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度假景點 » 修行何必去深山

修行何必去深山

發布時間: 2020-12-14 16:53:47

① 知義法師答:出家修行,何必要離塵絕俗,是不是消極

修行是積極地解脫覺悟,而不是消極遁世。

② 修煉何必入深山,吃齋念佛未必然,待為世間多造福,便是人間活神仙

善知識請看來《優婆塞戒經》,自源然明白。若是佛弟子,豈可以神仙而自擬。能入深山修煉,有那麼容易嗎,請看幾人放得下。深山修行佛道,對世人無益嗎,未必,大修行人,雖然無法直接改變每個人的命運,但是憑借他修行的功德,是可以增加一定范圍內人的福報的,當然,是否能增加,增加多少,根本上還取決於個人是否能行善積德,企圖不勞而獲是不可能的。

③ 修持前行,對一個修行人來講有何必要

前行非常來重要啊,好像很多上師源在講經的時候都有提到前行。前行相當於基礎,只有基礎打牢了,接下來的修持才更有力量。就像蓋房子一樣,地基不穩,後面蓋起來也不穩。如果地基扎得深,扎得牢,那麼後面也就穩穩當當。所以,不應該忽略前行,反而更應該做好前行。
個人體會,具體還是要請教你的上師吧。

④ 佛是西山老比丘,何必日夜苦修行

上聯:佛是西山老比丘,何必日夜苦修行
下聯:眾生本然皆是佛,日夜苦修為夢醒
橫批:嗚呼呀

⑤ 佛教講萬事皆空,即然是空,又何必修行

其實,修行也是空,如果你已經超脫成佛,有何必修行!

就行金剛經中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幻,應作如是觀.

同樣,修行也是有為法,也是夢幻泡影.

⑥ 問:作為修行人,令上師生起歡喜心有何必要

請參考

"馬鳴菩薩在《事師五十頌 》中開示:「所謂悉地隨師生,版此乃金剛持親言,了知此後權諸行為,竭盡全力令師喜。」悉地,即是成就;弟子在修行上所有成就,都是隨著、由於跟隨上師而出生、生起的,這句話是密宗最高的持教者—釋迦牟尼佛親口說的;弟子明白了這層道理,之後所做的一切,應當盡力令上師歡喜。 ​"~常觀世音恩師

⑦ 修持前行,對一個修行人來講有何必要

個人抄認為:
佛法是真實法,是要去實證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很多人一味想要知道聖賢的境界,如同一介貧民總想知道帝王的生活是怎樣的,乃至天上的神仙是什麼境界,但是自己卻在原地踏步。想要有更遠大的目標是可以的,但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精進才能達成目標。對遠超自己現在境界的東西不必,也不宜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探究。古德對學人常常作出「遮、止」;佛陀也曾說「止,止,我法妙難思」,在不同時期、對不同層次的學子開示不同程度的佛法;法華會上仍有五千人退席,就如同小學生到大學與大學生一同聽講。
個人感嘆而已,並不針對提問者,畢竟末學對提問者並不了解。寫在這里,也是對自己和同修的一個警醒。說得一千,不如行得一步。縱然多知多解,不能真修實行,終究是紙上談兵。「臘月三十到來,憑何抵敵?」
拋磚引玉,望大德斧正!
南無阿彌陀佛!

⑧ 什麼是出世和入世

這個出世與入世,是佛教修煉中的說法!所以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不能脫離佛教這個背景。很多人分不清什麼是出世,什麼是入世,其實在佛教中它有兩種理解。

⑨ 如何去深山修行深山修行人1修行何必覓深山

師兄能理解到這里說明師兄很用心了。人生何處不是修行。躲避是逃避。要敢於面對。智者當量力而行。

⑩ 修行初期培養良好的修行習慣有何必要

其實不是習慣問題 而是一種福德因緣 修行就是改變個性 毛病的過程 修正思想意識 守戒 守法 安心為好···········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