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鄉村旅遊的定義
Ⅰ 鄉村旅遊的本質是什麼
確切地說,鄉村旅遊的稱謂應該叫鄉村休閑,這個定義很重要。我並不是吹毛求疵,一味地在回玩文答字游戲,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路不暢。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表示,現在我們所搞的鄉村旅遊,其市場必然是定位於鄉村所依託的城市,或者是鄰近城市。這樣說來,就是附近的城裡人到鄉下去休閑,而不是旅遊。
因為誰都知道,旅遊要換地方。單從字面講,先旅後游,「旅」是旅行,有一種空間上的移動;「游」是游覽、觀光、娛樂,二者合起來即旅遊。
對於所謂鄉村旅遊,基本就沒有離開自己日常生活的區域,從城裡到鄉下,仍舊在同一個地域內,大環境並沒有根本的改變,頂多就是多了點「土、俗、野、古」的鄉村風味和習俗,以及生態環境,但區域性核心文化是相同的。
當然,事情沒有絕對的。有的地方鄉村旅遊也是成立的,且火的很,市場輻射得足夠遠,不止是周邊城市。但其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這樣的鄉村有獨特的旅遊吸引物,要麼是景觀,要麼是業態,只不過,這已上升到景區的層面。這是景區旅遊,而非鄉村旅遊。
Ⅱ 鄉村旅遊的鄉村旅遊相關的概念和定義
概念1:游居
定義:游居即旅遊式居住。
概念2:居游
定義:居游即居住式旅遊。
概念3:第二居所
定義:第二居所即以游居為主的旅遊式居所。
概念4:詩意棲居
定義:詩意棲居即生態文化游居方式。
概念5:野行
定義:野行是以強身養性為宗旨,以村莊野外為空間,以人文無干擾、生態無破壞、行走無路徑為特色的村野徒步運動。
Ⅲ 鄉村旅遊的三要素
鄉村旅遊,簡單地說就是依託鄉村的自然景觀、田園風光、農業資源等要素,開展的一切遊憩、休閑、參與、娛樂、體驗、科普活動。近年來,隨著人們休憩時間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轉變,鄉村旅遊越來越受到城市居民和遊客的青睞。
一、 鄉村旅遊的定義
要把握鄉村旅遊的概念和內涵,應充分認識到以下幾點:
①從地理角度來看,鄉村是與都市相對的一個空間概念,它指的是從事農業生產為主的勞動人民所住的地方。
②鄉村旅遊資源是指存在於鄉村的資源。它包括鄉野風光等自然旅遊資源,還包括鄉村建築、鄉村聚落、鄉村民俗、農事活動等人文旅遊資源,以及鄉村社會文化等無形的旅遊資源。
③鄉村旅遊有別於農業旅遊,前者是按旅遊的地域空間來分的一種旅遊形式,後者是按旅遊對象來分的一種旅遊形式
④要區分鄉村旅遊與民俗旅遊之間的關系。民俗旅遊指的是以特定民族的傳統風俗為資源加以保護開發的旅遊產品。兩者含有公共部分——鄉村民俗旅遊的關系。
⑤鄉村旅遊不僅能觀光游覽,亦可度假休閑,遊客還能親自參與體驗農家生活與生產以及購買時新農產品和其他土特產品。
⑥鄉村旅遊的特色是鄉土性,其目標是生存環境與鄉村有較大差異的城市居民。
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委員會1994年定義:在鄉村開展的旅遊,田園風味是鄉村旅遊的中心和獨特的賣點。
2004年,在貴州鄉村旅遊國際論壇上,中國專家形成統一意見,認為我國的鄉村旅遊應包含三方面:一是以獨具特色的鄉村旅遊民俗文化為靈魂,以此提高鄉村旅遊的品位豐富性;二是以農民為經營主體,充分體現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的民俗特色;三是鄉村旅遊的目標市場應主要定位為城市居民,滿足都市人享受田園風光、回歸淳樸民俗的願望。
二、現代鄉村旅遊的基本類型
鄉村旅遊一般具有休閑、觀光、度假、娛樂、體驗等功能,集吃、住、行、游、購、娛於一體,綜合服務功能強,適合於群體團隊活動,一般以家庭單元、企業團體為主,兼以零星散客。組織鄉村旅遊,對家庭而言,有益於親情培養,心靈溝通,充分享受家的溫暖和關懷;對企業團體來講,有利於放鬆心情,增進了解,融洽關系,加深友誼,增強團結協作能力,提高企業凝聚力和戰鬥力。
現代鄉村旅遊由於受到其獨特的鄉村旅遊資源和發展條件的影響,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基本類型:
①以綠色景觀和田園風光為主題的觀光型鄉村旅遊。山清水秀,碧空萬里的自然風光使遊人留戀忘返,幽雅清靜、舒適宜人的綠色空間,是人們返樸歸真的最佳選擇。
②以拓寬視野和增長見識為主題的教育型鄉村旅遊。集知識、考察、學習、娛樂於一體的鄉村旅遊區。例如:寧波奉化滕頭村。
③以民俗風情和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民俗文化鄉村旅遊。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華民族56個,就有56種風情,富饒的國土形成燦爛的風俗,悠久的歷史創造了多彩的民間文化,引人入勝。
④以觀花采果和品嘗美食為主題的參與型鄉村旅遊。以觀賞花卉、採摘果實為主題的「動手果園」,以特產參觀、品嘗、購買為主的工藝特產一條街等,都對廣大遊客有著無限的吸引力。
⑤以康體療養和健身娛樂為注意的康樂型鄉村旅遊。與都市生活的「灰色空間」相比,富有鄉野情趣的「綠色之旅」更能使遊客放鬆身心,消除疲勞,陶冶情操。
三、發展鄉村旅遊的三大要點
全球鄉村地域的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社會經濟因素和技術因素對發展中國家旅遊發展具有顯著的作用。旅遊業正逐步成為鄉村地區和社區發展重要的經濟、環境和社會因素。旅遊業對國家和區域經濟的貢獻是可以估算的,但機制和過程尚不完全明確。旅遊業對地方發展的貢獻過高估計,會導致發展停滯、後退,甚至導致地方旅遊業獲得利潤能力的損失。過高估計必然會過高估計對旅遊設施的需求。1991 年美國國家(州) 旅遊局的調查表明,60 %的州正致力於鄉村旅遊的發展,50 個州中的30 個州具有目標具體的鄉村旅遊發展計劃,70 %以上的美國居民在鄉村娛樂。1993 年英國每天接待的鄉村旅遊者為90000 人,估計84 %的人口每年進行一次鄉村旅遊。反觀我們中國國內鄉村旅遊資源豐富,但發展鄉村旅遊仍處於起步階段。因此中國發展鄉村旅遊應注意以下三大要點。
1、天時
①給予政策扶持。
目前全國各地城市近郊都在花大力氣發展鄉村旅遊,爭奪客源的競爭空前激烈。僅靠鄉村旅遊一家一戶的小打小鬧,靠口碑宣傳和散發傳單是難以持續發展的,唯有政府的主導、群體的力量方能形成規模效應,促進鄉村旅遊的正常穩態發展。
2006年,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鄉村旅遊年」。這足以說明我國對鄉村旅遊越來越重視,但是光有足夠的關注是不行的,還缺少一定的法律保障和扶持政策。現在我國關於旅遊的法律法規幾乎沒有,更不用說是關於鄉村旅遊的了。致使很多開發商利用這個機會,打著「鄉村旅遊」的幌子進行著圈地、開發房產的行為,導致了鄉村的鄉土面貌被嚴重破壞。
因此國家,乃至當地政府都要從妥善解決「三農問題」的政治高度,出台鼓勵發展鄉村旅遊的實質性扶持政策。比如:設立專項資金,用於補助鄉村旅遊開發項目的規劃編制、人才培訓和重點項目的開發等等。
②完善管理辦法。
一是,實行服務質量監督。對每戶農家建立檔案,並採用鄉村旅遊點的標志授牌、等級評定、記分考核、實施獎懲等可行辦法,對於經驗優良的農戶給予一定的獎勵,對於做出違反管理的農戶則給予相應的處罰,直至取消該鄉村旅遊經營內容。
二是,加強服務動態管理。即積極組織經營農戶參加服務禮儀禮貌、業務知識等方面的培訓,細分目標市場,明確服務原則。要做好值班工作,確保隨時向遊客提供有效、便捷的服務,並記錄在案。
③加大宣傳力度。
例如:目前,龍塢茶村的主要旅客是杭州人,而且大都是回頭的老客戶。這些遊客是來自開業之初遊客高峰期的,而近來的新客戶則非常至少。散客的數量有限,而且時間也較為分散,不利於實際經營。此時,龍塢茶村的服務容量顯然是未飽和的,大量的開業農戶仍在「待業」狀態,因此暫時可以放下對遊客容量問題的憂慮,一心加大宣傳力度。只有有了足夠的客源,才談得上分攤客戶,才能讓農戶看到項目的前景。
Ⅳ 鄉村旅遊本質上是什麼
所謂鄉村旅遊,基本就沒有離開自己日常生活的區域,從城裡到鄉下,仍舊在同一個地域內,大環境並沒有根本的改變,頂多就是多了點「土、俗、野、古」的鄉村風味和習俗,以及區別於城市的生態自然環境,但區域性的核心文化是相同的。
鄉村旅遊、全域旅遊都是近年很火的概念,也是政府層面著力推動的,行業在引導,企業在推進。談及規劃、開發以及落地經營,由於時間較短,還沒有顯現出實際效果,但是,社會影響已經有了,至於經濟效益和品牌效應,恐怕還要觀望。
確切地說,鄉村旅遊的稱謂應該叫鄉村休閑,這個定義很重要。我並不是吹毛求疵,一味地在玩文字游戲,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路不暢。
鄉村旅遊也罷,鄉村休閑也罷,其目標客戶定然是城裡人,那麼城裡人究竟到鄉村去干什麼?休閑還是旅遊?這一點要搞清楚。
只有定位精準,才能規劃精準,才能開發到位,才能落地產生效益,大家才不會白忙活。否則,又成了政績工程、一哄而上的面子工程。
事實上,鄉村旅遊規劃與開發大多不到位,真正落地產生客流和效益的更是寥寥無幾。
鄉村旅遊是國家提出的,方向沒有錯。從宏觀經濟調控講,也算是供給側改革一個重大舉措。但問題是執行和運作,下面往往就弄歪了,搞著搞著就成了普天下之大眾、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神器」。
所謂鄉村旅遊,我理解是鄉村休閑(鄉村休閑的發展方向也許是鄉村旅居,筆者此前曾有文章《鄉村旅遊的未來定位應該是鄉村旅居》),這個說法顯然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權作一己之見。
先從概念說起。休閑不分區域,在本地休閑,不挪屁股,當然成不了旅遊;而到外地休閑,我們往往說成是休閑旅遊。
再從市場說起。鄉村總是與城市共生共存的,每個城市周邊都是鄉村,國內國外,亘古未變,概莫如此。只不過,隨著現代工業革命的深入,靠近大都市的鄉村,多半已半城市化,失去了鄉村的原生態,沒有了鄉村的原風景。
現在我們所搞的鄉村旅遊,其市場必然是定位於鄉村所依託的城市,或者是鄰近城市。這樣說來,就是附近的城裡人到鄉下去休閑,而不是旅遊。
因為誰都知道,旅遊要換地方。單從字面講,先旅後游,「旅」是旅行,有一種空間上的移動;「游」是游覽、觀光、娛樂,二者合起來即旅遊。
對於所謂鄉村旅遊,基本就沒有離開自己日常生活的區域,從城裡到鄉下,仍舊在同一個地域內,大環境並沒有根本的改變,頂多就是多了點「土、俗、野、古」的鄉村風味和習俗,以及生態環境,但區域性核心文化是相同的。
當然,事情沒有絕對的。有的地方鄉村旅遊也是成立的,且火的很,市場輻射得足夠遠,不止是周邊城市。但其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這樣的鄉村有獨特的旅遊吸引物,要麼是景觀,要麼是業態,只不過,這已上升到景區的層面。這是景區旅遊,而非鄉村旅遊。
Ⅳ 鄉村旅遊的定義
鄉村旅遊網路的定義
鄉村旅遊以具有鄉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體為旅遊吸引物,依託農村區域的優美景觀、自然環境、建築和文化等資源,在傳統農村休閑游和農業體驗游的基礎上,拓展開發會務度假、休閑娛樂等項目的新興旅遊方式。
杯具
我還將其分為傳統和現代,分別定義。分數下等了
Ⅵ 鄉村旅遊特指在鄉村地區開展的,以特有的鄉村人居環境、鄉村民俗文化、鄉村田園風光、農業生產及其自然環
Ⅶ 雲南省農家生態旅遊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 在20多年的旅遊發展過程中,伴隨著全省旅遊業的快速增長與發展,雲南省積極探索和實踐發展鄉村旅遊的路子,大體上走過了三個發展階段: (1)自發發展鄉村旅遊階段。20世紀80年代,隨著雲南旅遊的起步發展,雲南鄉村旅遊也開始起步,首先在旅遊發達的地區產生,如昆明石林旅遊風景區旁邊的五棵樹村,大理蝴蝶泉邊的周城,西雙版納的曼景蘭村,德宏瑞麗的大等喊村等,農民依託旅遊景區的建設和發展,自發地開展領略民族風情、體驗農家生活、品嘗民族風味、提供鄉村民居旅館、銷售民族工藝品等各種各樣的鄉村旅遊活動,既豐富了這些旅遊景區的旅遊活動內容,又促進了旅遊景區周邊農民的脫貧致富。 (2)倡導發展鄉村旅遊階段。進入90年代後,雲南旅遊進入培育支柱產業的發展階段,在政府的倡導和指導之下,雲南鄉村旅遊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1992年,省政府在西雙版納召開旅遊發展會,提出積極發展邊境旅遊、民族文化旅遊和鄉村旅遊;1994年,省政府又在滇西北召開現場辦公會,提出依託自然景觀、民族文化、村寨特色,加快發展以體驗自然風光、領略民族風情、感受鄉村民俗為內容的觀光旅遊;1995年,省委、省政府做出培育旅遊支柱產業決策之後,又於1997年召開全省五大旅遊區規劃會議,並把鄉村旅遊作為重要旅遊產品,提出要積極開發和發展。在政府的積極倡導和推動之下,全省鄉村旅遊迅速發展,到90年代末期涌現出了一大批具有一定規模的鄉村旅遊點,如昆明西山團結鄉的「農家樂」、香格里拉縣的「藏民家訪」等,促進了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3)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階段。進入21世紀,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旅遊不僅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旅遊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也在不斷拓展,為鄉村旅遊的大發展帶來了廣闊的空間。為促進鄉村旅遊的發展,省政府於2000年召開了全省鄉村(民居)旅遊發展會,在認真總結前一階段鄉村旅遊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發揮少數民族地區的旅遊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民居)旅遊,帶動少數民族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經過多年的培育建設,全省鄉村旅遊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特別是在「假日旅遊」的推動下,更是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以鄉村旅遊的重要組成形式「農家樂」為例,2008年,全省已有昆明、楚雄、紅河、臨滄、大理、麗江、迪慶等16州市7100多家農戶開展了「農家樂」,絕大部分農戶年收入超過萬元,部分農戶高達5萬~10萬元。農家樂已成為雲南省新興的旅遊產品,得到了國內外遊客特別是本省城市居民的喜愛。作為適應市場需要而產生的新興旅遊產品,鄉村旅遊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業已成為雲南省旅遊的又一支點和亮點。 Ⅷ 鄉村旅遊的簡介 西班牙學者Rosa Marý´a Yagu¨e Perales(2001)將鄉村旅遊分為傳統鄉村旅遊(Homecoming or Traditional Rural Tourism)和現代鄉村旅遊(Modern Rural Tourism)兩種。 Ⅸ 雲南的一個鄉村旅遊介紹
我在寫論文,需要一些案例支持,請大家給幾個知道的,專門針對老年人市場的鄉村旅遊景點。 Ⅹ 鄉村旅遊的定義 鄉村旅遊網路的定義 鄉村旅遊以具有鄉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體為旅遊吸引物,依託農村區域的優美景觀、自然環境、建築和文化等資源,在傳統農村休閑游和農業體驗游的基礎上,拓展開發會務度假、休閑娛樂等項目的新興旅遊方式。 杯具 我還將其分為傳統和現代,分別定義。分數下等了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