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規劃設計的原則
『壹』 什麼是農家生態旅遊規劃設計中的鄉土性原則
鄉土性原則是指農家生態旅遊的規劃設計應體現農村原本的景觀和文化特色,要展示出當地的農耕文化和民俗文化;旅遊活動的設置要體現野趣天成、返璞歸真;景觀設計如植物配置上要注重適地適樹,強調多樣性和穩定性。
『貳』 生態旅遊規劃的原則
生態化規劃目標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自然資源目標在於要保存現有資源的整體生態價值、基本特徵以及對人類活動干擾進行自我恢復的能力。具體內容有保護、保存並提高地表和地下水質量;保存、保護並提高動植物及其棲息環境的多樣性;保護自然風景的質量等。
第二,人文資源目標在於要維護並提高歷史和文化資源。具體內容有維護與規劃區域整體生態價值相關且協調的傳統生活方式;保存、保護歷史和文化資源要素;發掘歷史和文化資源要素。
第三,發展目標在於採取與景區整體生態和文化價值的保護相互協調的方式來調整旅遊產業的發展。如只允許在指定的未來發展區內進行能夠促進發展的項目、只允許在規定區域內布置旅遊接待設施等。 生態調查的目的在於收集規劃區域的自然、社會、人口、經濟方面的資料和數據,為充分了解規劃區域的生態過程、生態潛力與制約因素提供基礎。
景區生態調查可以通過實地調查、歷史調查及公共參與的社會調查、遙感調查等調查手段來完成。
自然環境調查的內容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氣候、植被、野生動物、土地利用現狀等方面。人文調查的內容包括當地的歷史、文化、社會、經濟等人文地理特徵。社會經濟要素的調查分析是確定旅遊景區所在區域的經濟水平,以及最臨近中心城市、經濟帶、經濟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輻射距離。這對旅遊景區的發展規模有關鍵的決定作用。 隨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們旅遊產品越來越強調生態模式,其中,包括主題生態化、游樂生態化、藝術表現生態化三個方面的內容。
體現旅遊景觀生態化的項目,有生態迷宮(花卉迷宮、果蔬迷宮、濕地迷宮、水景迷宮、樹林迷宮等等)、森林氧吧和森林浴場、大型樹屋、大地藝術、空中花園等等。把生態造景與生態游樂結合起來,用綠色植物進行造景,用綠色植物製造游樂項目,用綠色環境打造遊憩模式。 生態適宜性分析是生態化規劃的核心,其目的是應用生態學、經濟學、地學以及其他相關學科的原理和方法,確定景觀類型對某一用途的適宜性和限制性,劃分景區資源環境的適宜性等級,為景區旅遊開發中的土地利用方式提出建議。
以生態適宜性分析為基礎,可以准確地將那些生態上極為敏感、景觀獨特、宜保持原貌,不宜進行人工建設干擾的區域設為保存區;對有的敏感性稍低,景觀較好,宜在指導下做有限的開發利用,設置為保護區,還有生態敏感性較低,自然地形及植被意義不大,適於開發而成為開發區。
『叄』 鄉村旅遊規劃設計怎麼做可以吸引更多遊客
在小吃 飲食 娛樂休閑等方面做出特色。
『肆』 鄉村旅遊規劃有什麼原則
一、鄉村旅遊規劃一是要科學規劃、合理引導,堅持宜發展就發展,不要盲目發展和惡性競爭。要在創新上下工夫,堅持以特取勝,提升鄉村游的文化品位。絕不能千村一面。而鄉村千篇一律,到處都是一樣的商業化、城市化氛圍和人造景觀,就會既失去了個性,也失去了鄉村的魅力。
二、鄉村旅遊屬於一種服務業,要在保持鄉村獨有田園風光和農家文化的基礎上去引導需求。現在不少地方,在發展鄉村旅遊中大拆大建,以為這就是新農村之「新」,於是不僅重蹈許多城市建設中「只開發,不保護」的覆轍,而且隨著新樓一片片崛起,承載歷史的記憶也同時被抹去,使鄉村傳統文化的根脈面臨從此全部切斷的危險。為了避免這種災難性的發生,我們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三、鄉村旅遊規劃是一種新型旅遊業,講究創新,這就要求不能夠完全保持「鄉土特色」。如果要完全保持鄉土特色的話,就是順其自然發展了,就不有鄉村旅遊規劃的誕生了。由此可見,發展鄉村游若不在規模和層次上有所講究的話,想長時間興盛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只有在充分開發本地特色的基礎上做到「土洋結合」,才能吸引更多遊客。當然,這並不是否認要保持鄉土特色,因為鄉村旅遊本身就有別於其他旅遊,首先要突出「鄉村」特色。這就叫做取「鄉村旅遊之精髓,而去其糟粕」。只有通過這種方式,鄉村旅遊才能首先獲得存在的土壤和發展的空間。
『伍』 編制鄉村旅遊規劃要遵循哪些原則
生態人文方面..交通...吃住
『陸』 生態旅遊規劃設計應遵循哪些原則
1、生態旅遊規劃中,應注重運用生態學規律,合理利用自然生態系統,保持其穩定性,從而使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不被破壞 2、一定要充分發揮其生態旅遊潛力,把握自然生態系統的特徵,挖掘其文化的內涵,開發出適銷對路、特色鮮明的生態旅遊產品,展現出地方資源的特色。3、認真分析生態旅遊活動與環境承載力、生態旅遊業和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有效協調生態旅遊目的地生態系統及其組分間的相互關系,全面考慮生態旅遊規劃所涉及的因素,實現整體優化利用。
『柒』 鄉村旅遊的規劃原則是什麼
(1)服務新農村建設。
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鄉村交通、用水、用電、通訊等生產生活條件,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發展鄉村旅遊的共同任務,鄉村旅遊規劃應於新農村建設回話緊密結合,融為一體。鄉村基礎設施、生產生活條件好了,鄉村旅遊的發展就有了基礎。在鄉村旅遊規劃中,要把旅遊鄉村的住宿、餐飲、停車場、農產品購物點等配套設施與新農村的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建設結合起來,營造村容整潔衛生、村民文明友善的旅遊環境,促進鄉村旅遊的快速健康發展。
(2)突出優勢
鄉村旅遊資源數量豐富、規模宏大、種類多樣,但是同時由於鄉村產業的相似性,帶來了各地鄉村旅遊資源的相近。因此,在鄉村旅遊規劃中,要進行橫向資源類比分析,突出區域優勢,提升鄉村旅遊的吸引力和生命力。突出優勢,一是要突出鄉村自然景觀優勢,引導遊客凌律獨特的鄉村風光和山水景觀。
(3)強化特色
特色是旅遊產品的吸引力,在鄉村旅遊規劃中,強化特色,一是突出原汁原味的鄉村特色,避免鄉村城鎮化和商業化。並且服務設施設計防止脫離了樸素、自然、協調的基本原則。
(4)參與性
鄉村旅遊的核心吸引力,就在於遊客的體驗參與。遊客從城市來到鄉村,在旅遊觀賞青山秋水之中獲得審美體驗,在果園中親手採摘新鮮的水果,感受著碩果累累的豐收喜悅,鄉村旅遊規劃,要提供給旅遊者採摘、捕撈、耕耘、栽種等鄉村勞作機會,讓旅遊者體會農事的艱辛的同時,獲得健身娛樂。
山合水易相關案例參考:
《河北省昌黎葡萄溝景區項目策劃》
《甘肅省白銀市鄉村旅遊發展總體策劃》
《安慧蕪湖大浦新農村建設實驗區旅遊項目策劃》
『捌』 農家生態旅遊規劃設計中的生態性原則指什麼
生態性原則主要指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生態平衡,即在規劃設計中,運用生態學的相關原理對旅遊環境諸方面的生態平衡和協調發展予以保護,以最小的環境退化獲得最大的利用程度。另一方面是生態美學,即從審美角度體現出生命、和諧和健康的特徵。
生命力主要體現在規劃設計的旅遊區應具有良好的生態循環再生能力,即農家生態旅遊所依附的農業系統中物質是可循環利用的,如種植業的產品可作為動物的飼料,而動物的糞便以及植物的殘枝落葉可進行沼氣發酵,為農村居民生活提供能源,此外,動物糞便經過發酵加工處理可作為有機肥。生產中廢棄物的再生利用不僅節省了生產成本,增加了生態系統的產出,還解決了廢棄物的污染問題,因而增加了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的利用效率。規劃設計時還可以增加食物鏈的環,進一步加強對物質的循環利用和廢棄物的再生利用,進一步提高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的利用效率。農家生態旅遊所依附的農業系統一般有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水產業等自然和人工的不同的子系統組成,各子系統相互依存。和諧性即要求農家生態旅遊的規劃設計要從生態系統的整體角度入手,不能只考慮某一個子系統或系統內某一組分,應遵循整體和諧的原則進行合理規劃與設計,使人工系統與自然系統互惠共生,使各個子系統協調發展,形成一種和諧美。健康是指在爭取人工與自然和諧時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優先,首先考慮對當地資源與環境的保護,保證開發區的生態安全,使農家生態旅遊的開發過程和結果無污染、無危害,使人的生理、心理得到滿足。
『玖』 鄉村旅遊規劃的原則有哪些
如果是考試那就幫不了你
如果是搞旅遊,鄉村旅遊最基本的是要保持鄉土的自然的生活狀態,整潔一些很好,但是用太多城市化的手段去使它完美的化,反而糟蹋了東西
『拾』 鄉村旅遊規劃包括哪些內容
鄉村旅遊規劃包括,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旅遊開發策劃、規劃與設計經驗,對行業動態和相關政策法規,對鄉村旅遊產業發展模式、鄉村特色休閑及景觀建築設計、鄉村游樂項目策劃、農家樂升級、民俗村度假開發、古村落文化休閑開發、農業生態園打造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休閑農業園區策劃、特色農業觀光主題園區、休閑農業博覽園、特色採摘度假區、新農村整體規劃設計、新農村風貌設計、鄉村旅遊景區規劃、鄉村主題度假區規劃、鄉村會所、溫室建築設計等等。艾肯認為,做好規劃選對團隊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