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鳳凰山景點介紹
『壹』 五常鳳凰山森林公園的景點簡介
高山濕地:山頂是一大片開闊濕地,土壤屬草碳性,含水量很大,遍布一人多高的花草和灌木,據專家介紹高山濕地兼具生態、旅遊雙重功能,我省只在大小興安嶺深處分布著少數幾塊,在我市尚屬首次發現。這片濕地海拔1633米,總面積500-600公頃,內有高山地毯和高山稻田,被譽為…大山之腎…。
高山石海:山上還有一片神奇的由巨石堆積而成,面積數千平方米的石海。這些石頭為火山石與高山植物紅景天一黑一紅相映成趣。
大 峽 谷:鳳凰山大峽谷位於在東升林場南側,東經128度12分,北緯44度27分。北鳳凰山高1668.9米,南鳳凰山高1633米,峽谷縱深長度為5公里,最窄處不足20米,兩岸青山耀目,泉水汩汩悅耳,行走其間宛如仙境。鳳凰山大峽谷(又稱陡溝子大峽谷),地處張廣才嶺西坡,是拉林河上游源頭之一,面積12452公頃,這里有龍江最大的峽谷瀑布群,黑龍峽長萬米,落差近千米,最窄處不足20米,峽谷內的黑龍瀑落差達100米。鳳凰山大峽谷被專家譽為黃河以北十四省垂直落差最大、伸展最長的峽谷。谷內林藪蔽翳、古木參天,盡瀑連綴、一瀑一景。綺麗壯觀。兩側為原始森林,峽谷內有大小瀑布10處之多,其中最大的黑龍瀑布落差達100多米,谷內巨樹成橋,綠樹成蔭,有針闊葉組成的原始混交林鬱郁蔥蔥,漫山遍野,一步一景悅目,鳥聲水聲傳情,空氣怡人,沁人心脾。峽谷內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有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植物152種,其中野生植物12種,如人參、紫杉、紅松、樟子松、紫椴、刺五加等。有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40種,其中一級保護的有三種,即東北虎、紫貂、金貂。二級保護的有37種,有黑熊、棕熊、原麝、斑羚、馬鹿等,是一個難得的野生珍稀物種的基因庫。
大 瀑 布:據有關部門勘測,其落差高度超千米的瀑布在國內尚屬罕見。鳳凰山大峽谷源頭被當地林業工人又稱之為「通天河」。有10-50米落差的大小瀑布十數級,數級相連,落差超過千尺,可謂龍江第一瀑。
泉 水:山雖然雄偉但有了水又增加了幾分靈氣,鳳凰山有一黑一白兩條溪水就更加與眾不同了。通往山頂的路一直有泉水相伴,那水白得耀眼,白得清澈如白色的絲綢;通向峽谷的路也有泉水在你左右,可那水卻黑得深沉,黑得神密如黑色的緞帶。(只因水底的石頭為黑色,所以映襯的泉水也成了黑色)
石 海:地稱「淌石砬子」。上萬平方米范圍全部岩石裸露,重疊著,促擁著,浩浩盪盪地由山頂向下淌去。如此石海,在鳳凰山上不下十數處,人們不禁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對鳳凰山頂禮膜拜。
奇 樺:學名岳樺。冬天的岳樺峭拔冷峻,夏季的岳樺婀娜多姿,它似梅,似菊,如禽,如獸,姿態萬端,廣布在幾千公頃山脊中,直引得諸多攝影家、畫家聞鳳而至,「南賞黃山松,北看鳳凰樺」由此揚名。
『貳』 鳳凰山風景區的景區分布
鳳凰山由東山和西山兩大景區組成,以秀美的自然山嶽風光稱絕,以獨特的宗教人文景觀為特色。
鳳凰山以「絕」驚世,「天下絕」、「老牛背」、「百步緊」挺拔險峻,異美無比。「金蟾望月」、「石壁鶴影」、「龜猴朝聖」形神兼備,惟妙惟肖。
鳳凰山聚「仙」顯名,「仙人座」、「聚仙台」翠疊丹崖,蔥郁流麗;「佛池」、「丹泉」飛瀑流化,灑脫飄逸;「金龜求凰」、「羅漢臉」氤氳飄渺,渾然天成。
鳳凰山得「道」彌彰,明弘治初年以來,紫陽觀等道教建築,依山水走向,方圓數里,道風濃郁,道境昭然,玄謎隱奧。
朝陽寺等廟宇古剎,依山傍水。氣勢恢宏,三層殿內供奉著世界唯一一尊正法明如來佛,每日晨鍾暮鼓,禪聲悠悠。吸引著無數善男信女頂禮膜拜,千年香火不斷。
鳳凰山景色宜人,是人們休閑旅遊、品味自然、尋幽探險的最佳選擇。
『叄』 鳳凰山有哪些好玩的景點
鳳凰山挺好的。,爬山,很辛苦,也很有趣門票大概40到60元,在門口有私人買的比較便宜!最好從正門進,側門雖然更便宜但太遠了鳳凰山有好幾個地方都很陡峭。有老牛背,老虎口。。。其他的記不起來了有機會的話可以去玩玩。切忌多帶點水,山下賣一元,山上就賣5元,10元了!
『肆』 鳳凰山的景區特產
丹江口市鳳凰山出產荃菜、冷豆、香椿、葛花、槐花、香菇、木耳、梅乾菜等,其中天然綠色食品及天麻、黃姜、桔梗、柴胡、丹參、五味子等名貴葯材。
鳳凰山出產的綠色有機茶葉細緊圓直,色澤翠綠,白毫顯露;湯色清綠明亮,香氣鮮高,滋味鮮醇;葉底芽壯,嫩綠勻整。素以「色翠,味鮮,香高」著稱。茶湯淺綠,湯色,葉底均嫩綠明亮;茶葉清香,並不同程度表現出毫香,鮮嫩香,板栗香;茶葉滋味具濃烈型和濃醇型,內含有機物質豐富,滋味濃醇鮮爽,高長而耐泡,葉底朵型,芽葉完整,勻稱。
鳳凰山圖庫集
『伍』 深圳鳳凰山森林公園的主要景點
鳳凰山森林公園名勝區分為三個部分:山下勝景區,古廟勝景區,山頂勝景區。
山下勝景區位於鳳凰山南麓,由銀湖站到鳳凰村的301路公共汽車總站就在此。由位於嶺下的「鳳凰文昌塔」以及沿石階路的「朝陽靈犬石」、「普門示現牌坊」、「青牛躍澗留仙跡」、「聖水靈泉」、「松經風琴」等景區組成。
古廟勝景區是鳳凰岩風景游覽區的主體部分。有盤山公路和石階小路通到本區。以始建於1297-1307年間的鳳凰廟為主體,配以眾多的自然景觀。分別為:「凈瓶露」、「鶯石點頭」、「鳳凰仙洞」、「長壽仙井」、「合掌枕流」等,峭壁上留下了歷代文人墨客的題詠。還有新建綜合大樓和望海樓。
山頂勝景區從「雲頂參天」開始分為南北兩路:南路(沿大茅山方向)有豬兜石、「萬福洞」、「石乳清湖」、「獅吼巨石」、「煙樓晚望」等;北路(沿白鴿山方向)有「試劍石」、「伶仃奇石」、「較剪石」等景點。
鳳凰山風景區由山下寶塔勝景區、山中古廟勝景區和山頂晚霞勝景區三部分組成。 山下寶塔勝景區位於鳳凰山南麓,由位於嶺下村的「鳳凰文昌塔」、及沿著登山石階路的「朝陽靈犬石」、「普門示現牌坊」、「青牛躍澗留仙跡」、「聖水靈泉」、「輕徑風琴」等景點組成。鳳凰文昌塔始建於清嘉慶年間,位於嶺下村西面路口,青磚砌造、高六層,高約20米,是寶安縣現存的最高古塔。現鳳凰文昌塔已被列為深圳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鳳凰文昌塔
文昌塔,聳立在嶺下村西面路口,塔基六角,塔身用青磚砌造,塔高六層。始建於清嘉慶年間,原是四層,到同治年間,加為六層,是寶安縣現存最高古塔。每層塔門均有石 匾或對聯,塔為疊澀出檐,無平座,塔基和第一層下半段,用青麻石砌築,檐用五層菱角牙子,七層平磚疊澀砌出。第一層正面用方形門,第二、三層正門用券門, 四、五層正面用窗,六層正面用圓窗。每層之第二、六面用長條形小窗透光。六注攢尖頂。塔剎已被雷擊毀。塔內每層原有樓板、木梯,引攀至頂。塔高約二十公 尺。
塔門的聯匾分別是:第一層為:「鳳閣朝陽」、第二層為「開文運」,左右聯為:「近丹山從鳳翥,天開黃道任龍翔」,三層為「經緯樓」,左右聯:「風雲蟠五嶺,金壁聯三台」;四層為「獨占」;五層為「直上」;六層為「綺漢」,均為楷書陽文。字體極為剛勁有力。
塔邊一股溪流,繞塔住下逕流,匯入珠江。溪邊綠榕搖映,風景十分幽雅。現為政府宣布為保護古文物之塔。諒不久將修建成更秀麗更壯觀之旅遊點。 鳳岩古廟
宋末元初(大德年間),文天祥從孫文應麟,避亂來邑,時值歲荒,建望煙樓於大茅山顛,眺無炊煙之村,齎帛送糧以賑之。有一天,文應麟閑游鳳岩, 見其山川秀麗,勝景非常,夜夢觀音囑其建廟於此,名曰:「鳳岩古廟」,供奉觀音蓮座。迄今歷有六百餘年。經明、宏治戊辰、清、乾隆辛亥、嘉慶丙子、同治甲 戌、民國戊辰等年間,由新安邑侯與民眾紳耆倡修多次。
自建廟以來,遐邇人士,到此拈香參佛,游山攬勝者,往來如雲如織,更多騷人墨士,接踵而至,吟山詠景,爭留詩章。還有名師宿儒,在此講學授徒,長留教澤。囊者、邑中知名人士,多由此發跡騰飛。故稱鳳凰岩為「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勝地。
山有一石洞,稱「仙洞」相傳昔曾有鳳凰棲宿其內,故名「鳳凰岩」。
鳳凰古廟,後背雲頂鰲峰,面朝珠江龍穴。佳氣郁盤,芳林馥郁,龍蟠虎踞,氣象萬千,是乾坤特開窩穴。左有「煙樓晚望」,「雞心修竹」,「石乳清湖」。右有「鶯石點頭」,「凈瓶灑露」,「麻籃仙印」。前有「松徑風琴」,後有「雲頂參天」,古稱鳳岩八大奇景。還有「青牛躍澗留仙跡」,「鳳毛神化慶雲龍」,「合掌枕流」、「龍蟠壑咽」、「伶仃奇石」、「觀音石」、「獅吼石」、「鳳舞石」、「蓮花石」、「豬兒石」、「試劍石」等勝景,天造地設,羅列四周。猶其「萬蝠洞」一連三進,面積寬廣,可容千人,蝙蝠吱吱,倒掛串串,金光點點,溪流淙淙,冬溫夏涼,更是怡人入勝,可稱人間清暑殿。「伶仃奇石」,孤零矗立,看來雙手可以推翻,但千百年來,遭受不少狂風暴雨,依然屹立無恙,猶象民族英雄在此詠吟「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悲壯詩章。「頂上鰲峰」,雲霧出岫,阿娜多姿,雲雨飄忽,宛如神女披紗,約隱約現,難認真容。「龍穴朝霞」,遙映似錦,海市蜃樓,變幻無常,別開眼界,情趣盎然。
解放後,遍山綠化,廣種松杉、荔枝、三華李等各種珍果,正是春風化雨岩增彩,林茂常青耀目。珍果結如球簇,氣味香甜芬芳。山明水秀,四季如春。正是鳳岩不墨千秋畫,山水無弦萬古琴,美景不厭千回轉,賞後深思君自知。
鳳岩古廟,解放後已湮沒三十多年,只剩斷垣殘壁,一塊瓦礫荒丘。八十年代伊始,黨和政府、政策更為正確英明,各地旅遊事業,方興未艾,鳳凰岩名山,正是寶安縣西線,廣深公路道上,不可多得之旅遊勝地。
一九八三年,由嶺下村文族後人,再倡重修,展望將來,再度成為寶安縣光輝奪目,著名鳳凰岩風景游覽區,以利廣大遊人,而保古代文物。
自倡修以來,幸蒙各地廣大人民群眾,各階層熱心人士,以及港澳同胞、海外華僑,各善良仁翁,人心踴躍,贊助歡欣,鼎力支持,現已初步修復古廟和上山石級路,又增建盤山車路,可直達古廟。並設有停車場、單車保管站、小賣部、增建涼亭等工程,各具端倪,尚可供遊人遊憩之便。 晚霞勝景區由萬蝠洞、石乳清湖、獅子巨石、伶仃奇石等大自然風光景點組成。
山頂勝地景區主要景點為「雲頂參天」,又稱飛雲頂。明朝新安進士鄭文炳曾留下「扶節直上飛雲頂,舉手不覺摩蒼冥」的佳句。「雲頂參天」為古鳳凰岩八景之一。由雲頂參天處可分為南北二路參觀。南路有豬兜石、萬蝠洞、石乳清湖、煙樓遠望等景點。北路有試劍石、伶仃奇石、較剪石等景點。
『陸』 湖南旅遊十大必去景區有哪些
湖南省是一個充滿了魅力的地方,這里不僅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這里的自然美景也是多不勝數。總所周知湖南是我國的旅遊大省,每年來到這的遊客可以說數以萬計,同樣這些美景和著名的景區是很多人所嚮往的。當然湖南美景著名景點眾多,但到底哪些最值得去遊玩呢?下面我就問大家介紹一下到湖南非去不可的5大景點,看看是不是適合你呢?
鳳凰古城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是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里還是銅仁、懷化、吉首三地通往各處的必經之路。作為歷史文化名城,這里的風景里也都向人們展示著自己的歷史,再將美景與人文相結合,給人一種莫名的吸引力。到鳳凰古城逛古巷,賞美景,品美食可謂是人生一大快事。當然到湖南鳳凰古城也是必去的景點之一。
當然湖南美景千千萬,山川河流、自然風光數不盡數,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嶽麓山、五嶽之一的衡山、享有「神州第一陵」之譽的炎帝陵、崀山等等太多太多了,這些著名景點都是到湖南必去的。
『柒』 鳳凰山景區怎麼樣
2011.9.5.為新添的蘇州4A景區。古稱河陽山,位於港口、鳳凰、西張三鎮交界處。山體由西而東走向,猶如丹鳳展翅,故稱「鳳凰山」。鳳凰山主峰高86米。山上有大片松林、竹林,樹木蔥郁,景色秀麗;山坡辟有成片桃、梨園,出產的水蜜桃汁多鮮甜,頗有盛名。山之南麓有永慶寺,始建於東吳赤烏年間,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解放後被拆,後重建。此山還有稀有名木紅豆樹,相傳南朝梁武帝蕭衍長子蕭統所種,距今已1500餘年歷史,為江南一絕。鳳凰山名勝古跡眾多。曾有內外八景之說。「內八景」有三潭、四井、古檜、空楊、秀峰、醴泉、丞相墓、狀元讀書台;「外八景」有湖下書聲、坊基酒肆、港口漁歌、柴場牧唱、桑岸啼鳴、蓮塘游魚、松林落照、精舍飄幡。幾經滄桑變遷,「內外八景」中絕大部分景點早已湮滅,唯秀峰、醴泉、狀元讀書台尚存。醴泉:山頂天然石井,位於主峰兩側。元民間名士楊維禎有「醴泉引得鳳凰來」的詩句。自古以來,該井無遮無蓋,終未填塞,至今猶保存著清洌的泉水。秀峰:山之主峰,高約2米,長有4米余,略向西北傾斜,與地面成60度角。此崖陽面平整,陰面凹陷,呈蚌殼狀,上刻「秀峰」兩字,雖年代久遠,猶清晰可辨。秀峰之美,可用石奇、泉清、木秀來概括。歷來文人雅士到此游覽,留下了不少麗詞佳句。狀元讀書台:位於山之東峰,於林木蔥蘢,異卉飄香間。今能見到者,僅一方巨台,形似露天舞台。其中一石平整光滑,大小跟八仙桌差不多,傳說是唐代狀元陸器年青時讀書之處。這個景點以前不知道,有機會應該前去見識一下。
『捌』 鳳凰山的主要景點
潮州鳳凰山景區一角
主峰鳳鳥髻海拔1497.8米,素有「潮汕屋脊」之稱,也一直說是潮汕地區第一高峰。這里既有巨石岩洞,又有瀑布溪流;既有蒼松翠竹,又有奇花異草,自然風光絢麗多姿。
鳳鳥髻,總面積30平方公里,在250-1497米之間,森林覆蓋率接近90%,林木遮天蔽日,空氣和水體質量均達國家一級標准,區內有陸棲脊椎動物225種,其中珍稀瀕危野生動物34種,占廣東省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總數的29.1%,有野生維管植物1281種,其中珍稀瀕危野生植物20多種,占廣東省珍稀瀕危野生植物總數的15.2%,是潮汕地區首屈一指的動植物「物種寶庫」,堪稱「本底」,素有「粵東生態屏障」和「潮汕植物大觀園」美譽。 烏崬山是鳳凰山的第二高峰,海拔1391米。烏崬山頂峰西側的天池是鳳凰山風景區中最迷人的一處。天池是由古火山口形成的,面積約4萬平方米(60畝),常年泉水噴涌。無風時節,波平如鏡,青山、藍天、白雲映入水中,格外秀美。池中繁殖著稀世奇珍四腳魚(學名蠑螈,屬於兩棲類動物),還有軟殼石螺及各種蛙類和高山蝶類。夏日,山上涼爽如秋,天池碧波盪漾;冬天,池水冰冷透骨,嚴寒時水面還有數寸厚冰,有時山上還紛紛揚揚飄灑著雪花,頗有北方冬天的景色,是粵東奇景。
烏崬山上有很多石景,形狀獨特的奇岩怪石,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聯翩。在距天池約1公里的主峰北坡上,有一天然岩洞,洞口酷似一眼古井,名曰「太子洞」,它有許多神奇的傳說。烏崬山上有近千畝天然牧場,還有滿山遍野的杜鵑花和高山灌木。在山上可觀看日出。有公路可直達山頂,山上有賓館等服務設施。 鳳凰山以峭拔雄偉的山色,絢爛多採的畲寨風情和奇香卓絕的鳳凰茶傳名於世。山上氣候涼爽,氣象萬千,瞬息萬變,是避暑勝地。這里既有巨石岩洞,又有瀑布溪流;既有蒼松翠竹,又有奇花異草,自然風光絢麗多姿。在諸多景區中,天池最稱迷人。鳳凰天池景觀位於鳳凰山脈烏山東峰頂部,海拔約1325米,其主峰海撥1391米,僅次於粵東第一高峰鳳凰烏髻,海拔1497.8米。天池的面積為76畝,是古代火山口所形成的天然湖泊,特殊的氣候使池面時而波浪滔天,時而水波不興,西王母沐浴之處的傳說,更為其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池內泉水噴涌,千年不斷,棲息著天下奇珍的兩棲類動物「四腳魚」(學名「蠑螈」)、「軟殼石螺」及稀有蛙類。池水冰涼透骨,池邊山坡平坦,有近千畝天然草被牧場,其間點綴著高山灌木和杜鵑花。踞天池之上俯瞰四方,群峰起伏,雲霧繚繞,山村點點。其東西峽谷中之鳳凰、鳳溪二大水庫,宛如二面明鏡,影山巒,照天光,令人賞心悅目。加上旅遊區內富有傳奇色彩的太子洞、仙井;太平寺、文天祥「正氣堂」、茶樹王「宋茶村」;各式各樣、奇形怪狀的岩石;美麗的杜鵑坑、日出勝景等,天池旅遊區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及迷人的自然風光吸引了無數遊人前來一覽風采。
『玖』 鳳凰山的景觀
近年來,全國政協常委、國家民族宗教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先生捐資興建的麥積區新陽鎮道路整修暨鳳凰山文物災後重建工程落成。之後,在任法融會長的捐資幫助下,鳳凰山山門、大殿、偏殿、鍾鼓樓和文化廣場、舞台等建築都先後建成,並對上山道路進行了硬化、綠化。如今的鳳凰山,建築宏偉,面貌一新,實為人們休閑避暑、觀光度假的好去處。鳳凰山景區佔地面積約為4.5平方公里,核心景區10000平方米。該景區於2008年正式投資開發建設,目前已累計投資980多萬元,完成主要建築大雄寶殿、文殊殿、觀音殿、財神殿、卧佛殿、天王殿、鍾鼓樓、東西禪院、遊客中心、上山公路。鳳凰山景區目前經營狀況良好,2011年接待遊客10萬人次,群眾募捐收入620餘萬元。近三年來及接待遊客26.9萬人次,累計募捐48餘萬元。
鳳凰山目前重點開展旅遊觀光、森林氧吧、文化廟會、文學采風、武術表演、書畫交流等活動,特別是每年三月二十八的廟會已在當地形成了相當規模。
經過天水市旅遊局綜合考評後,鳳凰山被評為國家2A級旅遊景區,天水市旅遊局副局長王元成代表市旅遊局出席當天的授牌儀式。
副市長雷鳴為國家2A級旅遊景點鳳凰山授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謝簡平宣布2012年中國天水伏羲旅遊文化節「唱響鳳凰」大型文藝演出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