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周邊游賀勝橋
❶ 咸寧北怎麼到賀勝橋
咸寧北站轉車到咸安汽車站(跟咸寧火車站蠻近),然後坐農村公交,有到賀勝橋鎮的農村大把
❷ 咸寧的橋
這里是咸寧的萬壽橋,據說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
萬壽橋是一座典型的咸寧廊橋,橋上蓋有廊亭,青瓦蓋頂,兩側橋身有護欄,牆內置石椅、長凳。昔時,橋頭設有爐灶和茶桶,一年四季,村民輪流燒茶水,免費供行人飲用。
(同期聲②:咸寧市咸安區桂花鎮居民 劉德壽)
一組蔡駿拍攝現場
(同期③:蔡駿)
咸寧是一個高山、丘陵和平原相交的地區,大自然的造化和歷史的變遷,造就了這里山河湖泊遍布、溝壑溪流縱橫,這河流的縱橫,孕育了風姿萬千的橋梁。橋是這里最基本的交通設施,有了橋,阻礙了的山山水水便聯在了一起。
咸寧素有「千橋之鄉」的美稱,這片神秘的土地有著與橋密不可分的緣份。這里河水清冽、山峰俊秀、語言雅緻、老酒醇厚、村姑美麗、民風古樸,隨便踱進一處石橋,可能會聽到一曲依依呀呀的胡琴,信手拈來一塊斷瓦,或許會翻出一段遺失已久的軼事。
咸寧的橋或大或小、或曲或折,既有拱橋,也有平橋、廊橋,有石橋,也有木橋、竹橋、鐵橋,可謂千姿百態,遍野飛虹,這些橋得天地之靈氣,和山水融為一體,相映成趣,朝暉夕陽,氣象萬千,給這片土地增添了無限的神韻,也給蔡駿他們提供了無盡的創作源泉。
(同期聲④:蔡駿)
拍攝完萬壽橋,蔡駿匆匆趕到另一個拍攝點——劉家橋。
劉家橋是漢皇劉邦同父異母弟弟劉交的第60代後裔劉伯常遷居於此後 、建築繁衍而成的古民居群,已聚族居住4個世紀,被譽為「楚天民俗第一村」。
這里青山環繞、古木參天,村裡的老屋、雕梁鏤扇、樓欄圍核,雖殘破凋敝不堪,仍依稀可見當年的繁華。
在歷史上,劉家橋世代過著農耕為主的田園生活,這里又是書香門弟,民風淳樸、古風凝重,小村人的生活,猶如一曲江南絲竹的小唱,舒緩有致,平靜如門前流水。
劉家橋廊橋,是一座磚木古廊橋,雖歷盡滄桑,仍巋然不動,跨越於川清水秀的河苔之上,橋前連接的破碎石板古驛站,據說古時可通漢口;過去,這里是通山、江西通行咸寧、漢口的必經之路,昔日曾經車水馬龍、熱鬧非凡的古廊橋已經歷了400多年的風風雨雨,如今不知可否使人遺夢。
作為一個對光影世界有著執著追求的攝影愛好者,蔡駿熱愛咸寧的橋,許多看起來平平常常的橋,一旦上了他的鏡頭,往往呈現出一種別樣的神韻。
蔡駿在工作之餘,自己還辦了一個網站《咸寧熱線·藝術時空》,他把自己拍的圖片放到網上去,讓更多的人來了解這里的橋,關注這里的橋。
(同期聲⑤:蔡駿)
同蔡駿一樣,生在橋鄉、長在橋鄉的咸寧本土作家劉明恆也是一個對橋懷有深厚情愫的人。
劉明恆的老家就在劉家橋,可以說最美好的童年時光就是在橋下度過的,也許因為這個原因,他的第一本散文集就起名為《橋》。
(同期聲⑥:劉明恆)
咸寧的橋數量之多、年代之久,堪稱荊楚一絕。
大橋有大橋的姿態,小橋有小橋的神韻,咸寧的橋多故事也多,或記人、或敘事、或狀物、或寫意……每座橋都有不同的歷史淵源,每座橋都有它的特殊含義。在民間,留下許多咸寧人民建橋的傳說和動人的故事,為橋梁家族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霧紗。
(同期聲⑦:劉明恆)
這座橋叫「官埠橋」,為明代末年修建,古代,這條河直通長江,行船十分方便,進出咸寧的物產大多在此聚散,來往咸寧的達官顯貴、騷人墨客都在此登船上岸,故取名「官埠橋」。
官埠橋經歷了幾個朝代的車馬人行,流水沖擊,至今仍完好無損,
古風猶存。
拍攝一座橋,它的美,它的光與影的神韻固然重要,但蔡駿更多的時候關
咸寧,是我的家鄉,最難忘的是家鄉的橋。
咸寧地處長江過湖北留下的一個橢圓型地帶,長江環流於北,幕阜矗立於南,南高北低,高山、丘陵、盆地交錯,溝壑、河流、湖泊密布,多樣型地貌天然組合成奇特的一塊寶地。面對大自然九曲回腸的地域阻隔,咸寧人民把搭橋當作功德之舉,將山山水水用橋聯成通向美好遠方的通途,讓一條條彩虹飛架千山萬壑之間。因此這兒就有了「千橋之鄉」的美稱。
咸寧的橋,或大、或小,或曲、或伸,或古、或今,千姿百態,遍野飛虹,把大自然裝點的格外壯麗奪目。
橋與日月相伴,橋與山水竟美,橋與美德結緣,橋與道路相連。
咸寧共有大小水系70多條,有的急流飛瀑,有的細流潺潺,有的浩瀚如江,如果沒有橋,人們將在水一方,寸步難行。
咸寧多橋,以橋命名的集鎮有46個,如汀泗橋、賀勝橋、趙李橋、楠林橋。自然村有80多個,真可謂無橋不成路,無橋不成村,無橋不成鄉,無橋不成鎮。咸寧的橋數量之多,年代之久,堪稱荊楚一絕。大概是「野人懷土,小草戀山」的緣故吧,咸寧的橋總令我魂牽夢繞。她大橋有大橋的風姿,小橋有小橋的神韻。咸寧的橋多,關於橋的故事也多,或記人、或敘事、或狀物、或寫意,每座橋都有不同的歷史淵源,每座橋都有特殊的含意,他們都寄予了家鄉人民對「真、善、美」的追求。
著名的汀泗橋,建於南宋淳佑年間,距今有750多年的歷史。相傳有個名叫丁四的鄉民,住在河邊,靠打草鞋為生。每見到老人小孩過不了河,總是主動前去背他們過河。若遇洪水,只能望河興嘆。他便暗下決心,籌資建橋。他省吃儉用,把賣草鞋的錢積蓄起來,50年後終於把橋修建起來了。為了紀念這位老人,當地村民便把這座橋稱之為汀泗橋。1926年,北洋軍閥吳佩孚在湖南吃了敗仗,潰退汀泗橋,企圖利用一面臨山,三面環水的有利地形,調以重兵與北伐軍決一死戰。北伐軍先頭部隊葉挺獨立團在友軍和咸寧人民的大力協助下,一舉攻克汀泗橋,從此,汀泗橋名揚天下。
大幕山下有座「翠竹橋」,坐落在碧綠掩映的山澗之中,橋頭並列長著兩株挺拔的楠竹。提起翠竹橋還有段美好的傳說:古代有條青龍,為阻止黃龍起水禍害百姓,在天上打起來了,戰死黃龍後自己也死在橋頭。有兄妹倆上山砍柴,發現了死去的青龍,就把它埋了,可兩只龍角露在地面冒血不止。兄妹倆每天擔水洗龍角,一百天後龍有長成兩支大竹筍,然後長成兩根大楠竹,第二年清明,附近就長出了許多竹筍,許多年後咸寧到處就有了楠竹。
濯港上有座石拱橋名叫「女兒橋」,橋頭原有一座古樸挺拔的樓宇。這是咸寧人民為懷念明朝弘冶年間的一位才女錢六姐而修建的。六姐五歲吟詩,七歲對歌,大膽潑辣,不畏權勢,戲弄權貴,深受群眾愛戴。有一年湖北武昌府有位才子來會六姐,出了這么一道怪對:「法泗洲洲流舟水流舟流洲不流」 。六姐想,我們咸寧的橋多,何不以橋為題回應。便想了想說:「咸寧橋橋曬蕎風動蕎動橋不動」。才子聽後非常欽佩。
白沙河上游有座劉家橋,為劉邦之弟劉交的第六十代劉伯常所建,距今有450多年的歷史。獨孔、拱型、累石而成。橋上蓋有廊亭,青瓦蓋頂,兩側橋身用青磚建起兩米高的方孔花格護攔牆,牆內置有長凳。在古代和近代,劉家橋是江西興國、修水一帶,到湖北漢口的主要通道,熱鬧非凡。原來這里只有座獨木橋,劉姓人家為了方便行人修建了這座石拱廊橋,橋東頭為茶亭,免費為行人供水,西頭設有百貨、食品、旅宿等店鋪。現在劉家廊橋依存,古樸典雅,碧蔥蔥,幾株古柳掩映,清悠悠,一脈白泉反照,活潑潑,幾個村童戲水,好一幅誘人的農家風俗畫。正如廊橋上一副對聯所雲:「水秀山青古道縈紆墨第,峰迴路轉小橋飛跨劉家」。讓你感受到她那美麗、奇特、古樸的風姿,和深邃、幽遠、厚重的韻味
高橋境內堰頭張家還保留著一座古老的木樑橋,名叫「福祿橋」。光緒乙未年建,距今已有110年了,石墩、木樑、廊亭,結構完整,古樸遺風,寄託了鄉民對福祿的期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咸寧的橋梁家族中,還有反映咸寧造紙歷史的「紙廠橋」,有紀念三國古戰場的「馬橋」,有表現中華民族氣質的「龍潭橋」,有盼望海峽兩岸親人早*團聚的「歸來橋「」,有表現人民過上幸福生活的「向陽橋」,有惑謝黨和政府關心人民生活的「益民橋」,有祝願老人身心值健康的「萬壽橋」,有記載家庭和睦的「姑嫂橋」,有紀念軍民魚水情的「軍民橋」有反映美好生活追求的「高橋」、「望仙橋」,有記載地形地貌地物的「朱家橋」、「白沙橋」、「石橋」。
在咸寧遺留下來的500多座古橋中,有這樣一個共同性,那就是橋孔全是單數,要麼一孔,要麼三孔,要麼五孔,如此類推。根據河的寬度架設兩孔石拱橋,本來是非常得體的,可古代的建橋工卻有意在兩孔之間的墩台上鑿一個假孔,把雙孔變成三孔。至於古人這樣安排有何用意?還是個謎。
咸寧的橋多,結構樣式也多。有原始的丁步橋和木樑橋,有古老的石樑橋和石拱橋,有簡支梁板式橋,有矩型梁板面橋,有工型梁微彎板橋,有微彎板坦肋拱橋,還有鋼架拱橋、扁殼拱橋和雙曲拱橋等等。而在咸寧的橋梁家族中,採用最多的要數雙曲拱橋了。這種橋,橋型跨度大,主腹拱兩側建有懸半波拱眉,橋跨河中,空腹玲瓏,造型十分精美,宛如雨後彩虹。
在歷史的長河中,建國五十七年,雖彈指一揮間,咸寧人民繼承了祖先積德行善的美德,建橋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咸寧人民逢山開路,遇水建橋,在這塊山水旖旎的土地上新架起橋梁800餘座,形成了內連荊楚,外接全國的交通網路,咸寧也由此踏上奔向小康生活的陽光大道。
淦河,是咸寧境內三大水系之一,曲曲彎彎,閃閃亮亮,從大幕山南麓出發,穿過幽深的歷史,越谷走澗,傍山跨野,一路歡歌,一瀉千里。河床上橫跨橋梁50餘座,其中古代廊橋就有8座。這里有明代建的桃坪橋(廊橋),高升橋(廊橋)、白沙橋(廊橋)、劉家橋(廊橋),有清代建的白泉橋、萬壽橋(廊橋),有民國建的玉鳳橋、朱家橋,有建國後五、六十年代建的石城橋、溫泉一號橋,有七十年代建的溫泉二號橋、三號橋,有八十年代建的雙鶴橋、西河二橋,有九十年代建的溫泉四號橋、龍潭大橋,有跨入新世紀建的京珠高速公路河背大橋。這里有古老的石拱橋、石樑橋,有矩形梁板面橋、工型梁微彎板橋,有鋼架拱橋、扁殼拱橋,有雙曲拱橋和鋼筋水泥現澆巨梁橋……淦河,就像一座橋梁的博物館,真實地記錄著咸寧的前天、昨天和今天。千百年來,咸寧的橋,經歷了多少滄桑歲月,經歷了多少風雨磨礪,他們總是堅韌地弓起赤裸裸的脊背,默默地承受看古往今來的鐵蹄與車輪,深情地接待著東來西往的匆匆行人,送迎走南闖北的家鄉遊子。
咸寧的橋,是很美的,無論是古風猶存的古代橋,還是雄偉挺拔的現代橋。他的美,在於那種外在的陽鋼之美,這種陽鋼之美,與潺潺流水的柔韌之美和諧地結合在一起;他的美,在於那種粗獷淳樸的內在之美,這種內在之美,蘊含了咸寧人民對「真、善、美」的追求。於是這種美,便成了美的音符,美的旋律,給人帶來美的愉悅,美的享受。
❸ 想知道: 咸寧市 從咸寧北站到江夏賀勝橋鎮坐什麼車
你直接出咸寧北站,它緊挨著107國道,那裡就有去橫溝的車。到了橫溝就有車去賀勝橋了。
❹ 咸寧賀勝橋雞湯什麼地方有賣的
咸寧市的賀勝橋雞湯(共22個)地址、電話、用戶評價
(網路地圖)
❺ 咸寧溫泉到賀勝橋怎麽坐車
你可以座二路,六路到在咸安交通局下車,走到武商量販店門口,那裡有賀勝的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