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度假景點 » 雨花台著名景點介紹

雨花台著名景點介紹

發布時間: 2020-12-08 15:15:31

1. 雨花台風景名勝區有哪些好玩的

大家印象
一座以自抄然山林為依託,以紅色旅遊為主體,融和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全國獨具特色的紀念性風景名勝區。

走進雨花台
雨花台,三國東吳時稱石子崗、瑪瑙崗、聚寶山;南朝時,佛教盛行,傳說高僧雲光法師在此設壇講經,因說法虔誠所至,感動上蒼,落花如雨,始得名。雨花台風景名勝區位於南京中華門外1公里處,是一座以自然山林為依託,以紅色旅遊為主體,融和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全國獨具特色的紀念性風景名勝區。由名勝古跡區、烈士陵園區、雨花石文化區、雨花茶文化區、游樂活動區和生態密林區六大功能區組成。

2. 南京雨花台風景區的著名景點

雨花台烈士紀念碑1989年落成。為建此碑,1980年4月,在全國范圍內徵集設計方案,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後共徵得578個設計方案。現在的紀念碑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齊康設計。
紀念碑高聳在雨花台的主峰,由兩層平台托起,有100級台階,在設計師的設計思想中,沿著石階走向紀念碑,就是在走向崇高的精神境界。紀念碑高42.3米,隱喻南京在1949年4月23日解放。碑取中國傳統的豎式造型,有碑額、碑身、碑座,碑額是抽象了的屋頂,如紅旗、似火炬。碑身正面是鄧小平手書的「雨花台烈士紀念碑」八個鑲金大字,背面是江蘇省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撰寫的碑文,由武中奇書寫。碑座前佇立著一座以「堅貞不屈」為主題的青銅圓雕,再現了烈士寧死不屈的英雄象。 雨花台的佛教文化源遠流長,早在南朝時(距今1400多年),佛教開始盛行,雨花台到牛首山一帶又是南京佛教文化的中心,有一句話很好地形容了當時南郊的特色,就是 「出了南門盡是寺」,南門是指中華門,出了南門也就是雨花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牧描寫的南朝佛教盛行的景象,其實南朝鼎盛時期,南京寺廟甚至超過700座,主要集中於以雨花台為中心的南郊地帶。正是當年這里寺廟林立、梵音繚繞的佛教文化盛景,孕育產生了「落花如雨」的美麗傳說。雨花台作為古城金陵的佛教文化中心,除了雲光法師,中國佛教史上還有許多更為著名的高僧與雨花台有著很深的淵源。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雨花台山崗不大,卻得天獨厚,「別有天地非人間」,風光極為秀麗。自東晉以來,歷代喜歡置身於山水凈明之間的高僧大德就紛紛在此擇地建寺,寺以山美,山依寺顯,雨花台與佛教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成為古城金陵佛教文化的中心。
雨花閣是雨花台名勝古跡區,乃至南京南郊歷史文化風光帶的一座標志性建築,坐落於古雨花台遺址上。這里就是當年雲光法師講經說法的地方。 公交
地鐵 > 中華門南站出口 > 向東500米 >雨花台北門經雨花台北門的車次(雨花台站下即可)乘:寧井線 安銅線 游2路 游4路 26路 88路 105路 305路 137路 164路 814路 816路 821路
經雨花台南門的車次(雨花台南大門站下即可)乘:154路 雨谷線 游2路 游4路 33路 44路 雨石線 雨烏線 820路
雨橋線經安德門的車次(安德門站下即可)乘:地鐵1號線 清安線 雨石線 雨谷線 安銅線 安祿線 安丹線 安鳳線 雨橋線 26路 75路88路 94路 100路 111路 113路 127路 137路 148路 164路 171路 180路 820路 821路
南京火車站到雨花台:33路,44路,173路,地鐵1號線南京南站到雨花台:19路區間,地鐵1號線中山陵附近到雨花台:游2路,地鐵2號線轉1號線總統府到雨花台:44路,游2路,地鐵2號線轉1號線新街口到雨花台:33路,地鐵1號線 自駕
自駕游線路之滬寧高速線路:滬寧高速→中山門出口 →中山東路→ 龍蟠路 → 雨花東路 → 出口往右轉直行→雨花台景區北門
自駕游線路之二橋高速線路:二橋高速 → 寧鎮公路 →新莊立交→九華山隧道→ 龍蟠路 → 雨花東路→ 雨花台景區北門
自駕游線路之寧杭高速線路:寧杭高速 → 機場高速 → 花神廟立交 → 雨花廣場 → 雨花台景區南門

3. 雨花台風景區的景區簡介

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全國風景名勝區先進集體、全國保護旅遊消費者權益示範單位,並通過ISO9001/14001認證。年遊客量達200萬人次以上。
雨花台是一座松柏環抱的秀麗山崗,高約100 米、長約3.5公里,頂部呈平台狀,由2個緊緊相依的山崗組成:東崗名為梅崗,中崗也稱鳳台崗。歷史上曾將延伸至安德門外的西崗,與前兩個山崗合稱聚寶山,明朝的南京南門──聚寶門(今中華門),即由此山而得名(西崗即為石子崗)。雨花台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烈士殉難處,在這里遇難的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達10萬之多。
雨花石是這里的特色,但現在,它並不產於這里。
雨花台烈士陵園是雨花台風景區的主要功能區,六朝雨花凝天地神韻,一部青史鑄千秋聖台。

4. 雨花台有哪些著名風景區

雨花台風景名勝區位於南京中華門外1公里處,面積為153.7公頃,綠地覆蓋率達90%以上。雨花台是一座以自然山林為依託,以紅色旅遊為主體,融和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全國獨具特色的紀念性風景名勝區。
雨花台風景名勝區由名勝古跡區、烈士陵園區、雨花石文化區、雨花茶文化區、游樂活動區和生態密林區六大功能區組成。
雨花台是一座松柏環抱的秀麗山崗,高約100 米、長約3.5公里,頂部呈平台狀,由3個山崗組成。東崗又稱梅崗,中崗也稱鳳台崗,西崗延伸至安德門外,無別名。

5. 南京雨花台風景名勝區的介紹

南京雨花台風景名勝區位於南京市雨花台區北部中華門外,佔地面積153.7萬平方米。雨花台風景名勝區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紀念聖地,是新中國規模最大的紀念性陵園,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和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是一個集教育、旅遊、休閑、娛樂為 一體的江蘇省級紀念性風景名勝區。南京雨花台風景名勝區由名勝古跡區、烈士陵園區、雨花石文化區、雨花茶文化區、游樂活動區和生態密林區六大功能區組成。

6. 問:問:南京好玩的景點,雨花台 夫子廟 中山陵 總統府 玄武湖 除了這些南京有哪些景點呢!

南京十大旅遊風景區

鍾山風景區
鍾山,又名紫金山,位於東郊,為寧鎮山脈最高峰,山勢雄渾,有「鍾山龍蟠」之譽。鍾山風景區方圓31平方公里,是南京最負盛名的游覽勝地。全區山水相依,城林輝映,塔閣棋布,園囿紛呈,是中外遊客來寧的必游之地。主要景點:中山陵、藏經樓、音樂台、光華亭、流徽榭、中山植物園、明孝陵、孫中山紀念館、美齡宮、梅花山、紅樓藝文苑、海底世界、靈谷公園、頭陀嶺公園、紫金山天文台、白馬石刻公園、玄武湖公園、情侶園、台城、雞鳴寺、九華山公園。

秦淮風光帶
夫子廟及秦淮風光帶,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地處南京城南,是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其范圍東起東水關、淮青橋、秦淮水亭,越過文德橋,延伸到中華門,直至西水關的內秦淮河地帶,包括河兩岸的街巷、民居、附近的古跡和風景點。那一帶自古以來就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方。主要景點有:夫子廟、江南貢院歷史陳列館、桃葉渡與吳敬梓故居、瞻園、李香君故居、王謝古居、白鷺洲公園、中華門

石城風景區
石城風景區貫穿鍾山風景區,秦淮風光帶、大江風貌區的南京明城牆內的景點,部分景點也在城外,如小紅山等。城內的游覽以人文景觀為主,也不乏湖光山色。主要景點:總統府、梅園新村紀念館、南京博物院、朝天宮、甘熙故居、鼓樓、紅山森林動物園、清涼山公園、烏龍潭公園、莫愁湖公園、江蘇南京廣播電視塔、中華織錦村、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大江風貌區
長江,古稱大江。南京地跨長江兩岸,偕萬里長江奔騰之勢,形成壯麗的濱江景觀,尤以山秀、洞幽、江深、嘰奇為特點。主要景點:長江大橋和二橋、燕子嘰、獅子山閱江樓、靜海寺、渡江勝利紀念碑、岩山十二洞、江心洲。

棲霞風景區
位於南京市東北郊,以棲霞山為中心,自古即以「秋棲霞」紅楓景觀與棲霞寺千年古剎名聞遐邇。景區內還有眾多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對象的南朝石刻,引人發思古之幽情。 主要景點:棲霞山、棲霞寺、舍利塔與千佛岩石窟、南朝陵墓石刻。

南郊風景區
主要指南郊雨花台,牛首山一線景點。六朝時這里曾寺廟林立,中世紀七大奇觀之一的大報恩寺塔即在此區。該區自然風景優美,歷史遺跡眾多,還是古代墓葬的集中地。主要景點:雨花台風景名勝區、菊花台公園、牛首山弘覺寺塔、鄭和墓、將軍山風景區、南唐二陵、方山。

湯山風景區
位於東郊江寧區鎮內,為全國四大溫泉療養區之一,集碑、泉、洞、湖、寺為一體,匯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於一身。區內有堪稱世界之最的陽山碑材,舉世矚目的南京猿人亦發現於此。主要景點:湯山古溶洞、湯山溫泉、蔣介石先生溫泉別墅、陽山碑材。

兩湖風景區
主要指高淳、溧水兩縣境內,亦即固城、石臼兩湖周邊的景點 。兩湖水質清冽,水產豐美,每至夏日,菱荷飄香,漁歌唱晚,兼以淳溪古街,東壩戲樓,天生橋等人文景點,古人在此忘情山水,今人亦每每流連。主要景點:胭脂河與天生橋、無想寺風景區、固城遺址、淳溪老街、保聖寺塔、滄溪戲台、迎湖桃源、遊子山與真如禪寺、雙女墳。

珍珠泉老山風景區
主要指位於江北的浦口區的眾多景點。該區毗鄰鬧市,文景交融,山巒聳翠,芳草如茵,既有老山國家森林公園生態山林,又有湯泉溫泉療養、珍珠泉度假等諸多特色旅遊項目。主要景點:珍珠泉旅遊度假區、珍珠泉野生動物生態園、老山國家森林公園、求雨山文化園、惠濟寺與古銀杏、湯泉溫泉。

金牛湖風景區
金牛湖風景區,主要指六合縣境內的景點。風景區內以雨花石、石柱林為標志,是開展地質專項旅遊、雨花石採石游、田園觀光游、生態旅遊的好去處。主要景點:金牛湖、桂子山石柱林、靈岩山|、龍池、六合方山、芝麻嶺自然保護區、文廟、六合清真寺。

7. 雨花台風景區的景區歷史

從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這一帶傳禮授農算起,雨花台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築「越城」起,雨花台一帶就成為江南登高攬勝之佳地。三國時,因崗上遍布五彩斑斕的石子,又稱石子崗、瑪瑙崗、聚寶山。南朝梁武帝時期,佛教盛行,有位高僧雲光法師常在此地高座寺後的山頂設壇講經,有僧侶五百餘人,趺坐聆聽,講得精彩,聽得入神,盛況空前。相傳此事感動了佛祖,遂落花如雨,化作遍地絢麗的石子,雨花台由此得名。明、清兩代,景區內的「雨花說法」和「木末風高」分別被列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在雨花台上下三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古聖先賢和仁人志士曾在此演繹了壯麗的人生,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歷代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將相,從李白、王安石、陸游、朱元璋、康熙、乾隆到魯迅、田漢、郭沫若、劉海粟,都留下了吟詠雨花台的優美詩篇。「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雪映山眉紫,煙消樹頂圓」,這些美妙的詩句,正是歷史上雨花台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栩栩如生的寫照。
南朝時盛極的高座寺於洪武初年被廢,後建築也多毀於大火。景泰癸酉(1453年)年間,禮部尚書胡瀅前來進香,該寺的規模尚存,只是破敗不堪。成化年間,僧人照堂廣募錢財,想要加以修繕,到弘治戊申年(1488年)臘月正式動工恢復拓建,丙辰年十月(1496年)完工,先後恢復了葯師、凈業兩大殿以及東室、西堂、鍾鼓樓、廚房等建築,寺後即為古雨花台。
雨花台風景區中,歷史上有著名景點「江南第二泉」,原名雨花泉,古時亦稱永寧泉,泉有二孔,水出地面1米,纖湮縷浸,清洌甘美,色味俱絕,南宋著名愛國主義詩人陸游到四川任職時途經建康,登雨花台游覽,用泉水沏茶,備加贊賞,稱之為二泉,位列金陵名泉之首。明代趙謙為二泉題匾,「江南」二字、及之後的「第」字為後人所加,如今鐫刻在大理石上的「江南第二泉」是當代著名書法家蕭嫻題寫。 在江南第二泉上面,是百年老店「二泉茶社」。原茶社建築為木結構,經白蟻常年侵蝕,已成危房。隨著雨花台風景區旅遊資源的不斷開發利用,為拓展雨花茶的文化特色,2001年,雨花台風景區對二泉茶社實施整體翻修。
由於雨花台是南京城南的一處制高點,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東晉豫章太守梅頤曾在此抵抗外族入侵,南宋金兵入侵,抗金名將岳飛在此痛擊金兵;此後的太平天國天京保衛戰,辛亥革命討伐清兵,抗日戰爭「首都保衛戰」,都曾在此掀起連天烽火,雨花台也因此逐漸荒蕪。
1927年以後,雨花台淪為國民黨統治者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場。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決定在此興建烈士陵園。
風景區的建設可分為三個時期。從1949至1979年,根據「先綠化、後建設」的方針,主要進行大規模的綠化造林工作;自上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又陸續興建了大規模的紀念建築群,在全長1500米的中軸線上,由北向南,烈士就義群雕、烈士紀念碑、倒影池、紀念橋、紀念館、忠魂亭等依次展開。1999年在北京舉行的「國際建築師協會第20屆大會」上,這組巧奪天工的紀念建築群榮獲「藝術創作成就獎」。自90年代中期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景區景點建設,修復和新建了乾隆御碑、二忠祠、木末亭、木樨苑、怡苑等景點,新建了雨花石博物館和江蘇省國家安全教育展覽館,陸續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烈士紀念區、名勝古跡區、雨花石文化區、雨花茶文化區的建設,和游樂活動區、生態密林區的建設。
如今的雨花台,已是一座以自然山林為依託,以紅色旅遊為主體,融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全國獨具特色的紀念性風景名勝區。

8. 雨花台有哪些景點

雨花台風景名勝區由名勝古跡區、烈士陵園區、雨花石文化區、雨花茶文化區、游樂活動區和生態密林區六大功能區組成。

主要景點: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館)、烈士群雕、雨花閣、二忠祠、木末亭、乾隆御碑亭、方孝孺墓、辛亥革命人馬冢、甘露井、曦園、怡苑、梅崗、江南第二泉等。

9. 雨花台有哪些景點(最好有簡介

雨花台風景名勝區由名勝古跡區、烈士陵園區、雨花石文化區、雨花茶文化區、游樂活動區和生態密林區六大功能區組成。新復建了雨花閣、二忠祠、木末亭、乾隆御碑亭、方孝孺墓、辛亥革命人馬冢、梅崗等20餘處

10. 南京雨花台風景名勝區的主要景點


雨花台烈士陵園
雨花台烈士陵園位於南京市雨花台區雨花台丘陵中崗,是新中國規模最大的紀念性陵園,國家首批4A級旅遊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面積1.13平方千米。
陵園包括雨花台主峰等5個山崗,以主峰為中心形成南北向中軸線,自南向北有南大門、廣場、紀念館、紀念橋、革命烈士紀念碑、北殉難處烈士大型雕像、北大門以及西殉難處烈士墓群、東殉難處烈士,紀念亭等。
江南第二泉
江南第二泉,原名雨花泉,泉有二孔,水出地面1米。南宋著名愛國主義詩人陸游到四川任職時途經建康,登雨花台游覽,用泉水沏茶,備加贊賞,品為二泉。雨花泉位列金陵名泉之首。明代趙謙為二泉題匾,江南二字為後人所加、鐫刻在大理石上的江南第二泉是當代著名書法家蕭嫻題寫。2001年,雨花台風景區對二泉茶社實施整體翻修。
怡苑
怡苑建於80年代初期,佔地2公頃,由東南大學潘谷西教授設計。怡苑是具有江南古典園林風格的園中園,苑內圈養了藍、白孔雀及八哥、虎皮鸚鵡等。
南門休閑廣場
景區南大門佔地面積約2970平方米,其中主體建築由二個亭式建築、二個耳房組成,成條狀對稱布局。建築軸線達80米長,房屋建築面積為140平方米,鋼筋混凝土澆灌框架結構,外坪為干掛金山石板和綠色玻璃幕牆。高度為3.1米至3.7米。門式建築軸線中間部分設置了小型噴泉水池,長12米,寬4.5米,形成樹冰狀、鼓泡狀及彩虹狀等形態各異的水體造型。距小水池4米距離處又設置了一座塑假石水池,長25米,寬8米,居中以園林造石手法塑造了一塊長17米,寬2.5米,高近3米的模擬雨花石,形象逼真,石紋清晰,石面上鑲嵌雨花台三個金色大字,由著名書法家武中奇書就,每個字高寬各約1.2米,是風景區入口處的標志性題名石。
木樨苑
木樨苑綠化以桂花為主,配以野生杜鵑(映山紅)。桂花,古稱木樨。1999年在此建木樨苑,由桂花專類園、假山瀑布、流杯亭、木樨榭、曲橋、小徑等部分組成,佔地12畝。桂花專類園栽植了26個品種的千株桂花,湖堤上壘起了高達8米的假山群,瀑布從假山頂向南噴射。
梅崗與梅廊
東晉梅崗,又稱梅嶺崗,東晉初期,胡人壓境,都城南遷,豫章太守梅賾帶兵抵抗,屯營於此。為了紀念梅賾將軍的高風亮節,後人在崗上建梅將軍廟,廣植梅花,遂稱為梅崗。到明清時,這里已形成梅海,與鍾山腳下的梅林成為南京東郊、南郊兩大賞梅勝地。1999年,雨花台風景區在此復建梅崗,由訪梅亭、問梅閣、寒香軒、曲廊四部分組成。雨花台風景區成為南京市的重要賞梅之地,中國南京國際梅花節的重要分會場。
雨花台東崗周圍除了江南第二泉外,還有楊邦義剖心處、方孝孺墓、辛亥革命陣亡將士人馬合冢等幾處遺跡。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