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度假景點 » 宋任窮故居景點介紹

宋任窮故居景點介紹

發布時間: 2020-12-19 15:07:38

⑴ 瀏陽有什麼能玩的地方

瀏陽隸屬長沙市,位於湖南東部偏北,東鄰江西省銅鼓、萬載、宜春;南接江西省內萍容鄉及湖南省醴陵、株洲;西倚省會長沙;北界岳陽市平江。古代瀏陽地屬荊州,因縣城位於瀏水之陽而得名。東漢建安14年(公元209年),即為東吳將領周瑜「俸邑」之一。由此可知瀏陽建縣至今已1790年。而且瀏陽是著名的「將軍之鄉」與聞名的「花炮之鄉」旅遊資源市區:瀏陽文廟、譚嗣同故居、新算學社舊址、譚嗣同墓、道吾山風景區、天馬山風景區、西湖山風景區、新文路步行街、民俗仿古步行街 瀏南新區:文家市秋收起義舊址、胡耀邦故居、楊勇故居 瀏西新區:宋任窮故居、瀏陽花木走廊、仙人湖生態旅遊新城 瀏北新區:周洛風景區、赤馬湖風景區 瀏東新區: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獅子山省級森林公園、張坊客家民俗坊 工業新城:王震故居

⑵ 瀏陽的風景名勝和歷史人物是什麼

瀏陽
湖南省瀏陽市位置

屬湖南省長沙市,位於湖南東部偏北,東鄰江西省銅鼓、萬載、宜春;南接江西省萍鄉及湖南省醴陵、株洲;西倚省會長沙;北界湖南省平江。處於長沙、株洲、湘潭三市「金三角」地帶,距省會長沙60公里,距黃花國際機場40公里,距京珠高速公路50公里。

瀏陽市地域東西寬105.8公里,南北長80.9公里,總面積5007平方公里。全市轄40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總人口133萬。

瀏陽市經濟

瀏陽市經濟以鞭炮煙花、生物醫葯、紡織服裝、建築材料、機械製造、礦產冶煉、食品加工、化工塑料、竹木加工、花卉苗木等十大產業支撐。其中以鞭炮煙花、生物醫葯、紡織服裝和花卉苗木頗有影響。

鞭炮煙花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享譽全球,是「中國花炮之鄉」,「瀏陽花炮」是全國唯一的花炮上市公司。

瀏陽已開發建設成中西部地區最大的生物醫葯專業園區,並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合作,成為該組織在中國唯一的生物醫葯產業區。

瀏陽市各項事業迅速發展,產權制度改革、金融安全區創、城市建設、經濟環境優化等工作在全省獨樹一幟,被譽為瀏陽現象」,成為「全國衛生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市)」和「湖南省文明城市」。

一曲「瀏陽河」,唱遍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坐落於美麗的瀏陽河之濱的紅土地瀏陽,風景秀麗,物產豐富,歷史悠久。

瀏陽市歷史

在這里,磅礴著一股歷史的風雲之氣 。走出了一大批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國家副主席王震、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彭佩雲、中顧委主任王首道等。走出了中國第一個為戊戌變法而流血犧牲的志士譚嗣同,走出了民國先驅唐才常、焦達峰。還走出了數十位挽民族之危亡、救生靈於水火的鐵血將軍和數萬名革命烈士。正是這些瀏陽河畔的俊彥人傑,真實而強勁地改變著中國歷史的進程,鑄就了一個民族的脊樑和靈魂。

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能像瀏陽這樣,讓美麗的鮮花,從地底的石頭內一直開到縹緲的夜空中;從湘中一隅一直開到北京、上海、香港、摩洛哥、巴黎等國際大都市的夜空。你不能不承認上蒼對這片土地的特別寵愛,才孕育了號稱「全球一」的稀世珍品——菊花石。而煙花的卓越風姿則讓瀏陽人的智慧照亮了神州的浩瀚長空,也點亮了全世界所有愛美的眼睛。紅檵木也只有在瀏陽人靈思妙手的點化下,才紅得如此光艷奪目。深厚的文化底蘊、古色古香的瀏陽文廟、奎文閣、千年古寺石霜寺,無不顯示著前輩人的智慧和文化底蘊。清末維新志士譚嗣同少壯時在瀏陽創辦了中國第一個算學館,開現代教育之先河。

這里,流瀉著一種自然的靈秀之美 有著「湘中明珠」之譽的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群山疊翠,萬壑爭幽,流泉潺潺,是理想的旅遊避暑勝地。而天下聞名的瀏陽河,則是瀏陽地域風情的眉眼,她的婉約靈秀在每一個彎回中盪漾生姿。此外如石霜寺的蒼古,瀏陽湖的明媚,古風洞的幽深,道吾山的肅穆,無不令人目授神與,如窺天機,若有所悟。

愛國主義是永恆的時代主題,瀏陽文物是全社會共同的財富。為充分發揮瀏陽文物資源的社會效益,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瀏陽成立了愛國主義教育服務中心,全面規范和管理各文物景點的建設和接待工作,開辟了一條以文物景點為主體,輔以休閑、觀光的愛國主義教育旅遊專線。

瀏陽市旅遊

瀏陽的主要旅遊區是: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周洛風景、道吾山、瀏陽湖、古風洞、石霜寺、天馬山、瀏陽文廟、胡耀邦故居、譚嗣同紀念館、文家市秋收起義紀念館等。當年接待海內外遊客50萬人次,旅遊創匯5000萬元。

行政區劃

2005年,瀏陽市共劃分為37個鄉、鎮咠街道辦事處:
- 9個 鄉 :高坪鄉、葛家鄉、官橋鄉、蕉溪鄉、七寶山鄉、三口鄉、溪江鄉、小河鄉、楊花鄉

- 24個 鎮 :柏加鎮、北盛鎮、棖沖鎮、澄潭江頇、淳口鎮、達滸鎮、大圍山鎮、大瑤頇、洞陽鎮、古港鎮、官渡鎮、金剛鎮、龍伏鎮、普跡鎮、沙市鎮、社港鎮、堪平橋鎮、文家市鎮、沿溪鎮、永安鎮、永和鎮、張坊鎮、鎮頭鎮、中和鎮

- 4個 街道辦事處 :關口街道、荷花街道、淮川街道、順里街道

人口、方言
全市有30萬以上的 客家 (hakka)人,其祖先系由 廣東 梅州 遷來。所謂客家,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 ,在瀏陽,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東區和南區,比如小河鄉,張坊鎮,七寶山鄉,中和鄉,大圍山鎮等地,客家風氣比較醇厚的主要是小河鄉和張坊鎮兩地,瀏陽客家出了許多歷史名人,比如胡耀邦、王首道、李志民等。客家話是中國唯一不以地名為名的八大方言之一

瀏陽人口總數大約為130萬,主要方言為瀏陽城區通行的瀏陽話,也叫本地話,瀏陽本地話跟湖南東部大部分地區一樣,是贛方言的一種。也是中國八大方言之一

瀏陽另外一類方言是以西鄉話為代表的類似株洲話的一種方言,屬於湘方言類,湘方言也是中國八大方言之一
人物
瀏陽也是近代名人譚嗣同和許多中國共產黨軍政要人,如胡耀邦、王震、王首道、宋任窮、楊勇 等的家鄉。

特產
大圍山自然保護區 的相思鳥為名貴觀賞鳥。礦產有煤、頨、硫、磷、重晶石等。工業以農業機栰、化肥等為主。瀏陽豆豉、瀏陽夏布?瀏陽花炮為傳統名特產。菊花石雕等?著名手工藝品。

瀏陽市教育

瀏陽市目前有三所重點中學,分別為湖南省示範性中學瀏陽市一中,田家炳中學,瀏陽三中。現在已經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人才

⑶ 瀏陽哪裡好玩

古代瀏陽有著著名的瀏陽八景:相台春色、楓浦漁樵、鴻客斜陽、

瀏陽市風光
雨亭勞草、葯橋泉石、巨湖煙雨、吾山霧霹、中州風月。其中唐代著名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的「青楓浦上不勝愁」即取自於瀏陽八景中的「楓浦漁樵」。但隨著時光流逝,社會變遷,昔日景點大多不復往昔。瀏陽境內的主要旅遊區有: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周洛風景、道吾山、株樹橋水庫(瀏陽湖)、古風洞、石霜寺、寶蓋寺、天馬山、瀏陽文廟、胡耀邦故居、譚嗣同紀念館、文家市秋收起義紀念館以及2007年納入長沙市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的王首道故居等。

自然風光
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湖南省長沙市瀏陽東北的大圍山鎮境內,距離長沙市區148公里,屬於羅霄山脈北段。最高峰七星嶺,海拔1607.8米,也是長沙地區最高峰。1992年經林業部批准成立

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
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森林公園面積共7萬余畝,境內植物種類眾多,迄今為止已知有23個植物群系,3000多種植物,60餘種野生動物。其中有國家一類二類保護樹種17種,如南國紅豆杉,香果樹等;國家一類二類保護動物14種,如華南虎,雲豹等;蝴蝶1200多種。。

大圍山大力開發旅遊業,其自然風景得到一定的肯定。大圍山有著100多處瀑布,海拔1515米的五子石峰在夏天滿山杜鵑,景勝堪稱一絕。大圍山峽谷漂流,位於大圍山南部的花門河。
周洛
位於長沙、瀏陽、平江三市(縣)交界的社港鎮境內,地處海拔1359.7米的連雲山脈西部,是撈刀河發源地。景區距瀏陽市北50公里,長沙市東70公里,黃花機場60公里。周洛境內人文遺址、自然景觀眾多,在迷人谷上游有月亮潭,形似上下兩水缸口對接,下部裝水呈圓形,上部呈下大上小圓形,上有一斜形瀑布傾瀉入潭,在潭內形成旋轉狀態。周洛還尤以瀑布眾多聞名,三級跌水組成的仙劍瀑布,落差達60米,枯水時,瀑布呈絲簾狀,豐水時,瀑布呈帶狀。高約50米,寬約2—6米的天龍瀑布,上級一瀉而下,中部有一深潭,下級呈「之」字形,全景一氣呵成,好似天龍從天而降,故取名天龍瀑布。人文景觀有鐵墳坪、水口塔、陳家祠堂、顏家屋場,大時餐館等,很有考古價值
道吾山
坐落於瀏陽市城北約6.5公里處,西起蕉溪,東達寶蓋,列峰七十一,山巒重疊,群峰競秀。道吾山古時稱白鶴山,又名趙王山,是中外馳名的佛教聖地,景區規劃為六大景區,43個景點,有高峽平湖,千年古松、五老雪暴和千年禪寺,距今1100多年歷史。道吾山峻特奇聳,峰嶺起伏,溝谷縱橫,泉瀑遍布,裸露的岩石無不奇形怪狀,靈岫絕嶠,素有一湖、三洞、六泉、十潭、十三溪、二十八岩、七十一峰之美景,其中「三絕(引路古松群、千年古剎興華禪寺、高山天湖)四奇(煙雨、霧霏、雲瀑、雪霽)」更是久負盛名。
瀏陽湖

瀏陽湖風光
又名株樹橋水庫。位於大圍山西南側、瀏陽河南源小溪河下游高坪鎮,距瀏陽市區33公里,距長沙110公里。2001年6月在庫區批准建立瀏陽市級森林公園,面積237838畝。瀏陽湖森林公園「面清水,背綠山,懷彩燈,綴涼亭」。瀏陽湖所處的株樹橋,是一個有著百年歷史的小村莊,這里的樹木鬱郁蔥蔥四季常青。更令人稱奇的是,在這個位於瀏陽市區東部31公里處的叫做「株樹橋」的小村莊里,出現過近10名百歲老人,村莊也因此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壽星村」。

象形山風景區
位於瀏陽市達滸鎮象形村,西臨官渡鎮潘溪村,背倚連雲山,距瀏陽市區40公里,素有「湘東小桂林」之美稱,2009年被瀏陽市政府確定為自然保護區,該區由紫紅砂礫經自然雕塑,形成一種奇特的丹霞地貌。麒麟岩陡壁高蹺,幾成90度直立於金坑河,直上雲霄,素有「湘東第一岩」之美稱。
古風洞
又名仙人洞,位於瀏陽市高坪鎮古風村境內,被稱為「湘東第一大溶洞」。古風洞距瀏陽市區約30公里,古風洞在古港—高坪公路左側幾百米處。古風洞是一個典型的喀斯特溶洞,洞深數十里,總面積三萬平方米以上,縱橫延伸兩鄉一鎮,自明朝嘉靖至清代同治的《瀏陽縣志》均有記載,被古人稱之為「天造地設之奧區」。古風洞總面積3萬平方米以上,被譽為「神仙洞府、福地洞天」。
古風洞口有嘉慶四年(1799)所刊《仙人洞破暗記》青石碑,碑文由古風禪寺一高僧智燈主持所著。
石柱峰
位長沙市區東北約50公里的瀏陽市社港、龍伏、古港三鎮交界處。其峰矗雲霄,壁立千仞,尖削如柱,因名石柱。峰高海拔1359.7米,高出南嶽山70米,是古城長沙方圓70公里內的最高點。
石柱峰源於連雲山脈的主脈之中。東倚大圍山,北鄰幕阜山,南達道吾山,西隔撈刀河盆地(社港)與龍華山相望。峰頂存有三清殿,還有保存完好的玉皇殿(原名櫻桃觀);峰左有孫思邈的煉葯台、曬葯坪;北有後周(公元951至960年)誥授兵部袁侍郎的鐵墳古跡;西坡有傳為大禹治水所用的拴船樁、雲霧殿、禱雨靈台等古跡。山腰的陳家祠堂,屬明末時期建築,陳家祠堂後有長沙地區最古老的香椿樹。
人文景觀

石霜古寺
城區:瀏陽文廟、譚嗣同故居、新算學社舊址、譚嗣同墓、道吾山風景區、天馬山風景區、西湖山風景區、新文路步行街、民俗仿古步行街。

南區:中國花炮文化博物館、文家市秋收起義舊址、胡耀邦故居、楊勇故居、石霜寺。
西區:宋任窮故居、瀏陽花木走廊、仙人湖生態旅遊新城。
北區:王震故居、周洛風景區、赤馬湖風景區、沙市古蒿山。
東區: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獅子山省級森林公園、張坊客家民俗坊、寶蓋禪寺、株樹橋上水庫(瀏陽湖)、大光寺、王首道故居。
寶蓋寺
位於瀏東新區古港鎮西南部,東臨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北靠平江,西望道吾山 南至天涯寨。據有關史料記載,包改動地區佛教文化始於晉,勝於唐。其中寶蓋禪寺始建

瀏陽達滸寶蓋禪寺
於唐代,歷史上香火鼎盛,名揚四方,與前面介紹的石霜寺,道吾山上的興華寺、大光洞的大光寺齊名,為瀏陽佛教四大祖庭之一。該寺後山東側有和尚古墓群,多達三十餘。墓內有十二代方丈主持。墓群分墓葬和塔葬兩種類型,坐北朝南。其四座墓塔的塔身塔座均為六邊形,墓塔高一到三米不等,用石塊雕刻而成,底座由三層構成,雕有蓮花瓣中間的塔柱上有墓主的法號等,塔頂呈葫蘆狀,並刻有蓮花,佛教文化氣氛濃厚。在一側石壁上有一摩崖石刻,為明代成化十七年(1481)所刻,豎文 ,行書,十一行文字分三段,其中有詩雲:「千古萬年間,虛空架碧灣。如虹橫飲水,似月半連山。空藏人行廣,岳嵬客往還。不愁波浪急,長斷寶門關」。

思邈公園
位於市區圭齋路、瀏陽河路、319國道天馬橋交叉處以及濟川河與瀏陽河的交匯處,園中有一座山,叫做孫隱山,山下存有升沖觀、洗葯橋、洗葯井遺跡。據《瀏陽縣志》記載,「東城外小山丘伏城隅,傳孫思邈隱處,有洗葯泉、煉丹諸跡」,孫隱山因此而得名。山下原有的洗葯橋,相傳是孫思邈洗滌草葯之處,橋下流水潺潺,岩石嵯峨,呈現出「葯橋泉石」之勝景,是原「瀏陽八景」之一。

⑷ 聊城名勝古跡有多少呀


京杭大運河西岸有一處富麗堂皇的古建築群,遠看,瓊樓玉宇,璀璨多姿;近看,雕梁畫棟,金碧輝煌。 這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陝會館。
山陝會館位於聊城東關雙街南首,建於清乾隆八年(1734年),原是山西、陝西兩省商賈聯鄉誼、祀神明的處所。她集精巧的建築結構和精湛的雕刻藝術於一身,充分顯於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才能,是我國古代建築的傑作。
山陝會館是一座廟宇和會館相結合的建築群體,坐西面東,南北闊44米,東西深75米,主要建築有山門、戲樓、夾樓、鍾鼓樓、看樓、碑亭、大殿、春秋閣等,共計160餘間。
孫大石美術館
孫大石美術館 位於高唐縣城區魚邱湖北岸。孫大石,又名孫瑛,高唐縣河涯孫庄村人,中國著名山水畫家。於1982年由孫大石與高唐縣人民政府合資修建。佔地面積2088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為仿古庭院式建築。灰瓦弧線屋頂,灰藍色牆基、白色正牆,間以洋紅色腰線和房檐,體現了古樸、高雅的建築風格。館分東西兩院,建有展廳、四層六角一覽閣、長廊、碑牆、畫室等。一覽閣內展放的「天下第一硯」——龍騰巨硯,重11噸,用整塊巨石,由5名工藝師歷時3年雕成。另外還展有中華百硯、孫大石無償捐贈的上億年的魚化石和古動物化石等文物及半個世紀以來的個人繪畫作品、高唐籍著名畫家的名品大作。
蕭城遺址
位於冠縣館陶鎮東南3.5千米處。據記載,此為遼國蕭太後為駐兵中原而於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築成,亦稱 「歇馬城」、「駐馬城」。 傳為遼兵用頭盔裝土,一夜夯成,俗稱「盔安城」。 因1967年在城內發掘出的明隆慶年間山西按察司楊師震之墓誌銘中有「葬於肖城之源」字樣,故又名「肖城」。城為方形,邊長1300米,面積169萬平方米。四門均系「扭頭式」建築。城牆系土築,尚存者上寬8米,下寬13米,最高處為13米,堅固如初。城門、箭樓、點將台、飲馬井、「萬人坑」等遺址尚存。「規模之宏大,保存之完好,長城以南,首屈一指」。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訓祠
位於冠縣柳林鎮。主要建築有武訓祠和武訓墓。佔地面積 平方米,建築面積 平方米。武訓祠,始建於1903年,僅三間。1937年,由時任山東教育廳長何思源撥款重建。1997年5月重修。祠堂為歇山式磚木結構,闊五間,進深三間,飛檐高挑,肅穆庄嚴。祠後為武訓墓。1896年12月5日武訓在臨清他所創辦的御史巷義學去世,歿後葬於當時的崇賢義塾東壁外,即今墓所在位置。1989年6月重修。墓北面為陳列室,展示了武訓的生平史跡及其文物。1995年9月,在祠前建有百米碑廊,碑刻26塊;在祠右前方建有高歌台,又名「嚶鳴台」;在祠左前方建有「武訓魂亭」,亭額由著名學者季羨林題寫。
馬頰河度假
位於聊城城區西25千米馬頰河東岸。始建於1972年, 1998年被山東省林業廳列為生態公益性林場。主要以生態經營為主。2001年5月1日辟為馬頰河度假村,並對外開放。總面積181公頃。村內有防護林場、優質品種果園、良種稻田、中華鱉繁育養殖場、觀賞魚繁育場、野菜自然保護地、自然獵場和優質用材樹及美化、香化、觀賞性樹木育苗基地,並栽植江南毛槐、紫荊、紅瑞木、紫葉李、西府海堂、榆葉梅等觀賞樹木20多個品種共20000餘株。為完善旅遊功能,建造了游泳池、垂釣池、水上餐廳、鄉間別墅和賓館,人工造山11座,建成苗族、客家族、土家族、布依族等4處民族風格景點,添置了搖椅、吊床、鞦韆等游樂設施,安排了射擊、探險等多個參與性游樂項目。已初步形成集生態觀光、休閑娛樂、渡假休閑、民族小吃為一體的游樂場所。
韓氏墓地石刻群
古代石刻群。位於莘縣董杜庄鄉梁丕營村東北。系唐末魏博節度使韓允中及其父韓國昌墓葬神道石刻群。墓葬坐北朝南,地表封土已平。石刻存有韓允中墓碑、韓國昌神道碑、墓表、豕、羊、馬、武士俑。韓允中墓碑和韓國昌神道碑形制大小基本相司。碑身與碑額為整石雕出,通高6.8米、寬2.13米、厚0.77米。額上浮雕6條龍,曲折盤繞,層次分明,龍首飾在碑首側,碑首正中留有圭字形額。碑文多有殘缺,可辯者有2500餘字,書體工整秀勁,波折險峻,有褚體韻致。墓表,位於神道碑的最南端,八棱形,通高3.49米,表首圓形,飾仰蓮,座方形。八稜柱體上刻有宋紹聖二年的簡短文字,記敘了宋代補添神道石刻的經過。石豕,首殘,殘高1.12米。肌肉雄健,四足有力,蹲坐於方形基座上,隱露出勇猛不可侵犯的樣子。石羊,高0.92米,俯卧在長方形基座上,雙角大而彎曲,安祥地注視前方。石馬,首尾長2.36米,高1.60米,著鞍轡,雕琢渾朴。馬左前雕出一胡服束帶牽馬石俑,頭部已殘,高1.40米,形象威嚴,神態逼真。武士俑,頭戴冠,雙手持劍站立在方形台基上,高2.73米,短頸,雙目圓睜,威武庄嚴。韓氏先世為河南汝南人,世為魏將,國昌官至貝州刺史,唐大中六年(852)卒。允中官至魏博節度使,乾符元年(874)卒。父子俱為顯官,故神道石刻之高大雄偉有異於常。1992年6月被山東省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陽岡
位於陽谷縣城東16公里張秋鎮境內。傳為《水滸傳》中描述的武松打虎處,也是龍山文化城遺址所在地。總佔地面積33.3公頃,其中水面10公頃。景區內沙丘起伏,莽草叢生,林蔭蔽日,一派荒野景象。其主要景點有三碗不過岡酒店、鄉民告示處、縣衙告示處、山神廟、武松打虎處、石碑、虎嘯亭、武松廟、湖心島、釣魚台、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場等20餘處。 「武松打虎處」石碑為南宋時期所立。山神廟:已有200餘年的歷史,共3間,建在長30米、寬25米、高4米的土台上,坐北朝南,青磚灰瓦。廟內塑有武松打虎造像。廟的左前方立有原中共山東省委書記舒同題寫的「景陽岡」石碑,右前方立有著名書法家楊萱庭書寫的高3米的 「虎」字碑。虎嘯亭:位於景區西部,六角單檐,由徐悲鴻的夫人、書法家廖靜文題名。碑林:在山神廟以北。因武松打虎的故事廣為流傳,故到景陽岡參觀旅遊的學術界名人大都在此題詞、賦詩、作書、繪畫。有關人員整理後,刻石立碑。多年積累,碑林漸成規模,到2001年底,有碑刻46碣。武松廟:在北岡之巔。門匾額「武松廟」為趙朴初所書。園內東亭內為武松打虎處碑,西亭內為新鑄大鍾。大殿系五開間三進深歇山式建築。殿內正中為武松塑像,像上懸「勛業昭彰」四字匾。牆內飾有國家一級美術師和民間藝術家合作的多幅木質彩刻壁畫。「武松打虎」浮雕石像:佇立在山岡前。由著名畫家劉繼卣創作。象徵著除暴安良、見義勇為的武松精神。「天下第一虎」石:位於景陽岡南部,傳為武松打死的那隻老虎的化身。「景陽春曉」石:位於景陽岡南端的一塊神奇的巨石,它形體美妙,正看如一「山」字。上刻著名書法家劉藝所書「景陽春曉」四字。2001年,景陽岡被定為國家三A級旅遊景區。
獅子樓

獅子樓坐落在陽谷縣城大隅首西南角,始建於宋景佑三年,現為水滸旅遊線上重要景點。「水滸」英雄武松為兄報仇在此怒殺西門慶,獅子樓因而名揚四海。此樓為宋式建築,二層五開間三進深,青磚灰瓦,飛檐斗拱,雕梁畫棟,雄偉壯觀。建築面積451平方米,高15.8米。樓前列石獅兩對;樓內陳列水滸人物塑像,形態逼真,生動傳神。當代名人沈雁冰、劉海粟、李苦禪、顧頡剛等均有題詠留此。
於2003年10月1日對遊客開放的獅子樓旅遊城為位於陽谷縣城中心,該景區以《水滸傳》《金瓶梅》故事為背景的主題景區,反映宋代民風民俗,佔地30畝。主要景點有:王婆茶館、武大郎家、冷酒館、紙扎店、西門葯店、鹽店、絨線鋪、綢緞庄、客棧、獅子大酒樓、棋社、戲台、玉皇廟等。節日期間舉行大型的節慶和廟會等活動。日常娛樂項目有山東快書、武大鄆哥大街表演、陽谷風情表演、舞獅子、踩高蹺、老年秧歌表演、豫劇團演出、民間雜耍表演、糖人表演、書法表演,工藝品製作表演等。其中,武大郎與潘金蓮的形象受到遊客的普遍歡迎,成為景區最大的亮點。
萬畝梨園
冠縣別稱,因種植歷史悠久且全縣成片梨園達30萬畝而得名,尤以韓路、張八寨、鄧官屯、劉屯一帶著名。蘭沃鄉韓路村有一「梨樹王」,高8米,粗可二人合抱,樹冠佔地近百平方米,已有330多年的樹齡,年產鴨梨達1500餘公斤,樹型之高大,樹齡之古,產量之豐厚,均為全國第一。百年「紅子」樹,葉似梨,花似桃,果似山楂,十分罕見。另有「八仙聚」、「卧龍樹」亦成景觀。春暖時節,「堆雪鋪玉三千頃,飛甜流香十萬家」。每逢清明佳節,冠縣都要舉辦「梨花節」大型觀光活動。
馬本齋烈士陵園
位於莘縣張魯回族鎮南1000米處。1944年2月,冀魯豫軍區第三分區司令員兼回民支隊司令員、著名的回族抗日英雄馬本齋病逝後安葬於此。1954年,烈士靈柩移至石家莊華北烈士陵園。1985年在烈士原葬處重建。陵園坐北朝南,佔地面積6670平方米。整個陵園由紅磚花牆圍合。主要建築有阿拉伯式穹形大門、中國古建築式六角形紀念亭等。坐置在一條南北中軸線上,由一條通道貫穿其中。園內翠柏掩映,綠草如茵。重建後的陵園融合古代建築與阿拉伯建築風格於一體,庄嚴、典雅、肅穆。每逢清明節,總有不少人到陵園掃墓。宋任窮、段君毅等也曾到此憑吊。該陵園是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
魯西北烈士陵園
聊城市境內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園。亦名丈八烈士陵園位於莘縣大王寨鄉東丈八村。始建於1945年。佔地面積約6公頃,南北長740米,東西寬170米。陵園坐北朝南,主要有門樓、紀念塔、紀念室、烈士墓組成。門樓為古典式建築,1957年重建。紀念塔高16米,四面八角,樓閣式磚木結構,建築面積100平方米。第二層塔壁鑲嵌著8面石碑,刻有當時冀魯豫邊區黨、政、軍領導人書寫的碑文和為革命犧牲的925位烈士的英名錄、烈士傳略。塔北為3間烈士紀念室,室中懸掛著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親書的輓聯和部分烈士的照片、事跡。園中北首是魯西北全體黨政軍民1945年敬修的肖永智、張炳元、史欽琛等烈士墓23座。
中國運河博物館
日前,倍受世人關注的中國第一座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在山東聊城東昌湖風景區內落成並投入使用,吸引了世界各國專家學者和旅遊者的目光。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於2004年11月在山東聊城動工建設。該博物館總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分為陳列區、收藏區和研究及學術交流區3個功能區域。中國是世界上開鑿運河最早的國家之一。
中國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工工程之一,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該館的建設對於研究和傳承運河文明,弘揚京杭大運河的歷史文化,促進和提升提升運河沿線城市乃至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具有重要意義。
山東聊城市是受運河文化影響比較早的地區。隋代開鑿的京杭大運河流經聊城的西部。元代會通河縱貫聊城腹地,為聊城帶來了數百年的經濟和文化的繁榮,形成了豐富的運河文化資源。
該博物館將系統介紹運河發展史、科技史以及沿岸地區的重要文化面貌和文化內涵,對於進一步弘揚運河文化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海源閣
海源閣是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書樓之一,清道光二十年進士楊以增所建,總計藏書22萬。它與江蘇常熟縣翟紹基的「鐵琴銅劍樓」,浙江吳興縣陸心源的「皕宋樓」,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樓」合稱清代四大藏書樓。其中以翟楊兩家所收藏的宋元刻本和抄本書為最多,因之又有「南翟北楊」的美稱,深為海內外學者所仰慕。
海源閣藏書樓位於光岳樓南萬壽觀街路北楊氏宅院內,為單檐硬山脊南向樓房,面闊三間,上下兩層,下為楊氏家祠,上為宋元珍本及手抄本等秘籍收藏處。藏書樓上層中間門額上懸掛「海源閣」陽言語匾額一方,為楊以增親書,額後有楊以增自題跋語。 海源閣藏書浩瀚,是楊氏四代人潛心搜集的結果。楊氏第四代人楊保彝編著《海源閣宋元秘本書目》及《海源閣書目》計有208300卷有餘。另有不載於書目者尚多。

⑸ 瀏陽有哪些景點

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湖南省長沙市瀏陽東北的大圍山鎮境內,距離長沙市區148公里,屬於羅霄山脈北段。最高峰七星嶺,海拔1607.8米,也是長沙地區最高峰。1992年經林業部批准成立
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森林公園面積共7萬余畝,境內植物種類眾多,迄今為止已知有23個植物群系,3000多種植物,60餘種野生動物。其中有國家一類二類保護樹種17種,如南國紅豆杉,香果樹等;國家一類二類保護動物14種,如華南虎,雲豹等;蝴蝶1200多種。。
大圍山大力開發旅遊業,其自然風景得到一定的肯定。大圍山有著100多處瀑布,海拔1515米的五子石峰在夏天滿山杜鵑,景勝堪稱一絕。大圍山峽谷漂流,位於大圍山南部的花門河。
周洛
位於長沙、瀏陽、平江三市(縣)交界的社港鎮境內,地處海拔1359.7米的連雲山脈西部,是撈刀河發源地。景區距瀏陽市北50公里,長沙市東70公里,黃花機場60公里。周洛境內人文遺址、自然景觀眾多,在迷人谷上游有月亮潭,形似上下兩水缸口對接,下部裝水呈圓形,上部呈下大上小圓形,上有一斜形瀑布傾瀉入潭,在潭內形成旋轉狀態。周洛還尤以瀑布眾多聞名,三級跌水組成的仙劍瀑布,落差達60米,枯水時,瀑布呈絲簾狀,豐水時,瀑布呈帶狀。高約50米,寬約2—6米的天龍瀑布,上級一瀉而下,中部有一深潭,下級呈「之」字形,全景一氣呵成,好似天龍從天而降,故取名天龍瀑布。人文景觀有鐵墳坪、水口塔、陳家祠堂、顏家屋場,大時餐館等,很有考古價值。
道吾山
坐落於瀏陽市城北約6.5公里處,西起蕉溪,東達寶蓋,列峰七十一,山巒重疊,群峰競秀。道吾山古時稱白鶴山,又名趙王山,是中外馳名的佛教聖地,景區規劃為六大景區,43個景點,有高峽平湖,千年古松、五老雪暴和千年禪寺,距今1100多年歷史。道吾山峻特奇聳,峰嶺起伏,溝谷縱橫,泉瀑遍布,裸露的岩石無不奇形怪狀,靈岫絕嶠,素有一湖、三洞、六泉、十潭、十三溪、二十八岩、七十一峰之美景,其中「三絕(引路古松群、千年古剎興華禪寺、高山天湖)四奇(煙雨、霧霏、雲瀑、雪霽)」更是久負盛名。
瀏陽湖
又名株樹橋水庫。位於大圍山西南側、瀏陽河南源小溪河下游高坪鎮,距瀏陽市區33公里,距長沙110公里。2001年6月在庫區批准建立瀏陽市級森林公園,面積237838畝。瀏陽湖森林公園「面清水,背綠山,懷彩燈,綴涼亭」。瀏陽湖所處的株樹橋,是一個有著百年歷史的小村莊,這里的樹木鬱郁蔥蔥四季常青。更令人稱奇的是,在這個位於瀏陽市區東部31公里處的叫做「株樹橋」的小村莊里,出現過近10名百歲老人,村莊也因此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壽星村」。
象形山風景區
位於瀏陽市達滸鎮象形村,西臨官渡鎮潘溪村,背倚連雲山,距瀏陽市區40公里,素有「湘東小桂林」之美稱,2009年被瀏陽市政府確定為自然保護區,該區由紫紅砂礫經自然雕塑,形成一種奇特的丹霞地貌。麒麟岩陡壁高蹺,幾成90度直立於金坑河,直上雲霄,素有「湘東第一岩」之美稱。
古風洞
又名仙人洞,位於瀏陽市高坪鎮古風村境內,被稱為「湘東第一大溶洞」。古風洞距瀏陽市區約30公里,古風洞在古港—高坪公路左側幾百米處。古風洞是一個典型的喀斯特溶洞,洞深數十里,總面積三萬平方米以上,縱橫延伸兩鄉一鎮,自明朝嘉靖至清代同治的《瀏陽縣志》均有記載,被古人稱之為「天造地設之奧區」。古風洞總面積3萬平方米以上,被譽為「神仙洞府、福地洞天」。
古風洞口有嘉慶四年(1799)所刊《仙人洞破暗記》青石碑,碑文由古風禪寺一高僧智燈主持所著。
石柱峰
位長沙市區東北約50公里的瀏陽市社港、龍伏、古港三鎮交界處。其峰矗雲霄,壁立千仞,尖削如柱,因名石柱。峰高海拔1359.7米,高出南嶽山70米,是古城長沙方圓70公里內的最高點。
石柱峰源於連雲山脈的主脈之中。東倚大圍山,北鄰幕阜山,南達道吾山,西隔撈刀河盆地(社港)與龍華山相望。峰頂存有三清殿,還有保存完好的玉皇殿(原名櫻桃觀);峰左有孫思邈的煉葯台、曬葯坪;北有後周(公元951至960年)誥授兵部袁侍郎的鐵墳古跡;西坡有傳為大禹治水所用的拴船樁、雲霧殿、禱雨靈台等古跡。山腰的陳家祠堂,屬明末時期建築,陳家祠堂後有長沙地區最古老的香椿樹。
人文景觀
城區:瀏陽文廟、譚嗣同故居、新算學社舊址、譚嗣同墓、道吾山風景區、天馬山風景區、西湖山風景區、新文路步行街、民俗仿古步行街。
南區:中國花炮文化博物館、文家市秋收起義舊址、胡耀邦故居、楊勇故居、石霜寺。
西區:宋任窮故居、瀏陽花木走廊、仙人湖生態旅遊新城。
北區:王震故居、周洛風景區、赤馬湖風景區、沙市古蒿山。
東區: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獅子山省級森林公園、張坊客家民俗坊、寶蓋禪寺、株樹橋上水庫(瀏陽湖)、大光寺、王首道故居。
寶蓋寺
位於瀏東新區古港鎮西南部,東臨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北靠平江,西望道吾山 南至天涯寨。據有關史料記載,包改動地區佛教文化始於晉,勝於唐。其中寶蓋禪寺始建
於唐代,歷史上香火鼎盛,名揚四方,與前面介紹的石霜寺,道吾山上的興華寺、大光洞的大光寺齊名,為瀏陽佛教四大祖庭之一。該寺後山東側有和尚古墓群,多達三十餘。墓內有十二代方丈主持。墓群分墓葬和塔葬兩種類型,坐北朝南。其四座墓塔的塔身塔座均為六邊形,墓塔高一到三米不等,用石塊雕刻而成,底座由三層構成,雕有蓮花瓣中間的塔柱上有墓主的法號等,塔頂呈葫蘆狀,並刻有蓮花,佛教文化氣氛濃厚。在一側石壁上有一摩崖石刻,為明代成化十七年(1481)所刻,豎文 ,行書,十一行文字分三段,其中有詩雲:「千古萬年間,虛空架碧灣。如虹橫飲水,似月半連山。空藏人行廣,岳嵬客往還。不愁波浪急,長斷寶門關」。
思邈公園
位於市區圭齋路、瀏陽河路、319國道天馬橋交叉處以及濟川河與瀏陽河的交匯處,園中有一座山,叫做孫隱山,山下存有升沖觀、洗葯橋、洗葯井遺跡。據《瀏陽縣志》記載,「東城外小山丘伏城隅,傳孫思邈隱處,有洗葯泉、煉丹諸跡」,孫隱山因此而得名。山下原有的洗葯橋,相傳是孫思邈洗滌草葯之處,橋下流水潺潺,岩石嵯峨,呈現出「葯橋泉石」之勝景,是原「瀏陽八景」之一。

⑹ 沈陽市和平北大街17號歷史上是誰的故居

萬福麟公館,位於和平區和平北大街17號,現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遼寧省委員會、省僑聯、省台聯辦公樓。

⑺ 瀏陽有那些好玩的

古代瀏陽有著著名的瀏陽八景:相台春色、楓浦漁樵、鴻客斜陽、 雨亭勞草、葯橋泉石、巨湖煙雨、吾山霧霹、中州風月。其中唐代著名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的「青楓浦上不勝愁」即取自於瀏陽八景中的「楓浦漁樵」。但隨著時光流逝,社會變遷,昔日景點大多已經不復往昔。現今瀏陽境內的主要旅遊區有: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周洛風景、道吾山、株樹橋水庫(瀏陽湖)、古風洞、石霜寺、寶蓋寺、天馬山、瀏陽文廟、胡耀邦故居、譚嗣同紀念館、文家市秋收起義紀念館以及2007年納入長沙市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的王首道故居等。

名勝分布

城區:瀏陽文廟、譚嗣同故居、新算學社舊址、譚嗣同墓、道吾山風景區、天馬山風景區、西湖山風景區、新文路步行街、民俗仿古步行街。
南區:中國花炮文化博物館、文家市秋收起義舊址、胡耀邦故居、楊勇故居、石霜寺。
西區:宋任窮故居、瀏陽花木走廊、仙人湖生態旅遊新城。
北區:王震故居、周洛風景區、赤馬湖風景區、沙市古蒿山。
東區: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獅子山省級森林公園、張坊客家民俗坊、寶蓋禪寺、株樹橋上水庫(瀏陽湖)、大光寺、王首道故居。

自然風光

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湖南省長沙市瀏陽東北的大圍山鎮境內,距離長沙市區148公里,屬於羅霄山脈北段。最高峰七星嶺,海拔1607.8米,也是長沙地區最高峰。1992年經林業部批准成立

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森林公園面積共7萬余畝,境內植物種類眾多,風景優美,山巒迭起。迄今為止已知有23個植物群系,3000多種植物,60餘種野生動物。其中有國家一類二類保護樹種17種,如南國紅豆杉,香果樹等;國家一類二類保護動物14種,如華南虎,雲豹等;蝴蝶1200多種。山區年平均氣溫11.4度,氣候涼爽宜人。
大圍山大力開發旅遊業,其自然風景得到一定的肯定。大圍山有著100多處瀑布,海拔1515米的五子石峰在夏天滿山杜鵑,景勝堪稱一絕。大圍山峽谷漂流,位於大圍山南部的花門河。

周洛
位於長沙、瀏陽、平江三市(縣)交界的社港鎮境內,地處海拔1359.7米的連雲山脈西部,是撈刀河發源地。景區距瀏陽市北50公里,長沙市東70公里,黃花機場60公里。

周洛山清水秀、空氣清新、風景奇絕的周洛,是一個適合都市人回歸自然、度假、休閑、娛樂的絕妙去處。其境內人文遺址、自然景觀眾多,在迷人谷上游有月亮潭,形似上下兩水缸口對接,下部裝水呈圓形,上部呈下大上小圓形,上有一斜形瀑布傾瀉入潭,在潭內形成旋轉狀態,相傳「迷人谷」有一天仙,每逢八月十五月圓時,都要邀聚天下群仙匯聚於此,飲酒賞月,故稱月亮潭。周洛還尤以瀑布眾多聞名,三級跌水組成的仙劍瀑布,以中間一級規模最大、最壯觀。落差達60米,枯水時,瀑布呈絲簾狀,豐水時,瀑布呈帶狀,轟隆貫耳,十分壯觀,瀑布旁側綠樹蔥籠,青竹蒼翠欲滴,環境十分清幽。高約50米,寬約2—6米的天龍瀑布,上級一瀉而下,中部有一深潭,下級呈「之」字形,全景一氣呵成,好似天龍從天而降,故取名天龍瀑布。人文景觀有鐵墳坪、水口塔、陳家祠堂、顏家屋場,大時餐館等,很有考古價值。

境內生態環境好,珍稀動植物繁多, 在周洛迷人谷內小溪邊及沿溪兩岸約1公里的地方,名曰桂花峽,兩岸山坡長有1026株野生桂花,多長在石縫中,有三個品種:丹桂、金桂、銀桂。湖南師范大學生命工程學院劉林漢教授說:「該桂花群是中國首次發現的野生桂花群」,南京桂花研究所所長(法國桂花研究聯合會客座教授)向其柏也認為該桂花群是全國第一次發現的桂花林,而且有待研究該桂花群是否是世界桂花的發源地。每年國慶期間,正值桂花競相綻放之時,迷人谷內,各色桂花一叢叢,一簇簇,五彩繽紛,艷麗非凡,香飄數里,蔚為壯觀,仿似置身世外桃源!

道吾山
坐落於瀏陽市城北約6.5公里處,西起蕉溪,東達寶蓋,列峰七十一,山巒重疊,群峰競秀,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景旖麗,歷史悠久,古今馳名。道吾山

古時稱白鶴山,又名趙王山。該山是中外馳名的佛教聖地,景區規劃為六大景區, 43個景點,有高峽平湖,千年古松、五老雪暴和千年禪寺,距今1100多年歷史,相傳僧人宗智在此開山講法,宗風大暢。相傳唐大和年間(827~835),有僧名宗智者,入山未及頂,為巨石所阻而坐石穴。忽有白衣老人自稱沙伽龍,近前致禮說:"師為開山祖,待師久矣。"宗智答道:"吾志唯此,道成吾矣。"語畢,風馳電掣,石裂道開,宗智從此割茅斬棘,闢地開山,並以"道吾"名此山,建道吾寺。唐文宗時 (827~840)為護國興華大禪院。歷代遊人題詠甚多。
道吾山峻特奇聳,峰嶺起伏,溝谷縱橫,泉瀑遍布,林木茂密,季相繽紛,裸露的岩石無不奇形怪狀,靈岫絕嶠,素有一湖、三洞、六泉、十潭、十三溪、二十八岩、七十一峰之美景,其中「三絕(引路古松群、千年古剎興華禪寺、高山天湖)四奇(煙雨、霧霏、雲瀑、雪霽)」更是久負盛名。

瀏陽湖
又名株樹橋水庫。位於大圍山西南側、瀏陽河南源小溪河下游高坪鎮,距瀏陽市區33公里,距長沙110公里,湖區面積564平方公里,總庫容2.78億立米,正常水位165米,相應庫容

2.29億立米,死水位136米,有效庫容1.9億立方米,庫容系數0.343,屬年調節水庫。水庫回水長30.5公里,淹沒土地16050畝,遷移人口3559人。是長沙市最大的水庫,也是長沙市飲用水第二水源,同時被列為一級水資源保護區。是瀏陽市調節性能好,效益大的水電骨幹電源點。庫區生態環境較好,水質達到地表水一至二類水質標准。
2005年5月,「拯救中國虎」國際基金會創始人全莉、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研究與發展中心以及中國虎南非項目中心負責人一行對華南虎放歸備選區之一的株樹橋庫區進行了考察,並就項目的下一步運作與瀏陽市有關部門交換意見。據有關方面透露,瀏陽有望成為華南虎野外放歸試驗區。2001年6月在庫區批准建立瀏陽市級森林公園,面積237838畝。瀏陽湖森林公園「面清水,背綠山,懷彩燈,綴涼亭」。泛舟其中,山重水復,湛藍幽深,群峰倒映,白雲相連。難怪到過桂林的人說:「咯里真象灕江風光」!加之山村特有的寧靜,蜻蜒盤旋,蝶鳥爭飛,綠籬農舍, 水濱釣翁,不是灕江,勝似灕江。

瀏陽湖所處的株樹橋,是一個有著百年歷史的小村莊,這里的樹木鬱郁蔥蔥四季常青。更令人稱奇的是,在這個位於瀏陽市區東部31公里處的叫做「株樹橋」的小村莊里,出現過近10名百歲老人,村莊也因此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壽星村」。

象形山風景區
位於瀏陽市達滸鎮象形村,西臨官渡鎮潘溪村,背倚連雲山,距瀏陽市區40公里,素有「湘東小桂林」之美稱,2009年被瀏陽市政府確定為自然保護區,該區由紫紅砂礫經自然雕塑,形成一種奇特的丹霞地貌。境內鳥語花香、四季翠綠、空氣新鮮,岩峰錯列、懸崖絕壁,形成奇特多姿、若人若物,若禽若獸的奇山怪岩,千姿百態,目不暇接,可謂天降神物,現身人間。象鼻山、獅子山、麒麟爛肚、鍾山、鼓山、肚臍岩、猴面山、金貓撲鼠、鵝頸咀等等景點,各顯異彩。景區內與奇山相伴的金坑河曲折、迂迴,四季長流,水清見底,流水潺潺,深潭頻出,河中奇山怪岩,奇花異草,田園村舍倒映如畫,不是灕江,勝似灕江。厚層紫紅色砂礫經自然神工雕鑿,形成了許許多多懸崖絕壁上的奇特蝕余洞穴,有的密集如篩,有的洞大如廳。麒麟岩陡壁高蹺,幾成90度直立於金坑河,直上雲霄,素有「湘東第一岩」之美稱。寬敞幽雅的兩處岩洞為古寺遺址,立岩眺望,其四處人煙、百般景色盡收眼底,鍾、鼓兩山左右相連,故有在晨昏之時自然秀出擂鼓鳴鍾之聲的傳聞。處處景點物狀堪稱絕妙,蔚為奇觀。身臨其境者,猶入仙鄉,令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

古風洞
又名仙人洞,位於瀏陽市高坪鎮古風村境內,被稱為「湘東第一大溶洞」。古風洞距瀏陽市區約30公里,古風洞在古港—高坪公路左側幾百米處。古風洞是一個典型的喀斯特溶洞 ,洞深數十里,總面積三萬平方米以上,縱橫延伸兩鄉一鎮,自明朝嘉靖至清代同治的《瀏陽縣志》均有記載,被古人稱之為「天造地設之奧區」。 古風洞幽深曲折、瑰麗壯觀,總面積三萬平方米以上,仰視洞壁,密布奇形怪狀的鍾乳石,有的象芙蓉出水,妖艷動人;有的如美女出浴,姿色婀娜;有的似戈如劍,鋒芒畢露……,還有許許多多千姿百態的怪石,鍾乳石生成的景觀惟妙惟肖,形象逼真。猶如走進詩畫般的水晶長廊。古風洞內有從龍泉湧出的潺潺水流,水流流經此處,形成一微型湖泊,湖中有一島嶼,雖然小,但虎踞龍盤,自成氣勢。 古風洞洞中有洞,上下多洞重疊,左洞右洞,洞洞相連。一洞一景,奇觀各異,靈氣充沛,所以被譽為神仙洞府,福地洞天。

古風洞口有嘉慶四年(1799)所刊《仙人洞破暗記》青石碑,碑文由古風禪寺一高僧智燈主持所著。碑文曰「洞深數十里,景計三十有二,有前洞後洞、有正門側門、游門、回門、有天成東床西閣,南廂北院,石磐鍾板,三樓五廟,雙闕四景、其中奇形異跡,不可勝記」。 又有詩雲:「小溪河畔眾芳妍,一洞幽庄古塞邊。豐羨仙家居閔苑,仿隨漁父入桃源。嚴寒未了春光早,酷暑全忘夏日炎。勝景天然觀不盡,細從碑誌讀遺篇。」 古風洞口右側有智燈法師之墓。

石柱峰
位長沙市區東北約50公里的瀏陽市社港、龍伏、古港三鎮交界處。其峰矗雲霄,壁立千仞,尖削如柱,因名石柱。峰高海拔1359.7米,高出南嶽山70米,是古城 長沙方圓70公里內的最高點。
石柱峰源於連雲山脈的主脈之中。東倚大圍山,北鄰幕阜山,南達道吾山,西隔撈刀河盆地(社港)與龍華山相望。相傳古代石柱峰有源願庵寺,山頂有石殿石神,規模宏大;有長者曾見過「始建於秦,擴建於漢……」的青石碑。如今峰頂存有三清殿,還有保存完好的玉皇殿(原名櫻桃觀);峰左有相傳孫思邈的煉葯台、曬葯坪;北有後周(公元951至960年)誥授兵部袁侍郎的鐵墳古跡;西坡有傳為大禹治水所用的拴船樁、雲霧殿、禱雨靈台等古跡。山腰的陳家祠堂,屬明末時期建築;陳家祠堂後有長沙地區最古老的香椿樹,據推測樹齡在300年以上,現仍然一派生機。香椿樹樹葉煎雞蛋,是一道非常有名的湘菜。其木打成的飯甑盛飯,三伏天不用進冰箱也都不餿飯。石柱峰峰上玉皇殿內,涼爽極致。炎夏三伏,進殿內汗水全無;晚上,還要蓋上棉被方可就寢,是最理想的避暑勝地。登山歇息,夜可眺長沙市景,晨可觀柱峰日出,遠可瞰洞庭波濤,風光無限。相傳清朝乾隆年間,有一貴夫人到櫻桃觀進香。剛到廟門口,突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貴夫人連人帶轎被風颳得無影無蹤,官府遷怒於櫻桃觀,下令將其拆除。後來當地人在櫻桃觀原址上重建,遂改名為玉皇殿。

有資料表明,石柱峰為我國二個重點雷擊區之一,年最多達250天次。相傳若干年前為儒、道兩教修煉之處。因為廟宇多次遭到雷火燒毀,遂分遷至瀏陽金剛石霜寺、衡陽南嶽寺。

人文景觀

石霜寺
為千年古寺,位於瀏陽城南金剛鎮境內,因山峻水秀,觸石噴霜而名。史籍載:「法道盛時,石霜、道吾俱為選佛之場。」該寺始建於唐僖宗年間。據碑文和《石霜寺略》載:

寺始由唐僖宗李儇(874-888年)下旨,宰相裴休監建。石霜寺曾管轄寺院48處,房屋5048間。唐僖宗賜香火田300石,傳有騎馬關山門之說。有「殿高九十尺,佛高七十尺」之名,「瀏陽大佛」寺院之宏大可想而知。此外還有後人增修的裴休、包拯塑像。現存的殿宇尚有大雄寶殿、關聖殿、祖堂、齋堂、戒堂、方丈室、客膳廳等。石碑木匾亦不少。寺房惜年久失修,傾頹不少。寺前坪山門內及寺後現存有千年古柏、古銀杏各一株,據說柏樹還是幼苗時,即向左傾斜,小沙彌欲拔掉,被慶諸制止,用土石壘圍正,故名為左柏,高30米,胸徑達80厘米,枝葉繁茂。如今,樹在人亡,佛塔累累,該寺的開山祖慶諸和尚和他的後繼者就葬在寺的後山附近,而古柏和銀杏仍迎朝送晚,屹立寺後。石霜寺世出道德禪師,著名的有普會(慶諸、慈明(楚圓)、普聞(龍湖)、慧南、方會等。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七宗,有兩宗發源於石霜寺。《中國佛教》中雲:「有楚圓,住石霜崇勝寺行化,其下有慧南、方會,開黃龍、楊歧二派,合前五家,號為七宗。」相傳日本佛教真言宗和臨濟宗均發脈於石霜。

寶蓋寺
位於瀏東新區古港鎮西南部,東臨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北靠平江,西望道吾山 南至天涯寨。據有關史料記載,包改動地區佛教文化始於晉,勝於唐。其中寶蓋禪寺始建

於唐代,歷史上香火鼎盛,名揚四方,與前面介紹的石霜寺,道吾山上的興華寺、大光洞的大光寺齊名,為瀏陽佛教四大祖庭之一。該寺後山東側有和尚古墓群,多達三十餘。墓內有十二代方丈 主持。墓群分墓葬和塔葬兩種類型,坐北朝南。其四座墓塔的塔身塔座均為六邊形,墓塔高一到三米不等,用石塊雕刻而成,底座由三層構成,雕有蓮花瓣中間的塔柱上有墓主的法號等,塔頂呈葫蘆狀,並刻有蓮花,佛教文化氣氛濃厚。根據推測,大部分建於清朝康熙乾隆道光嘉慶年間。 現有佛光法師作為主持,法師曾在石霜寺閉關三年,由法師主持修建的萬佛殿高大寬廣,佛祖法相高貴。禪寺門臨寶蓋水庫、碧波盪漾,青山臨水,鬱郁蔥蔥。在一側石壁上有一摩崖石刻,為明代成化十七年(1481)所刻,豎文 ,行書,十一行文字分三段,其中有詩雲:「千古萬年間,虛空架碧灣。如虹橫飲水,似月半連山。空藏人行廣,岳嵬客往還。不愁波浪急,長斷寶門關」 。

思邈公園
位於市區圭齋路、瀏陽河路、319國道天馬橋交叉處以及濟川河與瀏陽河的交匯處,園中有一座山,叫做孫隱山,山下存有升沖觀、洗葯橋、洗葯井遺跡。據《瀏陽縣志》記載,「東城外小山丘伏城隅,傳孫思邈隱處,有洗葯泉、煉丹諸跡」,孫隱山因此而得名。山下原有的洗葯橋,相傳是孫思邈洗滌草葯之處,橋下流水潺潺,岩石嵯峨,呈現出「葯橋泉石」之勝景,是原「瀏陽八景」之一。
為保護歷史文化遺跡,充分挖掘孫思邈隱居瀏陽這一積淀深厚的歷史傳說和道教文化,2001年瀏陽市委、市人民政府決定闢建思邈公園。以紀念葯王孫思邈為主線,巧妙地將建築與山形水勢結合,依山就勢,闢建了「高山仰止」、「楚吳攬勝」、「臨流聚珍」、「環碧凝香」四個各具特色的景區和升沖觀、孫隱閣、兩宜亭、洗葯橋等三十六處景點。古升沖觀、孫隱閣、洗葯井、洗葯橋等古跡均按原貌修復以作永久紀念,並新建有青石牌坊、葯王雕像、千金方碑,供世人瞻仰拜謁。山頂最高處建有孫隱閣,5層30米高,採用唐代建築風格,登閣舉目遠眺,可一覽瀏陽城區美景和瀏陽河風采。而且設計時,還注重了動的圖案,有奔流而下的瀑布,川流不息的水流,五彩繽紛的燈光,增添了公園的活力和動感。整個公園集紀念、攬勝、休閑於一體,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巧妙結合,營造了一幅「山橋相映,二水縈繞」的立體山水畫卷,散發出濃郁的文化氣息。

瀏陽文廟
瀏陽文廟[7]位於瀏陽市城區圭齋東路8l號,是一處祭祀儒教學派創始人孔子的廟宇式建築組群。始建於宋,屢經興毀與遷、擴建,現存文廟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重修建築。文廟坐北朝南,磚木石結構,呈長方形、階梯式、軸對稱布局,佔地面積6100平方米。由萬仞宮牆、(泮池、狀元橋、欞星門已毀),牌樓式門樓、檐廊、大成門、鍾樓、鼓樓、石甬道、御路龍雕、露台、東西舞亭、大成殿、御碑亭、名宦祠、鄉賢祠、忠孝祠、更衣所、東西廊廡、奎文閣等建築組成。

大成殿為文廟主體建築,重檐歇山頂,覆黃色琉璃瓦、青花瓷正脊、垂脊、戧脊、鰲魚吻,置五色葫蘆寶頂,翼角起翹。殿內外立32根落地石柱支撐,石柱鐫刻歷代帝王撰題的篆、楷、隸字體長聯。殿內中央處置八方彩繪藻井,藻井雕刻盤龍、飾八角邊和八八六十四卦,極為精美。樑柱間飾有圓雕瑞獸、力士撐板、鰲魚撐拱等,殿外四周設迴廊,廊檐下飾卷棚雀替,檐柱上有如意穿插枋與磚牆連接,迴廊三向設透雕石護欄,前向置浮雕戲劇人物故事的朱漆隔扇門。大殿內外地面墁鋪青方磚,古樸典雅。

瀏陽文廟建築群,設計科學,布局嚴謹,規模宏大,主次有序,功能齊全,形制多變。建築有歇山、硬山、懸山、重檐歇山、四角重檐攢尖等各種類別屋頂。裝飾集石刻、木雕、泥塑、鑲嵌、墁鋪、書法彩繪、脊飾剪邊等精湛藝術於一體,是江南地區保存完好的六大文廟之一。1983年10月,被公布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省政府撥專款對其進行了落架大修,1991年,瀏陽文廟被辟為瀏陽市博物館,並正式對外開放,年均接待遊客3萬人次。
瀏陽文廟不僅有規模宏大的建築群,而且還有其他文廟無與倫比的祭孔古樂和演舞亭。清道光九年(1829),瀏陽縣令杜金鑒倡祀文廟禮樂舞,特聘精通律呂的邑人邱之稑為總教習。邱先生歷數十年潛心研究,在發掘整理古代韶樂的基礎上創制而成了瀏陽古樂,實現了中國古代韶樂的完美再現。並一度獲得「國樂古禮在瀏陽」的美譽。瀏陽古樂器具現藏湖南省博物館。

⑻ 瀏陽或者長沙有好玩的地方嗎


長沙:橘子洲,抄嶽麓山,步行街,.............
瀏陽.市區:瀏陽文廟、譚嗣同故居、新算學社舊址、譚嗣同墓、道吾山風景區、天馬山風景區、西湖山風景區、新文路步行街、民俗仿古步行街。 瀏南新區:文家市秋收起義舊址、。 瀏西新區:宋任窮故居、瀏陽花木走廊、仙人湖生態旅遊新城。 瀏北新區:周洛風景區、赤馬湖風景區。 瀏東新區: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最值一去)、獅子山省級森林公園、 工業新城:王震故居。 瀏陽的主要旅遊區是: 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周洛風景、道吾山、株樹橋水庫(瀏陽湖)、古風洞、石霜寺、天馬山、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