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點碑文介紹
① 採石磯為什麼是戰略要地
採石磯位於馬鞍山市區西南約5公里的採石公園里的翠螺山麓,採石磯的得名據說是因三國東吳時.此處曾產五彩石,又固其形狀如蝸牛,又有「金牛出渚」的傳說,故又名牛渚磯.它和岳陽城陵磯、南京燕子磯,合稱「長江三磯」。以山勢險峻,風光綺麗,古跡眾多而列三磯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譽。採石磯突兀江中,絕壁臨空,扼據大江要沖,水流湍急,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這里曾發生「宋金採石之戰」。
這是一場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反侵略戰爭,侵略的一方為金國統帥為金海陵王完顏亮.甫宋主將虞允文仁壽(今四川仁壽)人,紹興三十年奉派出使金國,見該國大事戰備,回國後就奏請朝廷加強防禦。次年,完顏亮率60萬軍隊分四路甫侵,他自己帶領的一路約數十萬兵馬於同年11月抵達採石磯對面江岸 跟宋軍隔長江對峙。據《宋史》記載;當時形勢危急,江北完顏亮高踞在剛剛綻起的高台「黃居」下,殺白馬祭天 准備次日渡江。而江南的宋軍卻因正「易將」而無人負責,「我師三五星散,解鞍京甲坐遭旁」。虞允文蒿目時艱,毅然負起守衛重任,剛部署完水陸軍隊,完顏亮「 大呼,操小紅旗序數百艘絕江而來,瞬間,抵南岸者艘,直薄宋軍」。虞亢文勉勵身旁的勇將時佐應戰,時俊立即揮舞雙刀沖向金軍,大隊宋軍跟著向金軍沖殺.金軍後退,宋軍用「神臂弩」射擊敵船,致大批金兵死於江中。逃回去的也被完顏亮「悉敲殺之」。次日,完顏亮又來侵犯,被宋軍焚毀戰船300,大敗而去。全軍在淮北的主力基本被殲,完顏亮又向宋軍施用反司計,也被虞允文識破。完顏亮惱羞成怒,率領部隊去江蘇揚州時的瓜洲渡,想從這里渡江奪取京口(今鎮江)。虞允文率 萬余軍隊赴京口增強防禦,並將馬船改造成戰艦。完顏亮在瓜洲渡發布軍今,實行連坐法;軍士逃亡則殺部將,部將逃亡則殺主將。以致人心浮動.導致11月2日黎明他在帳中為部將所殺.不久,全部金軍都鎩羽而歸。
採石磯歷來為江南名勝,古往今來,吸引著許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蘇東坡、陸游、文天祥等都曾來此題詩詠唱,特別是唐大詩人李白在這里飲酒賦詩,相傳最後因酒醉赴水中捉月而淹死,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可以說:名山得詩仙李白而益著,詩仙則望名山而流連忘返! 多次來採石磯游覽,留下了許多有名的詩篇。現在在採石磯上建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是馬鞍山的重要旅遊景點。
遊人來到馬鞍山市西南的唐賢街,過鎖溪橋,即見平地拔起的翠螺山。山西北臨大江,三面為牛渚河環抱,海拔131米,猶如一隻碩大的碧螺浮在水面,山因此而得名。此山原名牛渚山,相傳古有金牛在此出渚。山間林木蔥綠,蔚然深秀,西麓突兀於江中的懸崖峭壁就是著名的採石磯;西北臨江低凹之處,人稱西大窪,北邊山脊樑叫蝸牛尾,山勢險峻;南麓林木蔥郁,亭閣隱隱,太白樓等文物古跡均分布在這一帶,最高處是翠螺峰。
太白樓面臨長江,背連翠螺,濃蔭簇擁,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古建築。它與湖南嶽陽的岳陽樓、湖北武昌的黃鶴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合稱為江南著名的「三樓一閣」。太白樓是為紀念我國唐代詩人李白而建造的。它初建於唐元和年間(806~820年),原名謫仙樓,距今已有1100餘年歷史。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改名為「太白樓」,亦稱作「唐李公青蓮祠」。歷代均有修建,現存建築建於清光緒年間(1875一1908年)。太白樓高18米,長34米,寬17米,採用我國傳統的古建築式樣,主樓三層,一層為廳,二層為樓,三層為閣。前後分兩院,前為太白樓,後為太白祠,由迴廊相連,二、三樓閣檐下置郭沫若書寫的「太白樓」和張愷帆書寫的「謫仙樓」匾額,各具神韻,十分醒目。進門檐下兩壁嵌有一塊清代重修太白樓碑記和一塊記載李白生平的碑文。進入大廳迎面大屏風繪有太白漫遊來石圖,壁上掛著太白游蹤圖,樓上設兩尊黃楊木太白雕像,一立一半卧,還有太白手書拓本和各種版本詩集陳列,以及歷代名士文人的詩篇、楹聯、匾額和繪畫。 太白樓西側是廣濟寺。綠樹掩映之中的「觀音閣」是圮毀的廣濟寺僅剩的建築,內供觀音菩薩像。閣前左側有一口「赤烏井」,是採石磯最為古老的歷史文物。
廣濟寺西首有蛾眉亭,亭建於北宋,已有900多年歷史。亭內有數方珍貴的古碑。蛾眉亭據險而臨深,憑高而望遠,景色秀麗。亭前左前方臨江之處,是一塊平坦巨石為聯璧台,此石嵌在蔥郁陡峭的絕壁上,伸向江中,險峻異常。民間傳說詩人李白是在這里跳江捉月,騎鯨上天的,故又稱捉月台或捨身崖。
聯璧台左下側的臨江絕壁之上有燃犀亭,四方小亭簡朴典雅。傳說東晉將領溫嶠在此燃犀角照金牛水怪。亭下滔滔江水穿過天門一瀉而下,浪擊峭壁,捲起千堆雪,氣勢壯觀。亭西側石階下還可以看到懸空橫出的巨石,上有一隻50餘厘米長的大腳印,傳說是明初大將常遇春三打採石磯時留下的。
② 少林寺的導游詞
各位遊客,大家好。現在我們是在駛往少林寺的途中,在到達目的地之前,我先向大家介紹一下少林寺的概況。
想必大家都看過《少林寺》這部影片吧。片中少林弟子精湛的武藝及少林寺廟古樸的風味一定給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從這部影片一炮而紅,少林寺名聲大振,海內外遊客絡繹不絕。近年來我們河南以武為媒,大力發展旅遊,每兩年還舉辦一次「少林國際武術節」。不僅吸引海外眾多武術團體前來參加,還帶動了地區經濟的發展。
少林寺位於登封市西北約13公里處的嵩山西麓。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為安頓印度僧人跋陀傳播佛教而建此寺,因為它坐落在少室山的密林從中,所以得名「少林寺」。32年之後(527年),另一位印度高僧達摩到少林寺。他信奉大乘佛教,主張普渡眾生,他在少林寺廣集信徒,首傳禪宗,後來,禪宗播及全國,少林寺被稱為禪宗的祖庭。
隋末唐初,少林寺因13棍僧救助唐王李世民有功,受到朝廷推崇,少林武術從此名揚天下,寺院也發展很快,號稱「天下第一名剎」,這些就是少林寺出名的原因。如果用兩個字來概括,就是「禪」和「武」。
禪宗是佛教中一個重要的派別,它是融合了中國本土的宗教和儒家思想而形成的,對中國文化影響很大。「禪」就是平常心,情不附物,排除一切雜念,不執著的意思。禪不是學來的,是悟出來的,挑水砍柴,吃飯喝茶,無不有禪機。日常生活中的平常心,淡泊寧靜的情懷,才是人生的真諦,這時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
禪宗的修行方法是靜坐修心,就是面壁靜坐來排除雜念。傳說禪宗初祖達摩經面壁9年,以至他的影子深印在對面一塊石壁上。可是一個人坐得久了自然會很疲乏,精神不振,於是達摩就創造了一套體操,教給徒弟們鍛煉身體。當時少林寺地處深山老林,野獸出沒,所以又加進了一些實戰招術來防身。
經過千百年的演變,又融進了中國各大武術門派的精華,就形成了獨一無二、名震天下的少林武術了。咱們今天到少林寺,一是領悟「禪」,二是欣賞「武」,相信在游覽之後大家不但會了解佛教禪宗,也會來個三招兩式的。
好,少林寺的概況就為大家介紹到這兒,關於少林寺常住院的情況待會到了之後,少林寺的導游將為大家作詳細的講解。好,遊客們,少林寺馬上就要到了,請大家攜帶好自己的物品,准備下車。
③ 許昌旅遊景點大全排名是怎樣的哪個景點最火
許昌,是歷史文化名城,但是年代太久遠,明清時期的名氣並不是很大,所以遺留下來的人文資源並不豐富,基本都屬於後期開發的旅遊景觀,簡單說說許昌的旅遊目的地。
最後說一個許昌的自然景區,即大鴻寨風景區,他屬於伏牛山余脈嵩-箕山系,地質地貌典型復雜,是國家級森林公園,也是4A級景區。大鴻寨,又名卧佛山,因黃帝重臣大鴻氏在此築寨安民而得名,素有「華夏第一寨」之美譽。大鴻寨,自西向東有簸箕掌、鑽天洞、烽王台、一線天、過風口、吊橋坳、和尚洞、白果樹、水簾洞、龍泉寺、樊梨花台、老羊山等30處景觀;南區自東向西,有蜘蛛山、梨轅山、蘭花山、瑪瑙山等19處景觀,集自然山、水、洞、林為一體,屬於絕佳的旅遊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