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度假景點 » 介紹一處歷史文化景點福建省

介紹一處歷史文化景點福建省

發布時間: 2020-12-07 11:45:53

㈠ 介紹家鄉的一處景點吧

汕頭南澳島位於廣來東省和福建省自交界的洋面上,由大小23個海島組成,人稱「潮汕屏障,閩粵咽喉」。景區看點:南澳島上有不少歷史遺跡,宋皇井便是其中之一。相傳元朝大軍南下時,南宋皇帝趙昺南逃至南澳島,命令百姓前在海灘上挖掘了三口井,一名「龍井」、一名「虎井」、一名「馬槽」,當地百姓統稱其為「宋皇井」。井中噴出的泉水十分清冽甘甜,用來沖茶,味道甚好,當地人視為珍品。
汕頭南澳島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這里的清澳灣沙質細軟,是天然優良的海邊浴場。而且此地空氣清新,每立方厘米空氣含負離子數高於一般城市10至20倍,盛夏季節,海風習習,氣候清爽,吸引了眾多旅遊者。
在汕頭南澳島上吃海鮮是再美不過的一件事了,石斑魚、龍蝦、螃蟹、貝類……保證你大飽口福。

㈡ 福建歷史文化

福建歷史悠久,原始社會就有人類活動,屬於古越族的一支,被稱為「東越」。戰國時期,越國為楚兵所敗;越國一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其後裔與福建的閩族人融合,成為「閩越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福建設閩中郡,第一次作為一個行政區劃單位出現在中國版圖上。

唐朝中期設福、建、泉、漳、 客家文化---土樓
汀5州。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為加強邊防;設「福建經略使」。始有「福建」一詞。五代時期,閩王王審知據閩成立閩國基本上奠定了後來的省界。福建又有「八閩」 之稱,南宋時福建設l府5州2軍,府、州、軍為同級行政機構,共計8個,故稱「八閩」。宋後基本延襲舊制。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增設台灣府,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單獨設省。清末福建共有9府2州,58縣6廳。辛亥革命後,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除府、州制,設省、道、縣三級制,幾經調整,至解放時止,全省設2市、7個行政督察區,共有67縣。1949年福建解放後,全省設2市、8專區,共有67縣。1951年,增設泉州、漳州2市,委託專署領導。此後20多年間,行政區劃又曾數次調整。開革開放以來,福建根據自己的特點,調整了行政區劃,地區改為地級市,形成市帶縣體制。至2o00年底,全省設9個省轄市,共有14個縣級市、25個市轄區、46個縣(含金門縣)。 福建歷史源遠流長,科學文化曾盛極一時。5000年前,先民們就在此生息繁衍,創造了可與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的曇石山文化。三國時因造船業和航海技術發達,福建成為孫吳的一個水軍基地和對外通商口岸。南宋和元代,泉州成為世界上最大商港之一,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通商關系,形成了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明代鄭和七下西洋多次在福建駐泊,招募水手,修造船舶,從福建揚帆出海。清同治五年間,在馬尾創辦福州船政局和中國第一所海軍學校;成為中國近代海軍和造船工業的搖籃。福建歷史上人才薈萃,涌現出一批在中國歷史上有影響的傑出人物,如天文學家蘇頌,世界法醫學鼻祖宋慈,思想家、文學家李贄,音韻學家陳第,學者、書法家黃道周、蔡襄,文人嚴羽、楊億、柳永,史學家鄭樵、袁樞,民族英雄鄭成功、林則徐,思想家、翻譯家嚴復、林紓,鐵路建設專家詹天佑等。他們以自己的膽識和獻身精神,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歷史上福建人民為反壓迫、反侵略進行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勇斗爭,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福建人民貢獻出萬千優秀兒女,作出了卓越貢獻。福建是全國重點老區省份之一,老區分布遍及的62個縣(市);其中有46個老區縣(市)、518個老區鄉(鎮)、7772個老區行政村、2919個革命老區基點村。

戰國晚期,無諸在福建境內稱王。之後,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削去無諸王號,降為君長,在閩越故地設閩中郡,但未委派職官,仍由無諸統轄。劉邦起兵後,無諸率兵相隨。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復立閩越國,封無諸為閩越王。漢武帝時,閩越王余善反漢,被漢軍討平,閩越國亡。漢廷即設東部候官,派兵駐守,隸屬會稽郡東部都尉。東漢末,改屬南部都尉,並置候官長。三國時,福建隸屬吳國,先後統屬於會稽郡和建安郡,時置候官縣。

晉朝時,福建始屬揚州,後屬江州,境內置建安郡和晉安郡,委派太守管轄。南朝宋時,增設晉平郡,置太守;南朝齊時,撤晉平郡;南朝陳時,曾設閩州刺史,不久裁撤,福建先後隸於東揚州和豐州刺史管轄。後仍設建安郡和晉安郡,由太守管轄。

隋朝時,撤晉安郡,改為泉州,後改為閩州,置刺史管轄。後改建安郡,由太守管轄。

唐初,福建仍由各州、郡長官分治。因福建屬邊遠地區,所以設中都督府,委派都督監管。唐中期設福建道,道的軍政長官有:福建經略史、福建都防禦史、福建觀察使。福建觀察使實際上成為統領福建道軍政、民政、財政、司法等大權的行政長官。唐末,藩鎮割據,節度使權力膨脹,成為實際軍政長官。王潮占據福建後,唐廷升福建路為威武軍,任命王潮為威武軍節度使。五代時,仍由節度使統轄;後唐時,王延翰建閩國。

宋初,福建軍政長官仍是節度使。宋太宗時設福建路,最高軍政長官為福建安撫使。另有福建轉運使,掌管財賦;福建提刑,掌管司法;福建提舉,管賑荒救濟事宜。此外,由中央政府派任福建及所屬州、軍的官員有節度使、承宣使、觀察使、制置使、宣撫使、巡撫、招捕使、撫諭使、發運使等,多是臨時性官員,或是有官無職的虛銜官員。宋代軍、政分設,福建軍事長官有都總管、都鈐轄、都統制等。

元代,福建行政區劃變更頻繁。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福建行中書省;次年,改置宣慰使司;至元二十年(1283年),復置行中書省;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改為行尚書省;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又改宣慰使司,並入江西行中書省。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重置福建行中書省。大德元年(1297年),改為福建平海行中書省,治所從福州遷至泉州。大德三年(1299年),改為宣慰使司,治所遷回福州。至正十六年(1356年),重置福建行中書省。福建行省長官有平章政事、右丞、左丞、參知政事、提刑按察使;改置宣慰使司時,最高長官為宣慰使。還有管監察的肅政廉訪使。軍事最高長官為都元帥。

明初,福建仍為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在福建設承宣布政使司,委派布政使為全省最高行政長官。布政使司主要官員有:左、右布政使,左、右參政。另置提刑按察使司,設按察使掌管全省刑獄。軍事方面置都指揮使司,主要官員有:都指揮使,都指揮同知,都指揮僉事。與之並行的還設有鎮守和鎮守總兵官。明朝中央政權為加強對地方監管,經常派官員到地方辦事並視察監督。由中央派出的主要職官有:巡撫都御史、鎮守太監、巡撫、刷卷監察御史、清理軍政監察御史、督銀課御史等。

清初,福建最高軍政長官為鎮守和總督。「三藩之亂」後,廢鎮守耿精忠,以後不復設。福建和浙江為一大區,設閩浙總督統管兩省軍政。巡撫為全省最高軍政長官,下設布政使,具體負責行政事務。布政使品級與巡撫相同,為從二品官,但職權僅限於掌管民政和財政。還設按察使掌管全省司法。因旗兵駐扎福建,清時設駐防福州大臣(福建將軍)統管,為從一品,與總督品位相同,但職權遠不如總督。漢族兵為綠營,其全省最高軍事長官為提督。福建省先設提督,後分設陸路提督和水師提督,分管陸軍和水師。光緒三十年(1904年)撤水師提督,設提督總管全軍。

㈢ 介紹一處名勝古跡

桂林山水位置處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南嶺山系的西南部,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為主要特點。桂林諸山雖都是石質山體,極少土質,但因為氣候溫和濕潤,利於植物生長,加上桂林人非常注重石山綠化,故岩石縫隙間會頑強地生長出許多的灌木、喬木和藤類植物,將一座座石峰罩得嚴嚴實實的,顯得青翠而富有生機。桂林是典型的岩溶地貌。桂林景色岩溶地貌的最重要特點就是在流水的長年侵蝕下,一方面會形成各種奇形怪狀的洞穴,並不斷地改變著形態,另一方面又會生長出各種不同的石筍、石幔、鍾乳石,兩者構成了奇妙的岩溶洞穴奇觀。
杭州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杭州市市中心,舊稱武林水、錢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稱西湖。西湖處處有勝景,歷史上除有「錢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和1985年評出的「新西湖十景」。在以西湖為中心的60平方公理的園林風景區內,分布著主在風景名勝40多處,重點文物古跡30多處。概括起來西湖風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園、七洞、八墓、九溪、十景為勝。新西湖十景是1985年經過杭州市民及各地群眾積極參與評選,並由專家評選委員會反復斟酌後確定的。
北京故宮,又名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位於北京市中心。故宮東西寬750米,南北長960米,面積達到72萬平方米,為世界之最;故宮的整個建築被兩道堅固的防線圍在中間,外圍是一條寬52米,深6米的護城河環繞;接著是周長3公里的城牆,牆高近10米,底寬8.62米。城牆上開有4門,南有午門,北有神武門,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城牆四角,還聳立著4座角樓,角樓有3層屋檐,72個屋脊,玲瓏剔透,造型別致,為中國古建築中的傑作。
黃山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內,由於山高谷深,氣候呈垂直變化。同時由於北坡和南坡受陽光的輻射差大,局部地形對其氣候起主導作用,形成雲霧多、濕度大、降水多的氣候特點。黃山還兼有「天然動物園和天下植物園」的美稱,有植物近1500種,動物500多種。黃山氣候宜人,是得天獨厚的避暑勝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療養避暑勝地。
蘇州園林有: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獅子林、怡園、滄浪亭、耦園、藝圃。[4]作為蘇州古典園林典型例證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秀山莊,產生於蘇州私家園林發展的鼎盛時期,以其意境深遠、構築精緻、藝術高雅、文化內涵豐富而成為蘇州眾多古典園林的典範和代表。
長江三峽:中國長江上游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合稱,簡稱三峽。是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也是中國40佳旅遊景觀之首。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山水畫廊,全長192公里,也就是常說的「大三峽」。
日月潭是台灣的「天池」,湖周35公里,水域9平方公里多,為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泊,也是全國少數著名的高山湖泊之一。
承德避暑山莊地處內蒙古高原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帶,屬溫帶大陸性季風型山地氣候,四季分明。冬天雖然寒冷,但由於四周環山,阻滯了來自蒙古高原寒流的襲擊,故溫度要高於同緯度其他地區;夏季涼爽,雨量集中,基本上無炎熱期,是旅遊避暑勝地。
關帝廟俗稱武廟,位於避暑山莊麗正門西南側宮牆外20米處,始建於清雍正十年(1732年),是中國唯一的皇家關帝廟。
秦陵兵馬俑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陵墓的陪葬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之一。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在兵馬俑一號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廳,設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向中外廣大旅遊者開放。

㈣ 介紹一處文化古跡

美麗的洛陽,這是個歷史悠久、風景誘人的大都市。它地處河南省西部,古稱豫州,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城市。有三千多年的文明史。城市的興起距今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從公元前二十億世紀起,先後有13個朝代在此建都。自古以來,這里墨客騷人雲集,因此有「詩都」之名,有「花都」的美譽。 洛陽的名勝古跡數不勝數,其中龍門石窟最為著名,它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古稱「伊闕」,這里山河壯麗,風景優美,石窟密布在伊河兩岸的崖壁上,長達一公里之餘。他和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合稱為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世界各地的人都來此觀光旅遊,引得遊人如潮。 其次就是白馬寺了,它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洛陽白馬寺為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乃佛教傳入我國後官辦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譽為「釋源」、「祖庭」。被國家旅遊局評為4A級景區。 洛陽牡丹甲天下,牡丹是洛陽的一絕。牡丹是中國傳統名花,賞花是洛陽人民的古老習俗。自古以來,洛陽牡丹就以品種繁多,花色絕倫而名揚天下。天下無雙艷,人間第一香」稱譽牡丹,實不為過。牡丹乃花中之王,雍容華麗,色艷香妍,冠壓群花,盛開在暮春。自唐代以來,牡丹之盛,莫過於洛陽,歐陽修稱贊「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洛陽牡丹因此有「花中之王」「萬花一品」諸多美稱。唐代詩人白居易「花開花落二十日

㈤ 作文介紹一處歷史古跡

漢時設立侯城,遼金稱瀋州,元稱沈陽路,偽滿時叫奉天,清朝時被稱為盛京。她就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可愛的家鄉--沈陽。家鄉沈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跡眾多,古遺址、古建築、革命紀念址等400多處。集漢、滿、蒙三個民族建築風格於一體的沈陽故宮,在中國宮殿建築中別具風采,是我國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的最完整的皇宮建築群。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抱著我領略過故宮。隨著大殿前日晷的周期變化,我成為了一名小學生,近些年的大年初一,我都要到故宮遊玩,來體味往日和現在的"紫去東來"。故宮四周有高大的紅牆,故宮裡面有崇政殿、大政殿、文淵閣。我最喜愛故宮里的十王亭,十王亭的每一個亭裡面有不同的旗幟、兵器、鎧甲。我覺得兵器中的刀、槍、劍、戟特別好玩,它們的形狀不同,使用的方法也不同。每次我都在故宮裡面買些仿製精巧的古兵器玩具,放在我自己的房間里,讓它們陪伴著我一天天長大。家鄉沈陽不僅有我喜愛的故宮,還有掩映在蒼松古柏之中的東陵、北陵。大帥府等舊址讓我們懂得過去,珍惜現在。世博園、皇家極地海洋世界、五里河公園、科技宮等處更是適合我們學生遊玩、學習的地方。家鄉沈陽在飛速地變化中,美麗的護城河上遊船盪漾,現代化的地鐵工程在修建中……我想在寬頻網上發布信息,歡迎全世界的同學們來家鄉沈陽做客,到時我會做一名出色的導游,把沈陽好玩的地方都介紹給你們,我還會領你們去品嘗老邊餃子、宋家餛飩、老高太太糖葫蘆……願家鄉沈陽天更藍,水更清,好玩的地方更多!

㈥ 介紹一處文化古跡的作文(300字)

這兒抄,有群山逶迤,有山巒疊嶂,還有很襲多珍禽奇鳥,與許多名勝古跡。
「共尋招隱寺,初識戴顒家。還依舊泉壑,應改西雲霞。」伴隨這首唐代詩人駱冰王所寫的詩,我們徐步走進招隱寺。只見那兒綠樹蔥蘢,環境幽雅,真是飲酒作曲、安心讀書的好地方!可不是,在這綠樹環繞、鮮花遍地的招隱寺中,東晉卓越的音樂家戴顒,在這兒為中國的音樂史上譜寫下了燦爛的篇章。拾階走上去,走到了讀書台,這兒樹木成蔭,彷彿看見了昭明太子蕭統在這里潛心讀書,從而在增華閣里編輯了《文選》三十卷和《昭明文選》……
依山而建的竹林寺的景色更是美不勝收。清代的詩人汪懋麟還作詩贊美它:「潤州到處皆絕景,最愛城南古竹林。無數亂山藏寺小,幾多籬徑入門深……」不錯,這里竹木繁茂、古木參天,各色風景引人入勝。
文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文學評論家劉勰寫的文學評論巨著《文心雕龍》,這本《文心雕龍》被翻譯成各種文字。而且,文苑中的劉勰房中,都有這些各種翻譯的文字版本……
聽了我的述說,你一定覺得米芾說得「城市山林」名不虛傳吧?對它的名勝古跡也了解了吧?歡迎大家來玩哦!

㈦ 福建地名的來歷歷史文化典故在50字到500字 福建的地名來歷,包含的歷史文化典故等。

古代設福抄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五個州,取前兩個州的頭一個字就是福建。明朝設福建省,因是閩族人居住地區,所以簡稱閩。
故事一:「三山」由來
福州是一座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名城。唐開元十三年設福州都督府始稱福州。五代梁開平二年閩王王審知擴建城池,將風景秀麗的烏山、於山、屏山圈入城內,從此福州成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獨特城市。
「三山」成了福州的別名。
故事二:五次定都---無諸定冶城、閩國定都福州、南宋趙昰定行都、南明朱聿健定臨時王都、中華共和國臨時首都。
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張伯玉,親自在衙門前種植榕樹2棵,並號召百姓普遍種植後滿城綠蔭蔽日,暑不張蓋,故又有榕城之美稱。宋末北方動亂,端宗皇帝在福州即位,改名福安府,明末唐王朱聿鍵,也在福州登基,改名天興府,又稱福京,使福州先後兩度成為臨時京都。明清兩代福建省為福州府府治。從民國年間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福州均為福建省省會,其中1933年,福建事變時期,曾一度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革命政府的「國都」。
故事三:六次建城---無諸建冶城、嚴高建子城、唐建羅城、梁建夾城、宋拓外城、明建府城

㈧ 介紹一處文化古跡作文600

長城,是我早已嚮往的去處。暑假裡,我如願以償飽覽了中華民族古老的長城風光。
八達嶺聳立在北京西郊,遠望起伏連綿,近看山嶺陡峭。長城盤旋在山樑上,像騰飛的龍。站在長城上往下看,只見停車場的一輛輛轎車如甲蟲,一個個行人如螞蟻;往上仰望,藍天白雲,烽火台傲然挺立。登長城看起來容易,走起來氣喘吁吁,好不容易才走到好漢坡,大家都累得汗流滿面。媽媽說:「不到長城非好漢,到了長城不自滿。」聽了媽媽的鼓勵,我又堅持往上登,終於登上了八達嶺長城高處--烽火台。爸爸告訴我:這是古代秦朝,為了防禦匈奴的入侵,勞動人民用肩挑手扛,用磚石砌成的。以後逐漸連成了萬里長城。我們的心情都很激動,從不同角度,選取不同的景點,拍下了10多個鏡頭。
站在長城上,我浮想聯翩:二千多年前,在那麼惡劣的條件下,勞動人民就能燒出那麼質好量多的火磚,砌成了堅實的城牆,實在是了不起!我們要弘揚中華民族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把祖國的各行各業建設得蒸蒸日上、欣欣向榮。
長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我們要保護好長城,更要弘揚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我今年9歲了,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了要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為祖國的繁榮游長城
在北京的日子已經過去很久了,但是它卻一直縈繞在我心裡。
那天我醒得很早,等著爸爸媽媽起來,因為我們約好今天去登八達嶺長城。
到了八達嶺長城腳下,已經快是中午了,我說:「我們先吃些東西吧」。老爸說:「饞貓」。吃過飯好像有了好些用不完的力量,到了長城的腳下,抬頭望去長城是那樣的高大宏偉。我奮力穿梭在擁擠的人群中,手腳並用,一步步向著長城的頂峰攀登,把爸爸媽媽遠遠的甩在身後,眼看著就要到達長城的最高峰,長城變得更加陡峭。我往下望瞭望,啊!真陡!叫人膽戰心驚,感覺要掉下去似的,下面的人好像是小螞蟻在排隊搬家。終於憑借著我自己的力量登上了最高峰,我好高興,可以是小小男子漢了。
在下長城時,老媽說:「上山容易下山難」。我卻不以為然,結果一下摔倒了,膝蓋也流血,褲子也從褲腳撕破到頂了,穿著這條破褲子好涼快。快到山底了,聽到旁邊有個小妹妹對她媽媽說:「媽媽,那個小哥哥的褲子可真酷啊」,我臉一下就紅了。

㈨ 福建省的名勝古跡

1、汀州古城牆

汀州古城牆,址位於福建省長汀縣汀州鎮。汀州古城牆始建於唐大歷四年,至明清時期,汀州古城牆總長為5000多米,設有12個城門,「枕山臨溪為城」,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及「佛掛珠」的獨特格局。

高超的建築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卓越才能 。現在保存完好的城牆近3000米,將朝天門、五通門、惠吉門、寶珠門聯結在一起。1996年汀州城牆被列為第四批省級文保單位,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胡里山炮台

胡里山炮台位於中國福建省廈門市廈門島東南海岬突出部,毗鄰廈門大學園區,三面環海,景區系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全國4A級旅遊景區。

胡里山炮台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年,總面積7萬多平方米,城堡面積1.3萬平方米,分為戰坪區、兵營區和後山區,炮台結構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歐洲風格,又有我國明清時期的建築神韻,歷史上被稱為「八閩門戶、天南鎖鑰」。

3、南靖土樓

南靖土樓,又稱為福建土樓,擁有福建南靖土樓國家森林公園,南靖土樓遍布漳州市南靖、華安、平和、詔安、雲霄、漳浦等縣山區的土樓,以歷史悠久、數量眾多、規模宏大、造型奇異、風格獨特而聞名於世,被譽為「神話般的山區建築」。

福建土樓產生於宋朝時代,明、清朝時期逐漸成熟,並一直延續至今。

福建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建築,依山就勢,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築規劃的「風水」理念,適應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禦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間狹小的平地和當地的生土、木材、鵝卵石等建築材料,是一種自成體系,具有節約、堅固、防禦性強的特點,又極富美感的生土高層建築模式。

4、臨水宮

臨水宮坐落在古田大橋鎮中村,距縣城39公里。臨水宮是一座風格別致的仿唐代宮殿建築,始建於唐貞元八年(公元792年),後經元明清歷代重修擴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是分布國內外各地臨水宮的祖殿,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臨水宮所在地大橋鎮是閩東著名僑鄉,位居景色秀麗的古田翠屏湖畔,交通便利,物產豐富。柿丸、柰干、銀耳、香菇、竹蓀等名優特產品聞名於世,暢銷海內外。另有柘榮縣雙城鎮臨水宮以及游戲《山海英雄》中的同名門派。

5、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坐落於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東南海濱,瀕臨台灣海峽是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興經略海防時為抵禦倭寇所建,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是明政府為抗擊倭患,在萬裏海疆修築的60多座衛所城堡中仍保存完好的一座。

崇武古城、凈峰蓮城衛城和凈峰寺(3A級景區)同屬惠安縣革委會1979年公布的第一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福建省首批「國防教育基地」,泉州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

㈩ 福建省著名旅遊景點有那些

福建省有以下著名的旅遊景點:

  1. 廈門大學

    這里依山傍海,有著中西結合的獨特建築風格。芙蓉隧道,芙蓉餐廳去吃吃學生餐,湖邊走走吹吹海風,整個一海邊度假村既視感,很令人放鬆。

  2. 鼓浪嶼

    鼓浪嶼位於廈門島西南隅。島內主要是半殖民時期各國使館、外國要員住宅、有錢華僑以及本地有錢建的各種歐陸風情房子,每幢房子的感覺都不一樣,很文藝很漂亮很浪漫,非常適合情侶一起逛。

  3. 南普陀寺

    整個寺廟建築群背依秀奇群峰,著名的閩南佛學院就坐落於此,與廈門大學僅一牆之隔。伴隨著綠樹鳥語,心會慢慢的靜下來。

  4. 菽庄花園

    菽庄花園建於1913年,位於鼓浪嶼島南部,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岩。原是地方名紳林爾嘉的私人別墅,園主人以他的字「叔臧」的諧音命名花園,1955年獻作公園。 菽庄花園利用天然地形巧妙布局,全園分為藏海園和補山園兩大部分,各景錯落有序,園在海上,海在園中,既有江南庭院的精巧雅緻,又有海鷗飛翔的雄渾壯觀,動靜對比,相得益彰。

  5. 曾厝垵

    曾厝垵就是「曾村」的意思,曾是坐落在環島路旁的一個原始小漁村,這里文藝小清新氛圍濃烈,有很多有情調的咖啡廳、餐廳和特色商品小店等。

  6. 環島路

    環島路位於廈門市思明區。您可以繞著環島路騎自行車,聆聽海浪,輕拂海風,真的是一種享受。環島路的東南段有環島木棧道可以帶您到達海邊的礁石地段;另外,木棧道沿線設置了音樂酒吧、觀景亭、LED夜景等景觀,附近的椰風寨和胡里山炮台都是不錯的去處。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