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石林景點介紹
『壹』 黃河石林的形成特色
黃河石林生成於21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紀早更新世,由於地殼運動、風化、雨蝕等地質作用,形成了以黃色砂礫岩為主,造型千姿百態的石林地貌奇觀。 景區內陡崖凌空,景象萬千,峰迴路轉,步移景變,石柱石筍大多高達80-100米之間,最高可達200多米,其造型天造地設,鬼斧神工,猶如雕塑大師之夢幻傑作。狹谷蜿蜒曲折,如蛇明滅,皆以溝命名,從東南至西北,共有八溝之多。正在開發的飲馬溝大峽谷內有雄獅當關、獵鷹回首、大象吸水、千帆進發、西天取經、月下情侶、屈原問天等眾多景點,形神兼備,栩栩如生。
黃河石林景區將黃河、石林、沙漠、戈壁、綠洲、農庄等多種資源巧妙結合在一起,山水相依,動靜結合,氣勢磅礴。景區適宜觀光旅遊、探險獵奇、度假休閑、宗教旅遊、「絲綢之路」游、會議旅遊等。
黃河石林生成於距今四百萬年前的第三紀末和第四紀初的地質時代。由於燕山運動、地殼上升、河床下切、加之風化、雨蝕、重力坍塌形成了以黃褐色河湖相砂礫岩為主的石林地貌奇觀。景區內陡崖凌空,造型千姿百態,峰迴路轉,景象步移萬千。石柱、石筍一般在80--200米之間。專家考察評估認定:黃河石林堪稱中華自然奇觀,極具旅遊開發價值。石林景區有八個溝之多,是在地殼強烈的抬升之下,黃河河谷形成深切峽谷,使溝谷不斷變寬,局部輕弱層在水及重力作用下迅速下切,沿溝谷兩側形成大量的石峰.石柱,同時又受到風蝕作用的改造,在崖壁上形成了許多如窗欞的構造,在水蝕.風蝕的強烈作用下形成了現在獨特的景觀。已開發的飲馬溝大峽谷內有雄獅當關、獵鷹回首、大象吸水、千帆競發、西天取經、月下情侶、屈原問天等眾多景點,形神兼備,栩栩如生。
黃河石林景區將黃河、石林、沙漠、戈壁、綠洲、農庄等多種資源巧妙組合在一起,山水相依,動靜結合,氣勢磅礴。該區適宜探險、獵奇、漂流、攀岩、休閑度假以及地質考察並以其雄、險、奇、古、野、幽等特點成為西部影視片、科幻片的外景拍攝基地。在此拍攝的電視連續劇《天下糧倉》、《西部熱土》、《汗血寶馬》、《驚天傳奇》、《大敦煌》等播出後,更使黃河石林名揚天下。黃河石林和壽鹿山森林公園、五佛沿寺、永泰龜城構成了景泰旅遊骨架,西與天祝小三峽、北與中衛沙坡頭等旅遊景區相毗鄰,形成黃金旅遊線路。 景泰黃河石林位於白銀市景泰縣東南部,與中泉鄉龍灣村毗鄰。這里群山環抱,環境幽靜,空氣清新,風景秀麗。以古石林群最富特色,規模宏大,佔地約10平方公里。石林由桔黃色砂礫岩構成,高度80-100米,最高處達200餘米。景區內峽谷蜿蜒,峰林聳立,絕壁凌空,氣勢磅礴,自然造型多姿傳神,以奇、雄、險、古、野、幽見長。
景區內石林景觀與黃河曲流山水相依,靜中有動。龍灣綠洲與壩灘戈壁,兩種生態,一河之隔,對比強烈,綿延沙丘與河心綠洲遙遙相望。黃河九曲,龍灣多嬌。徜徉景區,色彩、形態、險易、曲直、明幽、古新等多有變化,頗具天然大園林神韻。景區內有自然景點多處,各具特色。從黃河石林景區順流而下約48公里,可達有中華之最美譽的景電工程一泵站,為一難得人文景觀,其間水路寬暢平緩,兩岸風光清新浪漫,若借遊船貫通,有錦上添花之效。西行至壽鹿山巔,可參觀明代古城——永泰城。
景泰黃河石林景區由高品位自然旅遊資源組合而成,集東西南北自然景色之大城,在全國實屬罕見,在北方更是獨樹一幟。因其造型獨特、規模大、景區組合優越,可稱之為「中華自然奇觀」。 2005年9月3日游歷了位於甘肅省景泰與白銀之間的「國家地質公園」黃河石林,被那裡的風光和造化的神奇而深深震撼著,參觀了拍攝影視劇《天下糧倉》、《西部熱土》、《汗血寶馬》、《驚天傳奇》、《黃河浪》、《雪花那個飄》的景點,去了「磐龍洞」「神龍谷」參與了「皮筏漂流」參觀了「農家棗園」自然一番感慨。直至今日才下筆不得要領地記錄下對黃河石林的印象或者參悟,雖然筆拙情瘦,總也是一點心得抑或釋放。
這是一個豪華舞會的現場,舞者不知倦怠地翩躚旋舞,直至凝固成這樣一個故態場面的靈動。我們行走期間,張望期間,思想和意識產生了不可名狀的幻覺,直想狂呼吶喊給這舞動了千萬年的靈魂配音,牽強附著上源自我微乎其微的頌嘆!
這是一場盛大的舞會,策劃者只是設計了開始,沒有考慮到曲終人散的結尾或者猜測為沒來得及?石林則依著黃河的彎轉,藐著黃河的水流,這個場面保持著一種驚心動魄的興奮,一看就是飛逝而去的千萬年啊,千萬年。老龍灣像一條長長的、波光粼粼的跑道,黃河拍打著細浪,從聳立的石林中,陡峭的岩石旁流過去,固執地向乾涸遙遠的北方挺進。風吹過,水涮過,千萬年的歲月,靈動和冥想,一路歌舞狂歡。突然一剎那就是永恆。停在那裡回轉的頭型,飄飛的發絲,閃逸的裙裾一下子被動結了,面目間的笑意還沒有來及抹去。假如有一天,您也來到石林,是否會為這一片晴朗而遼闊的天空下毫無造作、天然凝就的靈魂而感動和震撼?大自然的神筆飛揚,你縱然放開想像,馳騁神思。望尖銳或圓錐狀的山峰,基部相連的簇狀,是石林發育地貌形態。只要能夠聯想到的物象,毫無例外活生生矗立在你的眼前,仰觀景慕,活靈神現;你沒有想到的也一幕幕向你襲來,目不暇接。山峰如聚,峰嶺沸騰了一般,黃河石林以它非石非岩的特質,在這塊土地上托起一個立體的神話。雅丹、丹霞、峰林為一體的地貌奇觀寫意了恢弘的場景,刀鋒擁擠,千軍涌動,萬馬奔騰,這儼如一個拼殺的戰場,風行走其間鼓動著金屬碰撞的鏗鏘,它不再是一個誇張的舞台,場面不再是一個宏大的舞池。穿越石林,我們不自主地感知黃土高原的陽剛的軀身,緘默的神態,堅毅的面容,它在風雨中矗立,日復一日,從不願放棄對大地的眷戀,對太陽的嚮往。
究竟是風剔刻了,還是水涮鑄了這樣的景觀?凌起的那樣剛強凌厲,飄散的又這般呼擁靜美,剛柔相濟。連綴的危峰多麼像板梳的齒,背負厚重的黃土,聲張出要梳理高遠藍天白雲的夢想。風在梳齒間流走,摩挲著發出一種沉悶渾厚的音響,頓感激凌勵志,可是這感覺卻被踩在腳下河道里的砂子全部吸收,人們無疑感受在鋼棉、利鈍、峰川的互為矛盾里。林峰百丈,直須仰視。不停歇的風在峰隙間迂迴,把峰林打磨的光滑圓滿奇特。風還可以在岩體上鑽出諸多洞穴,方圓各異,風姿萬方,引人遐思聯翩,浮想聯翩。還有一些峰林如在水中一樣流淌的那樣柔軟,那樣多彩多姿。
其實是風與水的傑作,它們聯手繪制了嘆為觀止的崢嶸,奇妙磅礴的景觀,把人文的思考滲透近來就是:望秋月、月下情侶、西天取經、飛來石、五指山、聖誕老人、木蘭遠征、雄獅當關、獵鷹回首、大象吸水、千帆競發、西天取經、屈原問天等景點,形神兼備,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我慚愧不能以准確豐厚的地理知識來理性描述,只是發現土質砂岩如此剛毅,戳起了幾十丈,上百米的聳立。形成圓柱狀、圓錐狀、筍狀、蘑菇狀、城堡狀的峰林還兼紅黃黑橙不同色澤。最為稱奇和遺憾的是我們用文字表達不了的奇崛、喧囂和靜穆的成份,是那樣深沉沉,厚重重,大片大片地鋪展漫流高聳……在景點(飲馬溝)的埠,恭候著一個畜力車團隊,迎接著八方遊客。有騾車、驢車、馬車,還有負鞍的馬隊。畜力車裝飾的既鮮艷華麗又不失古樸原貌,人們坐上車子,時代的激進趨於平緩,心裡反映了久違的自如與舒緩,愜意啊!現代與原始的角逐,人性向著自然的回歸。走進石林主溝——飲馬大峽谷,古黃河沖刷過的古石林群帶你跨越時空暇思。但見長河抱日,峨峰接雲,石林聳奇,危崖橫斷,陡岩凌空,造型千姿百態,步移景變;黃河石林一尊尊站立起來,站成一排排,一簇簇的精神,那應該是不朽吧?夕陽西下,沿著崎嶇的山路,盤旋而上,也就是從溝谷爬上了峰端,我們登上了觀景台,放眼一望,目測的方圓百里竟是一個春筍的海洋,眼看著這些筍子節節拔高瞬間長成林子的壯觀,直刺青天,山水相依,動靜結合,氣勢磅礴。再看地處龍灣肘部的龍灣村,河映崇山、曲流迴旋、山村安卧、老屋舊椽、新灘故道、濃蔭鋪地、綠蔽河灣、繁棗滿枝、瓜果溢香、水車唱晚、浪遏皮筏,真乃世外桃源。黃河石林是天地濃郁夢幻色彩中超越時空的傑作,在這個神奇的世界裡,挺拔偉岸、牽人心魄的峽谷石林與迤邐綿延、盪氣回腸的黃河曲流山水相依,動靜結合,剛柔並濟;迎著夕陽諸峰的間隙瀉出金燦燦的光箭,整個黃河石林就是一道橫陳的陽光瀑布,風撩起一些塵埃給瀑布遮上一層蟬翼般朦朧的紗幔,靜動有序,緩緩地浮動著一些金紫的浪漫,心頭陡升一線柔軟,柔和。殘陽不見,人們百般留戀地,萬般不舍地挪動著下山的腳步。這時,天邊有數道紫紅沿著石林的縫隙射向遠山,遠山也由紫逐漸轉暗,休眠於整個夜色。
黃河呀九曲,石林呀萬丈!黃河石林天下奇觀,人間壯景! 甘肅省景泰縣中泉鄉龍灣村,黃河在這里拐了一個S型大彎。黃河九曲,龍灣多嬌,新列為「國家地質公園」的黃河石林就高聳在這黃河兩岸。
從石林觀景台俯瞰:周圍峽谷絕壁凌空,自然造型多姿傳神。龍灣村莊與壩灘戈壁一河之隔,屋舍錯落有致,炊煙裊裊,還有綿延沙丘與河心洲遙遙相望,構成了一幅幽遠、蒼茫的西部風情畫。
自觀景台迂曲而下,轉過二十二道彎,再穿過一片棗林和莊稼地,抵達黃河。立足河邊,轉身仰目,峰林聳立,座座相連,氣勢磅礴,頗具天然大園林神韻。沿黃河左行、右行,或過河前行,均可游覽石林。景區內峽谷蜿蜒曲折,皆以溝命名:七口溝、盤龍溝、喜望溝等,另外還有千米洞、盤龍洞等幾十處洞穴。
這里的石柱石筍大多高達八十至一百米之間,最高達二百多米,均由橘黃色砂礫岩構成,鬼斧神工,猶如雕塑大師之夢幻傑作。我們左行至飲馬溝入口,換乘當地農民裝扮得極富民俗風情的驢車前行。進入峽谷,兩邊布滿了巨大的石筍、石人、石鍾、石崖、石窟,峰迴路轉,步移景變,人們將石景命名為:大象吸水、千帆競發、伴侶駝、「黃河母親」等等,其形神兼備,栩栩如生。
沿黃河右行可到達盤龍洞,此處因洞外、洞內各有一處石景酷似傳說中的「龍、鳳」而得名。在春末或秋初時節,山洞之中早晚有霧氣飄出,相傳為龍仙居,大自然的恩賜,更增添了盤龍洞的神秘色彩。
這里的村民說,他們的祖先得益有盤龍洞躲避土匪追擊幸而避難,這個村莊才延續至今天。現在這里也是當地人宗教信仰之地,故又名「興龍寺」。
乘坐借水力擺渡的船隻來到對岸,黃河自然走勢造就了這塊空曠壩灘,中央處新建了一座「聖境會館」,可供遊人餐飲和住宿。據悉,這里正在規劃建設四星級旅遊度假村。
據介紹,由於地殼運動、風化、流水侵蝕和重力崩塌所形成,1990年經地質勘察發現並公布於世,隨著景區的開發,近兩年來旅遊者不斷增多。甘肅天橋國際旅遊公司導游汪莉霞介紹說,春後,草木復青,龍灣盡顯綠洲本色,與石林、壩灘戈壁形成強烈對比,屆時景色更添旖旎之秀。
同行的聯合國教科文基金水利工程協會董事Mr.AtenRamsundersingh告訴筆者,約旦、以色列、美國都有類似於石林的風景,但是沒有黃河這類偉大的河流經過。他表示,在這里,人類可以感受到安靜、平和,更容易找到心靈的歸宿,使你能靜下心來欣賞大自然。
甘肅黃河石林位於甘肅省白銀市以北70公里的景泰縣龍灣村,面積約10平方公里。由於地殼運動,形成以黃色的河湖相砂礫岩為主、造型千姿百態的石林地貌奇現。石林景區陡崖凌空,景象萬千,峰迴路轉,步移景變,其造型天造地設、鬼斧神工,猶如雕塑大師之夢幻傑作。「觀音打坐」、「屈原問天」、「木蘭遠征」、「月下情侶」、「十里屏風」「天橋古道」、「一線天」等高達幾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形態各異、千奇百怪的石柱石筍石林景觀隨處可見。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這里形成S型的回水灣由南向北進入寧夏地界,河的東岸除高聳的石林外,還有背山面河,林木蔥郁的「龍灣綠洲」。專家評價:甘肅黃河石林集中國地質地貌之大成,組合優異,動靜結合,國內罕見,西北獨有,堪稱中華自然奇觀的一處極具開發價值、高品位的自然生態旅遊景區資源。這里適合休閑度假、獵奇探險、地質考察、漂流攀岩等旅遊娛樂項目,還可作為西部影視片、科學幻想片的最佳外景基地。甘肅黃河石林是中國西部旅遊觀光的一處勝地,是黃土高原孕育而成的美麗奇葩。
黃河石林生成於40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紀早更新世,由於燕山運動,地殼運動、河床下切、風化、雨蝕,重力坍塌等地質作用,形成了以黃色砂礫岩為主,造型千姿百態的石林地貌奇觀。景區內陡崖凌空,景象萬千,峰迴路轉,步移景變,石柱石筍大多高達80-100米之間,最高可達200多米,其造型天造地設,鬼斧神工,猶如雕塑大師之夢幻傑作。狹谷蜿蜒曲折,如蛇明滅,皆以溝命名,從東南至西北,共有八溝之多。正在開發的飲馬溝大峽谷內有雄獅當關、獵鷹回首、大象吸水、千帆進發、西天取經、月下情侶、屈原問天等眾多景點,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專家考察評估認定:黃河石林堪稱中華自然奇觀,極具旅遊開發價值。石林景區有八個溝之多,是在地殼強烈的抬升之下,黃河河谷形成深切峽谷,使溝谷不斷。
『貳』 靖遠有什麼名勝古跡啊
靖遠縣名勝古跡如下:
一:法泉地靈
法泉地靈在縣城以東有一座古佛寺,深藏於楊梢溝口紅山岔中,這便是始建於北魏時期的法泉寺。
二:烏蘭山
烏蘭山聳峙於靖遠縣城南端,又名城南山。因山中多生烏蘭花,故而稱其烏蘭山。烏蘭山勢峙若屏,山嵐氤氳,煙雲纏腰,廟宇洞窟鱗次櫛比,錯落成趣,蔚為一處勝景。
三:哈思山
哈思山在靖遠縣境北部,有一座聞名遐邇的山脈,它就是哈思山。「哈思」二字來自蒙古語,是美玉的意思。走近哈思山,抬眼眺望,峰巒逶迤,蜿蜒起伏,猶如一道天然屏障,自西北向東南綿延數十公里,橫峙黃河南岸,高聳北國大地,挺拔俊秀,雄偉神奇。
四:屈吳山
屈吳山位居靖遠縣境東南部,地處靖遠、會寧、平川三縣區交會地帶,屬祁連山東端余脈,地質構造上因祁秦褶皺隆起形成,大體呈西北--東南走向,東南與六盤山支脈相接連,逶迤起伏,綿延不絕。
五:獨石頭
獨石頭在靖遠黃河鐵橋北端向西兩公里處,有一塊巨大的石頭,矗立於黃河北岸的農田裡,形如柱狀,蔚為壯觀。這就是被譽為靖遠古八景之一的「中流砥柱」,又名「獨石頭」。
六:雪山寺
雪山寺在位於靖遠縣境北部的哈思山脈中,有一座遠近聞名的山峰叫做雪山,山上生長著大片次生林木,松柏蔥蘢,綠蔭遮天,為當地少見的森林景觀。在這蒼松翠柏的大山深處,隱藏著一個古老的寺院,這便是雪山寺。
七:平堡黃河吊橋
中國農民第一橋在黃河入境靖遠的平堡鄉,當人們走進烏金峽口時,就會看到一座巨大的吊橋,橫跨滔滔黃河之上,高聳的橋墩,粗壯的鋼絲繩,平直的橋道,構成了吊橋壯美的氣勢,與周圍雄渾的自然景觀交相輝映,不由令人駐足觀望,這就是被譽為「中國農民第一橋」的平堡黃河吊橋。
靖遠縣隸屬於甘肅省中部,位於東經104°13′~105°15′,北緯36°~37°15′。東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接壤,南與甘肅省會寧縣毗鄰,西南、西北、東北分別與甘肅榆中縣、景泰縣、寧夏中衛縣相連,西與白銀市白銀區交界,白銀市平川區從中析置,將縣域一分為二,形成南北相對的兩個部分。東西間隔120公里,南北相距135公里。
參考鏈接:http://ke..com/view/179479.htm。
『叄』 黃河石林景區的飲馬溝大峽谷好玩嗎,景區內的盤龍洞值的去嗎
飲馬溝大峽谷內有雄復獅當關、制獵鷹回首、大象吸水、千帆進發、西天取經、月下情侶、屈原問天等眾多景點,形神兼備,栩栩如生。
盤龍洞因洞外、洞內各有一處石景酷似傳說中的「龍、鳳」而得名。在春末或秋初時節,山洞之中早晚有霧氣飄出,相傳為龍仙居,大自然的恩賜,更增添了盤龍洞的神秘色彩。這里的村民說,他們的祖先得益有盤龍洞躲避土匪追擊幸而避難,這個村莊才延續至今天。現在這里也是當地人宗教信仰之地,故又名「興龍寺」。
『肆』 黃河石林有哪些旅遊景點
龍灣古水車:滔滔黃河水自西向東,奔流不息,而水車正如黃河母親的珠瓚,千百版年來在權沿黃兩岸,以其獨有的風姿留傳至今。自明嘉靖年間段續發明水車至今,幾百年來世事滄桑,黃河水車在原有引流灌溉的主要功能上,同時附加了豐富的旅遊內涵。
人間仙境盤龍洞:黃河石林,山峰林立,座座相連,峰林之中有一仙洞名曰:「盤龍洞」。洞頂有天然形成的太極圖,圖內龍鳳呈祥。盤龍洞深16米,寬13米,高3-4米,最高處達8米,洞內常年恆溫在17O左右。洞內有一寺「興龍寺」,此處歷代以來為附近百姓的宗教聖地,內供神像與神龕,百年來敬受四方香火,靈氣畢露,每至初春、初秋便有霧氣自洞口漂出,如龍口之仙氣,十分神奇。實因洞內外溫差較大,外界濕度變大後,自然形成霧氣。
宗教聖地清涼寺:黃河北岸有一佛教聖地清涼寺,經歷數次浩劫,但在信徒虔誠的保護下,依然屹立,這里梵音漂渺,吉祥和瑞,是喧囂紅塵之外的一方靜土。
『伍』 黃河石林兩日游 300字作文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1
早就聽說咱們甘肅省景泰縣有個黃河石林,因神奇而聞名於世。今年暑假,我懷著好奇心游覽了黃河石林。
進了石林,在山間小路中悠閑地走了一會兒,不知不覺中,便到了第一個景點———笑口常開。向山壁上看,只見半山腰有一個溶洞,形狀與人在笑的時候的口形十分相似,這張「嘴」似乎是被什麼天大的喜事逗得歡樂開懷,正笑得合不攏嘴呢!
走過「笑口常開」我們繼續進發,我們又來到了另一處景點———十二生肖。只見在山壁上有一處地方長滿了青苔,仔細一看,原來那些青苔的形狀正好是十二生肖中各個動物的樣子,瞧,那隻狗好像看見了一塊骨頭,正在向前奔跑;瞧,那隻老鼠鬼鬼祟祟的,似乎正准備偷大米呢……它們一個個活靈活現地展示自己,像一個個活生生的動物一樣。
看完後,我們又踏上旅途,這一路上我們又看了許多景物,大象戲水、美猴王、霸王別姬、龍騰虎躍、猴子偷桃……
它們紛紛排列在你面前,向你微笑,向你絮絮低語,每一個景點都像一幅優美的畫,一首優美的詩。
之後,我們又來到了著名景點———四大偉人。只見山頂屹立著四塊巨石,人們把這四塊巨石以偉人命名,分別是毛澤東、斯大林、羅斯福與丘吉爾,四個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的偉人,彷彿在
『陸』 黃河石林的景點
黃河石林景區將黃河、石林、沙漠、戈壁、綠洲、農庄等多種資源巧妙組合在一起,山水相依,動靜結合,氣勢磅礴。該區適宜探險、獵奇、漂流、攀岩、休閑度假以及地質考察並以其雄、險、奇、古、野、幽等特點成為西部影視片、科幻片的外景拍攝基地。在此拍攝的電視連續劇《天下糧倉》、《西部熱土》、《汗血寶馬》、《驚天傳奇》、《大敦煌》等播出後,更使黃河石林名揚天下。黃河石林和壽鹿山森林公園、五佛沿寺、永泰龜城構成了景泰旅遊骨架,西與天祝小三峽、北與中衛沙坡頭等旅遊景區相毗鄰,形成黃金旅遊線路。
黃河石林景區將黃河、石林、沙漠、戈壁、綠洲、農庄等多種資源巧妙結合在一起,山水相依,動靜結合,氣勢磅礴。景區適宜觀光旅遊、探險獵奇、度假休閑、宗教旅遊、「絲綢之路」游、會議旅遊等。
龍灣古水車
滔滔黃河水自西向東,奔流不息,而水車正如黃河母親的珠瓚,千百年來在沿黃兩岸,以其獨有的風姿留傳至今。自明嘉靖年間段續發明水車至今,幾百年來世事滄桑,黃河水車在原有引流灌溉的主要功能上,同時附加了豐富的旅遊內涵。
人間仙境盤龍洞
黃河石林,山峰林立,座座相連,峰林之中有一仙洞名曰:「盤龍洞」。洞頂有天然形成的太極圖,圖內龍鳳呈祥。盤龍洞深16米,寬13米,高3-4米,最高處達8米,洞內常年恆溫在17O左右。洞內有一寺「興龍寺」,此處歷代以來為附近百姓的宗教聖地,內供神像與神龕,百年來敬受四方香火,靈氣畢露,每至初春、初秋便有霧氣自洞口漂出,如龍口之仙氣,十分神奇。實因洞內外溫差較大,外界濕度變大後,自然形成霧氣。
宗教聖地清涼寺
黃河北岸有一佛教聖地清涼寺,經歷數次浩劫,但在信徒虔誠的保護下,依然屹立,這里梵音漂渺,吉祥和瑞,是喧囂紅塵之外的一方靜土。
大神龜
位於甘肅中部白銀市景泰縣境內的甘肅省重點風景旅遊區——黃河石林風景區,距省會蘭州不遠,是以蘭州為中心的甘肅省旅遊輻射圈及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經過幾年的持續開發建設,於2004年1月被正式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已被列為白銀市旅遊文化支柱產業重點項目及景泰縣旅遊提速戰略的龍頭景區。
為進一步挖掘景區的旅遊文化內涵,塑造景區全新的品牌形象,打造嶄新的旅遊休閑娛樂項目,景泰黃河石林風景區管委會委託國內著名旅遊文化專家對該景區進行全面的包裝策劃,並以「黃河石林浮出天下第一大神龜」的驚天大發現,率先在全國提出「中華黃河神龜文化」這一具有唯一性、壟斷性、不可替代性的旅遊文化概念,將景區定位為「中國西北自然文化奇觀地」;「中華民族神龜文化發祥地」。並將結合黃河石林地質奇觀與綠洲風光,圍繞「游黃河石林綠寶地,觀天下第一大神龜」這一嶄新的品牌形象,陸續推出一系列旅遊觀光與休閑娛樂項目,在甘肅黃河流域乃至整個中國西北地區掀起一股驚艷強勁的黃河石林與神龜文化的旅遊熱潮。
軍儺表演
為傳承黃河文化精髓,弘揚華夏千古文明,再現大漢歷史風雲,黃河石林管委會特邀蘭州西固軍儺藝術團在景區表演
《出征》、《霍去病過黃河》、《黃河魂》等再現霍去病西征、絲綢之路興起、大漢文化昌盛的軍儺舞。讓遊客在「五一」黃金周感受遠古文化的神秘,大漢文化的蒼桑、黃河文化的深邃。
軍儺舞是一種古老的儺文化形式,在中國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起源於蘭州、白銀一帶,主要內容為狩獵、征戰、祭祀英烈、慶賀勝利等。表演者頭戴儺面具,身著深藍色戰衣,在鼓聲中舞蹈,模仿各種動物和原始人的行動姿態,跳躍騰挪,模仿原始人狩獵、征戰時的吶喊聲。現在仍有許多人認為軍儺舞是霍去病祭祀祈求天宮諸神仙為民解苦解難的「神舞」。
『柒』 黃河石林 資料
景泰黃河石林位於白銀市景泰縣東南部,與中泉鄉龍灣村毗鄰。這里群山環抱,環境幽靜,空氣清新,風景秀麗。以古石林群最富特色,規模宏大,佔地約10平方公里。景區內石林景觀與黃河曲流山水相依,頗具天然大園林神韻。
中文名稱:黃河石林
地理位置:白銀市景泰縣
佔地面積:10平方公里
開放時間:全天
分享
位置境域
石林景區北臨黃河幹流龍灣河曲,南接連綿不斷侵蝕丘陵,黃河由東向西流過景區。
石林景區佔地面積34平方公里,其中石林面積10平方公里。
石林景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03.33』-104.43』,北緯36.43』-37.38』,海拔1340-1600米之間。
石林景區2004年1月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
形成特色
黃河石林生成於21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紀早更新世,由於地殼運動、風化、雨蝕等地質作用,形成了以黃色砂礫岩為主,造型千姿百態的石林地貌奇觀。景區內陡崖凌空,景象萬千,峰迴路轉,步移景變,石柱石筍大多高達80-100米之間,最高可達200多米,其造型天造地設,鬼斧神工,猶如雕塑大師之夢幻傑作。狹谷蜿蜒曲折,如蛇明滅,皆以溝命名,從東南至西北,共有八溝之多。正在開發的飲馬溝大峽谷內有雄獅當關、獵鷹回首、大象吸水、千帆進發、西天取經、月下情侶、屈原問天等眾多景點,形神兼備,栩栩如生。
黃河石林景區將黃河、石林、沙漠、戈壁、綠洲、農庄等多種資源巧妙結合在一起,山水相依,動靜結合,氣勢磅礴。景區適宜觀光旅遊、探險獵奇、度假休閑、宗教旅遊、「絲綢之路」游、會議旅遊等。
黃河石林生成於距今四百萬年前的第三紀末和第四紀初的地質時代。由於燕山運動、地殼上升、河床下切、加之風化、雨蝕、重力坍塌形成了以黃褐色河湖相砂礫岩為主的石林地貌奇觀
黃河石林
。景區內陡崖凌空,造型千姿百態,峰迴路轉,景象步移萬千。石柱、石筍一般在80--200米之間。專家考察評估認定:黃河石林堪稱中華自然奇觀,極具旅遊開發價值。石林景區有八個溝之多,是在地殼強烈的抬升之下,黃河河谷形成深切峽谷,使溝谷不斷變寬,局部輕弱層在水及重力作用下迅速下切,沿溝谷兩側形成大量的石峰.石柱,同時又受到風蝕作用的改造,在崖壁上形成了許多如窗欞的構造,在水蝕.風蝕的強烈作用下形成了現在獨特的景觀。已開發的飲馬溝大峽谷內有雄獅當關、獵鷹回首、大象吸水、千帆競發、西天取經、月下情侶、屈原問天等眾多景點,形神兼備,栩栩如生。
黃河石林景區將黃河、石林、沙漠、戈壁、綠洲、農庄等多種資源巧妙組合在一起,山水相依,動靜結合,氣勢磅礴。該區適宜探險、獵奇、漂流、攀岩、休閑度假以及地質考察並以其雄、險、奇、古、野、幽等特點成為西部影視片、科幻片的外景拍攝基地。在此拍攝的電視連續劇《天下糧倉》、《西部熱土》、《汗血寶馬》、《驚天傳奇》、《大敦煌》等播出後,更使黃河石林名揚天下。黃河石林和壽鹿山森林公園、五佛沿寺、永泰龜城構成了景泰旅遊骨架,西與天祝小三峽、北與中衛沙坡頭等旅遊景區相毗鄰,形成黃金旅遊線路。
『捌』 白銀有哪些美麗的旅遊景點
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靖遠縣黃河流經段,距甘肅省會蘭州市130公里。2004年1月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2007年11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4A級旅遊景區。《大敦煌》、《神話》、《天下糧倉》、《驚天傳奇》等電影、電視劇曾在此拍攝,更使黃河石林名揚天下。景區生成於21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紀早更新世,由於地殼運動、風化、雨蝕等地質作用,形成了以黃色砂礫岩為主,造型千姿百態的石林地貌奇觀。
雪山寺:位於靖遠縣永新鄉,距離白銀市140公里,距平川50公里,距靖遠縣城80公里。在哈思山主峰海拔3017米大峁槐山的東側,形似騰飛的鳳凰聳立中央,四面山環水繞,是名貫古今的佛教聖地,因山頂積雪深厚,常年不消,遠遠望去,銀光閃爍,蔚為壯觀,有「雪嶺堆銀」的美稱,為靖遠古八景之一。
哈思山森林風景旅遊區:位於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北部,距離白銀市140公里,距平川50公里,距靖遠縣城80公里。是集自然保護區與文物旅遊的森林公園。主峰大峁槐山海拔3017米,是靖遠縣域內第一峰。哈思山有植物29科60屬92種,葯用植物40餘種,如柴胡、志遠等;動物7目20科24種,其中林麝、猞猁、岩羊、紅腹錦雞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景區有哈思寺、太和山、雪山寺三大自然保護區,區內蒼松翠柏、飛泉流瀑,珍禽異獸出沒其間,是西北地區典型的荒漠綠州地貌。大峁槐山的東側為雪山,山頂常年積雪,素有「雪嶺堆銀」的譽稱。人文景觀有雪山寺、明長城及烽燧遺址、漢唐墓葬等。
『玖』 景泰縣旅遊景點大全
黃河石林風景旅遊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景泰黃河石林位於甘肅白銀市景泰縣東南部,與中泉鄉龍灣村毗鄰。這里群山環抱,環境幽靜,空氣清新,風景秀麗。景泰黃河石林景區由高品位的自然旅遊資源組合而成,集東西南北自然景色之大成,在全國實屬罕見在北方更是獨樹一幟。因其造型獨特。規模大、景區組合優越,可稱之為「中華自然奇觀」。
景泰黃河石林位於白銀市景泰縣東南部,與中泉鄉龍灣村毗鄰。這里群山環抱,環境幽靜,空氣清新,風景秀麗。以古石林群最富特色,規模宏大,佔地約10下方公里。石林由桔黃色砂礫岩構成,高度80-100米,最高處達200餘米。景區內峽谷蜿蜒,峰林聳立,絕壁凌空,氣勢磅礴,自然造型多姿傳神,以奇、雄、險、古、野、幽見長。石林景觀與黃河曲流山水相依,靜中有動。龍灣綠洲與壩灘戈壁,兩種生態,一河這隔,對比強烈,綿延沙丘與河心洲遙遙相望。黃河九曲,龍灣多嬌。徜徉景區,色彩、形態、險易、曲直、明幽、古新等多有變化,頗具天然大園林神韻。景區內有自然景點多處,各具特色。從黃河石林景區順流而下約48公里,可達有「中華之最」美譽的景電工程一泵站,為一難得人文景觀,其間水路寬暢平緩,兩岩風光清新浪漫,若借遊船貫通,有錦上添花之效。西行至壽鹿山巔,可參觀明代古城棗永泰城。
『拾』 甘肅旅遊必去十大景點
1、甘南
甘南是一個有著深厚歷史文化背景和民俗風情的地方。這里有許多特別的節日,當地的藏族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該地區還有許多令人難忘的景點。翠峰山花年古城拉卜楞寺。
2、黃河石林
黃河石林位於白銀市景泰縣東南部。這是一片由橙色的沙子和礫石組成的石林。它的高度在80到200米之間。特別是在黃河水的背景下,它顯得眾多而雄偉。它也被稱為「中國的自然奇觀」。
3、黃河鐵橋
黃河鐵路橋位於蘭州市北部的白塔山腳下。它是由德國和美國的工程師與甘肅省各界合作建造的。它有「世界黃河第一橋」的美稱。它也是蘭州市的標志性建築之一。
4、西漢酒泉勝跡
漢酒泉風景區是河西走廊唯一保存完好的漢式園林。它有2000多年的歷史。這個花園被泉水和湖泊縱橫交錯,有許多岩石、亭台樓閣、雕刻的橫梁和彩繪的建築。它值得參觀。
5、嘉峪關
嘉峪關是明朝長城最西端的門戶。建於明代洪武五年,是古絲綢之路的唯一去處。這里的地形很危險,建築宏偉,易於防禦,難以攻擊。它被稱為世界上最強大的關隘。
(10)黃河石林景點介紹擴展閱讀:
計劃流程
旅遊攻略的目的是把自己的旅程描述出來,為其他要去同一個目的地的遊客提供幫助。所以正確的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信息:
時間
任何事物都有時效性,特別是旅遊,幾年間變化會較大,而且四季的攻略也不盡相同,那就要說明是在什麼時間去的,給別人以參考。
交通
如果是坐火車,應說明從哪個站上車,哪個站下車。還應說明如何從火車站或汽車站到達景點,如何包車,哪條線路公交車等等。
住宿條件和推薦:說明該次旅遊所住宿酒店的價格,飲食,服務等方面,為後續其他驢友提供參考。如果值得推薦,可以留下酒店(或家庭旅館)的聯系方式。一方面推廣了優質的商家,另一方面也為其他驢友提供了便利。
景點和省錢
發表你對這個地方各個景點的主觀評價,供其他驢友參考。由於旅遊市場貓膩很多,應把省錢的技巧一並記錄下來,如通過當地導游訂票能便宜不少價錢等。
支出預算:旅途中每個部分的吃住,以及購物所需的費用都要事先進行預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