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度假景點 » 介紹景點的結束詞

介紹景點的結束詞

發布時間: 2020-12-18 22:40:37

㈠ 描寫景點的優美詞語

風景秀抄麗、秀色可餐、小橋流襲水人家、南方明珠、愛的家園、
水天相接、藍天白雲流水多美的意境、人傑地靈。風水寶地
人間天堂、茫茫雪原、一望無垠的碧波、藍藍的天、白白的雲
奔騰的馬、讓人流連……好了,太多了,就寫到這吧
景點嘛,驢妮網上描寫的景點很好啊,你自己去查查吧。呵呵,拜拜

㈡ 描寫景點的優美詞語

風景秀麗、秀色可餐、小橋流水人家、南方明珠、愛的家園、
水天相接、藍回天白雲流水多美的答意境、人傑地靈。風水寶地
人間天堂、茫茫雪原、一望無垠的碧波、藍藍的天、白白的雲
奔騰的馬、讓人流連……好了,太多了,就寫到這吧
景點嘛,驢妮網上描寫的景點很好啊,你自己去查查吧。呵呵,拜拜

旅遊景點怎麼寫解說詞

旅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鳥的天堂。今天由我做你們的導游,一起來游覽鳥的天堂。這里是全國最大的天然賞鳥樂園。這里是人們心馳神往的旅遊勝地。小鳥天堂是僑鄉廣東新會著名的國際級生態旅遊景點,位於距城區10公里的天馬村。她以數百年的悠久歷史,佔地達18 畝,遠看像一片浮動綠洲的古獨榕,堪稱南國奇觀。而每天棲息在這棵美麗大樹上數以萬計的各種野生鷺鳥,暮出晨歸,嘎嘎而鳴,翩翩起舞,更蔚為壯觀。這一自然景象出現在人口稠密區,生生不息,已延續了384年(明萬曆戌午年,公元老派1618年始於「雀墩」),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典範,實屬罕見。歷年來,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慕名而至。「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巴金,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就游覽了小鳥天堂,寫下了名篇《鳥的天堂》,並於1980年載入全國(包括港地區)統篇教材,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成為經典課文,每年在全國約2300萬名該年級學生中廣為傳誦。一級又一級,一代復一代,這個名聞遐邇的「鳥的天堂」,已在全國數億學生中深入人心。這一奇特的自然生態景觀,這一珍貴的自然遺產,已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活的「教科書」,並以此作為窺視大自然的窗口,讓人們從中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建立新型人鳥關系的過程,從而喚起人們熱愛大自然,熱愛我們人類共同家園的美好情感。 時下,獨具生態文化色彩的「休閑型」旅遊,已漸成熱點,正引領著旅遊新時尚。2002年又恰逢國際生態旅遊年。請到全國最大的天然賞鳥樂園來;請到人們心馳神往的綠色家園來!「人間畢竟有天堂,暫別浮華,擁抱自然,聆聽百鳥和鳴,感受天籟之聲;到人的樂園,遠離塵囂,覓一方靜土,讓疲倦的心靈得到片刻棲息……好了,聽了我的介紹你一定迫不及待了吧?閑話少說,現在就請您自己參觀鳥的天堂。2小時後在這里集合,祝您旅途愉快!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採用磨磚對縫(意思是將磚的 6 個面磨光,用石灰、三合土、米漿粘連)的砌壘技術。大雁塔的特點是:磚結構體現出木結構的斗拱風格;磚牆上顯出「稜柱」來,可以明顯分出牆壁開間。這些都是中國特有的傳統建築藝術形式。大雁塔塔身高大,結構堅固,外觀庄嚴、朴實、大方,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塔底層四周門楣上雕刻有天王及佛像等線刻畫,這些畫刻工高超,形象生動,線條流暢,是研究唐代繪畫及雕刻的重要資料,其中尤以西門楣的線刻畫最為珍貴,是研究唐代建築的珍貴藝術品。 大雁塔的得名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傳說玄奘在印度取經時曾住在一座大乘佛寺內。印度佛教分大乘、小乘兩派。大乘吃素,小乘吃犖。玄奘住的這座寺院附近有一座小乘寺。一天該寺的僧人因吃不到肉而發愁,那天正好是菩薩布施日。一個和尚仰天嘆道:「大慈大悲的菩薩一定不會忘記今天是什麼日子!」他正說著,一群大雁飛來,頭雁墜地而死。僧侶們個個驚愕萬分,以為菩薩顯靈,送來大雁以解飢苦。從此,全寺和尚不再吃肉並改信大乘佛教。他們還在大雁落地處修建了一座塔,取名「雁塔」。大雁塔就是玄奘依照印度那座「雁塔」的形式設計建造的。為了頌揚佛教,紀念玄奘,後來人們就稱慈恩寺塔為「雁塔」。半個世紀後,薦福寺塔修成了。兩塔遙遙相對,風采各異。因薦福寺塔比雁塔小,人們就將這座塔叫大雁塔,而將薦福寺塔改叫小雁塔了。編輯提醒:請注意查看「」一文是否有分頁內容。

㈣ 旅遊景點解說詞

北京天壇導游詞之天庫
現在咱們繼續沿著中軸線行走,面前的建築叫做天庫,而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建於明嘉靖九年,起初叫做泰神殿,到了十七年,改名為現在的皇穹宇,它的作用就是在平日存放圜丘壇祭祀主神的地方,所以這里也叫圜丘壇寢宮。殿內正面的圓形石台上安放的就是皇天上帝的神牌,而前邊兩側的四個方形石台上安放的則是八位祖先神主,還有東西配殿用來存放從祀神位。而皇穹宇三個字也分別代表了至高無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顯示出它的神聖和至尊。
它是一座建築藝術價值非常高的殿宇,總體呈圓形,下邊是高2.85米的圓形須彌座,為青白石築成,有東南西三個方向的出陛,也就是台階,而在南向出陛還有二龍戲珠的丹陛石。上邊是藍色筒瓦單檐攢尖鎏金寶頂。而在殿內還有八根檐柱和八根金柱,大殿上架沒有橫梁承托,全都是靠各類斗拱層層上疊來支撐,步步收縮,從而形成了精美的穹隆圓頂。這里邊還運用了物理學中的杠桿原理。這組建築不僅十分精美,而且還有迴音壁和三音石,這和剛才我們說的天心石合稱天壇三大聲學現象。迴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牆,圍牆建造的磨磚對縫,十分的平滑,是很好的聲音載體,可以傳聲,在傳遞途中對聲音損失極小,只要對著牆說話,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見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聽到對方說話。而三音石則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塊石頭,您站在第一塊石頭上拍手可以聽到一次迴音,第二塊石頭可以聽到兩次,而第三塊就可以聽到三次迴音,所以稱為三音石。在後來也有人把它叫做三才石,取天地人三才的意思。

也許您剛才就已經注意到了,天壇有非常多的柏樹,不錯,它就好像北京一個天然的氧吧。而在這許多古柏當中,有一株500餘歲的檜柏,就是迴音壁西牆外的這棵九龍柏。它的樹干紋理非常的奇特,布滿了溝壑,而且旋轉扭曲,好像9條蟠龍纏繞嬉戲,所以叫它九龍柏真是一點也不過分。
在游覽過了圜丘壇和皇穹宇之後,我們就即將走進祈谷壇了,而現在我們腳下連接兩個祭壇的就是丹陛橋,也叫做海墁大道,而它也是皇帝登上祈谷壇的唯一通道,長360米,橋面上分為三條道,中間的是神道,東邊是御道,西邊的就是王道。而它作為通道為什麼又要稱為橋呢?這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路面南低北高,步步高升,好像與天相連接的橋;而另一種就是說路面下邊建有進牲門,類似立交橋,所以稱之為橋。說到進牲門,就是在祭祀前,牛羊都要通過橋下的一個券門被趕到500米外的宰牲亭宰殺,製成供品,所以這個通道也被叫做鬼門關,因為一進去就有死無生了。
好,回到正題,現在呈現在您面前的就是祈谷壇的完整建築群。前面的這個石台是具服台,在每年孟春祈谷祭祀之前,皇帝照例還是要來到這里搭建幄次,盥洗更衣,所以這里還有小金殿之稱。
到此,祈谷壇的主體建築祈年殿就出現在我們面前了。祈年殿下的基座是三層的圓形石台,而在正面三層石台階中,分別裝飾著巨大的浮雕,叫做殿前丹陛石雕。從下之上內容分別是:瑞雲山海,雙鳳山海,雙龍山海。各層排水孔的圖案和浮雕的內容也是對應的。東西兩旁的配殿個有九間,原來是安放從祀牌位的地方,不過在家靖年間,把它們挪到了先農壇,所以現在這里也就沒有什麼實際用途了。而祈年殿本身就是一座極具中國特色的獨特建築。圓形三重檐攢尖屋頂向上層層收縮,都是用藍色的琉璃瓦覆蓋,以此來象徵天。頂部是鎏金寶頂,抬頭仰視,便是龍鳳藻井,中心是龍鳳成祥的圖案。而巨大的三層殿頂就是靠殿內的28根落地柱支撐的,中間的四柱名叫龍井柱,東南西北方向分別代表了春夏秋冬;而龍井柱外圍的12個紅漆金柱所分割出來的12個開間,則分別代表了一年的12個月份;外面兩環的24個開間有分別代表了一年的24個節氣;同時,這28根大柱,也代表了天上的28個星宿。據說這祈年殿是仿照古代明堂設計建造的。在感嘆殿內建築的同時,也讓我們把注意力逐漸轉移到殿內的陳設上來。這里的陳設是按照清朝咸豐年間原狀恢復的,正面的雕龍寶座上供奉著的是滿漢合璧的皇天上帝神版,左右兩側的石台上供奉的是清朝前八位皇帝的牌位。

煙台威海蓬萊導游詞】
各位團友,咱們馬上就要到達素有「人間仙境」之稱的蓬萊了。在此小武先給各位介紹一下蓬萊的概況:蓬萊位於膠東半島最北端,煙台市西北方向約75公里處,隸屬於煙台,北臨渤、黃二海,與遼東半島隔海相望,全市總面積1128平方公里,總人口44.7萬。 但就是這樣一個總人口不足50萬的一個縣級市,每年確能接待海內外遊客200多萬人次。是什麼使中外遊客不遠萬里、紛紛沓來呢?那是因為蓬萊是一方充滿神話傳說、千百年來令人神往的「人間仙境」。為什麼說蓬萊是「人間仙境」呢?有兩個原因;

大家都聽說過「八仙過海」的故事,這故事發生在哪呀?對就發生在這里。相傳當年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越喝越高興不知不覺的就喝醉了。鐵拐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游,並言定要憑個自的寶物渡海,不得乘舟。正所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鐵拐李用的是他的寶葫蘆,漢鍾離用的是他的芭蕉扇,呂洞賓用的是寶劍,荷仙姑用的是荷花,蘭采合用的是花籃,韓湘子用的是瀟,曹國舅用的是手中的護板,張果老和他的神驢用的是笙。都知道張果老有一怪癖,平日他倒騎著一頭毛驢,日能行萬里,當然這驢子也是一匹「神驢」,據說不騎的時候,就可以把它折迭起來,放在皮囊里。還有一首詩來說明此舉,「舉世多少人,無如這老漢,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來教世人做事要常回頭看,便於總結經驗。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蓬萊小城不大卻與八位神仙有緣。

另一個原因是跟「海市蜃樓」有關。相傳,很早以前,渤海中常常出現一些怪異的影像,當時,人們無法用科學的方法解釋這種現象,剛開始以為是妖怪,把他說成海中的達蛤蜊精吐出的氣,稱蛤蜊為「蜃」,非常害怕,燒香磕頭,祈禱「蜃」不要危害人間,久而久之,人們發現「蜃」並沒有威害人類,又把他說成是神山現世,傳說海中有仙山,山上的房屋是金銀修砌,樹上滿是玉石瑪瑙,還有仙人來回走動,最主要的是山上有長生不死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求大秦江山永固、個人長生不老,便慕名來到這里尋找神山,求長生不死葯。他站在海邊,眺望大海,只見海天盡頭有三座山非比尋常,還在不斷的變,其實他當時正是趕上了海市蜃樓,他驚奇的問隨駕的方士那是什麼,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山。」秦始皇大喜,又問仙山叫什麼名。方士說一座叫「瀛洲」因為秦始皇又叫秦「嬴政」,一座叫「方丈」,還有一座一時無法應答, 忽見海中有水草漂浮,靈機一動,便以草名「蓬萊」做了回答。「蓬萊」者, 「蓬草蒿萊」也。就這樣「蓬萊」「方丈」「瀛洲」這三座神山就這樣傳開了。

到了漢武帝時期,他像秦始皇一樣聽說大海中有三座仙山,也來到這里尋找長生不老之葯。他為了能尋到仙山,在此專門修築了一座小城,在這里住了很久,每日登上丹崖山眺望大海,但是,他沒有秦始皇幸運,沒看到海市蜃樓,也沒找到長生不老之葯,就下令將他在海邊望神山而修築的小城賜名為蓬萊,聊以自慰。從此,這座小城就叫做蓬萊了。

其實秦皇漢武也好,普通百姓也好,之所以不遠萬里來到蓬萊,都是來訪仙蹤、尋仙葯的,都盼望能象仙人一樣自由自在、長生不老。把蓬萊奉之為「仙境」,實際上都是海市蜃樓給鬧得。其實海市蜃樓是一種大氣光學現象,是光線通過密度不同的介質時發生的折射或反射的現象。而作為介質大氣,它的密度是不完全相同的,通常是隨著氣溫的變化而變化的,溫度越高密度越小,溫度越低密度越大。海市一般出現在春夏兩季,要海中有霧,還要刮東南風一到二級,這些條件具備後好要有最佳的觀賞角度才能看到。為什麼蓬萊這邊經常出現海市現象呢?這同它所在的地理位置有關。蓬萊地處渤、黃海的分界線,而渤海的氣溫偏低,尤其是在春夏、夏秋之交,海面氣溫容易較大的低於高層氣溫,這就形成了下層空氣密度大於上層空氣密度的逆溫現象。

張家界天門山導游詞
朋友們:相信大家對天門山並不陌生。1999年11月舉行的世界特技飛行大獎賽,完成了人類首次駕機穿越自然溶洞的壯舉,天門山的名字一下子走進了世人的視野。多少人希望能一睹天門山的風采,今天,你們終於如願以償!

天門山距張家界市區南側約8公里,山頂南北寬1.93公里,東西長1.96公里,面積2.2平方公里,海拔1518.6,它以發育較齊全的岩溶地貌區別於武陵源的砂岩峰林景觀,是一座四周絕壁的台形孤山。

天門山東漢時稱嵩梁山,三國時因山壁洞開一門,吳王孫休認為是吉祥之兆而更名為天門山,並拆武陵郡置天門郡。天門山是大自然的傑作,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它經歷海相沉積上升為陸相沉積,形成高山,並經受億萬年風雨剝蝕,尤以三迭紀燕山運動為最甚。白堊紀末,大規模的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使天門山進一步抬升,分別被兩條斷層峽谷切為孤山,使高山與谷地拉開極大高差,幾公里之內高差達1300多米,從而造就了天門山孤峰高聳、臨空獨尊的雄偉氣勢。

天門山氣象獨特,門洞奇絕,植被豐富,歷史悠久,是歷史文化與佛道文化的神秘載體,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

為了加快張家界旅遊開發的進程,天門山正處在規模的開發建設中。有的景點尚未正式開放;世界最長的天門山索道以及天門山寺正在籌建之中。

(天門洞)在天門山1264米高的絕壁之上,生出一個南北洞穿的天然門洞,洞底至洞頂131.5米,寬37米,縱深30米。洞北面頂部邊緣,有倒垂的龍頭竹,它的根像龍頭,樹葉像鳳尾,因此又叫鳳尾竹。東側是高約200多米的溝槽,有泉水從上面飄散,落下點點梅花雨。據說誰能張口接下48滴梅花雨,便可羽化成仙。天門洞口,經常能看到岩燕飛舞,山鷹盤旋。隨著天氣的變化,天門洞有時候吞雲吐霧,有時候明朗似鏡,構成循環往復、瞬息萬變的氣象景觀。

那麼,天門洞是怎樣形成的呢?地質學家覃功炯先生認為是「漏斗」溶蝕作用的結果。他認為,天門洞東側地形微向西傾,西側地形微向東傾,向斜的核部正對天門洞道。東西兩壁為兩條走向320度左右節理所切,同時有一條走向40度的節理在天門洞處與其相交。洞頂的兩處岩溶漏斗也對岩溶過程起了重要作用。雨水落下後,地表水順地面斜坡向漏斗流動,一部分湧入土中的水,順著地層的層間裂隙朝著向斜的核部匯集下流,長期不斷的溶蝕過程使局部崩塌,最終使兩組溶洞並為一體,形成了天門洞。

但是,也有人對此產生異議:天門洞照此理形成,為什麼洞的底座是一塊巨大的平台,這些岩石能平展展地「崩」出洞外嗎?所以說,天門洞的形成至今還是未解之謎。

(天門山寺)天門山寺最早建於唐代,古稱雲缽庵、靈泉院、嵩梁堂,明代時,因擇址不當而屢遭風摧又常遭水荒,才將天門山寺從東部山頂遷移至此。以前這里古木參天,濃蔭蔽日。古寺門楣上刻有「天門仙山」四字,大門兩邊的對聯是:「天外有天天不夜,山上無山山獨尊」,傳為李自成部將野拂撰書。進門為大佛殿後面有觀音堂,兩邊六間平房,最後一棟是祖師殿,規模宏大。民間概括為「三進堂、六耳房,磚牆鐵瓦鍋如壙」。山寺原建築十分講究,飛檐翹角,雕龍畫鳳,並塑有佛道神像菩薩等。還有大鼓一面,千斤大鍾一口,一座七級石塔和一個大化錢爐。據碑刻記載,自清乾隆至民國五年的163年間,天門山寺共修葺過七次,香火曾盛極一時,湘鄂川黔邊境十多個縣的信徒絡繹不絕,都來這里進香拜佛。現天門山旅遊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大規模地修復天門山寺,昔日的繁華又將重現。

(龍頭岩)這叫龍頭岩。以前在石塌上安有石雕的可以轉動的龍頭。龍頭岩面臨百丈懸崖。據說過去有不少香客為表示求神拜佛的誠意,手抱龍頭繞懸崖轉一個圈,只要心誠,保你無事。後來,龍頭被人掀下懸崖,現只能看到安放龍頭的石坑。龍頭岩是觀日出去海的最佳觀景台。明代岳州知府李鏡有天門山唱和詩詠贊:

還有好多列 不願貼 也不知道你要什麼 給你網站你去看看把有什麼呢需要的
http://www.china927.com/c2006/guide/

㈤ 有沒有介紹景點的導游詞

黃鶴樓導游詞
各位嘉賓,大家好,今天我們瀏覽武漢市最著名的名勝,千內古名樓--黃鶴樓容,黃鶴樓坐落在武漢市武昌的黃鵠山上,它與湖南的岳陽樓、江西的騰王閣一道並稱為中國江南三大名樓,且以其歷史之悠久,樓姿之雄偉而居三樓之首,享有天下絕景的美譽,
黃鶴樓導游詞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吳黃武二年,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其間屢毀屢建,不絕於世。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黃鶴樓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名勝建築,它代表了一個國家的興衰。自從清同治十年黃鶴樓被毀後,人們一直盼望黃鶴樓重建江城,但一直未能如願,直到改革開放後,黃鶴樓才又重現江城,這反映了我們國家綜合國力的提高。今天我們參觀的黃鶴樓是以清代黃鶴樓為藍本,於1981年動工修建,1984年建成的,距離最後一座黃鶴樓被毀時間整整一百年。

我們知道,大自然中的鶴有很多種類,有灰鶴、白鶴、丹頂鶴、黑頸鶴,但沒有黃鶴,那麼武漢的老百姓為什麼要給自己家鄉的標志性建築取名為黃鶴樓呢?這個美麗的名稱來自於一個「賣酒遇仙」的神話傳說。

㈥ 旅遊景點解說詞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光臨南京夫子廟。夫子廟地處城南秦淮河畔,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方便,是南京人引以為自豪的歷史遺跡和旅遊景點,是新興的文化、商業、游覽中心和廟市合一的繁華之地。
夫子廟,又叫孔廟、文廟,是祭祀我國著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地方。孔子在古代被人們尊稱為孔夫子,故其廟宇俗稱「夫子廟」。由於儒學的正統地位,它的創始人孔子備受封建社會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和士子們的尊崇,祀奉他的孔廟遍布全國各地,有的地方還不只一個。夫子廟作為封建士子崇拜的場所,大多與教育設施(如學宮、貢院等)布置在一起,即所謂的廟附於學,一般是在學宮的前面或一側。
歷史上,南京城區的夫子廟曾有三處,一處在今市政府大院內,另一處在朝天宮。現在我們要參觀、游覽的,是第三處,也是最有名氣的一處。它是宋景佑元年(1034年)從朝天宮遷來的,初為建康府學,元為集慶路學,明初為國學,後為應天府學,清遷出府學,改為江寧、上元兩縣學。咸豐年間毀於兵火,同治年間(1869年)重建,抗戰中為日軍焚毀。現存夫子廟為80年代初重建。它採用前廟後學,孔廟在前,學宮在後,後來設立的貢院被布置在學宮的左側。因此,南京夫子廟比較完整的格局包括三部分,即孔廟、學宮、貢院。以大成殿為中心的南北中軸線及兩側的主要建築和以明遠樓為中心的江南貢院陳列館成為夫子廟地區最主要的旅遊觀光點。
夫子廟地區由於悠久的歷史、方便的水上交通,使其在夫子廟出現之前,就已成為古代南京比較有名的「佳麗地」和名士聚居地,因此除了以上所述主要景點外,還有吳敬梓故居、古桃葉渡、萃苑、百年老店一條街、文德橋、王謝故居、烏衣巷、媚香樓等景點。
現在我們已站在夫子廟中軸線的起點部分—夫子廟廣常環顧四周,南有泮池、照壁、木坊,東西兩側有聚星亭、魁光閣及商業區,北有中軸線上主要建築大成殿和分布於孔廟東西兩側的東、西二市,形成了夫子廟地區區別於其他城市孔廟的獨特氛圍,即歷史上形成的廟市合一的格局。
請看廣場前的這一條河,它叫秦淮河,是南京人民的母親河,全長110公里,孕育了早期的南京文明。流經廣場的這一段是內秦淮河的一部分,建廟時被改造為泮池,因曲阜孔廟泮水流過而得名。南岸的一堵紅牆,是建於明萬曆(1575年)年間的大照壁,長達110米,氣勢磅礴,為全國照壁之最。照壁起遮蔽和裝飾作用,是整個夫子廟建築群的開始。泮池北岸石欄則為明正德(1514年)年間所建,是歷經了滄桑變遷之後,成為夫子廟建築群中唯一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築小品,抗戰前曾加以修整。遊人至此,憑欄小憩,觀覽秦淮秀色,心曠神怡。
泮池西側的文德橋現為漢白玉橋。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因為橋向與子午線方向一致,所以每逢農歷11月15日子時左右,皓月當空,憑欄俯視,在橋的兩邊分別可看到橋影將河中明月分成兩個半月,被稱為「文德分月」。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一書中就有記述,如果您有機會的話,不妨在農歷11月15日來文德橋邊看一看。
文德橋南烏衣巷口的一組徽派建築群,為「王謝古居」。作為東晉豪族王謝兩大家族聚居區,影響比較大,尤其是唐劉禹錫名作《烏衣巷》的詩句,使烏衣巷、王謝舊居變得非常有名,現為「南京六朝歷史文化陳列館。」大家有時間可以進去參觀參觀。
現在我們看石欄北側是新復建的天下文樞坊,表明此處為天下文化中心。三門四柱,頗為壯觀。在古代,它與後面的欞星門對應,用於帝王出巡朝聖祀孔,中間高門坊是皇帝幸臨的御道,左右供郡親王出入,一般的官員臣民不能通行,因而平時都用木柵欄封閉起來。
廟前廣場西側的聚星亭,六角飛檐、古樸大方,外表看雙重飛檐翹角,貌似兩層結構,其實只有一層,亭名取群星聚集、人才薈萃之意。再請看東邊,臨水而立的小院子是魁光閣,閣內的魁星亭,三層六面,下臨秦淮,景緻獨特。古有「奎主文章」之說。奎星即魁星,是文運興旺之兆,是科舉時代考試奪魁的象徵,因而魁星被歷代學子奉為神靈。魁光閣與聚星亭東西犄角相望,互為呼應,融為一體。
廟前廣場北面的石砌坊門,是孔廟第一道大門—欞星門,六柱三門,古樸優美,中間橫楣刻有篆文「欞星門」。欞星是古代天文學中的「文星」,取名之由是要表示天下文人學士集學於此的意思。三門之間鑲嵌有牡丹圖案的磚刻浮雕,精雕細琢,美侖美奐。石柱頂端皆用雲板,即華表之意,作為一種標志。此乃皇帝祭孔的儀門。

㈦ 介紹景點的導游詞

各位朋友、女士、先生和父老鄉親們,過一會我們將要參觀故宮博物館,我先為各位做的簡介。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范圍最大的古代皇家宮殿建築群。故宮也叫紫禁城,「紫」是天上君王居住宮殿的顏色,那麼,人間的帝王當然要與「紫」字沾邊。「禁」是指當時那裡守衛森嚴,不要說是普通老百姓,即使是一品大員沒有皇帝的召見也不能私自入城,否則就會引來殺身之禍。

故宮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960米,東西寬750米,總面積有72萬平方萬米。整座紫禁城被寬52米的護城河所環繞,城牆高10米,可謂是「城高池寬」。

故宮開四門,座北朝南,南門為午門,即正門,北門為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

故宮的整個院落分為二大部分,即「前朝」和「後寢」。「前朝」是皇帝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東西兩側的文華殿及武英殿為主。「後寢」是皇帝及後妃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宮、交秦殿、坤寧宮及東西六宮為主。除此之外、故宮內還有很多其他各式各樣用途不一的大小宮殿。據說當年紫禁城共有宮殿九千九百九十九半間,夠多吧?打個比方說吧,如果一個嬰兒從哇哇墜地開始每晚住不一樣的房間、而且不重復,等他全部住遍後,就是個27歲的小伙啦!

好了,我先為各位介紹到這里,待會我再為各位做詳細補充。

關於寫景點的導游詞(3)

我的家鄉南通,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旅客們,現在,我們便開始南通之旅吧!

現在,我們正位於狼山腳下,狼山是江蘇省著名的六大風景之一,又稱「江東第一山」。相傳狼山曾有白狼出沒,又傳因山形像狼而得名。後又因山上的岩石多成紫色,故後人又稱之為「紫琅山」。山上風景十分美麗,有許多亭台樓閣。景區內還坐落著各具特色的馬鞍山、劍山、軍山、黃泥山,簡稱為「狼馬見軍王」。「五山」南鄰長江,山水相依,風光綺麗,古跡眾多,是我們家鄉的驕傲。

南通有首名謠:「南通三坐塔,角分四六八,兩塔平地起,一塔雲霄插。」這三塔,就是金鈴悠悠、樹木蔥郁的文峰塔,頎(qí)長玲瓏、飛檐翹角的光孝塔和朱欄黃瓦、昂首雲天的支雲塔。大家可以看到,這座高35米的之雲塔雄踞狼山之巔,十分的華麗。

來,大家品嘗一下全國聞名的西亭脆餅。這西亭脆餅雖然每根不足兩厘米厚,但是它卻有18層之多。和西亭脆餅一樣有名的就要數我國傳統染織藝術花園中的一朵奇葩(pā)——藍印花布了。藍印花布以質朴、古拙的紋樣和素雅的風韻,給人以清新雅緻的感受,它體現出了濃厚的鄉土氣息。

㈧ 導游詞的開頭和結束語應該怎麼寫

導游詞其結構般包括習慣用語、概括介紹、重點講解三個部分。見面時的開頭語和離別時的告別語。例子如下:

開場白:有一句廣告詞說:心隨我動,溝通無限,那我與在座各位朋友的溝通就從我的自我介紹開始,我是來自春天旅行社的導游,我姓王,大家可以習慣的叫我王導或者是小王,小王我是地地道道的東北人,具有東北人的主要性格就是熱情、豪爽。

所以說在這三天的行程中如果您有什麼問題和要求的話就盡管的提出來不要客氣,只要你的要求是在合理而可能的情況下,我一定會盡我自己最大的努力為你解決。

結束語:各位朋友:大家好時間過得真快,我們的旅行車已經行駛在去火車站的路上了,這幾天和你們的朝夕相處,我非常地愉快。幾天里我們從相遇相識相知到現在成為朋友,你們真的就像我的弟弟妹妹,你們的活力正如你們的團名陽光少年一直感染著我,可以做你們的導游是我的幸運。

(8)介紹景點的結束詞擴展閱讀:

導游詞功能

1、引導遊客鑒賞

導游詞的宗旨是通過對旅遊景觀繪聲繪色地講解、指點、評說,幫助旅遊者欣賞景觀,以達到游覽的最佳效果。

2、傳播文化知識

傳統文化知識即向遊客介紹有關旅遊勝地的歷史典故、地理風貌、風土人情、傳說故事、民族習俗、古跡名勝、風景特色,使遊客增長知識。

3、陶冶遊客情操

導游詞的語言應具有言之有理、有物、有情、有神等特點。通過語言藝術和技巧,給遊客勾畫出一幅幅立體的圖畫,構成生動的視覺形象,把旅遊者引入一種特定的意境,從而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㈨ 用導游詞介紹一個景點,300字

導游詞介紹一個景點如下:

1、大家好!我是一位小小導游。今天,我就給出大家介紹一下著名的世界遺產——長城。毛主席曾經說過:「不到長城非好漢。」今天,你們要登長城做好漢了!祝賀你們!你們知道嗎?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的時間是1987年12月。長城是中國的像征,身為中華兒女的我們,又怎麼能不驕傲呢?

2、長城總長約6700千米,最有名的八達嶺長城隨山勢起伏,南北兩邊都有高峰聳立著。大家請跟我來。看,長城主要由關隘、城牆和烽火台三部分組成的。城牆是長城的主要工程,特別堅固,是用巨磚、石條等材料砌成的。關隘就是長城沿線的重要駐兵據點。

3、遊客們,我先介紹到這里了,請大家漫步欣賞。大家注意了,在游覽時,不要亂丟垃圾,亂塗亂畫,愛護長城這一人們用血汗換來的世界遺產。

㈩ 怎麼寫旅遊景點的導游詞

雖然說導游詞旨在用平時的口頭語去為遊客講解,但其實它還是參雜一些模式的。

要想寫好導游詞,起初我們要做好一些前期的准備工作。首先要確定目標景點,接下來我們可以實際去景點參觀一下,或者到網上去搜集一些資料,這一步的工作重點是要將景點的特色,形成背景,以及景點背後的故事傳說融會貫通。

准備好以上的材料之後,接下來我們就要正式開始寫導游詞啦,導游詞一般有前言、總述、分述、結尾四個部分。

導游詞的前言是導游員在陪同遊客參觀、游覽前,向大家表示問候、歡迎和自我介紹的話。

導游詞的總述是對游覽景點的一個總的介紹。

導游詞的分述是導游詞的重點,要按游覽順序,對所選景觀逐一進行生動、具體的解說,使遊客盡情飽覽景點風光,領略世界文化遺產的藝術魅力與風韻,留下美好回憶。

導游詞的結尾,在游覽結束後,應對游覽的內容作一小結,並向遊客表示感謝和告別。

只要抓住這四點內容然後結合之前准備好的材料,灌入一些幽默風趣的語句,那麼寫一篇成功的導游詞就不在話下啦。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