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戰景點介紹
⑴ 冀中的地道戰100字
1942年日寇對我冀中根據地進行「大掃盪」、我根據地人民為了抵禦和打擊日寇、想出了不少內巧容妙的辦法、地道戰就是其中之一!高家莊民兵隊長高傳寶帶領群眾、將最初的單口、雙口藏身地洞發展到戶戶相通、村村相連、既能藏又能打的戰斗地道。
進而把地道挖到日寇據點和炮樓底下、成為平原游擊抗戰!高傳寶領導高家莊民兵、配合八路軍主力部隊和游擊隊、一舉拔掉了黑風口的敵人據點、又回戈全殲了進犯高家莊的敵人。
⑵ 地道戰的位置具體在河北哪裡
冉庄地抄道戰遺址
地址:河襲北省保定市清苑縣冉庄鎮
冉庄地道戰紀念館。是全國首批愛國教育基地免費開放單位之一比較出名吧 ,朋友去過 說挺好的
西河頭村,冉庄村,焦庄戶村
地道戰遺址
1.冉庄遺址
冉庄(地道戰重要標志之一)地道戰遺址,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華北抗日斗爭中一處重要的戰爭遺址。這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西有京廣鐵路、北有京深高速公路、東有保衡公路,張望公路穿境而過。
2.焦庄戶遺址
焦庄戶位於北京市順義縣東北燕山余脈歪坨山下,距北京60公里,現屬龍灣屯鎮。紀念館始建於1964年秋,定名為「焦庄戶民兵斗爭史陳列室」。
3.西河頭地道戰遺址
西河頭地道戰遺址位於定襄縣城西2.5公里的西河頭村,是與河北冉庄,北京焦庄地道齊名的我國保存的最完整的三大地道戰遺址之一。
⑶ 地道戰的原址現在是旅遊景點么
地道戰的原址現在是冉庄地道戰紀念館。
冉庄地道戰紀念館版是革命歷權史紀念館。位於河北省清苑縣冉庄村。1959年設紀念館;196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加固保存著千米地道主幹線及部分戰斗工事和地道口。1964~1966年,增設冉庄地道戰展廳。
⑷ 河北地道戰旅遊景點多遠
冉庄地道戰遺址保護區30萬平方米,現仍保留著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版落環境風貌權,完整保留著高房工事、牲口槽、地平面、鍋台、石頭堡、面櫃等各種作戰工事,並對冉庄抗日村公所、抗日武裝委員會等進行了復原陳列,使人如置身於戰爭歲月。地下完整保留著當年作戰用的地道3000米,以及卡口、翻眼、囚籠、陷阱、地下兵工廠等地下作戰設施。
⑸ 冀中的地道戰資料,急用,~~~~快來
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斗爭進入困難階段,日偽軍"掃盪"日益殘酷。冀中人民抗日武裝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長期堅持平原游擊戰爭,開始挖掘和利用地道對日偽軍進行斗爭。冬初,清苑縣冉庄民兵先在自己家中挖了單口隱蔽洞(俗稱蛤蟆蹲),很快遭到日偽軍的破壞。民兵把單口隱蔽洞改造成能進能出的雙口隱蔽地道,但仍不能有效地進行戰斗,多數地道又遭到破壞。
1942年夏季反"掃盪"開始後,中共冀中區委和冀中軍區號召冀中人民普遍開展挖地道的活動,地道的構造不斷改進和完善,初步形成戶戶相通、村村相連,既能隱蔽、轉移,又便於依託作戰的地道網路,成為長期堅持冀中平原抗日斗爭的堅強地下堡壘。冉庄的地道也有較大的發展,共有4條主要干線、24條支線,村內戶戶相通,向外可通往孫庄、姜庄、隋家墳、河坡等村,全長30餘華里。地道一般寬1米、高1.5米、頂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內設有瞭望孔、射擊孔、通氣孔、陷阱、活動翻板、指路牌、水井、儲糧室等,便於進行對敵斗爭。
冉庄民兵依託地道,採取靈活機動的戰術,在多次戰斗中給日偽軍以沉重的打擊。1943年1月7日,30名日偽軍進村搶掠,冉庄民兵利用地道進行作戰,斃傷其4人。
1945年4月1日,日偽軍500餘人向冉庄發動進攻,冉庄民兵20餘人利用地道進行作戰,斃傷日偽軍13人,迫其撤退。6月20日,駐保定日軍率偽軍第14團千餘人向冉庄進犯,冉庄民兵30餘人先在村邊進行阻擊,爾後迅速轉入地道,通過瞭望孔觀察到一群偽軍沖到村東企圖破壞地堡工事,當即拉響地雷,炸死偽軍數人。與此同時,村北老母廟、南口地平堡、東街碾子堡和十字街的民兵,也紛紛從暗室和高房工事等向日偽軍射擊,經數小時激戰,斃傷其29人,日偽軍被迫撤退。23日,日偽軍又調集2000餘人的兵力,再次進犯冉庄,先用迫擊炮向村內猛烈轟擊,隨後,步兵迅速向村內沖擊,當其進至村口時,踏響了民兵用水壺、鐵桶等就便器材製造的地雷,日軍數名被炸死。日偽軍進村後,見四處空無一人,便東沖西撞,盲目射擊。一群偽軍剛進至東街,其中一名偽團長就被小廟工事里的民兵擊斃,1名偽軍去拖曳屍體,又被擊斃。當大批日偽軍進入村北布雷區時,守候在暗室里的5名民兵立即拉響11顆地雷,炸死日偽軍多人。接著,民兵又用步槍斃其10餘人,日偽軍亂作一團,分頭潰逃。數十分鍾後,20餘名偽軍前來收屍,民兵再次拉響地雷,又炸死其5人。經13小時激戰,冉庄民兵僅以輕傷1人的代價斃傷日偽軍33人,打退了日偽軍的進攻。從1942年至抗日戰爭勝利,冉庄民兵共進行地道戰11次,斃傷日偽軍96人,並繳獲許多武器、彈葯和其他軍用物資。
冉庄地道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冀中平原抗日軍民的一個創造,是堅持平原游擊戰爭的一種有效的作戰形式。
⑹ 冀中地道戰簡介
(6)地道戰景點介紹擴展閱讀
我愛家鄉的地道戰
那波瀾壯闊的大海曾令我心馳神往,那水平如鏡的西湖曾使我流連忘返。但我最愛的還是我的家鄉——北京市順義縣。它雖沒有都市的繁華喧鬧,也沒有桂林的奇山異水,但仍舊值得我驕傲和自豪,因為它有光輝的地道戰遺址。
地道戰遺址位於燕山山脈歪砣子山下。你可別小看這不足400戶人家的小鄉村,《地道戰》那部電影就是根據這里的人民利用地道與敵人英勇斗爭的歷史史實拍攝而成的。
地道內陰冷潮濕,寬約1米,高約2米。牆壁都是用黃泥砌成的,每隔幾米,牆壁就會出現一盞燈,燈光昏暗,顯得很陰森,使我毛骨驚然。地道蜿蜒盤旋,岔道很多。
「爺爺,這是什麼呀?」我指著洞壁上一塊一人多高,一米來寬,凹進去的地方問道。「這叫單人掩體。」爺爺說,「它的用處可大了!當年小日本到咱們村掃盪,發現這個地道入口,就先派一個探路的鬼子進來。當時一個民兵躲在這兒,手裡舉著一根手腕粗的木棍,鬼子過來時,他就忽然跳了出來,趁故人還沒有轉過神來,一下子就把他報銷了。」
繼續往前走,我們的眼前出現了一個直徑一米左右的洞,要通過這洞,可要像狗一樣爬著才能過去。洞的上面還安有閘門。爺爺問我:「怎麼樣,知道這是什麼嗎?」我搖搖頭。「這叫隘口,它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功能。只要一個人在隘口等著,敵人爬過來的時候,就可以把他們收拾了。如果敵人全都進來了,只要把閘門一放,他們就是插翅也難逃。家鄉人民管這叫『關起門來打狗,堵住籠子捉雞』。」爺爺說。
爺爺告訴我,如果敵人發現地道入口,就會用抽水機把井裡的水抽到地道里,但地道里有泄水井,讓地道里的水順著泄水井流回井裡。「敵人要是往洞里放煙可怎麼辦?」我忽然想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爺爺告訴我:只要把翻板蓋在洞口上,再壓上土,這樣就可以把煙霧拒之門外了。
家鄉的地道真是神奇莫測,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家鄉人民利用這種方法同敵人血戰到底,創造了豐功偉績。
望著眼前各家各戶的紅牆藍瓦,望著遠方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我心中不禁湧起一陣激動:祖國真的騰飛了!
⑺ 海陽地道戰景點在哪怎麼樣
是地雷戰好不好啊。作為一個膠東人不知道這點丟點人啦。
名震中外的地雷戰主戰場遺址位於海陽行村鎮趙疃村,距城區約40公里,最近幾年作為旅遊景點開發的不錯。海陽地雷戰紀念館位於海陽城區,跟海陽博物館是一個門的。裡面雕塑、圖片、繪畫、實物甚至模擬實景一應俱全。不過我去了3次都主要是看博物館的東西。裡面有全國除了司母戊鼎外第二大鼎,還有史前猛獁象的象牙,兩三米長,挺好。
⑻ 冉庄地道戰博物館與冉庄地道戰遺址是一個景點嗎
冉庄來地道戰博物館自與冉庄地道戰遺址是在一個地方,都在冉庄,大小范圍不同,側重不同,遺址面積大,紀念館是專業的陳列展示。
冉庄地道戰遺址保護區30萬平方米,現仍保留著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環境風貌,完整保留著高房工事、牲口槽、地平面、鍋台、石頭堡、面櫃等各種作戰工事,並對冉庄抗日村公所、抗日武裝委員會等進行了復原陳列,使人如置身於戰爭歲月。地下完整保留著當年作戰用的地道3000米,以及卡口、翻眼、囚籠、陷阱、地下兵工廠等地下作戰設施。
冉庄地道戰紀念館新館位於清苑縣冉庄村南九龍橋西南側,佔地24畝,總建築面積3260平方米,其中展廳1800多平方米。紀念館供遊客參觀的主要內容有:冀中冉庄地道戰展廳、地道遺址及地下作戰設施和地上遺址保護區。
⑼ 冀中地道的簡介怎麼寫
《冀中的地道戰》這篇課文從冀中地道戰的出現原因、作用、地道的樣式結構及特版點等方面進行權了介紹和說明,並對冀中地道戰作了高度評價,熱情頌揚了人民群眾的無窮智慧和頑強的鬥志。
課文可分三個部分,前面一部分說明冀中地道戰的出現原因和作用,後一部分對其作出高度評價,中間的重點部分則主要介紹地道的樣式及特點。按由總到分的順序和空間轉換的順序,先介紹冀中地道的總體結構,再分別介紹各種具體的設計樣式及其保護自己、抗擊敵人、防止破壞和傳遞敵情信息的功用,體現了它設計周密、易守能攻、靈活多樣、富有創造性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