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景點介紹
① 上饒附近有什麼旅遊景點
上饒擁有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世界自然遺產——三清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弋陽龜峰;睡美人——靈山;市內有雲碧峰國家森林公園,公園的雲碧閣為市區內最高點,可俯瞰信江及市景;西部的鄱陽湖,碧波浩瀚、風光旖旎,建有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鄱陽湖候鳥保護區」。
② 上饒都有哪些旅遊景點
上饒十大旅遊景點
1.三清山
2.婺源文化與生態旅遊區
3.江灣
4.龜峰風景名勝區
5.三清山田園牧歌鄉村旅遊區
6.廣豐銅鈸山景區
7.汪口
8.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
9.萬年神農源
10.橫峰葛源景區
③ 上饒有哪些旅遊景點
首推三清山,因為這個地方對我有深深地傷害。我的同學是江西上饒的,作為江蘇人覺得山不過500米吧,我去上饒他要帶我去爬山,然後告訴我這山有點高要不要做纜車上去。我想了想我從來沒爬過山,爬一次也不錯,然後就說爬上去坐纜車下來吧,他提醒過我很高的,但是我一句能有多高感覺很自信啊。
然後第二天就被教做人了,三清山海拔1819.9米,是一個5A的景區,我就真的爬了,爬了一個小時感覺遙遙無期就問了問有多高,然後就得出了這個信息。然後問了一下同學大約多久能上去。得來的回答是快的話三個多小時慢的話五六個小時吧。山這個東西是易上難下的,下不去了只能硬著頭皮爬上去了。
早上去的,中午才到了景點的地方。但是當你真正的自己爬上去的時候是很有成就感的,就像很多喜愛爬山的人說的會有一種征服感一種成就感。這可能是我爬上去後的真實感受,還蠻開心畢竟還是第一次爬那麼高的山。
山上的風景是很多的,推薦來的人如果時間緊只有一天那麼就坐著纜車上下吧,如果時間多有兩天可以接受在山上住一晚的話,可以選擇爬上去多玩玩然後坐纜車下去。我感覺在上面玻璃棧道是很好玩的,但是我們那時候不巧是雨天,玻璃棧道下面都是雲霧看不見什麼,所以沒什麼刺激的感覺,如果能看見應該會很爽。
山上還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小松鼠,有很多可愛的小松鼠,還是蠻開心的。小松鼠的尾巴是真的大,而且很靈活。上面的景點是非常多的,如果想全部看完完整的一天是必須的。
④ 上饒那裡有什麼景點什麼好玩
三清山網路名片 三清山三清山位於中國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與德興市交界處,距玉山縣城50公里,距上饒市78公里。為懷玉山脈主峰。因玉京、玉虛、玉華「三峰峻拔、如三清列坐其巔」而得其名,三峰中以玉京峰為最高,海拔1816.9米,是江西第五高峰,也是信江的源頭。三清山是道教名山,風景秀麗。1988年8月被列為第二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5年9月被列為國家地質公園。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2008年7月8日,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將三清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三清山成為中國第七個、目前江西唯一一個世界自然遺產。
十大分景區歸口三清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統一管理,實施大三清發展格局。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三清山位於江西省上饒市東部門戶玉山、德興兩縣(市)交界處,東鄰浙江省,它的地理位置是北緯28°54』、東經118°03』,緊靠浙贛鐵路干線和滬瑞高速公路。古為饒、信、衢三州之會。主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因山有三峰,名為玉京、玉華、玉虛,如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列坐其巔,故名。三清山南北狹長,景區總面積229平方公里,由於長期地質地貌變化,形成了三清山別具一格的奇峰怪石、急流飛瀑、峽谷幽雲等雄偉景觀。
三清山具體詳盡的位置是,位於上饒市玉山縣紫湖鎮、懷玉鄉、南山鄉大部分范圍和德興市坂大鄉小部分范圍內。三清山金沙索道位於玉山縣紫湖鎮以北三清山金沙村,三清山南山索道位於玉山縣南山鄉東坳村。三清山東距浙江衢州90公里,南距福建武夷山市115公里,西距上饒市78公里,北距安徽黃山市263公里。景區總面積229平方公里,中心景區71平方公里。
玉山縣城是距離三清山最近的城市。 [編輯本段]基本介紹 三清山歷來是道教勝地。相傳明建文帝稱贊它為「高凌雲漢江南第一仙峰,清絕塵囂天下無雙福地」。據史書記載,東晉昇平年間(357-361年),醫葯學家、煉丹術士葛洪到三清山結廬煉丹,至今山上遺有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煉丹爐的遺跡。於是,葛洪便成了三清山的「開山始祖」,三清山道教的第一位傳播者。
三清山為歷代道家修煉場所和隱士的世外桃源。自晉朝葛洪開山以後,便為信奉道學的名家所嚮往而漸成為道家的洞天福地。「唐建老子宮觀,稱三清福地」。僖宗時(873-888年)信州守備王鑒奉旨撫民,到達三清山北麓,見此山風光秀麗,景色清幽,卸任後即攜家歸隱在此。宋乾道六年(1170),王霖捐資重建三清觀殿宇,供奉三清尊神,後因世亂,觀廢址毀。明景泰、天順年間(1450-1464年),江浙滁州詹碧雲親自規劃設計,並假手王霖後裔王祜出面協助其事,對三清山道教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重建,外層按照「伏羲先天八卦圖式」、內層按照「文王後天八卦圖式」、核心按照「北斗星空圖式」隱秘布局,東從金沙龍泉橋,西從汾水步雲橋,至風門天人合一,到天門三清福地,終玉京峰頂,輟點命景,浮雕石刻,共興建宮觀、亭台、石雕、石刻、山門、橋梁、泉池等200餘處,使道教建築遍布全山,其規模與氣勢,可與青城山、武當山、龍虎山媲美。因此,三清山有「露天道教博物館」之稱。
三清山風景名勝區內資源豐富,景點眾多,景觀「東險、西奇、北秀、南絕」。中國著名散文家秦牧贊之為「雲霧的家鄉,松石的畫廊」,中國國家風景名勝專家清華大學教授朱暢中游三清山後題「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看罷三清和黃岳,三清定將勝黃岳」。歷代名臣名家王安石、朱熹、蘇東坡等都在這里留下了足跡。 [編輯本段]道教文化三清山的興衰沉浮,始終與道教的興衰有密切的關系。三清山道教文化開始於晉代葛洪,葛洪在三清山擁有特殊地位。
據史書記載,東晉昇平年間(357-361) 年,煉丹術士、著名醫學家葛洪與李尚書上三清山結廬煉丹,著書立說,宣揚道教 教義,鼓吹「人能成仙」,至今山上還留有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煉丹爐的遺跡。尤其是那口丹井,歷時一千餘載,依然終年不 涸,其水汪洌味甘, 被後人稱之為「仙井」。於是葛洪便成了三清山的「開山始祖」,三清山道教的第一位傳播者。
時至唐朝, 三清山道教被朝廷奉為國教,士穿行往返於大江南北,三清山的道教也隨之興盛起來,香火不斷,朝山香客絡繹不絕。唐(周)聖元年(639)年,朝廷為了加強統治,割衢州須江(今稱為江山市)之南鄉、常山之西鄉和饒州弋陽之東鄉,設玉山縣,遂將三清山劃為玉山縣所轄。其後,方士將化緣所得,在葛洪結廬煉丹之處營建了三清山上第一座道教建築--老子宮觀(此觀被稱為「三清福地」),進一步鞏固了三清山在道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北宋寧真宗篤信道教,奉老子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此時,在三清山一帶開始出現成批 的道教建築。方士們為了紀念葛洪開山之功,在山上建起了葛仙觀,內中供奉葛仙翁和李尚書石像;同時建起的還有福慶觀、靈濟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方士們在天門峰的懸崖之上,用天然花崗岩雕干砌成一座六層五面的風雷塔,此塔歷盡千年風雨,至今巍然不動,被譽為三清山上道教建築中的一顆燦爛明珠。
元時,朝廷把道教當作控制漢民族的思想武器,道教進一步受到重視。此時三清觀內出現了 信奉全真派的方士(出家), 他們專門從事道教活動,多時達幾十個人;更多的方士則信奉正一派派(不出。家),他們受道教經典戒規約束,諳熟各種醮禱儀式,在民間從事道教活動:一為從事陰事,超度亡靈, 如做功德、關殮等;一為從事陽事, 如打醮等。據元人魯起元在《游三清山記》中說 , 此時三清山正在大動土木,擴建三清觀。觀內供奉石刻石仙君、葛仙翁、李尚書、金童、玉女、潘元帥神像;山上景物、地點也以道教稱謂命名,如仙人橋、雷公石、判官石等等。
明太祖朱元璋特別推崇道教,張天師為全國教主,貴溪龍虎山遂成為全國道教活動中心。三清山距龍虎山僅300里,近在咫尺,傳教、化緣的方士來往頻繁,聯系也極為密切,三清山的教務活動幾乎直接在張天師控制之下進行的,此時山上朝拜之風極興盛,散居於贛、浙、皖、閩的方士和信徒,每年的八九月份,都要組織香會「一年朝三清,一年朝少 三清山華」。他們結隊而行,以三清神像和旌旗開道,點燃香燭,抬著豬牛羊各種祭品,並鳴三眼銃助威,配以鼓樂,吹吹打打,浩浩盪盪向三清山進發,每日多則上萬人,少則幾千人。
明朝為三清山道教活動的鼎盛時期。山上的道教建築也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出現。至景泰年間,山上已經建起龍虎殿、方士羽化壇、玉零觀、糾察府、演教殿、九天應元府、潘公殿、方壕上、天門石坊、飛仙台、流霞橋、石階「眾妙千步門」、「沖虛百步門」等建築,並重建三清觀,改建三清宮。明代的宮宇建築十分獨特:前後兩進,坐北朝南,以山上花崗岩雕鑿干砌而成,石樑石柱,四周配以石牆,內供玉清,上清、太清三尊石雕石刻神像130尊,摩崖題刻45 處。 [編輯本段]地質演變三清山 三清山山 體南北長12.2公里,東西寬6.3公里,平面呈荷葉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由於處在造山運動頻繁而劇烈的地帶,因此三清山斷層密布,節理發育,山體不斷抬升,又經長期風化侵蝕和重力的崩解作用,形成奇峰矗天,幽谷千刃的山嶽絕景奇觀。三清山東險、西奇、北秀、南絕,美在古樸自然,奇在形神兼備,仙靈眾相,維妙維肖,邀游於清虛之境,出沒於雲霧之中,古為道家福地洞天。山上奇峰怪石不可勝數,雲霧寶光嘆為觀止,珍樹仙葩世所罕見,靈泉飛瀑與丹井玉液媲美,幽谷溶洞為騰蛟起鳳卧虎藏龍之所。歷代宮觀建築與雄險奇秀的自然景觀融為一體,異彩紛呈,鍾靈琉秀,故有「天下第一仙峰,世上無雙福地」之譽。
三清山神奇壯麗的景觀是與適宜的地質、氣候分不開的,是地殼運動對地質作用長期變遷的產物。三清山在地質史上經歷了14億年的滄桑巨變,曾有三次大海侵和多次地質構造運動。
第一次大海浸發生於14億年前的中元古界。那時三清山地區的地殼運動正處於「地槽」沉降階段,海水浸沒達4億年之久,沉積數千米厚的雙橋山群的復理式海相碎屑岩,並夾雜有海底火山噴發物。在「晉寧運動」後,才結束了地槽式沉降歷史,地殼開始逐漸回返上升,出水為陸,三清山地區進入相對穩定的「地台」階段。此後地殼仍有升降,只是沉降速度和緩,范圍廣闊。
在距今6億年前的震旦末期,發生第二次大海浸,海水浸沒達1.6億年之久,一直延續到奧陶紀末期,沉積4000多米厚的淺海相砂頁岩和碳酸鹽岩類,並含有三葉蟲、筆石和海綿等海相古生物化石。以上兩次大海浸,曾使三清山本部變成一片汪洋大海。後經奧陶紀末期的「加里東第一幕」造山運動,三清山從此完全脫離海水環境,不再接受沉積。
在距今4.4億年前的志留紀早期,雖發生第三次大海浸, 但海水僅到達三清山東南角的邊緣部分。直到1.8億年前,侏羅紀晚期與白堊紀,三清山區域內發生異常強烈的造山運動,即燕山期運動,並伴隨有大規模的酸性岩漿浸入活動,從而奠定三清山構景的地質基礎。
在距今二三千萬年前的年代裡,相繼發生喜馬拉雅期的造山運動,即新構造運動,山嶽大幅抬升,伴隨水力侵蝕作用的強烈下切,使地勢高低差懸殊。由於三清山的地質環境正處於造山運動既頻繁又劇烈的地段,所以斷層密布,節理發育,尤其是垂向的斷層和節理特別發育。山體不斷抬升,長期風化侵蝕,加上重力崩解作用,形成了峰插雲天,谷陷深淵的奇特地貌。三清山風景區的形成,可說是天工造物,大自然的傑作。
主要景區、景點
三清山十大景區:
1、南清園景區; 2、三清宮景區; 3、玉京峰景區; 4、西海岸景區;
5、東海岸景區(陽光海岸景區); 6、萬壽園景區; 7、玉零觀景區;
8、西華台景區; 9、石鼓嶺景區; 10、三洞口景區。
三清山十大勝景:
蓬萊疊翠、萬笏朝天;
玉女開懷、仙翁現陽;
老道拜月、葛洪擎丹;
猴王獻寶、神龍戲松;
風雷晨曦、西海晚霞。
三清山三大絕景:
東方女神 巨蟒出山 觀音賞曲
1、東方女神
位於南清園東北,金沙索道上站上方,為三清山標志性絕景。原名女神峰,又稱司春女神,海拔1180餘米,通高86米。整座石峰造型就像一位秀發披肩的端莊少女,天設地造,鬼斧神工,惟妙惟肖。億萬年來,女神端坐山巔,默然注視芸芸眾生,神態祥和。世人認為她是東方聖神,春天的化身,因而稱之為「東方女神」。東方女神與巨蟒出山左右相向巋然屹立,象徵宇宙天地陰陽和諧,三清仙道天人合一,驚世絕配無與倫比。
2、巨蟒出山
位於金沙索道上站上方,南清園游步道東北關口處,三清山絕景之一。海拔1200餘米,垂直高度128米,是由風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崗岩石柱。峰身上有數道橫斷裂痕,雖經億萬年風濤雨雪,凜然屹立不倒。頂部扁平,頸部稍細,峰腰最細處直徑僅約7米,狀極突兀,形似一條巨大蟒蛇,破山穿地昂然挺拔而出,直欲騰空沖天而去,故名。此景剛勁多姿,有移步換形之妙,在不同的方位變幻出不同的景像,呈現出「彎刀石」、「仙翁頂仙童」、「白娘子醉酒現原形」、「定海神針」等多種逼真的奇妙景觀。
3、觀音賞曲
位於梯雲嶺天門群峰之中,由兩座象形石峰一前一後相疊組成。前為老道葛洪像,後為南海觀音像。相傳晉朝葛洪到三清山創道煉丹,感民間疾苦,坐彈琵琶對天傾訴。琴聲感動天庭,觀音順音下凡,合十聆聽賞曲,故留此法相於梯雲嶺中,讓高山流水永奏天籟之音。
----------------------------------------------------------------------------------------------------------------
金沙鎮在三清山 三清山東北方向,是三清山的東大門,亦是三清山東部景區的起點。東部景區以水和遠眺景色見勝。自金沙鎮向西,即為冰玉洞、冰玉洞瀑布。沿山路向南,小龍潭、玉簾、石門、吊橋等奇偉幽險,各具風姿的瀑布,排列其間。此處向上眺望,可見玉京、玉華、玉虛三峰峻拔而立。向南則可遠見玉台女神、三排尖、巨蟒出山、三龍峰諸景。
從東部一條古老的磴道步上4公里,即到中部景區的風門(又名玄關)。中部景區以石、松、雲及古建築、古石雕著稱。在風門抬頭東望,銀瓶石頂端有天生石指,稱為神仙指路,由此上山2.5公里,經千步門、百步門,到天門。一路可觀賞清都吊橋、桂冠嶺、結須岩、天寶石、神仙曬銀、醉羅漢、望天蛤蟆、仙果石等怪石奇景。登上天門,即進入三清福地。三清福地為三清山的中心,海拔1460米,三清宮建於此。周圍有風雷石塔、靈濟廟、龍虎殿、飛仙台、方士羽化壇等古建築。三清宮有路直達最高峰玉京峰,相距僅2公里,為觀日出最佳處。三清宮附近為平頂松薈萃之地,形態各異。如虯龍飛騰、華蓋張開、鳳凰展翅、連理同根。雲霧時飄時散,似在天上仙鏡。
由三清福地的飛仙台而下,沿水樂坑石磴西下,便到了西部景區。西部景區以山峰、瀑布、古樹稱奇。有形象逼真的石峰,如雄獅滾球、百鳥朝鳳、墨熊石、夜鶯石、鹿角石、雞冠石、合歡峰等;有寬約40多米、落差20餘米,宛如白玉屏風的八磴龍潭瀑布;有高達30多米、似紅錦高懸、艷麗無比的二橋墩紅瀑;有罕見的華東黃杉、福建鐵杉等名貴樹木。真是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從坪溪沿南清溪而上,抵梯雲浦,是為南部景區。南部景區以峰巒造型奇特、形象生動逼真聞名。在梯雲浦,可觀看山景,形似觀音聽琵琶,沿梯雲嶺上攀約2.5公里,到達梯雲岩,近有觀景台,四周山景盡收眼底。如鴿峰、貓峰、猿峰、狐峰、魔頭峰、韋馱峰、朝天峰、火炬峰、躍魚峰、雙龍峰、龍門峰等。由此再上行1.5公里,過了棧道,登上玉台,即見高達80多米的三清女神峰。它端坐於玉台之下,形象逼真,實為天工造物之奇跡。越過游雲峽,到達玉皇頂,奇峰林立,峰下有三龍出海峰,玉京峰亦高聳可見。最奇特的是東北有高達100多米的巨蟒出山峰,引伸頭部,高昂而視。其形其景,令遊人駐足觀賞。南部景區集三清山風景的精華,切莫遺漏。
三清山近年來開發北部景區,並新建南北景區的通道,並大量建有各種旅遊設施。從玉山縣上山,可很方便的通游全山。然三清山地廣人稀,以參加旅行社或結伴同游為宜。
江西的三清山,自古有「高凌雲漢江南第一仙峰,清絕塵囂天下無雙福地」之美譽。行走在山間,飄飄盪盪中體會著像魚兒游弋般的歡暢…… 到三清山的當天,遇上了三清「著名的」霧天。沒有滴滴答答的雨點,卻是細蒙蒙的水氣充盈天地之間,無須撐傘,但方圓可見度只有5米左右。這樣的天氣里去了南清園,一路上,山木蔥郁,掛著點點晶亮的水珠,耳邊溪聲咆哮,喧灑雨季的流暢。 雖然惱人的霧讓人無法全睹三清美景,但間或跳出來的參天怪石,石中奇樹,不免讓我對隱在霧中的山景,有了期待。是夜,在半山就宿。夢里也在期盼,明天能放晴,讓我一睹三清的真面目。 早上是被一道明亮的陽光照醒的。雲霧散開了,滿山的杜鵑在那一刻也開了。天空像海,杜鵑就像海里的珊瑚。天地清朗,萬壑畢現,每一條山的線條,都清晰地呈現眼前。發現面對著的,是一幕精彩的剪影。這個叫南天門的地方,果然非同凡響,峰頂之上,怪石雲列,形狀各異。其中最為逼肖的是一尊老道。道髻高挽,寬袍大袖,面對日月,若有所思。在巨大的造化神功之前,個體顯得如此渺小。一陣風過去,感覺自己像一條魚,飄飄盪盪,不知那風將把我吹向何處。道家尊奉的莊子在濠上觀魚時,面對惠施逼到牆角的追問「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悠閑地用一招太極綿掌將之化為無形:「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這個故事名聞遐邇,就像他的另一句名言:「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這後一句與前者其實是渾成一體的,也是這個在「好鬼神」的宋國長大的夢想家一生最大的夢想。在這一刻,在這三清之巔,我體會到了這種夢想的快樂,體會到了魚龍混雜的快樂。 莊子不知道是不是來過這里。很多年前,道教的那些祖師把這里尊為聖地,也許是因為他們終於在像魚一樣的游弋恍惚里體味到莊子的境界吧。 往西海岸一路西行,過了「負松思過」,忽見西天空闊,群山逶迤,氣勢磅礴。棧道曲折,漸行漸高,全在懸崖絕壁間。不經意拐過一個彎,猛然間但見絕壁高聳,矗立於前,高入雲端。且似一道極寬的鐵幕掛在你的面前,攝人心魄,壓得你透不過氣來。這就是三清山最令人驚嘆的西海岸。 「晴則千山萬山,勢若駿馬,皆馴伏趾下;陰則卷霧驚濤,狀似蛟龍。」走在西海棧道,一邊是岩石如刀,萬仞壁立。另一邊是崖底,森森密林,宛如綠海。時見異峰突起,猶如海中浮出的小島,盪漾其間。人游海岸,若走刀脊。導游描述說,西海是看雲海的絕好之處。雲湧起時,如堆雪飄絮,天地只見蒼茫。惟有碧峰數座點綴其中,隨雲波起伏,實在是美景無限。平時,由於棧道海拔太高,可以看到蒼鷹翔於腳底,一呼之下,萬峰應和。天地之蒼茫,也只在此了。正走著,雲霧又湧上來,遮住了那些火一樣的杜鵑。我又在濕淋淋的雲海里漂浮。等到這一團雲被清風吹散,那些火一樣的杜鵑也變得濕淋淋的,漫山遍野,它們長得更歡了。 這一路都像是魚兒在水裡游弋。累了,靠在石頭上,石頭在我的掌心裡慢慢溫潤,像是有一株珊瑚就要從裡面悄悄探出腦袋。風在這一刻拂過發際,忽然覺得自己可以明白它們的呼吸,它們的體溫,它們深埋的心事。在莊子的世界裡,有許多「御風者」,那該是種像鳥兒一樣自由快樂的境界,但莊子依舊對他們「猶有所假」地不滿,是啊,又有什麼比渾無所待物我相融更快樂呢?有時候變成一陣風,漂浮在天地間,累了,就變成一塊石頭,靜靜諦聽。在這美麗的山巔,這樣的快樂漸漸可以感覺。 西海岸盡頭,一條石階蜿蜒向上,好似通到天際。石階的盡處,就是三清山的北線,三清宮了。 史書記載,東晉葛洪曾在山上宣揚道教教義,成為三清山的「開山始祖」、三清山道教第一位傳播者。到了唐宋,道教大盛於世。三清宮是宋代初修、明朝重建的遺址。歲月流逝,如今這座曾「殿由風掃、門被雲封」的道觀,看上去是那麼的寂寞簡陋。 殿前有一道石頭牌坊,不知多久之前所豎,上面用丹筆寫著「三清宮」。旁邊是一塊碩大的巨石,巨石和殿前的香爐一起陪伴著沉默的主殿。殿身由磚石塊搭成,走進去,三清宮的地面至今還是泥地,共兩層,佛道齊聚,老子和觀音是供奉的神像。 往殿東步行15分鍾,到了天門峰東的懸崖之上,有一座用天然花崗岩雕砌成的六層五面的風雷塔。據說三清宮周圍的建築都暗合八卦之象,此塔正處風門,為鎮雷之用,風雷塔的名字由此而來。歷經千年風雨,至今巍然不動,這尊造型古樸的石塔被譽為三清山上道教建築的一顆燦爛明珠。和三清宮一樣,它掩映在美麗的松樹里,像是時光無意的點綴,像是這座仙山上從來就有自然生成的一部分,就像那些石頭,那些松樹。這份寂寞也許倒會讓莊子喜歡的,在他的心目中,人間的一切,如果能和自然融為一體才是正道,建築也好,神像也好,可有可無,概不例外。 松立千丈之壁,松樹造型奇特,黃山迎客松造型比比皆是,很多松枝被風雨磨成彎彎曲曲的了,松葉冠蓋卻依舊蒼翠,在後山,我看到了號稱三清山最美的兩棵姐妹松之一,可惜歲月無情,松樹已經枯死,只有留下的枝條在藍天的襯托之下,訴說它昔日的風姿。 這一切在莊子看來也是自然的吧,「聖人無名,神人無功,至人無己」。莊子的想法在許多人看來太過超脫,然而在這與世無爭寂靜而生機勃勃的三清山,你便能靜靜體會莊子無限心儀的「藐姑射山」的仙境,那裡居住著他熱愛的聖人、神人、至人,皆以追求與天地自然融為一體為根本。三清山,藐姑射仙境也! 旅遊須知 交通坐火車至浙贛線上饒站,出站即可換乘直達景區的中巴車。
⑤ 上饒有哪些好玩的景點
遠點的有靈山、上饒縣七峰岩、廣豐博山寺、鉛山鵝湖書院、廣豐排山鬼洞、石人殿、沙溪飯甄山;近點的有茅家嶺、東岳廟、吉陽山、古岩寺、紅岩寺等。當然最推薦的當然是三清山咯 ! 江西除廬山.井岡山..龍虎山就數三清山了.
大自然的秀麗風光和前輩們的文明歷史,造就了上饒眾多特色鮮明的風景名勝和文物古跡。饒城擁有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世界自然遺產—三清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弋陽龜峰;道教勝地—靈山;市內有雲碧峰國家森林公園,公園的雲碧閣為市區內最高點,可俯瞰信江及市景. 西部的鄱陽湖 , 碧波浩瀚、風光旖旎,建有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 「鄱陽湖候鳥保護區」 。
目前,上饒市有11個旅遊景區被評為國家A級旅遊區,其中三清山、龜峰、上饒集中營景區、婺源江灣、婺源大鄣山、婺源靈岩洞、婺源文公山、婺源鴛鴦湖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區,婺源景區、廣豐九仙湖、萬年神龍源被評為國家3A級旅遊區,為江西省第一。
據了解,2009年三清山、婺源江灣、龜峰創5A景區,銅鈸山創4A景區,葛仙山創3A景區的工作也已全面啟動。
世界自然遺產--三清山:
三清山世界自然遺產三清山坐落於上饒市東北部。素有「江南第一仙峰」、「黃山姐妹山」、「華東明珠」等殊譽。
三清山以自然山嶽風光為主,以道教人文景觀為特色,已開發的奇峰有48座,怪石52處,景物景觀400餘處,有植物1088種。景區總面積220平方公里,最高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山南為自然風光:司春女神、巨蟒出山、老道拜月、觀音賞曲、神龍戲松堪稱世絕。山西以「唐僧西征」為主題的自然風光叫人嘆為觀止。6月份可觀賞高山杜鵑,猴頭、雲錦花開一月三變色,遍布山野。風姿各異的龍潭、玉簾、石澗、三疊泉、冰玉洞等瀑布,具有畫龍點睛之功。奇峰虯松、娃娃魚、熊、獐、鹿、猴、山羊、野豬、火紅石雞使三清山更具有原始風味。
我國著名散文家秦牧贊之為「雲霧的家鄉,松石的畫廊」,著名風景名勝專家清華大學教授朱暢中高度贊頌三清山「看了三清和黃岳,三清將更勝黃岳」。歷代名臣名家王安石、朱熹、蘇東坡等都在這里留下足跡。
三清山於2008年7月8日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七個、江西唯一一個世界自然遺產.
補充:
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
婺源上饒北面是中國最美的鄉村-朱熹故里婺源, 以名震遐邇的 「四古 」(古樹、古洞、古建築、古文化) 和 「四色」(「紅 」-荷包紅鯉,「綠」-婺源綠茶,「黑」-龍尾硯, 「白」 -江灣雪梨 ) 成為近年我國特色旅遊的一枝獨秀;另有靈岩洞群 , 怪石、奇洞、美泉、古樹,鍾靈毓秀 , 世所罕見。
世界遺產提名地--龜峰:
龜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弋陽龜峰,盆景般鑲綴在地區中部,方圓 3.5 平方公里內景點集中、景觀奇麗 , 使人目不暇接而留連忘返。龜峰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區,位於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方誌敏烈士的家鄉——弋陽縣境內,地處「三山一都一村」(三清山、龍虎山、武夷山、景德鎮、婺源)等眾多旅遊熱點的中心腹地,景區總面積39.3平方公里,因其「無山不龜,無石不龜」,且整個景區就像一隻碩大無朋的昂首巨龜而得名。
目前龜峰正在與龍虎山捆綁申請《世界自然遺產》。
補充:
佛道聖地--靈山:
靈山上饒靈山風景名勝區地處江西省上饒市上饒縣北部,東鄰玉山縣,西界橫峰縣,北接德興市。 2006年 10月,靈山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面積為 160平方公里。
2008年 5月,上饒縣啟動了靈山申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工作,景區規劃總面積為 101.5平方公里。靈山位於我市中心旅遊區域,其自然環境獨特,地質構造復雜,地貌類型多樣,是道、佛二教聖地,道家書列天下第三十三福地,是一個集度假休閑、觀光體驗、宗教朝覲為一體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
靈山風景名勝區風景資源獨特,集自然景源與人文景源於一體,自然山水與歷史文化交相輝映。這里山明水秀,地靈人傑,自然風光奇特,文化底蘊深厚。有世界罕見的環狀花崗岩峰林地貌奇觀,江南罕見的造型石(倒石)地貌景觀,江南最高的花崗岩瀑布,中國最具特色的高山靈石梯田,還有江南頗具影響的民俗文化。其資源特色總體上可以概括為「雄」「奇」「幽」、「幻」、「秀」、「靈」六個字。
補充:
銅鈸山
銅鈸山銅鈸山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廣豐縣南部,屬武夷山脈東段北麓。鄉政府所在地嶺底,地形屬小盆地,極似革命聖地井岡山 茨坪,其中一灣溪水穿街而過,是個風光秀美獨特的小山城,距上饒市60公里。整個銅鈸山有312多平方公里,山清水秀、石奇竹美。著名的景點如九仙湖、九仙山風景區,為整個銅鈸山風景區的精華部分之一;軍潭湖、七星湖、條鋪湖三個高峽湖。
銅鈸山景區面積320平方公里,約占整個廣豐縣的四分之一。景區自然生態環境十分完好,境內有原始森林3萬畝,景區森林覆蓋率達98%以上,木材蓄積量為120萬平方米,毛竹林面積10萬畝,分布著大片的國家一級名貴樹紅豆杉。珍稀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地下蘊藏著多種礦產資源。境內有七星、軍潭、條鋪三個高峽湖,水光瀲灧,風景綺麗;境內還有木城關、支面關、五通關、條鋪關、太平關等雄關隘道景觀。遍布奇峰怪石,秀山麗水,其中銅鈸山尖、七星尖、雙峰尖、悟道尖、上加尖、軍潭石、老人石、關公石、八仙下棋等景點,讓人流連忘返。同時,銅鈸山有許多悠久的人文景觀,境內有省級重點保護文物的九仙山城堡、北宋將領、資政殿大學士樞密院簽書院事張叔夜故居。廣豐著名的「三岩」之一白花岩,岩中有始建於元代的廣福寺,寺內兩旁有二十四諸仙石壁畫,人物神態各一,造型生動活潑,斯處登高眺望,贛、浙、閩三省盡收眼底。景區內還有遠近聞名的廣福寺、悟道尖寺、馬氏夫人廟;有1931年的廣豐蘇維埃政府舊址和十八勇士跳岩就義的紅軍岩,是著名的「紅色故土」。
補充:
萬年神農宮:
神農宮萬年神農宮風景區位於上饒市萬年縣境內,緊鄰弋(陽)萬(年)公路,距萬年縣城20公里,弋陽縣城50公里,南昌市130公里,上饒市110公里。整個風景區群山環繞,景色秀麗,空氣清新,氣候宜人。
萬年神農宮風景區由世界稻作文化發源地(涵蓋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仙人洞、吊桶環遺址、仙人洞吊桶環遺址陳列館等);中國最美的地下河——神農宮;中國首家原生態洞穴探險三部分組成。
景區薈萃了大自然的形態美、動態美、色彩美、聲音美和朦朧美,具有新、奇、靈、秀、幽、險等特點。整個景區現已申報國家AAAA級景區和國家地質公園。
萬年仙人洞是我國較早發現的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早在六十年代初就進行過兩次科學發掘,發現了不少人類活動遺和豐富的文化遺物, 曾引起中外學者的極大關注和重視。但是,由於對該遺存的絕對年代和原始經濟形態諸問題的認識存在較大分歧,故該遺存價值淹沒近三十年。
大鄣山卧龍谷:
國家4A級旅遊區----大鄣山卧龍谷風景區是一處純自然、純生態、純原始的峽谷景區,是「最美鄉村」的驕子,位於美麗的婺源。卧龍谷靜卧在大鄣山脈,這里飛泉瀑流泄銀吐玉、彩池幽潭碧綠清新、山峰岩石挺拔奇巧、生態民情原始古樸,活脫脫一幅天然潑墨山水畫、一部雄渾跌宕的野性交響曲、一處都市人魂牽夢縈的樂土聖境、一處金庸筆下的人間美景、世外桃源。
景區四季變換著不同的色彩。春季山花爛漫、夏季碧泉淙淙、秋季紅楓盡染、冬季冰雕玉砌;高山峽谷里更是瀑布成群,彩池連環、相映交輝。紫色的山,綠色的樹,白色的瀑布,彩色的深潭構成一幅天然潑墨山水畫。
大鄣山卧龍谷高達96.7%的森林覆蓋率使整個景區成為天然大氧吧。加之開發者憑對大自然的設計修建了數千米合理科學而又變化多端的游步棧道、護欄,點綴旅途中的樸拙茅舍、古雅茶亭、精巧石屋顯得那麼貼近生活、貼近自然。
補充:
葛仙山
葛仙山葛仙山是著名的道教名山,位於鉛山縣中部,系武夷山的支脈,主峰海拔1096.3米。站在主峰眺望四周,近觀九條支脈如九條蒼龍,盤旋騰躍,乘雲奔來,氣勢雄偉,人稱「九龍竄頂」。遠視可見武夷山主峰黃崗山、上饒靈山、弋陽龜峰。遠望葛仙山如同一巨鰲,聳立於峰巒豁谷之中,奇秀峻絕,東晉初,著名道士葛玄來到葛仙山,煉丹傳教,遂使葛仙山成為名聞贛、閩、浙的道教聖地。葛仙祠 北宋元祜七年(1092),在葛仙山之香爐峰建葛仙祠,後經南宋、元、明幾代擴建,遂成一氣勢宏大的道教建築群,除大葛仙山殿外,有三官殿、靈官殿、地母殿、玉皇樓。葛仙祠坐北朝南,依山築閣,鐵瓦石門,殿內神像森列,古匾橫陳。 寺院周圍分布著迎客松、試劍石、上馬石、下馬石、捨身石、息心岩、仙人足跡、飛升台、洗眼仙泉、龍池等古跡。歷年來,善男信女不絕,尤其是每年的六月初一為葛仙山的「開山門」之日,十月初一為「關山門」之日,八月二十相傳是葛仙壽誕,還有七月十九、九月九等諸日,朝山進香者常達萬人以上。
補充:
鵝湖書院
鵝湖書院鵝湖書院 位於鉛山縣鵝湖山北麓, 原鵝湖寺西側,距河口鎮15公里。與吉安白鷺洲書院、廬山的白鹿洞書院、南昌的豫章書院齊名,並稱為「江西四大書院」。南宋淳熙二年(1175),朱熹、呂祖謙、陸九齡、陸九淵在此聚會講學。四子歿,信州刺史楊汝礪築「四賢祠」以資紀念。淳祜十年(1250),朝廷命名為「文宗書院」。明景泰四年(1453)重建時,稱「鵝湖書院」。書院建築背山面畈,佔地約5400平方米。八百餘年來,遞廢興,建築規模幾經變動。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修建後的基本布局為:院牆前臨照塘,牆內左義門、右義門。建築共六進:一、頭門;二、青石碑坊;三、泮池,池上有雕欄石拱橋,泮池兩各有一碑亭;四、儀門,三楹,兩翼有廡廓;五、會元堂,五楹;六、御書樓。東西兩廓各有讀書號房20幢。1957年,江西省文化廳撥款重修,1959年,被列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化大革命」期間,遭「紅衛兵」的破壞。1983年,省文化局撥款重修,並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05月25日,鵝湖書院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補充:
華東屋脊--黃崗山
黃崗山系武夷山脈的主峰,位於上饒市鉛山縣境內(贛閩交界處),是我國東南第一峰,海拔2158米,素稱「華東屋脊」。
黃崗山雄偉壯觀,春夏秋冬變幻無窮,雲海翻滾,猶如人間仙境。山頂有江西省人民政府豎立的「黃崗山」標志碑。峰巔有磊石數處,其中尤以山巔的磊石堆最為奇特,它實際上成為了山峰的最高點。臨絕頂而俯視峰下,只見萬峰匍匐。
「在黃崗山下,雲霧充滿山間,群峰猶如霧海中的群島。山的一邊灰霧蒙蒙,不辨天日;而另一邊則是藍天白雲,草綠山青。站在這里,居然可以一山觀兩景。山風吹來,雲霧如團似絮,一會兒在你身邊繚繞,一會兒又飄然離你而去。遠處山巒,近處草甸,在雲霧中皆忽隱忽現,滿山遍野黃花點綴,景緻更加絕妙奇秀。
三港至黃崗山頂公路沿途隨處可以觀賞到古老殘遺的南方鐵杉、馬褂木、紫莖、黃山木蘭、天女花以及黃山花楸、福建臭櫻、盾葉澗邊草等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稀有植物,也有獼猴、黑熊等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野生動物。
補充:
鄉村旅遊
近來上饒市的鄉村旅遊業也開始穩步興起,如位於信州區城南的朝陽鄉策應區領導的指示,依託國家森林公園,打造休閑旅遊經濟帶。目前已建有福海老年公寓、百靈草健康主題公園、玉峰山莊、昌盛農庄、國盛酒家、十里香農庄、新村飯庄等一批餐飲休閑農庄,環雲碧峰休閑旅遊基地雛形呈現。另外朝陽鄉還啟動以茶文化為主題的休閑娛樂場所——獅山文化主題公園的建設為切入點,提升鄉域品味,鄉村旅遊正悄然興起。
紅色旅遊
上饒是著名的革命老區,轄區內紅色旅遊景點遍布,主要有上饒集中營、方誌敏紀念館、中共閩浙贛省委機關舊址、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閩浙贛省軍區司令部舊址、葛源革命烈士紀念館、懷玉山清貧園等。
⑥ 上饒有什麼好看的景點,上饒周邊游景點有哪些
上饒周邊有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世界自然遺產——三清山;世界自然遺產弋陽——龜峰;睡美人—— 靈山。西部的鄱陽湖,碧波浩瀚、風光旖旎,建有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鄱陽湖候鳥保護區」。
鄱陽湖,古稱彭蠡、彭蠡澤、彭澤。鄱陽湖,為長江流域的重要一個過水性 、 吞吐型 、 季節性的淺水湖泊。鄱陽湖地處江西省的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湖區面積,在平水位(14~15米)時湖水面積為3,150平方公里,高水位(20m)時為4,125k㎡以上。但低水位(12m)時僅500k㎡,據2008年水文資料,當湖水位22.59m時,湖泊面積為4070 k㎡。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湖,位於江西省北部,中國僅次於青海湖的第二大湖。
⑦ 上饒市有哪些旅遊景點
鷹潭龍虎山、上鐃三清山 婺源、黃山、井岡山純玩雙卧七天
鷹潭龍虎山、上鐃三清山 婺源、黃山、井岡山純玩雙卧七天
⑧ 上饒必去的十大景點有哪些
5A級景點:江西省上饒市三清山旅遊景區、婺源江灣
4A級景點:婺源大鄣山卧龍谷、上饒弋陽龜峰、婺源靈岩洞、上饒神農源
婺源是一個山明水秀的地方。它位於江西省東北部,與安徽、浙江兩省交界,剛巧處於黃山、廬山、三清山和景德鎮旅遊金三角區域。 婺源縣建於唐朝開元28年(公元740年),境內林木蔥郁、峰巒聳立,水流潺潺,奇峰、怪石、驛道、古樹、茶亭、廊橋及多個生態保護小區構成了婺源美麗的自然景觀。靈岩國家森林公園內有三十多個溶洞,這一帶自唐宋以來就是游覽名勝,各個溶洞內留有古代名人的刻墨二千多處,公園內的鴛鴦湖棲有上千對鴛鴦。 婺源不僅自然風光秀美,還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自古有「書鄉」的美稱,從宋代以來,婺源出了文學家朱弁、理學家朱熹、纂刻家何震、鐵路工程專家詹天佑等文化名人。婺源是我國古建築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青林古木之間處處掩映著飛檐翹角的民居,其中汪口俞氏宗祠氣勢雄偉、工藝精巧,被專家譽為「藝術寶庫」;紫陽古街上保留著朱熹祖居;建於隋代的詹氏一世祖墓每年都吸引著上百萬的台灣詹氏後裔前來觀光、祭祖。 靈岩古洞群、古樹名木、明清建築及古文化,是婺源風景的四大特色,要想仔細品味這些景觀,最好是徒步在婺源旅行。在青山綠水中,不經意路過的一棵古樹、一株老藤、一段斷壁、一眼深井可能都蘊含著一個美麗的傳說。對於游歷過名城的海濱和名山大川的遊客來說,來婺源旅遊會感受到別一種寧靜清悠的享受。
⑨ 上饒有什麼景點
上饒市區是沒有什麼著名的景點,都是一些公園,比如說,櫻花公園、龍潭湖公園,三江公園,市民公園等等,下面的郊縣有
上饒縣—靈山風景區
廣豐縣—銅鈸山、九仙湖風景區
弋陽縣—圭峰風景區(世界遺產)
玉山縣— 三清山風景區(世界遺產、江西旅遊示範區)
德興市—大茅山風景區
婺源縣—中國最美麗的鄉村、江灣景區
橫峰縣—葛仙山
鉛山縣—鵝湖書院、武夷山、黃崗山
萬年縣—神農宮
波陽縣—鄱陽湖生態保護區
就想得起那麼多了,其他的想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