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鄉村旅遊
1. 什麼樣的背景下興起了鄉村旅遊
世界最原始的鄉村旅遊緣於古人求生存謀發展,捕獵和馴養是其最初形式。遠古的先民們為生存而進行的奔波、流浪之旅,飽含行路過程中勝利的愉悅、失敗的懊喪和明天的希望,是原始人從生存斗爭中引發出的旅行或旅遊的原始模式,揭開了鄉村旅遊序幕。夏、商、周時期的男女相約而游、春天「修禊之旅」、先秦游學、帝王巡遊、外交聘問、宮廷婚旅、學子游學、謀士游說、王侯游獵等豐富多彩的功利旅遊活動,都發生在廣袤的鄉村地區。自唐朝起,城郊遊樂,旅遊下移,春節、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等時節踏青游春,附以盪鞦韆、踢足球、打馬球、拔河、斗雞等游樂活動,形式多樣。
18世紀後半期,鄉村旅遊作為一種社會休閑活動而正式出現歐洲,受「浪漫旅遊者」的影響,尤其在斯科特的文學作品和特納油畫的感召下,大量的旅遊者湧入蘇格蘭高地。1865年義大利「農業與旅遊全國協會」的成立拉開了國際鄉村旅遊序幕。20世紀20年代,鐵路的發展使更多的人能夠去鄉村,從而使鄉村旅遊發展迅速。英國、德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西班牙等發達國家,鄉村旅遊逐漸已成為大眾化的社會活動。
現代意義上的鄉村旅遊在我國出現較晚,以1978年台灣苗粟縣大湖葡萄園的偶然開辟為發端。此後,改革開放較早的深圳舉辦荔枝節,各地效仿,也紛紛開辦了各具特色的觀光農業項目。20世紀90年代初,北京、廣東、上海、蘇南、山東等地鄉村旅遊悄然興起,並 以1998年 「華夏城鄉游」正式拉開鄉村旅遊序幕,1999年推出「生態旅遊年」,以 「返璞歸真,怡然自得」為口號,推出觀鳥、徒步、垂釣、探險、登山等鄉村旅遊活動,2002年推出「民間藝術游」,2004年為「中國百姓旅遊年」等。至此,中國鄉村旅遊進入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期,鄉村旅遊市場也出現了空前繁榮。2004年、2005年國務院1號文件先後兩次將「三農」問題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鄉村旅遊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助推劑,是旅遊扶貧的「試金石」,受到各地鄉村的高度重視。
但是,在鄉村旅遊發展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著兩種思路。一種是無視或輕視鄉村建設,用資本代替人本,用商人消滅農人,用人造妄為的設計來改造鄉村,用城裡的奢華之風浸染鄉土。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在多年從事專業的鄉村旅遊規劃設計的過程中,看到過好幾個業內非專業公司做了這樣的鄉村旅遊規劃,在我們看來不過是用拙劣的商業化投資來毀壞鄉村的自然與人文。
而另一思路是立足於鄉村建設,將鄉村旅遊作為鄉村建設的一個牽引機,用鄉村建設作為鄉村旅遊的基礎。鄉村建設涉及到鄉鎮規劃、鄉村經濟和鄉土文化;在鄉鎮規劃中保持農村的特色,在鄉村經濟中保留農業的份額,在鄉土文化中保存農民的精神家園。我們應該意識到鄉村建設對於中國社會和中國文化的意義,在中國的鄉村建設中留下了他們的思考和行動。怎樣在進行鄉村旅遊的同時保護旅遊的文化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怎樣讓鄉村旅遊成為城市人返璞歸真的內心方式、價值觀念?生活分享讓旅遊者得到的不僅是一種貼近自然的生活方式,而且可以促使人們去思考,去體驗,讓成年人能夠回憶起童年,讓大城市的孩子們能夠有機會去近距離感受真實的泥土和生機。
前些年,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在延慶縣並庄鎮的堆臼石村和密雲縣的古北口鎮的河西村進行綠色鄉村試點工作,與當地政府和村民一起,共同摸索了「生態保護、環境教育、鄉村建設、民俗旅遊」四位一體的模式,這種用環境教育啟動農戶環境,用農戶帶動民俗旅遊,又用民俗旅遊拉動經濟發展的鏈條,山合水易堅持在低碳、環保和原鄉特色文化的基礎上,運用我們創新的理念相結合的獨有方式,促進祖國的綠色鄉村建設。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在一些貴州鄉村旅遊試點項目中,與旅遊局、民間組織、村民和企業正在建立新的合作夥伴機制,特別是引進了「良知企業」的理念。由這些相關利益集團聯合制定的綜合的鄉村旅遊規劃又以保證當地農民利益、保護當地的文化多樣性和生物的多樣性保護為重心。在這里,鄉村旅遊作為政府支持、企業和民間力量參與的一條新農村發展之路,將為鄉村建設帶來新的希望。
展望推動可持續鄉村建設和鄉村旅遊,需要對於旅遊者的價值重估和能力建設,讓城市旅遊者不是帶著一種獵奇和所謂的消費者是上帝的感覺去體驗他們的旅程。城裡人享受鄉村寧靜生活、空氣、水以及文化的時候,作為分享者,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那種心靈荒了、自然毀了、身體垮了、擁有的財富還不安全的生活是一種不健康不快樂的生活。領導者和開發商的觀念也需要價值的轉變。我們對一個鄉村、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的評價不能僅用經濟的眼光來看待,還應包括另外一些參考坐標;文化的價值,生命的價值,生態的價值。認識到原生態的價值,就不要人為地在厚生生境、包括荒野上隨意設計和改造;認識到耕讀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人文內涵,就需在發掘這些內涵上做文章;怎樣在進行鄉村旅遊的同時保護旅遊的文化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怎樣讓鄉村旅遊成為城市人返璞歸真的內心方式、價值觀念?生活分享讓旅遊者得到的不僅是一種貼近自然的生活方式,而且可以促使人們去思考,去體驗,讓成年人能夠回憶起童年,讓大城市的孩子們能夠有機會去近距離感受真實的泥土和生機。了解傳統養生的對於身處亞健康狀態的作用,就可以開發各種的身心調養的項目。旅遊者感受到開啟生態智慧、改善生命狀態、提高生活品質的功效。通過鄉村旅遊,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僅帶著自然的清新,而且帶著人文的滋潤。自然會久駐、自然會回頭,自然會帶來綠色的幸福。
2. 大浦鄉村世界的門票信息
門票70元,開放時間為8:30-17:30。
在感受海嘯的洶涌和震撼時,學會如何在災害來臨時保護自身安全,在災難中得到體驗,在體驗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感受無窮樂趣。
3. 倡導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遊,屬於哪種經濟與發展模式() A:循環發展 B:綠色發展 C:低碳發展
BD 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證,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
4. 低碳旅遊與鄉村旅遊怎麼結合
目前我國鄉村旅遊正處於重要的發展階段,呈現多樣化、多元化和特色化的發展趨勢,鄉村旅遊逐漸成為融觀光、考察、學習、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產品,鄉村旅遊的產業規模較大,增長速度快,市場潛力大,發展前景好,但總體發展水平還不高。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 低碳經濟受到世人廣泛的關注和認同。低碳旅遊借用了低碳經濟的理念,
是一種以低能耗、低污染為核心的新的旅遊方式。在低碳經濟時代背景下, 為響應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 鑒於我國國情和鄉村旅遊自身發展的需要,
以低能耗、低污染為核心的低碳旅遊成為其不二的選擇。因此低碳經濟觀和低碳生活觀與政府、企業、景區、社區、旅遊者的行為有機結合起來, 肩負起各自的環保責任,
形成合力共同構建我國鄉村旅遊低碳化發展的路徑保障, 在食、住、行、游、購、娛等六個環節中實現低碳旅遊規劃發展行為方式的轉變。
1) 一是轉變現有旅遊模式,倡導公共交通和混合動力汽車、電動車、自行車等低碳或無碳方式,同時也豐富旅遊生活,增加旅遊規劃項目。
2) 二是扭轉奢華之風,強化方便、舒適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
3) 三是加強旅遊規劃發展的智能化,提高運行效率,同時及時全面引進節能減排技術,降低碳消耗,最終形成全產業鏈的循環經濟模式。
5. 開發商、投資商如何打造鄉村旅遊綜合體
打造鄉村旅遊綜合體可以按照以下四種策略。
基礎+資源點——鄉村旅遊資源和土地
鄉村旅遊資源(泛鄉村旅遊資源包含了人工打造的鄉村旅遊資源),決定了項目地鄉村旅遊產品開發的核心導向。土地資源決定了鄉村旅遊綜合體的規模,影響著鄉村旅遊產品的配比結構。
根據「島式圈層」鄉村旅遊綜合體的開發模式,鄉村旅遊資源和鄉村土地為最外圍圈層,通過運用合理的綜合開發手段,以農業深層次開發(如高效農業、創意農業、生態農業)和農業規模化發展為主,輔以農產品加工銷售、科研、教育、醫療、培訓等其它產業,並形成產業間的聯動。此外,項目地在發展農業的同時,還可以發展以當地農作物為主的大地景觀,並適時開展農業觀光、體驗、休閑、度假等鄉村旅遊項目,如四川綿陽香草庄園。
主導/脈絡+吸引點——鄉村旅遊休閑
鄉村旅遊休閑功能是鄉村旅遊綜合體開發的主導,在其主導下,合理的開發與之相適應的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規模的鄉村旅遊產品,使其成為整個鄉村旅遊綜合體的重要吸引點,撬動鄉村旅遊市場。同時,各個鄉村旅遊休閑項目之間通過有機組合而成若干條旅遊線將扮演重要連接線的角色,串聯起鄉村旅遊綜合體的各個圈層。
鄉村旅遊休閑項目可融合鄉村觀光、游樂、休閑、運動、體驗、度假、會議、養老、居住等多種旅遊功能,打造特有的「鄉村綜合旅遊休閑」,如開設休閑垂釣、農場動物園、採摘、農事體驗等鄉村旅遊項目。在具體開發中,可根據各自地脈、文脈等具體情況,側重打造其中某一項或幾項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鄉村旅遊休閑項目,從而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
配套+支撐點——休閑商業項目
結合鄉村生態環境、生態景觀等生態優勢,可分期、分步、合理的建設生態化鄉村休閑度假酒店、鄉村特色商業街、鄉村MALL等商業設施,作為鄉村旅遊綜合體的商業配套板塊,綜合性的體現生活、休閑、購物、娛樂等多項功能,為整個區域提供較高品質的服務。
(四)核心+贏利點——鄉村休閑地產
鄉村休閑地產,以生態化的鄉村環境為導向來打造,主要指以居住功能為主體的傳統地產、居住小區、產權式酒店等鄉村居所型地產。適合開發的鄉村休閑地產可大致分為:鄉村景觀地產、鄉村度假地產、鄉村養老地產、鄉村主題地產如創意地產、民俗地產、酒庄等多種類型,並可融入低碳、環保、節能、科學、效益高等現代化理念。鄉村休閑地產是鄉村旅遊綜合體開發的最核心板塊,是贏利的核心所在。
6. 第二屆中國鄉村旅遊高峰論壇
4月21日由國際旅遊業管理協會、中國國際品牌協會、中國縣域經濟協會聯合主辦,北京恆昌偉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二屆中國鄉村旅遊高峰論壇暨『金種子』鄉村旅遊目的地頒獎盛典」近日在京舉行。
國際旅遊業管理協會主席趙現樟、中國國際品牌協會會長馬秀群、國際旅遊業管理協會副秘書長李耀文、優山美地(北京)國際規劃咨詢機構董事長馬少輝、聯合國綠色和平產業聯盟副秘書長倪兆靜、全國特色品牌推介辦公室曹金山、中國鄉土特色文化發展中心主任房德賢、國際旅遊投資協會總幹事王琪等出席。
在本次論壇上獲得表彰的「金種子」系列獎項的代表單位有:
廣西德保縣 中國最具特色鄉村旅遊目的地
內蒙古扎蘭屯市 中國最具特色鄉村旅遊目的地
廣東從化市 中國最具魅力鄉村旅遊目的地
四川省綿竹市 中國最具魅力鄉村旅遊目的地
江蘇省窯灣鎮 中國最具魅力鄉村旅遊目的地
浙江省石塘鎮 中國最具魅力鄉村旅遊目的地
貴州省鳳岡縣 中國低碳鄉村旅遊示範地
蕭縣梅村生態園 中國低碳鄉村旅遊示範地
山西省吉縣 國際知名鄉村旅遊目的地
山東省龍陽鎮 中國最佳鄉村旅遊鎮
江蘇省天目湖鎮 中國最佳鄉村旅遊鎮
重慶市金刀峽鎮 中國最佳鄉村旅遊鎮
山東省夏庄鎮 中國最佳鄉村旅遊鎮
山西省吉縣 國際著名山水文化旅遊名縣
雲南省沙溪鎮 中國最佳鄉村旅遊目的地
浙江省二界嶺鄉 中國最佳鄉村旅遊目的地
山西鳳凰山生態植物園 中國最佳鄉村旅遊目的地
中國(山西)黃河壺口文化藝術節國際最具影響力鄉村旅遊節慶獎
同時,為褒獎在中國鄉村旅遊建設發展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組委會專家組將「發展鄉村旅遊領軍人物」頒給了:吉縣縣委毛益民書記、貴州省鳳岡縣王貴書記、浙江省石塘鎮項根法書記、山西鳳凰山生態植物園有限公司楊天平總經理,蕭縣梅村生態園李武總經理等傑出代表。
7. 我村在開發美麗鄉村旅遊,我有一塊地想開發一個小孩喜歡投資小又賺錢的娛樂設施
打造鄉村旅遊綜合體可以按照以下四種策略。基礎+資源點——鄉村旅遊資源和土地鄉村旅遊資源(泛鄉村旅遊資源包含了人工打造的鄉村旅遊資源),決定了項目地鄉村旅遊產品開發的核心導向。土地資源決定了鄉村旅遊綜合體的規模,影響著鄉村旅遊產品的配比結構。根據「島式圈層」鄉村旅遊綜合體的開發模式,鄉村旅遊資源和鄉村土地為最外圍圈層,通過運用合理的綜合開發手段,以農業深層次開發(如高效農業、創意農業、生態農業)和農業規模化發展為主,輔以農產品加工銷售、科研、教育、醫療、學習等其它產業,並形成產業間的聯動。此外,項目地在發展農業的同時,還可以發展以當地農作物為主的大地景觀,並適時開展農業觀光、體驗、休閑、度假等鄉村旅遊項目,如四川綿陽香草庄園。主導脈絡+吸引點——鄉村旅遊休閑鄉村旅遊休閑功能是鄉村旅遊綜合體開發的主導,在其主導下,合理的開發與之相適應的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規模的鄉村旅遊產品,使其成為整個鄉村旅遊綜合體的重要吸引點,撬動鄉村旅遊市場。同時,各個鄉村旅遊休閑項目之間通過有機組合而成若干條旅遊網將扮演重要連接網的角色,串聯起鄉村旅遊綜合體的各個圈層。鄉村旅遊休閑項目可融合鄉村觀光、游樂、休閑、運動、體驗、度假、會議、養老、居住等多種旅遊功能,打造特有的「鄉村綜合旅遊休閑」,如開設休閑垂釣、農場動物園、採摘、農事體驗等鄉村旅遊項目。在具體開發中,可根據各自地脈、文脈等具體情況,側重打造其中某一項或幾項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鄉村旅遊休閑項目,從而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配套+支撐點——休閑商業項目結合鄉村生態環境、生態景觀等生態優勢,可分期、分步、合理的建設生態化鄉村休閑度假酒店、鄉村特色商業街、鄉村MALL等商業設施,作為鄉村旅遊綜合體的商業配套板塊,綜合性的體現生活、休閑、購物、娛樂等多項功能,為整個區域提供較高品質的服務。(四)核心+贏利點——鄉村休閑地產鄉村休閑地產,以生態化的鄉村環境為導向來打造,主要指以居住功能為主體的傳統地產、居住小區、產權式酒店等鄉村居所型地產。適合開發的鄉村休閑地產可大致分為:鄉村景觀地產、鄉村度假地產、鄉村養老地產、鄉村主題地產如創意地產、民俗地產、酒庄等多種類型,並可融入低碳、環保、節能、科學、效益高等現代化理念。鄉村休閑地產是鄉村旅遊綜合體開發的最核心板塊,是贏利的核心所在。
8. 求生態旅遊、可持續旅遊、低碳旅遊3者的異同
生態旅遊的主要客源應是城市和集中居民區的居民。其開發的最佳地域,以城市為中心,30公里~50公里為半徑,為第一生態旅遊圈。這一圈基本離開城市,擺脫了城市困擾。第二生態旅遊圈是以城市為中心,50公里~100公里為半徑。這一圈污染少,生態環境受破壞少,一般距城市1小時左右車程,是較理想的生態旅遊地域。第三生態旅遊圈是以城市為中心,100公里~160公里為半徑。這一圈生態環境好,在交通方便的地區驅車2小時即可到達,宜開發為二日游的休閑度假地。
可持續發生的旅遊業既要顧及現時遊客及旅遊地區的需要,同時亦要保障和增加未來的發展機會。為達到這個目標,在管理資源時便須同時滿足經濟、社會及美學的需要,亦要保存該地的文化傳統、基本生態發展、生物品種及生態系統。
所謂低碳旅遊,就是在旅遊活動中,旅遊企業和旅遊者盡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旅行。
9. 鄉村旅遊在低碳理念的實踐過程中還存在哪些問題
如燒烤、野炊、煤、天然氣或柴草的燃燒使用等
10. 鄉村旅遊規劃低碳化發展策略是什麼
在旅遊系統運行過程中,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原則的全新旅遊發展方式。鄉村旅遊規劃低碳化發展是指在鄉村旅遊發展過程中,堅持循環經濟的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原則,科學開發與合理利用鄉村旅遊資源。鄉村旅遊低碳化發展是時代的要求、政策的要求、產業的要求、環境的要求。鄉村旅遊低碳化發展需要旅遊者、旅遊企業、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的共同參與和密切配合,構建「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
近年來,我國鄉村旅遊蓬勃發展,方興未艾。鄉村旅遊規劃低碳化發展不僅順應全球低碳經濟的時代潮流,更是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引擎。
一、生態文明是鄉村旅遊低碳化發展的靈魂
生態文明是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生態文明要求人們以尊重和維護生態環境為主旨,以可持續發展為依據,以保護生態環境為目的,用文明的方式對待生態環境。因此,生態文明是旅遊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石,是鄉村旅遊低碳化發展的靈魂。
鄉村旅遊低碳化發展是指在鄉村旅遊發展過程中,堅持循環經濟的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3R」原則,科學開發與合理利用鄉村旅遊資源,建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閉環反饋系統,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優化與環境損害的最小化。
鄉村旅遊低碳化發展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含義:
一是從開發經營的角度來說,鄉村旅遊低碳化發展要求鄉村旅遊開發商與經營者,樹立低碳經濟理念,運用節能減排技術,做到節約能源、減少排放、降低污染,以盡可能少的碳排放量,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打造綠色環保企業。
二是從旅遊消費的角度來說,鄉村旅遊低碳化發展要求旅遊者,提高綠色環保意識,踐行低碳消費方式,在食、住、行、游、購、娛等每一個旅遊環節都盡量減少碳足跡與二氧化碳的排放,做鄉村生態環境的守護者。
三是從行政管理的角度來說,鄉村旅遊低碳化發展要求旅遊行政管理部門,頒布政策法規,制定低碳標准,加強監督指導,鼓勵和支持旅遊企業積極參與低碳產品的設計、低碳技能的培訓、低碳經營的實踐,建設生態文明新農村。
總之,鄉村旅遊低碳化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旅遊者、旅遊企業、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的共同參與和密切配合,構建「三位一體」的鄉村旅遊低碳化發展模式。銘智旅遊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