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度假景點 » 泉州旅遊景點導游介紹

泉州旅遊景點導游介紹

發布時間: 2020-12-30 05:03:44

A. 泉州西湖公園導游詞

西湖公園歡迎您、真簡單

B. 「泉州十八景」的導游解說詞及廣告宣傳詞(簡短些)

泉 州 十 八 景

清源山
開元寺
崇武古城
府文廟
西湖公園
深滬灣

牛姆林
清水岩
天後宮
五里橋
東湖公園
洛陽橋

黃金海岸
仙公山
蔡氏古民居
岱仙瀑布
鄭成功史跡
塗門街

開元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4a級旅遊景點。地處市區西街,始建於唐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原名「蓮花寺」,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國各州建一座開元寺,遂改為現名。全寺佔地面積7.8萬平方米。它規模宏大,構築壯觀,景色優美,曾與洛陽白馬寺、杭州靈隱寺、北京廣濟寺齊名。主要有大雄寶殿、甘露戒壇、東西塔等建築。聳立在拜庭兩側廣場中,相距約200米的八角五層樓閣式仿木結構石塔就是泉州東西塔,為全國四大名塔之一。東塔名「鎮國塔」,通高48.24米;西塔名「仁壽塔」,通高44.06米,略低於東塔,其規模與東塔幾乎完全相同。兩塔為我國古代石構建築的瑰寶,系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標志。

清源山

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為泉州城北屏障,海拔498米,面積62平方公里,主景區距市區3公里。清源之奇以石,清源之靈以泉。元人贊譽「閩海蓬萊第一山」。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唐代「儒、道、釋」三家競相佔地經營,兼有伊斯蘭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動蹤跡,逐步發展為多種宗教兼容並蓄的文化名山。自古以來,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勝景聞名於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彌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賜恩岩等為勝。其中以老君岩為代表的六處宋元時期的清源山石造像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西湖公園

位於市區西北部清源山南麓,是西北洋滯洪排澇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湖是市區具有良好生態環境的湖上園林,2001年12月獲得建設部「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榮譽稱號。

深滬灣

位於晉江東南海濱,從石獅的永寧到晉江的衙口、深滬形成一個秀麗的海灣,其間沙灘綿延數公里,猶如一條銀色的項鏈鑲嵌在藍天碧海之間。明季倭亂,這里曾經是抗倭前沿,清初為了統一祖國,施琅曾經在這里牧馬練兵,現為全國著名僑鄉,是海外僑親和台港澳胞尋根謁祖的搖籃故地。

天後宮

始建於宋慶元二年(1196年),是現存媽祖廟中建築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座,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上,由於泉州民眾不斷向外移民和進行貿易活動,媽祖信仰遠播祖國大陸及台、港、澳各地。泉州天後宮是在泉州港逐漸成為全國對外貿易中心之際的南宋時期建成,是研究海外交通史的重要史跡。

黃金海岸

位於台灣海峽西岸的石獅永寧鎮,包括閩南黃金海岸旅遊度假村、城隍廟、鎮海石、古衛城遺址等。黃金海岸風光旖旎,四季如春,已成為集行、游、吃、住、購、娛於一體,旅遊內涵十分豐富的濱海旅遊度假區,是我省十大重點旅遊景區之一。

仙公山

原名「雙髻山」,位於洛江區馬甲鎮,於南北朝時(480-502年)祀「何氏九仙」而得名。其主峰758.5米,以「靈、奇、秀、險」為特色,有「八閩名勝無雙境,絕頂蓬萊顯九仙」之美譽。

岱仙瀑布

位於德化縣水口鎮,主要由號稱「華東第一瀑」的岱仙瀑布、溫文爾雅的油漏祭瀑布以及一路的山光水色組成,是一處不可多得的生態旅遊景區。

鄭成功史跡

分布在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家鄉南安。它們是位於石井鎮的延平郡王祠、鄭成功紀念館·碑林和位於水頭鎮的鄭成功陵園。凡來泉州者,幾乎都要到鄭成功史跡走一走,默祝忠魂與山河共存,永垂不朽。

蔡氏古民居

位於南安官橋漳里村,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氏古民居建築群主要由蔡啟昌及其子蔡資深於清同治年間(1862年)至宣統三年(1911年)興建。古民居精美的雕飾,不僅集中表現了閩南成熟的雕塑藝術,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蘭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築藝術的影響,被譽為「閩南建築的大觀園」。

五里橋

俗稱「安平橋」,橫跨晉江安海鎮與南安水頭鎮之間的海灣。始建於宋紹興八年(1138年),經13年建成。為花崗石砌成的石墩石樑橋,橋長2255米,是我國古代首屈一指的長橋,素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美譽,馳名海內外,經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湖公園

址系古泉州八大勝景「東湖荷香」遺址,因唐姜公輔、韓愈、歐陽詹等曾在此活動而聞名於世。東湖公園以閩南建築文化為特色,中心湖為主體,環湖布置人文景觀。1998年以其典雅秀麗、玲瓏多姿的江南園林風格而入選百家中國名園。

塗門街

又叫「土門街」,相傳因儲存、輸送建造東西塔土石方而得名,全長1005米,有著眾多的「海絲」文物群,分布著13處宋元文化遺存———清凈寺、孔子文廟、通淮關岳廟等。塗門街是泉州最有商機、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入選全國第一批「購物放心一條街」。

牛姆林

由於景區內擁有「板根」、「絞殺」、「寄生」、「莖花」等熱帶雨林生態,被遊客稱譽為「閩南西雙版納」。因「勢若牛姆,孕崽懷寶」而得名,是集山區特有的自然景觀、森林景觀之大成的省級自然保護區。

清水岩

位於安溪縣城西北的蓬萊山,始建於北宋,至今已有950多年,內奉中國百仙之一清水祖師,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旅遊區,又是享譽海內外的朝聖旅遊地。清水岩是全國惟一主殿建設呈「帝」字形結構的岩寺。

崇武古城

位於惠安縣東南海濱,瀕臨台灣海峽,系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興經略海防時為抵禦倭寇所建。隆慶元年(1567年)抗倭名將戚繼光、俞大猷視師崇武,北城門橫眉石刻「威鎮海邦」傳為戚所書。清順治八年(1651年)鄭成功駐此抗清,傳有「馬蹄石」遺留。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洛陽橋

在今惠安、洛江分界的洛陽江入海口,又名「萬安橋」。該橋與盧溝橋、趙州橋、廣濟橋並稱為「中國四大古橋」。現橋長834米,寬7米,尚存船形橋墩46座。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泉州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考察景點之一。

府文廟

位於鯉城區中山路泮宮內。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初年(976年),後移他處,大觀三年(1109年)遷回原處重建,現有建築仍保持清初原貌,為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孔廟,200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C. 泉州有哪些景區需要招聘員工的,景區導游之類的

旅遊景區主要崗位,服務規范:
(一)景區接待服務規范
景區接待服務的主要工作包括售票服務、入門接待服務(包括驗票及咨詢)和投訴受理服務。
1、售票服務:
(1)積極開展優質服務,禮貌待客,熱情周到,售票處應公示門票價格及優惠辦法。
(2)主動解答遊客的提問,做到百忙不厭,杜絕與遊客發生口角,能熟練使用普通話。
(3)主動向遊客解釋優惠票價的享受條件,售票時做到熱情禮貌、唱收唱付。
(4)向閉園前一小時內購票的遊客提醒景區的閉園時間及景區內仍有的主要活動。
(5)遊客購錯票或多購票,在售票處辦理退票手續,售票員應按景區有關規定辦理,如確不能辦理退票的,應耐心向遊客解釋。
(6)熱情待客,耐心回答遊客的提問,遊客出現沖動或失禮時,應保持克制態度,不能惡語相向。
(9)耐心聽取遊客批評,注意收集遊客的建議,及時向上一級領導反映。
2、驗票服務:
(1)驗票崗位工作人員,應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精神飽滿,面帶微笑。
(2)遊客入景區時,應使用標准普通話及禮貌用語。
(3)對漏票、持無效證件的遊客,要禮貌地耐心解釋,說明無效原因,說服遊客重新購票。
(4)殘疾人或老人入景區時,應予以協助。
(5)如遇鬧事滋事者,應及時禮貌予以制止,如無法制止,立即報告有關部門。切忌在眾多遊客面前爭執,引起景區秩序混亂。
3、咨詢服務:
(1)接受遊客咨詢時,應面帶微笑,且雙目平視對方,全神貫注,集中精力,以示尊重與誠意,專心傾聽,不可三心二意。
(2)咨詢服務人員,應有較高的旅遊綜合知識,對遊客關於本地及周邊區域景區情況的詢問,要提供耐心、詳細的答復和游覽指導。
(3)答復遊客的問詢時,應做到有問必答,用詞得當,簡潔明了。
(4)接待遊客時應談吐得體,不得敷衍了事,言談不可偏激,避免有誇張論調。
(5)接聽電話應首先報上姓名或景區名稱,回答電話咨詢時要熱情、親切、耐心、禮貌,要使用敬語。
(6)如暫無法解答的問題,應向遊客說明,並表示歉意,不能簡單地說「我不知道」之類的用語。
(7)通話完畢,互道再見並確認對方先收線後再掛斷電話。
4、投訴受理服務:
(1)景區工作人員應把遊客的投訴視為建立誠信的契機,受理人員要著裝整潔,舉止文明、熱情、耐心地接待投訴遊客。
(2)受理投訴事件,能夠現場解決的,應及時給予解決。若受理者不能解決的,應及時上報景區負責人,及時將處理結果通知投訴者,並注意收集反饋意見,科學分析,以便及時改進,提高服務質量。
(3)要以「換位思考」的方式去理解投訴遊客的心情和處境,滿懷誠意地幫助客人解決問題,嚴禁拒絕受理或發生與遊客爭吵現象。
(4)接待投訴者時,要注意禮儀禮貌,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與客人爭強好勝、與客人爭辯,既要尊重遊客的意見,又要維護景區的利益。
(5)景區應設立專用投
訴電話,並在景區明顯位置(售票處、遊客中心、門票等)標明投訴電話號碼,且有專人值守。
(二)景區導游(講解員)服務規范
1、景區導游(講解員)應符合有關規定和要求,取得導游員(講解員)資格,方可上崗。
2、導游(講解員)要時刻保持飽滿的工作、服務熱情,時刻處於良好的工作狀態。
3、景區導游(講解員)應尊重遊客,禮貌待客、微笑服務,熱情主動並耐心地傾聽遊客的意見,在合理而可能的情況下,盡量滿足遊客的要求。
4、導游(講解員)要嚴格按照講解服務單位確定的游覽線路和游覽內容進行講解服務,不得擅自減少服務項目或中止講解服務。
5、導游(講解員)在講解服務中,對涉嫌欺詐經營的行為和可能危及遊客人身、財產安全的情況,要及時向遊客作出真實說明或明確警示。
6、導游(講解員)不得向遊客兜售物品和索要小費,不得欺騙、脅迫遊客消費。
(三)旅遊景區商業人員服務規范
1、娛樂服務:
(1)服務人員每天上崗前要認真仔細檢查娛樂設施、設備,加強對設備、設施的定期維護和保養,使其處於良好的使用狀態,保障遊客安全。
(2)娛樂服務人員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文明素質、嫻熟的技能技術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3)娛樂服務人員應提醒遊客安全須知,並幫助遊客做好安全措施,確認安全無誤後再啟動娛樂設施。
(4)對於不遵守安全規定的遊客,服務人員要耐心說明違反規定的後果。如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應及時上報。
2、購物服務:
(1)商品購物服務人員要注意自己的著裝和儀容儀表外,還要善於與遊客溝通。
(2)應主動向客人介紹富有本景區特色的旅遊商品,明碼標價,無價格欺詐行為。
(3)購物市場管理有序,經營者應統一佩戴胸卡,亮照經營,無尾隨兜售或強買強賣現象。
3、景區餐飲服務規范
(1)餐飲服務人員要做到文明

D. 導游介紹泉州名勝古跡一處(100字)

清源山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由清源山、九日山、靈山聖墓三大片區組成,主峰海拔498米,與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輝映,猶如名城泉州的一顆璀璨明珠,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吸引了眾多的海外遊客。清源山歷史上因泉眼諸多亦名「泉山」,城因山得名「泉州」;山高人雲又名「齊雲山」;位於市區北郊又稱「北山」;因山峰鼎峙,故又稱「三台山」。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唐代「儒、道、釋」三家競相佔地經營,兼有伊斯蘭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動蹤跡,逐步發展為多種宗教兼容並蓄的文化名山。景區內流泉飛瀑、奇岩異洞、峰巒疊翠、萬木競秀,以宗教寺廟宮觀、文人書院石寶以及石雕石構石刻等文物為主的人文景觀幾乎遍布清源山的每個角落,現存完好的宋、元時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處9尊,歷代摩崖石刻近500方,元、明、清三代花崗岩仿木結構佛像石室3處,以及近代高憎弘一法師(李叔同)舍利塔和廣欽法師塔院。自古以來,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勝景聞名於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彌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賜恩岩等為勝。

E. 六年級介紹風景導游

泉州_這片美麗的地方,叫我如何不愛她!
愛,原本是不需要理由的,愛泉州,我卻有太多理由了。
愛泉州,首先因為我生於此,長於此,因為我是泉州人!
愛泉州,她素有「海濱鄒魯」美稱。我不僅愛她那湛藍的泉州灣、蒼郁的清源山、……更愛她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漲海聲中萬國商」的古港商埠……在「四序有花長見雨」、「滿街都是聖人」的神奇熱土上,每一處美麗迷人的風景名勝都那麼讓人怦然心動、神思萬千;每一頁輝煌的歷史篇章都那麼令人深感驕傲,引以為豪。
愛泉州,愛那晉江依伴,刺桐花飄香,還有那雄偉的東塔和西塔,那開元寺紫雲大殿後面希臘哥林多式的廊柱雕刻,大殿前面平台基石上古埃及式的人面獸身的浮雕,那具有古敘利亞建築風味的清真寺,那令人嘆為觀止的清源山,那四季分明的德化九仙山,那高聳入雲的戴雲山、石牛山,更有那閩南西雙版納之稱的永春牛姆林,還有那德化的桃花游林、水口的自然漂流,更有那號稱天下第一瀑的岱仙瀑布……無不令人陶醉。
愛泉州,因為泉州是歷史文化名城,一千多年的傳統文化積淀,光明之城……泉州港(刺桐港)早在宋元就成為東方第一大港,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齊名,泉州因此成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標志,人類文化交流的橋梁!
愛泉州,泉州是一個古老的搖籃,許多偉大的生命都在這里誕生了。自古以來人才輩出_―歐陽詹、曾公亮、李贄、俞大猷、鄭成功、施琅……此所謂地靈人傑。
愛泉州,因為泉州有我最純真的童年,有我最愛吃的肉粽,面線糊,海蠣餅……,她見證了我的出生、長大、成熟;她和我一起分享了我的歡喜和憂愁;在泉州這個美麗的地方,我已經度過了十七個春秋,也許將來我可能會走出家鄉,也許我在她懷抱中只是生命中短暫的時刻,而她在我的生命中所留下的記憶卻是永恆的!

F. 誰有泉州開元寺的導游詞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們現在已經到了福建省內最大的寺廟——泉州開元寺。開元寺佔地面積78000 平方米。它規模宏大,構築壯觀,景色優美,曾與洛陽白馬寺、杭州靈隱寺、北京廣濟寺齊名。開元寺初名「蓮花寺「,後改為「興教寺」、「龍興寺」。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9年)唐玄宗下令全國各州建一座開元寺,遂改現名。

人們常說「自古名山僧佔多」,其實是冤枉了出家人。與世無爭的僧人隱身在高山峻嶺之上,本意是修心養性,卻常成為德高望重的高僧,因而山以僧名,聞名遐邇。而泉州開元寺就座落在平平無奇的鯉城區西街,與凡世的隔絕只靠山門前這堵象徵性的屏障一紫雲屏,這無形中縮短了塵世與佛門的距離。缺少名山大川的陪襯,卻多了善男信女的親近,這就是泉州開元寺的獨特之處。

泉州開元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福建省「十佳」風景區,或許大家想知道,開元寺何以能夠聞名海內外呢?那就讓我們一起慢慢領略、細細品味吧。

眼前這座別致的建築就是開元寺的山門,也叫天王殿。它建於唐武則天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前後已經過幾次火災燒毀與重建,現存建築是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修建的。大家先請看這石柱:上下端略細,中部較粗,呈梭子狀,學名梭柱,據考證為唐朝的石柱風格,年代已十分久遠了。石柱上還懸掛有一木製對聯「此地方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這是南宋大理學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師所寫的。它是泉州這個具有濃厚宗教文化色彩的古城風貌的真實寫照。分坐在天王殿兩旁的是按佛教密宗規制所配置的密跡金剛與梵王。它們怒目挺胸,狀極威嚴,與一般寺廟所雕塑的四大金剛有較大差別,有人謔稱它們為「哼哈二將」。

跨過山門就到了拜亭。站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拔地而起的東西塔和寬敞明亮的東西兩廊對稱地排列在兩旁,而我們所在的位置就在開元寺的中軸線上。佛教傳入我國巳有一千多年歷史,並在中國落地開花,與中國文化融為一體。開元寺的布局就突出了我國古建築的南面為尊和中軸線為主的特點。

拜亭前的這個大石庭,是個「凡草不生」的拜庭,供古今官民朝拜和活動。每逢農歷二十六日,這里人山人海,梵唄聲聲,一派泉南佛國景象。石庭兩邊分列著八棵200至800歲的大榕樹,陰翳蔽日,盤根錯節,增添了開元寺靜寂、庄嚴的氣氛。樹下排列著11座唐、宋、明時期不同形式的古經幢、小舍利塔,以及兩只贔屓。庭中還置立著一座3米多高的石雕焚帛爐,蓋鈕雕蹲狻猊,爐身周雕幡龍、祥雲、蓮瓣、蔓草等紋飾,形制優美,雕工精妙。焚帛爐稍後兩側,還有兩座南宋紹興十五年(公元1145年)泉州南廂柳三娘捐建的印度萃堵波的方形石塔,塔上刻有薩錘太子捨身飼虎的故事,是印度教在南宋時留下的痕跡。

在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就是眼前這座大雄寶殿。因傳說建殿之時有紫雲蓋地,所以又叫紫雲大殿。大殿上方這塊巨匾寫有「桑蓮法界」四個魏碑風格的大亨,以應桑開白蓮之說。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產絲綢。這片地原是大財主黃守恭的桑樹園,後來捐給匡護大師建寺。關於這件事,有一個很動人的傳說:一天,黃守恭夢見有一個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說等桑樹開白蓮花後就獻地結緣。幾天後,滿園桑樹果然都開出白蓮花,黃守恭深被無邊佛法所感動,果然把這片桑樹園捐獻出來。其實,黃守恭本為樂善好施之人,桑開白蓮之說乃是人們敬慕佛祖,附會而成,但這一神奇的傳說卻為泉州人民所津津樂道,世代相傳,因而開元寺也得了「桑蓮法界」的美稱。

大雄寶殿始建於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先後經過唐、南宋、元、明幾次受災與重建,現存建築物是明代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遺物。大殿通高20米,面寬九間,進深六間,面積達1387.75平方米,大殿出拱深遠,外觀雄渾,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壯觀的建築風格。

大殿正中供奉的是御賜佛像毗盧遮那佛,漢譯大日如來,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抵。其兩旁是五代王審邽修大殿時增塑的四尊大佛,依次為東方香積世界阿閦佛,南方歡喜世界是寶生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北方蓮花世界成就佛,合稱五方佛,也叫五智如來。這五尊大佛金光閃爍,衣紋清晰,神容慈祥,法相庄嚴,雙手分別作說法、施與、接引、禪定等相,工藝精巧,令人嘆絕。五方佛的脅侍有文殊、普賢、阿難、迦葉以及觀音、勢至、韋馱、關羽、梵王、帝釋等諸天菩薩、護法神將共10尊。在大殿後正中供奉著密宗六觀音的首座聖觀音以及善才、龍女和兩翼神態各異的十八羅漢。開元寺歷代住持皈宗不一:有法相宗、律宗、凈土宗、密宗、禪宗等宗派,而大殿卻能保持這種罕見的規制,這既值得誇耀,也是值得研究的。

大雄寶殿還有一個「百柱殿」的雅稱。全殿原計劃設立柱子一百根,後來因為需要放置佛像和騰出給佛教徒朝拜的地方,便加長了珩梁,減少了立柱,成為86根柱子的「百柱殿」。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右參政、按察使曾櫻與總兵鄭芝龍重修開元寺紫雲大殿時,將其中木柱全部換成石柱。百柱殿的柱子形式豐富多彩,有宋、元、明各時期的海棠花式柱、圓柱、方柱。楞梭柱、蟠龍柱等。尤其是殿後廊檐間那對16角形輝綠岩石柱,雕刻著古代印度和錫蘭流傳的古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的故事和花卉圖案24幅,引起中外學者的極大興趣。它與殿前月台須彌座束腰處的72幅輝綠岩獅身人面像和獅子浮雕,同為修殿時從已毀的元代主印教寺移來的。它們是宋元時期泉州海外交通繁榮發達,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歷史見證。

在五方佛前石柱和珩梁接合次,有兩排相向的24尊體態豐腴、紋飾華麗、色彩斑斕,雙翼舒展的天女,梵文「頻伽」(即妙音鳥)。據佛經說:此鳥發聲微妙,仙音優雅,連歌神緊那羅都不及她。他們原是佛的侍者,而能工巧匠們把她們的下半身嵌人柱榫里,翼脅之下爪足外露,上半身向前伸出,昂首挺胸,短衣半袒,櫻洛圈脛胚,雙臂伸展,腕著馴鐲,手棒文房四寶,瓜果點心,絲竹管弦,翩翩若仙。他們不但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而且用以代替斗拱,依託粗大的珩梁,減少其過大的跨度,極為巧妙地將宗教、藝術與建築融合起來,令人稱絕。

百柱殿的後側西邊,是據說開過白蓮花的千年老桑樹,即「桑蓬古跡」。看到它老態龍鍾的樣子,大家都相信它已有一千多歲高齡了,對其是否開過白蓮花大多不去追究了。不過,在老桑樹下,立有一塊古老的石碑,言之鑿鑿,似乎確有其事。在1925年的一次雷雨中,老桑樹被雷電一劈為三,其中一技墜落在地上,於是僧人們將其用一塊花崗岩托起,並鐫一對聯「此對生蓮垂拱二年,支令勿壞以全其天「,老桑樹果然奇跡般地活了下來,而且枝繁葉茂,青春煥發。前幾年,大風將樹於從托石上吹落地,末等人們再次扶植,它已落地生根了。如今,「三樹同根」的老桑樹猶如一朵盛開的花朵,向著北、東、南三個方向延伸開去,一年四季,鬱郁青青。

大殿後面的甘露戒壇,建在中軸線的第二台階上。據說唐朝時候,此地常降甘露,一個叫行昭的和尚於是在這里挖了一口甘露井。北來天津三年(公元1019年)在井上建壇,遂稱甘露戒壇。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08年)敦炤和尚認為戒壇不符合規范,又按《南山圖經》改建為五級,其間高低寬窄都有嚴格的限制。後經元、明多次重修,現存建築是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重建的四重檐八角攢尖式結構。壇頂正中藻井採用如意斗拱,交疊上收,如蜘蛛結網,似回紋織錦,結構復雜而精巧。壇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鋪作間24尊「飛天樂伎」,身系五彩飄帶,手持琵琶、二弦、洞蕭、響板,輕歌曼舞,翩翩若飛。它們與百柱殿的頻伽一樣,既是建築藝術的瑰寶,也是研究南音與南戲十分寶貴的形象資料。

藻井下分五級。壇台的最上層供奉明代的盧舍那佛木雕坐像,其所坐蓮花台座有一千葉蓮花瓣,每片蓮葉上各刻一尊6厘米大小的佛像,十分精妙。盧舍那四周各層侍立著金剛鉤、金剛索、金剛鈴、金剛鎖四菩薩,還有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寒山、拾得、千手觀音的及韋馱天將等24尊菩薩神像。其中尤以八大金剛塑像為最佳。它們怒目結發,赤足袒胸,顯得無比威嚴。環繞壇座的束腰處還有護三皈、護五戒的各種神王牌64個。戒壇是佛教徒受戒的地方,這種神秘肅穆的氛圍,正可使人敬畏不迭,諸念俱滅,一心皈依。據說這種戒壇在全國已寥若晨星了。常言道物以稀為貴,大家也算有眼福了。

戒壇之後,就是有「百寶樓」之稱的藏經閣。這里原來是法堂,是元代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僧錄劉鑒義建造的。元、明時期已經過多次重修,至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圓瑛和尚改建為水泥仿木結構的二層樓閣。樓下現為寺僧念經禮佛處,上層收藏各種版本經書3700多卷。五代時的開閩王王審知身居王位,獨霸閩疆,純屬機緣偶然,因此他當了閩王後,就與佛結緣,起大信心,立大誓願,皈心受持,以求心理平衡。他先後舍錢百萬緡造大殿等建築,並搜集一萬兩黃金白銀,研細為泥,請開元寺義英法師寫了兩部金銀《大藏經》,現二樓還保存有殘頁。另外還有元朝如照法師刺血寫成的《法華經》以及泰米爾文的貝葉經。它們是我國珍貴的佛學典籍。除此之外,藏經閣還保存有從盛唐至民國的歷代文物。其中各代玉、銅、瓷、木質的大小佛像、菩薩、羅漢、天王、神將等32尊。明代大書法家張瑞圖及現代高僧弘一法師等名家的字跡和木板楹聯也珍藏在這里。一樓大廳里還收藏有12口南宋以來的方鍾,其中特別有價值的是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鹿港郊公置」的鐵鍾,鍾上鑄有與泉州通商的鹿港郊46家商號的銘文,是研究台灣與泉州經濟史的很有價值的資料。

在中軸線的兩邊,還有一些建築群:東有由迦藍祠改建的檀樾祠,紀念施主黃守恭。黃氏四安(南安、惠安、同安、安溪)後裔及海外紫雲家族無不以此為榮。有俗稱「小開元寺」的准提禪林,原供奉天台宗的准提菩薩;西有尊勝院,現已開辟一部分為弘一法師紀念館,有水陸禪寺,以供寺僧棲息。

聳立在拜庭兩側廣場中,相距約200米的八角五層樓閣式仿木結構石塔就是泉州東西塔,它是開元寺的重要文物。它以塔身的雄偉、形制的奇妙,建築的神工和雕鏤的精美而揚譽海宇,吸引著自宋至今的無數中外學者和遊人前來游覽、觀瞻、揣摩和研究。

東塔名「鎮國塔」,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禪師建成五層木塔。前後經過幾次毀壞與重修,易木為磚。至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本洪法師才易磚為石,後由法權法師,天錫法師繼造,前後經十年才完工。東塔通高48.24米,塔平面分迴廊、外壁、塔內迴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分。塔為框架式的結構。正中的塔心柱直貫於各層,是全塔的支撐。各層塔心柱上的八個轉角處均架有石樑,搭連於2米厚的塔壁和倚柱,頂柱的護斗出華拱層層托出,縮小石樑跨度。石樑與粱托如同斧鑿,榫眼接合,使塔心與塔壁的應力連結相依形成一體,大大加強了塔身的牢固性。塔壁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崗岩,以縱橫交錯的方法疊砌,計算精確,築工縝密。穩固的基礎,配置著符合力學原理的堅實塔心,使這座重達一萬多噸的建築物雖經歷700多年風霜雨露而巍然不動。公元1604年的八級地震,也無法動搖動它的根基。石塔不但堅固無比,而且造型精緻。塔檐呈彎弧狀向外伸展,檐角高翹,使塔身有凌空欲飛的態勢,顯得輕盈。每一層各設四個門和四個龕,逐層互換。這樣既平均分散重力,又可使塔的外型更加生動和美觀。每層塔檐角各系銅鐸一枚,微風吹動之時,鐸1聲叮咚,悅耳怡人。塔頂有八條大鐵鏈,連結八個翹角與剎頂,顯得氣勢磅礴,紫氣飄搖。每一層塔壁上還刻有十六幅浮雕,分別刻有人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和佛乘,共計80幅栩翎如生的人物雕像。刀工細膩,線條流暢,巧奪天工。東塔已於1997年人選全國四大名塔郵票,可稱得上:石塔之王。

西塔名仁壽塔。五代梁貞明三年(公元917年)王審知由福州泛海運木來泉州建此塔,初名「無量壽塔」。北來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奏請賜名「仁壽塔」,前後經毀壞與重修多次,易木為磚,至宋紹定元年至嘉熙元年(公元1228-- 1237年)由自證法師易磚為石,先於東塔十年建成。西塔通高44.06米,略低於東塔,其規模與東塔幾乎完全相同。唯男性有須觀音及猴行者浮雕引起遊客與學者的廣泛興趣。

泉州開元寺石塔是我國古代石構建築瑰寶。從石塔的建築規模、形制和技藝等方面來看,都可以說得上精妙絕倫。它充分體現了宋代勞動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偉大的創造性。它不但在中國石塔中堪稱佼佼者,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它既是中世紀泉州海外交通鼎盛時期社會空前繁榮的象徵,也是泉州歷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標志。現在,東西塔影雕作品已成為我市最高層領導人饋贈佳賓的珍貴禮品。因此可以說,東西塔已成為泉州的象徵。既是泉州人民的驕傲,也是海外僑胞和台灣同胞所憧憬的鄉影。即使是沒有到過泉州的人也常在說:做人要「站著像東西塔,躺著像洛陽橋」,可見東西塔在他們心目中的份量。

大凡名剎,必有名僧。歷代開元寺僧人,或以佛學著作稱勝,或以詩詞文章聞名,或弘道揚名,或入世獻身,代有高僧:唐代開山祖匡護大師,五代唯識大師,律宗釋弘則,凈土宗釋楚勤,南禪釋文展,橋成造化的釋義波,禪宗第一住持釋妙恩,溫陵禪師釋戒環,藹益大師釋智旭,「為文似柳、為詩似陶「的釋大圭,更有「念佛不忘救國、救國不忘念佛」、集佛學、書法、金石、音樂、繪畫、詩文於一身的現代律宗高僧弘一法師。

開元寺的得道高僧,也有不少出國弘法。如清朝順治年間的木庵禪師,漂洋過海,揚名東瀛,成為日本黃檗宗的第二世傳人;新中國成立後的轉逢老和尚,足跡遍及印尼、尼泊爾、緬甸、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現任住待道元法師也曾應邀前往巴西弘法,禪風遠播。

「佛國名傳久,桑蓮獨擅聲」,泉州開元寺以其悠久的歷史,神奇的傳說,獨特的規制,巧妙的建築、珍貴的文物、優美的藝術和卓越的聲譽,正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僧民信眾和十方遊客前來禮朝膜拜,旅遊觀光。

女士們,先生們,參觀完泉州開元寺,您是否有不虛此行的感覺呢?您是否對泉州這個宗教歷史博物館有更深的了解呢?但願主城泉州豐富的人文景觀與美麗的自然風光能在您心中留下美好的回憶。

G. 高中書面表達 假如你是泉州旅行社的導游,請根據以下向剛剛來訪的外國遊客簡要介紹泉州的概況及其特色...

用英語翻譯這篇文章

H. 如果你是導游你會怎樣介紹泉州十八大景物作文

對於泉州十八大景區介紹,主要是通過泉州的歷史來介紹。
歷史上泉州經濟繁華,是中國經濟和文化中心。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