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鄉旅遊 » 鄉村旅遊開發類型

鄉村旅遊開發類型

發布時間: 2020-12-15 03:09:21

1. 鄉村旅遊的開發措施

文化內涵
在鄉村旅遊開發中,以鄉土文化為核心,提高鄉村旅遊產品的品味和檔次。加強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挖掘有利於改變中國鄉村旅遊產品結構雷同、檔次低的狀況。在鄉村旅遊產品項目的開發和設計中,要在鄉村民俗、民族風情和鄉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鄉村旅遊產品具有較高的文化品味和較高的藝術格調。
保持本色
對鄉村旅遊的開發,要注意保持鄉土本色,突出田園特色,避免城市化傾向。鄉村旅遊的投資商在開發中要注重對原汁原味的鄉村本色進行保護。因而對鄉村旅遊開發要加強科學引導和專業指導,強化經營的特色和差異性,突出農村的天然、純朴、綠色、清新的環境氛圍,強調天然、閑情和野趣,努力展現鄉村旅遊的魅力。
聯合經營
全國各地城市近郊都在花大力氣發展鄉村旅遊,爭奪客源的競爭非常激烈。鄉村旅遊要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實現聯合經營,以群體的力量形成規模效應,創立品牌,增加市場競爭力,走規模化和產業化的道路,實現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 1.鄉村旅遊開發要與其它旅遊開發相結合
鄉村旅遊不能理解為是一種純粹的農業資源開發,而要與區域內其它旅遊資源和旅遊景點的開發結合起來,藉助已有旅遊景點的吸引力,爭取客源,以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格局。
2. 與農村扶貧相結合
據估算農村大約有1.5億剩餘勞動力,到2010年還將至少新增勞動力6350萬人左右。從中短期看,中國的就業壓力有增無減,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開發鄉村旅遊可增加旅遊就業機會,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問題,緩解農村剩餘勞動力對城市的壓力。
3. 鄉村旅遊開發要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
2001年中國的小城鎮已突破2萬個,城鎮化率達37.66%,中國平均每年新增小城鎮約800個,10年中有1億農村人口落戶小城鎮。鄉村旅遊開發可能牽涉到移民問題,小城鎮是比較理想的接納場所。鄉村旅遊開發要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小城鎮的建設要按旅遊城鎮的風貌進行控制,使小城鎮本身就成為旅遊吸引物之一,也可以依託小城鎮發展鄉鎮企業、旅遊商業,如農副產品的深加工、旅遊紀念品的生產等。
4.與資源保護和打造生態個性相結合
在鄉村旅遊開發中要注意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的問題,防止旅遊開發造成環境污染和資源破壞,加強與生態資源的有機結合,堅持在旅遊資源開發中「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原則,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鄉村旅遊開發要將農業、農民和鄉村發展高度結合起來,使旅遊業成為鄉村社區重要的產業。在鄉村旅遊開發中農民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努力開拓鄉村旅遊的本土特色,增加旅遊收益,使廣大農民真正受益。
總之發展鄉村旅遊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保護鄉村的自然生態環境為重點,維護鄉村性和地方特色,走特色化、規范化、規模化和品牌化一體化的道路,實現鄉村旅遊產業化的基本目標,最終實現鄉村旅遊業可持續發展。
註:國內部分學者認為鄉村旅遊等同於農業旅遊(agritourism),農業旅遊一般譯為agrotourism。

2. 鄉村旅遊的特點是什麼如何開發鄉村旅遊

鄉村旅遊的特點
1、獨特的活動對象
我國鄉村地域廣大遼闊,種類多樣,加上受工業化影響較小,多數地區仍保持自然風貌,風格各異的風土人情、鄉風民俗,鄉村旅遊活動對象具有獨特性特點,古樸的村莊作坊,原始的勞作形態,真實的民風民俗,土生的農副產品。這種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古、始、真、土」,具有城鎮無可比擬的貼近自然的優勢,為遊客回歸自然、返璞歸真提供了優越條件。
2、分散的時空結構
中國的鄉村旅遊資源,上下五千年,十里不同俗,且大多以自然風貌、勞作形態、農家生活和傳統習俗為主,受季節和氣候的影響較大。因此鄉村旅遊時間的可變性、地域的分散性,可以滿足遊客多方面的需求。
3、參與的主體行為
鄉村旅遊不僅指單一的觀光游覽項目和活動,還包括觀光、娛樂、康療、民俗、科考、訪祖等在內的多功能、復合型旅遊活動。鄉村旅遊的復合型導致遊客在主體行為上具有很大程度的參與性。鄉村旅遊能夠讓遊客體驗鄉村民風民俗、農家生活和勞作形式,在勞動的歡快之餘,購得滿意的農副產品和民間工藝品。
4、高品位的文化層次
鄉村文化屬於民間文化,我國鄉村絢麗多彩的民間文化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內涵,致使鄉村旅遊在文化層次上具有高品位的特點。鄉村的各種民俗節慶、工藝美術、民間建築、民間文藝、婚俗禁忌、趣事傳說等,賦予深厚的文化底蘊。由於鄉村社區的這種「濃厚的區域本位主義和家鄉觀念特色的非規范性」,使民間文化具有深刻的淳樸性和詭秘性,對於城市遊客來說,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和吸引力。
5、可持續的旅遊發展
由於現代鄉村旅遊融鄉村自然意象、文化意象和現代科技於一體,旅遊發展與農業生產於一體和城市旅遊與鄉村旅遊於一體,因而是可持續旅遊。

如何開發鄉村旅遊
第一,需求量很大。旅遊者尋求差旱。隨著國內旅遊的興盛,鄉村游的市場需求逐步增長。城裡人希望擺脫高樓峽谷、水泥森林,緩解工作高負荷的壓力,蔭足懷舊和對自然的嚮往的需求。

第二,與休閑度假旅遊具有類似的特點。注重休閑和娛樂、健康身心等需求,同時,鄉村游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重復消費的特點。

第三,與一般性的度假旅遊有不同之處。一般認為,休閑度假旅遊是較觀光游更為成熟的旅遊類型。一些休閑度假者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較高,對休閑度假的價格不太敏感,而且度假旅遊者偏向於距離較遠、時間較長的度假。相比一般性的度假旅遊,鄉村游具有如下特點:鄉村游針對的主要是周邊的城鎮市場,因此旅行的距離較短,不同於一般性的中長線休閑度假;鄉村游的旅遊者對旅遊的價格比較敏感(相對於散客游和家庭游,單位集體出遊的對價格敏感度相對較低),這一點可能與現在鄉村游市場還不是太成熟,沒有形成旅遊者可信賴的品牌效應有關;鄉村游一般距離近,旅遊時間短。魏小安在《中國三農旅遊的發展》一文中認為,鄉村游的市場層次比較分明:市民活動和農民活動基本是大眾化的旅遊,屬於比較低檔的消費;部門活動屬於中檔消費;企業活動層次較高,屬於高檔消費。因此可以說,鄉村游的需求市場是一個差異化的市場。

且採取這兩種形式的旅遊者不在少數。旅行社應關注這兩種形式的市場開發,在一定意義上需要旅行社轉變角色,適應市場需求。

具體地講,針對鄉村游散客,旅行社需要在產品設計、代理服務、咨詢服務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來滿足鄉村游散客的需求。比如,進一步提高產品組合的靈活度,為遊客提供專業的線路設計的意見;提供一些代理服務,而不一定是包價旅行服務;提供方便快捷的專業化咨詢服務等等。針對單位團體鄉村游,則應該加強與單位的聯系,完善客戶管理,根據單位情況量身定做產品,並且通過優質服務吸引回頭客。

(五)適度關注鄉村游的延伸性項目

鄉村游不只局限於農業旅遊,還可以開發一些拓展性項目。比如林業旅遊,觀賞林業;漁業旅遊,海上魚類養殖的觀光,鄉村池塘、溪流的垂釣等等,這些都可以作為鄉村游的延伸性項目融入旅行社的產品中去,豐富產品的內容,增強趣味性。

(六)鄉村氣息、旅遊體驗與城市生活方式相結合

鄉村氣息要突出,如天然的山水,原汁原味的農村風情等。再加入一些體驗性元素,讓旅遊者深入體驗鄉村氣息,體驗濃濃的鄉情。但是,在一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旅遊基礎設施等方面,則需要與城市生活相吻合,而不可一味求「土」。比如衛生間的設施,基本的住宿條件,以及目的地的衛生狀況等等,使遊客可保持城市生活方式。

(二)產品供給的特點

第一,資源特點。鄉村游本身是一個比較廣泛的概念,可以利用的資源種類較多而豐富。比如鄉村美麗的自然風光,良好的生態環境,深厚的文化積淀,淳樸的民風等。

第二,產品特點。目的地產品同質化、近距離重復建設的現象比較嚴重,市場發展不夠

3. 來看看鄉村旅遊到底該怎麼開發

找準定位,結合當地特色文化,打造一處與其他地方不一樣的特色主題度假村,如沐瀾溪谷

4. 鄉村旅遊規劃包括哪些內容

鄉村旅遊規劃包括,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旅遊開發策劃、規劃與設計經驗,對行業動態和相關政策法規,對鄉村旅遊產業發展模式、鄉村特色休閑及景觀建築設計、鄉村游樂項目策劃、農家樂升級、民俗村度假開發、古村落文化休閑開發、農業生態園打造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休閑農業園區策劃、特色農業觀光主題園區、休閑農業博覽園、特色採摘度假區、新農村整體規劃設計、新農村風貌設計、鄉村旅遊景區規劃、鄉村主題度假區規劃、鄉村會所、溫室建築設計等等。——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5. 鄉村旅遊規劃包括哪些內容

鄉村旅遊規劃包括,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旅遊開發策劃、規劃與設計經驗,對行業動態和相關政策法規,對鄉村旅遊產業發展模式、鄉村特色休閑及景觀建築設計、鄉村游樂項目策劃、農家樂升級、民俗村度假開發、古村落文化休閑開發、農業生態園打造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休閑農業園區策劃、特色農業觀光主題園區、休閑農業博覽園、特色採摘度假區、新農村整體規劃設計、新農村風貌設計、鄉村旅遊景區規劃、鄉村主題度假區規劃、鄉村會所、溫室建築設計等等。艾肯認為,做好規劃選對團隊很重要。

6. 鄉村旅遊開發的核心物質

鄉村旅遊的迅速發復展,逐漸制呈現出產業的規模化和產品的多樣化。一些與鄉村旅遊相關的旅遊主要有:Agrotourism(農業旅遊)、Farm Tourism (農庄旅遊)、Green Tourism(綠色旅遊)、Village Tourism(一般指偏遠鄉村的傳統文化和民俗文化旅遊)和Peripheral Area Tourism(外圍區域的旅遊) 等。現在鄉村旅遊基本類型歸納為以下幾類:
①以綠色景觀和田園風光為主題的觀光型鄉村旅遊。②以農庄或農場旅遊為主,包括休閑農庄,觀光果園,茶園、花園,休閑漁場,農業教育園,農業科普示範園等,體現休閑、娛樂和增長見識為主題鄉村旅遊。③以鄉村民俗、鄉村民族風情以及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鄉土文化為主題的鄉村旅遊。④以康體療養和健身娛樂為主題的康樂型鄉村旅遊。綜合以上內容河南省現代農業設計公司分析鄉村旅遊開發的核心都在圍繞「鄉村」這個主題找內容,這樣才能把把鄉村旅遊辦得更好!

7. 我想投資旅遊,請問鄉村旅遊開發的類型有哪些

我們這里有個仙女岩至今沒有人開發,如果開發出來是個迷人的景點

8. 鄉村旅遊房地產有哪幾種產品類型

平時比較關注這方面的內容,這幾家是在這方面做得最好的十家,給大家分享。
山東省旅遊規劃設計研究院

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重點推薦)

中南生態旅遊規劃設計責任有限公司

廣西旅遊規劃設計院

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

北京城市景觀研究所
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大連市建築設計研究院
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上海師大旅遊規劃與發展中心

親自有合作過的是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領略過他們的這方面的實力。例如:《三亞南濱休閑小城旅遊綜合開發項目策劃》
《廣州旺地櫻花旅遊總體策劃》
《雲南開遠鳳凰谷鄉村旅遊總體規劃》
《福建龍岩新羅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還有其它很多經典案例,可以自己去了解下。
meilingzhen

9. 我國鄉村旅遊開發都有哪些主要模式

1、森林公園模式。對於那些區位條件好,地形多邊,山巒起伏,溪流交錯,森林茂密,景色秀麗,環境優良,氣候舒適,面積較大的森林地段可開發為森林公署使之成為人們回歸自然,休閑、度假、野營、避暑、科考和驚醒森林浴的理想場所。

2、度假區(村)模式。是指在自然風景優美、氣候舒適宜人、生態環境優良的景觀地帶建成的,以滿足旅遊者度假、休閑為主要目的場所。

3、野營地模式。野營是一種戶外遊憩活動,是暫時性離開都市或人口密集的地方,利用帳篷、高架帳篷床、睡袋、汽車旅館、小木屋等在郊外過夜、享受大自然的野趣生態環境提供的保健功能,欣賞優美的自然風光並參與其它休閑娛樂活動的一項旅遊活動項目。森林野營地要求離城市30-160㏎左右,交通比較方便,但必須離開公路干線,具有良好的森林環境,氣候好,空氣潔凈,環境比較幽靜,有水源,避風,面積較森林公園小,但應大於公頃。在靠近水源的地方選擇地勢較平坦或有一些小起伏的地方建設野營地。也有人將野營地建在農荒地、草原、甚至沙漠邊緣。

10. 按經營模式開發的農家生態旅遊可以分為哪些類型

(1)農旅結合模式。這一類鄉村旅遊經營模式以當地農戶為主體,自籌小額資金投資,自主經營,遊客主要在節假日短期逗留,或進行氣候型休閑旅遊。它屬於農戶家庭小而全的農業兼業型經濟,經營戶之間未形成明確分工和產業化發展的內在關聯,因而其旅遊產品的設施較為簡陋,衛生條件無人監管,難以達到高品位的文化旅遊檔次。從模式的框架設計上看。小農經濟的局限性限制其向規模化、產業化的方向發展。此模式主要適用於農村經濟不發達、鄉村旅遊資源優勢不明顯的城郊和農村地區(圖4-3)。

(2)CCTV模式(詳見後述)。

(3)以鄉村旅遊業為龍頭的「旅-農-工-貿」聯動發展模式。該模式主要是圍繞鄉村旅遊這個龍頭開展各項經濟建設。一是發展第三產業,解決旅遊者的「食、住、行、游、購、娛」六大問題。興建旅遊設施、商業設施、文化娛樂設施。二是發展第一產業,興建農副產品基地、農業觀光基地,帶動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三是發展第二產業,開發各種旅遊食品、飲料、紀念品等。對當地土特產進行深加工、精加工,力求上規模、上檔次。四是發揮旅遊的牽線搭橋作用,讓旅遊市場帶動信息、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市場,促進資金、技術和人才的引進,加速本地區農村經濟的發展。此模式主要適用於經濟基礎好、鄉村旅遊發展較成熟的農村地區。

(4)景區帶動模式。是以重點旅遊景區為核心,把旅遊景區的部分服務功能分離出來,吸引和指導旅遊景區周邊鄉村的農民參與旅遊接待和服務,從而帶動農民脫貧致富,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模式。該模式的主要特點:一是通過開發建設旅遊景區,帶動景區周邊鄉村的旅遊住宿、餐飲、購物及配套服務,拉動農副產品、土特產品的銷售,促進鄉村旅遊及社區經濟社會發展;二是減少了旅遊景區建設資金投入的壓力,迅速擴大和提升旅遊景區的接待服務功能,形成具有特色的旅遊配套設施和服務:三是帶動旅遊景區周邊農民就業和收入增加,促進貧困地區群眾脫貧致富,形成旅遊景區和社區經濟社會的互動發展。

(5)政府+公司+旅行社+農民旅遊協會模式。該模式是政府負責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公司負責商業運作;農民旅遊協會負責組織各類活動及服務,並協調公司與農民的利益;旅行社負責開拓市場,組織客源。貴州平壩縣天龍鎮屯堡村寨游就是這樣一種模式。

(6)產業依託型模式。該模式是以經濟基礎較好的鄉村為依託,立足當地規模化的農業產業優勢,以旅遊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政府引導、企業為主、村民參與進行旅遊項目開發,積極發展鄉村旅遊產品,促進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如雲南紅河州蒙自縣依託十幾畝石榴、桃、李等果園,積極開發和發展果園旅遊,不僅促進了水果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而且帶動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該模式的特點:一是依託和發揮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生產的比較優勢,大力發展特色鄉村旅遊,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的突出特點;二是既滿足了旅遊者觀光、休閑和鄉村體驗的多樣化旅遊需求。又促進了當地農副產品的生產、加工和就地銷售,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三是引導農民開展旅遊接待服務,既創造了新的就業崗位,又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農民的服務意識和綜合素質;四是帶動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村容村貌的改善,形成了良好的旅遊環境和氛圍,促進了鄉村旅遊的發展。

(7)旅館型農家生態旅遊。旅館型農家生態游是指以景區景點、區位優勢為依託,以提供吃、住、游服務為主要經營手段和以價廉為主要經營策略的經營實體。

賓館型農家生態游是在景區景點優勢明顯但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旅遊接待能力不足的情況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滿足了城市中、低收入人群旅遊消費的需求,拉近了城市與農村的距離。賓館型農家生態游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依託性。旅遊景區景點一般遠離大、中城市,尤其是山區景點,風光優美,景色迷人。但由於交通、吃、住等條件跟不上旅遊發展的需求,於是一些具有一定經營頭腦的農戶便將自家庭院及寬敞住房加以裝修改造,開始接待遊客。顯然,這類農家生態游景點依託性很強。

二是價廉性。由於農家生態游大部分是由農民利用閑置的房屋和生產資料開展經營活動,部分農產品又是自家種植,相對而言具有「投資小、風險低」等優點,加上管理部門管理滯後,所以旅遊收費便宜,經營者成本較低。可見,其主要「賣點」就是「價廉」。

三是靈活性。旅館型農家生態游在經營過程中一般比較靈活。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價格比較靈活,彈性較大;二是經營方式比較靈活,即可以根據客流量的大小,遊客愛好,或偏重於餐飲,或偏重於住宿。在管理並不規范的情況下,這種經營的「靈活性」往往是導致惡性競爭的主要原因。

(8)餐飲型農家生態旅遊。餐飲型農家生態游是指以解決遊客就餐難為發展契機,以滿足遊客價廉、味美、舒適、隨意的消費需求為經營策略,以原汁原味的農家菜為主要經營特色的經營實體。可以這樣認為:餐飲型農家生態游是城市「社會飯店」伴隨城市居民的流動向農村延伸和拓展,也是農村特色菜在適應城市居民時尚消費習慣的過程中對城市餐飲業的沖擊和改造。目前,全國各地大、中城市的城鄉結合部均有不少屬於這一類型的農家生態游。相對而言,這種類型的農家樂具有交通便利、鄉土氣息濃厚、菜價低廉等特點(圖4-4)。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