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的西安市景點介紹
A. 西安有哪些著名旅遊景點
1、西安城牆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安城牆不僅是保存最完整的中國古代城垣建築,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軍事城堡設施。
西安城牆建於明洪武年(1370-1378)年,自1983年開始的環城建設工程,逐步建成以古城牆為主線,輔以環城綠化,護城河環繞,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環城公園。構成嚴密完整的冷兵器時代城市防禦體系,為遊客直觀具體了解古代戰爭提供了珍貴的人文景觀。
2、西安鍾樓
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西安繁華的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交匯處,巍然屹立著一座雕梁畫棟、氣勢雄偉的古典建築物,它古時用來在清晨敲鍾報時,故稱鍾樓。從建成之日起,鍾樓就一直被看作是古城西安的象徵。鍾樓始建於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樓上懸掛鐵鍾一口而得名。
3、西安鼓樓
西安的標志性建築,西安鼓樓位於古都西安市中心,明城牆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交匯處的西安鍾樓西北方約200米處。建於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中國古代遺留下來眾多鼓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樓之一。
4、慈恩寺大雁塔
為唐名僧玄奘保存經書而修建,大雁塔位於南郊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塔」,初為五層。塔高六十四米,底邊各角錐狀,外貌簡潔,比例適度,庄嚴古樸。塔身有磚放木構的枋、斗拱、闌額,內有盤梯通頂層,各層四面均有磚券拱門。
塔的西面石門楣上遺存有唐代說法圖的線刻圖案,其中佛殿形制是當時建築的忠寶寫照,在建築史上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5、漢城湖
國家水利風景區,西安漢城湖位於北城以北的西北角,這里是古都西安的漢文化集聚地,與漢文化相關的主題活動更是異彩紛呈,開筆禮、成人禮、漢婚禮等更是在傳承的基礎上弘揚和發展了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景區全長6公里的湖面兩岸共有42處水文化、漢文化的主題景觀,以雕塑、建築等形式,集中向人們展示了西安的漢代歷史文化的血脈與精髓。
B. 西安景點介紹
1.景點
大慈恩寺(玄奘法師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大雁塔(安置玄奘法師從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大雁塔北廣場(亞洲最大的噴泉廣場和最大的水景廣場)、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出土文物精品藏地)、曲江遺址公園(目前西安市最大的游樂公園)、大唐不夜城(中國第一文化MALL)、西安碑林博物館(全國最多的碑石藏地)、明城牆(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築)、鍾樓(我國古代遺留下來眾多鍾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鼓樓(比鍾樓大四歲,迄今已有625年歷史)、曲江寒窖(是傳說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等待丈夫薛平貴的地方)、曲江海洋世界(海洋動物)、西安秦嶺野生動物園(西北首家野生動物園)、翠華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南五台(佛教聖地之一)、太白山(關中八景之一)、大唐芙蓉園(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唐朝盛世的皇宮)、西安半坡博物館(原始社會母系氏族聚落遺址)、華 山(五嶽之一)、秦始皇兵馬俑(秦始皇陪葬陶俑)、華清池(唐玄宗和楊貴妃的行宮別墅)、秦始皇陵、兵諫亭(西安事變時蔣介石藏身處)、臨潼博物館(地方誌歷史博物館)、驪山(被稱為關中八景」之一的「驪山晚照」;烽火戲諸侯的「烽火台」;紀念西安事變的兵諫亭;紀念女媧補天的老母殿)、法門寺(供奉釋迦牟尼佛舍利之處)、法門寺博物館(收藏、展示法門寺唐塔地宮出土珍貴文物之處)、乾陵(唐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陵)、永泰公主墓(武則天之女永泰公主)、懿德太子墓(武則天之子懿德太子)、章懷太子墓(武則天之子章懷太子)、黃帝陵軒轅廟(中華民族始祖軒轅帝的陵園)、茂陵博物館(漢武帝劉徹的陵墓)、昭陵博物館(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漢陽陵(漢景帝劉啟和皇後王氏的合葬陵,到漢陽陵博物館必看幻影成像)、西安世園會。
2.小吃:
烤肉、鍋貼(分牛羊肉和豬餡)、(賈三)灌湯包子、牛羊肉泡饃、葫蘆頭泡饃、臘牛肉夾饃、臘汁肉夾饃(豬肉)、岐山臊子面、biangbiang面、扯麵、牛肉拉麵、泡泡油糕、涼皮(麻醬涼皮、漢中涼皮、秦鎮 涼皮、岐山擀麵皮、麵筋涼皮)、蜂蜜涼棕子、黃桂柿子餅、甑糕、胡麻餅等。
3.特產:
老童家臘羊肉(真空包裝)、德懋恭水晶餅、軍軍綠豆糕、瓊鍋糖、酸梅粉、花生酥、秦椒、花饃、三原蓼花糖、大紅棗、中華獼猴桃、陝西板栗、商洛核桃、西鳳酒、西安黃桂稠酒、秦椒、陝西黨參、陝西青茶、天麻。
4.工藝品:
仿秦兵馬俑、仿秦銅車馬、仿唐三彩、戶縣農民畫、剪紙、西安碑石拓片、彩繪泥塑、柳編、木版年畫、秦腔臉譜、青瓷器、唐壁畫摹本、刺綉、皮影、陶哨、藤編、冬青木烙花筷、草編、西安藍田玉。
C. 西安有哪些著名旅遊景點
一 市內景點 鍾樓:位於西安市中心,建於明1384年,高36米,外部重檐層,但內部僅上下兩層,是我國古代木結構建築,一個巨大的鍾被裝置在樓上原用於報警報時。
鼓樓:位於西安市西大街距鍾樓不到1公里,建於1380年明洪武13年,高33米,一個巨大的鼓被裝置在樓上,當夜降臨時人們擊鼓以報時間,它和鍾樓被認為是姐妹樓,在其上敲鍾擊鼓,被稱為「晨鍾暮鼓」。
大雁塔:(國家AAAA景區)位於南郊大慈恩寺內,是我國佛教名塔之一,創建於唐652年,唐代高僧玄奘自印度歸來帶回大量梵文經典和佛像舍利,為了供奉和貯藏,經玄奘上表請求建造此塔。其特點是磚結構體現出木結構的斗拱風格。
乘車路線:乘21路、22路、24路、601路、610路市區公交線路車及501、503中巴交通線路車可到達。
小雁塔:位於西安城南1公里處的薦福寺內,建於唐707年,共15層,約45米高,據傳為當時宮人捐錢,興建的佛塔。
乘車路線:乘46路、29路、21路、204路市區公交線路車及508路、707路中巴交通線路車可到達。
明城牆:(國家AAAA景區)明代城牆是在唐皇城舊城基礎上擴建起來,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周長約13.7公里,整個牆體高大宏偉,環繞在現今西安市中心區周圍,是古都西安的標志性建築,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城堡。
碑林:(國家AAAA景區)位於西安三學街孔廟舊址,碑林現收藏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餘件,是中國書法藝術的寶庫。
乘車路線:乘14路、402路、309路、239路市區公交線路車及512路、704路、710路中巴交通線路車可到達。
陝西歷史博物館:(國家AAAA景區)位於大雁塔西北1公里處,是國家級現代化大型博物館,館內珍藏了陝西出土的文物精品11.3萬件(組),展現出自115萬年前至公元1840年的歷史,其館藏是全國之最。
乘車路線:乘610路、521路、27路市區公交線路車及701路、827路中巴交通線路車可到達。
西安半坡博物館:位於西安以東的產河和灞河之間,是一個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於仰韶文化,1958年建立,是我國第一座遺址性博物館。
乘車路線:乘401路、433路、406路、301路、11路、233路、42路市區公交線路車及507路、511路中巴交通線路車可到達。
大清真寺:位於西安北院門化覺巷內,是西安六萬多穆斯林過宗教生活的主要場所,是中國建築最早,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清真寺之一.
乘車路線:市中心鍾樓下車向西徒步5分鍾可到達。
秦阿房宮:位於西安市西郊4公里處,展現當年秦阿房宮雄偉的建築,是秦阿房宮遺址興建的藝術再現。
乘車路線:乘521路、604路、302路、901路市區公交線路車可到達。
興慶宮公園:位於西安市中心城外東南處,興慶宮是唐玄宗李隆基修建的宮殿,屬唐長安三大宮殿之一,興慶宮公園是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公園,是西北地區最大的公園。
乘車路線:乘7路、8路、27路、43路、28路、228路市區公交線路車可到達。
秦始皇陵、秦兵馬俑(國家AAAA級旅遊景點):位於臨潼城東約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秦陵(含兵馬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兵馬俑是始皇陵的從葬坑,位於秦始皇陵東側約1公里半處,發現於1974年,規模宏大,場面威武,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當代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
乘車路線:火車站東側乘306路旅遊專線車可到達。
華清池(國家AAAA級旅遊點):位於西安市臨潼區,南依驪山,北臨渭水,距西安30公里。是唐代華清宮殿再現,優越的地理位置,旖旎的山水風光使其備受歷代帝王垂青。如今,已成為聞名中外的游覽沐浴勝地。
乘車路線:火車站東側乘306路旅遊專線車可到達。
臨潼博物館:位於臨潼縣城東側,是一座以陳列該縣出土文物為主的地方性博物館,收藏自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時代文物共1萬余件,其中有從唐慶山寺遺址出土的金棺銀尊、釋迦如來舍利寶帳等。
乘車路線:火車站東側乘306路旅遊專線車可到達。
驪山森林公園(國家AAAA景區):位於西安市臨潼區城南,距西安市東約25公里。是秦嶺北側的一個支脈,東西綿延20餘公里,最高海拔1256米。相傳這里曾是女媧「煉石補天」的地方;西周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鬧劇也發生於此。這里風景秀麗,其中「驪山晚照」系長安八景之一。
乘車路線::火車站東側乘306路旅遊專線車可到達。
鴻門宴舊址:位於臨潼縣新豐鎮鴻門堡村,是驪山風景中最北的旅遊點。南依驪山,北臨渭河,地處潼關通長安之要道, 相傳,著名典故「項庄舞劍,意在沛公」就發生在這里。
乘車路線::火車站東側乘306路旅遊專線車可到達。
黃巢堡森林公園:地處西安市霸橋區洪慶山上,與臨潼、藍田相鄰,屬驪山支脈。景區內山水俱佳、風景秀麗,匆匆翠竹、鬱郁松柏使人心曠神怡。
乘車路線:乘213路、231路、507路至洪慶下車。
二 短途旅行1 東線
輞川溶洞:位於藍田縣城東南10多公里處。洞內有許多頂天立地的鍾乳石柱,鍾乳石瀑,石筍等,參觀溶洞既能欣賞絢麗多姿的自然景觀,又能對岩溶地貌的發育過程有感性認識。
乘車路線:三府灣或金花路乘高速車至藍田汽車站下車,轉乘101路公交車
輞河峽谷漂流:位於西安市藍田縣輞川景區內,距西安市28公里。漂流河段全程約4公里,公路直達。乘皮舟順河漂劃而下,不僅有回腸九轉,驚濤拍岸之感,同時悠閑自在情趣妙趣也猶然而生。
乘車路線:尚德門外乘西安—藍田中巴,下車換乘藍田——輞川或藍田——葛牌中巴到薛家村下車。
王順山:位於藍田縣城東南10公里,距西安市區60公里。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之一「王順擔土」里的王順葬母於此,因而得名。
水陸庵:位於王順山腳下,為六朝名剎,以保存古代精巧罕見的彩塑而聞名,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個敦煌」。
乘車路線:西安火車站廣場乘開往商州、丹鳳方向的車,在藍橋站下車
藍田猿人遺址:位於西安東南面的藍田縣,距西安市區約50公里。1964年,這里發現的猿人頭骨化石距今約有100萬年的歷史,這一發現,為研究人類文明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乘車路線:乘從西安—商州的班車,在九間房站下車後南行1公里可到達2 西線
黑河森林公園:位於黑河源頭,秦嶺北坡中部,太白山主峰東南坡,據西安市區80公里,108國道橫貫其中,林間道路四通八達。公園總面積4941.2公頃,森林覆蓋率95%。共分三大景區,100多個景點,這里既有黑河源頭綺麗壯觀的勝景,又有太白山南坡眾多的湖泊。
乘車路線:豐慶路汽車站乘車經周至,沿108國道在61公里處西安黑河森林公園管理處下車。
樓觀台旅遊風景區:位於西安市周至縣東南15公里,在我國道教上稱為「仙都」、「洞天之冠」、「天下第一福地」等。
乘車路線:西安市汽車站(水司)乘車至周至縣城,再轉乘301路公交車至
楊貴妃墓:位於興平縣馬崽鎮西500米處,距西安60公里。墓呈半球形,冢高3米,整座墓冢都用青磚包砌。
乘車路線:可從玉祥門汽車站乘坐開往咸陽的旅遊車。
茂陵:位於咸陽市興平縣東北,距西安市約45公里,是漢武帝劉徹的陵墓。茂陵是漢代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修造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一座。
乘車路線:可從玉祥門汽車站乘坐開往咸陽的旅遊車。
昭陵:位於咸陽市禮泉縣東北20多公里處,距西安約80公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建制雄偉。開創了唐代帝王依山為陵的先例。
乘車路線: 西安火車站或玉祥門車場乘西安—禮泉方向的車,下車後轉乘禮泉—北屯的汽車可到達。
法門寺:位於寶雞市扶風縣城北法門鎮,距西安約120公里,是一座歷史悠久的佛家名剎。法門寺始建於東漢,相傳印度的阿育王為使佛教發揚光大,將佛祖舍利分送給各地,凡得舍利處都要建造佛塔供奉,法門寺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規模最大一處。
乘車路線:西安玉祥門外的潘家村汽車站乘西安—扶風的旅遊車可直達。
楊凌農科城(昆蟲博物館、人工降雨模擬大廳、農業科技示範園等)
乘車路線:城西客運站乘車至楊凌或西安火車站乘西安—寶雞高速楊凌下車
漢陽陵:位於咸陽市東部渭城區正陽鄉張家灣北,距西安20公里處,系漢景帝劉啟與王皇後合葬的陵園。
乘車路線:鍾樓乘310路公交車直達陽陵,西安火車站廣場乘至陽陵的旅遊班車。3 南線
翠華山 :(國家AAAA景區)位於西安城南20公里處秦嶺北麓,山上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奇峰異洞,溪水淙淙。山崩分布面積5.2平方公里,是我國地質史上最完整的規模最大的展覽地。於2002年開發的新景區翳芳湲,景區內原始質朴,自然生態良好,水質清純,流水潺湲。
乘車路線 :西安市大南門外體育路、長安路、韋曲沿途均可乘西安至翠華山旅遊專線車。
興教寺:位於西安市南20餘公里,建於公元669年,因唐肅宗李享題塔額「興教」二字而得名。唐代高僧玄奘與弟子窺基、園測安葬於此,是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一。
乘車路線:乘57路市區公交線路車可抵達,或(南門起點)乘215路、219路車抵長安縣轉車可抵達。
香積寺:位於長安縣郭杜鄉香積寺村,距西安城約17.6公里,建於唐中宗神龍二年(公元706年),是凈土宗二世祖善導法師的衣缽第子懷惲為祭祀善導而營建的。被國內外人士公認為漢傳佛教凈土宗祖庭。
乘車路線:西安市體育館乘西安—韋曲中巴下車後轉至。
豐德寺與凈業寺;位於西安城南30公里的灃峪口,是中國佛教律宗祖庭。
乘車路線:吉祥村乘西安—豐裕口下車即到
華嚴寺:位於西安市長安區少陵塬畔,建於公元803年,是中國佛教華嚴宗的發祥地,該寺在國內外頗有影響,信徒朝聖絡繹不絕。
嘉午台:隋唐時就為佛教勝地。群山連綿,景異石奇,林木茂盛,流水潺潺,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清代著名文人高鶴年都在此游覽居住。
乘車路線:大南門外車站乘西安——胡留中巴車,下車後胡留——白道峪
南五台:位於秦嶺北麓中段的西安市長安區五台鄉境內,距市區25公里,因山上有觀音、文殊、清涼、靈應、捨身五台(山峰)而得名,是我國佛教聖地之一,景區內重巒疊嶂,古木參天,廟宇庄嚴,藝術精巧。
乘車路線:南門外汽車站或南稍門什字西乘往終南山的旅遊專線車。
太興山:位於西安市長安區庫峪十里廟,供奉真武大帝,為道教的洞天福地,山頂岩石上矗立了一近千年的太興鐵廟,使太興山的超凡與神秘帶給人們以無限的遐想。
乘車路線:大南門外車站乘西安—庫峪中巴車,下車換乘至十里廟
青華山:海拔1678米,形若蓮花卧佛,自古以「清秀華美」而得其名,山上有寺廟12處,古為達官貴人郊遊進香之地。
乘車路線:南關汽車站乘到灃峪方向青華村下車向南一里
草堂寺:位於西安市戶縣東南的圭峰山北麓,唐代中葉,名僧宗密主持修葺了這個寺院,這里的獨特景色「草堂煙霧」成為著名的「長安八景」之一。
乘車路線:在西安汽車站(水司)乘西安至戶縣汽車轉至。
重陽宮:位於戶縣城西10公里的祖庵鎮,是道教全真派祖師王重陽修道和葬骨之地,是我國道教三大祖庭之一,歷來享有「全真聖地」之盛名。
乘車路線:西安市汽車站(水司)乘西安至戶縣汽車抵達
阿姑泉牡丹苑:位於戶縣城南十公里的終南山北麓,佔地三百餘畝,以牡丹品種多,種植面積大而著稱,苑內還有隨時令而開的各色花卉,是集花卉、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休閑度假、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山林公園。
乘車路線:朱雀門汽車站或豐慶路汽車站乘坐西安—戶縣班車,戶縣南關汽車站換乘戶縣至牡丹苑班車
東韓農民畫庄:位於西安市戶縣,交通便利。素以繪畫享譽海內外,優秀的農民畫作品,精緻的民間工藝品,被受海內外人士的青睞。
乘車路線:朱雀門汽車站或豐慶路汽車站乘坐西安—戶縣班車,畫庄位於縣城北部。
陝西太平森林公園:戶縣太平峪內,據西安市區30公里。這里有我國最大的瀑布群,共有大小瀑布12處,瀑布最大落差百餘米,景區峭壁林立、峰巒疊嶂、溝谷連綿、多瀑布、急流、險灘,被遊人稱為「北方的九寨溝」。
乘車路線:遊客可與公園接待站聯系,接待站設在戶縣林業局樓下,也可在戶縣三球儀車站乘戶縣——煤場班車前往。
朱雀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戶縣南部,秦嶺北坡中段,地處萬頃森林腹地,總面積2621公頃,有五大景區105個景點,以冰河翠之雄、龍潭子之奇、奇秀峰之險、蘆花河之秀、秦嶺梁之幽各顯特色,夏季最高溫度27℃。
乘車路線:由西安朱雀門或水司汽車站、乘車到戶縣朱雀森林公園接待站(人民路什字100米)乘車去公園。3 北線
玉華宮景區:位於銅川市西北部的玉華山,是天然植被保存完好的油松次生林。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是天然的「氧吧」。
乘車路線:火車站乘發往銅川大巴,到銅川印台區政府門前改乘3路旅遊專線車或中巴車到玉華宮。
黃帝陵:位於黃陵縣以北1公里的橋山之巔,距西安北約200公里處,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園。
乘車路線:在西安火車站乘中、大巴直達,或乘西安延安班車即可抵達。
葯王山石刻 :位於陝西耀縣城東1.5公里處,是唐代醫學家孫思邈長期隱居之處。明隆慶六年(1572年),人們把孫思邈所著的葯書,刻於五通碑石,立於山上,「葯王山石刻」因此傳名。現存有歷代碑石100餘通,大都與孫思邈有關。
乘車路線:火車站乘發往銅川大巴,耀縣下車。
三 推薦景點1 華山(全國AAAA級旅遊區):位於華陰市南,距西安120餘公里,是我國名山「五嶽」中海拔最高的山峰,以險峻稱雄於世,自古以來就是負有盛名的旅遊勝地。
乘車路線:在火車站乘旅遊專線車抵達,或乘西安-華山火車可抵達。
2 合陽洽川濕地:位於合陽縣城東23公里,風景優美,素有「小江南」之稱。
乘車路線:西安市城東汽車站發往合陽方向的班車換車抵達。
3 韓城黨家村民居:位於韓城東北9公里處,村中有建於600年前的100多套四合院和保存完整的城堡、暗道等建築以及族譜村史,專家譽為「東方人類傳統民居的活化石」。
乘車路線:城東客運站乘西安—韓城班車,韓城有班車通往各景點。
4 南湖:位於漢中市西南17公里的漢山腳下,湖水遷回於七山八溝之間,山清水秀,鳥語花香。
乘車路線:乘西安—漢中火車可抵達或在城南汽車站乘西安—漢中班車換車抵達。
5 香溪洞風景區:位於安康市南郊,距市區3公里。景區周圍山峰環繞,溪流潺潺,山谷間野草花香,色彩絢麗。
乘車路線:西安火車站乘發往安康方向的火車或在南門車站、西安汽車站乘汽車前往
6 關山牧場:位於陝西省寶雞市西北百餘公里處,是我國西北部內陸地區唯一以山地草原為主體的省級風景名勝區。
乘車路線:先從西安汽車站乘汽車到寶雞,然後從寶雞汽車站乘去甘肅張家川的班車在關山下車。
7 黃河壺口瀑布:位於宜川縣工業區48公里的壺口鄉境內,壺口瀑布為黃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國僅次於貴州黃果樹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乘車路線:在西安、延安乘車抵達宜川後換車可抵達。
8 榆林紅石峽:位於榆林城北3000米處。峽谷長350米,東西對峙,峭拔雄偉。溪流清澈,岸邊垂柳青翠。這里有陝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群。
乘車路線:火車站廣場乘西安—榆林,下車後在西包公路口搭乘中巴。其他度假休閑游
新桃花源休閑山莊:位於西安市北郊草灘鎮,是集旅遊觀光、休閑、就餐、住宿、娛樂、垂釣、體育健身為一體多功能的休閑娛樂場所。
乘車路線:在市區乘18路、600路、602路、509路、3—10公交車到新桃花源山莊站下車。
東晉桃花源:位於西安市現代農業綜合開發區上稷路中段1號,優美的田園風光、菜花飄香、麥浪滾滾、白花爭艷、活靈活現的豬、狗、牛、羊、馬、鴕鳥、魚、鴿等,為你增添了無限樂趣。
乘車路線:在市區乘18路、600路、602路、238路、901路公交車在東晉桃源站下車。
渭水圓溫泉度假村:位於西安現代農業綜合開發區(原草灘農場場部),是西安市目前最大的集餐飲住宿、休閑娛樂、種植養殖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度假場所。
乘車路線:鍾樓乘238路公交車。
西安鯨魚湖休閑山莊:位於白鹿塬上鯨魚溝中段,山莊是集客房、餐飲、娛樂和遊船為一體的休閑場所。
乘車路線:南門亞童夢園對面乘西安至安村中巴車到狄寨鎮政府下車或西京醫院對面乘240路公交車到終點下車後退50米對面有鯨魚湖山莊接待站,由工作人員安排免費車送至山莊。
西安市東大娛樂園度假村:是集垂釣、觀光、吃、住、娛為一體的旅遊度假村。坐落在西安城南30公里的長安東大旅遊溫泉開發區,依山傍水,交通便利。
乘車路線:從市水司乘西安—東大的中巴車到東大溫泉開發區。
白馬河生態區:位於西安市藍田縣城東,距西安市38公里,歐式建築,環境優美,典雅明麗,水庫垂釣、登山、燒烤,功能齊全。
乘車路線:在體育場、火車站乘西安—藍田中巴車到縣城後,轉乘藍田—金山的小巴在白馬河生態圓下車。
常寧宮休閑山莊:位於長安城區正南5公里,關中四大名塬之一的神河源半崖之上,南望終南山,北鄰古長安,風景秀麗,交通便捷,集餐飲、娛樂、住宿、休閑、旅遊觀光於一體。
乘車路線:南門體育館停車廠乘215、229路公交車農業生態觀光
灞橋葡萄科技園:地處西安市東郊,紡渭路南段,距西安市中心12公里,佔地面積100畝,主要從事以鮮食大粒葡萄為主,大櫻桃為輔的科技實驗、示範工作。還栽有水蜜桃、甜柿、李子、梨、棗等多種時令水果。
乘車路線:北大街乘301路或南門乘213路至34中下車
紅旗生態農業觀賞示範園:位於西安市東郊灞橋區高橋村,交通便利。目前栽植了葡萄、草莓、櫻桃、桃、杏等特色水果和銀杏、女貞、洋槐、龍柳、側柏、紅楓等珍貴樹木50000餘株。
乘車路線:輕工乘406—高橋下車
戶縣農業生態園:位於戶縣北部渭河岸邊,風光宜人,現建有設施農業區、特色養殖區、苗木花卉區、濕地牧草區,是郊外旅遊觀光,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乘車路線:在南門乘西安—周至中巴在戶縣南北四號路天馬食品廠下車向北3公里
楊凌農業觀光:是我省最大的農業高科技示範基地,園內連棟溫室四座,雙拱日光溫棚七座,共計36.2畝。採用自控溫室、無土栽培,引進並培育國外優良品種。
乘車路線:城西客運站乘車至楊凌或西安火車站乘西安—寶雞高速楊凌下車科普旅遊
陝西天文台:位於西安臨潼區驪山上,它採用高精度長波授時發出時頻信號,能覆蓋我國全部陸地和近海海域。
乘車路線:火車站東側乘306路旅遊專線車可到達。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是我國航天測控網的管理機構,擔負著為我國發射的所有衛星測量控制的任務。
乘車路線:鍾樓乘8路公交車可到達。
陝西廣播電視塔:高245米,是西北地區最高的建築物。塔體呈銀灰色,塔身呈八角形,遊人可乘坐高速電梯登上塔樓,盡情觀賞古城勝景。
乘車路線:乘603路、600路電視塔下。
楊凌農科城
昆蟲博物館,位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內,始建於1987年,是亞洲展覽面積最大、展出昆蟲種類最多、展覽檔次最高的昆蟲科普基地。
D. 西安旅遊景點介紹
大慈恩寺(玄奘法師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大雁塔(安置玄奘法師從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大雁塔北廣場(亞洲最大的噴泉廣場和最大的水景廣場)、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出土文物精品藏地)、曲江遺址公園(目前西安市最大的游樂公園)、大唐不夜城(中國第一文化MALL)、西安碑林博物館(全國最多的碑石藏地)、明城牆(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築)、鍾樓(我國古代遺留下來眾多鍾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鼓樓(比鍾樓大四歲,迄今已有625年歷史)、曲江寒窖(是傳說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等待丈夫薛平貴的地方)、曲江海洋世界(海洋動物)、西安秦嶺野生動物園(西北首家野生動物園)、翠華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南五台(佛教聖地之一)、太白山(關中八景之一)、大唐芙蓉園(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唐朝盛世的皇宮)、西安半坡博物館(原始社會母系氏族聚落遺址)、華 山(五嶽之一)、秦始皇兵馬俑(秦始皇陪葬陶俑)、華清池(唐玄宗和楊貴妃的行宮別墅)、秦始皇陵、兵諫亭(西安事變時蔣介石藏身處)、臨潼博物館(地方誌歷史博物館)、驪山(被稱為關中八景」之一的「驪山晚照」;烽火戲諸侯的「烽火台」;紀念西安事變的兵諫亭;紀念女媧補天的老母殿)、法門寺(供奉釋迦牟尼佛舍利之處)、法門寺博物館(收藏、展示法門寺唐塔地宮出土珍貴文物之處)、乾陵(唐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陵)、永泰公主墓(武則天之女永泰公主)、懿德太子墓(武則天之子懿德太子)、章懷太子墓(武則天之子章懷太子)、黃帝陵軒轅廟(中華民族始祖軒轅帝的陵園)、茂陵博物館(漢武帝劉徹的陵墓)、昭陵博物館(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漢陽陵(漢景帝劉啟和皇後王氏的合葬陵,到漢陽陵博物館必看幻影成像)。
E. 西安各大名勝古跡的英文簡介
1、大雁塔
Dayan Pagoda is located in Dacheng Temple, Jinchangfang, Chang'an City,
Tang Dynasty (now south of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also known as "Tiantan Pagoda".
In the three years of Tang Yonghui (652), Xuanzang presided ov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oose
pagoda of Tibetan Buddhism, which Tianzhu brought back to Chang'an via the Silk Road.
The first five layers are added to the ninth layer, and the number and height of the seventh layer are changed many times.
Finally, they were fixed on the seven-storey tower seen today, 64.517 meters high and 25.5 meters long at the bottom.
譯文:
大雁塔位於唐長安城晉昌坊(今陝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寺塔」。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為保存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層,後加蓋至九層,再後層數和高度又有數次變更,最後固定為今天所看到的七層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5米。
2、鍾鼓樓
Xi'an Bell and Drum Tower is the combination of Xi'an Bell and Drum Tower and Xi'an Drum Tower.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Xi'an, capital of Shaanxi Province, it is a landmark building of Xi'an.
These two Ming Dynasty buildings echo each other with great momentum.
The Bell Tower is an attic building with three eaves, four corners and a cusp.
It covers an area of 1377.64 square meters and is built on the square foundation made of green bricks and white ash.
The cross-shaped cave 6 meters high and wide under the platform is connected with four streets in the southeast, northwest and northeast.
譯文:
西安鍾鼓樓是西安鍾樓和西安鼓樓的合稱,位於陝西省省會西安市市中心,是西安的標志性建築物,兩座明代建築遙相呼應,蔚為壯觀。
鍾樓是一座重檐三滴水式四角攢尖頂的閣樓式建築,面積1377.64平方米,建在用青磚、白灰砌成的方形基座上。基座下有高與寬均為6米的十字形券洞與東南西北四條大街相通。
(5)英語的西安市景點介紹擴展閱讀:
西安是中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文物具有資源密度高、保存性好、水平高等特點。在中國旅遊資源普查的155個基本類型中,西安市佔有89個旅遊資源。
西安周邊有秦始皇陵72座,其中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周、秦、漢、唐四大都城遺址,西漢11座、唐朝18座,大小雁塔、鍾鼓樓、古城牆等古建築700多處。
F. 西安市有哪些著名景點
西安,古稱長安,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絲綢之路的起點,北瀕渭水,南依秦嶺,自然景觀優美
它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被譽為「天然歷史博物館」;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橋頭堡,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重要戰略地位;是全國干線公路網中最大的節點城市之一、中國八大航空樞紐之一、八大通信樞紐之一,科技實力僅次於北京、上海,居全國第三位。著名景點有鍾鼓樓、大雁塔、秦始皇兵馬俑、秦嶺、華清池、碑林、大明宮等
秦始皇兵馬俑:位於西安臨潼區城東,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兵馬俑陵冢高76m,陵園布置仿秦都咸陽,分內外兩城
陵冢位於內城西南,坐西面東。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為皇陵建築群的核心。兵馬俑採用陶俑作為陪葬品,陶俑以秦兵真人大小為模樣,手工燒制,按照秦軍作戰部署分兵種、級別逐一排列,如圖5-3所示。秦始皇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秦始皇兵馬俑
華清池:位於西安市臨潼區驪山北麓,南依驪山,北臨渭水,是以溫泉湯池著稱的中國古代離宮,如圖5-4所示。
華清池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故事使華清池除了優美風光之外,更增添了不少傳奇色彩。後面驪山的半腰間虎斑石處即為「兵諫亭」,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就發生在此
大雁塔:國家5A級景區,是首批絲綢之路申遺中國段22處申遺點之一。大雁塔是古都西安的象徵,於8世紀為保存玄奘法師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而建。塔身七層,通高64.5m。
G. 求助:西安各大景點的英文簡介!
大雁塔
The Big Wild Goose Pagoda
慈恩寺創建於隋開皇9年(公元589年),初名無漏寺。至唐貞觀22年(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時,因生母文德皇後早逝,為補報慈母大恩,重修此寺,故名大慈恩寺。據傳高宗當年每日朝夕從含元殿遙望慈恩寺禮拜。唐代大慈恩寺規模極大,共13院,總計房屋1897間,雲閣禪院,重樓復殿,異常豪華。唐王朝滅亡後,大慈恩寺也漸漸頹廢毀壞。現在的寺院建築大部分是明代時重修的。
唐王朝為了請當時聞名遐邇的玄奘法師擔任大慈恩寺的主持,特令在寺內修了翻經院。玄奘法師從公元648年到658年在慈恩寺內潛心譯經,並創立中國佛教一大宗派慈恩宗,又稱唯識宗或法相宗,寫出了不朽的巨著《大唐西域記》,玄奘在慈恩寺譯經達12年之久。太宗和太子分別為他譯的佛經寫了《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和《述三藏聖教序記碑》,稱頌他獻身佛教事業的精神。這兩篇文章由唐代大書法家褚遂良書寫後刻成碑文,至今仍鑲嵌在大雁塔底層南門西側。
公元652年,玄奘上表請求在寺內翻經院造塔,以保存從印度帶回來的佛經和佛像。塔為玄奘親自設計,高5層,約60米,磚面土心,不可攀,後磚縫草木叢生,塔身塌損。公元701—704年武則天在位時重建並增高至10層。後遭戰亂破壞,於公元930—933年再次修茸時改為7層。現在的大雁塔保持著這次修茸後的面貌,高64米。
唐代一般稱大雁塔為慈恩寺浮圖或慈恩寺塔。大雁塔是後人一種習慣稱呼。關於雁塔得名,有多種說法。傳說玄奘在印度取經時曾住在一座大乘佛寺內。印度佛教分為大乘、小乘兩派。大乘吃素,小乘吃葷。玄奘所在的這座寺院的附近有一座小乘寺。一天該寺的僧人因吃不到肉而發愁。那天正好是菩薩布施日,一個和尚仰天嘆到:「大慈大慧的菩薩一定不會忘記今天是什麼日子!」他正說著,一群大雁飛來,頭雁墜地而死。僧侶們個個驚愕萬分,以為菩薩顯靈,讓他們食其肉充飢。從此全寺和尚不再吃肉,並且改信大乘佛教。他們還在大雁墜地處修建了一座塔,取名為「雁塔」。大雁塔就是玄奘依照印度那座「雁塔」形式設計建造的,為了頌揚佛教,紀念玄奘,後來人們就稱慈恩塔為「雁塔」。但據學者考證,《大唐西域記》中載西域稱佛塔為「亘娑」,唐言為「雁」,故雁塔得名由梵文「亘娑」音譯而來。半個世紀後,薦福寺塔修成了,兩塔遙遙相對,風采各異。因薦福寺塔比雁塔小,人們就將這座叫大雁塔,而將薦福寺塔改叫小雁塔了。
雁塔題名始於唐初,唐中宗神龍年間成為定例。唐代士子考取進士之後,都要登上雁塔賦詩並留名於雁塔之下。「雁塔題名」被視為人生一大榮耀之事。白居易在考取進士,登上雁塔時就作詩說:「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年少」,反映了他少年得志的喜悅自豪心情。
門票:25元,登塔20元
營業時間:08:00----18:00
小雁塔
The Small Wild Goose Pagoda
原為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兒襄城公主的住宅,唐睿宗李旦文明元年(公元684年)改為寺院。因在唐高宗李治死後百日,皇室外族戚為其獻福所建,故稱獻福寺,後武則天易名為「薦福寺」。
薦福寺是我國唐代高僧義凈的譯經處。他於公元671年由海路到印度求法,歷時20多年,游歷30餘國,於公元695年帶梵文經卷400部歸國。他在薦福寺譯經共56部,並著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南海寄歸內法傳》,此書堪稱是玄奘《大唐西域記》的姐妹篇,對後世研究中國與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國的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薦福寺刨建於唐中宗李顯景龍元年(公元707年),共15層,高約45米。是義凈法師為保存從印度帶回來的佛經,上表請求朝廷出資所建。塔身自下而上,每一層皆依次收縮,愈上愈細小,為典型的密檐式磚塔。塔內設樓板旋梯,可攀登,塔的外形秀麗玲瓏,與慈恩寺大雁塔的雄偉氣概互相輝映。因規模較小,故俗稱小雁塔。
公元1487年,陝西發生6級地震,小雁塔被震裂。時隔34年,即公元1521年,陝西再次發生地震,塔的裂縫竟然合攏,復原如初。人們百思不得其解,便把小雁塔的合攏叫「神合」。1555年9月,一位名叫王鶴小京官回鄉途中夜宿小雁塔。聽了目睹此次「神合」的堪廣和尚講的一段奇事後,驚異萬分,把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的北門楣上。建國後修復小雁塔時,才發現它不是「神合」,而是「人合」。原來古代工匠根據西安地質情況特地將塔基用夯土築成一個半圓球體,受震後壓力均勻分散,這樣小雁塔就像一個「不倒翁」一樣,雖歷經70餘次地震,仍巍然屹立,這不禁令人嘆服我國古代能工巧匠建築技藝的高超。
小雁塔內有一口金代(公元1192年)鑄的大鐵鍾,此鍾高4.5米,口沿周長7.4米,重10噸,是清代康熙年間從武功縣移入寺內的。鍾聲清脆悅耳,10里之外都聽得清清楚楚,人稱「神鍾」。據說如有思念遠方的親人,只要把親人名字和去處寫在一張黃箋貼到鍾上,鍾聲就會把思念之情傳到千里之外的親人耳中。古時,每日清晨,寺僧按時撞鍾,鍾聲震撼全城。
清代詩人朱集義題詩寫道:「噌 初破曉來霜,落月遲遲滿大荒,枕上一聲殘夢醒,千秋勝跡總蒼茫。」這就是著名的長安八景之一「雁塔晨鍾」的生動寫照。
門票:18元,登塔10元
營業時間:08:00—17:00
鍾樓與鼓樓
The Bell Tower & The Drum Tower
位於西安繁華的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交匯處,它古時用來在清晨敲鍾報時,故稱「鍾樓」,從建成之日起,鍾樓就一直被看作是西城西安的象徵,現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鍾樓始建於1384年,最初位於西大街的迎祥觀。當時,這里是西安城的中心。公元1582年,西安城擴建,鍾樓位置偏到城西側,於是將原來的鍾樓拆掉,在擴大了的西安城正中(即現在的位置),重新修建了鍾樓。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苦,父母早逝,只好給別人放羊,後又出家當了和尚。他當皇帝後,怕全國各地出現真龍天子和他爭位,於是就下令各地廣修鍾樓鎮壓龍氣。秦中自古帝王州,龍氣尤盛,朱元璋當然更害怕。因而西安鍾樓不但修得早,而且也修得高。
鍾樓基座是正方形,佔地1377.4平方米,高8.6米,寬35.5米,全部用青磚砌成。樓為磚木結構,高36米。外部重檐3層,但內部僅上、下兩層。樓檐四角攢頂,檐下飾有彩繪斗拱。「斗拱」是我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的特點之一,在世界建築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它不但能使建築物更加牢固,而且更加美觀。
和鍾樓遙遙相對,在鍾樓西北方半華里處,可以看到又一座宏偉的古建築——鼓樓。它創建於公元1380年,比鍾樓早4年,以前樓上懸掛一面大鼓,傍晚擊鼓報時,與鍾樓上的鍾形成「晨鍾」、「暮鼓」(長安八景之一「晨鍾暮鼓」),故稱作鼓樓。後來不再用來報時,只是在戰爭時才擂鼓報警。
鼓樓樓基面積為1924平方米,樓基高34米,基座用青磚砌成。樓體呈長方形。外部為重檐三滴水的歇山頂式,內部上下兩層,外部樓檐均飾有斗拱。四周有迴廊,內外貼金彩繪,金碧輝煌。
門票:鍾樓25元,鼓樓15元
營業時間:08:00---22:00
化覺巷清真寺
The Great Mosque at HUAJUE Lane
化覺巷清真寺是西安10萬多穆斯林過宗教生活的主要場所,也是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座清真寺沒有阿拉伯伊斯蘭教清真寺那種金碧輝煌的大圓頂,高聳入雲的宣禮塔,令人目不暇接的阿拉伯花紋。這座寺內則處處是亭台樓閣、雕梁畫棟,從設計施工到藝術造型,既有中華民族的傳統風格,又有伊斯蘭教寺院的格調和特點。
化覺巷清真寺是西安最大的清真寺,也是我國建築最早、規模最大、保存較完善的清真寺之一。根據《創建清真寺碑記》載,該建於公元742年,但從寺內建築風格看,可能建於明代。全寺共有4個院落,佔地1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近4000平方米。前院木牌坊建於17世紀初,高約9米,琉璃瓦頂,異角正檐,距今360餘年,仍保存完好。
我國伊斯蘭教和世界各地的伊斯蘭教有著同樣的風俗習慣。他們每天禮拜5次,分別在黎明、中午、下午、黃昏和夜晚5個時間舉行。
門票:15元
營業時間:08:00—17:00
城牆
The City Wall
早在明王朝建立前,當朱元璋攻克徽州後,一個名叫朱升的隱士便告訴他應該「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朱元璋採納了這些意見。當全國統一後,他便命令各府縣普遍築城。而朱元璋以為「天下山川,唯秦中號為險固」。西安古城垣就是在這個建城的熱潮中,由都督濮英主持,在唐皇城舊城基礎上擴建起來。
明代擴建後的西安城牆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周長13.7公里,城牆每隔120米修敵台一座,突出在城牆之外,頂與城牆面平。這是專為射殺爬城的敵人設置的,城牆上共有敵台98座,上面建有駐兵的敵樓。
城牆上外側築有雉堞,又稱垛牆,共5984年,上有垛口,可射箭和瞭望。內側矮牆稱為女牆,無垛口,以防兵士往來行走時跌下。
最初的西安城牆完全用黃土分層夯打而成,最底層用土、石灰和糯米汁混合夯打,異常堅硬。後來將整個城牆內外壁及頂部砌上青磚。清代陝西巡撫畢沅對城牆進行了維修和加固,城牆頂部每隔40—60米有一道用青磚砌成的水糟,用於排水,對西安古城牆的長期保護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門票:40元
營業時間:8:00--18:00
夏季 8:00---21:00
西安碑林博物館
Museum Of Forest Of Stone Tablets In XI』AN
西安碑林博物館(原陝西省博物館)是一座庭院式建築,位於西安市三學街孔廟舊址,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陳列內容分為「西安碑林」和「石刻藝術」兩大部分。.1950年擴建為博物館。
西安碑林創建於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數目最大的一座藝術寶庫,陳列有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墓誌共1000多塊。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唐代人所稱的石經,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書寫出的《石台教經》和公元873年刻成的《開成石經》。「碑林」這個名字是清代所確定的。碑林現收藏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餘件,分7個陳列室,6個墓誌廓和1個碑亭展出。
碑林第一陳列室主要陳列《開成石經》,內容包括《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糧傳》、《論語》、《孝經》、《爾雅》等12部經書,訐650,252字,用石114方,兩面刻文。清代補刻的《孟子》17面3萬余字好陳列於此,合稱《十三經》。12部經書是封建社會知識分子必讀之書。
碑林第二陳列室主要陳列唐代著名書法家書寫出的碑石,歷來都是人們學習書法的範本,其中有唐初書法家歐陽洵寫的《皇甫誕碑》,有小歐陽之稱的歐陽洵之子歐陽通寫的《道因法師碑》,顏真卿寫的《多寶塔碑》和《顏氏家廟碑》,晚唐柳公權寫出的《玄奘塔碑》和長安弘福寺和尚懷仁集王羲之刻字刻成,世稱「千金貼」的《大唐三藏聖教序碑》以及中外馳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等。
碑林第三陳列室保存有漢至宋代(公元前206年—公元1279年)各種書體的珍貴碑石,包括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五種書體。通過這些碑石,可以了解我國文字的演變過程。
碑林第四陳列室保存有宋至清代書法家的詩文真跡以及明、清時期有珍貴史料價值的碑石,還有一部分宋至清代的各種線刻畫。
碑林第五陳列室主要陳列宋、元、明、清各代記述修廟、記功、修渠、補城等史實的碑石,是研究當代社會和地方史的參考資料。除此還陳列有清代馬德昭的「虎」、「壽」、「福」等一筆而就的大型題字碑石,運筆有力,氣勢磅礴,給參觀者以美的享受。
碑林第六陳列室陳列的碑石多是元、明、清各代的詩文碑石。其中元代趙孟 的《游天冠山詩碑》、明代董其昌的《秣陵旅舍送會稽章生碑》、清代康熙皇帝臨米芾的《賜吳赫書》、林則徐的《游華山詩》等都很珍貴。
碑林第七陳列室是1982年新建的一個陳列室,專門保存宋《淳化秘閣貼》。在碑林徊轉的個長廊上陳列著由魏至清的各代墓誌。
石刻藝術室建於1963年,它收集了散失在陝西各地的西漢至唐代的石刻70餘件,分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兩大類,按年代順序陳列於此。
門票:30元
營業時間:08:00—18:00
陝西歷史博物館
The Shaan』xi History Museum
陝西歷史博物館珍藏了陝西出土的文物精品11.3萬件(組),展室外面積達1100平方米。分為陝西古代史陳列、專題展覽和臨時展覽三大部分。
陝西古代史陳列展出在陝西發現、出土的珍品3000餘件,分為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7大部分,分3個展室展出。陝西古代史陳列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它形象、系統地展現出自115萬年前至公元1840年的陝西古代歷史。
門票:35元
營業時間:8:00---18:00
半坡遺址博物館
The BanPo Museum
半坡遺址是一個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於仰韶文化。這類遺存僅在黃河流域的關中地區就發現了400多處,因此,黃河流域素有中國古代文化發源地之美稱。
仰韶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的一種文化,分布於黃河中下游。1921年首次發現於河南澠池仰韶村,故得名。仰韶文化屬母系氏族公社制的繁榮時期,由於在仰韶文化遺址中常發現大量彩繪陶器,所以也被稱作彩陶文化。據碳—14法測定,整個中原地區的仰韶文化約為公元前5000—公元前3000年。
半坡遺址是1953年春在建設施工中偶然發現的,現存面積約5萬平方米,分居住區、制陶區和墓葬區3個部分。於1954年秋至1957年夏先後進行了5次發掘。發掘面積為1萬平方米,共發現房屋遺址46座,圈欄2座,儲藏物品的地窖200多個,成人墓葬174座,小孩瓮棺葬73座,燒陶窯址6座,以及大量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向我們生動地展現了6000多年前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繁榮時期的半坡先民們的生產與生活情景。
第一展室主要展出在半坡遺址發現的生產工具,有石器、漁具、紋輪、骨針、魚鉤、魚叉等,我們可以由此了解半坡人生產活動的各種場面。
第二展室展出的文物反映出半坡人的社會生活、文化藝術和各種發明創造。
門票:20元
營業時間:08:30---17:00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The Museum Of Emperor Qinshihuang』s Terra
—Cotta Warriors & Horses
1974年3月,臨潼區晏寨鄉西揚村村民在秦始皇陵東1.5公里處打井時,意外發現了許多碎陶人,經考古工作者探測,這是一個長方形的秦代兵馬俑坑。1976年通過鑽探,在此坑的北側20和25米處又發現了兩處兵馬俑坑。按照它們發現的時間把它們分別定名為兵馬俑一、二、三號坑。三個坑的總面積為22780平方米。
一號坑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寬62米,深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為坑道式土木建築結構,東西兩端各有斜坡門道5個,坑道內有10道2.5米寬的夯土隔牆,隔牆上架著粗大的橫梁,再鋪蘆席、細泥和填土。底部以青磚墁鋪。一號坑兵馬俑按實戰軍陣排列。俑坑的東端是一個長廊,站著三排面向東的戰袍武士俑,每排70件,共210件,手持弓弩,他們是一號坑軍陣的前鋒部隊。長工廊南邊有一排面向南的武士俑,是右翼,北邊有一排面向北的武士俑,是左翼。西頭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是後衛。他們手持弓弩等遠射兵器,擔任整個軍陣的警戒任務。在10道隔牆隔開的確良1個過洞里排列著38路面向東的縱隊,每路中間都排列有駟馬戰車。陶俑全部身披鎧甲,手持長兵器。它們是一號坑的主力部隊。一號坑共有27個探方,根據每個探方里兵馬俑排列的密度推算,全部發掘後可出土兵馬俑6000餘件,其中以步兵居多。
一號坑東端以北是二號坑,平面呈曲尺形,面積6000平方米。它是由4個單元內的4個不同兵種構成的一個典型軍隊,估計可出土駕車陶馬350多匹,騎兵用鞍馬100餘匹,各種武士俑近1000件,木質戰車89輛,是由步兵、騎兵、輕車和混編兵種共同組成的曲尺形軍陣。這由來個小陣勾連組成。第一個小方陣是駑兵陣,發俑坑東邊突出的大斗部分,共有駑兵330我。其中約160人鎧甲跪俑分成8路縱隊居於陣心,外圍則有170們個戰袍立俑作掩護。臨陣時,立跪兩種姿式可以輪番射擊,使敵人難以靠近。第二個小陣即俑坑的南半部,包括1至8過洞,由64乘駟馬戰車組成,每乘戰車上有一個御手,兩個甲士,無隸屬步兵,因而具有很高的運行速度和突擊能力。第三個小陣即俑坑的中部,包括9至11過洞,是一個由戰車、步兵和騎兵混編的縱隊。它以19輛戰車為主,260餘個步兵為輔,產8上騎兵6和。第四個小陣即俑坑的北半部,包括12於是4過洞,是由戰車6乘、鞍馬和騎兵俑各124件組成的騎兵陣。四個單元有機聯系構成一個大陣,又可以分開構成四個獨立的小陣,能攻能守,自我保護能力強,反映快速。二號坑的四個單元中就有三個單元布有車兵,戰車佔到整個軍陣面積的半數以上,證明在秦代車兵人為作戰的主要力量。
三號坑在二號坑以西、一號坑以北25米的地方,平面呈凹面形,面積為520平方米,僅有4馬1車和68個陶俑。它的東邊是一條長11.2米,寬3.7的斜坡門道,與門道相對應的為一車馬房,車馬房兩側各有一東西向廂房,即南廂房與北廂房。共出土陶俑64件。這些陶俑的編組排列與一、二號坑不同。一、二號坑內的陶俑都是按作戰隊形排列,而三號坑內的武士俑則是環繞周壁面內相向夾道式排列。三號坑內武士俑所持兵器也與一、二號坑內武士不同。後者配備的有長射程的弓弩,近距離格鬥的矛、戈、鉞、劍等,而三號坑內只發現了一種無刃兵器銅殳。銅牆鐵壁殳在秦代是一種專門用於儀仗的兵器。在北廂房內還發現有殘鹿角一件,動物朽骨一堆。可能是專供戰前占卜或禱戰活動的場所。通觀三號坑整個布局,它可能是整個地下軍陣的指揮部——軍幕。
陶俑最低為1.78米,最高為1.97米,輕重也不同,最輕的不到110公斤,而最重則達300公斤。為了使體形高大的秦俑保持重心平衡,秦代工匠們在每個陶俑的腳下加上一個踏板,使站立的陶俑更加穩固。
兵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把青銅劍,歷經2000多年表面沒有生銹,至今仍鋒利無比,光亮如新。一次能劃透20張紙,經鑒定系銅錫合金,並含有10多種其它稀有金屬,表面有層10至15微米的含鉻化合物氧化層,表明曾彩鉻鹽氧化技術處理。鍍鉻技術是在20世紀30年代由德國人發明的,而我國有2000多年前就開始在兵器上鍍鉻,實在令人嘆服。
1980年月日2月在秦始皇陵西側20米處,發掘出土了兩乘大型彩繪銅車馬,按照發現的順序,被子編為一號和二號銅車馬。這兩乘都是4馬單轅,呈前後縱向列排,一號車應為古代的「高車」,趕車的御官和乘車人都站在車上。二號車叫「安車」,亦稱「轀車京」,分為前御室和後乘室,兩室之間隔以車牆,趕車人坐在前御室,主人坐在後乘室。二號車配有1500餘件金銀構件和飾物,顯得華麗富貴。它可能是供秦始皇靈魂出遊時乘坐的。一號車上配備有弓弩、箭、盾牌、駕車者帶有官帽,說明這些車是用來保護後面的二號車安全的。
銅車馬處處依照真車、真馬、真人製作,除尺寸約為真車馬、真人的二分之一處,其它都與真車、真馬、真人無異。銅車馬大小由3400個零部件組裝而成。車長3.17米,高1.06米。銅馬高65—67厘米,身長1.2米,重量也各不相同,最輕的為177公斤,最重的212.9公斤。車、馬、人總重量達1243公斤。主體為青銅器鑄造而成。車馬的金銀裝飾品共計1720件,金銀器總重量達7公斤。銅車馬是我國時代最早、駕具最全、級別最高、製作最精美的青銅器珍品,也是世界考古中發現的最大青銅器。
門票:90元
營業時間:08:00—18:00
華清池
The Huaqing Pool
華清池位於驪山腳下,自古以來就是沐浴療養之地。據載,西周曾在這里建過「驪宮」。秦時砌石築池,取名「驪山湯」。漢代擴建為「離宮」。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此修建「溫泉宮」公元747年,唐玄宗命環山築宮,宮同建城,改為「華清宮」,其湯池亦稱「華清池」,此名沿用至今。
華清池水能治病,遠在2000多年前就被人們發現。據傳,秦始皇在這里遇見「神女」,欲行無禮,神女惱怒,唾他一臉,唾處立即生瘡,始皇恐,忙作懺悔,神女便讓他用溫泉水冼之而愈。過去歷代帝王均在此築宮,游宴作樂。唐時,每年十月,唐玄宗攜帶楊貴妃姐妹,前往華清宮,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回長安。
唐代的華清池毀於「安史之亂」。現在的華清池只是唐朝華清宮的一小部分。今天我們看到的華清池是在清代重建基礎上不斷整修擴建而成的,佔地面積85560平方米。
進華清池的西門,迎面可以看到九龍池、蓮花湯和飛霜殿等,都是1959年按唐代建築風格恢復重建的。
飛霜殿在唐代是玄宗皇帝和楊貴妃的寢殿。當時殿前的湯池之中,整日霧氣升騰。每當冬季大雪降臨,宮內玉龍飛舞,銀裝素裹,唯獨飛霜殿前,化為白霜,故此得名。
飛霜殿前的九龍湯,相傳在很古的時候,關中大旱,玉帝命老龍率8條小龍降雨。當旱象剛剛消除,眾龍麻痹鬆懈,致使旱情再度加劇。玉帝一怒之下,便將眾小龍壓在玉堤之下,並在堤兩頭各壓晨旭亭和晚霞亭,使眾小龍終日口吐清流為民灌田。又將老龍壓在玉堤上端的龍吟榭下,使其盡職盡責監視眾小龍。九龍池由此得名。
九龍池西側的九曲迴廊直通如同龍船浮於水面的石舫。石舫上有當年玄宗皇帝的御湯「九龍湯」。九龍湯當時手瑩白的白玉石砌成,石面皆隱起魚龍花鳥之狀,池中有一雙用白玉雕成的才出水際的並蒂蓮花,泉眼自瓮口湧出,噴注到白蓮上,所以御湯也叫蓮花湯。華清池內的驪山溫泉水源及西安事變舊址五間廳都位於華清池東
門票:40元
營業時間:08:00—18:00
乾陵博物館
The QianLing Museum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後武則天的合葬陵。因在長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稱乾陵。唐高宗李治系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生於公元628年。因得其母舅長孫無忌的幫助,被選為太子。公元649年太宗死後即位,他因體弱多病,實權操在皇後武則天手中,高宗在位34年,公元683年死於洛陽觀貞殿,葬於乾陵。
武則天,名 ,山西文水人,武則天一當上皇後就參與朝政,公元690年,武則天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在位21年,公元705年,傳位於中宗李顯,尊號「則天大聖皇帝」,不久死於洛陽上陽宮,後與高宗合葬於乾陵。
乾陵建於684年,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比較完整的陵墓之一。乾陵的地面設施遺留至今的主要是陵墓石刻,這些石刻大都集中在朱雀門外,從南面的第一對土厥起,向北有華表、翼馬、朱雀各一對,石馬五對,石人十對,內城四門外有一座石碑,左為「述聖紀碑」,因碑石七節,人稱「七節碑」。上層為屋形碑首,中間五節為碑身,下層為碑座。碑通高6.3米,每邊寬1.86米。碑文為弄則天撰,中宗李顯書,8000餘字,內容是頌揚高宗李治的文治武功。右為「無字碑」,高與「述聖記碑」同,寬1.8米,厚1.3米。碑額刻有八條螭首,兩側刻有線雕大龍雲紋。初立時,全碑未刻一字,故稱「無字碑」。究其原因,一說表示武則天「功高德大」取論語中「民無得而名焉」之意;一說表示武則天雍容大度,立此碑,讓後人去對自己評說;也有一種說法認為,此碑乃唐中宗所立,他既不滿武則天的獨斷專行,不願違心地恭維她,又不願以一個兒子的身份對母親提出非議,故而立下此碑。不管怎麼說,在帝王陵前立無字碑,在我國歷史上還是僅有的。
永泰公主名李仙蕙,字穠輝,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女,中宗李顯的第七女,嫁於武則天的侄孫駙馬都尉武延基。公元701年,死於洛陽,年僅17歲。於706年與武延基合葬於乾縣北塬,陪葬乾陵。
章懷太子墓位於乾陵東南約3公里處,章懷太子名賢,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次子,在高宗的子女中較有才華的一個。
依永泰公主墓而建的乾陵博物館內收藏著從乾陵陪葬墓內(主要是永泰公主墓、章懷太子墓、懿德太子墓)出土的眾多文物,這3座墓在五代至北宋時雖已被盜掘,但仍遺留大量的陶瓷器皿、唐三彩、俑及墓誌銘等隨葬器物。三彩馬中,形體最大的要數章懷太子墓出土的一具,高72厘米、長80厘米。各種三彩俑的姿勢各不相同,造型十分生動,其中有幾十個鎧甲騎馬俑,是文物中罕見的珍品。
門票:乾陵31元,4個景點共計84元
營業時間:08:00—18:00
法門寺
The FaMen Temple
法門寺是我國古代安置釋迦牟尼佛骨舍利的著名寺院。法門,意為修行者必入之門。法門寺始建於東漢,寺因塔而建成 法門寺塔,又名「真身寶塔」,因葬有釋迦牟尼的手指骨一節而得名。公元前485年,釋迦牟尼滅度,印度摩揭陀孔雀在朝阿育王,皈依佛教,為了使佛光遠大,將佛骨分成84000份,分葬於世界各地,並建成84000座塔。我國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門寺塔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法門寺塔和寺有「關中塔廟之祖」的稱譽。
1985年,陝西省政府仿照明代的磚塔重建新塔,在清理塔基時,意外地發現了地宮,在地宮中發現了深藏千年之久的釋迦牟尼指骨舍利和供養舍利的大批珍貴文物。
H. 西安的旅遊景點的英文
Xian city is located in the hinterland of China in the middle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the central area of 9983 square kilometers. Qinling mountains YuXiAn across the south, the mountain elevation 2000-2800 meters, is our country geographically northern and southern important boundary.
People often say: twenty years China shenzhen, in one hundred China see see Shanghai, in one thousand China see Beijing, and in five thousand the Chinese have see xian. Xian and Athens, Rome, Cairo and called the world capitals from four, the 11 th century B.C. to the 10 th century or so, successively has 13 dynasty or regime in xian and a brilliant, which lasted 1100 years. Regime In 1981 the United Nations KeJiaoWen group for the world famous historical city xian determine.
Before and after the second century bce, emperor in order to expand the areas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zhang sent two expeditions, a western by xian connection of Europe, Asia, Africa three states of the silk road.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n China's history with the scale of the west in the economic, cultural exchange activities. The silk road east up by GuChangAn hexi corridor to nhuang, divided into the two road through xinjiang, has been to Europe, a total of 7000 kilometers, become since then DuoNian one thousand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countries the main trunk line communication. In Chinese ancient history on to write down the brilliant future.
As China's famous tourism center city, humanistic landscape xian first huge number, various kinds and wide distribution, value ChiYu precious Chinese and foreign. The city has national key units of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and place, provincial key units of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in 68, ShiXianJi units of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230 place,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of the register of as many as 2944 points in all manki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istorical heritage.
The archaeological proof, xian Chinese ancient civilizations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the most focus on one of the birthplace. Here are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years ago and the humanism of the li devoted, include yangshao culture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BanPo culture. The middle area in xian says "cradle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birthplace of Chinese nation, is also the whole of Asia and the prehistoric human important cultural center of origin.
西安市位於中國大陸腹地黃河流域中部的關中盆地,面積9983平方公里。秦嶺山脈橫亘於西安以南,山脊海拔2000-2800米,是我國地理上北方與南方的重要分界。
人們常說:二十年中國看深圳,一百年中國看上海,一千年中國看北京,而五千年中國則看西安。西安與雅典、羅馬、開羅並稱為世界四大古都,從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10世紀左右,先後有13個朝代或政權在西安建都及建立政權,歷時1100餘年。1981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把西安確定為世界歷史名城。
公元前二世紀前後,漢武帝為了擴大了西漢地域,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創了由西安出發連接歐、亞、非三洲的絲綢之路。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與西方進行的最大規模的經濟文化交流活動。絲綢之路東起古長安,由河西走廊到敦煌分為南北兩路穿過新疆,一直到歐洲,總長7000多公里,成為此後一千多年間中國與西方交流的主要干線。在中國古代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
作為中國著名的旅遊中心城市,西安首先以人文景觀數量巨大,種類繁多,分布廣泛,價值珍貴馳譽中外。全市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8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30處,登記在冊的各類文物保護點多達2944處,是全人類歷史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考古發掘證實,西安是華夏古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發源地之一。這里有數十萬年前的藍田人和大荔人文化,有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文化。西安所在的關中地區被稱「中華民族搖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也是整個亞洲重要得人類起源地和史前文化中心之一。
I. 介紹一下西安的名勝古跡
西安的名勝古跡:
1、藍田猿人遺址
遺址位於西安市東南藍田縣公王嶺和陳家窩兩地。藍田縣位於西安市東南方向,距西安只有十幾分鍾車程。附近有公王嶺猿人遺址,陳家窩猿人遺址,澇池河溝遺址,沙河遺址,紅河遺址等 。
遠古者115萬年前,居住在850~1100米高程的黃土嶺區。近者6000年前,生活在450米高程的灞河階地[6]。這雖是一個讓人無法直觀的歷史時段,但從林林總總跡象看,人類能在這里發展壯大是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的,而且始終是與大自然相生相處,相盛相衰 。
J. 西安旅遊景點介紹麻煩幫我翻譯成英文
Shaanxi is one of civilized important , all together China headstream, as far back as having
Lantian Man to grow work here right away in the front for 1000000 years, starting from the 11th
century B.C., successively have 13 in history dynasty found a capital here. Shaanxi Province field
of being that our country cultural relics and historic sites gathers together , name of having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 Acient Chang An county City historical remains, are known as eighth
Shaanxi not only cultural relics and historic sites is a lot of , but also natural scene is
beautiful: Have precipitous West Hua Mountain and Lin Tong Mt. black horse intelligent and elegant;
Huanghe River kettle mouth waterfall having rapids to surge; Still have the organism's habits
tourist area giving first place to protecting a giant panda waiting for a rare animal. Not only
northern Shaanxi highland be Chinese revolution base area , but also be Shaanxi folk custom local
manners and feelings headstream: Shaanxi opera loud and sonorous , vehement gong and drum ,
consummate paper-cut and extremely rich life breath peasant painting etc. , the sight having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many attention's all with it's culture thick and heavy bottom rhyme and
distinctive loess amorous feeling.
largest in the world miracle Qin Shi Huang's Buried Sculpture Legion , grand grand sight 72
emperors mausoleum big or small, ... Distant vast China civilization makes everyone first the
people who arrives at Shaanxi not excavate heart profundity meditating on the past conscientiously
swinging thou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