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度假景點 » 柯橋景點介紹

柯橋景點介紹

發布時間: 2020-11-26 15:26:23

❶ 柯橋最好玩的地方和最有名的風景區在那裡,

柯橋古鎮旅遊: 柯橋古鎮是紹興縣的第一大鎮,也是浙江屈指可數的著名水鄉集鎮之一,因其經濟發達、物產豐富、 柯橋古鎮市場繁榮,素有「金柯橋」之美稱;又以其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而成為浙江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和「浙江旅遊鄉鎮」。明張元忭《三江考》上說:「今山陰三十里有柯橋,其下為柯水。」柯水流經鎮內街河,鎮得名於橋,橋又得名於水,70年代曾在鎮內獨山村出土石斧一件,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這里就有人類活動的蹤跡。《越絕書》上又有越王句踐在獨山「自治以為家」,後「徙琅琊,冢不成」的記載。東漢時,蔡邑在此創制名聞天下的「柯亭笛」,故柯橋又名「笛里」。歷經唐宋,至明「開市」,成為繁華集市。清乾隆南巡時曾慕名來柯橋攬勝,在鎮東柯亭旁的放生庵內立有「放生御碑」。 柯橋鎮內地勢平坦,河網密布,數十座大小不同、造型各異的石橋和鋼筋水泥橋把全鎮連成一片。集 鎮布局以河道為骨架。作為商業古鎮,它主街瀕河,商店多依河分布,民宅常傍水而建。沿河商店多蓋有雨廊翻軒,可避風雨。傳統民居既被河道分隔,又有古橋相連。烏篷小船整齊地停靠在河沿兩旁,每有遊客上船,船老大便用紹興人所獨有的手腳並用的劃船方式,將客人送達目的地。槳聲欽乃,水聲嘩嘩,遊客坐在烏篷小船上,能充分體會到水鄉之游的樂趣。 在這里最能體現古鎮風貌的精華地段當數鎮中心古運河與柯水相交的十字交叉口。此處以河道為分界線,把陸地劃成四大塊,東、南、北三面以融光橋、永豐橋和新柯橋相連。建築格局隨岸取勢,依河傍水,配以白牆青瓦、雨廊翻軒、茶館酒肆,水、路、橋與古式建築融為一體,成為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的絕妙寫照。鼎足而立的三橋之中的融光橋,俗稱「大橋」,系明代所建的單孔石拱橋。拱圈內頂嵌龍門石三塊,其上深雕盤龍圖案,栩栩如生。橋拱內設纖道路,兩端鑿有吸水獸頭,怒目圓睜,咧嘴捲舌。橋面護以素麵實體欄板,橋欄外沿常年蔥綠的藤蘿纏繞下垂,宛似橋簾,飽含情趣。該橋造型古樸,氣勢雄偉。 鎮東原有柯亭。柯亭一名千秋亭,又名高遷亭。《後漢書 蔡豈傳》註:「蔡邑告吳人曰:吾昔嘗游會 柯亭稽高遷亭,見屋椽中東第十六根可以為笛,取用果有音。」因為這支竹取自柯亭,後人便把這笛子稱為「柯亭笛」。柯亭原為驛亭,它地處一塊形若半島的平地上,三面臨水,風景秀麗。兩層樓建築,飛檐翹角,古樸典雅。其南面正對古纖道,登樓遠眺,心曠神怡。近旁建有「漢蔡中郎祠」,為後人紀念蔡邑所設。辛亥革命前後,魯迅在故鄉紹興執教時,曾和周建人等一起到過「柯橋的柯亭」,憑弔古跡和游覽觀光。古柯亭遺址在今柯橋鎮中學內。 在鎮南,有一四面環水的「絕倭塗」。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柯橋獨山村出現了一位抗倭英雄姚長於。為了紀念這位「醢一人,活千萬人」的抗倭義士,人們立祠於其獻身之地,易其地名「化人壇」為「絕倭塗」,並把前後兩座橋命名為「得勝橋」和「萬安橋」。後祠倒塌,在橋頭建立「姚先烈抗倭紀念碑」。該碑高6.5米,碑座呈正方形,碑身正面刻有姚長子像,背面鐫刻著他的英勇事跡,稱贊其「效死鄉梓,名垂千古」。紀念碑現為縣文物保護單位。紀念碑之南即為著名的柯岩風景區。 在柯橋眾多的名勝古跡中,最引人注目的當數古纖道。古纖道又名運道塘,民間俗稱「官塘」。它以 古纖道紹興出產的青石板、青石條壘砌而成,或傍岸而築,或架水而出,遠處望去,就如同一條青白練帶,極富水鄉特色。據嘉慶《山陰縣志》載,纖道是「唐元和十年(815年),觀察使孟簡所築」,長達百餘里,其中以柯橋鎮東西兩側的兩段纖道為代表。鎮東謝橋附近一段,為實體纖道路,路基用石條實砌,路面覆以石板,整段路全長3里許,略呈「S」形彎曲,不僅有助於減輕風浪對路基的撞擊,同時也給塘路賦予了美感;鎮西阮社大平橋附近一段為石墩纖道路,整條纖道實際上是一座接一座的小石橋,它每隔2米多砌一石墩,上鋪石板相連,這樣既減少了石料的用量,又增添了纖道的藝術美。1988年1月,古纖道以其獨特的價值,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玉長堤路,烏篷小畫船」,現已成為紹興水鄉風貌的一大標志。它精巧的設計,優美的造型,吸 夕陽下的太平橋引了無數的中外遊客,也吸引了許多美術、攝影及影視工作者,在報刊雜志和影視屏幕上,常常可以欣賞到它的風采。與纖道相交、橫跨於運河之上的太平橋,位於鎮西2公里處,始建於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清咸豐八年(1858年)重建,是一座石拱、石樑結合的長橋。橋全長40米,拱橋一孔,跨徑8.4米,橋身高高隆起,古纖道依拱腳內側橫穿而過。橋上行人,橋下拉纖,宛然一座古代立交橋。拱橋北接梁橋,梁橋8孔,每子、跨徑4.8米。整座橋型狀若龍首昂天,匍匐水面。它既考慮到大船過拱橋、小船過梁橋的不同要求,同時也在結構上收到了省工節料、造型美觀的效果,為河網地區一橋多用的特有形式。太平橋不僅橋形優美,而且橋上的裝飾藝術也獨具匠心,雕刻的花卉、獅子及八仙等圖案無不惟妙惟肖。

❷ 紹興柯橋有哪些名勝古跡

上船,船老大便用紹興人所獨有的手肚9並用的劃船方式,將客人送達目的地。最能體現古鎮風貌的精華地段當數鎮中心古運河與桐水相交的十字交叉口。此處以河道為分界線,把陸地劃成四大塊,東、南、北三面以融光橋、永豐橋和新柯橋相連。始建於宋嘉泰以前的舊柯橋原來位於老鎮中心古纖道上,八百年前陸游曾在此橋迎接其第六子由蜀還,有《三月十六日至柯橋迎布衣還》詩。柯橋十字水街沿河建築是極為典型的紹興民居。建築格局隨岸取勢,依河傍水,配以白牆青瓦、雨廊翻軒、茶館酒肆,水、路、橋與古式建築融為一體。在柯橋眾多的名勝古跡中,最引人注目的當數古纖道。古纖道又名運道塘,民間俗稱「官塘」。它以紹興出產的青石板、青石條壘砌而成,或傍岸而築,或架水而出,遠望如同一條青色布帶飄於水上,「白玉長堤路,烏蓬小畫船」,極富水鄉特色。據嘉慶《山陰縣志》載,纖道是「唐元和十年(815年),觀察使孟簡所築」,長達百餘里,其中以柯橋鎮東西兩側的兩段纖道為代表。1988年1月,古纖道以其獨特的價值,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纖道相交、橫跨於運河之上的太平橋,位於鎮西2公里處,是座石拱、石樑結合的長橋。橋全長40米,拱橋一孔,跨徑8.4米,橋身高高隆起,古纖道依拱腳內側橫穿而過。橋上行人,橋下拉纖,宛然一座古代立交橋。可惜今天的纖道和古鎮都沒有開發,遊客到柯橋多是看柯岩景區和魯鎮。桐岩是建立在文化遺存上的主題公園,漢魏以來採石工鑿去半座石山,留下兩「柱」孤岩渾然挺立。東邊是號稱石痴的北宋書法家米芾繞行數日才拜石離去的「雲骨」:西首是由當地石匠一家三代歷時二十年雕鑿而成的柯山大佛。「鑿子魂刻神鏤,竟是殘山剩水」。明代文學家張岱寥寥十二字,便寫絕了柯岩的特色。水鄉魯鎮則是新建的水鄉小鎮,街河並行,石橋南北,小船東西,臨河店肆,後街民居。一到桐橋鎮,迎面是巨大的宣傳語:中國輕紡城,千年江南古鎮。然而九十年代以來,柯橋老鎮急劇縮小,老房子老街破壞極為厲害,因為缺少規劃和系統開發古鎮的風貌並不明顯,也為大部分遊客所忽視和不知。正如有關心柯橋的人評論的那樣,「輕紡城的發展不能吞沒了古鎮的遺存。一個城市的發展不能局限於一個時期,越是歷史的東西,越是具有長期性。」縱觀全鎮,應該有很大的開發空間。官塘是比京杭大運河更古老的運河,纖道兩邊有著極為濃厚的歷史文化與文物古跡:重建柯橋、修復各家台門、恢復柯橋老街和老鎮,這樣開發古纖道與柯橋老鎮,可以從古纖道坐船至桐橋古鎮,再從古鎮由上市頭至桐岩,形成一條完整的旅遊線,應當是一個不錯的建議。紹興古鎮旅遊提示>>>紹興距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僅30公里,有機場大巴直達紹興,計程車大概需要1OO元左右。蕭甬鐵路橫貫市境,紹興西至杭州50分鍾,東到寧波1小時40分鍾。寧波始發的所有列車都經停紹興站。,自駕車如從上海出發,上滬杭高速公路到杭州,再換杭甬高速公路到紹興出口處下。安昌: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每年舉辦安昌臘月風』隋節。滬杭高速轉到杭甬高速,到柯橋出口下,往南方向到安昌鎮。住宿:鎮上有私人旅店.一晚20元~50元。建議住鎮上,可以體會古鎮的清晨和黃昏。柯橋:位於紹興西北,距紹興市12公里。滬杭鐵路、104國道和肖紹運河東西向穿越鎮區.交通十分便捷。一東浦:位於紹興城區西北部約8公里.與另兩座著名的水鄉古鎮柯橋、安昌毗鄰。旅遊提示:1、紹興的人文歷史根源十分厚重,行前最好先閱讀一些相關的資料文獻,將非常有利於深度的游覽。2、乘坐烏篷船時,上船和遊程之中要注意安全,不要隨便站立起來或搖晃,這樣會使船顛簸不穩,比較危險。

❸ 柯橋附近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紹興柯橋主要的景點就是柯岩風景區。在這個景區裡面有山有水,一座雲骨多少威風。坐上烏蓬船品著老酒游覽鑒湖很舒服。
再次就是中國輕紡城可以看看各種面料的種類,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買不到的面料。

具體小吃就是臭豆腐,還有一些香糕、茴香豆等等。

❹ 柯岩風景區簡介 景區介紹

紹興柯岩風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位於中國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柯岩大道558號,景區始於漢代,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歷史,總面積6.87平方公里,以古越文化為內涵,古採石遺景為特色,融紹興水鄉風情、古採石遺景、山林生態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包括柯岩,鑒湖,魯鎮和香林四大景區。
柯岩風景區位於紹興城西八公里、杭州東郊十二公里處,北依中國輕紡城,為鑒湖--柯岩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東經120.481747,北緯30.05412。
主要景點:
魯鎮景區
魯鎮景區融匯舊時紹興水鄉的民俗風情、建築風韻、自然景緻,是百年前紹興水鄉的一個縮影。
魯鎮景區是再現型文化主題景區,是傳統旅遊景區和現代主題公園理念相結合的產物。根據魯迅作品中多次出現的「魯鎮」這個典型環境,魯鎮景區將《阿Q正傳》、《祝福》、《狂人日記》等魯迅作品和紹興的傳統文化相結合,以越文化為底蘊,全面展示紹興水街古鎮。
魯鎮分為傳統餐飲區、傳統商鋪區、休閑展示區、傳統民居區、水上游覽區五大區域。五大區域以河相隔,以橋相連,集參觀、餐飲、購物、住宿、休閑、娛樂於一體。2003年,柯岩風景區將魯迅小說中虛構的「故鄉」還原成實體小鎮,構成魯鎮景區。它是以源遠流長的越文化為底蘊,再現了《祝福》、《故鄉》、《阿Q 正傳》、《狂人日記》等魯迅作品中的典型人物環境,以及舊時水鄉紹興的民俗風情、建築風貌。其間烏瓦粉牆的台門、店鋪,千姿百態的石橋、欄桿,縱橫交叉的小河、水巷,飛檐挑角的戲台、庵廟,依傍鑒湖一河兩街的傳統建築風格,形成了「人家盡枕河,樓台附舟楫」的水鄉風情。
鑒湖景區
鑒湖景區面積1.47平方公里,建湖1800多年,其中水域面積佔48.7%,是柯岩風景區的三大景區之一,建有東漢笛亭、南洋秋泛、五橋步月、葫蘆醉島等四處景點。與柯岩景區連綴一起,山水兼容、岩湖互襯。鑒湖是紹興的「母親湖」,其美麗而獨有的湖光山色,唐代詩聖李白雲:鏡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南宋詩人陸游高吟:千金無須買畫圖,聽我長歌歌鑒湖。明代雜家袁宏道遺泳:六朝以上人,不聞西湖好。清代齊召南詩贊:白玉長堤路,烏篷小畫船。坐落在柯山腳下的鑒湖景區為鑒湖的一個主要部分。
柯岩景區
柯岩風景區,位於紹興城西12公里處柯山東麓,南臨鑒湖,北連柯橋,總面積為6.87平方公里,是鑒湖省級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始於隋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柯岩之「柯」,來源於柯亭。古人建驛亭,因陋就簡,樹枝為梁,青竹為椽,茅草為頂,以柯名亭,自有一種草創的粗獷原始。柯岩以石景而名世,但這石景卻非天設地造。柯山之石石質優良,石條、石板便源源不斷地從這里流向四方。從魏、蜀、吳割據的三國時期發端,柯山便成了有名的採石場達四百餘年,偌大一座柯山,竟被齊根挖去大半。「削壁聳千尺,危崖鎖霧中」,姿態各異的石宕、石洞和石壁,柯山也從亂石紛飛的採石場逐漸變為人們覽勝的「絕勝」之地。至清代乃有柯岩八景,經現代別具匠心建成了天工大佛、七岩觀魚、三聚同源、越女春曉、鏡水飛瀑、仙人洞橋等二十多個景點,形成了石佛、鏡水灣、越中名士苑三大景區。

❺ 紹興柯岩風景區的介紹

紹興柯岩風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位於中國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柯岩大道558號,景區始於漢代,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歷史,總面積6.87平方公里,以古越文化為內涵,古採石遺景為特色,融紹興水鄉風情、古採石遺景、山林生態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包括柯岩,鑒湖,魯鎮和香林四大景區。

❻ 柯橋晚上開放的景點

他們那裡我們學校開放的景點並不多,你可以到有關部門問一下。

❼ 柯橋還有那些景點

紹興柯橋景點:
沈園:著名的園林、紹興古城內的一處重要景區。沈園佔地57畝,分為古跡區、東苑和南苑三大部分。孤鶴亭、半壁亭、雙桂堂、八詠樓、宋井、射圃、問梅檻、琴台和廣耜齋等景觀。

大香林風景區:位於紹興縣西南15公里處的湖塘街道,總佔地4平方公里。是以千年桂林和自然山水為特色,融宗教、民俗、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生態旅遊勝地。
安昌古鎮:安昌古鎮景色優美,環境優雅,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