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度假景點 » 泉州一日游必去景點開元寺

泉州一日游必去景點開元寺

發布時間: 2020-12-22 02:45:34

㈠ 泉州開元寺有哪些景點

泉州開元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福建省「十佳」風景區,或許大家想知道,開元寺為什麼能夠聞名海內外?
開元寺的山門,也叫天王殿。它建於唐武則天垂拱三年(公元 687年),前後已經過幾次火災燒毀與重建,現存建築是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修建的。大家先請看這石柱:上下端略細,中部較粗,呈梭子狀,學名梭柱,據考證為唐朝的石柱風格,年代已十分久遠了。石柱上還懸掛有一木製對聯「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這是南宋大理學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師所寫的。它是泉州這個具有濃厚宗教文化色彩的古城風貌的真實寫照。分坐在天王殿兩旁的是按佛教密宗規制所配置的密跡金剛與梵王。它們怒目挺胸,狀極威嚴,與一般寺廟所雕塑的四大金剛有較大差別,有人謔稱它們為「哼哈二將」。
跨過山門就到了拜亭。我們可以看到拔地而起的東西塔和寬敞明亮的東西兩廊對稱地排列在兩旁,而我們所在的位置就在開元寺的中軸線上。佛教傳入我國巳有一千多年歷史,並在中國落地開花,與中國文化融為一體。開元寺的布局就突出了我國古建築的南面為尊和中軸線為主的特點。
拜亭前的這個大石庭,是個「凡草不生」的拜庭,供古今官民朝拜和活動。每逢農歷二十六日,這里人山人海,梵唄聲聲,一派泉南佛國景象。石庭兩邊分列著八棵 200至800歲的大榕樹,陰翳蔽日,盤根錯節,增添了開元寺靜寂、庄嚴的氣氛。樹下排列著11座唐、宋、明時期不同形式的古經幢、小舍利塔,以及兩只贔屓 。庭中還置立著一座3米多高的石雕焚帛爐,蓋鈕雕蹲狻 猊,爐身周雕幡龍、祥雲、蓮瓣、蔓草等紋飾,形制優美,雕工精妙。焚帛爐稍後兩側,還有兩座南宋紹興十五年(公元1145年)泉州南廂柳三娘捐建的印度萃堵波的方形石塔,塔上刻有薩錘太子捨身飼虎的故事,是印度教在南宋時留下的痕跡。
在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就是眼前這座大雄寶殿。因傳說建殿之時有紫雲蓋地,所以又叫紫雲大殿。大殿上方這塊巨匾寫有「桑蓮法界」四個魏碑風格的大亨,以應桑開白蓮之說。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產絲綢。這片地原是大財主黃守恭的桑樹園,後來捐給匡護大師建寺。關於這件事,有一個很動人的傳說:一天,黃守恭夢見有一個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說等桑樹開白蓮花後就獻地結緣。幾天後,滿園桑樹果然都開出白蓮花,黃守恭深被無邊佛法所感動,果然把這片桑樹園捐獻出來。其實,黃守恭本為樂善好施之人,桑開白蓮之說乃是人們敬慕佛祖,附會而成,但這一神奇的傳說卻為泉州人民所津津樂道,世代相傳,因而開元寺也得了「桑蓮法界」的美稱。
大雄寶殿始建於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先後經過唐、南宋、元、明幾次受災與重建,現存建築物是明代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遺物。大殿通高20米,面寬九間,進深六間,面積達1387.75平方米,大殿出拱深遠,外觀雄渾,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壯觀的建築風格。
大殿正中供奉的是御賜佛像毗盧遮那佛,漢譯大日如來,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抵。其兩旁是五代王審邽修大殿時增塑的四尊大佛,依次為東方香積世界阿閦佛,南方歡喜世界是寶生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北方蓮花世界成就佛,合稱五方佛,也叫五智如來。這五尊大佛金光閃爍,衣紋清晰,神容慈祥,法相庄嚴,雙手分別作說法、施與、接引、禪定等相,工藝精巧,令人嘆絕。五方佛的脅侍有文殊、普賢、阿難、迦葉以及觀音、勢至、韋馱、關羽、梵王、帝釋等諸天菩薩、護法神將共 10尊。在大殿後正中供奉著密宗六觀音的首座聖觀音以及善才、龍女和兩翼神態各異的十八羅漢。開元寺歷代住持皈宗不一 :有法相宗、律宗、凈土宗、密宗、禪宗等宗派,而大殿卻能保持這種罕見的規制,這既值得誇耀,也是值得研究的。
大雄寶殿還有一個「百柱殿」的雅稱。全殿原計劃設立柱子一百根,後來因為需要放置佛像和騰出給佛教徒朝拜的地方,便加長了珩梁,減少了立柱,成為86根柱子的「百柱殿」。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右參政、按察使曾櫻與總兵鄭芝龍重修開元寺紫雲大殿時,將其中木柱全部換成石柱。百柱殿的柱子形式豐富多彩,有宋、元、明各時期的海棠花式柱、圓柱、方柱。楞梭柱、蟠龍柱等。尤其是殿後廊檐間那對16角形輝綠岩石柱,雕刻著古代印度和錫蘭流傳的古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的故事和花卉圖案24幅,引起中外學者的極大興趣。它與殿前月台須彌座束腰處的72幅輝綠岩獅身人面像和獅子浮雕,同為修殿時從已毀的元代主印教寺移來的。它們是宋元時期泉州海外交通繁榮發達,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歷史見證。
在五方佛前石柱和珩梁接合次,有兩排相向的 24尊體態豐腴、紋飾華麗、色彩斑斕,雙翼舒展的天女,梵文「頻伽」(即妙音鳥)。據佛經說:此鳥發聲微妙,仙音優雅,連歌神緊那羅都不及她。他們原是佛的侍者,而能工巧匠們把她們的下半身嵌人柱榫里,翼脅之下爪足外露,上半身向前伸出,昂首挺胸,短衣半袒,櫻洛圈脛胚,雙臂伸展,腕著馴鐲,手棒文房四寶,瓜果點心,絲竹管弦,翩翩若仙。他們不但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而且用以代替斗拱,依託粗大的珩梁,減少其過大的跨度,極為巧妙地將宗教、藝術與建築融合起來,令人稱絕。
百柱殿的後側西邊,是據說開過白蓮花的千年老桑樹,即「桑蓬古跡」。看到它老態龍鍾的樣子,大家都相信它已有一千多歲高齡了,對其是否開過白蓮花大多不去追究了。不過,在老桑樹下,立有一塊古老的石碑,言之鑿鑿,似乎確有其事。在 1925年的一次雷雨中,老桑樹被雷電一劈為三,其中一技墜落在地上,於是僧人們將其用一塊花崗岩托起,並鐫一對聯「此對生蓮垂拱二年,支令勿壞以全其天「,老桑樹果然奇跡般地活了下來,而且枝繁葉茂,青春煥發。前幾年,大風將樹於從托石上吹落地,末等人們再次扶植,它已落地生根了。如今,「三樹同根」的老桑樹猶如一朵盛開的花朵,向著北、東、南三個方向延伸開去,一年四季,鬱郁青青。
大殿後面的甘露戒壇,建在中軸線的第二台階上。據說唐朝時候,此地常降甘露,一個叫行昭的和尚於是在這里挖了一口甘露井。北來天津三年(公元 1019年)在井上建壇,遂稱甘露戒壇。南宋建炎二年(公元 1108年)敦炤和尚認為戒壇不符合規范,又按《南山圖經》改建為五級,其間高低寬窄都有嚴格的限制。後經元、明多次重修,現存建築是清康熙五年(公元 1666年)重建的四重檐八角攢尖式結構。壇頂正中藻井採用如意斗拱,交疊上收,如蜘蛛結網,似回紋織錦,結構復雜而精巧。壇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鋪作間 24尊「飛天樂伎」,身系五彩飄帶,手持琵琶、二弦、洞蕭、響板,輕歌曼舞,翩翩若飛。它們與百柱殿的頻伽一樣,既是建築藝術的瑰寶,也是研究南音與南戲十分寶貴的形象資料。
藻井下分五級。壇台的最上層供奉明代的盧舍那佛木雕坐像,其所坐蓮花台座有一千葉蓮花瓣,每片蓮葉上各刻一尊 6厘米大小的佛像,十分精妙。盧舍那四周各層侍立著金剛鉤、金剛索、金剛鈴、金剛鎖四菩薩,還有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寒山、拾得、千手觀音的及韋馱天將等 24尊菩薩神像。其中尤以八大金剛塑像為最佳。它們怒目結發,赤足袒胸,顯得無比威嚴。環繞壇座的束腰處還有護三皈、護五戒的各種神王牌 64個。戒壇是佛教徒受戒的地方,這種神秘肅穆的氛圍,正可使人敬畏不迭,諸念俱滅,一心皈依。據說這種戒壇在全國已寥若晨星了。常言道物以稀為貴,大家也算有眼福了。 開元寺風景圖片
戒壇之後,就是有「百寶樓」之稱的藏經閣。這里原來是法堂,是元代至元二十二年(公元 1285年),僧錄劉鑒義建造的。元、明時期已經過多次重修,至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圓瑛和尚改建為水泥仿木結構的二層樓閣。樓下現為寺僧念經禮佛處,上層收藏各種版本經書3700多卷。五代時的開閩王王審知身居 王位,獨霸閩疆,純屬機緣偶然,因此他當了閩王後,就與佛結緣,起大信心,立大誓願,皈心受持,以求心理平衡。他先後舍錢百萬緡造大殿等建築,並搜集一萬兩黃金白銀,研細為泥,請開元寺義英法師寫了兩部金銀《大藏經》,現二樓還保存有殘頁。另外還有元朝如照法師刺血寫成的《法華經》以及泰米爾文的貝葉經。它們是我國珍貴的佛學典籍。除此之外,藏經閣還保存有從盛唐至民國的歷代文物。其中各代玉、銅、瓷、木質的大小佛像、菩薩、羅漢、天王、神將等32尊。明代大書法家張瑞圖及現代高僧弘一法師等名家的字跡和木板楹聯也珍藏在這里。一樓大廳里還收藏有12口南宋以來的方鍾,其中特別有價值的是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鹿港郊公置」的鐵鍾,鍾上鑄有與泉州通商的鹿港郊46家商號的銘文,是研究台灣與泉州經濟史的很有價值的資料。
在中軸線的兩邊,還有一些建築群:東有由迦藍祠改建的檀樾祠 ,紀念施主黃守恭。黃氏四安(南安、惠安、同安、安溪)後裔及海外紫雲家族無不以此為榮。有俗稱「小開元寺」的准提禪林,原供奉天台宗的准提菩薩;西有尊勝院,現已開辟一部分為弘一法師紀念館,有水陸禪寺,以供寺僧棲息。
聳立在拜庭兩側廣場中,相距約200米的八角五層樓閣式仿木結構石塔就是泉州東西塔,它是開元寺的重要文物。它以塔身的雄偉、形制的奇妙,建築的神工和雕鏤的精美而揚譽海宇,吸引著自宋至今的無數中外學者和遊人前來游覽、觀瞻、揣摩和研究。
東塔名「鎮國塔」,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禪師建成五層木塔。前後經過幾次毀壞與重修,易木為磚。至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本洪法師才易磚為石,後由法權法師,天錫法師繼造,前後經十年才完工。東塔通高48.24米,塔平面分迴廊、外壁、塔內迴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 分。塔為框架式的結構。正中的塔心柱直貫於各層,是全塔的支撐。各層塔心柱上的八個轉角處均架有石樑,搭連於 2米厚的塔壁和倚柱,頂柱的護斗出華拱層層托出,縮小石樑跨度。石樑與梁托如同斧鑿,榫眼接合,使塔心與塔壁的應力連結相依形成一體,大大加強了塔身的牢固性。塔壁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崗岩,以縱橫交錯的方法疊砌,計算精確,築工縝密。穩固的基礎,配置著符合力學原理的堅實塔心,使這座重達一萬多噸的建築物雖經歷 700多年風霜雨露而巍然不動。公元 1604年的八級地震,也無法動搖動它的根基。石塔不但堅固無比,而且造型精緻。塔檐呈彎弧狀向外伸展,檐角高翹,使塔身有凌空欲飛的態勢,顯得輕盈。每一層各設四個門和四個龕,逐層互換。這樣既平均分散重力,又可使塔的外型更加生動和美觀。每層塔檐角各系銅鐸一枚,微風吹動之時,鐸1聲叮咚,悅耳怡人。塔頂有八條大鐵鏈,連結八個翹角與剎頂,顯得氣勢磅礴,紫氣飄搖。每一層塔壁上還刻有十六幅浮雕,分別刻有人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和佛乘,共計 80幅栩翎如生的人物雕像。刀工細膩,線條流暢,巧奪天工。東塔已於 1997年人選全國四大名塔郵票,可稱得上:石塔之王。
西塔名仁壽塔。五代梁貞明三年(公元 917年)王審知由福州泛海運木來泉州建此塔,初名「無量壽塔」。北來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奏請賜名「仁壽塔」,前後經毀壞與重修多次,易木為磚,至宋紹定元年至嘉熙元年(公元1228-- 1237年)由自證法師易磚為石,先於東塔十年建成。西塔通高44.06米,略低於東塔,其規模與東塔幾乎完全相同。唯男性有須觀音及猴行者浮雕引起遊客與學者的廣泛興趣。
泉州開元寺石塔是我國古代石構建築瑰寶。從石塔的建築規模、形制和技藝等方面來看,都可以說得上精妙絕倫。它充分體現了宋代勞動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偉大的創造性。它不但在中國石塔中堪稱佼佼者,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它既是中世紀泉州海外交通鼎盛時期社會空前繁榮的象徵,也是泉州歷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標志。現在,東西塔影雕作品已成為我市最高層領導人饋贈佳賓的珍貴禮品。因此可以說,東西塔已成為泉州的象徵。既是泉州人民的驕傲,也是海外僑胞和台灣同胞所憧憬的鄉影。即使是沒有到過泉州的人也常在說:做人要「站著像東西塔,躺著像洛陽橋」,可見東西塔在他們心目中的份量。
大凡名剎,必有名僧。歷代開元寺僧人,或以佛學著作稱勝,或以詩詞文章聞名,或弘道揚名,或入世獻身,代有高僧:唐代開山祖匡護大師,五代唯識大師,律宗釋弘則,凈土宗釋楚勤,南禪釋文展,橋成造化的釋義波,禪宗第一住持釋妙恩,溫陵禪師釋戒環,蕅益大師釋智旭,「為文似柳、為詩似陶「的釋大圭,更有「念佛不忘救國、救國不忘念佛」、集佛學、書法、金石、音樂、繪畫、詩文於一身的現代律宗高僧弘一法師。
開元寺的得道高僧,也有不少出國弘法。如清朝順治年間的木庵禪師,漂洋過海,揚名東瀛,成為日本黃檗宗的第二世傳人;新中國成立後的轉逢老和尚,足跡遍及印度尼西亞、尼泊爾、緬甸、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現任住待道元法師也曾應邀前往巴西弘法,禪風遠播。
「佛國名傳久,桑蓮獨擅聲」,泉州開元寺以其悠久的歷史,神奇的傳說,獨特的規制,巧妙的建築、珍貴的文物、優美的藝術和卓越的聲譽,正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僧民信眾和十方遊客前來禮朝膜拜,旅遊觀光。

㈡ 去泉州旅遊必去的景點是哪些

清源山,應該是泉州旅遊必來的景點了。清源山由於泉眼眾多,被稱為「泉山」, 泉州 名稱之由來,即源於此。泉水甚至順著山勢而下,一路流淌到山腳,美不可言。不少泉水從山上飛沖而行形成了小瀑布,兩側崖壁,有洗心,清如許,泉窟觀瀑等歷代文化騷客的題刻。清源山離塵不離俗,山間有不少休息泡茶的地方,可以停下腳步在山林之中泡上一壺茶,帶走熱浪,帶走煩憂,身心舒暢。

㈢ 泉州一日游,怎麼安排最合適

泉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城市,有著很多古樸的建築,同時又依山傍海,生態環境非常好。那麼到了泉州該怎麼安排一天的旅遊行程才會充實呢?

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一個博物館,而這些博物館大多記載著整座城市的發展歷史,所以可以先把閩台緣博物館作為參觀的第一站。

逛完西湖可以去開元寺體驗下泉州的宗教文化氣息,在開元寺內你還可以去參觀李叔同紀念館,感受這位大師與開元寺的佛緣。開元寺里有兩座東西塔,歷史相當悠久,很有古韻,一直都被視為泉州的標志。開元寺外的東街到西街是著名的小吃一條街,在這里可以盡情品嘗到泉州的特色小吃,比如肉粽、面線糊、蚝仔煎、春卷等。有風景、有文化、有美食,這一天一定會過得很有意義的。

㈣ 泉州一日游,有什麼建議,不想去大景點,有什麼

1、深圳美術館
深圳美術館坐落青山綠水之間,造型時尚,在綠樹覆蓋之中,格外突出。
2、東湖國際會議中心
該景點鄰近深圳水庫領域,坐落在自然生態之間,建築設計簡單大氣,是一處很不錯的觀賞去處。
3、東湖美術館
該館主要以書法、美術為主要展覽內容,對於喜歡的遊客,這里是一處不錯的推薦。
4、菊花展
東湖公園每年的十一月,便會迎來深圳東湖公園一年一度菊花展的全盛時期。每到花展之際這里人群擁擠,有遊客,有攝影師。
5、旱地雪橇
旱地雪橇是公園里的一處特色游戲,遊客可以不用在下雪的北方依舊能感受雪橇帶來的快樂。
6、人工湖島區
人工湖島水域清澈,周邊綠樹眾多,環境很好。
7、觀賞花木園
觀賞花木園位於東湖公園一角,這里有著各種各樣的植物,是一處觀賞花木散步的休閑去處。
8、趣味動物苑
趣味動物苑裡面有很多動物,是一處適合大人小孩一塊同行的景點。
9、網球場
東湖的網球場不大,平常人比較少,晚上的有燈光照明,整體還不錯,喜歡網球的朋友可以前往體驗。
10、萬佛禪寺
萬佛禪寺位於東湖公園南部,是一處有著很多佛像的寺廟,建築富有異國特色,值得觀賞朝拜上香去處。

㈤ 泉州一日游必去景點

1、清源山

清源山,位於泉州市區北郊,由清源山、九日山、靈山聖墓三大片區組成。

景區氣候冬暖夏涼,溫暖濕潤,自然環境優越,動植物種類豐富,一年四季都適合來旅遊。

同時,清源山還是座文化仙山。

不論是道教、佛教還是伊斯蘭教,都留下了燦爛的文化。

以上就是泉州頗具代表性的7個景點。

㈥ 泉州開元寺的景點有什麼,附近有什麼著名

弘一法師紀念館、泉州佛教博物館、仁壽塔、泉州灣古船陳列館、泉州東西塔

㈦ 泉州景點開元寺,鍾樓,天後宮,清凈寺怎樣順序走

泉州景點如從西街開始,起點為開元寺,然後由西往東走,到十字路口即到了鍾樓,接內著順中山容中路往南下一直到塗門街頭(與新門街交界處),往左拐一直走到塗門中段,經過文府廟百源路口就到了清凈寺,最後從塗門街走到棋盤園,穿過舊車站,義全街,一直到南菜市附近,即可見到天後宮

㈧ 想去泉州玩2天1夜,並想去景點西街,開元寺,鍾樓,西湖公園,崇武古城,洛陽橋

路線一:西湖公園——開元寺——鍾樓西街——府文廟天後宮(可選)——崇武古城——青山灣——洛陽橋

  1. 泉州動車站搭17路公交車到西湖公園站,下車直達玩;(西湖公園不收門票)


  2. 西湖公園到開元寺(這段很多站都可以到開元寺西門,你到時候搜下網路地圖),下車玩;(開元寺收門票,以前是10塊錢,好久沒進去了)


  3. 開元寺出來,問人或者網路地圖,走400米到鍾樓(就是一個交通信號燈,不是可以進去的樓),往前繼續走200米到底西街,吃喝玩樂,(鍾樓跟西街就是古老商業街不收門票)


  4. 府文廟,天後宮都在這片,時間充裕也可以安排進去;


  5. 西街出來,就可以搭公交到客運中心站(這段公交也很多到客運中心站),到客運中心站裡面買一張大巴的車票到「崇武」,然後搭車到崇武,過程有點久。


  6. 崇武就是農村地區了,上大巴的時候,告訴司機你們是去崇武古城玩的,讓他找個合適的地方讓你下車,你有兩種選擇:

    1.古城景區門票45塊錢,地方比較小,玩不了多久;

    2.不進景區想看古城民俗村,可以沿著城牆走,看見石頭門洞就走進去,沒人攔你,也不用錢;


  7. 古城出來,我的建議你們可以打的或者摩的到附近的「青山灣」露營(大老遠跑到崇武就看個古城肯定不值,青山灣是個很適合露營的沙灘)


  8. 最後就是洛陽橋,從崇武坐回泉州方向的大巴(就在青山灣出來的公路等就可以,揮手就停),到洛陽橋附近下車,跟司機說一下,他就知道讓你在哪下車了!(上車前要問下有沒有到洛陽橋,有兩個方向的車)


9.這邊結束之後,你可以選擇查網路地圖搜公交直接回動車站。


這條是比較順路的路線,除了等大巴,城裡人可能不習慣,其它的話交通,還是很簡單的,還有什麼疑問,再問我吧,或者可以加我qq。

ps:泉州的農村都不會很偏僻,當你找不到路的時候,叫下滴滴打車,或者Uber,就可以叫到車了!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