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燈古鎮景點介紹
⑴ 崑山市千燈鎮有哪些景點呀!!!
延福寺,位於崑山市千燈鎮,創建於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當初千燈人王束舍宅,僧從義開山建寺。五代開平二年(公元908年)重修寺院,賜名為「延福禪寺」。後晉天福二年(公元937年),敕賜「波若寺」。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真宗趙恆皇帝改賜「延福教寺」。
僧從義在建寺當初,同時建浮圖七級。因其位於秦柱山陽,故名其為「秦柱峰」,又稱「釋迦佛塔」,後人稱之「秦峰塔」或「千燈塔」。該塔於宋大中祥符元年重建。寺塔屢毀屢修。1956年,千燈秦峰塔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1994—1995年,秦峰塔大修,更換塔剎,恢復四角、塔檐、平座、欄桿、樓板、木梯等,重現宋代原貌,耗資人民幣150萬元。塔為39.5米,為四角方塔,每層間鑲嵌的磚刻佛像大部分為歷史遺存,少數受損的亦按原貌修復。每角均掛一銅鈴,風吹鈴響,聳動四方聽聞。
寺廟左右尚存兩棵巨大的銀杏樹,樹齡均近千年,依然生機勃勃。
2001年5月,崑山市佛教協會接管延福教寺,並恢復佛教活動。2004—2005年,在崑山市佛教協會會長秋風大和尚的發願倡議下,延福教寺重新擴建,佔地20畝,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東西廂房、觀音閣等,其中十一面千眼千手木雕觀世音菩薩,總高9.9米,氣勢雄偉。
千燈,太湖流域的一個水鄉古鎮。尚書浦蜿蜒環繞,少卿山芳草萋萋。秦峰塔在樹木和屋宇的簇擁下凌空屹立。一條三里多長的石板街,自北向南,在鎮區青灰色的廊檐下緩緩穿過。這里是明末清初著名愛國主義學者、思想家顧炎武先生的故鄉。古鎮孕育了一代偉人,也因偉人而名揚四海。
千燈原名千墩。據漢《吳越春秋》和宋《玉峰志》
記載:古吳地有三江,吳淞江畔有土墩九百九十九個。崑山南三十里有一高土堆,為第一千個墩,這里就被稱為「千墩」。它是蘇州至上海的中心水埠,是昆南小集鎮群的中心,土地肥沃,商業繁華,民豐物阜,素有「金千墩」之美譽。
走進古鎮,就可以看見楚楚雋秀,如美女一般的秦峰塔和滄顏斑駁、茂盛蒼翠的古銀杏。秦峰塔始建於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重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公元1008年),是千燈現存最早的古建築,至今已有1500年歷史,為江蘇省文保單位。該塔建在秦始皇南巡至千墩登高觀海祭海「秦望山」遺址上,經過多次修葺,仍保持著宋代風格。登上40米高的秦峰塔,古鎮風光,一覽無遺。
千燈古鎮區佔地面積34公頃,遺存的古建築大約有8萬平方米,大多是明清兩代和20世紀初的遺構,蘇州、徽州兩大幫建築風格在這里都能找到鮮明的特色。古鎮的街道與尚書浦平行,南北走向。以商貿為中心的中市街和棋盤街,前店後宅的南市街,讓人領略昔日古鎮的遺風。古鎮的石板街令人注目,總長三華里,主幹道800米,由2072塊條石構成。它始建於南宋,經明清兩代多次修繕,仍保持完整格局,目前仍是古鎮的人行道。石板下有下水道,沿街臨河,與各家各戶的下水道和河灘相通,自成體系。其科學性和完整性,堪稱江南古鎮之最。
石板街兩側所保存的古建築,主要是獨門獨戶的兩層磚木結構的店宅,也不乏由大戶名宅構成的古建築群。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愛國學者顧炎武的故居————顧氏南宅「貽安堂」。亭林先生當年便誕生在這里。現存五進明清建築,雕棟畫梁,磚刻門樓十分精細,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被稱作「典當里」的余宅,為「立三堂」古建築群。余氏在明代萬曆年間自徽州搬來千燈定居,以經商致富,後代也有當官的。余宅的建築特色為前典當、後住宅。現保存雙排五進。其中「立三堂」前後三進六座樓房,相互穿通,呈「亞」字形走馬樓,為典型的徽派建築。此外,千燈仍保存著李宅、周宅、徐宅,葉宅和張宅等一批古建築。
據地方史料記載,明尚書夏元吉,率海瑞和袁復疏浚吳淞江,兼疏千燈浦,所以它又稱尚書浦。尚書浦上架有永福橋、凝薰橋、種福橋、吳家橋和陶家橋等五座明清石拱橋。在古鎮區的內河上則建有木瓜橋、香花橋、沅渡橋等多座石橋。每座石橋都讓人聯想起古鎮悠遠的歷史文化。尚書浦的岸邊,無數幢各具特色的民居和花崗岩築成的河埠,也是古鎮昔日繁華的縮影。
千燈物華天寶,人文薈萃。唐代有陶淵明第九代裔孫文學家陶峴,據說他還是一位「江南絲竹」的首創者。南宋時期出了崑山第一位狀元衛涇。到了元代,崑山腔創始人顧堅是千燈人,他被稱為崑曲的鼻祖。明代的名人有「貽轂堂」徐應聘,官至太史,是「崑山三徐」的曾祖父。被稱為「明文第一」的明代散文家歸有光,母親是千燈人,他曾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文章。最引人矚目的是顧氏家族。顧炎武先生的前五代,代代都中進士。他的高祖顧濟任黃門郎,曾祖顧章志官累兵部侍郎,祖父顧紹芳仕江西巡撫。顧炎武先生沒有當官,卻成為一位名滿天下的大學者。
千燈的文化底蘊是豐厚的,千燈的今天更加輝煌。鎮黨委、政府十分重視古鎮文脈的延伸,意識到保護古鎮是長期和艱巨的歷史使命,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深得廣大群眾的擁護和支持。由於千燈外向型經濟和民營經濟發展處於良性循環之中,財政收入不斷增加,為古鎮的保護作出強有力的經濟保證。通過近年來的努力,2004年千燈鎮被江蘇省評為省歷史文化名鎮。今後將按照《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保護條例》等法規規定,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依法加強對歷史文化名鎮的保護、利用和管理,力爭把千燈建設成為經濟強鎮、文化名鎮、綠色生態鎮。
⑵ 崑山千燈古鎮好玩嗎,崑山千燈古鎮景點怎麼樣
蘇州崑山千燈古鎮地址:江蘇省崑山市千燈鎮尚書路1號 評級:AAAA
地區:江蘇>>蘇州內 分類:大閘蟹 古鎮容 推薦理由:顧炎武的故鄉,素有「金千燈」之美稱。簡介
千燈古鎮是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歷史,素有「金千燈」之美稱。這里是明末清初著名愛國主義思想家顧炎武的家鄉,還是崑曲創始人顧堅的故里;有距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土建築金字塔」;有建於梁天監年間的秦峰古塔等諸多歷史遺存。走進千燈,只見居民住宅緣河而築、臨水而居,駁岸列排、河埠成市,至今仍保留著「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棋盤式格局和江南水鄉的古樸風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和江南水鄉的古樸風貌,構成了千燈古鎮獨有的特色。其悠久歷史和濃郁吳地文化孕育的千燈,將以其靈秀的水鄉風貌、獨特的人文景觀、質朴的民俗風情,展現更為迷人的風采。
⑶ 為什麼千燈鎮是個古鎮,不利用古鎮的景點來發展呢
旅遊能拉動的經濟是有限的
千燈主要還是依靠工業,
崑山只有周庄一個5a景區,有了周庄,其他古鎮就不那麼顯眼了
⑷ 上海去千燈古鎮旅遊景點怎麼乘車
坐地鐵11號線到花橋站下車 乘253到終點站下車就到(只要一塊錢 刷卡6毛 車程30分鍾)
⑸ 崑山的千燈古鎮有什麼景點那裡的特色是什麼
崑山千復燈古鎮
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制古鎮,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歷史,是明末清初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愛國學者顧炎武先生的故鄉,其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直激勵著天下無數仁人志士。
千燈古鎮是著名愛國學者顧炎武的故鄉,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景點有顧炎武故居、顧炎武墓地、秦峰塔、明清石板街等。其中秦峰塔始建於梁代天鑒二年,明清石板街為「江南一絕」,綿延長達2公里。
顧炎武(1613一1682),初名絛,字寧人,人稱亭林先生,崑山人。少時參加「復社」,反對宦官權貴斗爭;後又參加抗清起義。學識淵博,為著名學者。著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亭林詩文集》等。
⑹ 崑山的千燈古鎮有什麼景點那裡的特色是什麼
景點
顧炎武故居
歷史沿革:
顧炎武,原名絳,字寧人,號亭林,1613年生於崑山千燈鎮,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卒於山西曲沃,由嗣子顧衍生,從弟顧岩扶柩回崑山千燈故里,葬於祖塋嗣父顧同吉、嗣母王貞孝之墓穴次位,墓前有碑,上刻「顧亭林先生暨配王碩人合墓」;周圍有磚砌矮牆,嵌有清石碑各一塊;墓南有明皇朝為旌表先生嗣母王氏的貞孝坊;墓後柳樹四棵,四周松柏數十株。光緒二十一年(1894年),新陽縣知縣萬厲鈞重修了墳墓。
民國三年(1914年),廣東學者、孔教會主持人梁鼎芬專程來千墩瞻仰亭林墓及遺腹遺像,並出資委託先生十二世孫顧子玉等籌建亭林祠。
一九五六年,顧炎武墓及祠堂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文革」期間,該墓及祠堂曾遭到破壞。
一九八四年,江蘇省文管會設計並撥款,由崑山市文管會修復該墓及祠堂。
一九九七年,崑山市政府撥款修復顧炎武故居,充分利用顧炎武舊居的方磚地、門頭、水井和花崗岩坊柱等建築,修繕了門廳、轎廳和正廳。2000年,顧炎武故居分別被崑山市委宣傳部、蘇州市委宣傳部命名為「崑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蘇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為保護歷史遺存,傳承歷史文化,2002年,千燈鎮人民政府聘請東南大學編制了《顧炎武墓保護規劃》,並投入巨資對故居、祠堂和墓再次進行全面修繕,先後恢復了240平方米的住宅樓、120平方米的讀書樓、100平方米的水牆門、150平方米的膳房,建設了佔地30畝、具有江南私家園林特色的顧園。目前顧炎武故居佔地60畝,建築面積5450平方米。
結構與布局:經過修繕後的顧炎武故居,包括顧炎武故居,亭林祠堂和墓及顧園三個區域,為千燈明清宅第之首。
1、顧炎武故居為整個宅第主體,朝東落西,為五進古香古色的明清建築,自東而西依次為水牆門、門廳、清廳(轎廳)、明廳(正廳、楠木廳)、住宅樓,北側有背弄連接灶房、讀書樓和後花園,故居前與千年石板街相接,後與顧炎武墓地和顧園相連。該區域主要再現亭林先生居家生活、讀書場景,各廳內陳列顧炎武先生塑像、手跡、著作、生平事跡和國內外對顧炎武先生及其作品的研究成果。
2、亭林祠和亭林墓 落北朝南,東側有門與顧炎武故居相通,西側牆外為顧園。祠南向三間兩廂一門樓,以三間相通作一大祭堂。兩邊牆上及外面走廊牆中嵌有磚石刻碑12塊,記述先生事略。其中一塊有先生所著《日知錄》中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庭中盤槐、桂花各兩株。現亭林墓露台均用花崗石砌造,石階七級,圍以石欄桿。
3、顧園 佔地30畝,位於故居西南側,與故居祠堂及墓均相通。是依史恢復修建的融湖光水色、歷史人文為一體、具有江南私家園林風格的游覽區。內曲水環繞,環水有致用閣、思宜園、頌桔軒、「歸奇顧怪」(二石齋)、秀石虯松庄、秋山亭、三徐居、慈母閣、四柿亭等及碑廊等10個景點,各景點以詩文、字畫、語錄、塑像等形式寓意亭林先生的精神和生平。
崑山鱷魚谷
崑山鱷魚谷位於崑山國家農業示範區內,佔地135餘畝,現有鱷魚三千多條,是華東地區規模較大的鱷魚養殖基地。我園是本著「營造綠色空間,創建特色農業」的宗旨,以鱷魚養殖和深加工為主線,以生態觀光為特色,集特種養殖、休閑觀光和青少年教育於一體的新型農庄。
其中主要包括鱷魚觀光、鱷魚互動(釣鱷魚)、鱷魚馴化表演及特色鱷魚餐飲,另外游泳場、休閑垂釣、CS對抗賽、瓜果採摘等項目都可滿足廣大遊客休閑娛樂。
鱷魚谷分為特種養殖區和休閑娛樂區。特種養殖區是以鱷魚養殖為主,並兼顧其他野生動物養殖和馴化。在這里你可以看到不同生長時期的鱷魚,能讓你與它們零距離接觸,讓你感受到這種有「活化石」之稱來自恐龍時代的生物的野蠻和兇悍。
歇馬村——江南水鄉古村
歇馬橋村位於崑山市千燈鎮東南,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江南水鄉古村。歇馬橋村有著良好的區位優勢,蘇虹機場路、蘇滬高速縱貫其中,水陸交通十分便捷。全村佔地面積3.62平方公里,有13個自然村26個村民小組。近年來,歇馬橋村先後獲得江蘇省康居示範村、江蘇省民主法治村、江蘇省文明村、蘇州市村莊環境整治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2014年底,歇馬橋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成為崑山市首個入選中國傳統村落的村落。
【現場】
走進歇馬橋村,才發現原來江南水鄉村落可以這樣美麗、這樣真實。粉牆黛瓦照映在清澈的流水中,在翠竹樹木掩映下,描繪著屬於傳統村落的精緻景色。數千平方米的社區服務中心裡,老人們靜靜地看著電視,度過涼爽舒心的午後時光。8月10日,記者來到這個擁有千年歷史的古村落,真切地感受到了歷史遺存與當代生活共融、村落景觀與人文內涵共生、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共鳴的新農村生活。
臨河而建的歇馬橋村保留著全長500米的古石板路,保存著約5000平方米的明清建築。88歲的俞小妹就生活在老街上,「從去年8月份開始,每天中午,日間照料中心會有人送來飯菜,好吃又省心。午後涼快的話,村裡老姐妹就會來這里坐坐,天熱的時候,就去活動中心看看電視,空調電扇都開著,很舒服。」俞小妹告訴記者,雖然子女們不在身邊,可她一點都不孤單,「這里不僅生活環境好,而且村委會提供的服務也好,經常會有人來幫忙打掃衛生、聊聊天,兒孫們周末的時候也會來看看,現在的生活真的幸福透了。」
近年來,歇馬橋村一直致力於古村落保護和環境綜合整治,聘請專業設計單位編制規劃,從建築、公共服務設施、道路、綠化景觀、環境衛生、河道等方面改造,同時不斷挖掘歷史遺跡和民間資源,彰顯古村落特色。現在的歇馬橋村在保留古石板路、明清建築、亭台樓閣等古建築的同時,新建了牌樓、韓世忠紀念館、村東果園等地標性建築,讓這個古村落彰顯出濃濃的歷史韻味和水鄉風情。
在改善環境的同時,歇馬橋村積極營造文明風尚氛圍,在設立各種道德景觀、提升村民文明素質的同時,深入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從2013年5月開始,歇馬橋村委會前的一片空地成為村裡的「人氣休閑場地」。每到傍晚,歡快的廣場舞音樂彌漫整個村莊,村民排成列隊在這里跳廣場舞。「為了讓村民有一個好的廣場舞環境,我們特意安裝了燈光音響。」村主任葉才芳告訴記者,歇馬橋村還有群眾文藝團隊,編排了《喜游古村歇馬橋》《幸福萬年長》等一系列富有江南水鄉特色和反映古村新面貌的歌舞節目,參加鎮上文藝匯演。「我們不僅有老年門球場、門球隊,每年還組織門球邀請賽呢。」葉才芳說。
顧堅紀念館
顧堅紀念館座落在千燈古鎮棋盤街轉折處西側,北離延福寺、世界第一大玉佛不遠,南近秦峰藝術館,其環境非常幽靜。
紀念館原是顧炎武12代孫顧子玉的三妹夫家謝宅,由顧子玉於民國初時建造,當時是一幢四開間三進磚木結構樓房,座西朝東,沿街而築。而此宅建國後,曾是千燈人民銀行營業處、供銷社臨時經銷部、總工會俱樂部、鎮文化站址等。於2002年冬至2003年近一年的落架維修,現成了三進兩樓、中天進、後花園之古建宅園。外觀粉牆烏瓦,古樸典雅。讓出這幢壯觀的古院落,耗資70萬元進行維修布置,設顧堅紀念館,真可謂推陳出新,舉措非凡!
紀念館大門上方,懸掛著紅底金字的「顧堅紀念館」的匾額,是崑山書法家、千燈鎮旅遊顧問程振旅的手書,筆力遒勁,情意內蘊。那牆門的石框兩側配有竹刻對聯一對,右為「和聲鳴盛世」,左為「雅樂協之音」。正門內過道南北牆上,布置著聯合國教科文2001年5月18日頒發的世界首批「人類口述文化和非物質性文化遺產」的文件內容,其中有與崑曲相關的資料和照片等。讓人一目瞭然,原來千燈在元代(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時誕生了這樣一位偉大的戲曲家。顧堅,作為南曲專家;作為創造「崑山腔」的代表人物,崑曲的鼻祖;千燈,又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崑曲的發祥地,這是崑山的光榮,這是千燈的驕傲!
步入紀念館,是一個用石板鋪成的小天井。南北各植小樹一株,四季常綠,似兩位綠衣小姐夾道相迎。回首仰望雨門樓,便見正中磚刻著「四宜小築」四個醒目的隸體黑字,以示此處是一個宜奏絲竹,宜聽評彈,宜唱崑曲,宜品香茗的文化休閑旅遊之地。
後面樓下是具有明清特色,作為演出觀摩的多功能廳堂。靠南牆設有小戲台,是江南絲竹、評彈曲藝、戲劇表演的場址。戲台四框為木質掛落。台上備有戲台桌椅、評彈桌椅各一付,上鋪綉花桌圍,以供演出選用。後牆上布置著一幅千燈秦峰塔及附近古鎮景色的塑噴風景畫,用清式木門窗作廳堂狀,並配有燈光。在戲台兩側配有抱柱對一付,聯句為「曲奏陶峴絲竹江南,腔吹顧堅管弦崑山」。廳堂內小戲台前整齊地又潔凈的擺放著十多付方台條凳,專供來訪者休息,觀賞戲劇表演,或看絲竹演奏,或聽評彈說唱。館內遊人絡續不絕,廳中樂曲悠揚,不禁令人感嘆不已。滄桑,星移斗轉;千燈,不再依舊!秦峰塔下,而今耀眼著一顆璀燦的明珠――原崑曲發祥地而今成崑曲搖籃的新千燈!
聽罷評彈演唱,沿著北牆的木樓梯拾級而上,便來到了介紹並栩栩如生地再現了中國戲曲藝術形象的臘像館。傑出的戲曲家顧堅,一身明清衣著,端坐中堂,手不釋筆,仰首遠視著,不知是在給同仁書信商討,還是在構思新的崑曲華章?沿牆而設的玻璃櫥櫃內展示著中國戲曲表演的經典的藝術形象,並配有簡潔明了的說明文字。翔述了崑山腔創始人顧堅及同仁創造「崑山腔」的史實;簡介了元曲、四大腔、崑曲和昆劇;概述了中國戲曲與崑曲的發展史;介紹了中國戲曲的表演藝術。這里,形象逼真地展示著顧堅畢生所創的崑曲藝術成果;這里,舒展著一部刻寫著中國戲曲真跡的藝術史;這里,曾經是顧堅輝煌過的故土,讓崑山腔唱徹崑山,傳遍全國,唱向世界!但願此紀念館,非為炫耀過去,而是志在開創未來,成為繼續而不斷地孕育出崑曲藝術新篇章的搖籃!
走出紀念館,廳內的樂曲還在耳際回盪;踩上石板街,顧堅的形象還是那麼清晰地浮現在我的眼前。這真是:古鎮添新勝,歷史文化重光,人心振奮!
延福禪寺
梁天監二年由千燈鎮人王束舍宅捐建,取名延福禪寺。吳越天福二年(937年)敕賜「波若寺」,宋大中祥符元年復名為延福禪寺。曾做過縣主簿的王珏,因年老無嗣,舍宅擴建寺院,該佛寺規模宏偉,是佛家聖地,江南民眾前來朝拜,香火不絕。元末寺毀。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又重建起。永樂二年,戶部尚書夏原吉浚治吳淞江及千燈浦時,曾借宿於此寺。萬曆年間(1573-1619年),寺僧瞻月重修法堂、山門。明末寺毀,清寺僧大野密音重建佛殿、經閣。清同治年間,清軍與太平軍作戰時,該寺毀於戰火,僅存後房數間及和尚數名。解放後和尚轉業,後房移屬醫院。2003年-2005年,重修恢復原貌。
余氏典當
余氏典當位於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崑山市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千燈鎮。是始建於明末清初徽商余氏的老宅,千燈人稱它為「典當里」。是華東地區保存最大而且是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有「中國第一當」之稱。
余氏典當是始建於明末清初徽商余氏的老宅,千燈人稱它為「典當里」。據載,余氏的祖先余愛山於明代萬曆年間自安徽休寧縣遷來崑山千墩吳家橋開店經商,余氏具經營斂財頭腦,收入頗豐。古時里人稱「吳家橋」為玉溪,並稱余氏為「玉溪余氏」。
「余氏典當」是由余愛山的第二代傳人余尚德於清順治年間在千燈鎮上營建的徽派建築群。余宅朝東落西,雙排兩行,建時沿河自東(過街)向西共有7進,現存五進。第一進東為店鋪,四開間門面,經營茶雜山貨;第一進西四開間為典當鋪;第二進是明廳「立三堂」;第三進為大堂樓,走馬樓為住宅;第四進為小堂樓。第五進為當庫。整個建築群有一明代大廳、五小廳、六幢樓、雙備弄,前後左右構成「亞」字形「走馬樓」,大小房屋120多間,千燈人稱它「迷樓」。典當三面有高牆,可確保財產安全;後面是「更樓」,可為全鎮防盜、防火打「五更」,具有警示功能。
余氏「立三堂」,風雨滄桑三百多年,依然如故。余氏家族,代代相傳,後繼有人,曾經是千墩鎮上「南顧、中余、北葉」顯赫的三大戶之一,亦是人才輩出的禮儀之家、書香門第。余愛山的第三代傳人余國柱,於順治丁亥年高中進士,官至刑部主事,江西清吏司郎中;順治丙戌年,余國柱和他的侄子餘震元同入「科校場」考場,同登一榜,鄉里傳為佳話。
石板街
石板街與尚書浦平行,南北貫通,並連接支路成百腳狀,全長三華里,其主幹道長800米,由2072塊條形花崗石板鋪成。石板街始建於南宋,明清進一步延伸修繕;民國三年又以重金聘青浦縣朱家角築路名匠王世昌,重新整理修繕,遂形成今天縱橫交錯、貫穿古鎮南北的格局,是江南古鎮保存最長、最好、最完整的石板街。
石板街面是人行道,石板下是下水道,沿街臨河,且與每家每戶的下水道及河灘相溝通,從河灘駁岸邊泄水入河,是優良的排水系統,即使傾盆大雨也排泄暢通,雨停水干,從不積水。石板街所用之條石有一美麗名稱「胭脂紅」,現已無法考證「胭脂紅」石產自何地,但條石的美麗永遠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石板街所用條石均寬50公分,均長2米以內,穩固而耐用,修理替換又很方便,是科學性和實用性、美觀性良性結合的典範。
古街狹窄,屋檐相對,成一線天,兩側小樓相依,隔街攜手授碗,成為古鎮的特有風貌。
千燈大唐生態園
大唐生態園坐落在崑山千燈鎮南頭的大唐村裡。生態園的南邊,是「中國民間博物館之鄉」錦溪和「中國第一水鄉」周庄,向北是千燈古鎮景區。去大唐生態園有兩條路可走,一為從蘇州開車出發,沿機場路向東行使約40餘公里看到千燈古鎮路牌右轉,然後一直向南,見到「大唐生態園」的標志即到;或者走蘇滬高速至張浦出口處下,再向北行使約1公里後,向右拐至千燈鎮環鎮公路約行500米也行。 大唐生態園是2005—2007年優勢農產品發展實施計劃,結合千燈古鎮旅遊,投資開發建設的現代生態農業基地。
生態園總規劃建設面積3000畝,內設優質果品栽培區,特種蔬菜栽培區,優質水產養殖區等,並通過種植各種奇花異草,建造小木屋、仿古建築等休閑環境。目前一期工程630畝已經建成,是蘇州地區鄉村游的新亮點之一。
看點之一:路邊小草也藝術
走進生態園,你也發現,這個貌似普通植物園的生態園,其實就像一個建在園林里的現代化農業濃縮版,令人驚喜不斷。
先看那些路邊景觀,一些平日里常見的小草小花,在這里被搭配得十分精美,似藝術作品。金黃色的小黃楊、翠綠的冬青、鮮紅的月季、粉色的蝴蝶蘭等,一簇一簇「相依相偎」。走在路上,彷彿踩在花叢中,而路邊長長的灌溉水渠,巧妙地飄著幾朵並蒂蓮,顯出幾分雍容和雅緻。最令人驚訝的是,小路邊淡綠的、本來高高的蠶蟲,被修剪得矮矮的,與怒放的月季相間,一紅一綠,好一番風情。農作物與花卉一組合,竟變成了一道獨特的景觀。
看點之二:果園裡面讀「果書」
最令人陶醉,趣味無窮的,是那路旁、坡上、河畔的果園。春暖花開季節,果園內鬱郁蔥蔥,清香撲鼻;果園與果園之間,有的用一片竹林,有的用不同色彩葉子的樹林相隔,尤顯寧靜與空靈。園中種植的果樹品種頗多,駐足其間,與友共「讀」眾多果樹知識,不失為一種雅趣。這個生態園里共種植著60餘個品種的500多棵果樹,如果有興趣全部品完,約可成為半個果品專家了。
看點之三:大棚新品好稀奇
去大棚觀賞精彩紛呈的特種蔬菜和瓜類,也是生態園游的一絕。這里種植的可全都是市場上最流行的新品種。如蔬菜有小玉米,美國蘆筍等。美國蘆筍的種子據稱要14000元一公斤,這種貴重的蔬菜剛剛種下,形象可真不怎麼樣,莖特細,樣子單薄,像文竹,可聽說3個月後,它們就會長成半人高、小指粗。這種蘆筍吃起來口感比一般蘆筍要清爽可口,營養價值很高。瓜類則有早春紅玉、西薄洛托等品種的禮品西瓜,還有如手掌大小的禮品小南瓜等。如今正是掛果的季節,走進大棚,滿眼果實累累。看著那懸掛在長長瓜藤上的一個個小精靈,真有一種沖動,想自己也變成它。
看點之四:休閑也好選「中」「西」
生態園里有兩個湖泊,大的約有百畝,小的50畝。湖水清澈,與千燈古鎮區的河道——千燈浦相通,流向吳淞江。湖岸設垂釣台。兩個湖的湖畔建有兩座不同風格的配套設施,一為生態餐廳,二為商務會所。生態餐廳呈中式風格,外面為漆著朱紅色漆,掛著古色香宮燈的百米長廊和六角亭,裡面同時可容納百餘人就餐。而商務會所為歐式風格,全部採用木結構建造,外設白色抽象派風格的涼亭。
味覺享受-吃環境吃傳統吃新鮮
特色菜一:老街百年龍須面
在大唐生態園,可吃到一種當地老街上流傳百年的龍須面,面細如發絲,全是用當年產的最好麵粉製作,煮麵時水不能太沸,吃起來又香又滑爽。還有一種小粽子也很特別,全部用當地產的糯米為料,吃在嘴裡,香糯可口不粘牙。
特色菜二:清蒸茄子最時鮮
清蒸茄子多了去,但這里的卻獨樹一幟,講的是一個「鮮」字,鮮到什麼程度,剛從瓜棚里摘下來,立刻就上蒸籠蒸。這種最普通不過的農家菜,就因為新鮮,只需在沸水中隔水蒸一下,撕成條拌上油放上調料,味道就很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生態園的餐廳環境。整個生態餐廳是個透明的玻璃房,全部採用自然光照明,裡面種滿了各種不同類別的植物,像一個獨立的植物園。坐在這樣的餐廳里就餐,優哉游哉欣賞眼前豐富的植物和花卉,遊玩後的疲倦一掃而光。
三橋邀月
三橋是千燈水鄉橋文化的精華和縮影。跨過三橋,就跨進了具有二千多年悠久歷史的千燈古鎮。三橋連袂而築,分別呈現宋、明、清三代的不同特色。東邊的小橋叫方涇浜橋,因河名方涇浜而得名,為明代特色;中間橫跨尚書浦上的三孔石拱橋為恆升橋,恆升取步步高升意,為清代特色;西岸一座小巧玲瓏的木橋是黿渡涇橋,為宋代特色。三橋有一美麗的名字,稱為「三橋邀月」。
恆升橋下的大河原名為千燈浦,為紀念明代戶部尚書夏元吉而改名尚書浦。宋元時代江南水患嚴重,明永樂元年,戶部尚書夏元吉奉令攜太常少卿袁復開浚吳凇江,順便疏拓千燈浦,百姓為紀念夏元吉把千燈浦改名尚書浦。尚書浦北起吳凇江,南達澱山湖,歷代是水上交通要道。
該古鎮上的特色就是崑曲:
台著名作家白先勇提筆千燈「崑曲仙鄉」
位於機場路東的千燈鎮,歷史上曾是吳淞江口一個重要的商貿重鎮,有著「金千燈」美譽。五百年前的元代,這個充滿靈氣的小鎮上一個名叫顧堅的戲曲音律家,與好友楊鐵笛、顧阿瑛等,在海鹽腔的基礎上,結合崑山民間小調,創立了崑山腔,至明代發展成為崑曲,後又隨著南北商賈傳至全國各地,成為各地方劇種的母劇,被稱為百戲之祖。因顧堅的存在,如今該鎮在崑曲界被視為「認祖歸宗」的地方,成為近年來國內外戲曲界人士爭相拜謁的熱地。
昨天,一生與崑曲結下不解情緣,晚年以一出崑曲青春版《牡丹亭》而飲譽海內外的台灣當代作家白先勇先生,來到―――古鎮千燈尋根。
年過七十的白先生,腰板挺拔,精神煥發,才跨下車門便脫口而出「我終於找到崑曲的根了」,他目光深情,環顧四周,似乎在尋找著這個當年孕育出「百戲之祖「之地至今猶存的靈氣。面對古鎮,白先勇大發感慨。他說,來崑曲的發源地千燈拜謁顧堅先生,是他的夙願,去年在蘇州時就想來,但因當時排練忙碌沒能抽出空,這次為與蘇州昆劇院商議有關將青春版《牡丹亭》世界巡演之事於前天剛抵蘇州,今天就擠出時間趕來了。
白先生首先走進了千燈鎮中心小學的小昆班學員們中間,興致勃勃地與身穿戲服正在排練的孩子們交流。他一會兒問這個孩子幾歲,一會兒又問那個孩子崑曲學了幾年。當看到一個小生模樣的孩子手持柳枝時,他興奮地拍手叫道,「啊,你是柳夢梅。」孩子們為白先生表演了《西廂記》里的《胖姑》和《牡丹亭》里《驚夢》兩個摺子戲,白先生面帶笑容看得很認真,在看到杜麗娘問柳夢梅要去哪裡時,坐在台下的他,嘴裡情不自禁地與台上的小演員一起念起了台詞―――「去哪裡!」。與孩子們分手時,白先生有感而發,欣然揮筆寫下了「崑曲仙鄉」四個字。
從學校出來,白先生來到了坐落在古鎮古石板街上一幢古宅,這里便是當年崑山腔創始人顧堅的故居,如今已成為顧堅紀念館。當走進大門時,白先生臉上神情凝重起來,充滿著敬仰之情。他步履放慢,似乎生怕驚動了故人。此時,紀念館內笙樂環繞,原來是一群當地的群眾崑曲愛好者正在自娛自樂,白先生欣然前往,加入其中。也許是出於對故人的好奇感,白先生對故居四周環境興趣甚濃。時而在庭院中踱步樹下,彷彿在體會當年顧堅醞釀崑山腔時那稍縱即逝的靈感;時而在二樓,據說是顧堅當年創作、會友的地方駐足沉思,猶如與先人在作心靈交流。當聽到陪同的千燈鎮領導邀請他在千燈設立一個工作室時,他表示非常願意;他建議千燈一定要把這個,發展成為全世界崑曲愛好者能夠領略崑曲文化精髓的聖地。
出生於北京,後隨家人先後移居台灣、美國的白先勇,是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之子。自幼深受中國古典小說和「五四」新文學作品浸染,對崑曲有著異常深厚的情結。2004年春,白先生和兩岸三地戲曲界同仁共同打造的崑曲――青春版《牡丹亭》,由蘇州昆劇院在海內外上演後,聲譽鵲起。在隨後的高校巡演中,該劇又受到了當代學子們的熱捧。
南大街聽崑曲
鎮上的南大街可謂是一條不折不扣的文化街,在棋盤街上仍然還有一家用傳統手藝做龍須面的店鋪,不過,這里最閃光的莫過於崑曲的創始者———顧堅的紀念館,隨著「百戲之祖」崑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該戲曲的創始人顧堅也開始為世人熟知。此外,顧堅紀念館底樓還布置有崑曲小舞台,宜品茗、宜演奏崑曲、宜演奏江南絲竹、宜演奏蘇州評彈,真是好不愜意。
——信息來源於小鎮微報
⑺ 崑山千燈古鎮好玩嗎,崑山千燈古鎮景點
每個人的感覺都不一樣的,有的覺得好,有的覺得不好,
不知道有沒有去過周庄錦溪等古鎮,都差不多了。
只不過每個鎮有各自的特有景點,千燈有延福寺、顧炎武故居、當鋪等
⑻ 崑山市千燈鎮什麼景點最好玩呀!!!!
古鎮錦溪:著名的千年古鎮之一, 已有二千多年,相傳南宋建都臨安時,宋孝宗的寵妃陳妃偏愛錦溪山水,戀不忍離,死後水葬於此。 亭林公園:位於江南水鄉崑山城內西北隅,亭林公園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自然景色秀麗,素有「江東之山良秀絕」、「真山似假山」之美稱。園中玉峰山形似馬鞍,百里平疇,一峰獨秀。園內的「崑山三寶」-- 昆石、瓊花、並蒂蓮蜚聲中外。 澱山湖:被稱為上海「後花園」,地處崑山東南隅。澱山湖湖水清澈,泊灣盤曲,岸線多變,形成了獨特的澱山湖風光。 澱山湖南岸的仿古大觀園,水上運動場,上海國際鄉村俱樂部等景點和建築互連成片。 陽澄湖:位於崑山市西北部的巴城鎮,馳名中外的陽澄湖大閘蟹就產與此。主要景點有大上海高爾夫俱樂部、陽澄湖水上風情園、彩彈射擊中心、垂釣中心等。 此外還有,丹桂苑、古鎮千燈、良渚文化遺址、周庄、劉過墓等景點、古鎮正儀。 崑山鴨:是崑山特產,肉質細膩滑口,遠近聞名。熟食中以奧味醬鴨最有名,簡稱奧鴨。 陽澄湖蟹:清代已名聞全國的大閘蟹中極品,不可錯過。 正儀青團子:香糯可口的綠色點心。是用附近出產一種形似小麥、莖節 處呈紅色的草叫醬麥草,做青團子的配料。 奧灶面:吃奧灶面最正宗的地方,便是位於崑山的玉山北路上的奧灶館:雕梁畫棟,飛檐翹角,廊庭回繞,擁有千餘平方米的古建築,遠遠望去,顯得古樸雄渾。而奧灶面中最負盛名的則是紅油爆魚面和白汁鹵鴨面。 錦溪、周庄以建設成為成熟的知名旅遊景點。而且錦溪位於江蘇崑山西南,距古鎮周庄僅8分鍾車程。兩地距離短,可以買到當地不同的特產。
⑼ 崑山有哪些景點 千燈古鎮 好玩么
如果你參觀有名的景點可以去周庄、市裡的亭林公園、千燈古鎮(我個人玩專下來覺得這屬幾個比較有特色,也很好玩,值得一去)如果你想逛街、購物的話建議你去人民路、亭林路(華麗尊貴的名牌服裝街道)、環北路(飾品天地)、北門路……還有幾個繁華的街道,都是逛街的好地方。崑山的大超市有歐尚、大潤發、易初蓮花、家樂福……都很好!
有幫助請採納!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