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山一日游必去景點
1. 祖山旅遊景點門票多少錢
景點級別:AAAA 門票價格:80.00元(含保險) 開放時間:07:00~17:00 地址: 秦皇島青龍滿族自治縣祖山鎮
2. 秦皇島祖山一日游,給點建議吧
各個旅行社抄都有此項業務,一般來說,具體線路如下乘車赴祖山,觀明代葦子峪長城,登十里畫廊賞三十六景,觀千年冰臼(仙女雲床),游覽情人谷觀八戒岩、迎客松,返回!
由於屬於短程,有的旅行社需自帶午餐(但價格較低).建議選擇海燕,中輕等較大的旅行社.
價格一般85元/人.
3. 祖山旅遊攻略
封山結束後可以開車進山,但建議步行到中心景區望海禪寺,在山中小徑穿行,很是愜意,坡度不大,上山不累。在乘坐景區公交往返天女峰,這段路程極其險峻,彎度很大基本都是直角。很考驗開車技術。最後在乘坐纜車下山,盡攬全景。
門票85
4. 秦皇島祖山旅遊路線
祖山風景區位於河北省青龍縣東南境內,是大約一億年前燕山造山運動的花崗岩侵入體受多年提升、斷裂、風化、剝蝕等地質地理因素影響形成的一座獨立山體,祖山風景區總面積118平方公里,是集觀景、觀鳥、避暑、休閑、度假為一體的中國最有魅力的文化生態旅遊勝地。
祖山旅遊風景區是秦皇島的一個國家4A級景區,由烏龍谷景區、天女峰景區、望海寺景區、飛瀑谷景區、畫廊谷景區這5大景區組成,還是非常值得遊玩的。一起看看祖山風景區旅遊攻略吧。
祖山旅遊攻略
帶上食物、水、相機
方法/步驟
從祖山東門進入烏龍谷景區就一定要看一看遼代鐵瓦烏龍殿遺址,現僅存一完整。
祖山旅遊攻略
從烏龍谷景區游覽到天女峰景區,天女峰是祖山最高的山峰,站在天女峰上東可觀日出,西可望長城,南可遠眺帆影,北可俯視群山。天時地利時還可以看到神聖迷人的佛光。
祖山旅遊攻略
離開天女峰景區,來到望海寺景區,現在這景區內的望海寺是在抗日戰爭中被摧毀後經過多次翻修的遼金時代的寺廟,非常具有歷史價值。
祖山旅遊攻略
從望海寺景區來到飛瀑谷景區,遠遠就能聽到雷鳴般的轟鳴聲,八月份來到祖山看飛瀑墜入北龍潭無比震撼,這里真的是值得瀏覽的地方。
祖山旅遊攻略
祖山風景區門票:
景區門票80元/張,意外傷害保險3元/張(自願購買)【殘疾人(憑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證)、現役軍人(憑現役士兵證和軍官證)、身高1.2米以下兒童、65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憑身份證或老年證)、記者(憑國家新聞總署頒發的記者證)免費】
半票優惠對象:(僅限掛牌價門票)
1、身高1.2米到1.5米兒童。
2、60周歲(含60)到65周歲老人(憑身份證或老年證)。
3、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的在校生(憑學生證)。
觀光車票價:40元。【1.2米以下兒童免費】
索道價格:單程78元,往返130元。【1.5米以下兒童(含嬰幼兒)半價】
祖山旅遊攻略
祖山景區住宿:
祖山景區賓館 :該賓館是海拔1000米之上的准三星級賓館,棋牌室、購物中心、商務中心、遊客中心等一應俱全,是休閑娛樂、商務、會議的絕佳場所。
祖山旅遊攻略
祖山風景區美食:
祖山特色美食:祖山農家菜、祖山老豆腐、家雞蘑菇粉、大盤手扒骨、山菜大蒸包(大合子)、銅鍋紅燜鹿肉、山蔥炒雞蛋 、山龜煲老雞、雜糧燜驢肉 祖山烤全羊:充滿滿族風味,是天然綠色佳餚。
祖山旅遊攻略
5. 秦皇島祖山一日游,推薦下。
我們單位去年五一組織去的祖山,也是一日游,感覺很累,光走台階了,版景色還可以。票價權70。我們是通過旅行社包車去的,你要是自己去從火車站下車後往西走大約300米路對面有長途汽車站,在那裡坐去青龍的車,大約3小時到祖山 ,據說海陽路汽車站那有直接到祖山的公交車,估計五一時有。一個人去沒意思,可以約幾個好朋友一起去,這樣還安全。祝你玩得愉快!
6. 帶老人從唐山去祖山玩一天,自駕游,有導航。求景點合理遊玩線路,要求必須少走路,老人走不動
祖山確實值得去的
帶著老人,建議走祖山北門,可以開車上山,推薦行程安排專:
1、畫廊谷:一定屬要看的地方,坐往返索道,100元,大概需要用時50分鍾左右,絕對值!
2、坐景區的車到王母峰,建議盡量帶著老人爬一下王母峰(不爬也可以,看你的具體情況了),老年人的體力,20分鍾也能上去,上邊的景色,絕對的值得一看。
3、從王母峰,沿著林中小路,漫步而行,也是相當不錯的,中間有五人嶺、萬佛石等地方,都是不錯的,尤其是春天、夏天的時候,路邊開滿了小花,反正我是特別的喜歡。
4、至於天女峰,建議您就放棄吧,說實話,祖山我去了很多次,但天女峰我一次也沒爬過,據說有一千多節台階呢。
5、情人谷也適合老年人,但是現在好像不通景區的車,要去的話,只能自己開車去了
7. 祖山風景區岩漿地質作用及旅遊觀察路線
一、教學目的
路線:實習基地—祖山風景區東門—車廠—秋子峪—實習基地。
(1)觀察早白堊世響山花崗岩岩基及花崗岩地貌。
(2)觀察接觸變質作用及岩體與地層接觸帶附近的構造現象。
(3)觀察基岩區河流地質作用和新生代沉積物特徵。
(4)觀察寒武紀地層的岩性與原生構造。
(5)觀察秋子峪背斜構造,並進行構造運動分析。
(6)祖山自然風景區及明代長城旅遊觀光。
二、教學安排與教學內容
No.1
位於祖山風景區東門內微波塔(葦子峪林場)西約200m處路北側。
(1)觀察響山花崗岩岩體及其次生構造、地貌。
祖山自然風景區地質上屬於早白堊世響山花崗岩岩基的一部分。該岩基出露面積約217km2,平面上以不規則的橢圓狀(長軸北北東向延伸達25km,出露寬度達15km)產出,出露位置為兩組斷裂的交會部位。在構造運動的持續作用下,響山岩體不斷擴張,形成了兩期岩漿侵入。岩體與圍岩接觸界線為不規則的鋸齒狀,岩體內部無定向組構,在接觸帶附近常見圍岩捕虜體。本觀察點位於岩體的東部邊緣,岩性為早期侵入的中粗粒鹼長花崗岩。
中粗粒鹼長花崗岩:淺肉紅色,中粗粒不等粒結構,局部似斑狀結構,塊狀構造,礦物定向性不明顯,局部發育晶洞構造。主要礦物成分及含量:石英20%~25%,他形粒狀,大小1~8mm;鉀長石大於65%,肉紅色,半自形—自形,大小2~10mm,多數3~6mm,大者形成「斑晶」;斜長石5%~10%,灰白色,自形—半自形,大小4~9mm。次要礦物為角閃石和黑雲母,兩者含量小於5%。
岩石原生構造是在岩石形成過程中產生的構造。響山岩基的原生構造主要是晶洞構造和原生節理構造。在侵入岩中近於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狀的原生孔洞稱為晶洞。晶洞大小不等,直徑由數厘米至數十厘米。晚期或後期的岩漿(或熱液)滲入晶洞,在晶洞壁常發育晶形完好的石英、長石晶體。石英晶體生長好的稱為水晶,一般垂直於晶洞壁生長。響山花崗岩晶洞構造比較發育,表明該岩體是在伸展構造環境中形成的。響山岩基早期侵入體中原生節理較發育,在同一露頭可見三組互相垂直的原生節理。原生節理的產狀受岩漿侵位時的構造應力場的控制。
(2)觀察花崗岩地貌。
響山岩體中發育很多不同方向的近直立裂隙,包括原生節理和次生節理。在表層地質作用下,特別是風化和地面流水的剝蝕,響山岩體內形成了深谷奇峰、地勢陡峻的地貌特徵。在露頭上亦可見到兩組(產狀345°∠64°,5°∠80°~89°)或三組次生節理切割岩石的現象。
No.2
位於祖山風景區東門兩側。
(l)了解祖山自然風光,接受愛國主義和專業思想教育,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祖山風景區系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地質公園、稀有植物和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區,位於秦皇島市區西北約25km的青龍縣響山—老嶺一帶,面積約118km2,最高峰響山海拔1421m。在渤海以北、燕山以東諸山峰均由響山發展綿延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命名之。
祖山有五大景區,上百處自然景觀,其中,自然地質博物館(十里廊谷)、原始遺留的稀有植物(天女木蘭)、遇風奏樂的山峰(響山)、變幻無常的六棵松(幻松)、原始森林、草甸、瀑布以及明代石長城等景觀更為引人入勝。祖山風景區不僅是北方少有的山嶽型森林公園,也是進行地質、生物、環境等研究的良好的天然實驗室。
天女木蘭,又稱天女花、天蘭、山牡丹等,屬木蘭科木蘭屬,闊葉亞喬木,在國家稀有瀕危植物名錄中被列為第二級,是世界知名的珍貴樹種。天女木蘭花期在6~7月間,花瓣乳白色,花蕊紅中帶黃,極為冷艷,樹葉油綠肥厚,枝幹光滑無紋,整體呈現出一種麗質秀美的仙女形象。天女木蘭對環境的選擇比較苛刻,在海拔1000m以上的地區才能開花生存,一旦環境遭到破壞,便生長不良,以至枯萎、死亡。目前,在我國僅有少數地區發現該樹種,而祖山現有1500株,並且成片生長,更是罕見。每年6月下旬,成片盛開的天女木蘭,長長的花梗隨風飄揚,芳香撲鼻,宛若天女散花,令人流連忘返,嘆為觀止。
在風景區大門兩側的陡峻山坡上,葦子峪長城呈北東-南西向蜿蜒起伏。它在公元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由明朝開國元勛徐達主持修建;公元1567年(明隆慶元年)又由民族英雄戚繼光主持重修,為石長城,是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觀察山區河流的地質作用特徵。
風景區東門南側石河支流發源於響山,由於河流的下蝕作用,上遊河谷呈「V」字形;沖積物成分相對簡單,主要為中粗粒花崗岩、中細粒花崗岩、石英正長岩等,分選差,稜角狀—次圓狀,局部可見礫石呈疊瓦狀排列;發育河漫灘、淺灘,局部可分辨出I、Ⅱ級河流侵蝕階地或見到凹岸侵蝕、凸岸沉積的現象。
(3)觀察響山岩體晚期中細粒花崗岩。
在風景區東門外兩側陡壁上,可見響山岩體邊緣的中細粒鹼長花崗岩。岩石呈淺肉紅色,中細粒花崗結構、似斑狀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為石英,含量約25%,他形粒狀,大小0.5~2mm;鉀長石含量大於65%,半自形,大小一般為0.5~2mm,個別為2~4mm者構成「斑晶」。次要礦物含量5%~10%,以黑雲母為主,含少量斜長石。該花崗岩的侵入時間略晚於前一個觀察點的中粗粒鹼長花崗岩,前者呈脈狀侵入於後者之中,在南側長城腳下東約150m的陡壁上可見兩者的接觸關系。
(4)觀察節理。
岩石中可見四組節理,產狀分別為320°∠74°、12°∠76°、265°∠85°、115°∠85°,主要為次生構造,節理切割岩石,使花崗岩形成陡壁。這些節理表明岩體形成之後,遭受了後期構造運動的破壞。
No.3
位於祖山風景區東門東約1.5km處大老峪村南東側陡壁。
(1)沉積岩與岩漿岩的宏觀特徵的觀察及判別。
響山岩體東部邊緣相的圍岩為中-晚寒武世沉積岩,離開岩體由西向東分布中寒武統徐庄組、張夏組和上寒武統崮山組、長山組、鳳山組,為一套碳酸鹽岩、泥質岩夾石英砂岩的岩石組合,含生物碎屑灰岩。本觀察點主要為中寒武世地層,宏觀上,岩石成層性好,層理構造發育,顏色以灰色、淺褐灰色、暗灰色為主,主要岩性為含雲母粉砂質頁岩、鮞狀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長石石英粗砂岩、含藻泥質條帶灰岩。地層呈中薄層狀分布在岩體之上,並發育褶皺構造,表明岩體侵入或後期的構造活動使地層發生了塑性變形。
(2)接觸變質作用及接觸變質帶特徵觀察。
岩體邊部的岩石為細粒鹼長花崗岩和正長斑岩。宏觀上,以淺褐色、灰褐色為主,塊狀構造,兩者之間見不到截然的界線,為過渡關系,越靠近圍岩岩石顆粒越細,由細粒花崗結構變為斑狀結構至隱晶質或玻璃質結構,即岩體邊緣有很明顯的細粒邊或冷凝邊。這是岩漿侵入到地層中,岩漿體的邊部受到淬火而形成的,表明響山岩體與中寒武統的侵入接觸關系。
正長斑岩呈淺黃褐色,斑狀結構,塊狀構造。斑晶成分為正長石和角閃石,前者為肉紅色,含量5%~10%,自形,大小1~4mm;後者為黑綠色,含量小於5%,半自形,大小1~3mm。基質為隱晶質。局部發育假流動構造。岩體中可見圍岩的捕虜體。
由於岩漿烘烤,圍岩發生了接觸變質作用,形成接觸變質岩,使原來硬度低的灰岩、泥岩等變得堅硬。遠離岩漿岩體變質程度變淺,直至正常沉積岩。在不同時代的圍岩中,發育寬1~10cm的接觸變質帶,其界線不規則,岩性主要為大理岩、硅化岩、角岩,局部發育矽卡岩和黃鐵礦化。
(3)褶皺構造的認識與觀察。
在教師指導下,觀察分析接觸變質作用及接觸變質岩的特徵,分析冷凝邊和烘烤邊的成因,討論冷凝邊、烘烤邊對於確定侵入岩與沉積岩接觸關系的作用。測量接觸面產狀和地層產狀,作侵入接觸關系剖面素描圖。
No.4
位於車廠村西南民居旁的公路邊。
(1)觀察鬆散堆積物,分析其形成環境。
正長斑岩和寒武系中薄層灰岩、泥灰岩中,發育寬約20m的第四系鬆散堆積物。它主要由細粒花崗岩、中粗粒花崗岩、正長斑岩的礫石和砂土、泥土構成,灰岩、泥灰岩、泥岩的礫石含量少,結構鬆散,分選性差。在垂向上,沉積物具有分帶性:①下部為礫石層,礫石的粒徑大,5~45cm,以5~15cm為主,磨圓度較好,呈次稜角狀—次圓狀,含量大於60%,略呈疊瓦狀排列,其餘為細礫和砂土;②中部主要為褐黃色砂泥層,呈長透鏡體狀,礫石很少,厚約40~60cm;③上部為磨圓度差的礫石層,礫石的成分下面以花崗岩、正長斑岩為主,上面以沉積岩為主,粒徑較小,大約為3~30cm,磨圓度不好,為稜角狀—次稜角狀,含量大於65%,其餘為鬆散的砂土。
(2)根據堆積物特徵,分析物源區。
在教師指導下,分析該點第四系堆積物的形成環境及物源區。該點內容較少,且在公路邊進行觀察分析,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取捨。另外,請同學們注意交通安全。
No.5
位於秋子峪村北約700m處公路西側採石場。
(1)觀察褶皺及其伴生構造。
該觀察點位於柳江向斜西側,為一直立背斜(圖4-20)。出露地層為中寒武統徐庄組和張夏組,岩性主要為灰岩、鮞狀灰岩、竹葉狀灰岩、泥灰岩、泥岩及生物碎屑灰岩。鮞狀灰岩為中厚層狀—塊狀,灰色,鮞狀結構,顆粒大小1~2mm,圓狀,含量大於80%,亮晶膠結為主,風化面上球狀鮞粒很明顯地凸出於岩石表面。生物碎屑灰岩呈灰色,生物碎屑結構、晶粒結構,中薄層狀,所含化石大多為古生物碎片,完整的較少,主要為雙殼類。
地層中發育褶皺構造,為一個直立背斜。該背斜呈北北東向展布,樞紐走向5°~10°,向北東傾伏,傾伏角約10°;出露高度6~8m,寬度約30m;核部地層為徐庄組灰岩夾泥灰岩,翼部為張夏組灰岩、鮞狀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西翼地層產狀為300°~302°∠22°~39°,東翼為65°~82°∠30°~33°;發育正扇形節理和次級褶皺。近背斜軸部的節理往往可成為良好的導礦和儲礦構造。區域上該褶皺屬於上平山傾伏背斜的北東段,西翼地層被響山岩體破壞、侵蝕而不完整,由此說明該背斜形成於響山岩體之前。
(2)觀察斷裂構造。垂直背斜的展布方向,發育一些斷裂構造,有的張開寬度大於30cm,被風化形成的紅土及灰岩角礫所充填。它們是在褶皺形成過程中與擠壓應力平行的方向上形成的張節理。
(3)沉積岩原生構造及岩溶現象。地層的原生構造和次生構造發育,主要有瘤狀構造、水平層理、縫合線構造、羽裂紋等。觀察、分析這些構造的形成原因。
(4)測量地層產狀,作背斜構造橫剖面素描圖,確定褶皺類型。
圖4-20 秋子峪背斜橫剖面素描圖(據林建平等,2005)
三、回顧與思考
(1)如何從野外的宏觀特徵判別沉積岩與侵入岩?
(2)怎樣識別冷凝邊與烘烤邊?它們在研究地質體之間的接觸關系方面有什麼意義?
(3)河流、洪流、片流形成的沉積物的特徵有何異同?
(4)如何根據沉積物特徵判別物源區?
(5)試述背斜構造的成因。如何識別褶皺類型?怎樣描述褶皺特徵?
8. 祖山風景區地質作用及旅遊觀察路線
路線:基地─祖山風景區東門─車廠─秋子峪─基地
任務:
1)觀察早白堊世響山花崗岩岩基及花崗岩地貌。
2)觀察接觸變質作用及岩體與地層接觸帶附近的構造現象。
3)觀察基岩區河流地質作用和新生代沉積物特徵。
4)觀察寒武紀地層的岩性與原生構造。
5)觀察秋子峪背斜構造,並進行構造運動分析。
6)祖山自然風景區及明代長城旅遊觀光。
預習內容:
1)表層地質作用。
2)岩漿作用及變質作用。
3)構造運動。
No.26
位置:祖山風景區東門內微波塔(葦子峪林場)西約200m路北側(圖4-21)。
意義:花崗岩及其次生構造、地貌觀察點。
觀察內容:
1)響山岩體早期侵入岩。
2)侵入岩的構造特徵。
3)侵入岩的地貌特徵。
教學內容:
1)祖山自然風景區地質上屬於早白堊世響山花崗岩岩基的一部分。該岩基出露面積約217km2,平面上以不規則的橢圓狀(長軸北北東向延伸達25km,出露寬度達15km)產出,出露位置為兩組斷裂的交會部位。在構造運動的持續作用下,響山岩體不斷擴張,形成了兩期岩漿侵入(參見第二章,二、岩漿岩)。岩體與圍岩接觸界線為不規則的鋸齒狀,岩體內部無定向組構,在接觸帶附近常見圍岩捕虜體。本觀察點位於岩體的東部邊緣,岩性為早期侵
圖4-21 祖山風景區地質作用及旅遊觀察路線交通位置圖
入的中粗粒鹼長花崗岩。
2)中粗粒鹼長花崗岩(圖版Ⅲ-7):淺肉紅色,中粗粒不等粒結構,局部似斑狀結構,塊狀構造,礦物定向性不明顯,局部發育晶洞構造。主要礦物成分及含量:石英約20%~25%,他形粒狀,大小1~8mm;鉀長石>65%,肉紅色,半自形-自形,大小2~10mm,多數為3~6mm,大者形成「斑晶」;斜長石5%~10%,灰白色,自形-半自形,大小4~9mm。次要礦物為角閃石和黑雲母,兩者含量<5%。岩石K-Ar同位素年齡為101.4Ma(河北省地質礦產勘探開發局,1995)。
3)岩石原生構造是在岩石形成過程中產生的構造。響山岩基的原生構造主要是晶洞構造和原生節理構造。在侵入岩中近於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狀的原生孔洞稱為晶洞。晶洞大小不等,直徑由數厘米至數十厘米。晚期或後期的岩漿(或熱液)滲入晶洞,在晶洞壁上常發育晶形完好的石英、長石晶體。花崗岩晶洞內的礦物多為石英晶體,生長好的稱為水晶,一般垂直於晶洞壁生長。響山花崗岩晶洞構造比較發育(圖版Ⅲ-8)表明該岩體是在伸展構造環境中形成的。響山岩基早期侵入體中原生節理較發育,在同一露頭可見3組互相垂直的原生節理。原生節理的產狀受岩漿侵位時的構造應力場的控制。
4)花崗岩地貌:響山岩體中發育很多不同方向的近直立裂隙,包括原生節理和次生節理。在表層地質作用下,特別是風化和地面流水的剝蝕,響山岩體內形成了深谷奇峰、地勢陡峻的地貌特徵。在露頭上亦可見到兩組(產狀345°∠64°、5°∠80°~89°)或三組次生節理切割岩石的現象。
5)在教師指導下,觀察、描述花崗岩的岩石特徵,觀測原生節理和次生節理,討論響山花崗岩體的地貌特徵。
重點與難點:
1)岩性鑒定與描述。
2)原生構造與次生構造的區別及產狀測量。
時間:40分鍾。
思考題:
1)試述響山岩體形成的構造環境。
2)與華山、黃山等地質地貌特徵進行對比,說明響山岩體地貌的形成條件。
No.27
位置:祖山風景區東門兩側。
意義:河流地質作用及沖積物觀察點。
觀察內容:
1)了解祖山自然風光,接受愛國主義和專業思想教育,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2)山區河流的地質作用特徵。
3)響山岩體晚期中細粒花崗岩。
4)節理觀測。
教學內容:
1)祖山風景區系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地質公園、稀有植物和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區,位於秦皇島市區西北約25km的青龍縣響山─老嶺一帶,面積約118km2,最高峰響山海拔1421m。在渤海以北、燕山以東諸山峰均由響山發端綿延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名之。祖山有五大景區,上百個自然景觀,其中,自然地質博物館——十里廊谷、原始遺留的稀有植物——天女木蘭、遇風奏樂的山峰——響山、變幻無常的六棵松——幻松、原始森林、草甸、瀑布及明代石長城等景觀更為引人入勝。祖山風景區不僅是北方少有的山嶽型森林公園,也是進行地質、生物、環境等研究的良好的天然實驗室。
天女木蘭,又稱天女花、天蘭、山牡丹等,屬木蘭科木蘭屬,闊葉亞喬木,在國家稀有瀕危植物名錄中被列為第二級,是世界知名的珍貴樹種。天女木蘭花期在6~7月間,花瓣乳白色,花蕊紅中帶黃,極為冷艷,樹葉油綠肥厚,枝幹光滑無紋,整體呈現出一種麗質秀美的仙女形象。天女木蘭對環境的選擇比較苛刻,在海拔千米以上的地區才能開花生存,一旦環境遭到破壞,便生長不良,以至枯萎、消亡。目前,在我國僅有少數地區發現該樹種,而祖山現有1500株,並且成片生長,更是罕見。每年6月下旬,成片盛開的天女木蘭,長長的花梗隨風飄盪,芳香撲鼻,宛若天女散花,令人流連忘返,嘆為觀止。
在風景區大門兩側的陡峻山坡上,葦子峪長城呈北東-南西向蜿蜒起伏。它在公元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由明代開國元勛徐達主持修建,公元1567年(明隆慶元年)又由民族英雄戚繼光主持重修,為石長城,是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風景區東門南側石河支流發源於響山,由於河流的下蝕作用,上遊河谷呈「V」字形;沖積物成分相對簡單,主要為中粗粒花崗岩、中細粒花崗岩、石英正長岩等,分選差,稜角狀-次圓狀,局部可見礫石呈疊瓦狀排列;發育河漫灘、淺灘,局部可分辨出Ⅰ、Ⅱ級河流侵蝕階地或見到凹岸侵蝕、凸岸沉積的現象。
3)在風景區東門外兩側陡壁上,可見響山岩體邊緣的中細粒鹼長花崗岩。岩石呈淺肉紅色,中細粒花崗結構,似斑狀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為石英,含量約25%,他形粒狀,大小0.5~2mm;鉀長石含量>65%,半自形,大小一般為0.5~2mm,個別為2~4mm者構成「斑晶」。次要礦物含量5%~10%,以黑雲母為主,含少量斜長石。該花崗岩的侵入時間略晚於前一個觀察點的中粗粒鹼長花崗岩,前者呈脈動侵入於後者之中,在南側長城腳下東約150m的陡壁上可見兩者的接觸關系。
4)岩石中可見4組節理,產狀分別為320°∠74°、12°∠76°、265°∠85°、115°∠85°,主要為次生構造,節理切割岩石,使花崗岩形成陡壁。這些節理表明岩體形成之後,遭受了後期構造運動的破壞。
重點與難點:
1)花崗岩的分類、命名及觀察描述花崗岩的方法。
2)中粗粒和中細粒鹼長花崗岩接觸關系的判斷與分析。
3)節理的觀測及節理性質的判別與分析。
時間:80分鍾。
思考題:
1)如何從野外的宏觀特徵判別沉積岩與侵入岩?
2)以祖山風景區為例,討論自然保護區對地質、生物、環境等方面的研究意義。
No.28
位置:祖山風景區東門東約1.5km大老峪村南東側陡壁。
意義:接觸變質作用觀察點。
觀察內容:
1)沉積岩與岩漿岩的宏觀特徵及判別。
2)接觸變質作用及接觸變質帶特徵。
3)褶皺構造。
教學內容:
1)響山岩體東部邊緣相的圍岩為中-晚寒武世沉積岩,離開岩體由西向東分布中寒武統徐庄組、張夏組和上寒武統崮山組、長山組、鳳山組,為一套碳酸鹽岩、泥質岩夾石英砂岩的岩石組合,含生物碎屑灰岩。本觀察點主要為中寒武世地層,宏觀上,岩石成層性好,層理構造發育,顏色以灰色、淺褐灰色、暗灰色為主,主要岩性為含雲母粉砂質頁岩、鮞狀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長石石英粗砂岩、含藻泥質條帶灰岩。地層呈中薄層狀分布在岩體之上,並發育褶皺構造,表明岩體侵入或後期的構造活動使地層發生了塑性變形。
2)岩體邊部的岩石為細粒鹼長花崗岩和正長斑岩,宏觀上,以淺褐色、灰褐色為主,塊狀構造,兩者之間見不到截然的界線,為過渡關系,越靠近圍岩岩石顆粒越細,由細粒花崗結構變為斑狀結構至隱晶質或玻璃質結構,即岩體邊緣有很明顯的細粒邊或冷凝邊。這是岩漿侵入到地層中,岩漿體的邊部受到淬火而形成的,表明響山岩體與中寒武統的侵入接觸關系。
正長斑岩呈淺黃褐色,斑狀結構,塊狀構造。斑晶成分為正長石和角閃石,前者為肉紅色,含量5%~10%,自形,大小1~4mm;後者為黑綠色,含量<5%,半自形,大小1~3mm。基質為隱晶質。局部發育假流動構造。岩體中可見圍岩的捕虜體。
由於岩漿烘烤,圍岩發生了接觸變質作用,形成接觸變質岩,使原來硬度低的灰岩、泥岩等變得堅硬。遠離岩體變質程度變淺,直至恢復到正常沉積岩。在不同時代的圍岩中,發育寬1~10cm的接觸變質帶,其界線不規則(圖版Ⅳ-1),岩性主要為大理岩、硅化岩、角岩,局部發育矽卡岩和黃鐵礦化。
3)在教師指導下,觀察分析接觸變質作用及接觸變質岩的特徵,分析冷凝邊和烘烤邊的成因,討論冷凝邊、烘烤邊對於確定侵入岩與沉積岩接觸關系的作用。測量接觸面產狀和地層產狀,作侵入接觸關系剖面素描圖。
重點與難點:
1)正長斑岩的觀察與描述。
2)侵入接觸關系、接觸變質帶的識別與分析。
時間:60分鍾。
思考題:怎樣識別冷凝邊與烘烤邊?它們在研究地質體之間的接觸關系方面有什麼意義?
No.29
位置:車廠村西南民居旁的公路邊。
意義:鬆散堆積物觀察點。
觀察內容:
1)鬆散堆積物及其形成環境分析。
2)根據堆積物特徵,分析物源區。
教學內容:
1)在正長斑岩和寒武系中薄層灰岩、泥灰岩中,發育寬約20m的第四系鬆散堆積物。它主要由細粒花崗岩、中粗粒花崗岩、正長斑岩的礫石和砂土、泥土構成,灰岩、泥灰岩、泥岩的礫石含量少,結構鬆散,分選性差。在垂向上,沉積物具有分帶性:①下部為礫石層,礫石的粒徑大,為5~45cm,以5~15cm為主,磨圓度較好,呈次稜角狀-次圓狀,含量>60%,略呈疊瓦狀排列,其餘為細礫和砂土;②中部主要為褐黃色沙泥層,呈長透鏡體狀,礫石很少,厚約40~60cm;③上部為磨圓度差的礫石層,礫石的成分下面以花崗岩、正長斑岩為主,上面以沉積岩為主,粒徑較小,大約為3~30cm,磨圓度不好,為稜角狀-次稜角狀,含量>65%,其餘為鬆散的砂土。
2)在教師指導下,分析該點第四系堆積物的形成環境及物源區。該點內容較少,且在公路邊進行觀察分析,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取捨。另外,請同學們注意交通安全。
重點與難點:
1)不同營力和介質的搬運、沉積特徵。
2)礫石的岩性識別及可能的物源區分析。
時間:40分鍾。
思考題:
1)河流、洪流、片流形成的沉積物的特徵有何異同點?
2)如何根據沉積物特徵判別物源區?
No.30
位置:秋子峪村北約700m公路西側採石場。
意義:褶皺及其伴生構造觀察點。
觀察內容:
1)褶皺構造。
2)斷裂構造。
3)沉積岩原生構造及岩溶現象。
教學內容:
1)該觀察點位於柳江向斜西側,出露地層為中寒武統徐庄組和張夏組,岩性主要為灰岩、鮞狀灰岩、竹葉狀灰岩、泥灰岩、泥岩及生物碎屑灰岩。鮞狀灰岩為中厚層狀-塊狀,灰色,鮞狀結構,鮞粒大小1~2mm,圓狀,含量>80%,亮晶膠結為主,風化面上球狀鮞粒很明顯地凸出於岩石表面。生物碎屑灰岩呈灰色,生物碎屑結構、晶粒結構,中薄層狀,所含化石大多為古生物碎片(圖版Ⅳ-2),完整的較少,主要為雙殼類。
2)地層中發育褶皺構造,為一個直立背斜。該背斜呈北北東向展布,樞紐走向5°~10°,向北東傾伏,傾伏角約10°;出露高度6~8m,寬度約30m;核部地層為徐庄組灰岩夾泥灰岩,翼部為張夏組灰岩、鮞狀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西翼地層產狀為300°~302°∠22°~39°,東翼為65°~82°∠30°~33°;發育正扇形節理和次級褶皺(圖4-22;圖版Ⅳ-3)。近背斜軸部的節理往往可成為良好的導礦和儲礦構造。區域上該褶皺屬於上平山傾伏背斜的北東段,西翼地層被響山岩體破壞、吞蝕而不完整,由此說明該背斜形成於響山岩體之前。
圖4-22 秋子峪背斜橫剖面素描圖
3)地層的原生構造和次生構造發育,主要有瘤狀構造、水平層理、縫合線構造、羽裂紋等,觀察、分析這些構造的形成原因。
4)垂直背斜的展布方向,發育一些斷裂構造,有的張開寬度>30cm,被風化形成的紅土及灰岩角礫所充填。它們是在褶皺形成過程中與擠壓應力平行的方向上形成的橫張節理。
此處還可見到斷層擦痕(有的產狀為115°∠30°和350°∠39°)與岩溶現象。
5)測量地層產狀,作背斜構造橫剖面圖,對褶皺進行分類。
重點與難點:
1)褶皺構造的識別及褶皺的測量與描述。
2)與背斜構造伴生的小構造的觀察與識別。
時間:60分鍾。
思考題:
1)試述背斜構造的成因。
2)如何識別褶皺類型?怎樣描述褶皺特徵?
3)褶皺構造對於地質找礦有何意義?
9. 秦皇島祖山風景區,旅遊攻略推薦
從海陽路長途汽車站坐班車(上午7:00,9:00)到祖山東門(去10元,回9元),祖山門票價格80元,好像沒有優惠。
10. 祖山的旅遊指南
景區門票80元/張 ,意外傷害保險3元/張(自願購買)
觀光車票價:單程10元,往返20元
索道價格:單程78元,往返130元
開放時間:8:00-17:00
地址:秦皇島青龍滿族自治縣祖山鎮
最佳旅遊時節:夏秋兩季更適宜旅行。但四季各有特色。 祖山烤全羊:滿族風味充溢,天然綠色佳餚;經濟家庭套餐,農家年飯風味。
祖山特色美食:祖山老豆腐、家雞蘑菇粉、大盤手扒骨、山菜大蒸包(大合子)、山蔥炒雞蛋、祖山農家菜。 一、自駕車:京沈高速公路在秦皇島第20出口向青龍祖山方向開車56公里即可到達祖山景區北門(請不要走東門,東門上山需乘坐纜車;也可步行觀賞沿途美麗景色)。
二、火車:從秦皇島火車站乘6路公交車到海陽路長途車站,轉乘到祖山的公交車,到達東門或北門(廟溝),東門需乘坐纜車上山,北門自8月5日起由景區專車接送上山。
秦皇島祖山門票 80元/人 (網上訂購70元/人)
● 自駕車——可在京沈高速公路秦皇島西出口沿秦青公路北行25公里到達祖山東門,55公里到達祖山北門。
● 公交車——秦皇島市區海陽路長途汽車站每天都有發往祖山東門和北門的公共汽車。
海陽路長途汽車站―→祖山東門 發車時間:6:30、 7:10、 9:00、 11:15、 13:25、 14:25、 15:35
祖山東門―→海陽路長途汽車站 返程時間:7:30、 8:10、 10:00、 12:15、 14:25、 15:25、 16:35
海陽路長途汽車站―→祖山北門 發車時間:6:40、 10:00、 13:30、 15:10
祖山北門―→海陽路長途汽車站 返程時間:8:00、 11:20、 14:50、 16:30
以上線路如有變化,以長途汽車站公告為准
三、景區內環游車路線
東門——畫廊谷 廟溝——北門 祖山賓館——王母峰 祖山賓館——情人谷 廟溝——情人谷
景區內東門至畫廊谷口有一段小交通是門票裡麵包含的,登山可有兩種選擇,1、乘索道而上2、在乘索道的左邊有一條人工鋪設的台階可沿此上山,到達祖山賓館(望海神寺)視野比較開闊,在這兒又有一段小交通是望海寺到天女鋒腳下的,這段路比較遠,建議大家都乘坐景區小交通,往返20-30元/人(如果門票裡麵包含的話就不用購買了)車程大概是15分鍾左右,屬於單向盤山路,岩路上山可以欣賞窗外的美景,彷彿行走在空中一般,美不勝收。
祖山風景區,面積118平方公里,100多處自然景點,游遍所有景點最少需要幾天時間,為方便您游覽我們特別推薦景區內精品路線以供您選擇,並配備導游員為您作細致的講解。
●十里畫廊山水一日游:早至祖山東門觀葦子峪長城―→地質、植物科普基地―→畫廊谷賞36景―→祖山賓館午餐―→情人谷觀八戒岩、萬壽山、迎客松、無字碑―→返程
● 回歸自然超值二日游:第一日早至祖山東門觀葦子峪長城―→地質、植物科普基地―→畫廊谷賞36景―→祖山賓館午餐―→仙女雲床―→空中草原―→祖山賓館晚餐―→夜晚參加滿族風情篝火狂歡夜―→晚宿祖山賓館;第二日早餐後由賓館出發―→天女峰登頂觀海上漁影、長城等―→五人嶺平台觀景―→祖山賓館午餐―→情人谷觀八戒岩、萬壽山、迎賓松、無字碑―→廟溝停車場結束快樂的祖山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