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鄉旅遊 » 武平縣鄉村旅遊總結經驗

武平縣鄉村旅遊總結經驗

發布時間: 2020-12-13 17:37:45

『壹』 影響鄉村旅遊的因素有哪些

三農工作,是我國經濟建設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中央連續6年把三農問題列入「1號文件」,而鄉村旅遊被認為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種有效途徑。在新時期下,我們認為,應該抓住機遇,加大力度推進鄉村旅遊產業的發展,在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舞台上,充分體現旅遊的價值和作用。總結對鄉村旅遊發展的研究,我們認為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這么幾方面的重要意義: 1.發展鄉村旅遊,可以充分利用農村旅遊資源,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拓寬農業功能,延長農業產業鏈,發展農村旅遊服務業,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較好的經濟基礎。 2. 發展鄉村旅遊,可以使農村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增加價值。同時,也使農村生產的農副產品就地消費,降低了運輸成本,提高了市場價格,促進農民增收。 3.發展鄉村旅遊,可以使農村自力更生,靠自身力量得到發展,進而減少國家對農村的扶持資金。同時,當地農民參與投資、經營旅遊業,可增加其可支配收入,實現「生活寬裕」的目標 4.發展鄉村旅遊,可以促進城鄉統籌,增加城鄉之間互動。城裡遊客把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意識等信息輻射到農村,使農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現代化意識觀念和生活習俗,提高農民素質。 5. 發展鄉村旅遊,可以挖掘、保護和傳承農村文化。以農村文化為吸引物,發展農村特色文化旅遊。同時,通過旅遊可以吸收現代文化,形成新的文明鄉風。 6. 發展鄉村旅遊,有利於保護鄉村生態環境。旅遊對於環境衛生及整潔景觀的要求,將大大推動農村村容的改變,推動衛生條件的改善,推動環境治理,推動村莊整體建設的發展。旅遊追求個性化、特色化、原生態、唯一性等等,形成了旅遊村莊的獨特面貌和村容,是打破目前新農村建設中千村一面的最佳模式。可以說,發展農村旅遊,有利於農村乃至全國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有利於保護資源和環境,促進農村科學規劃與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村容整潔」的目標。 7.發展鄉村旅遊,有利於實現「管理民主」的目標。在發展鄉村旅遊的過程中,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提高旅遊業在當地社區的參與度,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進行農村建設,提高當地農民的民主、法治意識,實現「管理民主」的目標。 O(∩_∩)O

『貳』 雲南省農家生態旅遊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

在20多年的旅遊發展過程中,伴隨著全省旅遊業的快速增長與發展,雲南省積極探索和實踐發展鄉村旅遊的路子,大體上走過了三個發展階段:

(1)自發發展鄉村旅遊階段。20世紀80年代,隨著雲南旅遊的起步發展,雲南鄉村旅遊也開始起步,首先在旅遊發達的地區產生,如昆明石林旅遊風景區旁邊的五棵樹村,大理蝴蝶泉邊的周城,西雙版納的曼景蘭村,德宏瑞麗的大等喊村等,農民依託旅遊景區的建設和發展,自發地開展領略民族風情、體驗農家生活、品嘗民族風味、提供鄉村民居旅館、銷售民族工藝品等各種各樣的鄉村旅遊活動,既豐富了這些旅遊景區的旅遊活動內容,又促進了旅遊景區周邊農民的脫貧致富。

(2)倡導發展鄉村旅遊階段。進入90年代後,雲南旅遊進入培育支柱產業的發展階段,在政府的倡導和指導之下,雲南鄉村旅遊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1992年,省政府在西雙版納召開旅遊發展會,提出積極發展邊境旅遊、民族文化旅遊和鄉村旅遊;1994年,省政府又在滇西北召開現場辦公會,提出依託自然景觀、民族文化、村寨特色,加快發展以體驗自然風光、領略民族風情、感受鄉村民俗為內容的觀光旅遊;1995年,省委、省政府做出培育旅遊支柱產業決策之後,又於1997年召開全省五大旅遊區規劃會議,並把鄉村旅遊作為重要旅遊產品,提出要積極開發和發展。在政府的積極倡導和推動之下,全省鄉村旅遊迅速發展,到90年代末期涌現出了一大批具有一定規模的鄉村旅遊點,如昆明西山團結鄉的「農家樂」、香格里拉縣的「藏民家訪」等,促進了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3)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階段。進入21世紀,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旅遊不僅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旅遊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也在不斷拓展,為鄉村旅遊的大發展帶來了廣闊的空間。為促進鄉村旅遊的發展,省政府於2000年召開了全省鄉村(民居)旅遊發展會,在認真總結前一階段鄉村旅遊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發揮少數民族地區的旅遊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民居)旅遊,帶動少數民族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經過多年的培育建設,全省鄉村旅遊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特別是在「假日旅遊」的推動下,更是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以鄉村旅遊的重要組成形式「農家樂」為例,2008年,全省已有昆明、楚雄、紅河、臨滄、大理、麗江、迪慶等16州市7100多家農戶開展了「農家樂」,絕大部分農戶年收入超過萬元,部分農戶高達5萬~10萬元。農家樂已成為雲南省新興的旅遊產品,得到了國內外遊客特別是本省城市居民的喜愛。作為適應市場需要而產生的新興旅遊產品,鄉村旅遊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業已成為雲南省旅遊的又一支點和亮點。

『叄』 隨喔:如何做好鄉村旅遊

從地域環抄境的角度來看,鄉村旅遊最適合打造小而美的旅遊產品,中國大多數鄉村都分布在山地地區,山地地區的地域環境最適合小而美的旅遊項目。那麼,如何在鄉村地區發展小而美的旅遊項目呢?前瞻產業研究院總結以下幾點經驗。
一、打破傳統的產品思維,把鄉村旅遊做成居游共享的項目。在休閑度假時代,鄉村旅遊不再是一個旅遊的概念,而是「旅遊+」的概念,是在旅遊引領下的鄉村全域、全面、全民、全時發展。
二、打破對大項目的盲目追捧,把鄉村旅遊做成小而精的標桿。一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小而美的項目。如果大家都去做大而全的項目,勢必會讓一個行業陷入惡性循環,因為過度投資的背後就是重復投資,重復投資的背後就是同質競爭,同質競爭必然帶來行業的受損。
三、打破旅遊和農業的界限,把農業項目做成小而精的旅遊項目。我國的大多數鄉村都還保留著傳統農業的根基,農旅融合是發展鄉村旅遊的重要途徑。

『肆』 鄉村旅遊模式有哪些

在新農村建設中,不是所有的鄉村都能夠發展旅遊,而是要具備一定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從各地的發展經驗來看,適合發展鄉村旅遊的有三類鄉村,一是緊靠中心城市,汽車車程在兩個小時之內的城郊鄉村;二是緊靠現有景區的鄉村;三是具有旅遊資源良好的古村落、農村風貌、高科技農業、生產活動、生活方式、民情風俗、宗教信仰及各種傳統節日為特色,以及果業、花卉等特色農業發展或自然、生態比較好的鄉村。銘智旅遊策劃總結中外鄉村旅遊模式,可以分為五種:
1、村落民居旅遊模式
村落民居旅遊模式是依託特色村寨或民居群落的村落民居建築為旅遊吸引物的旅遊發展模式。村落民居建築按發展特點分為古代與現代兩類,村落民居旅遊模式也相應分為古民居旅遊與新民居旅遊兩種。
2、民俗風情旅遊模式
民俗風情旅遊模式以鄉村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為旅遊吸引物的旅遊發展模式。民俗風情旅遊模式充分突出和展示鄉村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時令風俗、工藝游藝、體育競技、信仰崇拜等鄉土文化和民俗文化。
3、生態旅遊模式
鄉村生態旅遊模式以田園、草原、森林、漁港等生態環境和各種鄉村生產活動為旅遊吸引物的旅遊發展模式。鄉村生態旅遊模式以稻作的梯田、放牧的草原、狩獵的森林與揚帆的漁港為特色,把鄉村生態與鄉村生產生活結合起來,旅遊與休閑結合起來,開發梯田游、草原游、竹鄉游、花鄉游、漁鄉游、水鄉游、蕉鄉游、果鄉游等不同特色的鄉村生態旅遊。
4、現代農業旅遊模式
建設現代高新技術農業示範園區,發展現代農業旅遊是鄉村旅遊的未來趨向。山東棗庄市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區、沂南大地農業科技示範園和臨沂羅庄飛龍花卉,形成鄉村旅遊的現代農業科技游模式。主要做法是,引進國內外種植高新技術和品種,使園區內的果木、花卉、蔬菜等植物既有食用價值,又有觀賞價值。園內一般分為育苗區、栽培區、溫室區,果木、花卉特色種植區。
5、綜合旅遊模式
綜合旅遊模式是對鄉村旅遊資源進行多元開發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隨著旅遊業多元趨勢的發展,旅遊者對鄉村旅遊的需求與選擇也趨向多元化,鄉村旅遊發展又呈現出休息娛樂、收獲品嘗、運動養生、觀光審美、學習體驗等五種旅遊類型趨向。旅遊模式是旅遊發展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旅遊消費觀念的變化,旅遊發展模式會隨之推進,旅遊資源、客源市場、消費觀念都將影響旅遊發展模式的設計,休閑度假、現代農村觀光、休學體驗等旅遊產品將受到更多的關注。

『伍』 怎樣破解鄉村旅遊規劃同質化

古人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有人模仿說:「建設未動,規劃先行」,好像規劃成了一切問題的核心問題,也催生了數不清的農庄規劃師和各種各樣的規劃設計單位,但究竟為什麼要規劃、該找什麼樣的人規劃、規劃完之後該怎麼辦,卻很少有人提及!還沒有看到一例說自己是農庄風險評估師、農庄資源整合師、農庄運營師、農庄推廣師、農庄操盤師的,看到的大多都是在畫圖紙、畫施工圖!很多農庄、農場都是被規劃搞死的,你規劃的越大越完美,死的越快!以前看到過一份農庄規劃,500畝地的農庄,居然規劃出了十幾項需要一萬畝地也未必能容下的項目,更搞笑的是,裡面出現了別的縣的名字。農庄不是規劃出來的,如果沒有非凡的資源整合能力,規劃只是一件欺騙自己的皇帝新衣。以下的六大策略非銘智旅遊的觀點,但銘智旅遊喜歡思維的激盪,咱們一起看看吧。

目前,我國各地鄉村旅遊可謂遍地開花,鄉村旅遊規劃質量參差不齊,很多規劃項目創新性不夠,項目雷同,規劃思路和規劃原則通用,發展思路與理念近似,區域旅遊形象、目標、定位、產品同化,失去了個性和特色。在競爭趨於白熱化的今天,新形勢下的鄉村旅遊規劃如何創新,筆者通過對梨博園的總體規劃,以及以往鄉村旅遊規劃編制的經驗,總結出以下幾點經驗與讀者交流探討。

1、溝通是前提良好的溝通能提高效率,少走彎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溝通又包括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橫向方面是指既要在前期打標階段多與甲方溝通,又要在中標後規劃編制的整個過程與甲方多交流,貫穿於整個規劃的始終。縱向方面是指既要與甲方、業主多探討,又要向旅遊局、規劃局、環保局、建設局等各個部門多匯報,涉及旅遊相關的各個職能部門。

2、資源是基礎任何旅遊規劃都不能脫離資源現狀進行天馬行空的亂編,必須立足當地資源基礎,實事求是,在充分挖掘、整合資源的基礎上,發揮資源價值最大化,將資源轉化為產品。而鄉村旅遊景區更多的屬於資源依託型景區,因此更不能脫離資源談規劃,要將鄉村旅遊資源的鄉土味發揮到極致。

3、文化是靈魂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沒有文化的景區是缺乏生命力的。對文化的梳理和挖掘在眾多的鄉村旅遊規劃中顯得尤為缺失,因此導致眾多的鄉村旅遊景區千篇一律,雷同性十分嚴重,大多數遊客去就是「爬爬山、賞賞花、嘗嘗果、吃吃飯」,難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使得景區變得蒼白,缺乏長久的吸引力。

4、創新是關鍵創新是多方面的,涉及規劃的方方面面,既要有理念的創新,又有要產品和項目的創新,大到一個項目的案名、形象定位、分區,小到一個標識系統、景觀小品,都需要創新。尤其是在項目的設置上,更要有超前性和創新性,才能滿足需求日益多樣化的遊客需求。鄉村旅遊規劃的創新也可以多種多樣,可以在鄉村生態景觀為基底的基礎上,引進高科技的生態體驗農業項目,也可以打造一種情趣化的鄉村生態環境,也可以營造一種創意性的度假生活方式。

5、落地是標准落地性、可操作性對旅遊規劃創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說,落地性成為了檢驗旅遊規劃成功與否的唯一標准。參與不同規劃項目的過程中,筆者都深深感覺到,幾乎所有的甲方都把落地擺在了一個很高的位置。一個旅遊規劃再有創新性,再能打動領導者的心,如果最終不能落地,這個規劃也是失敗的。

6、多元是趨勢多元化包括旅遊產品和產業互動兩方面的內容。單一的旅遊產品已經不適應旅遊發展的趨勢了,必須根據不同的旅遊市場,設置不同的旅遊產品,滿足不同遊客需求。此外,旅遊業是一個綜合性極強的產業,因此,旅遊規劃還必須突破單一的旅遊產業,形成泛旅遊產業整合,產生產業聚集效應。鄉村旅遊規劃更應如此,既要關注旅遊業本身的發展,也要關注與之相關的種植業、養殖業等,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帶動當地農民致富。

『陸』 鄂爾多斯鄉村旅遊該怎麼做

中國文化產業園區聯盟主席、清大文產(北京)規劃院院長李季從規劃設計的角度,談特色小鎮規劃,談田園綜合體如何落地的問題。「建設未動,規劃先行」,他以安慶戲曲小鎮為例,強調規劃的重要性,對鄉村旅遊規劃的創新進行詳細解說,在現場引發了一場「頭腦風暴」。
中國鄉村振興袁家村課題組組長望嶠則以陝西袁家村為例,分享了鄉村旅遊發展的一些經驗。十年前的袁家村,東西一條街、南北兩排房,是個「空心村」。而現在,袁家村變身中國最美鄉村,創造了鄉村旅遊的「奇跡」。
望嶠深入分析了袁家村關中印象體驗地成功的原因,講述其打造「旅遊IP」的過程。他總結說,袁家村的經驗在於,以支部為核心,以農民為主體;以創新謀發展,以共享促和諧;以鄉村旅遊為突破口,打造農民創業平台,通過三產帶二產促一產,實現產業融合發展;以股份合作為切入點,通過調節收入分配,避免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注重精神文明和思想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優良傳統。條條「金言」,直通鄉村旅遊「心臟」,值得細細思考和借鑒。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原旅遊科學研究所所長王興斌結合多地實際,分析了民族與鄉村旅遊融合的新走勢;浙江省民宿產業聯合會副會長、德清縣文化旅遊發展集團總經理楊國亮結合自身多年實踐,談了發展鄉村旅遊的感悟和經驗……專家學者傾囊相授,為我市鄉村旅遊發展獻計獻策,為我們打開了思路,提供了好點子、好做法。與會的我市相關人士紛紛表示,將認真學習專家們的精彩講解,在工作中加以吸收消化,使這些經驗做法能夠為我所用。

『柒』 怎麼才能更好的打造鄉村旅遊

旅遊規劃項目組設計了生態旅遊規劃項目的開發建設,集中在旅遊規劃區內進行商務度假、療養、峰會、演出,均將在這個區域內進行。旅遊規劃專家陳元夫教授認為:「建立開放街區不僅僅是作為一個景區的入口來考慮,還要使之成為貴陽的一個高端的休閑場所。縱觀貴陽的休閑消費市場,沒有什麼場所可供周末或晚上消費。所以在該景區建設一個開放的商務度假區既滿足了區域內人群的休閑消費,又滿足了貴陽的城市生活。」
本旅遊規劃項目根據其主體定位與自身的地形情況,將整個區域劃分為七個功能分區,分別為風情走廊區,溫泉產業示範,景觀房產區,商務度假區,開放街區,商務辦公區,預留土地區。良好的自然環境,精緻的人文景觀,將成為一些企業的辦公首選地。建設商務辦公區用來滿足烏當區一些居民工作的場所,在建設的前期,可以將預留區栽植大量的喬木,用於育林,後期待到土地區域升值時,在做適當的開發建設。
在鄉村旅遊開發設計中,遠景設計院總結出一下幾點:一、增強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在開發鄉村旅遊中,要通過系統規劃,有機整合鄉村旅遊資源,認真科學地策劃好旅遊開發項目。同時還要加強文化內涵建設,以鄉土文化委核心,提高鄉村旅遊產品的品味和檔次。加強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挖掘有利於改變目前我國鄉村旅遊產品結構雷同、檔次低的狀況。在開發鄉村旅遊產品項目和設計中,要在鄉村民俗、民族風情和鄉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鄉村旅遊產品具有較高的文化品位和較高的藝術格調。二、保持本色,突出特色,對於開發鄉村旅遊,要注意保持鄉土特色,突出田園特色,避免城市化傾向。三、樹立品牌。四、開發鄉村旅遊要做好:開發鄉村旅遊要與其它旅遊開發相結合,與農村扶貧相結合,開發鄉村旅遊要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與資源保護和主打生態個性相結合。(五)加強社區參與和對農民的培訓引導。開發鄉村旅遊要將農業、農民和鄉村發展高度結合起來,使旅遊業成為鄉村社區重要的產業。在開發鄉村旅遊中農民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要把開發鄉村旅遊做活、做大、做好,就得加大社區參與力度,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和引導工作,激發農民辦旅遊的積極性和提高農民辦旅遊的能力,努力開拓鄉村旅遊的本土特色增強旅遊收益,是廣大農民真正受益。

『捌』 鄉村旅遊規劃有什麼新業態

美麗鄉村、旅遊扶貧的不斷推進,鄉村旅遊從初級觀光向高級休閑、從同質化向差異化發展,從單體經營向集群布局的轉變。銘智旅遊策劃總結了鄉村旅遊規劃的八種新業態。如下:
1、鄉村酒店
具有休閑、娛樂、求知、教育功能的綜合性旅遊住宿單位,是將農業景觀、生態景觀、田園景觀與住宿、餐飲設施進行結合,能夠為遊客提供鄉村休閑體驗的經營主體。應當採用鄉村建築材料,展示有鄉村特色的建築小品,增加鄉村旅遊活動。
2、國際驛站
以家庭(戶)為基本接待單位,並形成一定規模的經營主體,從環境景觀與建築、特色餐飲、鄉村旅遊活動、特色旅遊服務、市場影響力等方面都提出了較高要求,應當體現異域文化特色,使用多語標識,提供異國特色餐飲,增加異域文化體驗活動。
3、採摘籬園
能提供觀賞和採摘特色蔬菜、果品和其它特色農作物等休閑活動的高新農業實驗基地或種植基地,具有觀賞、採摘、學習、科普等綜合功能。
4、養生山吧
依託山地資源,以綠色健身、修身養生為經營理念,從事頤養身心、健康休閑、舒適度假的活動場所。它將綠色養生理念融入於鄉村旅遊發展,以自然生態和環境保護為出發點,旨在調整鄉村旅遊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提供符合人體安全、健康的宜憩、頤養、健康的產品,並引導社會公眾節約和環境意識,推動鄉村旅遊接待設施和服務建設。
5、休閑農庄
佔地百畝以上,以農業生產和鄉村生活為依託,以農耕文化為核心,利用田園景觀為遊客提供鄉村生產生活休閑體驗以及住宿、餐飲等基本服務設施的經營主體,休閑農庄將傳統的農耕文化和現代休閑體驗巧妙結合,在提升鄉村旅遊產品品質、創新鄉村旅遊業態的基礎上,較好的滿足了遊客的體驗需求。
6、生態漁村
依託鄉村自然的良好生態,村容村貌,漁業特色產業,以魚漁何水體景觀為主題旅遊吸引物,可以提供特色餐飲,觀光游覽,休閑娛樂等服務的鄉村旅遊接待場所。
7、山水人家
具有一定規模,以自然山水景觀為資源實質,以遊山玩水為代表活動,能夠為遊客提供集觀光娛樂餐飲住宿購物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山水環境度假場所。
8、民族風苑
是指以少數民族建築、服飾、民俗生活形式和宗教信仰以及生產方式等為依託,集中展示少數民族風情,以提供少數民族風情體驗為特色的旅遊休閑娛樂的綜合接待場所。

『玖』 鄉村旅遊新農村建設的難題和應對方法

鄉村旅遊新農村建設的難題和應對方法?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研究,發展鄉村旅遊業,促進與新農村建設的資源整合既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優越的發展趨勢,但也存在著諸多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資金不暢的問題。旅遊是一個藏富於民的產業,往往存在投入大、回收慢、盈利和納稅少的問題。投資方在旅遊方面的投資往往比較慎重,而旅遊開發又需要較多的資金投入,才能產生效益。商人是逐利而往的,只有投資商的經營回報能夠大於其對農村建設的投資,他才會參與進來。因此,盡管條件較為優越,我鎮鄉村旅遊業一時很難找到合適的投資開發商,難以進行有效的開發建設。
二是土地不活的問題。土地作為農業最基礎的生產資料,農村最重要的資產和農民最具保障的財富。在旅遊業發展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土地利用,旅遊開發最難處理的就是開發商與農民的土地糾紛問題。
三是產業不明的問題。以旅遊產業為導向,發展鄉村旅遊,但絕不是局限於旅遊,而是以旅遊產業為突破點,解決產業發展結構的問題,即實現產業升級和產業協調發展,這就存在各地產業如何優化,如何突出的問題。
積極發展鄉村旅遊業的對策和建議
1、推行積極有效的開發運作模式
推行以「環境帶動旅遊、旅遊帶動人氣、人氣帶動商氣、商氣帶動項目、項目帶動土地」的模式,實施區域開發。統一規劃,控制風貌,藉助土地經營手法,推進景觀農業規模化發展;依託新農村政策,以多個旅遊導向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帶動模式,逐步推動區域內新農村的旅遊發展。
2、推行合作模式解決資金籌措問題
建設新農村,資金投入是關鍵。在旅遊產業導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資金的來源是多樣的,政府、集體、投資商、農民以及其他成分都可參與進來,形成多種投資主體構成的整體運作模式,在這種模式中,政府是主要的支持者,投資商是主要的推動者,主體是農民和村集體。在項目籌資中,對非盈利的基礎項目,可爭取國家建設項目和資金;對盈利較少,但較穩定的公共項目,可吸引民營資本予以開發;對盈利性大的項目,可通過直接轉讓,合作建設經營等方式,吸引各種資金。
3、與域外景點捆綁形成旅遊大聯動
充分利用周邊范圍景點的聯動和輻射效應,連點連線,帶動本區域旅遊業的發展。黃蓋湖風景區建好後要力爭捆綁岳陽樓洞庭湖風景名勝區,擠入岳陽樓、赤壁遺址、陸水湖旅遊熱線,形成旅遊產業鏈,使幾大景區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