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景區哪裡必去
① 以前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景區現在為何沒落了
眾所周知,濟南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城市之一,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如今提到濟南相信最讓遊客印象深刻的就是“大明湖邊的夏雨荷”,但是小編覺得濟南最出名的應該是“泉”,泉水對濟南來說就好比這座城市的“魂”,城中72泉更是名滿天下,但是最出名的要數72泉之首的,素有“天下第一泉”之稱的趵突泉。
② 趵突泉景區有哪些名泉
濟南,位於山東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黃河。自古有「泉城」之美譽,為版世界少有的集「山、泉、權湖、河、城」於一體的城市,各種資源豐富。著名景點有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百脈泉、靈岩寺、紅葉谷、跑馬嶺等
趵突泉:位於濟南市趵突泉公園內,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公園內泉水眾多,有著名的金線泉、漱玉泉、馬跑泉、卧牛泉等27處名泉。園內有濼源堂、娥英祠、望鶴亭、觀瀾亭、尚志堂、李清照紀念堂與易安舊居、滄園、白雪樓等名勝古跡。公園以趵突泉(見圖5-24)為中心,以觀泉、賞戲、品茗為特色。
趵突泉
③ 趵突泉簡單介紹 給小弟說說啊 本人沒去過……
濟南趵突泉公園簡介
趵突泉公園始建於一九五六年,因內有趵突泉而得名。現居市中心,位於濼源大街西首。趵突泉周圍泉池眾多,形成了趵突泉群。著名的金線泉、漱玉泉、馬跑泉、卧牛泉、皇華泉、柳絮泉、老金線泉、洗缽泉、尚志泉、螺絲泉、滿井泉、無憂泉、白雲泉、望水泉、東高泉、登州泉、杜康泉、混沙泉、龍池泉、白龍灣等,構成了四大泉群之首。作為眾泉之冠趵突泉成了泉城的獨特象徵。
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全園共規劃為十個景區,這就是趵突泉景區、三大殿景區、尚志堂景區、漱玉泉景區、東門入口區、楓溪景區、滄園景區、白雪樓區、南門入口區、萬竹園景區,總面積近百畝。
趵突泉景區在我們公園內西側,是全園構圖中心,由亭、堂、廊、榭組成了一個封閉空間,高低錯落的建築像眾星捧月一樣,簇擁著噴突騰涌的趵突泉,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泉景,被譽為濼水之源,在史書上第一次出現是<<春秋>>上關於魯桓公和濟襄公談判兩國邊界一事的記載。魯桓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齊國和魯國因邊界爭執發生戰爭,次年春,魯桓公到齊國談判邊界問題,會齊侯(齊襄公)於濼。濼,濼水的源頭,即趵突泉。所以趵突泉為人所知已經有二千五、六百年的歷史了。當然那時濼水之源,名字並不叫趵突泉,北魏時,因泉上建有娥姜(英)廟,谷稱娥姜(英)水,直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學家曾鞏始稱為趵突泉,並流傳至今。不過,宋朝.金代曾有人稱叫「溫泉」、「檻泉」、「爆流泉」、「瀑流泉」等等,但都不如趵突泉這個名字精當傳神。
趵突泉,三窟並發,聲如隱雷,「泉源上奮」,「水涌若輪」稱「趵突騰空「。「雲霧潤蒸」是趵突泉一景。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到了嚴冬早晨,水面上水氣裊裊上升,象一層薄煙,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梁畫棟,這一切與淡淡的薄霧,構成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奇特景觀為濟南八景之一,歷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多有贊美。諸如宋代曾鞏、蘇軾、金代元好問,元代趙孟府、張養浩,明代王守仁,清代王士禎、蒲松齡、何紹基等都有吟泉佳作。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在趵突泉邊寫詩刻石,頌揚名泉,當代文豪郭沫若等也都有贊頌的美文。
趵突泉東西之間的這座南北向的小橋,名曰來鶴橋,原為木橋,明代萬曆初所建,天啟末年重修,濟南解放後擴建公園時將其改建為石橋。橋南首的彩繪木牌坊是原來的樣子,牌坊匾額朝南的一面上刻「洞天福地」;朝北的一面是「蓬山舊跡」,「蓬山」指傳說中東海神山的蓬萊、方丈、瀛州三座神山,趵突泉為何稱「蓬山舊跡」?意為東海神山不過傳說而已,誰也沒有見過,但趵突泉的三股水其狀如山,但不可攀,好象神話中的蓬萊仙山一般,所以稱其為「蓬山舊跡」。泉池西側伸入水中的小亭叫觀瀾亭,此亭建於明朝天順五年(1461),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亭西牆壁上嵌刻的兩塊石碑,一塊「觀瀾」兩個大字,取自<<孟子.盡心>>「觀水有術,必觀其瀾」,為明代書法家張欽的墨跡。另一「第一泉」的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間王鍾霖的手筆。亭東泉池中這塊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鐫三個雄健大字:趵突泉,為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所寫,細心的遊客有的可能會發現突變成了「突」,缺了兩點,傳說勁挺柱涌的三股水把「蓋子」頂掉了,才使「突」字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當然這只是形容泉水勢強,人們的一種遐想。泉池南岸透窗臨池榭廊是解放後所建,近年來成了「閑時墨客會名優」京劇名流演出的舞台。趵突泉東池北岸,依水而著,窗明幾凈的建築就是有名的蓬萊茶社,又稱望鶴亭茶社,清代文人施閏章曾寫詩歌曰:「仰而見山之青,俯而見泉之潔,清流激湍兮,孰浚其源?潛蛟出蟄兮,飛虹蜿蜒」。說明這個地方在當時是極目遠眺,俯首凝視,觀賞領略遠近山水之美的絕妙境地。據說當年康熙、乾隆兩個皇帝都曾在這里臨水靜坐,品茗賞泉,領略趵突泉的萬般風韻。當品嘗到趵突泉水後,竟將南巡中攜飲之北京玉泉水全部換為趵突泉的水,故有「潤澤春茶味更真」,不飲趵突泉的水,空負濟南遊之說。趵突泉池北岸的大殿叫「濼源堂」,緊挨濼源堂的兩座大殿,統稱呂祖廟,也叫「呂仙祠」、「呂公祠」、「呂祖閣」。
這三座大殿坐北朝南,在同一中軸線上,自成院落,是一組較大的古建築群。解放前,第一大殿祀道教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稱「呂祖閣」,第二大殿祀呂洞賓的教師鍾離權,稱「鍾離宮」,上層祀文昌,第三大殿是斗母殿。最南的大殿濼源堂,三間兩層,歇山飛檐,古色古香,楹柱上的木刻楹聯,「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是趙孟府的泳泉句,由當代著名書法家金榮先生書寫。一大殿始建於北宋熙寧年間,南殿臨濼水的源頭,故稱「濼源堂」,北殿面對歷山故稱「歷山堂」,解放後恢復為「濼源堂」。遊客們看到中間這座殿堂叫娥英祠,娥英祠是紀念大舜的兩妃娥皇和女英而建,據<<水經注>>記載:「濼水谷謂之娥姜水。以泉源的娥英祠故也」足以證明在1500年前就建有此祠。現在的祠是明代建築。娥英祠後面的「三聖殿」是清代建築。在院落內花格透牆鑲嵌著的30餘方石刻都是明清時名人的泳泉佳作,院內這尊石碑,前書「激湍」二字,後<<再題趵突泉作>>出自康熙和乾隆之手,兩個皇帝在同一石碑題詞作詩,在國內極為少見,這些碑文,石刻文物不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也是研究泉水文脈不可多得的史料。
尚志堂原是「金線書院」(亦名尚志書院),由金線泉得名,同治九年,山東巡撫相寶禎建書院,手書額「尚志堂」,「尚志」是「仁義」的意思。堂後設齋舍數十間,門口寫著「金泉精舍」。此後,相繼改為「校士館」、「師范傳習所」、「存古堂」,是專門培養科舉人才的機構。院外三面小溪環抱,泉水深淙,沿屋穿廊,使整個院落顯的敞中有蔽,鬧中有靜。北廳房為主建築,背後有修竹、芭蕉相掩。西廊的冬青樹叢,掩映道路,形成綠廊。院內名石「待月峰」屬宋代壽山艮岳遺物,上面布滿月形透洞,每當皓月當空,月光穿過洞穴,灑在池邊水中,景觀奇特,故有詩贊詠:「精靈俊逸玉玲瓏,神工鬼斧渾然成,一輪三十六輪月,變幻俱在此石中」。(竹石軒)尚志堂院中栽植的白玉蘭,紫玉蘭,初春花開,芳香撲鼻,人們還把該院稱作「玉蘭院」。
漱玉泉景區與尚志堂景區相鄰。東側高近4米,重約8噸的太湖石,挺拔露骨,筋絡明顯,紋理凹凸,具有皺、痩、透的優點,名叫龜石,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張養浩之物。別小看這塊石頭,它是重要文物,現鳳、龍、麟稱為四大靈石,是唯一保存下來的一塊名石,極為珍貴,稱為鎮城之石,堪稱泉城第一名石。傳說在這塊石下留影將可健康長壽。這方名石立於這蒼松翠竹之間,宛若一幅立體山水畫軸。龜石北面隔路處的假山建於六十年代,泉溪環繞,山徑盤曲,青松垂蔭,登高望下可一覽園內外景色。漱玉泉是大家看到的這個呈長方形,四壁欄桿皆有漢白玉石砌成,潔白溫潤,清澈可見的泉池。您們看,泉水從石壁上平展溢出,狀如水晶簾幕,經過一片雲集的亂石斜濺,活潑歡騰地瀉入這方遠二十餘公尺的池塘里,其聲琅琅,響若漱玉,相傳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居住時,經常在泉邊梳妝打扮。漱玉泉對面的這座民族形式的小院落,是為紀念李清照而建的「李清照紀念堂」。這是根據李清照故居在漱玉泉邊的歷史記載,按照民族風貌六十年代的建築。院內由正廳溪亭、疊翠軒、迴廊、大門構成,奇峰聳立,松竹掩映,整個院落顯得朴實清幽。門樓、正廳、迎門屏風前後均為當代文豪郭沫若民題字。正廳楹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後主遺風」的對聯體現著郭沫若大師的文才。院內東牆壁嵌刻的20方石刻墨跡出自啟功、蔣維崧等著名書法家之手。紀念堂正廳,迎門聳立的李清照全身塑像,為著名雕塑家王照善等人創作。廳內陳列的李清照生平事跡、各種版本的著作和書畫家為紀念堂所作的字畫極為珍貴難得。漱玉泉景區名泉眾多,除了千秋飛流的漱玉泉,還有春城飛花的柳絮泉、千載神奇金線泉,古樸如鏡皇華泉,水聲聲情馬跑泉等諸多名泉。
東門入口區建築中採用了許多「建築小品」。運用障景手法,迎門疊山,避免一覽無余,山高4米,寬13米,長30米,氣勢磅礴,青條披扶,松柏儲澗。山後溪流環抱,山中洞壑幽深。遊人可繞繞山穿洞進入南側景色開朗的楓溪區。楓溪開闊狹長,透視線達120餘米。前景為向島榭,中景為曲橋,遠景是假山,山後跌瀑布,兩岸植花木,景深悠悠。
趵突泉東南的滄園,是一九五六年為紀念明代嘉清年間濟南的著名詩人,也就是「後七子」之一的李攀龍(滄溟)所建,因其自稱滄海一勺,故為滄園,共三廳兩院,外廊環繞,曲廊相圍,園內植有奇花異木,陳列有各種盆景,如果在冬季,蒼松滴翠,修竹婆娑,臘梅盛開,恰似一幅立體歲寒三友圖。滄園,內設王雪濤畫,王雪濤是當代著名畫家,善長小寫意,與潘天壽、李苦禪等齊名,展室內珍藏著200餘幅珍品遺作,供遊人長期觀賞。
白雪樓景區西臨無憂泉,東靠楓溪島、南沿新泉池,白雪樓位於景區中心。原來的白雪樓是明代萬年間所建,樓是五間兩層,坐北朝南,前面出廈,落地木鬲,起初稱「歷山書院」、「白雪書院」直到嘉慶八年,樓上房檐下方有「白雪樓」匾額。光緒年間,在此居住的膠州人匡源在門的上方又雕刻了「李滄溟先生祠」的匾額。房舍後為李姓居住,擴建公園時被拆除。白雪樓是李攀龍的讀書處。李攀龍(1514-1570),字於鱗,號滄溟居士,歷城人,是明代著名文學家,中國文學史上後七子之一,被尊為「宗工巨匠」,蔚為一代詞宗。倡導文學復古運動,寫過不少出色的五、七言律詩和絕句,人稱「為三百年絕調」,著有<<滄溟先生集>>,考中進士後去陝西任按察司提學副使。嘉靖三十五年,因與巡撫殷中丞意見不合,辭職東歸,後起復為浙江按察司副使,轉河南按察使,卒於官。白雪樓景區藤蘿掩蔭,地形開闊成了趵突泉的文化娛樂中心,每天絲弦悠揚,古箏陣陣,專業劇團為遊客獻上他們精心創作的節目,聽曲觀泉別有一番情趣。
趵突泉南大門佔地1575平方米,東西長47.5米,南北深13米,主門高8.4米,設計新穎,古今結合,造型別致具有傳統風格和地方特色,韻味十足的垂花門,配以懸山歇山鉤連干革塔屋面,門樓飛檐,前後丹柱,雙脊比翼。紅柱、綠瓦,盎然古意。石級、圍欄、平台典雅莊重。門前方池總長29米,寬9米,池內吐水吐雨,人造噴泉珠濺玉。大門內外顏額上的「激湍」、「趵突泉」金字匾牌取自康熙、乾隆手跡,門內側「濼源門」集書聖王羲之之字。抱柱前「噴珠屑玉水瀾翻,盈魯育齊相鼎峙」的楹聯摘取自乾隆的詩文筆跡。整個建築空間通透,園景顯露,景色交融,流線貫通,迎門假山上的紅楓、耐冬、青松、翠竹與大門相映增輝,優美和諧,有關專家認定,趵突泉南大門堪稱中國園林第一門。是濟南又一重要景觀。
萬竹園是趵突泉的園中園,位於公園西鄰,是一座環境清幽、景色宜人的園林勝景,它佔地18畝,以13個不同院落組成,園內外有白雲、白龍、東高、望水、登州、杜康諸名泉,是一處獨具風格的私人庭園。萬竹園之名始見於元朝,明代隆慶四年(1570)宰相殷士儋歸隱濟南,居萬竹園易名為「通樂園」,又名「川上精舍」,清朝康熙年間,濟南著名詩人王蘋購得此園,又易名為「二十四泉草堂」,取園內望水泉居濟南二十四位之意。到了民國初年,軍閥張懷芝占據該園,歷經數年修建方成今日規模,一九八四年正式對外開放,一九八六年,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紀念館設在園內,李苦禪珍藏的書畫、文物及本人作品共400餘件長期展出,供遊人觀賞,萬竹園也稱李苦禪紀念館。萬竹園由四部分組成,前、東、西三園成品字形排列,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礎上,揉合了江南古典園林的特點和風格,利用牆、廊、溪、橋等對空間進行分割,構成了層層迭迭的院落。這個園子現有186間房舍,各院廳房都在一條中軸線上,曲廊環繞,院院相連,樓、堂、亭廡參差錯落,梁、額枋等處彩繪和雕刻的人物、鳥獸巧奪天工,細膩逼真。進門假山為清末民初遺物,萬竹園以竹為基調,各色名貴花木繁多,如玉蘭院、石榴院、海棠院、木瓜院等。萬竹園是個不可多得的園林,一九九三年被收入<<中國傳統民居圖集>>,它無論從園林藝術,還是從歷史文物來說,都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④ 請問: 我是中午到濟南。我要去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九如山瀑布風景區這些地方,我要怎麼安排形成呢
那就先吃點飯,休息一會,然後去趵突泉,票價40元,出來在泉城路逛一會,去恆隆看一內看,然後在泉城容廣場玩一玩,到晚上8點開始噴泉(夏季時間),看泉城廣場噴泉 第二天可以選擇區千佛山爬山,票價30元 下午去大明湖轉悠轉悠,但估計爬完山下午就不願意動了,第三天去九如山看看,但離濟南挺遠
⑤ 山東省好玩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由於很多景點是免費的,不僅沒有限流閘機,而且是開放式的,很多位置都能進去,因此客流數據都是估算,無法跟收票景點一起做具體的接待量排名。所以只能按知名度來做一個大概的判斷。
(名次不分先後)
泰山、嶗山、三孔、大明湖、趵突泉、台兒庄古城、蓬萊閣、劉公島、五四廣場奧帆中心、八大關。
這些即便不是客流量前十,也是妥妥的前十五。而從知名度和代表性來說,也都是最具影響力的。
泰山是五嶽之尊,自古以來帝王將相必會登高一呼的地方,客流長期穩坐山東榜首。
濟南的大明湖、趵突泉是泉城的旅遊核心所在。
青島作為山東旅遊接待量最大的城市,也是景點最多的,嶗山號稱海上名山第一,五四廣場和奧帆所在的浮山灣是燈光秀全國前三,八大關外國建築風格最多的街道,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像棧橋、金沙灘、極地海洋世界相比來說還得往後排排。
蓬萊閣是煙台的最大牌景點,劉公島也是威海的頭牌,台兒庄古城是近幾年的新貴。不過既然去了一座城市不可能只去一個景點,比如去了煙台,這蓬萊閣和長島、養馬島都要去的。威海除了劉公島還要去成山頭。所以如果把省內人氣相近的景點都列出來,怎麼也得有20個左右。
當然這不同的景點類型,其主要的客源也不一樣。比如青煙威主要是以年輕人為主,尤其小情侶和帶孩子去的居多,當然也有不少度假的;而濟南、泰安、濟寧等城市以中老年居多,爬山、看泉水、逛古城。
山東是旅遊大省,多次榮膺遊客接待量第一,不過這幾年新開發的景點有些少,沒能充分利用網紅帶流量,如果加以開發,山東還有很多大家並不熟悉的好玩景點。
⑥ 山東濟南的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各要玩多久(最好有大概的理由),請去過的人幫幫忙
千佛山抄:千佛山六點以前進去就是免費的,你要是走馬觀花,爬上去每個大概看看差不多一個多小時吧,但是你要是帶著仔細欣賞的態度,那就時間長了,就打三個小時吧,加上下山上山。三個小時就夠了。因為上面主要是佛像之類的,覺得沒什麼值得仔細欣賞的。
早上去大概上午九十點鍾就可以做車去趵突泉了。
趵突泉兩個小時就能玩過來,裡面有李清照的居所,還有三個泉眼之類的。加上你照相走走停停,差不多兩個小時左右就能玩的比較盡興了。
中午十二點多可以到芙蓉街吃點飯。
下午游大明湖,大明湖裡面有一些類似於碰碰車的遊玩設施,所以如果你只是走馬觀花,差不多一個小時就能走一個遍。如果你要是玩玩這些東西外加照相之類的怎麼也得兩個多小時吧,最多三個小時。
上上說的都是在你知道交通線路的基礎上說的,排除你坐車的時間。但是這些地方交通還是很便利的。
一天你就能玩的很High,但是如果你不想這么累,可以自己合理分配一下。一天半就可以玩得很好,還不累。綜上所述還要根據自己體力腳力來定。只能是參考。
希望能幫到你。濟南歡迎你~~
⑦ 我在濟南只有一下午時間,去千佛山還是趵突泉 哪個好玩一些
推薦:
趵突泉
理由:
1、來去匆匆,登山勞累,不便;
2、濟南素以泉水名聞天下,趵突泉更有天下第一泉之美譽,來此一趟,不賞泉豈不遺憾?
3、千佛山也不錯,但無非是山峰、岩石、宗教廟宇,全國各地都能見到類似景觀,唯獨濟南的泉水在別的地方拷貝不得;
4、今年適逢濟南泉涌5年不退,乃最佳觀賞時機!
5、游完趵突泉,順便出門看看濟南大客廳——泉城廣場,近在咫尺。
祝你玩得愉快!
附錄:
一、趵突泉
天下第一泉
漱玉泉
趵突泉公園內的李清照紀念堂
李清照像
二、千佛山
登上千佛山,可俯瞰濟南全城
千佛山山門
千佛山卧佛
千佛山上著名寺廟——興國禪寺
舜祠
魯班祠
三、門票
千佛山門票:30元
趵突泉門票:40元
四、趵突泉導游詞
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天然泉水為主要景觀,融合江南園林特色,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自然山水公園,是濟南市著名的游覽勝地之一。趵突泉公園建於1956年,因為園內有趵突泉而得名。它位於濟南市中心,總面積10.5公頃,與大名湖、千佛山並稱為濟南市三大名勝。趵突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與其附近的金線泉、漱玉泉、柳絮泉、馬跑泉等20多處泉組成趵突泉泉群。趵突泉水質潔凈,清冽甘美,水溫一年四季恆定在18攝氏度左右。3座泉眼浪花飛濺,「趵突騰空」為濟南八景之一。在2003年以前的幾年時間內,由於持續乾旱,加上工農業用水,地下水位下降,趵突泉的水位達不到噴涌的26.8米高度,看不到當年趵突泉噴涌的壯觀景象,只能從一些圖片和我的介紹中領略一下趵突泉當年的風采。但是,由於近年濟南市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節水保泉措施,如關閉市區所有自備井、人工回灌、在南部修建水庫等,加上近年天公作美,降雨量超過30%以上。從2003年9月6日開始,所有泉水復涌,至今水勢旺盛。今天大家都很幸運,我想應該能初步領會到很久以前的「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美景的意境了吧!
東門入口區
東門:趵突泉公園有3個門。我們看到的這座白牆灰瓦、出檐卷山、卷棚式的民族風格建築的大門就是趵突泉的東門。大門匾額上「趵突泉」3個貼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來濟南時題寫的。
假山 :進入大門,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就是這座假山。這座假山建於1964年,是選用濟南南部山區的山石築成的。這些山石因為石質、色澤與江蘇無錫太湖石有相似之處,所以被稱為北太湖石。大家知道為什麼要迎門建假山嗎?這是採用我國古典造園藝術中障景的手法,把園中的美景擋在後面,讓人留有懸念,激起繼續參觀的念頭。中國有句古話,叫逢峰右轉,就是說遇到山峰往右轉。現在就請大家隨我右轉,繼續參觀。
晴雨橋: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趵突泉的一大奇觀,這座小橋叫晴雨橋,它因為下面的晴雨溪而得名,晴空萬里,但我們在看看溪面上好像下雨般而名。
漱玉泉景區
龜石:我們前面這一塊高聳的名石叫龜石,是一塊著名的太湖石,是元代散曲家張養浩收藏的。張養浩是濟南人,他酷愛自然山川,棄官歸隱濟南後以山猿、野鶴、山石為友。據記載,他曾經收藏了10塊名石,其中4塊根據它們的形狀分別命名為龍、鳳、龜、麟,總稱為四大靈石。如今其他3塊靈石都已不知所在,只留下了這一 塊龜石供人們憑吊。大家看這塊石頭的樣子像不像兩只烏龜,面對面地站立著?這塊龜石姿態優美,紋理自然,高4米,重8噸,堪稱濟南第一名石,具有太湖石瘦、皺、透、漏、秀的特點。遊客大多在此與石合影,取延年益壽之意。
漱玉泉:我們面前這一汪清泉也是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名叫漱玉泉。大家看「漱玉泉」3個字是已故的濟南書畫家關友聲的手筆。關於漱玉泉的來歷說法不一,其中一種是從「漱石枕流」這個成語而來的。晉朝時,孫子荊要去隱居,就對好友王武子說欲「枕石漱流」因口誤說成「漱石枕流」王武子說「流可枕,石可漱乎?」孫子荊回答說:「所以漱石,以礪其齒;所以枕流,以洗其耳。」隱寓潔身自愛、磨礪其志的意向。「漱玉」泉將玉代石,更加妥切地表達了泉水清潔柔潤的水質。也有人講,古代把女子的牙齒稱為「玉」,宋代著名的愛國女詞人李清照在這里居住時,經常在泉邊梳洗打扮,因而得名。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為李清照的詞集《漱玉泉》而得名,但這就無從考證是先有詞集後有泉名,還是先有泉名後有詞集了。
李清照紀念堂:我們右手邊這座古典風格的建築是「李清照紀念堂」。這是根據李清照故居在漱玉泉邊的記載,於1959年為紀念傑出的宋代女詞人而建造的。紀念堂佔地300平方米,具有宋代的建築風格,經1999年擴建,現在面積4000多平方米,堂閣亭台,溪水環繞,成為國內面積最大的李清照紀念堂之一。我們現在看到的屏風上,是郭沫若先生於1959年為李清照題的詞,前面是「一代詞人」,後面是「傳誦千秋」。這是郭沫若為李清照紀念堂題寫的一首詩中的幾句。全詩是:「一代詞人有舊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轟烈,傳誦千秋是著書。」院落里種植的芭蕉、海棠、桂花等都是李清照生前喜歡的植物。
大家來看紀念堂正廳門前抱柱上的木刻楹聯。上聯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下聯是:「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後主遺風。」上聯講李清照故居的所處的優美環境,下聯講的是李清照寫的詞以及為她的丈夫《金石錄》所做的序具有南唐後主李煜的風格。(李煜,作為帝王他是失敗的,而作為文人,他則佔有一席之地。他的詞《虞美人》是這樣寫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我相信大家對這首詞都非常熟悉。
我們看到的紀念堂正廳中的塑像就是李清照,這是由著名雕塑家王昭善等創作的,用石膏雕塑,塑像象徵著李清照清清白白的一生。廳內陳列李清照生平事跡介紹,牆上是當代名家的題詠字畫,玻璃櫃里陳列著李清照著作的各種版本和後人研究的各種專著期刊等。大家看牆上還有一幅畫像,是李清照31歲時的畫像。李清照看上去是不是顯得很老,不錯。為什麼會這樣呢?待會兒我給大家介紹她的生平的時候就知道了。
大家隨我右轉,到新開辟的李清照蠟像館去了解一下這為著名女詞人的一生。蠟像館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父母教誨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出身上層士大夫家庭,父親李格非官居禮部員外郎,博學多才。母親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知書善文。李清照出生在這樣一個書香門第,自幼受到雙親熏陶,加上她資質聰慧,酷愛讀書,故成為著名的文學藝術家,尤以詞作蜚聲文壇。
第二部分是師壇綻秀 李清照才華橫溢,博學多能,十多歲時就很有名氣。她的詞受到當朝文人周邦彥、張耒、黃庭堅等人的贊譽。這一組蠟像展示的是李清照和當朝著名文人探討詩詞的場景。
第三部分是志同道合 1101年,李清照18歲,與趙明誠結婚。趙明誠是丞相趙挺之的第三子,宋代著名的金石學者。婚後夫妻恩愛,志同道合,除做詩填詞外,還收集金石書畫,並著有《金石錄》一書。在創作形式上,她善於運用白描手法塑造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語言清麗動人、通俗流暢,世稱「易安體」,對後世影響頗大。在詞學評論上,她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要求嚴格劃清詩和詞的界限,反對以作詩的方法作詞。在名家輩出的宋代詞壇上,李清照獨樹一幟,成為詞人中最傑出的代表之一,後世有人稱之為「詞聖」。
李清照一生奮筆不輟,著述甚豐。原有《易安居士文集》7集、《李易安集》12卷,可次這些作品多已失散,現僅存《漱玉詞》一卷及其他零星著作。由於李清照前期與丈夫過著悠閑的生活,而且趙明誠經常外出,因此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多是歌頌自然和描寫男女之間的愛情,如《如夢令》、《怨王孫》等。她有一首《一剪梅》是新婚不久思念遠游的丈夫而作的。詞中寫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從中可見她相思之苦。在《醉花陰》一詞中她寫道:「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第四部分是流寓江南 1127年,金兵入侵中原,宋室南渡。夫婦兩人移居江南。不久趙明誠病逝,這給了李清照很大的打擊,所以年紀輕輕卻很快衰老。李清照後來嫁給一個當朝官員張如舟。婚後3個月,李清照發現張如舟是一個貪官,就告發了他,並且同他離婚。在當時的時代,她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氣呀!國破家亡、夫死物失、惡語中傷一起向她襲來,李清照在籬亂和貧困中度過了凄涼的晚年。由於後期生活上的艱辛,李清照的作品主要是悲嘆身世,抒發精神上的痛苦,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梁啟超曾評價這首詞「一字一淚,都是咬著牙根咽下」。
然而,女詞人這種沉痛,並不是個人的無病呻吟。在祖國的大好河山被拱手讓敵的情況下,個人生活遭遇所引起的沉痛,也就是一個具有愛國心的人應有的那種蘊涵國家興衰之感的沉痛。她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流傳至今的《夏日絕句》詩中展現得淋漓盡致:「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慷慨激昂,正義凜然,以寧死不肯渡烏江的項羽來諷刺當時倉皇南逃、不敢收復失地的南宋政府。孑然一身的李清照,晚年的生活是凄涼的。有關她的記載截止到73歲。但是,這為曠世女詞人美輪美奐的詞句和高風亮節的情操卻將永世流傳。
趵突泉景區:各位團友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趵突泉主景區,首先我來看一下濼源堂楹聯。我們看濼源堂楹柱上懸掛的木刻楹聯,上面寫的是元代趙孟頫的詠泉的佳句,上聯是;「雲霧潤蒸華不注」,下聯是:「波濤聲震大明湖」。字是魏體,是當代著名書法家金棼先生書寫的。這兩句楹聯把趵突泉的特點表達得淋漓盡致。華不注是一座小山,位於濟南東北部,因非常陡峭,可以跟陝西的華山媲美,故又稱小華山。趵突泉水溫常年恆溫,保持在18攝氏度,而濟南的天氣非常寒冷,最冷時可達零下十幾攝氏度,溫差很大。這時在趵突泉的水面上形成一層水汽,水汽蒙蒙上升,把遠處的華不注山都給遮住了;趵突權泉噴涌的轟鳴聲在大明湖畔都可以聽到。濼源堂跟娥英祠和三聖殿共同構成了三大殿景區。
過了濼源堂我們首先看到了這快著名的雙御碑。請大家看一下它的前後兩面,看看它有什麼特點?對,這塊碑前後分別有康熙、乾隆兩位皇帝的墨寶,雙御碑因此而得名。康熙皇帝先後六次來濟南。每來必題必詠,並且題字多有三點水。這塊碑的前面就是他於1684年第一次來濟南時所書的「激湍」兩字,用二字來形容趵突泉,可見它當年噴涌的壯觀景象。康熙皇帝的孫子乾隆皇帝每來趵突泉,也都有詩篇。1784年他第二次來時適逢山東大旱,趵突泉停噴,他沒有看到第一次來時那種趵突騰空的壯觀景象,感到十分遺憾,便寫下來《再題趵突泉作》刻在石碑後面,詩的最後一句是「擬喚天龍醒痴眠,今宵一灑功德水」然後浴手焚香,祭天乞雨,接著就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雨,趵突泉就復噴了。雙御碑是十分罕見的,它顯示著趵突泉的名氣和地位,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書法和觀賞價值。
趵突泉:趵突泉歷史悠久,古稱濼。據記載,春秋時期,魯桓公18年曾「會齊候於濼」。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載:「濼水出歷城縣故城西南。」北宋時,又稱「檻泉」、「瀑流」,宋代文學家曾鞏始稱「趵突泉」。 我們面前這一方水就是聞名天下的趵突泉了。趵突泉,三窟鼎立,「泉源上奮,水涌若輪」。清朝人劉鶚在《老殘游記》里寫道:「三股大泉,從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據士人雲:『當年冒起有五六尺高』,氣勢壯觀,故稱『趵突騰空』。古人把它列為濟南八景之首。趵突泉由於景觀奇特,故被歷代文人贊詠。我覺得對趵突泉描寫得最好的當屬老舍先生的《趵突泉的欣賞》。我們右前方有幾塊石碑,大家看一下。首先,「趵突泉」三字是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題寫的,不知道注意到沒有,「突」字少了上面一點,為什麼?有兩種說法。一說這表達了人們的一種願望,希望趵突泉永遠噴涌,沒有盡頭,故意寫成這樣;一種說法是當年趵突泉噴涌的勢頭非常旺盛,泉水把突字的點給沖掉,順著河流到大明湖去了,所以大明湖南門牌坊上的「明」字多了一筆。其實,趵突泉的水流進護城河,經小清河匯流到大清河,最後流入渤海。「觀瀾」兩字是明代山東布政使張欽書寫。「第一泉」碑是由清代王鍾霖題寫的。當年乾隆皇帝在北京時,已封了北京的玉泉為天下第一泉,下江南時,帶了玉泉的泉水供路上飲用。當他來到趵突泉,品嘗了趵突泉的水後,認為趵突泉水比北京玉泉的泉水還要好喝,於是把玉泉更名為「玉泉趵突」,又封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並倒掉了玉泉水,換上趵突泉水供路上飲用。用趵突泉的水炮茶味醇色鮮,素有「不飲趵突水,空負濟南遊」之說。
觀瀾亭:趵突泉西邊的亭子叫「觀瀾亭」,是觀賞趵突泉的絕佳位置。亭名取自《孟子.盡心》中「觀水有術,必觀其瀾」之意命名。當年乾隆皇帝來濟南時就在那裡觀賞趵突泉水。1953年毛澤東來濟南時也在那裡觀賞趵突泉。觀瀾亭上的楹聯是張養浩的詩句:「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時常吼半空雷」道出了趵突泉的氣勢。這是由我國著名的書法家武中奇題寫的。
來鶴橋:趵突泉的泉水為什麼清澈甘甜,這里有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有一群仙鶴來到這里,水中映出它們的倩影。看到自己這樣美麗,它們高興的叫起來,天上王母娘娘正在宴請群仙,聽到地上喧嘩,順手拿起一杯美酒瓊槳倒了下來,美酒正好潑到趵突泉里,從此,趵突泉泉水更加好喝了。就是因為這個傳說,我們把東邊的這個小橋叫來鶴橋。小橋最初是明萬曆(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初年,歷城知縣張鶴鳴建,原為木橋,1956年開辟為公園時改為石橋。橋頭的牌坊上寫有「蓬山舊跡」,另一面寫有「洞天福地」。傳說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3座仙山,這3座仙山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人們來到趵突泉,看到趵突泉的3股水柱,就像海中的3座仙山一樣,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猛然醒悟,原來仙山在此,所以明朝天啟年間,濟南知府樊時英建「蓬山舊跡」坊。趵突泉被古人稱為仙景,這泉水也如仙水一般,所以有喝趵突泉水長生不老之說。
南大門景區:我們現在來到了趵突泉南大門。南大門建於1995年,是一座仿宋建築,中國的建築以蘇州最為著名。不過我相信,任何一位到過蘇州的朋友在蘇州都沒有見過這么氣派的大門,它建築面積1575平方千米,氣勢恢弘、壯觀,被園林專家們稱為「中國園林第一門」
滄園景區
我們右手邊這個小園叫「滄園」,因園內有滄泉而得名,它位於趵突泉東南部,原名勺滄園,取滄海一勺之意,和白雪樓一樣是為了紀念李攀龍這位後七子領袖、著名的詩人而修建的。滄園是一座具有民族風格的建築,佔地2500平方千米,三廳一圍廊,南北向排列,青磚黑瓦白粉牆,不加雕飾,原中奇花異木十分豐富,各種齊魯風格的盆景給人以美的享受,寒冬時節,臘梅盛開,蒼松滴翠,秀竹婆娑,恰似歲寒三友的畫卷,令人留戀往返。
王雪濤紀念館:王雪濤紀念館坐落在滄園內,紀念館分為「無陋山莊、藕華樓、蘿月堂、瓦壺齋4個展廳,並有接待室、辦公室、服務部,建築面積755.6平方米。館內珍藏和車裂可王雪濤先生遺作212件,名人字畫6件,及先生生前用過的文房四寶等,王雪濤紀念觀是中國書畫名家紀念館會員,每年參觀人次逾百萬。
王雪濤原名王庭鈞,字曉封,河北省成安縣人,當年著名花鳥畫家,生前任北京畫院院長,他於20世紀20年代初入北平國立藝專學習,接受現代美術教育,師從多位名家,尤受齊白石老人偏愛,他融會貫通今名家畫藝,形成了獨到的藝術特徵,他創作題材廣泛,主題生機勃勃,畫中一草一木,花鳥蟲魚,都富有靈性。
楓溪景區:滄園西北側,迴廊盡頭有一水榭,名叫風榭。風榭以東,有長廊通向平台,台上有石桌石凳,遊人可在此休息,欣賞楓溪景色,楓溪是一個不規則的水池,東西狹長,周圍砌自然石,形成凹凸的樣子,水自西流過曲橋,迎面有假山橫阻,折而北流,形成較大的水面,猶現兩岸秀美的景觀,楓溪景區有風榭、月島、曲橋、假山、月島上種有楓樹、柿子、桂花等。從楓溪西端往東看,層次分明,山水相依,景緻深遠。
⑧ 山東省著名旅遊景點有哪些
1、孔廟、孔林、孔府
山東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曲阜「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淀、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
2、泰山
泰山古稱「岱宗」、「岱山」,世稱「東岳」,為「五嶽之首」、「五嶽獨尊」,位於山東省中部,總面積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頂海拔高度1545米。
泰山以其有容乃大的氣魄將歷史文化、自然景觀、地質地貌完美和諧地融合在一起,被譽為中國歷史文化的縮影、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自古泰山便被視為社稷穩定、政權鞏固、國家昌盛、民族團結的象徵,也成為幾千年來中國唯一受過皇帝封禪的名山。
3、龍口南山旅遊景區
南山旅遊風景區位於山東省煙台市龍口市境內景色秀麗的盧山之中,景區內的南山禪寺、香水庵、靈源觀、文峰塔、南山古文化苑等景點均系晉朝、
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遺跡,千年古剎,可謂聖地重光,更添新顏。古建築群中的亭榭廊塔,山林水系,依山構造,古樸典雅,迤邐壯觀,氣勢宏偉。
4、劉公島
劉公島位於山東半島最東端的威海灣內,人文景觀豐富獨特,既有上溯千年的戰國遺址、漢代劉公劉母的美麗傳說,又有清朝北洋海軍提督署、水師學堂、古炮台等甲午戰爭遺址,還有眾多英租時期遺留下來的歐式建築,素有「東隅屏藩」和「不沉的戰艦」之稱。
5、嶗山景區
青島嶗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山東省青島市,是國務院首批審定公布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中國重要的海岸山嶽風景勝地、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嶗山風景區由巨峰、流清、太清、棋盤石、仰口、北九水、華樓等9個風景游覽區和沙子口、王哥庄、北宅、夏庄、惜福鎮等 5個風景恢復區及外緣陸海景點三部分組成。
6、天下第一泉風景區
天下第一泉風景區,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公園、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景區總面積3.1平方公里,由「一河、一湖、三泉、四園」組成。一河是護城河,一湖是大明湖,三泉是趵突泉、黑虎泉、五龍潭三大泉群,四園是趵突泉公園、環城公園、五龍潭公園、大明湖風景區,是集獨特的自然山水景觀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於一體的旅遊景區,風景優美。
7、煙台市蓬萊閣(三仙山八仙過海)旅遊區
三仙山風景區位於山東省蓬萊市北端的黃海之濱,西與八仙過海景區、三仙山溫泉相毗鄰,北與長山列島隔海相望,是一處集旅遊觀光與休閑度假於一體的綜合性景區,更是山東半島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整個景區由和氣大殿、小怡和園、蓬萊仙島、方壺勝境、瀛洲仙境、瀛洲書院、藝術博物館、蓬萊歷史文化集錦、玉佛寺、萬方安和、歌舞大劇院等景觀組成。與景區配套的還有古典建築風格的五星級三仙山大酒店、溫泉洗浴等休閑度假設施。
8、台兒庄古城
台兒庄古城,位於京杭大運河的中心點,坐落於山東省棗庄市台兒庄區和魯蘇豫皖四省交界地帶。古城肇始於秦漢,發展於唐宋,繁榮於明清,有「天下第一庄」之稱(清乾隆賜)。古城佔地2平方公里,11個功能分區、8大景區和29個景點,是中國國內規模最大的古城。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有「中國最美水鄉」之譽。
⑨ 濟南趵突泉營業時間是從幾點到幾點
趵突抄泉趵突泉景區
營業時間:4月10日—10月9日 7:00—19:00
10月10日—4月9日 7:00—18:00
門票價格:40元/位 學生票:20元/位春夏季(4月10日~10月10日)
19:00~22:00,票價20.00元/人
秋冬季(10月10日~4月10日)
18:00~21:00,票價20元/人
趵突泉迎春花燈會期間(正月期間)夜場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