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太湖旅遊度假區
『壹』 長興太湖龍之夢養老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長興太湖龍之夢養老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是2017-08-24在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注冊成立的有限專責任屬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浙江省太湖圖影旅遊度假區碧岩村。
長興太湖龍之夢養老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30522MA29KTYN1K,企業法人童錦泉,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長興太湖龍之夢養老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養老院投資、開發、經營。(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長興太湖龍之夢養老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貳』 湖州南太湖包括哪些區域長興新的區域劃分都把我搞糊塗了
太湖度假區
『叄』 漸江長興呂山鄉左右最有名的旅遊景點是哪
呂山鄉引是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轄鄉,地處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位於浙江省西北部,長興縣東南部,距長興縣城9公里,與湖州市區接壤。
全鄉轄區總面積38.5平方公里,下轄9個行政村,217個承包組,5587戶,總人口2.12萬人(2005年)。耕地26373畝,塘面6883畝,桑地4318畝。素有「魚米之鄉」之稱。長湖申(長興-湖州-上海)航道貫穿鄉境,104國道、318國道、宣杭鐵路越境而過,水陸交通十分便捷。鄉內建有3.5萬伏無人操作變電所,配有6000門程式控制電話交接機。全鄉工業經濟以輕紡、建材、特種線、針織服裝為主,並初步建成淡水魚養殖、蠶桑、湖羊、雪藕、蔬菜種養基地。是久負盛名的「水產之鄉」、「蠶桑之鄉」、「建材之鄉」、連續二次被評為縣級文明集鎮。
呂山歷史源遠,文化積淀深厚。相傳春秋時吳國伍子胥苦耕建倉,三國時大將呂蒙雄踞立防,留有呂蒙山,呂山故此得名。境內有三座縣屬文物保護點的古橋,民間有馬燈、舞獅、龍舟等多種文化藝術形式。
長興縣位於浙江省湖州市最北,太湖西岸,是浙江省湖州市下轄的三縣之一,也是湖州地區綜合實力最強的縣區。長興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然資源和條件豐富。全縣分為五大園區:長興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太湖產業集聚區、龍山新區、太湖圖影旅遊度假區、太湖新城;交通區位優越,生態環境優越,經濟和社會發展迅速,宛如一顆璀璨的「太湖明珠」。
長興的旅遊景點分布於市中心周邊鄉鎮。北面是水口鄉,有顧渚茶文化風景區以及各式各樣的農家樂。東面是洪橋鎮臨近太湖,有圖影生態濕地文化園。南面是和平鎮,有城山溝景區以及各具特色的農家樂。西南面是泗安鎮,有中國揚子鱷村、仙山湖國家濕地公園、二界嶺現代農業觀光園。西北面途徑小浦鎮到達槐坎鄉,小浦鎮有古銀杏公園等景點,槐坎鄉有金釘子遠古世界和新四軍蘇浙軍區舊址群。
『肆』 長興的概況
太湖明珠—長興,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長興地處中國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處在號稱「天堂」的蘇州與杭州之間,位於因一曲「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而馳名中外的太湖西南岸,與蘇州、無錫隔湖相望,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文化之邦」、「東南望縣」之美譽。長興是上海經濟區的交通樞紐,雄踞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結合部,故有「三省通衢」之稱。長興處於長江三角洲中心位置,距上海、杭州、南京、寧波、蘇州、無錫、蕪湖等大中城市均在150公里左右。由兩條國道(北京—福州的104國道、上海—拉薩的318國道)、三條高速(杭州—南京的杭寧高速、杭州—長興的杭長高速、上海—合肥的申蘇浙皖高速)、三條鐵路(連結隴海線溝通東北與長江三角洲的陸海大通道江蘇新沂—浙江長興鐵路、華東第二大通道宣州—杭州鐵路、杭州—牛頭山鐵路)和一條年運量超過2000萬噸、有「東方萊茵河」美稱的「黃金水道」(長興—湖州—上海)構成的水陸交通網,交叉匯聚於長興,使長興與周邊大中城市通達便捷、聯系緊密,為長興物流暢通和經濟發展提供優越的便利條件。長興已成為上海的物流副中心,分擔上海物流中轉的壓力。
太湖明珠—長興,文化積淀深遠厚實。長興建縣始於晉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隋唐初年升為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州為縣,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長興是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的故鄉,至今還保留著他臨世沐浴的聖井。茶聖陸羽在長興寫就了曠世巨作《茶經》,成為中國茶文化的奠基人,長興也因此成為茶文化的發祥地。明代中葉,散文大家歸有光、小說家吳承恩同治長興縣,歸撰文、吳書寫的《聖井銘並序》、《夢鼎堂記》、《長興知縣題名記》三塊碑至今保存完好,吳承恩在長興縣丞任上為寫作《西遊記》積累了大量素材。長興還保存了元代大畫家、大書法家趙孟兆頁 等一代宗師的手寫真跡。長興的民間藝術也十分豐富,有代表國家出訪東南亞各國、參加紐西蘭中國新年燈會的民間藝術奇葩「百葉龍」,有仙山宗教文化和被列為世界地質遺產、命名為「金釘子」的長興灰岩保護區等文化遺址。長興是革命老區,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江南小延安」的新四軍蘇浙軍區司令部舊址。
太湖明珠—長興,物產資源豐富多樣。長興區域面積1430平方公里,土地資源儲備豐富,有耕地60萬畝,可開發旱地10萬畝,林地90萬畝,水面10萬畝,是國家的「糧油大縣」、「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和浙江省的產油大縣。長興名特優新產品十分豐富,有聞名海內外的「太湖四珍」:銀魚、白殼蝦、鱭魚、大閘蟹;有久負盛名的「長興四寶」:銀杏、板栗、青梅、栝樓;有令世人稱絕的「品茗三絕」:紫筍茶、紫砂壺、金沙泉等。長興西倚天目、東臨太湖,形成了山水相間的優越自然環境,自然、人文景觀豐富別樣,旅遊資源開發潛力巨大。特別是「金釘子」地質遺跡保護區、十里古銀杏長廊和揚子鱷保護區這三個上億年的珍稀自然遺產,為全球罕見;綿延34公里的太湖湖岸線,為旅遊開發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們已進行了160平方公里的環太湖旅遊開發規劃國際咨詢,並計劃通過幾年的努力,把太湖西南岸建設成為獨具魅力的國內外知名的旅遊休閑度假勝地。
太湖明珠—長興,投資環境日趨優化。我們按照加快建設現代化中等城市的要求,修訂完善了《長興城市總體規劃》,近期規劃長興中心城2005年目標為建成區25平方公里,20萬人口。根據規劃,我們以配套城市設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為重點,加快建設一批標志性路段和建築,三年來有總投資57.2億元的35個基礎設施和市政設施重點項目開工或建成,城市框架已拓展到21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相對集中的經濟開發區、商貿區、文教區和住宅區,一座現代化中等工貿城市雛型基本形成。特別是長興(省級)經濟開發區已成為投資創業的福地。我們按照建設國內一流開發區的目標,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舉全縣之力辦好開發區。縣經濟開發區規劃總面積25平方公里,已基本實現九通一平,區內主幹道全部按照國家一級公路標准設計,路寬66米,公共綠化率達到40%,供水、供電、供熱、供氣、排水、排污、通訊管線均已一次性鋪設到位。同時,我們努力營造親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氛圍,建立審批辦證中心、投資服務中心、外商投訴中心,致力於快捷、優質、守信,不斷改善投資服務環境。到2003年為止,已有來自美國、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近百家外商投資企業進區落戶,一批大項目陸續落戶長興。
太湖明珠—長興,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們圍繞結構調整、依靠科技進步、致力擴大開放、加快體制創新,進一步推動了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長興經濟活躍,社會安定,百業興旺,人民富裕。進入新世紀,長興以更開放的姿態、更開拓的精神、更扎實的工作,更矯健的步伐,朝著建設山水園林型的現代化中等工貿城市和提前實現現代化這個宏偉目標邁進,取得了新的業績。2006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2.6億元,年均增長15.9%,人均GDP 3300美元;財政總收入22.01億元,年均增長3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04億元,年均增長3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四年累計331億元,年均增長23.3%;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實現「雙超百億」,分別達到120億元和105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日趨合理,由2002年的13.9:52.6:33.5調整到2006年的9.9:57.1:33。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和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排名實現進位提檔,分別從2002年的107位、97位上升到2005年的56位和6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