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時必去
『壹』 胃不好的人可以喝咖啡嗎
希望可以幫到你:
所有的胃病很難治,吃葯打針只能暫時緩解,都不能解決問題,告訴你一個方法非常管用:
差點做胃切除手術的患者就用以下方法治好了,以此法治好過嚴重胃病患者幾十例.
1、定時定量,建議你把早餐的時間定為七點半,中餐時間定為十二點,晚餐時間定為十八點,這個時間
吃飯盡量不要超過三分鍾。
2、先養好胃的辦法,用胡蘿卜粒煲粥,固定一個數量吃三天,三天後等人感到非常有精神再調整進食量
,在養胃期間除了一日三餐外其它時間不能吃任何食物、水果、飲水或其它飲料。
3、如果現在很嚴重,吃飯都有問題的話,不用怕,先用煲爛的粥定時喝,吐了也不怕,堅持按時間和以上方法,三餐後就會好轉,先以這種方法使用,第四餐後明顯好轉,第六餐後進入正常,可以吃胃舒平或胃仙U,按說明書服用三次。
4、如有喝水習慣的人應在吃飯時一次定量喝,其它時間不能隨便喝水,不能吃任何水果和食物,更不能喝任
何飲料
5、以上方法一周後人會很精神,感覺沒病好了一樣,但是千萬要小心千萬不可亂食。如有效再給你一個根除
胃病的方法。
『貳』 理財產品和基金的區別
基金和理財有什麼區別?
1、 投資標的范圍不同
從廣義上來說,基金屬於其中一種內理財容方式,投資市場中的投資工具:基金、股票、期貨等都屬於理財范疇。
2、收益與風險不同
理財的投資方向很廣,風險由產品本身性質來決定,從低風險的類固收產品到中高風險的股票期權期貨等,風險與收益成正比。
3、計價方式不同
基金凈值是一天計算一次,凈值每天更新一次,而理財產品根據投資方式不同計價方式也有差異。如:一般的銀行理財:具有預期預期收益率,根據預期預期收益率預期收益水平上下浮動,產品一般具有封閉期,到期付息或定期付息;股票期貨期權等價格是開盤期間實時波動的。
4、流動性不同
基金在開放日靈活申購、贖回,不會因為基金申購和贖回的多少凈值發生變化;理財產品有的可以隨時買賣賺取差價,如股票外匯等;有的則需要在滿足期限里買賣,一般不可以贖回。
『叄』 普洱茶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
普洱茶的功效與作用是醒酒、解煙、護理腸胃、防齲齒、抗免疫衰老、美容減肥。
1、醒酒、解煙毒
普洱茶的茶鹼具有利尿作用,能促使酒精快速排出體外,減少酒醉後的危害;還可以補充酒精水解所需的維生素C,興奮被酒精麻醉的大腦中樞。
2、護理腸胃
在適宜的濃度之下飲用普洱熟茶,非但不會對腸胃產生刺激作用,粘稠、甘滑、醇厚的茶水在進入人體腸胃之後,會形成一層膜,附著於胃的表層,對胃產生有益的保護。
3、防齲齒
飲茶可以抑制口腔中齲齒菌分泌的一種酶,使得齲齒菌不能粘著在牙齒表面,同時茶葉中的茶多酚還有殺死齲齒菌。茶葉中的氟素可以起到使牙齒的琺琅質更加堅固的作用,因而起到防齲的效果。
4、抗免疫衰老
普洱茶中含有多種抗氧化應激物質,如不同的多酚類物質。這些物質被證明有效對抗衰老的氧化應激。同時普洱茶還含有多糖類物質,這些物質被證明能夠刺激體內淋巴細胞的增值。
5、美容減肥
普洱茶內含的皂甙和維生素P高於其他茶類,對化油膩、降血脂、減肥有獨特的作用。因此在法國、西德、義大利、日本、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普洱茶有著減肥茶、瘦身茶、美容茶、益壽茶、窈窕茶、刮油茶的美稱。
喝普洱茶的禁忌:
1、不宜空腹喝濃普洱茶,宜人擇時而飲常言道,「空腹茶心慌,晚茶難入睡」。空腹飲茶會沖淡胃酸,抑制胃液分泌,妨礙消化。
2、普洱茶隨泡隨飲,忌飲隔夜普洱茶普洱茶經過久泡後,茶中會有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析出,茶多酚大量氧化,使茶色變渾,降低了保健效果。
3、剛做出的普洱茶不宜喝從營養學角度來講,剛做出的新普洱茶沒有經過一段時間的放置,營養物質還沒有氧化,一些胃酸缺乏和有慢性胃潰瘍的老年患者長時間喝有可能產生不良反應。
『肆』 我都搞不懂基金到底是什麼東西,看了很多還是看不懂,希望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下,謝謝
基金有開放式和封閉式兩種,開放式基金可以直接在基金公司網站(需開通網銀)或通過各個銀行購買。封閉式基金必須開通股票帳戶,象買賣股票一樣購買。
開放式基金有貨幣型、債券型、保本型和股票型幾種。貨幣型基金無申購贖回費,收益相當於半年到一年期存款,可以隨時贖回,不會虧本。債券型基金申購和贖回費比較低,收益一般大於貨幣型,但也有虧損的風險,虧損不會很大。股票型基金申購和贖回費最高,基金資產是股票,股市下跌時基金就有虧損的風險,但如果股市上漲,就有收益。
基金是專家幫你理財。基金的起始資金最低單筆是1000元,定投200元起投
買基金到銀行或者基金公司都行。銀行能代理很多基金公司的業務,具體開戶找銀行理財專櫃辦理。現在有些證券公司也有代理基金買賣的。在銀行開通網上銀行後網上購買一般收費上有優惠。
先做一下自我認識,是要高風險高收益還是穩健保本有收益。前一種買股票型基金,後一種買債券型或貨幣型基金。確定了基金種類後,選擇基金可以根據基金業績、基金經理、基金規模、基金投資方向偏好、基金收費標准等來選擇。基金業績網上都有排名。穩健一點的股票型基金可以選擇指數型或者ETF. 定投最好選擇後端付費,同樣標的的指數基金就要選擇管理費、託管費低的。恕不做具體推薦,鞋好不好穿只有腳知道。
一般而言,開放式基金的投資方式有兩種,單筆投資和定期定額。所謂基金「定額定投」指的是投資者在每月固定的時間(如每月10日)以固定的金額(如1000元)投資到指定的開放式基金中,類似於銀行的零存整取方式。 由於基金「定額定投」起點低、方式簡單,所以它也被稱為「小額投資計劃」或「懶人理財」。
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具有類似長期儲蓄的特點,能積少成多,平攤投資成本,降低整體風險。它有自動逢低加碼,逢高減碼的功能,無論市場價格如何變化總能獲得一個比較低的平均成本, 因此定期定額投資可抹平基金凈值的高峰和低谷,消除市場的波動性。只要選擇的基金有整體增長,投資人就會獲得一個相對平均的收益,不必再為入市的擇時問題而苦惱。
投資股票型基金做定投永遠是機會,但有決心堅持到底才能見功效。
『伍』 "由新宅至老宅,必宜常常走路" 這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是曾國藩家書裡面的一句,意思是如果由新宅子到老宅子去,必須最好是經常靠腳走路,不得坐轎騎馬。
曾國藩反對大興土木,在家鄉修建巨宅。曾氏湘鄉舊宅已有百餘年歷史,曾門兄弟發達後人丁日漸興旺,亦經常有客人登門拜訪,舊屋多少顯得有些不合時宜。1865年,曾國荃出資七千串銅錢將舊宅改造一新。曾國藩得知後非常生氣,認為九弟「奢靡若此」,新房入住則易,搬出卻難,此種作法沒有為子孫後代做出好的表率,貽害無窮。「生當亂世,居家之道,不可有餘財,多財則終為患害。又不可以過於安逸偷惰。如由新宅至老宅,必宜常常走路,不可坐轎騎馬。又常常登山,亦可練習筋骸。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使子弟自覺一無可恃,一日不勤,則有飢寒之患,則子弟漸漸勤勞,知謀所以自立矣」。一怒之下,他發誓絕不踏進新宅半步。曾國藩每次回鄉都住舊宅,平生從未進過新屋。曾國藩還反對家中購置私田。他在日記中寫道:「餘生平以起屋買田為仕官惡習,誓不為之。」咸豐五年,歐陽夫人在衡陽娘家私自買田置地,曾國藩知曉後立即將土地轉讓出去,並在家信中表達了反對置田的態度。
《曾國藩家書》(上)讀書筆記
氣溫回暖,似乎情緒也漸漸通過整個冬季的調整歸於平靜,似乎有開始想念平淡生活的魅力,身邊該走的人也走了,留不住的人也留不住,趕不走的人也趕不走,或許這就是命定的含義吧。
把大半個書櫥搬到了單位,偌大的辦公室只有我一個人,門外即便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門里的我依舊清心寡慾,寧靜致遠。猛然間會想到「欄外人」與「欄內人」的典故,笑一笑也就作罷。
讀研期間購得的曾公家書跟著我從南京到蘇州,又從蘇州回到到了南京,書沒翻過,可惜卻被顛簸流離給磨損的奄奄一息,甚至跟著我回家的時候,媽媽都認為這書改放地下室了。書尚未翻閱就已經被人下了這個定義,我想該羞愧的人是我。
曾公身後總是兩種極端評價,我不願意也懶得去羅列或者是復制度娘上的種種聲音,因為沒看過,就沒有評價的資格,總歸到了讀完了全書,該什麼想法就什麼想法,這才是自己的東西。於是這次清明掃墓回家後,從書櫥中抽出帶走,該到了讀它的時候。。
每日靜心讀幾則,每日讀後想想心得,事後翻閱起來,可以看做是自己對這本書的交代,也可以看做是自己對2011上半年自己的交代。。
第一封家書,曾公是典型的未雨綢繆,居安思危的人,從他給自己的書房取名「求闕齋」就能看的出來,月盈則缺,花盛則謝。。
第二封家書,對其祖父的八字祖訓頗為興趣:早、掃、考、寶、書、蔬、魚、豬。。這是治家八字訣,道盡了曾氏一生的精髓。。早起,打掃,敬奉祖先,善待親鄰,讀書,種菜,養魚,養豬,有農有仕有商有德。
第三封家書的重點就是「為學譬如熬肉」
曾公借用他人之說表達了對學習的看法「為學譬如熬肉,先須用猛火煮,然後用漫火溫」。也就是說讀書需要先在短期內集中精力閱讀,掌握所讀之書的概貌,然後在對其中的章章節節乃至字字句句做細慢的咀嚼,才能讀熟讀透。這恐怕是現在我自己讀書過程中最沒有注意到的,一方面我自己沒有用「猛火煮」,學習時間還是不夠集中,另一方面自己往往是追求速度而忽視了細節,也就是「漫火也不夠」,曾公的這封家書是給自己的弟弟們的,想想如果在求學的初期有這么的兄長能夠高屋建瓴的給予思想上和方法上的指導,又怎能不成材呢?
曾公在這封家書的中段提到一個觀點「士果能精其業,安見其終不得科名哉?」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真正的鑽其學業,只要真正的下功夫而沒有任何懈怠,怎麼可能不成功。這恐怕是當時年輕的曾公曲線給自己的勉勵吧。我想放到我自己身上也是,我很遺憾迄今為止沒有為了那件事情豁出去,不顧一切的奮斗,所以我體會不到那種走到最後酣暢淋漓的痛快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並沒有真正的用上百分之百的力氣去爭取。
第四封家書:講格物致知
這是在讀研期間被逼迫選修文藝學的時候,一位老師講的重點篇章,可惜那個時候自己太愛玩,總是逃課也對此沒有絲毫影像。今天看到曾公對諸弟的教誨中用了很長的篇幅講「格物致知」,洗看才知道自己錯過了很重要的東西。
這封家書還有一個很值得讓我思考的地方,他勸導四弟要好好讀書,克服心浮氣躁的毛病,他說「且苟能發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水牧豬,皆可讀書;苟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凈之鄉、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這一段看的我自己心驚,這壓根就是在教訓我自己,我們有個習慣,往往自己失敗習慣歸咎於外部的環境,歸咎於不利的條件,歸咎於強諸於自己的壓力,就是不願反省自己的內心,不願意問自己有沒有真正的想學,或者說真正的投入精力。其實一直以來爸爸總是認為我自己抱怨外界太多,而從不願意正視自己的缺點,2008年下半年的那場人生重大挫折,2009年4月的雪上加霜,就其原因都是自己的問題,卻死活不願承認。。時隔兩年,在回頭看看,我真的想問問自己,當日的悲劇難道不是我自己因為驕傲自負才一手造成的嗎?
第八封家書
其實就是曾公自己的學習計劃表,裡面有他要求自己必須每日完成的東西:每日寫日記,記錄一日中自己的不良行為,內心自審;每日讀史10頁;每日茶餘偶談一則。
說實話,寫日誌我們都會,但是多少人願意再日誌中狠狠的剖析自己呢,估計很多人都下不了手,加上多半是博客什麼的,美化大過了剖析罷了。讀史倒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在讀研的時候有一位老師就曾經說過,如果遇到現實生活中無法解決的難題就要回頭讀史,史書蘊含了社會出現的所有的問題,也提供了所有的解決之道。我總是在想,只要以後,或這下半年時間充裕,一定要好好讀讀中國通史,讀讀世界通史,讀讀劍橋中國史,讀讀最愛的蒙田隨筆。。
第十一封家書:曾公講了兩個為學的問題,一者是學問功夫在於日積月累的,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有豁然貫通的感覺。。我想這就跟錢鍾書老先生曾笑言自小不愛讀書,被父親逼著看古書,結果看著看著,打著打著,有一天就開竅。。只是我想,我何日才能開竅呢?二者就是不要把學問僅限制在書本中,家庭日用之間也有大學問。這是箴言,從爸爸媽媽身上,身邊朋友交際中,從同事做事觀察中,從領導發言聽中都能學到很多東西。這裡面唯一有區別的就是,聽的人,看的人,觀察的人是不是用心罷了。
第十五封家書:
這里曾公勸導弟弟要先從事於先輩大家之文,而不要為了應付考試而讀書。。作為取科名出身的曾公因為經歷過,感受過,所以說出來的也是肺腑之言。讀書是為了什麼,現在很多很多人還是不知道。。特別是在上學的孩子們,象牙塔的學生們,我想只有走入過社會,經歷過知識的應用才會明白讀書求學長知識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第十七封家書:
曾公繼續講他的「有恆」,他認為即便如四弟般資質一般的人,如若願意用恆心來彌補,一定可成大氣。
轉念想想,誰又不是資質平平之人,誰能有諸葛亮之般雄才偉略、萬般丘壑在胸中,奇才是少數,可成功之能卻又很多,這不是運氣的功勞,歸根結底還是「恆」用了多少。
第二十二封家書:
這封家書是我迄今所讀中最鍾愛的一篇,不光光在於這封家書本身的聲名遠播,更多的還在於它實實在在,於古於今皆有著重要人生道德倫理價值的文章。而最讓我敬佩的是,此時的曾公才剛剛三十而立,此時的曾公剛剛經歷了仕途官場極大的飛躍(連跳四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可謂正是官場得意時,而他卻能有如此之高瞻遠矚,難的被後人稱道。。
曾公在這封家書中表達了兩個意思:
其一為官要清廉,不存做官發財之念。他認為「大凡做官之人,往往厚於妻子而薄於兄弟,私肥於一家而刻薄與親戚族黨。予自三十歲以來,即以做官發財為可恥,以宦囊積金遺子孫為可恥可恨,故私心立誓,總不靠做官發財以遺後人。神明鑒臨,予不食言。」
從史書和跟方面的研究來眼,曾公雖然不是完全的兩袖清風走一生,卻基本是做到了清廉,這可能是他作為高級知識分子對於儒家道德價值觀的堅持。
其二,也是最為讓我欣賞的。曾公未留一份錢財給子孫。。只要讀過曾公傳記的人都知道,曾公一族可謂是人才輩出,綿綿不斷,而這其中開山鼻祖是這位不為子孫留下任何金錢的曾國藩,而他的後人在做人立德,學識修養等各個方面皆有成就,古往今來能夠將興盛過5代,代代皆有大家的家族真是少之又少。追根溯源必定跟長輩的教導和以身作則是分不開的。
曾公說:「兒子若賢,則不靠宦囊,亦能自覓衣飯;兒子若不肖,則多積一錢,渠將多造一孽,後來淫佚作惡,必且大玷家聲」想想如今多少跟「管二代」、「富二代」相關的事件屢屢出現,是社會道德價值體系的問題,還是家庭教育的問題。
再換而言之,曾公恰恰又給他的子子孫孫們留了一筆巨大的財富——教育,這才是真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礦
第二十八封家書:這封家講了一位很了不起的曾公兒媳,郭筠老婦人。這位很早就喪夫卻能夠將其子女各個帶成人才,後備中不乏外交官,實在很讓人佩服。或許一方面有得益於她公公曾國藩的教導,另一方面也在於人本身的稟賦吧。按照她的孫女曾寶蓀的回憶,這位老婦人早在上上個世紀就很有世界的頭腦,這位老奶奶不贊成八股文,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考秀才,反而希望他們多讀外國文學,每日要看報,讀古籍典籍,不讓女娃學女工烹飪,反而要他們學畫畫,作詩。。我覺得放到如今,以為奶奶輩的人跟自己的孫輩們說,你們要干這些事情,恐怕都很讓人稱奇吧。也難怪,出自這家的所有小孩日後都出息了,更重要的曾公一脈皆出自郭筠所撫養教育的這一群孩子。。。一個家族中能出現一個人才已經很難了,如果各個都是人才,男女都是人傑,那真的就只能稱奇贊嘆了。
第二十九封家書: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家書,曾公對家庭的四種情況作了高低排序:「吾細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隻一代享用便盡。其子孫始而驕佚,繼而流盪,終而溝壑,能慶延一二代者鮮矣。商賈之家,勤儉者能延三四代;耕讀之家,謹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則可以綿延十代八代。」在曾公看來所謂權和錢恐是最不能讓家族綿延鼎盛的寶物,甚至是個惡器,而唯有知書達理、孝順父母,尤愛兄弟的人才能將好運延續到好幾代好幾代。
就如同現今非常多的管二代,富二代,很難想等他們到了不惑之年,他們可以榮耀的光環還留下多少,等到了天命之年,是否還可以過著年少時那般瘋狂的歲月生活,我們都不知道,恐怕他們也未必知道。
PS:今日太忙,讀書總是再被不停歇的事情打斷,一個下午也只讀了這兩封家書,加之明日又需要開會總結,周末參加婚禮,恐怕都不得閑功夫。。周日晚一定要定心繼續開始。。
竟然一周都沒有摸到這本書,這周都獻給了折騰人的日報社,電視台和博物館,在這三地奔波,讓我連拿起一本書掃兩眼的機會都沒有,幸好,今日,一切的一切都完結,可以定心看書了。。
第三十八篇:看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直接就樂了,這不就是一直以來我們看申論文章最最常見,如果拿來背誦准備申論八股文,會覺得這句子很煩人,但是如果真心做事情,卻覺得這句話朴實無華卻又大愛無疆。總理曾經這么說過,也的確這么做的,所以才贏得如此多人的愛,所以古語不假,只是我們知識太淺薄,閱歷太少,經歷不厚重,才理解不了。社會真的是一個深不可測的老師,她有著太多太多的知識和經驗,卻需要我們自己去發現和思考。
第三十九封:提及左宗棠。。說實話對於左宗棠,我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TBBT裡面耳朵那幫人去吃左宗棠雞的笑料,但是對於這位歷史人物我的了解不會多過曾公。照查過的資料顯示,這也是以為大器晚成人,閉門讀書很多年,在中年後期一舉成名,或許那些閉門的日子就是他韜光養晦的日子吧。。照這么說,其實只要潛心修身養德堅持自己的理想,一定還是會成功的,失敗的人應該都是中途放棄的人吧。
第四十二封:人不可盡諉其咎於命運,牢騷滿腹者,多半一事無成!
曾公規勸其六弟不可「盡諉其咎於命運」,少點牢騷,多點反躬自省,他說「蓋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感應之理,自然隨之。」。讀書如此,求功名如此,過日子如此,人的一生或許都是如此。多抱怨總是將自己的失敗歸咎於外部的原因,無非是時運不濟,遇人不淑,卻總總不願意想想自己做了多少,努力的多少。成功沒有捷徑的,付出多少就一定會回收多少,至於很有多認為自己努力了卻總是得不到東西,那唯一的解釋只能是自己努力的不夠,做的不夠多,僅此而已。
PS:只能苦笑,距離上一次拿上這本書過去多久了,一個月,我很難想像,竟然一個月了,在亂七八糟的政府公務鏖戰中,我筋疲力盡,可是漫漫長路似乎開始看不到盡頭,何時才能收手。。
看到自己的學習計劃帖子中,無數次學習任務被打斷,我真切的感受到,工作會讓人身不由己,無法選擇。。。書還是要繼續讀下去的,無論多麼忙。。。
第四十三封:古人有嫡出庶出之分,曾公也不可免俗
曾公娶兒媳婦,原本一切滿意,誰知偏偏在這個嫡出庶出的問題上他猶豫了,他借他夫人之口說出需要考慮,暫緩親事的想法,雖然事後證明,家中老太爺有威懾力,還是讓這門親事定了下來,這事放到如今人們飯後茶餘的討論課題上來說,就是一個封建陋習,應該人人鄙之,棄之。然而,我們在捫心自問,誰的心中沒有三六九等之分,誰能做到對任何人一視同仁?
先撇開所謂的自問拷問,就看看我這個名義上的開明,人性化單位,身份區分度很高,對待本地人外地人,態度有著分水嶺的差別,對待編內人員與編外人員與臨時用工,待遇之間有著天與地的鴻溝,這難道就不是嫡出與庶出的現代演變?能力真的可以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嗎,恐怕未必吧!
第五十二封家書:如若買房,定然需要閣樓
跟葉頭(我的頂頭上司)聊到書房的問題,他老人家就是三層,頂層是個閣樓,上面放著他上萬本藏書,我曾去過一次,驚訝萬分,處處是寶貝。於是我就說曾公也是如此,每次自己寫家書回家,定然讓人謄抄一份存檔,這種保存知識產權的意識是何等的先進,倘若沒有這種意識,恐怕毛爺爺和蔣中正的枕邊就不會有那本曠世作品《曾公全集》了吧。
第五十八封家書:無實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禍
小的時候媽媽常說莫名其妙得大財的人必定會在什麼地方遭到一劫。按照她老人家的思維就是運氣是衡量的,如果之前用的太多,老來必定會折在什麼地方。我是沒有機會驗證她老人家的理論,因為沒啥半路被錢包砸的經歷。這里曾公所說的「無實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禍」,恐怕也是「運氣守恆定律」吧,所謂大名,所謂權勢,都非無緣無故而來。。
用古語來說就是:名滿天下者,其實難副。又曰:暴得大名者不詳。。。我看的心慌慌。
第六十二封 讓兒孫一無可恃
恃什麼意思,依賴的意思,我們都是依賴的小孩,依賴父母的關愛、照顧和金錢,所以我們是長不大的孩子。獨立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自己關愛自己,自己照顧自己,自己養活自己,可惜好難。
曾公在這封家書中寫道:生當亂世,居家之道,不可有餘財,多財則終為患害。又不可過於安逸偷惰。如由新宅至老宅,必宜常常走路,不可坐轎騎馬。又常常登山,亦可以練習筋骸。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使子弟自覺一無可恃,一日不勤,則將有飢寒之患,則子弟漸漸勤勞,知謀所以自立矣。
唐浩明點評說的非常好:人的本質有著好逸惡勞的一面,有足夠的錢財讓他們花銷,他們還要吃苦做什麼?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富不過三代的原因。
第六十九封 願子孫做君子不做大官
這是一封可以和諸葛亮的誡子書相媲美的家書,曾公寫給他的兒子,誡子書是諸葛亮寫給他的兒子,都是慈父半生的思索,望的就是子孫可以明白其中的真諦。我實在是喜歡這一封短短的家書,如果日後我有自己的孩子,這也會是我教育小孩最最主要的方向。。。。
曾公言: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余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凡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凡富貴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學作聖賢,全由自己作主,不與天命相干涉。。。。
第七十四封 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
這封家書中有兩個命題:
1、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闕一不可。2、才大器大
所謂「規模遠大」,指的就是大抱負、大規劃、大目標。這是一個人必須要有的目標,否則何來的動力前進。借用溫寶寶的名言: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所以規模遠大是仰望星空中的星星。這之後仍舊需要腳踏實地,這就是綜理密微。
所謂「才大器大」,器局很重要,才幹之大小取決於器局之大小。器局者,度量也。
我覺得人生在世,先要培養度量,之後在培養學識,就如同家長教育子女,最先要的是培養孩子成人,之後培養孩子成材。。。
第七十七封 人生在世,恆為要
曾公說:「凡人作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看的時候我直覺得自己汗涔涔,「恆」字之難,難於上青天,有多少人真的能夠做到。往往沖動來了就會跟自己頂一個目標,但是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與遇見無數的挑戰,這個時候「恆」很堅持多久呢?我很崇拜能持之以恆的人,因為這種人有過人的毅力、自控力、耐心和定力,能完成一個「恆」的人就一定能完成下面個無數的「恆」。
第七十九封 誠到底有多難!
誠到底有多難?我不知道,在這樣的生活圈中,要保持「誠」往往會得到很多人的嘲笑。一如我誠實的反應問題,或許會被領導批評,說「家醜不可外揚」;一如我誠實的表明態度,被同事嘲笑為「太傻」;一如我誠懇的說出想法,被朋友說太「天真」;很多時候「誠」是一種口頭上的贊美,卻無法用行動來實踐。就如同國家天天說我們要構建一個「誠信」社會,可是依舊有奶粉事件、饅頭事件、豆芽菜事件、西瓜事件,這「誠信」何來?
曾公自謂「拙誠」,在官場、在戰場,真的是可以如此做到嗎?恐怕這也是曾公的自勉卻無法實踐的東西。
第八十封 做好一件小事比幻想一件大事重要的多
曾公跟弟弟說:治軍總須腳踏實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什麼是克勤小物?「古之成大業者,多自克勤小物。百尺之棟,基於平地;千丈之帛,一尺一寸之所積也;萬石之鍾,一銖一兩之所累也。」所謂「克勤小物」就是踏踏實實做好一件小事。如果一件小事情能夠做好,那麼大事情也必然能夠做好。
這跟之前的「恆」一樣,一個大「恆」需要許多小「恆」的積累,一個宏大的目標需要無數件「小目標」的累積。就如同我會制定中長期的五年目標,但能否實現我並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希望這五年後的自己能走到那個位置。那麼要讓這個目標實現,我還需要年度目標、月度目標甚至每周、每日目標來累積。只有這些每日的堅持才能最終把自己送到那個目標上。就如同如來佛祖讓唐僧去取經,就一定要設置81道磨難,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註定是有無數的磨難,能否走到最後,靠的就是「恆心」。
第八十二封 面對麻煩怎麼辦?
面對麻煩怎麼辦?如果是生活中的小事,就克服解決;如果是生活中的大事,就找人合夥解決;如果是官場上呢?陶淵明選擇的歸隱南山峽,曾公選擇了「耐煩」,想必曾公的自控力更好吧。做違心的事情是一種折磨,我深有體會,說違心的話也是一種折磨,但是在官場中生存,這些事情日日發生,如果沒有很好的自控力,誰能保證不會瘋。
第八十七封 什麼是適意?
這段日子常和聊到什麼才是「適意」,似乎大家在生活總有數不清的煩惱,為生活,為家人,為朋友,為愛人。我們生活在某一個階段會對這個階段的幸福度有個定義,當這個幸福度達到了,那麼就會進入另一個階段,重新在拔高一下幸福度。我和死黨就曾經感慨過,大一的時候能吃一頓肯德基我們就很幸福,定周三的時候吃,那麼周一周二是幻想吃到嘴的幸福,周三吃完,周四周五用來回味這種幸福。等到了大三大四,開始出入必勝客之地,雖然拿著刀啊叉啊談人生談理想,但是吃完出門已經沒有太多值得回味的感覺。再等等我們都工作了,吃過太多的飯店,見過太多的世面,日子在酒席中匆匆而過,我們都快要忘了什麼是幸福的滋味。或許真的是因為我們長大了,一頓肯德基無法代表幸福,我們對幸福的定義在歲月的流逝中被不斷的升級升級,或許拿很多錢,升好幾級官這才是現在應該有的幸福定義。只是為什麼我們不開心呢?
人是不是滿足點比較低會開心,越是容易滿足的人越是容易幸福?這個問題我們討論過但是沒有結果,或許這個壓根就沒有結果,人與人不一樣,需求的東西也不盡相同,那麼幸福的定義自然也無絕對的定論吧,但是看到曾公在家書中感慨「人生適意之時不可多得」,我還是很唏噓。
第九十封 讀書之法與做人之道
這個課題好大,任何一個都可以寫成一本類似探討心智的書。曾公將讀書之法設定為四個部分:看、讀、寫、作。看為閱覽;讀為朗誦;寫為寫字;作為詩文。
這個題目對我而言太大,我不想多說。倒是文中曾公的一個觀點讓我很感興趣,他說:「作諸文,亦宜在二三十歲立定規模;過三十後則長進極難」。曾公的意思就是詩文創作必須在三十歲之前奠定好基礎,如果這個時間段沒有打好基礎,日後想超過常人的成就就非常難。看到這我就想起葉頭曾經說過,一個人如果想練習書法,一定要三十歲之前,否則即便退休後有大把的時間,也無法真正成為書法家。尤其是練習楷書,這是最需要從小打基礎的。我無法考證,因為我沒有練習書法的慧根。但是我認同人需要在年輕時候打好基礎的說法。只有在腦力、體力、毅力最佳的時間段用功,得到的知識才能根深蒂固,發憤才能變強。世界上真的沒有天才,只有那些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孤獨奮戰的人們。
第九十一封 切己體察 虛心涵泳
這八個字是朱熹的讀書之法,在學習「文學理論」的時候老師講過,不過壓根沒聽明白。年少躁動的時代誰願意看夫子們的學習之法。當自己真正意識到無知的時候,再來翻看歷史,才發現原來這些方法就在身邊,只是自己選擇視而不見。何謂「切己體察」,就是聯系自身去體會書中的話。恩,估摸就跟我現在寫讀書筆記類似吧。
何謂「虛心涵泳」,這還真難懂,我看了半天也沒有搞清楚,或許就如同唐老師所分析的:讀書時候用輕松愉悅的享受心態讀接受聖賢之說,而不要把讀書當做苦差事,從而生出厭煩抵觸情緒來。。想想自身,誰不是呢。在高中時段被家長逼迫讀書往往讀不好,等到了大學,知道興趣所在了,讀書的慾望攔都攔不住。當讀書變成了一種快樂,恐怕日日不息都是一種享受。
PS:說句廢話,這封家書中,曾公的落款是:父滌生字。。還是讓自己心動了一把,曾經最喜歡最喜歡的某人,他也常常喜歡用這個簽名,可惜當時的我並不明白這是何意,只是覺得很好聽,而今在看,心動依舊,人已遠去。
第九十三封 勤做讀書札記
曾公教自己的孩子如何讀經——勤做讀書札記。讀書札記重在兩個方面:遇有心領神會者,則記下自己此刻的閱讀心得;遇有疑問者,則將自己的所疑提出來,以後隨著學問的不段提高,對先前的所疑又有新的認識,也宜將這一過程記錄下來。古今不少大學問家便是將學問如此日積月累的。。。還能說些什麼,認真做讀書札記了。
第一百封 歷代聖賢三十二人
曾滌生《聖賢畫像記》三十二人:文周孔孟、班馬左庄、葛陸范馬、周程朱張、韓柳歐曾、李杜蘇黃、許鄭杜馬、顧秦姚王。。。。看到曾公列出的這些聖賢,哪一個不是大名鼎鼎,哪一個不是在中國文學史、思想史、哲學史上赫赫在目的大家,但是我卻僅僅知道他們的名字而已。即便是對於蘇軾,我寫過畢業論文,我寫過專題研究,但是我真正了解他多少,恐怕也只有我自己知道。學術界的浮躁已經滲透我作文章的字里行間中,每每一個題目出來先去翻找是否有前車之鑒借來看看,這就是我做學問的方式。前幾天葉頭跟我聊很多關於五四新詩舊詩的變化,我只能想到書本的官方答案是什麼,卻不知道自己真正了解些什麼,我問葉頭,如果你看到的跟書本說的不一樣,這種思想上的矛盾怎麼解決,他讓我讀書,繼續讀,讀香港人寫的專著,台灣人寫的專著,日本人寫的專著,西方人寫的專著,只有盡可能多了解不同思維你才能接近真相。臨走時他回頭詭異的笑笑說:這世界上其實沒有真相(哈哈,那個表情極其可愛!)一點牢騷而已!
至此,耗時近三個月曾公家書第一本終於看完,一個非常細致的開頭,在中途(50封左右)開始變得草率,因為心境變了。身邊突然間涌現出很多事情,措手不及。我原本以為每日至少兩封家書的計劃都沒能完成。心不定何來思考?
對於家書後半段的記錄也不再細致,翻看前面的心得體會要明顯深刻很多,感悟很多。這前後的差異非常明顯,我深感慚愧。我希望在《曾公家書》(下)的精讀過程中,能夠克制住浮躁的心態,能夠真正做到曾公的「恆」。
『陸』 掉下的頭發可以埋在土裡嗎,主要是從風水學求解
一般情況下,掉下的頭發我都是之間扔進垃圾袋裡。撇掉了,因為畢竟掉專下那兩個也屬不會引起注意,但是有的人去別講迷信,比如說掉下來的牙齒。上牙和下牙都有分別扔的方式,比如說上牙要扔在房上下,牙要埋在土裡。這就是牙能長出來,我小時候家裡人就是熱。這也是一種民間習俗,像你說的,掉下來的頭發埋在土裡,我都沒聽說過有這樣的民間習俗。要是如果從風水學角度來講,那就是迷信吶。
『柒』 武漢在哪家銀行存款利息最高啊
如何理財一直是一個大家都很關注的話題。等我一個字一個字的敲給你。
理財是一門嚴謹的學科,猶如中醫一般,需要望聞問切才能提供最佳理財方案,在理財咨詢中,您需要提供收入,支出,資產(車子 房子 股票 基金 保險等),負債以及理財目標等,專業的理財規劃師才會給你提供合適的解決方案。
一般而言,首先,最基礎的理財方式是首先要學會記賬,通過記賬來發現自己的收入與支出的合理及不合理的項目,進而可以開源節流。
其次是保險的保障,保險在理財中的作用的非常大的,哪怕你賺了50萬,100萬,如果沒有保險的保障,也有可能一夜之間回到解放前。所以,擁有一定的保障是必須的,建議先從保障型保險開始,比如意外保險和健康保險。
再次,現金流的准備,根據專家的建議以及光禹理財公司的客戶群來發現,一般需要儲蓄3-6個月的生活總開支來應付比如突如其來的意外,疾病,或者暫時性的失業而導致沒有收入來源。比如我的月消費是3000,那我應該留多少備用現金?一般來說3000X3=9000元,3000X6=18000元,則建議保留1萬5左右的活期存款。
關於定存 國債和黃金。定期存款的收益真的很低,放在銀行里一天就貶值一天。債券的收益率其實並不高,屬於保值類的工具,有一些就好。而黃金,除非你是專業的炒家或者是有百萬以上資產,否則不建議資產低的人去持有黃金來保值。
關於基金定投,是要高風險高收益還是穩健保本有收益。前一種買股票型基金,後一種買債券型或貨幣型基金。確定了基金種類後,選擇基金可以根據基金業績、基金經理、基金規模、基金投資方向偏好、基金收費標准等來選擇。基金業績網上都有排名。穩健一點的股票型基金可以選擇指數型或者ETF. 定投最好選擇後端付費,同樣標的的指數基金就要選擇管理費、託管費低的。恕不做具體推薦,鞋好不好穿只有腳知道。
一般而言,開放式基金的投資方式有兩種,單筆投資和定期定額。所謂基金「定額定投」指的是投資者在每月固定的時間(如每月10日)以固定的金額(如1000元)投資到指定的開放式基金中,類似於銀行的零存整取方式。 由於基金「定額定投」起點低、方式簡單,所以它也被稱為「小額投資計劃」或「懶人理財」。
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具有類似長期儲蓄的特點,能積少成多,平攤投資成本,降低整體風險。它有自動逢低加碼,逢高減碼的功能,無論市場價格如何變化總能獲得一個比較低的平均成本, 因此定期定額投資可抹平基金凈值的高峰和低谷,消除市場的波動性。只要選擇的基金有整體增長,投資人就會獲得一個相對平均的收益,不必再為入市的擇時問題而苦惱。
關於股票和黃金等。股票和黃金是可以獲得高收益的,也是收益性產品中不可缺少的理財工具之一。但是,一般而言,在金融市場里能夠賺到錢的只有四種人,1 機構投資者,2 職業操盤手,3 多年的資深投資者,4 學會藉助別人力量的人。此外,如果能夠賺錢,僅僅是因為運氣,如果前邊的三種賺錢的人你做不到,不妨做第四種,學會藉助別人力量的人。藉助我們的優秀的操盤手的力量,更輕松的從金融市場里賺到錢。查看我的個人資料有聯系方式。。年收益10%以上不是問題。
『捌』 如何緩解胃疼的小妙招
可以口服奧美拉唑.但是胃病重在保養胃病五養:保暖護養。秋涼之後,晝夜溫差變化回大,患有慢性胃炎答的人,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褥,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或加重舊病。飲食調養。胃病患者的秋季飲食應以溫、軟、淡、素、鮮為宜,做到定時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經常有食物和胃酸進行中和,從而防止侵蝕胃粘膜和潰瘍面而加重病情。忌嘴保養。胃病患者要注意忌嘴,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粘的食物,更忌暴飲暴食,戒煙禁酒。另外,服葯時應注意服用方法,最好飯後服用,以防刺激胃粘膜而導致病情惡化。平心靜養。專家認為,胃病、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的發生與發展,與人的情緒、心態密切相關。因此,要講究心理衛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刺激。同時,注意勞逸結合,防止過度疲勞而殃及胃病的康復。運動健養。腸胃病人要結合自己的體征,加強適度的運動鍛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復發,促進身心健康。
『玖』 找人辦事打電話合適還是發簡訊合適。我這個人打電話講不出來那些花言巧語,發簡訊還可以講兩句。怎麼辦
這位朋友:你提到找人辦事,有求助於別人幫助你達成你所願,
這是人之常情。
我給點粗略建議給你參考:
1.求人你必須主動,不然後別人怎麼知道你需要幫助呢?
2.你不說出來,你又怎麼知道他就不願幫你呢,或許他也很樂意助人;
3.熟人關系好的倒是好辦,稍加點技巧性地提出就很快很容易就答應你並解決了。---這就沒必要多說。
4.克服害怕心理:如果陌生不常來往的人,且地位比咱們高的人,我們就會害怕被拒絕,害怕丟面子之類的想法;
5.用簡訊的利與弊:
當你自認為口才表達沒把握,用簡訊能聯繫上代替你可能會緊張的語無輪次,那你就用整理好的話術用簡訊告訴他一下,讓他先有個印象,最好是能馬上答應你對吧。
但也許他很忙,沒注意手機信息,或沒時間及時回復你,那你耐心地等一天或半天,適當地漸隔一下發夠3條-5條,這里最重要的就是先讓對方注意到你和事情,如果是辦大事還沒得到他的回復,那你最好用心先去打聽一下了解他的愛好和性格風格什麼的,這里要說的就是怎麼樣做到投其所好,又不讓他拒絕你的好意,然後他高興了,見面後也就自然樂於幫你。
6.還是打電話好一些:最起碼很有誠意,也不太用花言巧語,客氣一些,多說些謝謝啦,麻煩了之類的話就可以了
7.多數情況終究是要面談:也有時候一次面談不成功,可以反思總結一下是交談內容,找出原因再來二次,
8.或者帶上會說話又願意為你說好話的朋友,還是幫你說;容易成功。
當然生活工作中,不是什麼事情什麼人都得到別人的幫助,
有時候要懂得這句話:別人會幫你是你的福份,不願幫你是他的本份。
『拾』 書香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是在家庭中度過,所以孩子的人生與家庭、家庭成員有著密切的聯系。
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父母的反射,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
近年來倡導全民閱讀,親子閱讀也被推向話題中心,家庭與閱讀、親子閱讀與孩子的成長,究竟有怎樣的聯系?閱讀又會給孩子本身和家庭帶來怎樣的好處?
1、親子閱讀構建美好童年
「有教養的人,能在美好的事物中發現美好的含義。」——王爾德
小學是孩子學習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最充滿想像力的時期。這個時期孩子能夠接收大量的知識,充分認識世界,因此家長可以重點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為孩子構建美好童年、打造「書中世界」。
閱讀習慣的培養、想像力的開發,並不是很難的事情。 在孩子心中,父母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是他們人生路上的榜樣。
家長藉助親子閱讀時光給孩子樹立榜樣,孩子喜歡上閱讀會更容易,有一位喜愛閱讀的家長才是最好的正面示範。
整本書閱讀設置親子閱讀板塊以及「口述故事」環節,家長每天抽空和孩子共渡親子閱讀時光,哪怕只有短短的10分鍾,長期堅持下去,也會受益匪淺。
2、有效閱讀讓孩子走得更遠
教育就是,孩子在媽媽的正向品質中,學會責任,懂得堅強,真正成長,走向詩和遠方。
孩子小學的發展黃金期需要多種能力同步提高,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學習能力的發展,這種看似復雜的學習能力,可以用一種能力的發展培養出90%以上:即「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需要兩種條件才能發展:
1.持續性和連貫性——閱讀習慣的培養要每天固定有閱讀時間,不可以喜歡就讀,不喜歡就不讀;
2.閱讀量的累計——孩子一年的閱讀量起碼要達到50-100萬字才可以讓這種能力「茁壯成長」!
整本書閱讀課程調動學習興趣幫助孩子堅持閱讀、有效閱讀。
家長責任就是守護,幫助孩子有效閱讀,只有具備高於學科的「閱讀能力」,才能走得更遠、走得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