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陵渡周邊一日游必去景點
㈠ 風陵渡有什麼地方好玩的
風陵渡有兩個景點,便是著名的兩座大橋和65度黃河彎了,鐵路大橋(武警把專守)和公路大橋(江澤民屬題辭),是中國唯一有兩座大橋的鎮。
風陵渡鎮地處晉、秦、豫三省交界的黃河大拐彎處,這里地理位置獨特,交通便捷,三河交匯(黃河、渭河、洛河)、三省交界(陝西、山西、河南)、三路共通(鐵通、公路、水路)、三橋飛架(鐵路橋、公路橋、高架橋)。
是山西省的南大門,是通往我國華北、西北、西南和中原大地的咽喉要通,是國際歐亞大陸橋的「橋頭堡」,今天以其「淘金之地」,倍受商家青睞,成為黃河金三角的一顆璀璨明珠。
(1)風陵渡周邊一日游必去景點擴展閱讀
風陵渡,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下轄鎮,在芮城縣西南端,距縣城30公里,與河南省三門峽市、陝西省渭南市為鄰。風陵渡正處於黃河東轉的拐角,是山西、陝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華北、西北、華中三大地區之界。自古以來就是黃河上最大的渡口。 千百年來,風陵渡作為黃河的要津,不知有多少人是通過這里,走入秦晉。
黃河流過河口鎮後,為南北走向的呂梁山所阻,折向南流,奔騰於陝西、山西兩省邊界的峽谷之間。河水從壺口瀑布瀉下後,出龍門繼續向南流,到潼關附近,因受東西走向的秦嶺山脈其中一條支脈華山所阻,折向東流。
㈡ 風陵渡有什麼景點
歷史
風陵渡自古以來就是河東、河南、關中咽喉要道,向為兵家必爭之地。魏國與秦國的古戰場就在這里,東漢時的曹操討伐韓遂、馬超,西魏的宇文泰破高歡等著名戰爭,均發生在風陵渡。
明清時在此設巡檢司和船政司,管理防守和運輸事宜。這處「雞鳴一聲聽三省」的渡口,歷史上一直以擺船渡河,來連接陝豫二省。正是「挽輸今正急,忙煞渡頭部」。而今,一座鐵路大橋將南同蒲路和隴海路連接在一起,把黃河天塹變為通途。1500米長的黃河大橋飛跨南北兩岸,連接三省人民。鳳凰咀上的引黃電灌站,吞波吐浪,灌溉著萬頃良田。 登臨河岸邊的鳳凰嘴上,遠眺潼關,太華、崤函歷歷在目,腳下黃河波浪滔滔,氣勢雄偉。
傳說一
名字是因附近的風後陵而取的。軒轅黃帝和蚩尤戰於琢鹿之野,蚩尤作大霧,黃帝部落的將士頓時東西不辨,迷失四方,不能作戰。這時候,黃帝的賢臣風後及時趕來,獻上他製作的指南車,給大軍指明方向,擺脫困境,終於戰勝蚩尤。可惜風後在這場戰爭中被殺,埋葬在這里,後來建有風後陵。風後陵,在趙村東南,高二米余,周圍30米,故稱風陵關。因唐代聖歷元年(689年)在此置關,又稱風陵津,是黃河南泄轉而東流之地。津即渡口,所以後稱風陵渡。
傳說二
女媧的陵墓就是風陵渡,女媧為風姓,故稱風陵。在風陵渡附近趙村東南,有女媧墓,冢高2米,周邊30米。墓前原有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重建風後祠及碑記,可惜已毀。
㈢ 風陵渡鎮的旅遊景點
風陵渡鎮境內有180萬年前的西侯渡古人類文化遺址,60萬年前的匼河專古文化遺址和2600年前的羈馬城遺址,並屬有黃帝名相風後陵、唐國公李靖墓、女媧補天鳳凰嶺遺跡,七女墳,黃河古渡等人文古跡。風陵渡因遠古時黃帝賢相,風後葬於此地而得名。鳳凰咀、黃河女媧文化園、生態觀光園、根祖文化、西侯度遺址、匼河遺址等一批旅遊文化景點正在開發之中。
㈣ 從咸陽去呼和浩特自駕游路上都有哪些景點
樓主你好,從呼市到大同然後從大同到風陵渡全高速也就900百公里路,從風陵渡到版華山也就二十來公權里路很方便。從華山可以到秦始皇兵馬俑也就需要一個多小時都是高速,從兵馬俑到唐代華清池也就二十分鍾的路程。而且你到風陵渡時還可以順便往東40公里到芮城縣看一下世界壁畫之王明朝的永樂宮,大禹治水的大禹渡,體驗一下山西的小江南芮城,環境特別好空氣特別清新,我安裝的騰訊地圖是首款零流量地圖,開啟零流量模式,無需聯網即可使用,為用戶提供地點查找、精確定位、高清街景、公交查詢、語音導航、實時路況等等功能,可以方便您的生活,提升您的生活質量,希望能幫助你
㈤ 山西有哪些旅遊景點
歷史行過,必會留下其印跡。在這片土地上,曾生活著這樣一些民族,或許我們對他們的歷史評價不高,或許我們曾極至醜化、矮化他們,但這些民族以及他們所建立的王朝,實是對我們的文化產生過巨大的影響。斗轉星移,這些民族已經與我們血脈相融,湮沒在歷史煙雲之中。 尋找遠去的民族,尋找消散在歷史迷霧之中的鮮卑、契丹、女真,歷史就在我們腳下……
尋找消失的鮮卑、契丹、女真之旅 4天3晚 ¥2800/人起
大同市博物館-雲岡石窟
【華嚴寺】是大同市佛教協會的所在地,大雄寶殿是我國現存面積最大的佛教殿堂。薄伽教藏殿中的遼代彩塑、壁藏堪稱海內孤品,為我國古代建築、藝術史上的奇葩!
【善化寺】,始建於唐代,遼金整修。大雄寶殿古樸寧重,是我國現存八大遼代遺存木構建築之一。三聖殿、天王殿等寺內其他建築為金代所建,建築宏偉,是研究我們古代木構建築的精彩實例。
【大同城牆】,為明代征虜大將軍徐達,在原遼、金、元城牆基礎上增擴。歷史悠久,文化內涵深厚,是一座規模宏偉,防禦體系完備的明代城池。
結束行程,返回各地溫暖的家。
㈥ 華山周圍還有什麼景點
華山周圍還有以下景點:
玉泉院:對於步行爬華山的人來說,玉泉院是遊客從華山峪游覽華山的必經之地,位於隴海鐵路以北,310國道以南。玉泉院是華山道教活動的主要場所為園林式建築,優美的自然環境,精心設計,巧妙構造與山上環境融為一體。
西嶽廟:西嶽廟又稱「陝西故宮」,因它的建築格局與北京故宮類似而得名,在華山以北5公里岳廟步行街上。整個西嶽廟坐北朝南,始建於漢武帝時期是歷代帝王祭祀華山山神的場所,可坐市內3路公交車到達,門票用華山門票就可以進入。登上西嶽廟五鳳樓觀看華山全景,別有一番滋味。
仙峪:仙峪在華山以西3公里處,峪道現已開發二十多公里,峪道內山路崎嶇蜿蜒,河流湍急,山石險峻,有的路段是木板懸於空中,整個仙峪內很清靜,夏天是避暑的好場所,同樣的使用華山門票就可進入。
華山御溫泉度假村:當你爬完華山時不妨去華山御溫泉度假村泡個溫泉來消除身體的疲憊,次度假村位於西潼高速羅敷出口以北2公里處,溫泉內含有多種礦物質對人體的心腦血管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都有幫助。游覽華山,泡個溫泉快哉。
寶蓮燈生態廣場:華山遊客中心就位於寶蓮燈生態廣場處,也稱華山地質公園有噴泉廣場、日湖、月湖、觀景平以及各種典故雕像,寶蓮燈巨石雕塑坐落於廣場以北,夜晚七種顏色交替變化美不勝收。
㈦ 運城旅遊景點哪最好
風陵渡·大禹渡·茅津渡
奔騰咆哮的黃河,一出龍門,被秦嶺山脈阻攔,於是掉頭向東,浩浩盪盪,蜿蜒於寬達10多公里的河道上,穿中原,過齊魯,馳騁千里,匯入渤海。沿途山川險要,良田萬頃,車馬如潮,景色宜人。在黃河北岸的我省境內,從上流到下流,相繼有風陵渡、大禹渡和茅津渡三大著名渡口。自古到今,為晉陝豫的交通要沖和軍事重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風陵渡位於黃河從北到南,繼而從西折東的轉折處,南同蒲鐵路的終點,即今芮城縣西南35公里的風陵渡鎮。這里,相傳是黃帝賢相風後發明指南針戰敗蚩尤的地方。風後歿後,黃帝把他葬在他戰斗過的地方,謂之風陵。舊址在今鎮東里許,其地稱風陵堆。由此,渡口稱風陵渡,集鎮則演變成風陵渡鎮了。風陵渡,古稱風陵關,唐聖歷元年( 689),於風陵堆南置關,叫風陵津。明清時在此設巡檢司和船政司,管理防守和運輸事宜。這處「雞鳴一聲聽三省」的渡口,歷史上一直以擺船渡河,來連接陝豫二省。正是「挽輸今正急,忙煞渡頭部」。而今,一座鐵路大橋將南同蒲路和隴海路連接在一起,把黃河天塹變為通途。1500米長的黃河大橋飛跨南北兩岸,連接三省人民。鳳凰咀上的引黃電灌站,吞波吐浪,灌溉著萬頃良田。古老的風陵渡已增添了現代化的風韻,以嶄新的姿態,迎接四方客人。
大禹渡在芮城縣東南的神柏峪。相傳大禹治水時,休息於柏樹之下俯察河勢,並乘船東下,鑿開三門,導河入海。後人將此樹稱為神柏,並建廟以祀,其地則稱「大禹渡」。七十年代這里修建了大禹渡電灌站,分兩級揚水,提水為八個流量,總揚程為 214米。河岸的抽水泵房,能夠根據水位漲落升降而上下滑動。建有四萬立方米的沉沙池,使泥沙排入黃河,清水抽上去澆灌良田,受益面積為 28.6萬畝。電灌站周圍,新建碑廊,新辟花團,增設待濟亭、觀河樓、望岳亭等仿古建築,使遊人增加游興。還可以從二級站腳下的人行道拾級而上 113級台階,在神柏下翹首遠望,滾滾黃水迎面撲來,遊船往來盪漾,詩情畫意躍然大河之上;又可以登船游弋,參加「黃河風情游」,兩岸高山密林,田園風光盡收眼底,氣象萬千。如果再品嘗一下黃河鯉魚的美味,更是別有一番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