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祠主要景點介紹
Ⅰ 晉祠公園的一個景點
魚沼飛梁位於山西省太原市區西南的晉祠聖母殿前,是一座精緻的古橋建築。北宋時與聖母殿同建,為我國現存古橋梁中的孤例。四周有勾欄圍護可憑依。古人以圓者為池,方者為沼。因沼中原為晉水第二大源頭,流量甚或大,游魚甚多,所以取名魚沼。
魚沼飛梁位於山西省太原市區西南的晉祠聖母殿前的水池上,是一座精緻的古橋建築,四周有勾欄圍護可憑依。該橋始建於北魏時期,與聖母殿同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整個梁架都是宋代的遺物。這種十字形橋也是我國現存古橋梁中的孤例。
晉祠位於太原市西南約15公里,是北魏年間(公元384-534年)為晉國始祖叔虞(周武王次子)而建的。北宋天聖年間(公元1023-1032年)重建時,為追封叔虞為汾東王,榮耀其母,建造了宏偉的聖母殿,同時利用殿前的泉水築了砌石泉池,古人以圓形為池,方形為沼,此方形池中多魚,所以取名魚沼。至於所謂「飛梁」,本著「架橋為座,若飛也」、「飛梁石磴,陵跨水道」的說法,這是晉水的第二源流,沼上架十字形板,橋沼內立三十四根約30厘米見方的小八角形石柱,柱頭卷殺,柱頂架斗拱與橫梁,承托著十字形橋面(具體做法為柱上交以著柏枋,上置大斗,鬥上是十字相交,乃以承接梁、額),就是飛梁。
橋面作十字形,東西長19.6米,寬5米,高出地面1.3米,前後與獻殿和聖母殿相接,南北橋面長19.5米,寬3.8米,左右下斜連到沼岸。由於橋面東西寬廣,南北下斜如翼,與地面相平,整個造型猶如一隻欲展翅飛舞的大鳥,故稱飛梁。飛梁北魏時已存在,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中即有「結飛梁於水上」的記載,然而在我國的古代橋梁中,僅此一座實物遺存。梁思成先生稱:「此忒石柱橋,在古畫中偶見,實物則僅此孤例,洵屬可貴。」 飛梁南北橋面的東西兩側,原來也有石質卧獅一對,但現在只留下東北和東南端的兩個。造型生動,均作與幼獅嬉戲狀,似與飛梁為同時遺物。
魚沼飛梁是我國少有的一種十字橋梁形式,在方形沼內,置34根石橋柱,柱頭置木斗栱與梁枋,承石頭橋板與石欄桿,石橋面中高兩側面低,木斗栱與梁枋改變了石橋面的推力傳遞方向,使重量垂直傳到橋柱上,橋柱從梁枋荷載角度分布間距寬窄不等。橋梁充分利用材質在三種環境中的特長,石柱水中耐腐,木材韌性與塑性,石橋板耐磨、防火,達到了橋梁堅固、美觀、耐久的效果。
但石橋也有它的不足之處,就是斗栱梁枋構件在水氣大的環境中局部槽朽與撓曲,間接引起石欄桿裂紋,橋面石縫雨天滲水,應採用傳統與當今適合的高科技材料予以加固。
Ⅱ 晉祠附近有什麼旅遊景點
您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晉中是晉商故里,縱橫商界600年。曾經創造過舉回世矚目的經濟答奇跡。西方學者把山西商人同猶太商人相媲美。 著名景點: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榆次老城、常家莊園、喬家大院、平遙古城等。太原市更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被稱為龍城, 著名景點:天龍山石窟、永祚寺、崇善寺、竇大夫祠、蒙山大佛、太山,汾河公園,雙塔寺。希望你能玩的愉快。
滿意請採納,謝謝!~
Ⅲ 晉祠有哪些景點
游晉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進行。中,即中軸線,從大門入,自水鏡台起,經會仙橋、金人台、對越坊、獻殿、鍾鼓樓、魚沼飛梁到聖母殿。這是晉祠的主體,供奉的是唐叔虞的母親,周武王的王後,周平王的母親逸姜。建築結構嚴謹,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北部從文昌宮起,有東岳祠、關帝廟、三清祠、唐叔祠、朝陽洞、待風軒、三台閣、讀書台和呂祖閣。這一組建築物大部隨地勢自然錯綜排列,以崇摟高閣取勝。南部從勝瀛樓起,有白鶴亭、三聖祠、真趣亭、難老泉亭、水母樓和公輸子祠。這一組樓台計峙,泉流潺繞,頗具江南園林風韻。此外最南部還有十方奉聖禪寺,相傳原為唐代開國大將尉遲恭的別墅。祠北浮屠院內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於隋開皇年間,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間重建,為七級八角形,高30餘米,每層四面有門,飾以琉璃勾欄。登塔遠眺,晉祠全景歷歷在目。
Ⅳ 晉祠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1、晉祠景區推薦理由: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難老泉、侍女像、聖母像被譽為「晉祠三絕」
2、聖母殿
推薦理由:晉祠內的精華景點,三寶之一
3、魚沼飛梁
4、天龍山景區
5、金人台
6、獻殿
7、水鏡台
8、晉祠鎮
9、十方奉聖禪寺
10、龍山景區
推薦理由:我國唯一的道教石窟和現存最大最古老的六角燃燈石塔所在地,是賞楓的好地方。
還有192條相關問答,更多晉祠新奇玩法,點擊查看
Ⅳ 太原的主要景點有哪些
太原-山西省省會,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位於太原盆地北端回,地處中國東中西三大經答濟帶的結合部,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歷史、2500多年建城歷史的古都。汾河自北向南流經全市,三面環山,是中國北方著名的軍事、文化重鎮,是世界聞名的晉商都會。主要景點有晉祠、天龍山、崇善寺、雙塔寺、崛圍山、督軍府、大關帝廟、竇大夫祠、汾河公園、中國煤炭博物館、龍山道教石窟等。
雙塔寺:位於太原市東南郊,本名「永祚寺」,因其寺內兩座高塔被世人習慣稱為雙塔寺。明萬曆年間由高僧奉敕建造。寺內現存主要建築為磚構,八角十三級,高54.7m。塔內有階梯踏道,可登頂層。雙塔現為太原的標志。寺內牡丹遍地,傳為明代所植。
晉祠:位於太原市西南25km懸瓮山下晉水發源處。始建於北魏,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圖5-9所示為晉祠。
晉祠
晉水主要源頭由此流出,長年不息,水溫17℃,清澈見底。祠內貞觀寶翰亭中有唐太宗撰寫的御碑《晉祠之銘並序》。祠內還有著名的周柏、隋槐,至今生機勃勃、鬱郁蒼蒼,與長流不息的難老泉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一齊被譽為「晉祠三絕」。
Ⅵ 晉祠風景區的景點
在晉祠中軸線最後隅。前臨魚沼,後擁危峰,雄偉壯觀。創於北宋天聖年間。殿前廊柱上有木雕盤龍八條,傳說為宋代遺物。四周圍廊,為我國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之一。殿內有宋代彩塑四十三尊,主像為聖母端坐木製神龕內,風頭椅是,鳳冠蟒袍,神態端莊。侍從手中各有所奉,為宮廷生活寫照。是國內規模較大的一座宋代建築。
聖母殿創建於宋代天聖年間(1023—1032年)。聖母傳為叔虞之母邑姜。聖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寬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1尊、明代補塑2尊,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態庄嚴,雍容華貴,鳳冠霞帔,是一尊宮廷統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動,情態各異,是研究宋代雕塑藝術和服飾的珍貴資料。 在晉祠內。源流主泉難老流量1.8立方米。源上建水母樓,頭層三間帶廊二層為三間。歇山式屋頂,內塑水母坐像及侍女。源前十孔分水,南北兩渠。水溫保持17攝氏度,常年不息。唐代詩人李白《詠晉祠》 詩中有「晉祠流水如碧玉,傲波龍鱗沙昔草綠。」
水母樓,俗稱梳妝樓,別號水 晶宮。樓內水母像銅質金裝,端坐瓮上,束發未竟,神態自若。據傳,水母姓柳,生性賢良,家住晉祠附近的金勝村,嫁到晉祠為媳。不幸的是,她同嫁後橫遭婆線虐待,每日到遠方去挑水。挑回的水,婆母只要前桶,不要後桶,名為嫌臟,且將桶底做成尖底,使柳女無法休息,存心刁難。一天,柳女挑水歸來,在途中一騎馬人要借水飲馬,柳女欣然應允。等柳女返回重挑時,那人送給柳女一條金絲馬鞭,並告她馬鞭放在瓮中,只要輕輕向上一提,水即滿瓮。柳女回去一試,果然靈驗。這個秘密不久就被柳女的小姑子發現,一次她趁獲女回娘家不在,從瓮中提起馬鞭,頓時,水從瓮中奔涌而出。大水,很快就要淹沒附近村莊……,柳女正在娘家梳頭,聞訊趕來,毅然坐在瓮上,水勢一下變小,人們得救了,水母再也沒有離開水瓮。
在晉祠貞觀寶翰亭內。唐太宗撰文並書。碑高195 厘米,寬120厘米,厚27厘米,方座螭首額書飛白體「貞觀廿年正月廿六 日」。李淵、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建立唐朝後到此酬謝叔虞神恩,銘文歌頌宗周政和唐叔虞建國策略,宣揚唐王朝的文治武功,以期鞏固唐皇室政權。全文一千百零三字,行書體,勁秀挺拔,飛逸灑脫,骨格雄奇,頗有王右軍書意。刻工洗煉,是僅次於《蘭亭序》法帖的傑作,可謂行書楷模。 全稱十方奉聖禪寺。在山西太原市西南郊晉祠南側。原為唐將尉遲敬德的別墅,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建為寺,今已殘壞。寺北浮屠院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塔高38米,七級八角形。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塔建於隋開皇年間,宋代 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建。每層四面有門,並繞以琉璃勾欄,可供憑倚,登塔遠眺,晉汾景色盡收眼底。「寶塔披霞」為晉祠外八景之一。
在奉聖寺附近,有巨槐一株,干老枝嫩,蒼郁古樸,獨具一格。據傳,原來這株槐樹歷史久遠,早已乾枯,也不知過了多少年,到清代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農歷三月廿一日,奉聖寺內集會,人來人往熙攘非凡。恰好,有一個老道士在枯槐下叫賣,出售膏葯。口裡喊著: 「膏葯靈應、能治百病,有福來買,無福不信。」叫賣半晌,沒人買他的葯。這位老道繼續叫賣:「如此仙葯,來購無人,凡人無福,枯槐宜生。」說罷,他將膏葯貼於枯槐身上.拂袖揚長而去。說來真巧,不到一個月,這株枯槐,死而復生。生枝展芽,甚為茂盛。人們見狀,都驚呼這株枯槐叫復生槐。實際上,俗話說得好:「千年柏、萬年松,老槐一睡幾百春。」這株枯槐復生,大概是因為多年長睡而碰巧蘇醒的緣故。 也稱蓮花台,所謂金人就是鐵人和鐵漢。四人鐵人中以西南隅的鐵人為最,是北宋紹聖四年(1097)所鑄,溜光鉦亮,被稱為宋朝的「不銹鋼」,造型獨特,威武雄壯。東北隅的鐵人為民國2年(1913年)補鑄。
據說,一年夏天氣候特別炎熱,身披鐵甲的西南隅的鐵人忍受不了這難熬的痛苦。獨自走到汾河邊,只見汾河滔滔而流,怎麼過河呢,鐵人犯了愁。正在著急,忽見從上游不遠沿岸邊駛下一條小船。鐵人趕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對岸。船家沉吟一陣,方才慢騰騰地說:「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時,再等等有無旁人。」鐵人一焦急,趕忙說道:「你能渡過我一個,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鐵人說:「你能有多重,一隻船不止裝一人,除非你是鐵鑄的。」話一落音,一語道破了鐵人的本相。瞬間,鐵人立在汾河邊,紋絲不動,怎麼這人不說話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著一位鐵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晉祠的鐵人。船家不敢怠慢,急忙找了一些鄉親,把鐵人抬回金人台。聖母勒令手下將領,把鐵人的腳趾上連砍三刀,表示對鐵人不服從戒律的懲罰。今日的鐵人,腳上還留著連砍三刀的印痕。
對於金人的解釋有五種:
一、《晉祠志》:「鐵本是金,熔鐵鑄人,名曰金神,金能生水,有金則水旺。」於是善男信女集資鑄造,祈求「風調雨順」。
二、村民為預防水患,祈求村莊平安,立此金神用於鎮水。
三、「護祠金人」,或稱祠廟守護神,「獻上昭濟聖母,永充供養。」宋紹聖五年題記載:「倚靈感於永老,獲恩德於長年」,乃侍衛聖母並祈求保佑之意。(西北隅鐵人胸前銘)
四、晉陽為中國北疆邊陲重鎮,常受外族侵犯。宋毀晉陽後不久,太原為金人所陷。金虜徽欽二帝北去,北宋到此結束。似乎晉祠鐵人也是出自百姓對趙宋王朝的怨恨,加之宋帝軟弱無能,於是將武裝保衛故鄉的願望寄託於神靈武士。
五、傳說金人台是金兵佔領太原並虜去宋朝二帝時築此台歌舞慶賀勝利,於是得名「金人台」。
台中心,是琉璃製成的小閣,高達丈許,明代遺物。
Ⅶ 晉祠是個有名的景點。用英語怎麼說
英文說法:
Jinci temple is a famous scenic spot.
晉祠是個有名的景點。
Ⅷ 山西旅遊景點有哪些
1,天井關
天井關,亦曰雄定關。為晉豫邊境雄關,雄踞於山西晉城市境內,太行山的最南部,是通往河南焦作的關隘,史稱"太行八徑之一",因關前有三眼深不可測的天井泉而得名,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娘子關
娘子關現存關城建於明代,娘子關有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臨下,建有關門兩座。東門為一般磚券城門,額題「直隸娘子關」,上有平台城堡,似為檢閱兵士和瞭望敵情之用。
3,風陵渡
風陵渡,在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西南端,距縣城30公里,與河南省三門峽市、陝西省渭南市為鄰。風陵渡正處於黃河東轉的拐角,是山西、陝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華北、西北、華中三大地區之界。自古以來就是黃河上最大的渡口。
4,五台山
五台山,是一座享譽海內外的名山。1992年被林業部首批列入國家級森林公園,1994年確立為全國二十處示範森林公園之一。園內既有錦綉壯麗的自然景觀,更有蘊藏豐富的文化內涵,不僅有蜚聲中外的佛教文化,更有多姿多彩的民風民俗。
5,天龍山
天龍山,又名方山,是呂梁山脈的分支。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36公里處,海拔1700米。天龍山主要以佛教石窟文明於世,共計25窟,雖為數不多,卻包含了東魏、北齊、隋、唐、五代近五個世紀的作品,為中國十大名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