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度假景點 » 安康平利縣景點介紹

安康平利縣景點介紹

發布時間: 2021-01-01 05:21:59

❶ 安康旅遊景點排行榜是怎麼樣的

說起安康市,很多人或許不知道,事實上,安康也是一座充滿魅力的城市。安康市位於陝西省東南部,北依秦嶺,南靠巴山,漢水橫貫東西,河谷盆地(安康盆地)居中。安康地處秦巴腹地,漢水之濱,被譽為「西安後花園」。那麼,安康都有哪些旅遊景點?下面,我給大家簡單地介紹其中幾個:

第四個旅遊景點是安康瀛湖景區。瀛湖風景區同樣也是國家4A級景區,位於陝西省安康市城區西南16公里處,景區碧水藍天,島嶼眾多,素有「陝西千島湖」之稱,是獨具秦巴漢水自然風光的省級風景名勝區、陝西十大美景之一。

總而言之,以上幾個旅遊景點就是安康比較出名的景點,這些旅遊景點也非常好玩,如果你喜歡旅遊的話,一定不能錯過。

❷ 陝西平利縣是怎樣的一個地方

平利縣,隸屬於陝西省安康市,縣城離安康市中心城區60公里,離省會西安市版263公里,離漢中市320公里。依巴權山、靠漢水,東接湖北,南鄰重慶,陝、鄂、渝三省市交界處,屬典型的省級邊關縣。
平利縣有中國最美鄉村之稱,2012年成功入選「中國十佳最美鄉村」。這里山清水秀,氣候宜人,境內化龍山、秋山、葯婦山、西岱頂等山脈巍峨雄奇,壩河、嵐河、黃洋河、吉河等漢江一級支流景色秀美,縣南部有天書峽、龍洞河瀑布群、正陽高山草甸、八仙悟真觀等景觀,北部有女媧山、琵琶島、翠茗園、龍頭旅遊村、長安旅遊鎮和秦楚古長城等景點。山嶽雄奇,峽谷險幽,河流縱橫,森林茂密,珍稀動植物多樣,山水生態景觀相對集中,是發展生態旅遊的理想之地。
平利是「女媧故里」,2013年,女媧傳說被確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女媧補天和造人的傳說在平利有著豐富的民俗留存和文物佐證,以女媧文化為代表的地方文化厚重翔實。
平利是西北知名的茶鄉,全縣擁有生態茶園15萬畝,絞股藍5萬畝,是全國絞股藍生產第一縣和西北名茶大縣。

❸ 安康市平利縣城關鎮有哪些村

陳家壩村、葯婦溝抄村襲、貓兒溝村、五峰村、東關村、金華村、龍頭村、姜家坳村、八里關村、沙家河村、沖河村、紙坊溝村、南河壩村、徐家壩村、三里埡村、三河村、銅盆村、馬嘴村、琵琶嘴村、楊家梁村、龍古村、牛王溝村、涼水溝村、長沙鋪村、大葯婦村、太平寨村、二道河村、普濟寺村、堰坪村、響當河村。

❹ 安康平利的千家坪森林公園和天書峽景區是一個地方嗎

在平利縣八仙鎮,從西康高速乘車到安康後可從嵐皋經嵐(皋)鎮(坪)公路到,或從平利翻越馮家梁到,八仙鎮有酒店可住宿,景點門票不詳。估計還沒人收吧安康平利的千家坪森林公園和天書峽景區是一個地方嗎?

❺ 平利有幾個鄉鎮

2001年3和11月,相繼兩次並鄉建鎮,截止2003年7月,全縣共設城關、老縣、興隆、三陽內、大貴、洛河、廣佛、八仙容、長安9個鎮和西河、正陽、女媧山3個鄉,截至2018年,平利縣下轄11個鎮。

平利縣東鄰湖北省竹溪縣,南接重慶市城口縣,西連陝西省嵐皋縣,北靠漢濱區、旬陽縣,居秦、鄂、渝三省市交界處,屬典型的省際邊關縣。介於北緯31°37′—32°39分、東經109°—109°33′之間,總面積2627平方千米。縣城距安康市城區60千米,距省會西安市447千米。


(5)安康平利縣景點介紹擴展閱讀

平利縣地處秦嶺褶皺系南側和大巴山弧形構造的東緣,屬秦嶺地層區,地形上呈北寬,南窄的特點,像一個不規則的倒三角形。按水平距離測算,南北長96千米,東西寬60千米,境內總面積2647平方千米。

山地佔78%,耕地佔8.8%,水域佔13.2%,被稱為「八山一水一分田」。境內南部以山地地形為主,山峰主要有:鳳凰山、神龍台、光頭山、九龍寨、五台山、九檯子、化龍山、黑峰包、平頭山、葯婦山、西岱頂、秋山、巴山、湘子寨、青龍寨、天花尖。

❻ 陝西安康平利縣文化歷史

一、建置沿革
早在七千年前,先民就在平利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並在長期的勞動中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境內發現的興隆寨村吊蓬溝、西河魏家壩和田家灣等多處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以及新石器時期石鑿、石斧、石棒、彩陶片等勞動、生活用具,就是歷史見證。
夏代時期,全國分冀、兗、青、徐、揚、荊、梁、雍、豫九州。平利屬梁州。商代,平利為大巴山區族落——庸國的封地。周初,庸隨周武王伐紂滅商,故得襲封舊土,建都上庸,平利仍屬庸國統治區。
春秋時代,公元前611年,楚、巴、秦滅庸後,平利先屬巴國,後屬楚國勢力范圍。戰國時期,公元前312年,秦大破楚軍於丹陽(今河南丹水之北);前280年楚軍再敗,向秦獻出漢水北及上庸,平利遂屬秦地。公元前221年,秦並六國,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劃漢江上游為漢中郡,平利屬漢中西城縣。
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劉邦滅秦,建立西漢王朝,沿襲秦制,平利屬漢中郡長利縣(地域包括今湖北省鄖西縣和平利縣、鎮坪縣域)。東漢光武6年(公元30年),廢長利縣,先後並入錫縣(今白河)、西城縣(今安康)。三國時期,平利屬錫縣地,先後為魏、蜀統治區。
公元265年,晉武帝滅魏,建立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以上廉水為名設置上廉縣(地域包括今平利、鎮坪縣及嵐皋縣部分鄉鎮),系平利縣前身,為置縣之始,屬房州上庸郡。
南北朝時期,建置及政區歸屬變化頻繁:南朝宋初分上廉增設吉陽,不久撤上廉縣,轄地並入吉陽,名吉陽縣;南朝齊,又劃吉陽分置吉陽、上廉兩個縣,平利仍為上廉縣,先屬新興郡,後屬上庸郡;梁時仍為上廉縣,屬新興郡;西魏廢帝元年(552年),改上廉為吉安縣,屬安康郡;隋大業3年(607年),吉安改為金川縣,屬金州西城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劃金川縣東南(今平利縣、鎮坪縣及嵐皋縣花里鎮),在上廉故城,以平利川名置平利縣,屬金州。大歷6年(771年)廢,並入西城縣。長慶年初,復置平利縣。北宋熙寧6年(1073年),廢縣設鎮,平利屬西城縣地。宋元年間,復置縣,屬金州。元代廢縣設巡檢司,平利屬興元路金州。明洪武3年復置,先屬大寧州(今重慶市巫溪),後屬金州,萬曆11年(1583年)金州改稱興安州,平利遂屬興安州。清乾隆47年(1782年)興安升州為府,至清末,平利屬興安府。中華民國初期,沿襲清制;國6年(1917年)撤府設道,平利屬漢中道;民國11年(1922年),今鎮坪由平利劃出17個保置縣,平利定為三等縣;民國16年(1927年),「陝西省政府成立之後,行政區劃中道一級取消,改為省直接領導」;民國25年(1936年),省下增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此後,平利縣屬第5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29年(1940年)實行新縣制,分縣為6等,平利為5等縣,一直到解放。
1949年,平利解放後,縣人民政府先屬陝南行政主任公署安康專署、安康專員公署領導,後屬安康地區行政公署,安康市政府領導至今。
建國以來,全縣行政區劃作了20餘次調整,其中大的調整有9次:建國以來,撤銷民國時期8鄉鎮、52保、1125甲,建立8區、52村、1125閭。
1958年10月,全縣建立8個人民公社,下轄39個管理區;11月,鎮坪與平利合並為平利縣,全縣共設12個人民公社,54個管理區;1963年4月,恢復鎮坪縣,遂將所屬4社、15個管理區分出。
1981年,選舉成立平利縣人民政府,39個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改稱管理委員會,城關鎮「革命委員會」改稱城關鎮人民政府。
1996年,通過鄉鎮機構改革,全縣共設城關、老縣、興隆、三陽、大貴、洛河、廣佛、八仙8個鎮和牛王、長安、雙楊、西河、秋河、八道、松鴉、張家、正陽、女媧山10個鄉。2001年3月和11月,相繼兩次並鄉建鎮,截止2003年7月,全縣共設城關、老縣、興隆、三陽、大貴、洛河、廣佛、八仙、長安9個鎮和西河、正陽、女媧山3個鄉。
二、縣城變遷
縣城,歷為縣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平利縣城的四次變遷,濃縮全縣歷史演變的曲折進程。
第一城址白土關埡子 位於今縣城東的長安鎮與湖北省竹溪縣交界之山埡。為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平利縣始建置之治所。初為上廉縣,後改吉陽縣,南北朝時期的齊朝,劃縣為二,增設上廉縣,治所在今老縣,不久仍並入吉陽縣,西魏更名吉安縣。關埡子至今有古城遺跡,民國26年(1937年),修漢白公路,拉槽通過,古城破壞。1982年文物古跡普查發現:「城牆東西直徑120米,南北蜿蜒,東西各有一城門,夯築層明顯存在,並散存南北朝時代青瓷陶片」。
第二城址石牛河口 位於今長安鎮石牛河和長安壩河交匯處,至今仍流傳「官田壩」地名。清光緒縣志載:「先是平利縣舊治在白土關東,既而遷於石牛河口」。隋大業3年(公元607年),與安康、嵐皋合並,名金川縣,治所設安康城西關。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分設,仍按原區域恢復縣治所,始名平利縣。因水毀城廢,至今尚未查明具體城址和遺物。
第三城址古聲口 位於今老縣鎮的東河(古名灌溪河)和北河(古名聲水)交匯處。唐武德8年(公元625年),平利縣治所遷於古聲口。宋代時降為鎮,不久復置縣。元代撤縣,設巡檢司於石牛河口。明代洪武5年(1372年)復置縣,治所遭「洪水沖坍」,縣丞馮宛將縣治所再次移到古聲口。明成化元年(1465年),「改修廟學,創建行台」,其後「建造正廳、幕廳,樵樓、監獄」,當時「土曠人稀,縣治規模狹小」,縣署「編竹為牆,壘土作階,樸陋苟簡」。成化21年(1485年),「修築(城牆)周6里,開東西南3門,東西阻水,南北倚山」。「隆慶元年(1567年),以傾圮難葺,改築約三分之一,北依龍山,西南繞月溪、灌溪……周365丈,共4里有奇,門4尋,以北門不利,閉塞……」。崇禎7年(1634年)夏,李自成農民義軍攻破縣城,殺守城團練頭目羅得宏後,歷經40餘年無縣署。至清康熙18年(1679年),始「鑄印授官」。康熙42年(1703年),興安州守劉德新蒞平巡視,賦詩一首,生動形象地描述了當時老縣面貌:「嶺障層圍黑子城,溪流如帶石如撐,竹籬茅舍人稱市,野鳥閑花自識名;地僻不聞黧犬吠,山深只許白雲耕,僕夫叱馭穿林度,幾片紅霞映日明」。清雍正年間,縣城屢被洪水威脅,歷有補修。清乾隆8年(1743年)後,先後建典史署、大堂班房、二堂、訓導署等數十間公房,縣治所較為完善。
縣城今址白土營,迄今已歷200餘年。清嘉慶初,經略大臣額勒登保,率兵在鄂西、川北、陝南一帶鎮壓白蓮教義軍,見古聲口城地勢「偏窄低窪,無險可憑」,遂於嘉慶7年(1802年)向清廷奏請移治於白土營(即今城)。嘉慶8年(1803年),清廷准旨,調任奎光任知縣監修新城。遂依關堡舊基加固,築城牆735丈5尺,設東、西、南3門(民國28年,增闢北門),南擴奎城,造廬設廄,為800兵丁棲身牧馬之所。繼任知縣石珩接手竣工。嘉慶9年(1804年),加修書寶、祀典壇廟等,後建西瓮城,5道城門,城垛齊全,門上有樓;修主街1條,東西長245丈6尺7寸,計有大什字、小什字等小街道10餘條,經兩年修建基本完工。嘉慶10年(1805年),正式遷縣治所於白土營。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