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雙龍洞內洞的景點
㈠ 介紹雙龍洞100字
金華雙龍洞距金華市區約15公里,坐落在海拔350-45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層回的雙龍洞之外答,還有中層的冰壺洞和最高的朝真洞。雙龍洞分內、外兩洞,內洞與外洞僅相隔5米,有一塊巨大石屏相隔,僅留長10米,寬3米多的地下河水道。水道水面離地下河頂灰岩僅有0.30米左右的間隙,進內洞須仰卧小舟而入。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餘米,長、深各33餘米,面積1200多平方米。洞內陳放著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內洞比外洞更大,有效使用面積約2000-2200平方米。從這里可以知道,雙龍洞的景色是無比的美。雙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浙江省金華市北郊的金華山西南山麓,林海莽莽,水流潺潺,年平均氣溫比城區低 6 ℃,是一處以山嶽森林為背景,地下懸河、岩溶奇觀、赤松祖庭為特色,觀光旅遊、康體休閑、避暑納涼、海外朝聖為主要功能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首批 AAAA 級旅遊區。
㈡ 雙龍洞的介紹
金華雙龍洞距金華市區約15公里,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層的雙龍洞之外,還有中層的冰壺洞和最高的朝真洞。雙龍洞分內、外兩洞,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餘米,廣、深各33餘米,面積1200多平方米。洞內陳放著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
雙龍洞最奇趣的是外洞與內洞之間,有一塊巨大的岩石覆蓋在一流清泉之上,水道寬丈余,岩底僅離水面一尺左右,進出里洞,只得用小船,人直躺在船底,小船從岩底的水面穿引而入,當穿到岩底中間時眼前一片漆黑,似乎周圍的岩石一齊朝身上擠壓過來,岩石幾乎擦著鼻子。進約二三丈,又豁然開朗,被譽為奇觀。內洞約有2000多平方米,岩洞深邃。在小船上岸處,抬頭仰望,有一條青色鍾乳岩紋自東北洞頂蜿蜒而來,另有一條黃色鍾乳石自西北俯沖而至,人們稱為「雙龍」,龍狀清晰可辨,形象逼真。洞內鍾乳、石筍奇形怪狀,縱橫交錯。
冰壺洞的洞口朝天,深達40多米。俯首下視,寒氣襲來,洞不見底,故稱「冰壺」。遊人可踏著石階,盤曲通達洞底。冰壺洞內的瀑布從15米左右高的洞頂傾瀉,瀑聲轟隆,震耳欲聾。朝真洞的洞口向西,前臨深壑,背依青峰。洞前眺望,四周群峰挺立,宛若百僧朝聖求真,洞名即由此來。洞中鍾乳高懸,石筍遍地,其中一根大石筍形似「觀音」,稱「觀音大士像」。洞的上方有一「天窗」,透進一束陽光,宛如半月,也稱「一線天」。
雙龍洞現為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素以林海莽原、奇洞異景、道教名山著稱於世。雙龍洞位於雙龍景區的中心,是整個景區的核心與象徵。雙龍洞成為自然風景名勝的歷史已有1600多年。它海拔520米,由外洞、內洞及耳洞組成。外洞寬敞,面積達1200平方米。常年洞溫為15攝氏度左右,冬暖夏涼,炎夏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之感。內外洞有巨大的石屏相隔,僅通水路,水路長十餘米、寬三米多。內外洞的相隔與相通,形成了雙龍洞最鮮明的特色。古詩雲「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卧小船」,要從外洞進內洞,須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有驚無險,妙趣橫生,堪稱游覽方式一絕,有「水石奇觀」之譽。內洞略大於外洞,如果說外洞是「龍廳」的話,那麼內洞就是「龍宮」。洞內石鍾乳、石筍眾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顏色各異,有「黃龍吐水」「倒掛蝙蝠」「彩雲遮月」「天馬行空」「海龜探海」「龜蛇共生」「壽星與仙桃」「青蛙盜仙草」等四十餘種景觀,幻化多變,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龍宮。
雙龍洞有著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文化遺產博大豐厚。東晉以來就為世人所鍾情,唐宋明清幾度輝煌,文人墨客慕名而來,李白、王安石、孟浩然、蘇軾、李清照等歷史名人都曾有佳作。旅行家徐霞客寫下了4000多字的游記。現代文學家郁達夫、葉聖陶、郭沫若、艾青等都為雙龍洞寫過膾炙人口的名作。毛澤東、朱德、宋慶齡、彭德懷、陶鑄、彭真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在此留下了足跡。洞內留有多處古今名人的墨寶。
石鍾乳、石筍都是由石灰質聚集而成的。岩洞中的石灰質溶解在水裡,水中的石灰質一點一點地聚集起來,在洞頂逐漸形成冰錐狀物體,這就叫石鍾乳,也叫鍾乳石(類似北方冬季屋檐下的冰柱)。洞頂的水滴落在地上,石灰質也逐漸聚集起來,越積越高,形成直立的筍狀柱體,叫石筍。石筍常與石鍾乳上下相對,日久天長,有些石鍾乳與石筍連接起來,就成為石柱。石鍾乳和石筍都有各種各樣的形狀。
㈢ 記金華雙龍洞中給你印象最深的一個景點是介紹一下
石鍾乳、石筍都是由石灰質聚集而成的。岩洞中的石灰質溶解在水裡,水中的版石灰質一點一點地聚集權起來,在洞頂逐漸形成冰錐狀物體,這就叫石鍾乳,也叫鍾乳石(類似北方冬季屋檐下的冰柱)。洞頂的水滴落在地上,石灰質也逐漸聚集起來,越積越高,形成直立的筍狀柱體,叫石筍。石筍常與石鍾乳上下相對,日久天長,有些石鍾乳與石筍連接起來,就成為石柱。石鍾乳和石筍都有各種各樣的形狀。那些頂天立地的「靈芝柱」,就是石筍和石鍾乳對接起來之後形成的。據說,石筍和石鍾乳,每百年才長高一厘米(一公分,十毫米)。
內洞洞頂蜿蜒著兩條龍,一條青,一條黃,雙龍洞因此得名,而內洞也是雙龍洞的主要景點。
內洞十分神奇,洞頂有許多各式各樣的鍾乳石,令人嘆為觀止
㈣ 急求雙龍洞的內洞(詳細介紹)
金華雙龍洞距金華市區約15公里,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層的雙龍洞之外,還有中層的冰壺洞和最高的朝真洞。雙龍洞分內、外兩洞,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餘米,長、深各33餘米,面積1200多平方米。洞內陳放著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
雙龍洞最奇趣的是外洞與內洞之間,有一塊巨大的岩石覆蓋在一流清泉之上,水道寬丈余,岩底僅離水面一尺左右,進出里洞,只得用小船,人直躺在船底,小船從岩底的水面穿引而入,當穿到岩底中間時眼前一片漆黑,似乎周圍的岩石一齊朝身上擠壓過來,岩石幾乎擦著鼻子。進約二三丈,又豁然開朗,被譽為奇觀。內洞約有2000多平方米,岩洞深邃。在小船上岸處,抬頭仰望,有一條青色鍾乳岩紋自東北洞頂蜿蜒而來,另有一條黃色鍾乳石自西北俯沖而至,人們稱為「雙龍」,龍狀清晰可辨,形象逼真。洞內鍾乳、石筍奇形怪狀,縱橫交錯。
冰壺洞的洞口朝天,深達40多米。俯首下視,寒氣襲來,洞不見底,故稱「冰壺」。遊人可踏著石階,盤曲通達洞底。冰壺洞內的瀑布從15米左右高的洞頂傾瀉,瀑聲轟隆,震耳欲聾。朝真洞的洞口向西,前臨深壑,背依青峰。洞前眺望,四周群峰挺立,宛若百僧朝聖求真,洞名即由此來。洞中鍾乳高懸,石筍遍地,其中一根大石筍形似「觀音」,稱「觀音大士像」。洞的上方有一「天窗」,透進一束陽光,宛如半月,也稱「一線天」。
雙龍洞現為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素以林海莽原、奇洞異景、道教名山著稱於世。雙龍洞位於雙龍景區的中心,是整個景區的核心與象徵。雙龍洞成為自然風景名勝的歷史已有1600多年。它海拔520米,由外洞、內洞及耳洞組成。外洞寬敞,面積達1200平方米。常年洞溫為15攝氏度左右,冬暖夏涼,炎夏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之感。內外洞有巨大的石屏相隔,僅通水路,水路長十餘米、寬三米多。內外洞的相隔與相通,形成了雙龍洞最鮮明的特色。古詩雲「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卧小船」,要從外洞進內洞,須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有驚無險,妙趣橫生,堪稱游覽方式一絕,有「水石奇觀」之譽。內洞略大於外洞,如果說外洞是「龍廳」的話,那麼內洞就是「龍宮」。洞內石鍾乳、石筍眾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顏色各異,有「黃龍吐水」「倒掛蝙蝠」「彩雲遮月」「天馬行空」「海龜探海」「龜蛇共生」「壽星與仙桃」「青蛙盜仙草」等四十餘種景觀,幻化多變,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龍宮。
雙龍洞有著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文化遺產博大豐厚。東晉以來就為世人所鍾情,唐宋明清幾度輝煌,文人墨客慕名而來,李白、王安石、孟浩然、蘇軾、李清照等歷史名人都曾有佳作。旅行家徐霞客寫下了4000多字的游記。現代文學家郁達夫、葉聖陶、郭沫若、艾青等都為雙龍洞寫過膾炙人口的名作。毛澤東、朱德、宋慶齡、彭德懷、陶鑄、彭真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在此留下了足跡。洞內留有多處古今名人的墨寶。
石鍾乳、石筍都是由石灰質聚集而成的。岩洞中的石灰質溶解在水裡,水中的石灰質一點一點地聚集起來,在洞頂逐漸形成冰錐狀物體,這就叫石鍾乳,也叫鍾乳石(類似北方冬季屋檐下的冰柱)。洞頂的水滴落在地上,石灰質也逐漸聚集起來,越積越高,形成直立的筍狀柱體,叫石筍。石筍常與石鍾乳上下相對,日久天長,有些石鍾乳與石筍連接起來,就成為石柱。石鍾乳和石筍都有各種各樣的形狀。
雙龍洞雙龍洞洞口開闊,上有當代著名書法家秦萼生先生題書洞名的碑刻。雙龍洞深200米,寬3-10米,高5-15米,通道有寬有窄,高低錯落,大則十來米,小則僅能通人。其洞中有洞,上下有洞,洞洞相通,泉水叮咚,奇景迭出。洞內有「山泉映月」、「雙獅迎客」、「樓台相會」、「十八羅漢」、「蓮池倩影」、「地下龍宮」等七大自然景觀,場面壯闊,形象逼真。
㈤ 金華雙龍洞內洞的介紹
金華雙龍洞內洞內洞洞頂蜿蜒著兩條龍,一條青,一條黃,雙龍洞因此得名,而內洞也是雙龍洞的主要景點。
㈥ 記金華的雙龍洞 主要寫了幾個景點
《記金華的雙龍洞》主要寫了洞口、孔隙、內洞三個景點。
洞口: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換調子。入山大約五公里就來到雙龍洞口,那溪流就是從洞里出來的。在洞口抬頭望,山相當高,突兀(同"物"字讀音)森郁,很有氣勢。洞口像橋洞似的。
孔隙: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並排仰卧,剛合適,再沒法容下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船兩頭都系著繩子,管理處的工人先進內洞,在里邊拉繩子,船就進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頭的繩子,船就出來。
內洞:內洞一團漆黑,什麼都看不見。工人提著汽油燈,也只能照見小小的一塊地方,餘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麼寬廣。工人高高舉起汽油燈,逐一指點洞內的景物。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
我順著他的指點看,有點兒像。其次是些石鍾乳和石筍,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大都依據形狀想像成神仙、動物以及宮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這些石鍾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比作什麼,也很值得觀賞。
(6)介紹雙龍洞內洞的景點擴展閱讀
文章結構:
全文按游覽順序,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段(第1節),交代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時間及雙龍洞的地點。
第二段(第2、3小節),寫作者從金華城出發,經過羅店,漸漸入山,一路上經過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先寫山後寫溪流,最後用「那溪流就是從洞里出來的」,引出描寫的重點,雙龍洞。
第三段(第4、5、6、7小節),分別寫作者游覽外洞、孔隙、內洞的情景。
第4節先寫在洞口觀山的感受,然後具體描寫外洞,寫出外洞口「寬」內「大」的特點。最後又提到泉水,交代了泉水的流向。泉水靠著洞口的右邊往外流,這是外洞。
第5節寫作者從外洞通過孔隙進入內洞的情形,這一節寫得很詳細,可分為五層:
第一層寫泉水的來路,承接上文,自然過渡,引出下文。第二層介紹泉水流出的孔隙的大小。第三層寫小船的形狀,使人對孔隙的矮、窄有了明確的認識。
第四層介紹穿過孔隙進入內洞的辦法。第五層寫穿過孔隙進入內洞的感覺。先寫作者穿過孔隙之前的心情和所做的准備,再寫作者穿過孔隙時的感覺,讀了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第6、7小節寫作者游覽內洞時的情景,這部分是文章的重點,可分為四層:
第一層寫「黑」,「內洞一團漆黑」。第二層寫「奇」。借著汽油燈光,首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其次看到的是些「石鍾乳和石筍」。第三層寫「大」。
「內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來進房子那麼大。」第四層寫水「源」。「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指明泉水的發源地,點出了雙龍洞已到盡頭。這一段主要寫內洞「黑」、「奇」、「大」三個特點。
㈦ 金華雙龍洞景區內有哪些景點
雙龍風景名勝區分為雙龍洞、黃大仙、尖峰,雙龍洞山、赤松山、大盤天和家園里六大景點,其中雙龍洞和黃大仙為核心景區,主要景點為雙龍洞、冰壺洞、朝真洞、桃源洞、金華觀和黃大仙祖宮等。雙龍風景名 勝區的文字記載已有 2000 多年的歷史,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記》稱「第三十六洞天金華山」。 宋朝名相王安石贊為「橫貫東南一道泉」。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四次游歷金華山,對著名的「金華三洞」作了如下概括:「朝真以一隙天光為廳,冰壺以萬斛珠璣為異,而雙龍則外有二門,中懸重幄,水陸兼奇,幽明湊異者矣。」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雙龍風景名勝區所處的金華山算不上險峻奇絕,但由於早在東漢時期道教文化鼎盛,被稱為「江東名山」,與「五嶽」齊名,尤其是黃初平經東晉道教理論家葛洪寫進《神仙傳》被尊為黃大仙後,「叱石成羊」的故事廣為傳播,金華山香火鼎盛,遊人絡繹不絕,成為名冠江南的道教名山和道教聖地。水石奇觀、洞中有洞卧船溯入的雙龍洞,銀瀑飛瀉、全國最大洞中瀑布的冰壺洞。雙龍洞門票價格:90元網上預訂:75 旅遊注意事項 ① 景區開放時間:8:30—16:30 ② 兒童票:身高1.2米—1.5米購買兒童票45元每人,1.2米以下免票 ③ 60周歲以上老人持老年證購票老年票45元每人 ④ 門票包含:雙龍洞、冰壺洞、桃源洞、金華觀、朝真洞、二仙洞、仙瀑洞、黃大仙祖宮出去旅遊最好下一個地圖軟體會方便很多的 因為出去玩有時候找不到要去的地方雖然可以打車去但是有的地方距離自己很近的只是不知道在哪 有了地圖就方便啦 我現在就用的是騰訊地圖 挺好用的 可以周邊搜索 找到自己需要的店或者地點啦
㈧ 介紹一下「金華雙龍洞」的一個景點
金華雙龍洞導來游詞
遊客源們,我們現在來到了曾經在葉聖陶老先生筆下提到過的久負盛名的雙龍洞。我們都知道,金華的各種溶洞是「金華四寶」之一,那麼有沒有人知道他們是怎樣形成的呢?其實,我們在中學里的地理課應該學過,這種溶洞是一種特殊的地貌類型,我們稱之為「喀斯特地貌」,是水對可溶性岩石(碳酸鹽岩、石膏、岩鹽)進行以化學溶蝕作用為主而形成的地貌。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的利亞半島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而在我國,喀斯特地貌亦稱岩溶地貌。這種地貌在地下發育著地下河、溶洞等。而在溶洞內有多姿多彩的石筍、鍾乳石、石柱,奇形怪狀,美不勝收,呆會兒我們進洞後可以大膽的發揮我們的想像力去欣賞他們。除了金華,雲南的石林和桂林山水都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表現。
㈨ 介紹雙龍洞的導游詞20至30字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這次旅行的導游,很高興能陪伴你們一起參觀雙龍洞。
現在我們出了金華城,來到羅甸,馬上就要入山了。請大家往外望,山坡上映山紅多有精神呀!油桐也非常好看。大家注意看樹底下的沙土了,顏色是不是和普通的一樣呢?不一樣,普通的沙土是黃色的,而這兒的是粉紅色的,你們說奇不奇怪呀?
旅客們,著名的雙龍洞到了,下車吧。請大家抬頭望,這山非常高,氣勢雄偉。洞口似橋洞,寬寬的。讓我們趕緊走進去瞧瞧吧!看,外洞周圍是石壁,頭上是石頂,好似一個大會堂,可以容納上千人開會。
一路上來,你們有沒有發現,山邊的溪流蜿蜒曲折?大家知道水源在哪嗎?請認真找找,找不到?還是聽我說吧!大家往左下方看,泉水就是從這孔隙流出來的。這個孔隙應該比你們想像的要大一些,可以讓一隻小船進出。但是,這只小船隻能坐兩個人,而且規定要並排仰卧。為了安全起見,請大家聽從工作人員的指揮,兩人兩人依次排好隊坐船入洞。外洞到內洞的行程有八九米,在行船期間注意千萬不要抬起頭,哪怕是一點點也不行,以免碰破額角或鼻子。
遊客們,內洞到了,這里光線很暗,請注意安全。內洞面積約3500平方米,景點很多,大家不要著急,隨著前面的汽油燈參觀。這里有很多石鍾乳和石筍。看,蜿蜒在洞頂的黃龍和青龍,多麼神氣!這些石鍾乳和石筍形態各異,五顏六色,像這個,現在還沒有正式命名呢!請各位發揮想像,起個名字吧!好,好,就叫——天馬行空。「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卧小船」,正是這里的真實寫照。
親愛的朋友們,這次金華雙龍洞之旅到這里就告一段落了。希望我的介紹能令你們滿意,謝謝大家的支持,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