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旅游安全吗
① 北欧国家芬兰、挪威、瑞典、丹麦通用欧元吗还有北欧航空公司安全性和服务等各方面都怎样
北欧一般特指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和冰岛5个国家,除芬兰只使用欧元外,其他的国家都有他们的货币,欧元不是通用货币,不过欧元在这些国家也是可以使用的,但由于不普遍使用,所以他们找零时经常是当地货币。
北欧航空公司的安全性和服务都很好,尤其是挪威的奥斯陆机场,还是全球十佳机场呢!
② 求助,想去瑞典留学,又有点担心现在的安全状况
向来以安全著称的瑞典,在今年3月也发生了恐怖袭击。随着移民的涌入,越来越多人有了“瑞典安全吗”这样的疑问。不妨看看我作为留学生的亲身体会。
瑞典初印象
刚来瑞典的我,手提两个行李箱去市中心找接机的同学。我们办完公交卡之后一起去坐地铁到宿舍,没想到接机的妹子直接选择了地铁里的滚梯而非电梯,我当时觉得这样会很费劲,因为我自己知道箱子有多重,而且看到了瑞典地铁有多深邃。诧异她强壮能干之余就问了她原因,她说电梯里面总会有流浪汉尿尿的味道。从那之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坐电梯。
瑞典地铁站里没有洗手间,走在里面偶尔就能闻到尿的味道。如果你在周末坐地铁的话,遇到手舞足蹈、自言自语的醉汉也是常事。不过我没有遇过那种会对路人怀有深深恶意的人,只遇过跟我搭话的醉汉,而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都以一走了之来应对。另外,周末的夜晚最好不要独自出门,因为会遇到不少疯狂的party animals。
西班牙遭遇
2016年圣诞节我跟朋友们去了西班牙,原本打算自驾从马德里到巴塞罗那的我们因为一个意大利大叔的强烈推荐,决定在两地之间的海滨城市瓦伦西亚停靠。也许是斯德哥尔摩的黑夜过于漫长,马德里留给我灰蒙蒙的印象,所以感觉瓦伦西亚充满了晴朗和欢乐,街道也是干净而又宽阔的。
我们万万没有想到会经历类似电视剧或者电影桥段的事情。我们一行四人去了海滩,车停在附近停车场上。之前听说西班牙的小偷太多,所以当时我就没有随身拿东西,只揣了手机下车拍照。冬天的海滩还算清静,那片海让我觉得很亲切。我们拍了照、玩了沙,待了20分钟左右后打算继续前行。刚到车附近,发现副驾驶车窗被砸烂,车边一地的碎玻璃。车里面的东西所剩无几,所有的大件行李和背包全部被偷。
西班牙会说英文的人并不多,很庆幸我们遇到一位能用英语沟通的妹子,她帮我们打电话报了警。我们到了警局连比划带猜,等待的过程中也碰到另一车被偷来报案的中国人。他们也是租车自驾游,车前侧玻璃被砸,行李也全部丢失。第二天早上我们抱有一丝希望,觉得犯人们可能会把对他们没用的东西仍在附近。对这座城市真的又爱又恨,早上去找的时候看到了特别美的天空,即使发生了这样的事还是有点喜欢这座城。
我们到巴塞罗那还车后,去见了当时帮我在警局通过电话进行西班牙语翻译的朋友。因为所有东西都被偷了,迫切地让我朋友带我们去了市中心买日用品。结果从地铁下来刚到百货商场,就发现我朋友的手机丢了。西班牙好吃好玩儿,不过经历过这一遭,建议大家去的时候一定要加倍小心,最好什么都不带,把重要的东西放在衣服内兜里。
瑞典的不太平
瑞典在我心里还是蛮安全,特别在西班牙经历这一切之后。不过之前跟中国同学聚餐的时候,听过他们说起瑞典扒手偷游客包的事情。自己没遇到的时候总是觉得这是很偶然的事件,不过有一次我在地铁遇到了两个中国女生,她们的包在喝咖啡的时候不小心被盗。因为自己之前在西班牙护照丢了,有在瑞典大使馆补办的经验,所以正好分享给了她们。出去玩儿的游客们还是要多加掩饰自己的身份,加倍小心。不过,有一个挺恐怖的事情,我们班的一个瑞典姐姐,她住在一楼,家里被小偷洗劫一空。所以不论是怎么样,还是要多加小心才好。
说起恐怖袭击,当时我放学在家,但是同班的同学和他妻子恰好在市中心喝咖啡。出事的地方就在几百米附近,当时他给我发了消息告诉我不要出门。事情就是有一辆运啤酒的大卡车被劫然后冲进了市中心的百货商店,最后造成了5死14伤。这次事件中,瑞典政府行动很是迅速,当晚就抓捕了一名疑犯。而在地铁战中有炸弹的传言放出之后,地铁全部停运。据说当天街上人流涌动,因为正是下班时间,因为地铁停运回家不方便的人比比皆是,大家只能在街上游荡。我特别欣赏瑞典人面对这次事件的态度,恐袭发生的街道总是充满了鲜花、蜡烛、祝福的话语还有毛绒玩具,因为去世的人里面有一个小女孩。如果你恰好关注瑞典新闻的话,总是会发现一些关于难民的恐怖事件,比如说乌普萨拉的难民强奸事件等等。
所以如果你问我瑞典安全吗?我没办法下个定论,只能讲讲我的的经历。希望大家无论如何都要加倍小心,也祝愿大家都不会遇到这些危险的事情。
③ 瑞典、丹麦和挪威三个国家治安都安全吗
这三个国家社会治安普遍较好。
④ 黑在瑞典,签证过期一年多,想在瑞典不留任何不良记录安全回到国内,想从芬兰坐飞机回国,因芬兰瑞典都
没办法,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你从申根区任何地方出境,都是申根国对你做出处罚,你的不良记录也是对申根协议全体缔约国。不会把你遣送回瑞典,因为你是中国籍。
至于上面那个让你在当地买护照的,这是更严重的违法行为,你好自为之吧。
⑤ 瑞典移民篇瑞典的食品安全是不是真的那么好
瑞典的自来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这表明瑞典自来水净化标准是非常高的。瑞典有着丰富的湖泊和地下水资源,为了保护这些淡水水体,瑞典政府严格限制了农药化肥的使用,以此保证地下水资源的绝对清洁,在瑞典农民使用农药和化肥,都需要经过详细登记备查。
此外,瑞典自来水的净化工序也依托严格的标准和发达的科技来执行,这使瑞典自来水能够达到直接饮用的标准。
根据去年最新发布的《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显示,瑞典位列食品安全国家排行榜的第十四名,是食品最安全的国家之一。瑞典人吃的健康,吃的放心,很少曝出食品安全问题,这主要得益于瑞典食品安全法的严格规范。1986年,瑞典食品局颁布了禁止饲料添加抗生素,生长激素,推行人道畜牧;严禁果蔬喷洒违禁农药,强化产销者道德等诸多规定。此外,针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瑞典也有一套严格的监管流程。
在生产环节,厂商在申请使用食品添加剂时,不仅要说明使用理由和使用范围,还必须提供有关使用多大比例的添加剂不会造成消费者健康受损的数据,这些数据和实验必须经过严格核实,才能被最终决定是否能够上市。
在包装环节,厂商必须在所有加工食品的外包装上注明食品添加剂的成分含量以及具体名称,包括可能造成的过敏反应也需要明确标示。
在销售环节,瑞典主要依托官方、民间消费者网站与大众媒体时时追查不良产品,并公布厂商名单,一经追究责任,厂商将面临严厉的惩罚与高昂的赔偿。
⑥ 一个女生在瑞典安全吗
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国家和地方。一个女生在外,当然还是要注意更多安全问题。
据有关调查显示,瑞典到目前为止全国人口才刚接近一千万。在斯德歌尔摩,哥德堡这样的大城市人会稍微多一点,但延雪平这样不太大的城市,白天出去的时候也经常是看不到什么人。更不用说比延雪平更小的城市了。
凡事无绝对,对于女孩子来讲还是晚上少出去。但迫不得已之时晚上出行也没有什么不安全,
中国学生由于对安全认知和防范上的培训较少,如何在留学期间防范未然,需要对社会治安有危险的清醒认知,知道危险在哪里,来自什么人、或者什么方面。有认识才谈得上规避和防范,学生要知道危险的种类和相应的处理方法。几个关键字大家要牢记:认知,防范、应对、逃生。
消息来源:北欧之星官网
⑦ 瑞典voc指纹锁质量如何,这个安全吗
刚才没知道回答的入口,所以把内容发到别人的回答评论里了。因为感受实在太差,我一定要不吐不快,把问题发在这里,让大家引起重视。
这个锁一直用的还算稳定,就是指纹识别率不高,家里人经常指纹都是好几次才能识别,要不就得输密码,所以我家的锁密码使用率比较高。我家里装的是T77F这款,到今天正好一年三个月,早晨老人出门,回来输密码打不开,一直提示验证失败,我从里面把们打开的。然后是我出门,一会儿回来,就指纹识别也失败,跟着没有其他操作,就在那不停的验证失败,够次数以后就锁定了。家人从里面打开门,我把电池拆下来,一共8节南孚,但是装回去仍然是自己验证,不停失败,而且这个验证是不需要打开滑盖,通电后就不停验证。
联系代理商,让我用机械钥匙,说实话我把机械钥匙都找不到了。她帮忙联系售后的技术支持,说是得明天才能来家维修,而且质保期只有一年,我超保了。我准备投诉厂家,上网各种搜索,结果发现,VOC根本没有厂家的任何信息,没有官网没有制造商,能查到的都是渠道,都是代理商,你只能和你买锁的地方协商,代理商怎么说你都得听着,因为你没任何办法,除非你把锁换掉,可随便买谁的锁也不是一天就搞掂的,那今天就在家看门吧,否则你就去开酒店的房。
我买锁之前功课做的不够,出了问题才发现,这智能锁遍地开花,浙江工厂藏在最后面,搞出来不知道多少品牌,经销商满地跑,卖完就没人管了。可是用户需要的是家庭安全和便捷,这种产品还是赶紧放弃吧。
我要扔了VOC,换大品牌,换进口的,是那种纯进口的!
⑧ 求助,想去瑞典留学,又有点担心现在的安全状
据有关调查显示,瑞典到目前为止全国人口才刚接近一千万。在斯德歌尔摩,哥德堡这样的大城市人会稍微多一点,但延雪平这样不太大的城市,白天出去的时候也经常是看不到什么人。更不用说比延雪平更小的城市了。
瑞典目前来讲政府还是以不同颜色标出地域的危险系数,只要跟着瑞典政府标图,不用独自行动,没什么问题。如何在留学期间防范未然,需要对社会治安有危险的清醒认知,知道危险在哪里,来自什么人、或者什么方面。有认识才谈得上规避和防范,学生要知道危险的种类和相应的处理方法。
几个关键字大家要牢记:认知,防范、应对、逃生。
消息来源:北欧之星官网
⑨ 瑞典:为什么可以成为交通最安全的国家
大白天开车也要开大灯
白天行车开大灯;骑自行车要带头盔;小学生每学期上20课时的交通安全课;学员通过率达不到75%驾校就面临关闭。这样做的目标,是在公路上不发生任何一起死亡和重伤事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个道理放在交通上最恰当不过了。近年来,关于美国、德国、新加坡、日本、韩国、泰国、阿联酋等国的交通见闻陆续见报,目的就是希望能给交通管理者和所有交通参与者一些启示,特别是世界上交通最安全的国家“以人为先”的交通经验。
瑞典全国人口仅有883万,却拥有470万辆汽车,平均不到2人就有一辆车。车虽多,公路上却秩序井然,万人死亡率更是低到0.79(我国的万人死亡率为9)。近50年来,瑞典死亡人数达10人以上的交通安全事故平均每年不足1次。能做到这一点不是偶然的。
在沃尔沃汽车博物馆,这些叠得高高的椅子上的数字告诉我们系安全带的重要性:如果时速30公里未系安全带时发生碰撞,其危险性就相当于一个人从“30”这个数字的高度迎面摔下来。
在瑞典,每个购买环保车的人将获得政府1万瑞典克朗(约合1400美元)的奖励,而且享受免费停车。公共交通要么是酒精再生燃料驱动的汽车,要么就是这种有轨电车。
不仅在市区,就连高速公路上也设置了大巴车专用道,以鼓励大家乘坐公交车出行。
大白天开车也要开大灯
一走出哥德堡Landvetter国际机场,我们就被眼前的奇观所吸引:烈日当空,所有的汽车却都开着大灯。我们的司机对此当然早已习以为常,他告诉记者,白天行车开大灯,早在1977年在瑞典就作为法令开始实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同为北欧国家芬兰的交通安全研究人员发现:汽车在白天打开大灯,可以减少交通事故。这一研究成果马上被瑞典引进并列入交通法规之中。
“白天行车打开大灯,并不是为了满足照明的需要,而是为了使其他行人和机动车司机能尽早看见自己的车,使对方尽早做准备,以确保安全。”瑞典国家公路管理局的专家认为,人的眼睛对晃动的灯光特别敏感。车辆白天开灯行驶,可以使处在远距离或拐弯、上下坡处的行人很容易看到,特别是雨天、雪天效果更明显。瑞典的交通法规定,机动车的前灯必须与起动装置相连,因而无论昼夜只要车一发动,灯就自动打开,醒目地告诉别人“车辆在行驶中”。自从实行这项措施后,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
瑞典在交通安全治理中,对“车”的管理非常特殊。除了开大灯,为了防止机动车的机件失灵引起车祸,瑞典交通法规定,凡行驶2年以上的车,必须年年进行车检。若查出机件损坏,停止使用。在公路上还时而抽查,发现没按时车检的车,勒令停车,而且还要被罚款。
市区信号灯一般只有两米高
和中国一样,瑞典也使用国际通用的交通规则和信号。但这里的信号灯一般只有两米高,行人和驾车者无须仰视而行,重要路口在同一方向设立四个信号灯,不管从哪个角度都一目了然。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我们还能看到大街上安装了先进的电视自动交通信号机,它能统计有多少行人在人行道上等候,当行人够数时,就自动改变信号,禁止车辆通行并放行行人。
瑞典交通安全规划的重点放在降低车辆的行车风险上,加强车辆的行车速度管理:高速公路限速110公里,普通公路70公里,市区街道50公里,幼儿园、学校、市中心等特定地区30公里。为了达到限速的目的,高速公路上设有自动监测器,不管是谁,超过限速,一律受罚。在这方面一件人人皆知的事件是,1994年10月,瑞典警察总监艾里克松因在斯德哥尔摩一所幼儿园前超速行驶被警察抓住,不仅当场被罚款,而且事后又在“执法者应严办”的舆论压力下丢了官。
酒后开车在瑞典可能面临牢狱之灾。从1990年起,瑞典把司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限制由0.05%降到0.02%(我国的酒后驾车标准是0.2%)。交警在路上设点,随时用测试器检查司机。若查出超过酒精含量,重者坐牢两年,轻者被扣留驾驶证一年。所以驾车外出的人,即便参加招待会和盛宴,也不敢喝酒。
此外,早在1975年,瑞典就出台了汽车前排乘客强制佩带安全带的政策,1996年又出台了车辆后排乘客强制佩带安全带的规定,1988年出台了儿童乘车时必须使用儿童座椅或缓冲椅垫的规定。当今,瑞典正在广泛与欧盟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合作,推广使用面朝后的儿童乘车座椅,同时说服汽车厂家设计时就考虑这一点。
学生每学期有20课时安全教育
交通安全学习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所不同的是,我们的强制交通安全教育主要针对司机,而瑞典则注重全体公民的教育。
瑞典国家公路管理局汽车安全专员Anders Lie告诉我们,他们经常通过以往发生的车祸案例,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小学生每学期要接受20个课时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
瑞典交通安全专家经常提到“交通文化”这个词。他们认为,如果车、路、人这三者相互关系是对抗、冲突的,交通安全就差,车祸就多。反之,如果三者相互关系融洽、协调,车祸就少。现在瑞典一切有关交通安全的法规、技术措施、理论研究、文化宣传都建立在对这个基本规律认识的基础上。
和我国一样,瑞典的交通法规中有一条“在人行横道线处,车辆要让行人”,而在驾驶教材中有一条“车辆在人行横道线处让行人时,最好与人行横道线保持一个车位的距离,让行人更安心地通过”,后一条不是法规而属于交通文化,它对前一条法规起了保证和完善的作用。此外,交通文化还能解决一些交通法规无法纳入的问题。例如在驾驶教材中有一条,“下雨天车辆驶过行人或自行车附近时,应减速,避免将路上的水溅到他们的身上,分散双方的安全注意力。”
在瑞典,考驾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在这个国家并不强制要求通过在驾校学习才能取得驾照。
这里路考前要驾车到人工冰场去转一圈,在冰上快速行驶,考官突然下令急刹车,看考生能不能立即稳住车身。“有人考了10多次,花费数千克朗才拿到驾驶证。”在瑞典开餐馆的青田人林先生告诉记者,路考时,考官告诉他,并线时他看后视镜的动作不明显,这样容易漏掉死角,可能发生预料不到的交通事故,考试不能通过。
1993年,考虑到许多年轻人无照驾驶车辆发生事故,瑞典把考驾照最低年龄由18岁下调到16岁。学驾驶的人要有两年的实习期,若其间发生事故,驾驶证要被收回,还要重新学驾驶。如果驾校的学员通过率达不到75%的,政府就可以关闭它。
零伤亡是瑞典交通安全目标
近年来,瑞典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都不足600人。瑞典冬季漫长,驾驶条件恶劣,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这和瑞典各个领域内都形成了一种安全的社会意识有关。这种根深蒂固的意识从1997年起就推动了一个新的交通理念的产生:零伤亡。其目标是在公路上不发生任何一起死亡和重伤事故。瑞典的交通部门承认很难达此目标,但是它可以激起社会对道路安全的重新认识,以便引起人们对人类所犯错误的关注。
在采取的措施方面,重点领域从增强交通参与者的意识扩大到道路的安全设施的设计和建设,车辆的安全性设计,使得道路和车辆更加安全可靠。
根据零伤亡的长期目标,瑞典国家公路管理局制定了具体措施,包括进行道路中心隔离栏的建设,解决车辆迎面碰撞的问题;对大型运输企业强制执行冬季使用防滑轮胎等等。在11条具体措施中,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规范自行车骑车安全,开展了自行车带头盔专项整治。所以在瑞典的大街小巷,骑自行车的人绝大多数都戴着自行车运动头盔。
“零伤亡”之父克拉斯·廷瓦尔说:“我们已经不能接受一个仅仅由于犯了驾驶错误就要用死亡和终身痛苦来惩罚我们的交通系统。”
至于汽车制造商,零伤亡也要求他们加强安全工作中的合作。萨博推出了诸如酒精测试仪等汽车配件,以便完善其汽车的安全系统。而沃尔沃则于2000年设立了一个安全研究中心,专门从事安全系统的研发。沃尔沃还专门成立了一个交通事故调查部门,一旦某处出了事故,他们往往比交警和救护车反应还快,迅速奔赴现场,全面调查事故原因,然后把事故原因、现场的情况、人员伤亡情况和汽车损坏程度输入电脑,厂家利用储存的数据改进汽车的质量,制造出更安全的汽车。
⑩ 瑞典是欧洲汽车安全法规最严的国家吗
欧洲汽车法规都采用欧盟EEC的或者联合国ECE的,两都法规都大同小异,没有差别。在欧盟内汽车法规都是一个标准,所以谈不上哪一个国家更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