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八都古鎮裡面的景點介紹
『壹』 廿八都古鎮、衢州廿八都古鎮 簡介、門票
http://ke..com/view/485646.htm簡介
票面價¥75 ,不過【同】【程】【價】是 ¥65
『貳』 廿八都古鎮當地美食推薦,夏季哪兒好玩兒
作為八朝古都的開封,這里有著豐富的豫菜飲食文化,口味居中,南方和北方口味兼而顧之,在宮廷菜和官府菜的基礎上演變而來,口味非常的討好。那些讓人垂涎欲滴的美味,歷經千年,聞名遐邇,長盛不衰。記憶中的灌湯包、胡辣湯、桶子雞、鯉魚焙面,四味菜,涮牛肚等等。為方便廣大遊客來汴觀光旅遊,市內各客運站(長途汽車中心站、宋城路輕軌站、長途汽車西站、高鐵北站)均開通了龍亭湖、包公湖風景區的1—10號旅遊專線。專線運營覆蓋龍亭景區、鐵塔景區、清明上河園景區、大相國寺景區、開封府等。減少了旅客候車和換乘時間。同時,特別推出了更具人性化的「一卡通」(10元∕人,當日不限次數、線路、站點可在任意景區站點上下換乘)服務。熱情周到的服務,使您的出行旅遊更加溫馨愜意。
『叄』 作文游廿八都古鎮600字
我去過美麗的杭州,去過繁華的商貿中心義烏,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古色古香的廿八內都古鎮。
這個容夏天,爸爸帶我和姑姑、弟弟,還有她的女兒瑟琳娜一起去廿八都古鎮遊玩。到了那兒,我就被它的美景深深吸引住了。它和那些江南水鄉古鎮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甚至帶有幾分神秘。我們走在布滿鵝卵石的街上,看到街邊有許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由於歷史上少受戰亂,是鎮上古建築風貌依舊保存完好。我們去了孔廟、大王廟、文昌閣、萬壽宮等很多景區。在這些景區中,數大王廟規模最大,孔廟最雄偉壯觀。鎮上還有很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築民房,有四合院式的、微式的馬頭牆、浙式的屋脊、閩式的土牆,它們的建築風格太讓我驚訝了!
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小鎮的鎮南村口,那兒有一座橫跨楓溪的半圓形單孔石拱橋,叫水安橋。橋上建有很多橋亭,中間有三層亭子,是給以前過往商人休息、喝茶的地方。橋下,河水清澈見底,不時還會躍出幾條活蹦亂跳的小魚。小鵝小鴨也在河裡嬉戲,它們有的俯下身子欣賞自己映在水裡的影子,有的勇敢地潛入水裡抓小魚吃,還有的在岸上曬日光浴呢!
廿八都,你可真美啊!真不愧是一個遺落在大山裡的夢!
『肆』 浙江廿八都古鎮的神秘之處在哪裡呢
沒來這里之前,從不知道浙江有個江山市,更不知道這里有一個這樣的古鎮,它就像一個返樸還淳的“秘境”,在距離縣城僅70km的地方默默存在了近千年。每當落日之時,大片大片的紫雲湧上仙霞古道,小小的山坳霎時恍如隔世之境。
廿八都的民風很是淳樸,這里的人淡淡定定的,從不會熱情招攬生意,他們都是默默地看著你來,又看著你去。在這一次廿八都的旅行中,我發現這個景區其實也在不斷地修整,很多舊的建築在翻新,還有一些新的建築在蓋起,所以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這里會呈現一個嶄新的面孔。
『伍』 江山市廿八都古鎮有什麼小吃.·'·
小吃不多,但有特色的嘛——廿八都銅鑼糕,大致有倆種,一種青色的,是加了艾草,還有一種白色的沒有加艾草。除了這個,還有的就是廿八都豆腐。這個豆腐和平時吃的不一樣,它是用草木灰做的,可能有些人吃不習慣。最後廿八都的八大碗建議去嘗嘗。
『陸』 廿八都古鎮的故事作文四百字
廿八都地居浙江衢州市仙霞嶺高山深谷之中地勢險要。四方關隘拱列,東專有安民關,南有楓屬嶺關,西有六石關,北有仙霞關,易守難攻。三省邊界的地理位置和歷史上的頻繁戰爭、屯兵、移民,使廿八都成為「方言王國」和名副其實的「百姓古鎮」。青山綠水間,黛瓦青牆、保存完整的古建築錯落有致,至今仍保持19世紀的風貌。
游廿八都,在古建築群中有一家古老的興隆錢庄,雖然歷經多年,但古雕刻、古壁畫、古門樓隨處可見,而且大都完整地保存下來。讓人又想起錢庄老闆忙碌的身影,和換銀兩的顧客滿意的笑臉。
人們望著精美的雕刻和漂亮的壁畫,讓人重溫那繁榮和悠久的歷史,都可以表現出廿八都的重要。這兒的雞鳴三省和古老的民俗風情都代表我國的繁榮,讓我們知道,祖國多偉大。
我還寫下一首小詩贊美她:
依山傍水廿八都,
雞鳴三省重要地。
古老街區顯繁榮,
華夏江山美如畫。
『柒』 廿八都古鎮的古鎮歷史
公元878年黃巢起義軍攻打福建,被浙閩邊界的仙霞嶺阻擋,於是「刊山七百取建州」,在崇山峻嶺間開辟了這條仙霞古道,使旁邊的小鎮有了歷史記載。北宋時在浙江南部設都44個,這個小鎮排行28,當地人稱「廿八都」。
人們一直用「東南鎖鑰,八閩咽喉」來形容廿八都的戰略險要,這不僅因為她地處閩浙贛三省的交界處,更因為她有安民、楓嶺、六石、仙霞四道關口,易守難攻而變得聲名赫赫。
歷史上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現在隸屬於浙江省江山市的廿八都是憑借仙霞古道才繁榮起來的。在1932年公路沒有修通前,仙霞古道是福建浙江之間的唯一通道。鎮南的浮蓋山,是仙霞古道的入閩埠,《徐霞客游記》中稱之為「怪石拿雲,飛霞削翠」。明朝末年,鄭成功的父親也是由這條古道退兵福建進而退守台灣的。後來清政府為防範明軍的反攻,在全國各地招募了1500名士兵駐扎在廿八都南面的楓嶺關口,有了軍隊的駐扎自然帶動了商業的發展,廿八都逐漸演變成一個移民城鎮。
中華文化歷來以宗族脈絡繁衍,在中國地域中,一個村莊往往就是一個姓氏。張家村,李家莊,王家屯。但始於唐代,繁盛於明清的小小古鎮廿八都,總共一萬人口,卻有142個姓氏,13種方言。
於是廿八又有「方言王國」和「百姓古鎮」的雅號。
據說,抗美援朝時,鎮里幾個志願軍青年在遼寧丹東市停留時,發現當地老百姓的語言和廿八都的官話幾乎一樣。年輕軍人走過萬水千山之後,竟然在關外找到了迷失數百年的故鄉,終於搞清楚「廿八都官話」原是「關東話」,幾位年輕人不禁喜極而泣。
歷史上形成的移民現象,使古鎮的民居民俗獨具個性。
鎮內的建築依古道兩側而建,北為潯里街,南為楓溪街。整個古鎮由此呈走廊型不規則的團塊結構 。古鎮在清同治年間處鼎盛期,光飯鋪酒店就有50多家,南北雜貨批發商有40多家。
地處偏遠的廿八都人雖然靠著古道經商致富,但眼睛始終盯著京都,巴望子女學而優則仕。於是建造文昌閣,便成了這個百姓之鎮的集體安慰和夢想的寄託。
在歷史的滄桑巨變中,廿八都遵循著自己的文化邏輯;在古樸而恢弘的舊宅里,在沉重而悠遠的石板小路上廿八都將古老的文化風情傳承至今,並靠著這份自尊,悠悠自得、不卑不亢地佔據著這片土地,一代一代地演繹著那個「文化邊城」的故事。
『捌』 廿八都古鎮是什麼樣的
廿八都是一個始於唐代、繁盛於明清的小小奇特古鎮,三省邊界的地理位置和歷史上的頻繁戰爭、屯兵、移民,使廿八都成為「方言王國」和名副其實的「百姓古鎮」,長條形布局的城鎮,古建築風貌依舊。
楓溪水自北向南穿鎮而過,民居依山傍水,緣溪而建。青山綠水間,黛瓦青牆、保存完整的古建築群錯落有致,至今仍保留著19世紀的風貌。
其建築風格之多樣,集浙式、徽式、閩式、贛式、蘇式、雲貴,甚至歐式於一身;其雕刻之精美,乃融木雕、石雕、磚雕於一體;其民俗淳厚,耕讀傳家,小小古鎮竟有兩個孔廟,而孔廟中,居然保存了400多幅彩色壁畫。所以,有專家稱其為「天然民俗博覽館」,是一塊神奇的「文化飛地」。
『玖』 廿八都古鎮怎麼樣
可惜了,旅遊設施完全跟不上宣傳也做的不夠,去的時候就冷冷清清幾個人回,不過答比起人來人往的旅遊景點,倒是愜意悠閑。老街上賣一塊錢一個的蘿卜絲油墩子味道超級好,銅鑼糕也很好吃,比龍游發糕味道好,淡淡的甜又有嚼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