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度假景點 » 天壇公園必去景點推薦

天壇公園必去景點推薦

發布時間: 2020-12-25 05:06:18

⑴ 北京天壇的景點講述

天壇,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主要建築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
天壇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天壇有垣牆兩重,分為內壇、外壇兩部分。主要建築集中於內壇。天壇主要建築在內壇的南北中軸線上,圜丘壇在南,祭天,有圜丘、皇穹宇等;祈谷壇在北,祈谷,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中間有牆相隔。兩壇由一座長360米、寬近30米、南低北高的丹陛橋(也稱海墁大道或神道)相連。丹陛橋兩側為大面積古柏林。內壇西牆內有齋宮,是祀前皇帝齋戒的居所。外壇西牆內有神樂署、犧牲所等。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齋宮、無梁殿、長廊、雙環萬壽亭等,還有迴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勝古跡。
圜丘壇是舉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場所,主要建築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廚、三庫及宰牲亭,附屬建築有具服台、望燈等。圜丘明朝時為三層藍色琉璃圓壇,清乾隆十四年(1749)擴建,並改藍色琉璃為艾葉青石檯面,漢白玉柱、欄。圜丘形圓象天,三層壇制,高5.17米,下層直徑54.92米,上層直徑23.65米,每層四面出台階各九級。上層中心為一塊圓石,外鋪扇面形石塊九圈,內圈九塊,以九的倍數依次向外延展,欄板、望柱也都用九或九的倍數,象徵「天」數。

圜丘檯面石板、攔板及各層台階的數目均為奇數九或九的倍數。如檯面石板以上層中心圓石為起點,第一圈為九塊,第二圈為18塊,依次周圍各圈直至底層,均以九的倍數遞增。各層漢白玉石欄板的數目也是如此。燔柴爐位於圜丘壇外壝內東南,座南朝北,圓筒形,綠琉璃磚砌成,其東西南三面各出台階九級。燔柴爐是舉行冬至祭天大典望燎儀時焚燒祭祀正位(皇天上帝)供奉物用的。

皇穹宇
皇穹宇院落位於圜丘壇外壝北側,坐北朝南,圓形圍牆,南面設三座琉璃門,主要建築有皇穹宇和東西配殿,是供奉圜丘壇祭祀神位的場所。皇穹宇由環轉16根柱子支撐,外層八根檐柱,中間八根金柱,兩層柱子上設共同的溜金斗拱,以支撐拱上的天花和藻井,殿內滿是龍鳳和璽彩畫,天花圖案為貼金二龍戲珠,藻井為金龍藻井。皇穹宇殿內的斗拱和藻井跨度在中國古建中是獨一無二的。皇穹宇配殿,歇山殿頂,藍琉璃瓦屋面,正面出台階六級,飾旋子彩畫,造型精巧。東殿殿內供奉大明之神(太陽)、北斗七星、金木水火土五星、周天星辰等神版,西殿則是夜明之神(月)、雲雨風雷諸神神牌供奉處。皇穹宇殿前甬路從北面數,前三塊石板即為「三音石」。當站在第一塊石板上擊一下掌,只能聽見一聲迴音;當站在第二塊石板上擊一下掌就可以聽見兩聲迴音;當站在第三塊石板上擊一下掌便聽到連續不斷的三聲迴音。這就是為什麼把這三塊石板稱為三音石的原因,也有人專門把第三塊石板稱為「三音石」。
迴音壁
皇穹宇院落周圍的圓形圍牆,牆高約3.72米,厚0.9米,牆身用山東臨清磚磨磚對縫,藍琉璃筒瓦頂,這就是著名的「迴音壁」。皇穹宇圓形院落的牆壁自然形成音波折射體,磨磚對縫的砌牆方式使牆體結構十分緊密,牆的表面直徑651米,圍牆高3.27米。當人們分別站在東西配殿的後面靠近牆壁輕聲講話,雖然雙方距離相距很遠,但是可以非常清楚地聽見對方講話的聲音。這是因為圓形十分光滑,對音波的折射。

祈谷壇

是舉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場所,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東西配殿、祈年門、神廚、宰牲亭、長廊,附屬建築有內外壝牆、具服台、丹陛橋,內壇牆上東南西北各設天門,西外壇牆設祈谷壇門,內壇東部有七星石。祈谷壇的祭壇為壇殿結合的圓形建築,是根據古代「屋下祭帝」的說法建立的。壇為三層,高5.6米,下層直徑91米,中層直徑80米,上層68米;殿為圓形,高38米,直徑32.7米,三重藍琉璃瓦,圓形屋檐,攢尖頂,寶頂鎏金。

皇乾殿
皇乾殿,坐落在祈年殿以北,祈年牆環繞的矩形院落里,由三座琉璃門與祭壇相通。
這是一座廡殿式大殿,覆蓋藍色的琉璃瓦,下面有漢白玉石欄桿的台基座。它是專為平時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神版均供奉在形狀象屋宇的神龕里,每逢農歷初一、十五,管理祀祭的衙署定時派官員掃塵、上香。祭祀前一天,皇帝到此上香行禮後,由禮部尚書上香,行三跪九叩禮再由太常寺卿率官員將神牌恭請至龍亭內安放,由鑾儀衛的樣鉺抬至祈年殿內各相應神位安放,受祭,是平時供奉祈谷壇祭祀正位和配位神版的大殿。

七十二連房
祈年殿東邊在內牆東門外,有72間走廊,是祈谷寺的附屬建築。為連檐通脊式的一面暖房,北面砌磚南面安設大窗門,俗名稱為「七十二連房」。長廊中部偏北,有五間「神庫」,是收藏祭祀用品的庫房。「神庫」西面是「神廚」,祭天時,在這里製作供饌和糕點。祈谷壇的神廚、神庫和宰牲亭與祈谷壇之間由長廊相連,長廊由東磚門至東北方的宰牲亭呈曲尺形,共72間,與祈年殿大小36根柱子相對應,象徵七十二地煞。

祈年殿
天壇祈年殿
由28根金絲楠木大柱支撐,柱子環轉排列,中間4根「龍井柱」,高19.2米,直徑1.2米,支撐上層屋檐;中間12根金柱支撐第二層屋檐,在朱紅色底漆上以瀝粉貼金的方法繪有精緻的圖案;外圍12根檐柱支撐第三層屋檐;相應設置三層天花,中間設置龍鳳藻井;殿內梁枋施龍鳳和璽彩畫。祈年殿中間4根「龍井柱」,象徵著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中層十二根大柱比龍井柱略細,名為金柱,象徵一年的12個月;外層12根柱子叫檐柱,象徵一天的12個時辰。中外兩層柱子共24根,象徵24節氣。

丹陛橋
丹陛橋
是連接祈谷壇南磚門及其南天門(成貞門)的甬道,也是連接祈壇和圜丘壇的軸線,長360米,寬30米。丹陛橋上有三條石道,中為神道,東御道,西王道,北高南低,北端高4米,南端1米,北行令人步步登高,如臨天庭。

齋宮
無梁殿(齋宮正殿)
是皇帝舉行祭天大典前進行齋戒的場所,位於祈谷壇內壇西南隅。宮內建有無梁殿、寢殿、鍾樓、值守房和巡守步廊等禮儀、居住、服務、警衛專用建築,均採用綠色琉璃瓦,以兩重宮牆、兩道御溝圍護。齋宮布局嚴謹,環境典雅,是中國古代祭祀齋戒建築的代表作。無梁殿即齋宮正殿,綠琉璃瓦廡殿頂,殿內為磚券拱頂,殿前月台崇基石欄,三出陛,正階13級,左右各15級。無梁殿是皇帝白天齋戒場所,殿內陳設樸素,明間所懸「欽若昊天」匾為乾隆皇帝御筆,表達了天子對皇天上帝的虔誠之心。

南神廚院
南神廚院
位於圜丘東,座北朝南,院門南開,主要建築有神庫、神廚、井亭,是圜丘冬至祭天大典之前製作圜丘壇各種祭品的場所。院門外有走牲道與圜丘東欞星門相連,祭時臨時搭設走牲棚以運送祭品。建築規整莊重,是中國祭祀建築中僅存的幾座神廚之一。

神樂署
天壇公園神樂署全景示意圖
是天壇建築之一,位於天壇西外壇,為明清時期演習祭祀禮樂的場所,被譽為明清兩朝最高的禮樂學府。神樂署始見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稱神樂觀,觀中殿宇眾多,環境優美,開有茶肆、葯鋪,又稱天壇道觀。清乾隆八年(1743年)改神樂觀名為為神樂所。乾隆十九年(1754年)定名為神樂署。天壇神樂署的正殿,原為明清兩朝演習祭祀禮樂的殿宇,為歇山頂單檐古建築,坐西向東,六楹五開間,東西向設穿堂門,殿內面積達600平方米。現開辟為「中和韶樂」展演區,舉辦古代祭祀樂舞展演,同時作為中和韶樂樂器鍾、磬的主要展館。
原天壇公園內有一土山位於祈谷壇內壇西南,丹陛橋西側,對天壇的總體景觀造成了極大破壞。1990年市政府組織搬走土山,恢復了齋宮與丹陛橋之間的景觀聯系。植物配置是天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天壇壇域寬廣,氣勢宏大,建築集中,在主體建築周圍密植松柏,使中心祭壇蒼翠環繞,形成一種莊重、肅穆、寧靜、純潔的祭壇氛圍。祈年殿西柏樹林西側,是北京城最大的一片丁香林,佔地6300平方米,種有丁香240叢,樹齡近50年,在北京城已十分少見。天壇菊花以品種多、養護水平高聞名遐邇,著名的有「瑞雪祈年」、「丹陛金獅」等。

⑵ 求北京旅遊景點大全排名,有哪些值得去

北京景點有很多,比較有名的是:故宮博物院、頤和園、八達嶺古長城、天壇公園、明十三陵景區、王府井、天安門廣場等。

我個人覺得值得去的是:故宮博物院、頤和園、八達嶺古長城,今天給大家簡單介紹下這幾個景點。

1、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

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是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八達嶺古長城景區是在原來殘破坍塌、野草叢生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種盡可能還原和維持原貌的加固與補坍,使得這段蜿蜒在崇山峻嶺間的古長城將那份歷史滄桑和厚重感保留下來。

⑶ 天壇公園附近景點 天壇公園附近有什麼可以玩的景點

天壇公園挨著自然博物館,網上預約,自然博物館是免票的,但如果不預約就得花錢了。

⑷ 北京天壇附近有哪些好玩的景點

天壇公園其實挺大的,天壇其實離前門大柵欄地區不是很遠,可以考慮在同一天逛逛。再有就是,從天壇的東門可以乘坐5號線,去東單(王府井)、東西、雍和宮什麼的也比價方便, 天壇公園周邊景點介紹
圜丘壇:又稱祭天台、拜天台、祭台,是一座露天的三層圓形石壇,為皇帝冬至祭天的地方,壇面用艾葉青石砌就。壇面除中心石是圓形外,外圍各圈均為扇面形,數目也是陽數。每層都有漢白玉欄板望柱,均為9的倍數。頂層中心的圓形石板叫做太陽石或者天心石,站在其上呼喊或敲擊,聲波會被近旁的欄板反射,形成顯著的迴音。
迴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圍牆,牆壁是用磨磚對縫砌成的,牆頭覆著藍色琉璃瓦。圍牆的弧度十分規則,牆面極其光滑整齊,對聲波的折射是十分規則的。只要兩個人分別站在東、西配殿後,貼牆而立,一個人靠牆向北說話,聲波就會沿著牆壁連續折射前進,傳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無論說話聲音多小,也可以使對方聽得清清楚楚,而且聲音悠長,堪稱奇趣,給人造成一種「天人感應」的神秘氣氛。所以稱之為「迴音壁」。
丹陛橋:天壇丹陛橋,又叫海墁大道,這是一條南北走向的石砌台基大道。整個橋體由南向北逐漸升高。如此設計建造,一則象徵皇帝步步高升,寓升天之意;二則表示從人間到天上,具有遙遠的路程。
祈谷壇:門內向北,中為祈年殿,後為皇乾殿,兩廂為配殿,圍牆上辟有東西磚門。東磚門與72長廊、神廚、宰牲亭相連。全組建築氣勢雄偉壯觀,為我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傑作。

⑸ 天壇公園附近有哪些好玩的景點

天壇公園附近有陶然亭公園、天安門、龍潭公園、德雲社、北京博物館等等。
陶然亭公園,位於北京市南二環陶然橋西北側。全園總面積59公頃,其中水面17公頃。1952年建園。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首都北京最早興建的一座現代園林。其地為燕京名勝,素有「都門勝地」之譽,年代久遠,史跡斑駁。名聞遐邇的陶然亭、慈悲庵就坐落在這里。秀麗的園林風光,豐富的文化內涵,光輝的革命史跡,使她成為旅遊觀光勝地。
園內慈悲庵始創於元代,又稱觀音庵,清朝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監理黑窯廠,他在慈悲庵西部構築了一座小亭,並取白居易詩「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為亭命名。這里自然景色優美,被譽為「周侯藉卉之所,右軍修禊之地」,更被全國各地來京的文人視為必游之地。清代200餘年間,此亭享譽經久,長盛不衰,成為都中一勝。園內既保存有自戰國以來多個朝代的歷史文物和多處古寺觀祠;還是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等革命先驅從事革命活動的紀念勝地。
天安門原是明清兩代皇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最初叫"承天門",寓意奉天承運,受命於天。清順治八年改建,並更名為天安門,天安門高33.7米,下面的城台建在1.59米的須彌座上。城台共高14.6米。城台是重檐歇山頂城樓,寬9楹,進深5間。9、5二數象徵至尊。城樓上60根巨柱高聳,金磚鋪地,南北兩面菱花格扇門,天花門拱和梁枋上繪滿中國傳統吉祥圖案和金龍彩繪,城樓正面有五個拱形門洞,中間的門洞僅供皇上出入。
天安門是明清兩代皇上頒詔之地。遇有新皇登基,大婚,祭天祭地等重大慶典活動和皇上父母進宮才會啟用,另外皇上御駕親征或大將出征,都要在天安門前祭路,祭旗,以求馬到成功,凱旋歸來。天安門夜景
城樓前有外金水河,河上飛架7座漢白玉雕欄石橋,中間一座最寬闊的稱"御路橋",專為皇帝而設;"御路橋"兩側有宗室親王過往的"王公橋";"王公橋"左右的"品級橋"是供三品以上官員行走的;四品以下的官員和兵仡,夫役只能走"公生橋"。公生橋架在太廟也就是今天的勞動人民文化宮和社稷壇也就是今天的中山公園門前。解放後共經歷過四次修繕。
龍潭公園位於北京市崇文區龍潭路8號,佔地49.2公頃,其中水面19.47公頃,3700餘米的湖岸蜿蜒曲折,垂柳依依,湖中山島相映,碧水粼粼。龍潭公園內三湖相連,是以龍景為主的大型公園。公園內為突出龍的形象,所有的建築和景物都與龍相關,如「飛殿、龍亭、龍山、龍潭、龍瀑、龍門等。園內還種植了龍桑、龍柏、龍棗、龍榆、龍爪槐、龍爪柳等。是一座融北方古典建築與現代造園藝術為一體,突出中華民族「龍」文化為主題的新型城市園林。
「德雲社」是以弘揚北方民族文化,培養曲藝人才,服務大眾為主旨的曲藝演出團體。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原宣武區)北緯路甲1號(自然博物館對面)。社團最初由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先生於1995年創建,經歷了十餘年的風雨歷程走到今日實屬艱辛,然值得欣慰的是經過郭德綱先生和眾多位新老相聲演員的不懈努力,德雲社正在逐步走向輝煌。德雲社所屬的「北京相聲大會」每周都在天橋樂茶園等地演出五、六場。

⑹ 北京旅遊必去的景點介紹

北京旅遊必去的景點介紹
北京十大必游景點有:頤和園、故宮博物院、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區、天壇公園、天安門、北京市明十三陵景區、恭王府景區、什剎海風景區、北京北海公園、北京歡樂谷。

1、頤和園

頤和園,皇家園林博物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遺產,世界著名旅遊勝地,與承德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頤和園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十五公里,佔地約二百九十公頃,與圓明園毗鄰。

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較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2、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紫禁城,皇家宮殿,國家5A級旅遊景點,世界五大宮之首,世界文化遺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比較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是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3、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區

八達嶺長城,國家級5A景區,不到長城非好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位於北京市延慶區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防禦工程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八達嶺長城為居庸關的重要前哨,古稱「居庸之險不在關而在八達嶺」。明長城的八達嶺段被稱作「玉關天塹」,為明代居庸關八景之一。

4、天壇公園

天壇,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

1961年,國務院公布天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

5、北京北海公園

北海公園位於北京市中心區,城內景山西側,在故宮的西北面,與中海、南海合稱三海,屬於中國古代皇家園林。全園以北海為中心,面積約71公頃,水面佔583市畝,陸地佔480市畝。

這里原是遼、金、元建離宮,明、清辟為帝王御苑,是中國現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綜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園林之一,1925年開放為公園。是中國保留下來的最悠久最完整的皇家園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⑺ 天壇公園有哪些景點

1.南神廚院

位於圜丘東,座北朝南,院門南開,主要建築有神庫、神廚、井亭,是圜丘冬至祭天大典之前製作圜丘壇各種祭品的場所。院門外有走牲道與圜丘東欞星門相連,祭時臨時搭設走牲棚以運送祭品。建築規整莊重,是中國祭祀建築中僅存的幾座神廚之一。

2.丹陛橋

是連接祈谷壇南磚門及其南天門(成貞門)的甬道,也是連接祈壇和圜丘壇的軸線,長360米,寬30米。丹陛橋上有三條石道,中為神道,東御道,西王道,北高南低,北端高4米,南端1米,北行令人步步登高,如臨天庭。

3.七十二連房

祈年殿東邊在內牆東門外,有72間走廊,是祈谷寺的附屬建築。為連檐通脊式的一面暖房,北面砌磚南面安設大窗門,俗名稱為「七十二連房」。長廊中部偏北,有五間「神庫」,是收藏祭祀用品的庫房。

「神庫」西面是「神廚」,祭天時,在這里製作供饌和糕點。祈谷壇的神廚、神庫和宰牲亭與祈谷壇之間由長廊相連,長廊由東磚門至東北方的宰牲亭呈曲尺形,共72間,與祈年殿大小36根柱子相對應,象徵七十二地煞。

4.祈年殿

由28根金絲楠木大柱支撐,柱子環轉排列,中間4根「龍井柱」,高19.2米,直徑1.2米,支撐上層屋檐;中間12根金柱支撐第二層屋檐,在朱紅色底漆上以瀝粉貼金的方法繪有精緻的圖案;外圍12根檐柱支撐第三層屋檐;相應設置三層天花,中間設置龍鳳藻井;殿內梁枋施龍鳳和璽彩畫。

祈年殿中間4根「龍井柱」,象徵著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中層十二根大柱比龍井柱略細,名為金柱,象徵一年的12個月;外層12根柱子叫檐柱,象徵一天的12個時辰。中外兩層柱子共24根,象徵24節氣。

5.齋宮

是皇帝舉行祭天大典前進行齋戒的場所,位於祈谷壇內壇西南隅。宮內建有無梁殿、寢殿、鍾樓、值守房和巡守步廊等禮儀、居住、服務、警衛專用建築,均採用綠色琉璃瓦,以兩重宮牆、兩道御溝圍護。

齋宮布局嚴謹,環境典雅,是中國古代祭祀齋戒建築的代表作。無梁殿即齋宮正殿,綠琉璃瓦廡殿頂,殿內為磚券拱頂,殿前月台崇基石欄,三出陛,正階13級,左右各15級。無梁殿是皇帝白天齋戒場所,殿內陳設樸素,明間所懸「欽若昊天」匾為乾隆皇帝御筆,表達了天子對皇天上帝的虔誠之心。

(7)天壇公園必去景點推薦擴展閱讀

天壇祭天禮儀

祭天作為人類祈求神靈賜福攘災的一種文化行為,曾經是中國古代先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代至清末,一直舉行祭天典禮,綿延約五千餘年,可謂淵遠流長。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0年),是按照中國傳統禮儀制度建立的國家祭壇。自明永樂十九年起始,共有22位皇帝親御天壇,向皇天上帝頂禮膜拜,虔誠祭祀。辛亥革命爆發後,中華民國政府宣布廢除祭天祀典,並與1918年改天壇為公園。

祭天典禮延續了約五千年。祭天禮儀即從歷史角度系統介紹中國古代的祭天禮儀,展示中國的祭天歷史即中國古代的祭天文化。

⑻ 天壇附近的景點

1、陶然亭公園

陶然亭公園位於北京市南二環陶然橋西北側,是一座融古代與現代造園藝術為一體的、以突出中華民族「亭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現代新型城市園林。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首都北京最早興建的一座現代園林,有「都門勝地」之譽。

2、天安門

《天安門》是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出品的歷史題材電影,由葉大鷹執導,潘粵明、郭柯宇等領銜主演。影片講述了1949年為迎接開國大典,華北軍區抗敵劇社舞美隊緊急受命,對天安門進行全面翻新整修的故事。 影片於2009年9月2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3、龍潭公園

龍潭公園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原北京市崇文區)龍潭北里小區對面,目前是國家4A級旅遊公園。龍潭公園佔地49.2公頃,是大部分南城居民休閑、娛樂、健身的主要場所。同時每年農歷春節的廟會,也是北京四大廟會之一。

4、北京劇院

北京劇院坐落於北京亞運村安慧橋畔,緊鄰舉世矚目的2008奧運規劃區,是目前北京奧運商圈內唯一的劇院。劇院面積高達10000平方米,是北京最大的劇院。建築面積9387平方米,擁有1000座的影劇院大廳和先進的舞台設備設施。

5、迴音壁

迴音壁是皇穹宇的圍牆。牆高3.72米,厚0.9米,直徑61.5米,周長193.2米。牆壁是用磨磚對縫砌成的,牆頭覆著藍色琉璃瓦。圍牆的弧度十分規則,牆面極其光滑整齊,對聲波的反射是十分規則的。

⑼ 天壇公園有什麼景觀 詳細介紹

天壇公園的位置在崇文區著名的天壇路,是北京市的七大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交通便利回,有多條公交答線和地鐵5號線經過。

天壇內的景點布局比較工整。所以雖然分4個門,但是無論從哪個門進入,都可以不走回頭路的游覽一遍。而且四個門,都有地鐵或公交可以到達。所以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最合適的線路。天壇公園有齋宮、圜丘壇、祈年殿、長廊、萬壽亭、迴音壁、三音石、七星石和古柏等景點古跡。

游覽線路有多種可選:

1、北門入園

皇乾殿-祈年殿(可順帶游覽神廚、長廊、宰牲亭)-丹陛橋-九龍柏-皇穹宇-迴音壁-圜丘-神樂署-齋宮-鍾樓-月季園-百花園-西門(出園)

2、東門入園

宰牲亭-神廚-皇乾殿-祈年殿-丹陛橋-皇穹宇-迴音壁-圜丘-神樂署-齋宮-百花園-月季園-西門(出園)

3、南門,西門入園

南門和西門入園,可分別根據以上兩條線路,倒序游覽。當然,也可以根據自己喜好調整安排哦~

最佳旅遊時間:春秋兩季。天壇公園開閉園時間因淡旺季各異。每年4月1日-10月31日為旺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為淡季。

⑽ 北京天壇公園的主要景點

迴音壁
迴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圍牆。呈正圓形,直徑 65.1 米,厚 0.9 米,牆面光潔平整,如果兩人分別站在東西兩側牆根,面向北低聲說話,就像聽電話一樣清晰。原來,牆面內圓,表面又極平滑,聲波波長比圓牆半徑小得多,聲波以束狀沿牆面有規則地連續反射前進,傳到對方所站的地方,所以能聽得很清楚。
九龍柏
九龍柏在迴音壁西牆外,生於遼金之時,距今已有八九百年的歷史,是北京市區最古老的一棵柏樹。
丹陛橋
丹陛橋又叫海墁大道,是一條貫通南北、串聯中軸線上建築的寬廣甬路,以白石築成。丹陛橋北連祈谷壇,南接圜丘壇,長360米,寬29.4
米,南低北高。 路面中為「神道」,左為「御道」,右為「王道」(陪臣走的路)。大道下有一東西走向的券洞,叫進牲門,每次祭祀,都用黃絨線將「牲
」捆好,用木盆盛活魚,擊鼓奏樂穿門而過,因此此洞也叫鬼門關。
皇乾殿
皇乾殿位於祈谷壇下、祈年殿北,為一座五間殿宇,是貯放「皇天上帝」牌位的地方, 又叫祈谷壇寢宮,建於嘉靖十七年(1538年)。
七星石
七星石在長廊東端的廣場上,有八塊巨石。傳 說明代建都北京時想尋找一祭天場所,一天夜裡, 天門大開,北斗七星落於此地,於是在此建天壇祀天。其實這些石頭極為普通,明嘉靖九年( 1530 年),有一道士說這里太空曠,不利於皇位和皇壽,就設七石鎮在這里。清朝又在東北方加一石頭,表示不忘祖籍。
長廊
長廊也叫七十二廊,既是聯接神庫、神廚等處的紐帶,也是通往祈年殿的主道。該廊有七十二間,又叫七十二連房。舊時傳說是七十二地煞鬼聚集的地方,窗外松影婆娑,陰森可怖。現在長廊窗坎全部被拆除,成了一條美麗豁亮的通廊,是遊人休息納涼的好去處。
皇穹宇
皇穹宇是放置皇天上帝和皇帝上八代祖宗的牌位的地方,磚木結構,殿內沒有橫梁,全靠8根檐柱、8根金柱和眾多的斗拱支托屋頂,巧妙地運用了力學 原理。三層天花藻井,層層收進,極有特色,為古建築中少有。殿檐覆蓋藍色琉璃瓦,檐頂有鎦金寶頂,殿牆是正圓形磨磚對縫的磚牆,遠遠望去,就像一把金頂的藍寶石巨傘。 殿外就是著名的迴音壁、三音石和對話石。
對話石指皇穹宇前甬道第18塊石板,站在這塊 石板上可與相距36米之遙的東配殿東北角或西配殿西北角上的人對話,雖然彼此都看不見,但聲音卻清晰如電話在握。
三音石
站在皇穹宇門前的第一塊石板上發一聲,可以很清楚地聽到一聲迴音;站在第二塊石板上發一聲,能有兩次的迴音;站在第三塊石板上,就 能有三聲迴音,這就是著名的「三音石」。原來,圍牆是正圓形,每塊石板距四周牆壁距離不等,發聲的位置不同,所以能聽到次數不同的迴音。
圜丘壇
圜丘壇在天壇南部,是皇帝冬至日祭天的地方,又稱祭天壇。為三層漢白玉雕砌的露天圓台,壇面、欄板、欄柱為艾葉青石雕成,兩道外方里圓的圍牆象徵著「天圓地方」。由於是祭天壇,圜丘的整個結構是對數學的巧妙運用,壇面、台階、欄桿的石制構件,都取九或九的倍數,即陽數,用以象徵天。壇中心的圓形石板,叫天心石,站在上面高喊或發出敲擊聲,周圍即起迴音,自己聽起來聲音很大,好似一呼百應。
雙環亭
雙環亭又叫雙環萬壽亭,原在北京中南海,是乾隆皇帝為他母親慶祝50大壽而建的壽亭,1977年遷到這里。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