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度假景點 » 頤和園景點景色介紹

頤和園景點景色介紹

發布時間: 2020-12-10 23:20:55

Ⅰ 描寫頤和園景色好句有哪些

描寫頤和園景色好句有:

1、昆明湖

昆明湖周圍綠樹成蔭,景色宜人,湖水清澈,真令人心曠神怡。

2、佛香閣

站在佛香閣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牆。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上慢慢的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城樓和城裡的白塔。

3、慈禧屋

一進頤和園,走過一條長長的路,便可以看見慈禧太後所住的屋子,穿過屋子,不知走了多久,就踏入了聞名遐邇的長廊。

正如書上所說,長廊果然名不虛傳。長廊上的壁畫足有數千幅,每一幅都不一樣,有〈西遊記〉;有〈紅樓夢〉;有〈三國演義〉;有〈西廂記〉

4、萬壽山

抬頭一看,只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雲殿。

長廊曲曲折折,每一邊都有花朵簇擁著,而且品種也很多,什麼月季、玫瑰、牡丹……數不勝數。又繞了幾個彎,就看見了萬壽山。

遠望過去,萬壽山被水環繞,好似日月潭,但沒有日月潭的奇美,只有簡朴的美,卻給人一種朴實無華的感覺,我在心裡贊嘆道:真美啊!萬壽山上有一座金塔,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把萬壽山點綴得更加美麗了……

Ⅱ 頤和園的景點介紹,不少於300字

頤和園是現今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北方的皇室園林更體現出大方的特色。昆明湖的湖水很清澈,視野也遼闊,長廊的壁畫最為經典。夏季的荷花和金魚特別美,深冬的雪景也很贊。
景點介紹:頤和園位於北京西北郊海淀區內,距北京城區15公里,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之一,也是享譽世界的旅遊勝地之一。 頤和園是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設計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 頤和園景區規模宏大,園內建築以佛香閣為中心,園中有景點建築物百餘座、大小院落20餘處,3555古建築,面積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樓、閣、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築3000多間。古樹名木1600餘株。其中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諧趣園、大戲台等都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代表性建築。
景點類型:歷史建築
最佳季節:9-10月最佳。北京的春秋不冷不熱,氣候適中,是理想的旅遊季節,尤其是秋季天高氣爽,氣候宜人;夏季雖炎熱,但是景色絕佳,在昆明湖遊船賞景再合適不過了;冬季寒冷,湖面結冰,白雪下的頤和園也別有一番神秘的景緻。
建議遊玩:4-5小時
門票:1.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30.00元 德和園:5.00元 佛香閣:10.00元 蘇州街:10.00元 文昌院:20.00元 聯票(含門票、文昌院、德和園、佛香閣、蘇州街澹寧堂):60.00元 2.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20.00元 德和園:5.00元 佛香閣:10.00元 蘇州街:10.00元 文昌院:20.00元 聯票(含門票、文昌院、德和園、佛香閣、蘇州街澹寧堂):50.00元

Ⅲ 頤和園景點介紹

頤和園景點介紹如下:
全園可分3個區域:以仁壽殿為中心;以玉瀾堂、樂壽回堂為主體的帝後生活答區;以長廊沿線、後山、西區為主的苑園游覽區。整個園區約四分之三為昆明湖所佔據,湖畔有亭、台、樓、閣、廊、榭等建築物百餘座三千餘間,其中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等皆為代表性建築。
游覽頤和園,除了參觀金碧輝煌的殿堂建築,乘坐景區內的遊船,泛舟昆明湖上,既輕松愜意,又不誤觀光賞景。園內有遊船碼頭8個:八方亭、文昌閣、玉瀾堂、排雲殿、石丈亭、銅牛、石舫和南湖島,5種不同類型的遊船:腳踏船、手劃船、電瓶船、龍船和大型畫舫。

Ⅳ 頤和園重要景點的介紹

北京旅遊-頤和園簡介

頤和園位於北京西北郊海淀區,距北京城區15千米。是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設計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行宮御苑,佔地約290公頃。頤和園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為中國四大名園之一。1961 年 3 月 4 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11月被評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

頤和園亭台、長廊、殿堂、廟宇和小橋等人工景觀與自然山巒和開闊的湖面相互和諧、藝術地融為一體,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是集中國園林建築藝術之大成的傑作,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地位顯著。

頤和園集傳統造園藝術之大成,借景周圍的山水環境,飽含中國皇家園林的恢弘富麗氣勢,又充滿自然之趣,高度體現了 "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 的造園准則。萬壽山、昆明湖構成其基本框架,佔地 2.97 平方公里,水面約佔四分之三,園中有點景建築物百餘座、大小院落 20 余處, 3000 余間古建築,面積 70000 多平方米,古樹名木 1600 余株。其中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諧趣園、大戲台等都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代表性建築。
園中主要景點大致分為三個區域:以莊重威嚴的仁壽殿為代表的政治活動區,是清朝末期慈禧與光緒從事內政、外交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以樂壽堂、玉瀾堂、宜芸館等庭院為代表的生活區,是慈禧、光緒及後妃居住的地方。以長廊沿線、後山、西區組成的廣大區域,是供帝後們澄懷散志、休閑娛樂的苑園游覽區。萬壽山南麓的中軸線上,金碧輝煌的佛香閣、排雲殿建築群起自湖岸邊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終至山顛的智慧海,重廊復殿,層疊上升,貫穿青瑣,氣勢磅礴。巍峨高聳的佛香閣八面三層,踞山面湖,統領全園。蜿蜒曲折的西堤猶如一條翠綠的飄帶,縈帶南北,橫絕天漢,堤上六橋,婀娜多姿,形態互異。煙波浩淼的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橋如長虹偃月倒映水面,涵虛堂、藻鑒堂、治鏡閣三座島嶼鼎足而立,寓意著神話傳說中的 " 海上仙山 " 。閱看耕織圖畫柔桑拂面,豳風如畫,乾隆皇帝曾在此閱看耕織活畫,極具水鄉村野情趣。與前湖一水相通的蘇州街,酒幌臨風,店肆熙攘,彷彿置身於二百多年前的皇家買賣街,諧趣園則曲水復廊,足諧其趣。在昆明湖湖畔岸邊,還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銅牛,賞春觀景的知春亭等點景建築。

頤和園景區規模宏大,佔地面積達293公頃,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其中水面佔四分之三(約220公頃)。園內建築以佛香閣為中心,共有亭、台、樓、閣、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築3000多間。全園大體分為三個區域:以仁壽殿為中心的政治活動區,以樂壽堂、玉瀾堂和宜芸館為主體的生活居住區,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等組成的風景游覽區。也可分為萬壽前山、昆明湖、後山後湖三部分。前山以佛香閣為中心,組成巨大的主體建築群,華麗雄偉,氣勢磅礴。碧波盪漾的昆明湖平鋪在萬壽山南麓,約佔全園面積的3/4。湖中有一座南湖島,由美麗的十七孔橋和岸上相連。湖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優美的橋。後山後湖碧水瀠回,古松參天,環境清幽。

多年以來,頤和園管理處以 " 文化建園 " 為宗旨,用 " 一種精神五種意識六個一流 " 的企業文化統領職工,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大力推進頤和園的保護、管理和研究工作,以借景環境、山形水系、文物古建、植被景觀為頤和園的核心保護內容,建立了完整的頤和園保護管理體系。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頤和園加快了建設和保護的步伐,先後投入巨資恢復了四大部洲、蘇州街、景明樓、澹寧堂、耕織圖等景區,積極參與周邊環境改造,延續頤和園的歷史人文環境,恢復了文化遺產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建設了國內園林系統內最先進的文昌院博物館。
1998 年 12 月 2 日,頤和園以其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優美的自然環境景觀,卓越的保護管理工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譽為世界幾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徵。近年來,頤和園先後獲得了首批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首批國家 AAAA 級景區等諸多榮譽稱號, 2000 年順利通過國際標准化的 ISO9000 和 14000 質量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使頤和園的管理、保護、研究邁上了規范、科學、法制的管理軌道。

Ⅳ 頤和園景點介紹和圖片

頤和園位於北京西北郊海淀區,距北京城區15千米。是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設計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佔地約290公頃。頤和園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為中國四大名園(另三座為承德的避暑山莊,蘇州的拙政園,蘇州的留園)之一。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圖片說明:昆明湖、銅牛頭)
頤和園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宮和花園,前身清漪園,是三山五園中最後興建的一座園林,始建於1750年,1764年建成,面積290公頃,水面約佔四分之三。乾隆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從海淀到香山這四座園林自成體系,相互間缺乏有機的聯系,中間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曠地帶。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在這里改建為清漪園,以此為中心把兩邊的四個園子連成一體,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後以籌措海軍經費的名義動用3000萬兩白銀重建,改稱頤和園,作消夏遊樂地。到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破壞,燒毀了許多建築物。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修復。後來在軍閥混戰、國民黨統治時期,又遭破壞,1949年之後政府不斷撥款修繕,1961年3月4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頤和園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頤和園集傳統造園藝術之大成,萬壽山、昆明湖構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圍的山水環境,飽含中國皇家園林的恢弘富麗氣勢,又充滿自然之趣,高度體現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准則。頤和園亭台、長廊、殿堂、廟宇和小橋等人工景觀與自然山巒和開闊的湖面相互和諧、藝術地融為一體,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是集中國園林建築藝術之大成的傑作,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地位顯著,有聲有色。
頤和園景區規模宏大,佔地面積2.97平方公里(293公頃),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其中水面佔四分之三(約220公頃)。園內建築以佛香閣為中心,園中有景點建築物百餘座、大小院落20餘處,3555古建築,面積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樓、閣、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築3000多間。古樹名木 1600 余株。其中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諧趣園、大戲台等都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代表性建築。

園中主要景點大致分為三個區域:以莊重威嚴的仁壽殿為代表的政治活動區,是清朝末期慈禧與光緒從事內政、外交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以樂壽堂、玉瀾堂、宜芸館等庭院為代表的生活區,是慈禧、光緒及後妃居住的地方。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等組成的風景游覽區。也可分為萬壽前山、昆明湖、後山後湖三部分。以長廊沿線、後山、西區組成的廣大區域,是供帝後們澄懷散志、休閑娛樂的苑園游覽區。前山以佛香閣為中心,組成巨大的主體建築群。萬壽山南麓的中軸線上,金碧輝煌的佛香閣、排雲殿建築群起自湖岸邊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終至山顛的智慧海,重廊復殿,層疊上升,貫穿青瑣,氣勢磅礴。巍峨高聳的佛香閣八面三層,踞山面湖,統領全園。碧波盪漾的昆明湖平鋪在萬壽山南麓,約佔全園面積的3/4。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橋如長虹偃月倒映水面,湖中有一座南湖島,十七孔橋和岸上相連。蜿蜒曲折的西堤猶如一條翠綠的飄帶,縈帶南北,橫絕天漢,堤上六橋,婀娜多姿,形態互異。涵虛堂、藻鑒堂、治鏡閣三座島嶼鼎足而立,寓意著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閱看耕織圖畫柔桑拂面,豳風如畫,乾隆皇帝曾在此閱看耕織活畫,極具水鄉村野情趣。與前湖一水相通的蘇州街,酒幌臨風,店肆熙攘,彷彿置身於二百多年前的皇家買賣街,諧趣園則曲水復廊,足諧其趣。在昆明湖湖畔岸邊,還有著名的(圖片說明:仁壽殿)石舫,惟妙惟肖的銅牛,賞春觀景的知春亭等點景建築非常好。後山後湖碧水瀠回,古松參天,環境清幽。
多年以來,頤和園管理處以「文化建園 」為宗旨,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大力推進頤和園的保護、管理和研究工作,以借景環境、山形水系、文物古建、植被景觀為頤和園的核心保護內容,建立了完整的頤和園保護管理體系。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頤和園加快了建設和保護的步伐,先後投入巨資恢復了四大部洲、蘇州街、景明樓、澹寧堂、耕織圖等景區,積極參與周邊環境改造,延續頤和園的歷史人文環境,恢復了文化遺產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建設了國內園林系統內最先進的文昌院博物館。
1998年12月2日,頤和園以其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優美的自然環境景觀,卓越的保護管理工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譽為世界幾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徵。

Ⅵ 描寫頤和園風景的作文

頤和園的美景
冬天剛過,春姑娘就迫不及待的走來,今天我走進了初春的頤和園。

我來過許多次頤和園,我見過夏天的頤和園,也見過冬天的頤和園。初春的頤和園不向夏天的頤和園那樣花紅柳綠,鮮花盛開,更不向冬天的頤和園那樣白雪皚皚,初春的頤和園有著自己獨有的美麗風景。

首先,我們來到了大殿。初春的大殿很寧靜,它不同於夏天那熱鬧非凡的大殿。許多樹木都剛剛發芽,只有那挺拔的松樹綠油油的,在樹木之中很顯眼。有黃有綠的樹木,襯托著黃色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牆壁,顯得格外美麗。

繞過大殿,我們來到了那美麗的長廊。長廊的座椅上一個人也沒有,長廊里的遊人也格外的稀少,十分寧靜,音箱里播放的音樂聽著十分清晰。長廊兩側的樹木隨風擺動,彷佛聽到了優美的音樂,在翩翩起舞。初春的長廊彷佛像一條沉睡的巨龍卧在萬壽山和昆明湖之間。

走完長廊,我們來到了萬壽山腳下。佛香閣就修建在半山上,我們順著樓梯登上了佛香閣。佛香閣的兩側長滿了翠綠的柏樹和許多含苞待放的玉蘭花。站在佛香閣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盡收眼底。遙望昆明湖,潔白如玉,上面還接著冰,湖中的小島上也長滿了翠綠的柏樹,真是「白銀盤里一青螺」。湖邊的柳樹剛剛發芽,帶一點淡淡的綠色,柳樹隨風舞動,好像被這美麗的景色陶醉了。

頤和園不愧是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一年四季都有美麗的景色,我以後還要再來頤和園。

Ⅶ 頤和園必看的幾大景點

蘇州街、四抄大部州、智慧海、畫中游等景點。蘇州街1990年9月16日對外開放。頤和園北宮門內豎立一方石碑,上書「英法聯軍燒毀清漪園一百三十周年,於遺址復建蘇州街工竣並陳列開放,此志」以示紀念。此後,1991年至1994年又投入大量資金對蘇州街鋪面房進行維護、搶險維修及重作油飾彩畫。

蘇州街東岸有一座三孔木吊橋,聯接南北兩岸。橋面可吊起,方便行船。橋的北面是履祥齋,南面為同順和。蘇州街長橋東北岸有專營各種供器的妙化齋、品泉齋茶館。妙化齋東側、中心島西側的小香洲牌樓為二柱一樓沖天式,建築坐東朝西,面積4.62米。

畫中游位於頤和園的萬壽山前西部,包括畫中游、澄輝閣、借秋樓、愛山樓、湖山真意等建築。此處地勢坡度較大,各個建築因地制宜,隨山就勢,是一組極具特色的建築群。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