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必去的幾座山
① 七律長征中提到了幾條河和幾座山
七律長征中提到的河:金沙江、 大渡河。
七律長征中提到的山: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烏蒙山、岷山。
七律·長征
作者:毛澤東
時間:1935年10月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白話譯文: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裡也不過是一顆泥丸。
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雲的峭壁懸崖,熱氣騰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里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後個個笑逐顏開。
(1)千山必去的幾座山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為粉碎國民政府的圍剿,保存自己的實力,也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從江西瑞金出發,開始了舉世聞名的長征。
這首七律是作於紅軍戰士越過岷山後,長征即將勝利結束前不久的途中。作為紅軍的領導人,毛澤東在經受了無數次考驗後,如今,曙光在前,勝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七律·長征》寫於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這首詩從首聯開始,全詩就展開了兩條思維線,構造了兩個時空域,一個是客觀的、現實的:「遠征難」,有「萬水千山」之多之險;一個是主觀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閑」。這樣就構成了強烈的對比反襯,熔鑄了全詩浩大的物理空間和壯闊的心理空間,奠定了全詩雄渾博大的基調。
頷聯、頸聯四句分別從山和水兩方面寫紅軍對困難的戰勝,它是承上文「千山」和「萬水」而來。詩人按照紅軍長征的路線,選取了四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地理名稱,它們都是著名的天險,高度地概括了紅軍長征途中的「萬水千山」。
這首詩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戰斗歷程,熱情洋溢地贊揚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② 《七律•長征》中千山代表是哪兩座山
千山,
五嶺:即越來城嶺、源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庚嶺的總稱。位於湖南、江西、廣東、廣西四省邊境。
烏蒙:即烏蒙山,是穿行於貴州、雲南之間的山脈
岷山:在四川和甘肅邊界
萬水
大渡:指大渡河。
金沙:指金沙江,是長江上游的一段。
③ 古詩詞里的千山指的是哪座山
這里兩句里的千山都是量詞,形容很多的山,這是詩的浪漫。
譬如岑參的,千樹萬樹梨花開,裡面的千樹萬樹也不是具體指的哪棵樹。就是一個量詞,形容很多的意思。
④ 我想在沈陽周邊找一個純爬山的地方,不要門票的,遼陽本溪都可以,推薦什麼棋盤山、千山、鳳凰山的就免了
馬耳山吧,那裡山不高,人也少,環境可以。位於沈本交接之地。
⑤ 鞍山市 千山韓家峪方向樊梨花山寨 在哪!那裡有個點將台 蟒仙 狐仙洞 ,還有梨山聖母 薛仁貴
開車的來朋友在鞍山(自達到灣)下高速!---- ----做火車的朋友!從鞍山火車站下車乘坐8路公交車到韓家裕站(還有一站到千山正門)下車,打車15---20元就送到
山寨下!
點將台就在山腳下,很不起眼的!
⑥ 萬水千山只等閑中只用三座山是什麼寫法
你是說實際只有三座山,那就是誇張的寫法啊!
⑦ 千山山脈的主峰是那座山
千山山脈位於遼東半島,為長白山余脈, 東北接長白山,西南至大連市的老鐵山,大致是東北-西南走向。千山山脈兩側為遼東低山丘陵。 主峰是綿羊頂子山,海拔1046米。
⑧ 千山到底有多少座山
文學上的一種誇張手法
沒有必要去弄懂到底有多少座呵呵
⑨ 千山百峰各有仙,敢問道友哪座山
正一薩滿為一統
東北懸天一仙山
千山百峰各有仙
敢問閣下那座山?
⑩ 千山最高的山是那座啊
國家測繪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千山仙人台「長高」0.2米後,千山風景區表示,在即將出版的《千山導游》和著手印製的宣傳畫冊等各類宣傳品中,將標示仙人台708.5米這一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