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肇慶七星岩景點介紹
Ⅰ 廣東肇慶的七星岩裡面的鐵索橋是怎樣的簡單詳細地介紹一下
轉到西門廣場再回頭後,有一座鐵索橋同時吸引了我和玉的目光,不約而同要到橋上試試。花了4元錢買了兩張門票,等了約莫2分鍾輪到我們上橋了(因橋上人多,必須加以限制),其實所謂的鐵索橋就是在兩座山頭之間橫架幾條粗壯的鐵鏈,然後在上面鋪一些鐵板,兩邊加上一些扶手。就構成了這一座鐵索橋。人走在上面,不用說都會搖搖欲墜,更別說一二百人一起走在上面,其一起共振產生的沖力可想而知。開始十來米走得還算穩當,走一步抓一下鐵鏈倒也沒怎麼逗留。然而一到二三十米左右,也就是橋中心時,隊伍忽然停滯不前了,連續一二分鍾都是這樣子,只感到一大幫人在拚命搖啊搖,橋也就隨著這一聲聲吶喊左右劇烈擺動。真是進退兩難,因為橋上人太多,一旦失控將難以控制。不過還好的是,原來橋中心還有一位保安在維持秩序,很快地他將人群疏散開了,隊伍很有秩序地過去了,回頭一望,剩下在橋上的人也不是很多啦。這感覺來一次夠厲害的就行了,可別老經歷,有恐高症或者心臟病的人切勿模擬。其實按景區治理規定,遊人是不可以在鐵索橋上亂搖亂晃的,可是看來景區治理員也不想凈掃遊人的興致,究竟可以創收嘛。 (這座鐵索橋長約20米,寬1米,用一塊塊的鐵板鋪在鐵鏈上形成的。橋底離水面只有50厘米高。)
Ⅱ 肇慶七星岩好玩嗎,有什麼特色
七星岩挺不錯的,我也去過。在七星岩景區內的六個小島、七座山岩,八公里長的湖堤上安裝了環湖園林路燈盞、1000瓦的射燈、彩色泛光燈250盞及3000米的彩虹管,運用目前最先進的第三代光源的變化多姿。以不同的顏色交錯投射到景物上,勾畫出七星岩景區內神秘幽雅的堤岸、小橋,花木,岩山與湖水交相輝映,使夜幕下的七星岩更加絢麗多彩;同時開辟了星湖夜遊項目,為廣大市民和遊客在夜色中游湖觀光提供了一個美麗的環境 ,再造出「第二星湖」。
近年來,增加了許多新的景點,如牌坊文化廣場,每當夜幕降臨,霓虹閃耀,遊人如鯽,全國目前最大的露天音樂噴泉啟動之時,七星岩牌坊廣場更顯得壯觀,每逢周末或節假日,這里還可以欣賞一台台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真是令人如醉如痴。位於星岩東面的仙女湖,每當太陽西下,還可以觀賞到天然奇觀--卧佛吞日。在仙女湖與星岩之間湖面上新建的佛教大觀園--東方禪林,也可以領略到禪的奧秘。最近,新開挖了3公里長的"禾花水道",使星湖景區的游覽面積比原來增加了五倍,並使得陸上景點與水上景觀渾然一體。如果你坐在遊船上環湖游覽,你會有一種新的感受。
作為肇慶人,我熱烈歡迎您來肇慶觀光旅遊!哈哈
Ⅲ 肇慶七星岩有哪些景點
夠了。
山:天柱岩是最高的一座,海拔117米,不過是最容易爬的,上面有一座摘星亭;閬風岩是最陡峭的;玉屏岩也挺好玩的,有一條很陡的天梯,景色也不錯;仙掌岩也最低的一座海拔僅39米,山頂有凌霄宮;不嫌累可以爬一下。
水:可以在湖邊租一部船,自己踩的那種,泛舟湖上欣賞景色,不過是要收費的;時間多的話還可以座船去濕地公園,也是要收費的,還不是很便宜的種;溶洞的話石室洞、龍岩洞比較好玩。
另外還有鐵索橋,好像要收幾塊錢的,鯉魚池,可以買些飼料喂一下,桃花島是免費的,不過現在這個時候還沒有桃花,如果時間足夠可以走下,沿路有很多佛像。
基本都差不多了,全手打的,望採納,謝謝~
Ⅳ 肇慶七星岩有什麼特色
七星岩位於廣東省肇慶市,景區總面積達8.23平方公里,因七座石灰岩峰排列狀如天上北斗七星而得名,以峰林、溶洞、湖泊、碑刻、寺觀為主體景觀。素有「嶺南第一奇觀」的美譽,景區內的摩崖石刻是嶺南地區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主要有水月岩雲、星岩春曉、天柱摘星、星岩煙雨、玉屏疊翠、千年詩廊、水中林趣、卧佛含丹、仙鶴呈祥、石洞古廟等景點。
Ⅳ 廣東省肇慶七星岩的由來
七星岩位於廣東肇慶市區北約2公里處,由五湖、六崗、七岩、八洞組成。
Ⅵ 肇慶七星岩風景如何
http://my.poco.cn/lastphoto_v2.htx&id=324031&user_id=31241978 博客圖片。
七星岩風景區位於肇慶市北約4公里處,其風景自古就以「峰險、石異、洞奇、廟古」而著稱。景區主要包括了星湖和七座山峰,它們似北斗七星散落湖中,因而得名;星湖煙波浩瀚,總面積達649萬平方米,湖堤長達20多公里,串起數個翠綠的小島,景色十分宜人,國家體委在該湖建有劃船基地。
七星岩基本上分成兩行,可由東向西進行游覽。七岩是閬風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和阿坡岩。峰岩陡立峻峭,妖嬈多姿,好像點綴在天空中的北斗七星,故稱七星岩。有岩必有洞。星湖的精粹就在於岩峰和岩洞。在具有熱帶特色的峰林石山地形上,由石灰岩組成的岩石峰洞,宛如在上的群星點綴在湖中。
七星岩主要景點:摩崖石刻 現存石刻489題。初唐文學家和書法家李邕在洞口刻下的《端州石室記》是七星岩最早的一題摩崖石刻。歷史上的李紳、包拯、周敦頤、張居正、陳獻章等名人和現代的朱德、葉劍英、陳毅、郭沫若、周揚等都在這里留下過題刻,陳毅元帥稱這里為「千年詩廊」。石刻從各個方面反映了歷代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面貌, 1962年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七星岩主要景點:「東方禪林」 坐落於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星湖七星岩內阿波岩景區的大型佛教石雕藝術園林——「東方禪林」,是正在興建的肇慶星湖國際旅遊文化景區「東方禪園」的分景區之一。「東方禪林」依託風景秀麗的七星岩景區,從自身深厚的文化內涵、精湛的石雕藝術和獨特的園林布局向人們展示著中國佛教的文化風貌和禪學的神韻。
「東方禪林」景區面積約為十公頃。由羅漢島、蓮花灣、佛光道、祖師崗四大景群組成,包括十五個景段和千餘壽石雕藝術品。
七星岩主要景點:出米洞 出米洞,出米洞,白米來自小洞中,一人住廟米一升,兩個和尚太貪婪,他要白米裝滿瓮,一日早起舞手捶,叮咚叮咚來打洞……叮叮叮,咚咚咚,米洞從此變石洞。
Ⅶ 肇慶七星岩好玩嗎有什麼特色
在市區牌坊廣場就復可以進入,休閑好制去處,主要是山山水水,沒有機動游戲,很大的湖景,加很多石山。可以行足一天。地方很大。 沒去過的話可以去感受一下。
以下是官網路介紹:
七星岩位於肇慶市區北約2公里處,景區由五湖、六崗、七岩、八洞組成,面積8.23平方公里,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景在城中不見城,美如人間仙境。七星岩以喀斯特溶岩地貌的岩峰、湖泊景觀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岩岩峰巧布在面積達6.49平方公里的湖面上。
Ⅷ 七星岩有哪些風景
1、千年詩廊
七星岩摩岩石刻群是蜚聲中外的文化遺跡之一。唐開元年間有名的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就在石室洞口留下全國著名的《端州石室記》。此後,唐朝李紳,宋朝包拯、周敦頤、郭祥正、黃公度,明朝俞大猷、吳國倫、郭都賢、陳璘,清朝黎簡、馮敏昌等都在洞內外留下了大量的詩文或題名。
2、石室藏奇
石室洞在七星岩諸洞中開辟最早,景物也最多。唐李邕的《端州石室記》具體描寫他進洞後的感受。石室洞穹窿高大,東有黑岩水洞,西通碧霞洞,北連璇璣台蓮花洞,千百年來,多姿多彩的景物,給人們開辟了如夢如幻的神話世界。
3、玉屏疊翠
玉屏岩與閬風岩相連,岩南坡壁立如屏,面湖向日,有溫潤之氣,無蕭殺之風,常年綠樹茂密,蒼翠欲滴。夏秋間潔白的雞蛋花和劍花,滿山滿樹,芬芳馥郁。花如玉,石如玉,名為「玉屏」,加之滿岩的常綠樹,名為「玉屏疊翠」,恰如其分。
玉屏岩為道教名山,山上有三仙觀、玉皇殿等寺廟,存有仙氣、靈氣,常年香火鼎盛。玉屏山道上沿途有十友亭、狀元碑、三仙觀、八音石、含珠逕、玉皇殿、待月台、小石林等眾多勝跡。
4、水月慈航
水月宮為七星岩景區內規模最大的寺院,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萬曆三年重修擴建,後被廢,崇禎九年又重建,並塑「摩利支天」(即觀音菩薩)銅像。1958年春國家又撥款重建。據說在水月宮誠心燒香朝拜的信眾往往都得到觀音菩薩的明航,故朝拜者甚眾。
5、天柱摘星
最佳觀賞點在七星橋東側。遠處的天柱岩如擎天一柱,上有摘星亭。兩岸翠籠,一片湖光,景色入畫。天柱岩高約114米,是七星岩中最高峰,一峰峭立,高聳入雲,恰如獨柱擎天,峰頂的摘星亭,是七星岩最高建築。天柱岩懸崖峭壁,怪石崢嶸,棧道高懸,登高攬勝,無限風光。
Ⅸ 肇慶七星岩簡介
肇慶七星岩位於廣東省肇慶市應七座石灰岩風排列狀如天上北斗七星而得名。
Ⅹ 肇慶七星岩有哪些景觀
七星岩位於廣東肇慶北部,由五湖、六崗、七岩、八洞組成,面積8230平方米。肇慶七星岩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可以說是景在城中不見城,美如人間仙境。
七星岩以喀斯特熔岩地貌的岩峰和湖泊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岩岩峰巧妙分布在面積達6300平方米的湖面上,約20千米長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風光旖旎,被譽為「人間仙境」和「嶺南第一奇觀」。
七星岩歷史悠久。相傳在遠古時期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海陸變遷之後隆起而成為了七星岩洞。上百萬年來,石灰岩經雨水溶解成乳狀液,後又凝結,日積月累形成各種形狀,使那石乳、石筍、石柱和石幔千姿百態,蔚為奇觀。早在晉代就已經有文字記載了,在隋唐至宋時便被稱為棲霞洞。
七星岩主體由閬風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組成,排列如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鏡的近600公頃的湖面上。
星湖原是由西江古河道形成的瀝湖,約20千米長的林蔭湖堤如綠色飄帶般地把仙女湖、中心湖、波海湖、青蓮湖和里湖連接在了一起,湖光山色,綽約多姿,十分美麗。
七星岩雄偉深邃,洞中經年留下了許多詩文和題刻。這些摩崖石刻共有531題,其中石室洞有333題,是廣東保存最多、最集中的石刻群。廣東石刻以唐為貴,七星岩就有唐刻4題。石刻以漢字為主,還有藏文和西班牙文。唐朝書法家李邕曾慕名前來,寫下了著名的《端州石室記》,並鐫刻在石室洞口的石壁上,是七星岩摩崖石刻的珍品。
石室洞由龍岩洞、碧霞洞和蓮花洞組成。石室洞是七星岩開辟最早、景物最多的溶洞。穹隆高大,千姿百態,如夢如幻的景觀,令歷代文人騷客陶醉,並留下贊美的詩篇。洞中存各種文體石刻333題,可見石室洞在七星岩中的名望。
石峒古廟位於七星岩東北部,始建於唐初,又於1585年重建,後來又經過兩次修葺,因古廟置於岩洞中而得名。廟中供奉的是附近百姓信奉的神,稱為周氏神。
在石峒古廟右側有兩個巨大的石筍,一高一低,酷似古人,這就是和合二仙。其中,一仙人手袖之下,有一個閃光平滑小穴。相傳這小穴古時候天天都有雪花花的白米流出來,所以名為「出米洞」。
蓮湖泛舟的最佳觀賞點在紅蓮橋南風情碼頭處,在這里設有竹排、搖櫓木船等,船在水中行,景色兩岸走,如在畫中游,休閑舒適、快意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