米。它东临黄河,西枕梁山,芝水萦回墓前,开势之雄,景物之胜,为韩城诸名胜之冠。据韩城县志记载:芝水原名陶渠水,相传汉武帝采灵芝于陶渠水之阳,改名芝水。至今吕庄村西尚有“灵芝庵”遗址。
党家村
韩城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东北方向,距城区九公里,西距108国道1.5公里,东距黄河3.5公里,主要有党、贾两族,320户人家,1400余人,建村距今约670年历史。距今已逾600年的韩城党家村古建筑村落已被列入“国际传统居民研究项目”中,陕西省已将党家村列为“历史文化保护村”。村中有建于600年前100多套“四合院”和保存完整的城堡、暗道、风水塔、贞节牌坊、家祠、哨楼等建筑以及祖谱、村史,被专家称为东方人类传统民居的活化石。村中街道有“井”字、“T”字、“十”字形格民青石铺路房屋建筑多为“四合院”、“三合院”。
文庙
韩城文庙坐落在陕西省渭南韩城市老城东学巷,是一组保存完整的元代建筑群。据明《一统志》记载:“韩城县学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在旧址重修”。《陕西通志》载:“洪武四年知县周吉成重建”。后来虽经历代重修,但庙内主要建筑之结构形状,都基本未变。为陕西省现存十三世纪以来较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 禹门春浪,猴山秋韵,横山烟雨,象岭春晓,嵬峰摩霄,圆觉晨钟,苏柏南柯,龙泉秋稼。
禹门春浪
即就是禹门口禹门三叠浪,又鲤鱼跳龙门之说发于此;
猴山秋韵
即就是薛峰山西北处一风化石形极类顽猴,故称,又,猴山深秋之美景令人叹服自然;
横山烟雨
即指板桥火炬村横山(道)观之烟雨与香火交互产生之幻化美景;
象岭春晓
象山中学西边象山,因其形似俯卧之大象,象首南面饮狮山潭中之水,故称。旧时每年三月游客
满山,现时有今人开辟象岭山庄供游人歇脚住宿;
嵬峰摩霄
韩城西25公里处,旧时建有庙宇,多植松柏,多为文人骚客造访,另,其西香山亦为韩城一名
胜,诗人白居易晚年隐居于此,后人有“九老图”传世,诗人故后葬于龙门山;
圆觉晨钟
即今烈士陵园,旧时为圆觉寺,寺东为钟,以西为鼓,古人所称晨钟暮鼓是也;
苏柏南柯
韩城西北处,汉苏武墓建其上,古时合抱松柏常青,柯树皆南向;
龙泉秋稼
因泉处于寺内龙王神座下得名,唐初四杰之一王勃与韩城好友曾观龙泉之美景。
6. 从韩城市到山西平遥2O20年五一期间我们2个人想跟团旅游有旅游团
从韩城市到山西平遥,2020年五一期间,我们两个人想去旅游,可以吗?
7. 韩城旅游交通参考 韩城到大桥公交车过梁代村,党家村,普照寺,龙门 大禹庙到芝阳车过文庙,司马迁祠
韩城市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隅,距省会西安240余公里,北依宜川,西邻黄龙,南接合阳,东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津、乡宁、万荣等县市相望。韩城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便有人类活动,历史人物众多,文物古迹荟萃,有“文史之乡”和“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美誉。
旅游攻略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
地址: 渭南市韩城。
最佳旅游时节:春夏秋最佳。
党家村
党家村位于韩城市东北方向,坐落在东西走向的泌水河谷北测,所处地段呈葫芦形状,俗称“党圪崂”。党家村已有约670年历史,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入选世界遗产预备名单。党家村的民居四合院是韩城民居的典型代表,韩城在乾隆年间曾经被称为陕西的“小北京”而党家村因农商并重经济发达则又被称为“小韩城”,可见党家村当年之盛况。
合阳黄河湿地
合阳黄河湿地为中国最大的天然湖泊湿地保护区,绵延分布于黄河边上,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土地肥沃,野生资源极为丰富,数百种鸟类,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有天鹅、丹顶鹤等,15种鱼类在此栖息,其中包括有十余种珍惜鸟类及个别濒危鱼种,如此大面积的淡水湿地,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极为罕见的。
清水温泉
清水温泉度假村(原清水工人温泉疗养院)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城东8公里外,海拔1420米。1957年建院,2008年,甘肃昊峰集团历时两年多,投资上亿元成功对原省工人疗养院进行了改制、改造、扩建、装修,现已成为天水市以汤浴文化为特色,集疗养、健身、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会议接待、垂钓餐饮为一体的度假胜地。
西猴山以猴山自然风景区为主,包括西北部山区的原始森林,薛峰水库及赵廉坟.登上猴山,面对世外桃园般的秀丽景色,使人顿生返朴归真之感。地址: 陕西省韩城市。
8. 韩城斿游委主任高少武调那里去啦
韩城市旅发委机构领导
书记:吴杉
主任助理:李良锋
书记:吴杉
副主任:高少武
副书记:张五一
纪检组长:房文华
副主任:刘虹
副主任:雷鸣
副主任:卫平
副主任:庞有学
副主任:董燕茹
主任助理:孙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