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必去的風景
Ⅰ 臨海的美景(400多字)
我的家鄉在臨海。
臨海風景優美,而且有許多名勝古跡,有古長城、巾山古塔、東湖…內…
我最喜歡的是東湖。東容湖的位置在臨海市中心,走進東湖的大門,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個大湖,還有兩個涼亭。湖面上波光粼粼,太陽照射在湖水中閃閃發光,湖面上的遊船悠閑地停靠在岸邊,正等著遊人來乘坐觀光呢。湖裡有一群群小魚,互相追逐著嬉戲。湖岸上的小樹、小草倒映在碧水之中,美麗極啦!
沿著長長的石橋,向涼亭走去,大約走了100米左右,到了曲折水上石橋,路很窄,就是兩塊水泥板,旁邊有兩根欄桿。半勾亭座落在湖水中心,有六根柱子支撐著亭頂,半勾亭中間有遊客的坐椅。
走出半勾亭,往前走50米就到了另一個涼亭,它有三層,頂上刻著「雙龍戲珠」,兩只小龍張牙舞爪,好象在玩弄龍珠,神氣極啦!
臨海還有許多特產,有羊岩的茶葉、湧泉的蜜桔、白水洋的楊梅……臨海真美啊!我愛我的家鄉——臨海。
Ⅱ 台州臨海及周邊適合孕婦遊玩的景區,自駕游
台州臨海及周邊有適合孕婦遊玩的景區自駕游。嗯,在浙江台州的天台縣啊,天版台縣這邊就有很多的,這個雖然權是呃呃,有一些很多遊山玩水啊,這邊的有那些風景區瓊台仙谷天台山還有這個二後岸風景區啊,九真山風景區啊,這些地方。這些地方啊!就山好水好空氣好可以帶進去玩一下
Ⅲ 臨海有哪些風景點
臨海城區的話,來最出名的其實就是攬自勝門,東湖,崇和門,紫陽街,巾山,岳廟等。臨海的其他的鄉鎮的旅遊地這兩年開發出來的就比較的多了,但主要的還是像邵家渡的牛頭山,張家渡的括蒼山,桃諸風景區,地質公園等。。具體的情況,樓主可以等到了臨海之後買份臨海地圖,或者在一些網站上再細看一下。。但是東西我個人估計還是像我上面說的那些的。
以上都是個人的一點建議和意見,如有不足之處,還望見諒。。
Ⅳ 臨海的特產 歷史名人 風味小吃 風景名勝
http://user.qzone.qq.com/693753696/infocenter#!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2029
LZ可以到我空間來看下.風味小吃的關於.
崇和門,附近就是崇和門廣場
還有東南第一高峰的括蒼山,蒼山又名真隱山、天鼻山,《台州府志》曾引用《五嶽圖序》雲:「登之見滄海,以其色蒼蒼然接海,故名括蒼。」
桃渚古城(相傳戚繼光抗倭所築)
桃渚:浙東南沿海璀璨的明珠,位於歷史文化名城臨海市東部,包括桃渚古城、石柱桃江、芙蓉隱秀、武坑峰林、珊瑚奇觀、龍灣海濱等景區,總面積150多平方公里。這是一片充滿神秘的土地。
巾子山(巾山)
位於浙江省臨海市區東南隅,高百餘米,三面臨街,南瀕靈江,兩峰聳立,中垂凹谷。相傳皇華真人得道升天時墮下巾幘而成此山,山上石壁仍刻有「遺巾處」。
山形東望如麒麟,西看似伏牛。峰頂雙塔差肩屹立千年,稱大小「文峰」,建於唐朝。山腰建有南山殿塔,西有多寶塔。一磚一佛,共千餘尊,又叫「千佛塔」,一山四塔,實屬少見。山頂兩峰對峙,峰上各一塔,稱「大小文峰塔」,同時建於唐代,皆重建於清代同治四年(1865),西峰西南側,有建於明代萬曆四十三年(1615)的南山殿塔,秀挺如筍,與左側一棵古樟並立,一纖一壯,相映成趣,南山嶺北,有一寶塔,為元代大德三年(1299年)所建;山上林木茂密,風景幽麗,著名的景點有:三元宮、南山殿、巾山寺、天寧寺、茅庵、望江樓、聽濤閣、翠微閣、明代摩崖題刻40餘年。歷為道、佛二教名山。
歷史名人也很多,例如:王士性,洪頤煊,洪震煊,洪坤煊,宋世犖
臨海的特色小吃不用說了,出了臨海,其他地方壓根就找不到,即使有味道也天差地別
臨海小吃主要有:
一、麥餅
此物算是臨海的看家小吃了,麥餅看起來像普通的煎餅,但往往難以做好,關鍵就在和面的軟硬上,那是接近於麵糊而又不是麵糊的程度,沒點功夫是掌握不好的。抓一團面,包入肉餡,擀成餅,上鍋煎,然後用筷子在餅上跳出一個洞,倒入打好的雞蛋,把洞合上,翻面再煎。這里就見和面的功夫了,太軟,挑不起來,搞不好就成了麵疙瘩炒肉末了;太硬,合不回去,就等著吃豁嘴的餅吧。同時面還要勁到,皮可以做的很薄,加上裡面的雞蛋,整張餅的口感就是滑嫩爽口、蔥香四溢。
炎熱的夏天,一碗清粥、一碟麥餅、一盆番茄,無疑是頓可口的午餐了。據傳,戚繼光在臨海抗倭的時候,臨海百姓家家戶戶做麥餅給戚家軍作軍糧。但麥餅薄,不耐餓,又容易壞,於是誕生了麥餅的「改進型」:加厚,中間穿孔,用麻繩串起,一串就頂幾天的干糧,戰士們吃著這種麥餅打跑了倭寇,這種餅也就被親切地稱為「光餅」。
另外提一句,還有以鹹菜冷飯作餡的麥餅,也算是臨海一怪吧。
二、蛋清羊尾
蛋清羊尾是上《中國菜譜》的道地臨海菜,在上海一些大飯店也能吃到,是少數上得檯面的臨海風味小吃之一。
蛋清羊尾在冬天吃最佳,春節前後,街頭常見。自己做也可以,只要你不怕麻煩還有一點力氣。取蛋清,用力打,打成雪花狀,要能「立筷不倒」,這是個力氣活。有用這種蛋清直接做菜的,叫做一盆雪,以前很流行,賣相很好。也有往蛋清里加澱粉的,打起來快,這是街頭行販們省力氣的做法,犧牲了口感。取豆沙丸子,裹以這種「雪花」,入油鍋炸,至三分嫩黃出鍋,炸成拳頭大小,狀如羊尾,因此得名。裝盤後略撒些白糖就好吃了,嬌嫩令人不忍下箸。
三、薑汁
外地人來臨海,總是對菜市場里一瓶一瓶的黃色液體感到好奇。那可不是你們想像的果汁,那是鮮榨的薑汁。姜,性辛、溫,發汗解表,溫胃解毒,有驅寒之功效,所以按習俗是該在冬至吃的。薑汁可怎麼吃呢,難道捏緊鼻子仰起脖子一咕嚕喝下肚啊?那除非你想把胃燒穿。先把薑汁稍加水煮沸,撇去浮沫,加入肉末、蛋糊、黃酒、紅糖,有核桃自然更好,隔水蒸熟。耐得薑汁的辣,吃出一身汗,寒氣一驅而散,這個冬天也就沒病沒災的過了。
另外臨海還有祖傳的規矩:婦女做月里(坐月子)要吃薑汁。這是有道理的,《本草綱目》生薑條:久服去臭氣,通神明。歸五臟,除風邪寒熱,傷寒頭痛鼻塞,逆上氣。正嘔吐,去痰下氣,去水氣滿。這姜可是下結實補身體的良葯,所以此風俗延續至今。
四、麥油脂
名字有點怪,是臨海話的音譯,大街上都這么寫,我也實在找不出什麼合適的字來代替。不過它還有個名,叫「食餅桶」,天台人都這么叫,挺形象的,就是各色各樣菜品用一張薄面餅捲成桶狀。這玩意兒估計是早時老百姓們豐收時吃的,吃的東西多了,索性拿張餅卷來吃,也省得一筷子一筷子往嘴裡塞假斯文了,席捲天下做不到,卷它一桌子還是方便的嘛。所以,理論上,裡面卷的是什麼不重要,也沒什麼定例。通常,豆面(即豆粉做的粉條,臨海人喜食)、豆芽、白煮肉片、豆腐乾是少不了的,其他的應時選擇,多多益善,炒製成菜,少則七八盆,多者十數,只要包的下。菜品越多,味道越好,大雜燴便是如此,菜一定要炒的淡淡的,不然整個就咸了,如果加入一兩種小海鮮,味道就更上一層樓了。餅皮是粉漿在平底鍋上抹出來的,大扣銅鑼薄扣紙,所以熟皮卷熟菜,卷了就好吃。也可以煎來吃,把兩面煎黃,脆脆的,這時候,就像個特大號的春卷。
吃的時候,手臂粗的麥油脂須用雙手捧著,做狼吞虎咽之狀,吃相極其狼狽,有「綠殼」(臨海話,即強盜)相。更有些鬧笑話的外地人,不知如何吃法,將菜夾至餅上後左看看右看看前思思後想想,終於下定決心,拎起餅的四角,舉過頭頂,往那餅肚子上就是一口,於是乎臉上就開了雜貨鋪了,菜肉蛋面齊全,還油花滿面。所以最終麥油脂還是上不了大雅之堂。但麥油脂的的確確數的上是臨海的標志性小吃了。
雖是小吃,但在立夏與古歷年關是作為節日的主食的,一大家子人圍著一大桌子菜包麥油脂,歡聲笑語,能不熱鬧嗎?大年初一不動刀不動火,填肚子的就非麥油脂莫數了。
五、羹
臨海人說的羹,是有特指的,是元宵節吃的羹,而諸如銀耳羹蓮子羹之類都是要加定語的,單一個羹字,就是元宵羹。臨海人元宵不吃湯圓,要吃羹,而且元宵不在十五過,在十四,是獨一無二的。有來歷:臨海籍狀元秦鳴雷,做得高官,其母信佛,逢初一十五吃齋。秦鳴雷是個孝子,不忍母親空度佳節,於是將臨海的元宵節提前至十四,中秋節推至十六,母親得以過節。做羹臨海人稱之為「攪」羹,非常形象,一大堆原料攪成一鍋羹,一般都有芥菜葉、冬筍、*肉末、油泡、豆腐乾、川豆板、豆面、香菇、木耳、蟶子及其他小海鮮,煮熟後加入山粉,攪和攪和,調味出鍋。往往一家人一攪就是一大鍋,夠全家老少吃好幾頓的。十五晚上會吃素羹,與十四的咸羹相區別,稱為甜羹。
六、馬蹄酥和羊腳蹄
有幾百年的歷史的馬蹄酥,長的一點也不像馬蹄,是一塊同月餅大小的餅子,只是餅面上有一圈凸出的斜波浪紋,用油酥製成,吃起來酥鬆香甜,即使受潮,仍別有一番滋味。生產馬蹄酥有專門供烘烤的爐子。還需有傳統的工藝。現在不大見的到了。
羊腳蹄也不是真正的羊腳做的,也是一種麵食,不過確與羊腳比較相象。把發酵過的甜麵粉做成四周圓、底面平、上面分成四瓣的羊蹄形狀,面上撒上芝麻,烘乾烤成,香甜鬆脆,清香可口。
七、火燒餅
臨海的火燒餅不同於別處的,更不同於武大郎賣的火燒餅。餅大如杯墊,有咸、甜兩種,鹹的包碎*肉、大蔥;甜的包白糖。面是由*油和小麥粉拌在一起揉成的,包好後撒上白芝麻入燒餅爐用白炭烤制而成,送脆可口。臨海城關以白塔橋頭的火燒餅做的最好。
八、大餅
和火燒餅一樣,臨海的大餅和山東的蔥花大餅不一樣,和上海的大餅油條也差了十萬八千里。臨海的大餅包的是霉乾菜肉餡,把包好餡的面團擀成餅,兩面抹上清水,貼到大餅爐子里壁烤數分鍾即可。這樣的大餅爐子在臨海街頭隨處可見,味道都不錯,有一塊的和五毛的兩種,一塊的有五寸大,五毛的三寸,過去還有一種五毛的,裡面的肉用的是肥肉,味道也不賴,現在大家都要健康飲食了,肥肉餡的大餅也就基本絕了跡了。買的時候,攤主會問餡里要不要蔥、胡椒、辣椒粉,隨你的口味。大餅攤是臨海人的麥當勞,有誰家的孩子上學要遲到了,來不及吃飯了,就近找個大餅攤,抓兩個大餅就走,就著幾口礦泉水,飛奔到校門口,一頓午餐也解決完了。
九、青團
青團不是臨海特有的小吃,南方好多地方都有,青團幾乎是南方人心中清明節的象徵。但臨海的青團也有獨到之處,那就是青團子的上色一定用的是一種叫「青」的野菜,而蘇州杭州等地,往往用青菜汁、嫩絲瓜葉汁上色。「青」據說也叫鼠鼬草,正因為這個「青」,臨海的青團有一種不同於其他地方青團的特殊香味。
在臨海,每當清明將近,家人往往舉家出遊踏青,到了田間地頭,便在田埂上尋那長了小圓葉子、略帶點毛的「青」,在外玩上一圈,也就滿載而歸了。回家將摘來的「青」煮熟搗汁,和糯米粉和在一起,粉團的顏色便綠的讓人頗有胃口了。陷料有咸、甜兩種,甜的是豆沙,鹹的包豆腐乾丁、筍丁、肉丁、鹹菜等,為了能分開甜的和鹹的青團,往往甜的包成圓的,而鹹的包作大餃子的樣子。包好的青團用鮮楮樹葉墊到底下上屜蒸,伴著清明時節紛紛的雨,家家戶戶的青團便在霧氣騰騰中出籠了。
上墳祭祖,青團是必不可少的,供完了先祖,青團自然成了野餐的最好主食,熱乎乎的青團固然好吃,但冷了的青團吃起來也有格外的香味。伴著淡淡的哀思,臨海人在青團的回味中度過了一年又一年的清明。
十、炒米糖
小時候,每到年邊,小孩子家的最快樂的事情,就是看著賣炒米糖的師傅把一整塊的熱氣騰騰的炒米糖劃開,切成小塊,裝進大人的口袋中,等到炒米糖冷了,就迫不及待掏出來吃,咬在嘴裡嘎崩嘎崩脆,過年的氣氛就這樣在炒米糖的香甜氣味中開始了。
在以前,炒米糖是過年必備的糖果,也是招待客人最重要的一樣點心。在以前,過年前准備年貨的時候,往往都是自帶炒米、芝麻、花生米、糖飲以及柴禾到加工點去加工炒米糖、芝麻糖、花生糖等等。過完年,吃剩下的炒米糖受了潮,不再好吃的時候,就那開水泡泡開,當早飯吃,也是不錯的選擇。
但最近幾年,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年貨市場更是極大豐富,炒米糖已經不再是主要的糖果了,過年根臨海人也只是象徵性地買些許炒米糖,但炒米糖師父總是年復一年的執著地讓炒米糖的香味飄滿臨海的大街小巷。
十一、豆面炒沙蠶
沙蠶,也有叫沙鑽的,這里是臨海話的音譯,我實在找不出它的學名。沙蠶是海灘上的一種軟體動物,白色,平時攤在灘塗泥上,像一朵花一般,一有風吹草動,就會鑽到身下的洞里去,沒有經驗的人很難捉到。市場上買的多有拳頭那麼大,軟軟的一團,有個收緊的尾巴,但燒熟的沙蠶往往只有手指粗細了。在我看來,沙蠶是一種絕對的美味,無論燉肉、燒湯,都能給人留下難忘的回味。有的地方把海蜈蚣叫做沙蠶,海蜈蚣也是種極其鮮美的海鮮,不過和我說的不是一種東西。
豆面就是用薯粉做的面條,青綠色半透明的粉干狀,臨海人愛吃「豆面碎」,顧名思義就是豆面中加入肉末、油泡等煮的碎碎的,咕嚕咕嚕囫圇喝下,也算是臨海的經典小吃了。但我偏要講講這個豆面炒沙蠶——一般臨海人也不一定知道的小吃,這個是流行於臨海靠海的鄉下的一種小吃,做法很簡單,拿沙蠶洗干凈了和豆面炒到一起,炒的好的,沙蠶肚子里風味濃郁的膏汁均勻裹在豆面之上,讓人遠遠聞到就流涎三尺。
豆面炒沙蠶是母親下放時最喜歡吃的東西之一,最近也不大看的到了。
十二、麥蝦
麥蝦是臨海名聲在外的小吃之一,在杭州我都看到過掛「臨海麥蝦」的牌子的飯店。在臨海,晚上約幾位朋友到白塔橋頭吃一碗麥蝦當夜宵,看看人頭攢動,聽聽高談闊論,無疑是件愜意的事情。
其實麥蝦似乎不是臨海土生土長的小吃,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在溫州蒼南吃到過麥蝦,那時臨海還沒有這樣的東西,至於滿大街的麥蝦店,那也是最近幾年的事情了。
麥蝦實際上就是麵疙瘩,將麥粉漿調到插筷子不倒的程度,然後用菜刀沿著碗沿把粉漿一刀一刀刮進煮開的牛肉湯里,加入配料煮熟之後,就成了一碗香味濃郁的牛肉麥蝦了。因為麵疙瘩的形狀像蝦,故稱之麥蝦。最近也有炒麥蝦等新的做法,自然是別有風味了。
十三、白水洋豆腐、白水洋狗肉
就算臨海人自己下館子吃飯,也少不了點一個白水洋豆腐,之所以喜歡白水洋豆腐,是因為白水洋的豆腐都是用傳統工藝製作的,真真鹵水點成,吃起來頗有懷舊的味道。這讓吃慣了沒有味道的盒裝內脂豆腐的城裡人的味蕾為之一振,所以我建議來臨海玩的人都嘗嘗白水洋豆腐,一碗什麼佐料都不加的白煮豆腐足以讓你對臨海味道記憶深刻。
白水洋還有出名的吃食便是狗肉了,俗話說「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但白水洋的經典狗肉做法不是這種紅燒狗肉煲,而是白切狗肉,狗肉在燒至半熟時,去掉油湯,因此狗肉不油不膩,唯有誘人香味。秋冬之際,下狗肉館,切半斤白切狗肉,蘸著細鹽,就著白酒,體味純粹的肉味,頗有一股豪爽的感覺。當然,狗肉的做法絕不止白切一種,要吃一道狗肉宴白水洋師傅也是手到擒來,現在更有加工包裝起來的狗肉製品,一個禮品盒裡狗肉、狗爪子、狗鞭一應俱全,吃不了完全可以兜著走。
受到西方的影響,很多人已經不吃狗肉了,但狗肉性熱,是秋冬食補最佳選擇之一,不「忌」狗肉的人不妨嘗嘗。
十四、麻糍
炒麻糍是臨海人酷愛的一道小吃,許多父輩人把吃熱乎乎的炒麻糍當作一種享受。做麻糍先蒸粉,蒸好後倒進搗臼里搗,搗是個力氣活,而負責翻粉團的除了要力氣外技術也必須是一流的,要把滾燙的幾十斤的大粉團翻來覆去可不是件簡單的事,以前村子裡負責這個活的都是村裡的幹活能手。世面上賣的麻糍都是一塊一塊的,炒麻糍店老闆在炒之前會問你要幾兩,這時候就得掂量掂量自己的肚子了,如果胃口好而且不怕把人嚇著的話,要一斤也是不礙事的。拿肉片、豆腐乾、雞蛋、大蔥炒的麻糍自然是又好吃又填肚子,料的多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定製,豐儉由人。
當然了,不光是炒,炸麻糍、糖麻糍都是很好吃的。
還有一種特殊的麻糍叫烏飯麻糍,農歷四月八日,是臨海的「牛生日」,鄉下用烏飯麻糍喂牛。做烏飯麻糍需用山上的烏飯樹嫩葉浸泡,浸出來的水揉進糯米粉中,蒸熟做成麻糍,捲成筒狀,裡麵包上好的豆沙,外表再滾上一層嫩黃的松花粉。外則細膩爽滑,內則清香撲鼻,色澤烏亮,別有風味。據說牛吃了,能補身,補完了身子好下地耕田。如今是不是還用烏飯麻糍喂牛吃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每年出烏飯麻糍的時候我都會去買來吃,真的很好吃。
十五、豆腐乾煮鑊
臨海街頭往往能看到一些小店或者人家門口,擺一個小爐子,上面坐一口不大不小的鍋,咕嘟咕嘟冒著熱氣,不用懷疑,十有八九那就是賣豆腐乾煮鑊的了。名字很有意思,叫豆腐乾煮鑊,實際上是鑊里煮著豆腐乾,湯是骨頭湯,會加些醬油,整天整天的煮,煮得豆腐乾都發出小空來,臨海人非常愛在逛街之餘吃上一碗。
十六、咸飯
咸飯一般是拿糯米和了料煮的飯(也有炒的),比較好吃的有蘿卜絲芋頭咸飯,飯里會有鹹肉、蘿卜絲、芋頭、包菜、豌豆、胡蘿卜,統統切丁,一碗飯五顏六色,香糯可口,真個色香味俱全。如果不喜歡吃鹹肉,也可以換作鮮肉丁,飯仍舊是鹹的。
咸飯是標準的家常小吃,要是臨海人請你去家裡做客,運氣好就能吃上家裡做的咸飯,不過要小心哦,別吃撐了。
十七、漾糕、酒盞糕、紅糖饅頭
「到了六月六,小狗洗洗浴」,臨海人六月六要吃漾糕,烊糕有米粉和麥粉做的兩種,米粉做的是白的,麥粉做的是紅的(加了紅糖的緣故)。漾糕是發酵成的,發酵用的糕頭是用甜酒釀調一小團麥粉後發酵二十四小時而成,所以炊熟後,其大無朋,松軟香甜,拜開來,里頭除了孔還是孔。夏日炎炎,沒有胃口,上街割一塊漾糕,回家就著涼湯或清粥,午飯自然有滋有味。
和白漾糕相似的有酒盞糕,形似酒盞而得名,還略帶酒味;和紅漾糕相似的有紅糖饅頭,就是普通饅頭的面里揉入紅糖。俱是夏日絕佳主食。
十八、豆腐圓
這東西我自己也沒吃過,據說是將豆腐以刀壓捻,分成小圓,沾澱粉,加作料湯煮,為臨海特色小吃。
嗯,傳說中的臨海小吃。
十九、敲梆餛飩
如果在一個雨後的傍晚,你聽到「篤、篤、篤」的敲梆聲,那麼,找個碗沖出家門是最好的選擇了,賣餛飩的來了!
餛飩擔子上有好多抽屜,一個最大的抽屜是放餛飩的,抽屜打開,劃幾個餛飩到鍋里,煮熟了撈出,從其他抽屜里配好佐料,澆上澆頭,就是一碗熱氣騰騰的餛飩了,解饞,絕對解饞。
這樣的餛飩擔子現在已經絕跡了,吃不到原汁原味的臨海敲梆餛飩了。不過去年在臨海看到過一個老頭推著車子的敲梆餛飩,不過不是臨海的敲梆餛飩,是溫州餛飩,那種皮外比皮里肉還多的餛飩。
可惜,昔日的街頭風情已成過去。
二十、糯米圓
在臨海,過冬至除了薑汁,還要吃糯米圓子。那是一種比乒乓球略大一些的豆沙糯米圓子,煮好後立即放到豆黃粉里滾上一層,然後趁熱吃。由於要放到豆黃粉里滾,所以又稱滾圓,有人寫作擂圓的,是臨海話直接音譯來的,溫州人也有類似的東西,他們叫滾糕。豆黃粉是用黃豆炒熟後磨成粉,拌進紅糖而成,所以滾圓吃起來自然是甜甜蜜蜜的感覺啦。
另外也有種裡麵包肉的糯米圓子,過年才吃的,個個有拳頭大小,吃一個就足以撐死。
二十一、扁食
就是上海人說的大餛飩,也是蠻家常的啦,通常餡為茭白、豆腐乾、炊皮、肉丁、或,白蘿卜、鹹菜等,俱切成小丁,事先炒熟,扁食皮不同於普通的餛飩皮,餛飩皮往往是正方形的,而扁食皮是略呈梯形的,包的時候,將皮攤在桌上,取一勺餡料放在皮上,從小邊向上卷一圈,兩邊壓緊後合到中間即可。扁食一般湯食,也可以蒸可以煎,是家家戶戶經常吃的主食。
二十二、類圓
用糯米粉做成盅口大小的團子,煮熟後放在豆黃粉里拌滾(這個過程,臨海方言叫「類」,故名「類圓」)。豆黃粉是用黃豆炒熟後磨成粉,拌進紅糖而成。類圓糯軟香甜,配上大魚大肉等大菜,自然吃得又飽又有味了。
另外也有很多,例如,牛肉碎、大米面、炒麵干、灰塵糕、蜜汁番薯、水晶番薯、番薯圓、吉鴻糕、油泡酥、核桃調蛋、桂圓調蛋、糯米油條、鍋塊、糖糕、廚面、重陽糕、蜂蜜炒栗等等等等
Ⅳ 臨海四大美景名勝作文
臨海名勝——紫陽街
紫陽街,是我們臨海的一條古街。南起三府基,北至廣文路,全長1076米,寬4米,縱貫臨城南北,石板路面。是我們臨海的一處名勝古跡。
我走在紫陽街上,一路上有著各式各樣的店鋪,有賣古字畫的、寫對聯的、賣桿稱的、彈棉花的,還有賣羊角蹄、馬蹄酥的,其中有許多店還是百年老店呢!
紫陽街的街道兩旁是一幢幢二層樓的木頭房子,雖然有些地方的木板已經褪色、褪皮,可老房子看起來還是威風八面。至今,紫陽街上有不少房子仍然是欄腰屋檐、雕梁畫棟,樓上欄桿雕著各種龍鳳、花鳥。最有特色的,可要數窗戶啦!紫陽街的窗戶既精緻又美觀。有的中間是直線和曲線組成的別致圖案,有的中間是孤線加曲線組成的動物圖案,美麗極了!路是用大塊的石板鋪成的,台階是石條砌成的,連漏水洞也是照古幣的形狀做成的。紫陽街的店名也與眾不同,都是叫什麼坊、什麼齋、什麼軒的。聽起來既雅緻又深奧。家家戶戶的房檐下都掛著紅燈籠;家家戶戶的店鋪前都掛著幡。一路走來,時不時會有一盞盞路燈「立」在路旁。仔細一看,會發現這里的路燈也別有一番風味——大籠子裡面裝著一盞小燈,正如我們電視上看到的宮燈,既華麗又別致。
生活在紫陽街的幾乎都是老人們,他們過著安逸而又悠閑的生活。看!在那古井旁,老人們有的一邊曬著太陽,一邊打著瞌睡;有的一邊曬著太陽,一邊下著棋,玩著牌。好不愜意!
散步在紫陽街上,到處能聞到古傢俱散發出的古樸悠遠的香味,讓我迷醉。我彷彿進入了遠古時候,直到我看到路旁停放著的摩托車和聽到窗戶飄出的流行歌曲,我才恍然大悟,我是在逛古街呢!
紫陽街有著幾百多年的歷史,它見證著時代的變遷,我們有責任要好好保護它,它是我們的驕傲!
Ⅵ 臨海的風光和風俗
括蒼山位於臨海市西南方向,浙東第一高峰米篩浪為括蒼山脈主峰,海拔1382米,山高坡陡,雲霧繚繞如仙島。有壯觀的大型風力發電場。
桃渚乃是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九月專為抗倭設置的千戶所,當年是台州府重要的海防前哨兼駐軍基地,最初並不在今天的位置,而是在東面的下舊城,後來遷到中舊城。1439年,倭寇大批入侵,攻破原桃渚衛所,燒殺搶掠,以致城野蕭條。朝廷有鑒於此,派戶部侍郎親臨督建,於1443年建成了一座"高二丈一尺,周圍二里七十步"的石城,為新的桃渚衛所,也就是今天的桃渚古城。
桃渚古城是目前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明抗倭古城,保存著全部城牆和東、西、南三座古城門,城高號稱二丈一尺,實際平均高度4.5米。東西南三座城門內都設有瓮城,以加強防守功能。城北的山崗名後所山,上有明代摩崖石刻"眺遠"、"鎮海",還有天後宮,祭祀著當地信奉的天後娘娘(運氣好的話,碰巧遇上天後娘娘生日,那可就爽呆了,當地人肯定會拉上你白吃白喝,從第一天開始一直延續到第二天上午,正餐加上下午茶宵夜什麼的,給人的感覺就是吃完了再吃,剛喝完又喝,那個幸福呀,嘖嘖,簡直就是豬過的日子。以後大家可要算準了再去哦)。後所山的最高處有敵台和烽火台,附近有點將台,站在城牆上向遠處眺望,桃江十三渚和石柱峰歷歷在目,風景優美。走在桃渚古城裡,腳下是明代的老街,兩邊多的是清代古宅,城內還有抗倭陳列館,陳列著明代抗倭史跡和周邊景區介紹,供人參觀。
江南長城其實是臨海古城牆的一段,旅遊開發後取了「江南長城」的名字。古城牆位於臨海城北,依北固山而建,全長5公里。臨海古城始建於晉,擴建於唐,明朝又經改建。今天的「江南長城」近年斥資幾千萬根據明代風格重新修建的,修建後基本找不到古老的韻味,很是可惜。江南長城門票15元,有幾個入口,最大的入口在東側攬勝門。建議自助者在城中或坐車經過時,遠眺一下古城牆,要比登上城牆感覺好多了。
桃渚乃是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九月專為抗倭設置的千戶所,當年是台州府重要的海防前哨兼駐軍基地,最初並不在今天的位置,而是在東面的下舊城,後來遷到中舊城。1439年,倭寇大批入侵,攻破原桃渚衛所,燒殺搶掠,以致城野蕭條。朝廷有鑒於此,派戶部侍郎親臨督建,於1443年建成了一座"高二丈一尺,周圍二里七十步"的石城,為新的桃渚衛所,也就是今天的桃渚古城。
桃渚古城是目前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明抗倭古城,保存著全部城牆和東、西、南三座古城門,城高號稱二丈一尺,實際平均高度4.5米。東西南三座城門內都設有瓮城,以加強防守功能。城北的山崗名後所山,上有明代摩崖石刻"眺遠"、"鎮海",還有天後宮,祭祀著當地信奉的天後娘娘(運氣好的話,碰巧遇上天後娘娘生日,那可就爽呆了,當地人肯定會拉上你白吃白喝,從第一天開始一直延續到第二天上午,正餐加上下午茶宵夜什麼的,給人的感覺就是吃完了再吃,剛喝完又喝,那個幸福呀,嘖嘖,簡直就是豬過的日子。以後大家可要算準了再去哦)。後所山的最高處有敵台和烽火台,附近有點將台,站在城牆上向遠處眺望,桃江十三渚和石柱峰歷歷在目,風景優美。走在桃渚古城裡,腳下是明代的老街,兩邊多的是清代古宅,城內還有抗倭陳列館,陳列著明代抗倭史跡和周邊景區介紹,供人參觀。
門票
進入古城需購門票10元,並奉送一份帶有古城簡介和地圖的景區介紹,也可以請上一個導游為你講解,行價一般是20元。若在下午5點以後進城,那個時候售票人員已經下班,便可以省下門票錢,那裡的城門永遠是開著的,完全可以大搖大擺地走進去,絲毫不用擔心被人來個瓮中捉鱉:)
交通
臨海汽車站每天有三班車到桃渚,時間分別是9:30,14:30,15:30,車程大約是一個小時左右。除了正常的班車外,車站那裡還有一些不定時的中巴,通常停在車站西面的停車場內,可以詢問一下車站的工作人員。如果錯過了所有去桃渚的車的話,可以在臨海汽車站乘坐白天每半小時一班前往小芝的中巴車,然後再從小芝轉乘面的到達桃渚,也可去杜橋鎮轉車。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上面提到的所有班車都是開往桃渚四岔鎮的,而桃渚古城的位置在距離四岔鎮還有10分鍾車程的位置,上車的時候最好和司機說明,讓他提醒你們下車,要不然一不留神就到四岔鎮了。
住宿
古城的范圍不大,花上2、3個小時的時間便可以不緊不慢地逛上一圈了,所以很少有人會考慮在古城裡住下來,大多數人會住到四岔鎮上,也有的人當天就趕回臨海去了,不過對於那些有心細細品味古城的人來說,似乎只有住下來才是最好的選擇。古城裡唯一的旅館就在抗倭陳列館的正對面,一幢當地居民的四層小樓,屬於那種家庭式小旅館,總共也就十張床位的樣子,一張床位20元左右的價格,站在四樓的曬台上便可以清楚地看到古城的全貌,那裡可以稱得上是古城裡為數不多的制高點了。
飲食
桃渚古城裡小雜貨鋪是有一些的,卻沒有看到一家飯館。古城唯一的旅館可以根據房客的要求幫助安排飲食,當地並沒有什麼很特別的菜餚,有一種當地自產的飲料不錯,清熱解渴,有點象冬瓜茶。
周邊景點
珊瑚岩:
位於連盤鄉東4公里處,是一億四千多萬年前的噴發性古火山口,整個岩體從表到里發育著六邊形岩柱,其狀如蓬萊仙島之珊瑚,故俗稱珊瑚岩,學名柱狀節理,又稱」巨人道「,是典型的火山熔岩造型地貌景觀,珊瑚岩面積約5平方公里,漫山殊態,蔚為壯觀,其分布之廣,數量之多,發育之完善,為國內所僅有,據說全世界也只有兩處這樣的景觀,一處在北愛爾蘭,這另一處就是這里了。
珊瑚岩景觀位於一峽谷中,面的可以把送你到一簡易停車場,剩下的山路就需要步行,大約走一里多路的距離,便可看見山間矗立著無數六邊形岩柱,沿著路可攀至山頂,有山路可以一直往裡穿越進去,但不知道山另一邊是什麼地方,未敢輕易嘗試。
目前處於旅遊開發初期,該景點尚不收門票。
武坑:
武坑景區面積約5公里,那裡是一片由火山熔岩形成的峰林,山勢有雁盪山的風格,景區有南北兩個入口,北側的入口距離桃渚古城不過1.5公里,南側入口位於連盤鄉境內,門票10元。景區內已修成了游步道和幾座索橋,步行並不費力,大約兩三個小時便可實現南北穿越。一路有展旗峰、仙人擔等幾十處維妙維肖的峰岩,火焰山一線瀑、珍珠瀑等瀑布景觀,沿途還會經過一片億年火山遺跡長廊,讓人嘆為觀止。
南門坑海濱:
南門坑是臨海比較有名的海濱度假地,又被稱為台州海山公園。那裡有山,有海,清澈的海水圍繞著蒼山,郁翠的山體環繞著大海,沙灘光潔細軟,是非常好的露營地,如果帶著睡袋和帳篷的話,那就剛巧可以用上了。景區內分布著一些中生代火山熔岩,也可以順便參觀一下,門票10元。
註:桃渚一帶由於景點比較分散,相互之間的班車又少,交通主要還是靠面的,包車的大概價格是武坑南入口到珊瑚岩30元,連盤鄉到南門坑30元,南門坑到四岔鎮可以坐機動三輪車,每人2元。如果對於包車的價格不太清楚,可以先向當地居民打聽一下,桃渚一帶民風不錯,一般不會亂宰人。
從臨海市區開車到括蒼山山腳下只需半小時,上山1小時,可以一直開車到山頂。目前景區正在開發中,交通和配套設施都不完善,沒有經驗的遊客慎行。不收門票。
從杭州方向過來的朋友,可以上杭甬高速上三線——天台出口下——104國道(往臨海)——在臨海收費處不到的轉盤右轉——省道35(臨海-仙居)——在愛國鄉小海門根據路標左轉——張家渡鎮——右轉——根據路標再右轉——往括蒼山景區——山門——沿碎石路上山——看到風車——到達新世紀第一縷曙光紀念碑(浙東第一高峰米篩浪)。
風俗:哪裡都差不多
Ⅶ 臨海的江南長城景色如何好不好玩去過的麻煩回答下
台州海洋世界 三門灣蛇蟠島景區 天台山龍穿峽景區 桃渚古城 吳子熊玻璃藝術館 台州海洋世界 三門灣蛇蟠島景區 天台山龍穿峽景區 桃渚古城 吳子熊玻璃藝術館 解放一江山島紀念館 江南長城 仙居 括蒼山 濱江世紀公園 解放一江山島紀念館 江南長城 仙居 括蒼山 濱江世紀公園 大陳島景區 黃岩九峰人民公園 仙居 仙居 白雲飛瀑 大陳島景區 黃岩九峰人民公園 仙居 仙居 白雲飛瀑 石樑飛瀑景區 桔園風光 仙居 國清講寺 天台山 石樑飛瀑景區 桔園風光 仙居 國清講寺 天台山 錦綉黃岩 赤城山 華頂國家森林公園 多寶講寺 石塘古鎮 錦綉黃岩 赤城山 華頂國家森林公園 多寶講寺 石塘古鎮 赤城山紫雲洞 仙居 仙居 臨海市龍興寺 大鹿島風景區 赤城山紫雲洞 仙居 仙居 臨海市龍興寺 大鹿島風景區 桃渚省級風景名勝區 香嚴寺 浙江省珠算協會國華珠 凌霄硐 錢江集團 桃渚省級風景名勝區 香嚴寺 浙江省珠算協會國華珠 凌霄硐 錢江集團 括蒼景區 東輝公園 逆溪湖娛樂有限公司 東岳宮 玉環漩門灣觀光農業園 括蒼景區 東輝公園 逆溪湖娛樂有限公司 東岳宮 玉環漩門灣觀光農業園 台州椒江飛躍集團 觀夕洞 天寧寺 響石山景區 龍穿峽 台州椒江飛躍集團 觀夕洞 天寧寺 響石山景區 龍穿峽 長嶼硐天 流慶寺 牛頭山渡假村有限公司 東西村 黃金沙灘 長嶼硐天 流慶寺 牛頭山渡假村有限公司 東西村 黃金沙灘 後沙海濱度假區 海上布達拉宮——洋嶼 丫髻山大山頭道院 蛇蟠島 亭旁紅色景區 後沙海濱度假區 海上布達拉宮——洋嶼 丫髻山大山頭道院 蛇蟠島 亭旁紅色景區 馬薩講鬼故事 回答採納率:35.3% 2008-10-03 08:22 檢舉主要市縣的主要景點。 首日上午:溫嶺:石塘漁村,洞下沙灘,長嶼硐天,下午臨海:江南長城。住臨海 次日上午:仙居:神仙居,永安溪漂流,下午天台:國清寺。從天台回湘 如果有空還可以去一下大陳島。 本路線有山有海,有古跡,有山水,可以盡覽台州的風貌。歡迎來台州作客,祝玩的愉快,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用。 附台州景點概述: 台州位於浙江省沿海中部,市中心處北緯28度,東經122度,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型。全市陸地面積9411平方公里,淺海面積8萬平方公里,人口539.51萬。轄椒江、黃岩、路橋3個區,臨海、溫嶺2個縣級市和玉環、天台、仙居、三門4個縣。其中有6個縣(市、區)瀕臨東海,大陸海岸線745公里。 台州山奇水秀,風光旖旎,具有較高的旅遊經濟開發價值。臨海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天台山系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李白「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台去」的詩句,道出了天台山的誘人之美。天台山既是佛教天台宗的發祥地和日本、韓國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又是中國道教南宗的本山。作為天台山十大勝景之一的「石樑飛瀑」,為浙江省十大名勝景點。台州還有3 個省級風景區:以火山岩地貌為特色,有「地質公園」之稱,又因保存完好的戚繼光抗倭古城而聞名於世的臨海桃渚風景區;以人工採石形成的洞窟為特色的溫嶺長嶼硐天景區及仙居自然風景區。「台州地闊海溟溟,雲水長和島嶼青」,這是唐朝詩聖杜甫對台州海上風光的寫照。台州海濱景色十分宜人。溫嶺石塘漁村,建築風格十分獨特。大陳島風景名勝與文化古跡相映,風情萬種。玉環大鹿山島不僅是中國唯一在海上的國家級森林公園,為回歸大自然的人們所鍾愛,而且還是一個藝術家獨運匠心,遍島創作「大地岩雕」的藝術之島。兩島猶如兩塊碧玉鑲嵌在萬頃東海之中
Ⅷ 臨海江南大峽谷景區有哪些好玩的項目
值得推薦的漂流!安全措施不錯,還有滑草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