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鄉旅遊 » 中國旅遊城市gdp

中國旅遊城市gdp

發布時間: 2020-11-25 02:00:40

① 某人從中國出發到美國到旅遊,請問旅遊的開銷算在中國的GDP內還是美國的GDP內

美國的GDP 因為收錢的是美國的旅遊產業,當然了 你從中國出發時候買的機票錢算作中國GDP 因為你坐的是中國的飛機 付出的是中國的基建費和燃油費

② 河北省城市排名

河北省共有保定市、廊坊市、邢台市、張家口市、滄州市、唐山市、邯鄲市、秦皇島市、承德市9座地級城市上榜,分別占據11、28、34、36、44、68、72、74、86 位。

有定州市、辛集市、三河市、沙河市、遷安市5座縣級城市上榜,分別是26、54、77、83、100位。全國的城市縱向比,發展較快;橫向比,城市彼此差距較大,同類城市的首末位多項指標竟相差113倍。但是末位的市放在全國2800多個縣級行政區域來比較,仍能占據第一方陣。

(2)中國旅遊城市gdp擴展閱讀

據悉,排在11—60名的地級城市依次為:保定市、徐州市、珠海市、常州市、淄博市、桂林市、無錫市、惠州市、三亞市、濟寧市、紹興市、柳州市、贛州市、日照市、菏澤市、金華市、開封市、廊坊市、威海市、淮安市、聊城市、泰安市、遵義市、邢台市、濱州市、張家口市;

德州市、湖州市、大同市、宜昌、運城市、宜賓市、連雲港市、滄州市、長治市、漳州市、泉州市、新鄉市、瀘州市、眉山市、汕頭市、江門市、九江市、綿陽市、商丘市、東營市、襄陽市、台州市、宿遷市、麗江市。

③ 2011年林芝地區旅遊業佔GDP的多少

網上這種排名很多,魚龍混雜,我這兒有一份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最新發的,相信應該比較權威,兩岸合作的,希望對你有幫助2011年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2011年1月6日發布本排名系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2010年度兩岸社會科學合作課題成果之一,本排名系統分2011年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100強,2011年中國城市經濟競爭力20強,2011年中國城市文化競爭力20強,2011年中國城市社會競爭力20強,2011年中國城市生態環境競爭力20強,所參考的數據截止2010年10月13日。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是以經濟競爭力,文化競爭力和社會競爭力為基礎,並結合生態環境競爭力後計算得出。城市經濟競爭力涵蓋GDP總量,GDP增速,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經濟和產業結構,全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金融機構存貸款總額以及經濟發展潛力等方面。城市文化競爭力涵蓋教育實力,科技創新水平,文化及體育產業發展狀況和文化影響力,文化氛圍,公民總體素質和公民意識,城市歷史以及地域文化等方面。城市社會競爭力涵蓋人口結構,社會結構,基尼系數,社會治安狀況,居民幸福指數,民主法治建設進程,國際化程度和社會包容性以及慈善事業發展狀況等方面。城市生態環境競爭力涵蓋空氣質量,污染物排放程度,森林覆蓋率,生態多樣性及野生動植物分布,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及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分布,旅遊業總收入GDP佔比以及環境承載力等方面。2011年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100強1北京 2上海 3香港 4深圳 5廣州6台北 7南京 8大連 9蘇州 10青島11無錫 12佛山 13重慶 14寧波 15杭州16成都 17武漢 18澳門 19天津 20沈陽21廈門 22泉州 23珠海 24東莞 25唐山26福州 27長沙 28大慶 29常州 30西安31煙台 32濰坊 33徐州 34中山 35濟南36鄂爾多斯 37哈爾濱 38長春 39包頭 40呼和浩特41紹興 42江門 43惠州 44新竹 45溫州46高雄 47湛江 48淄博 49秦皇島 50昆明51南通 52揚州 53洛陽 54鄭州 55烏魯木齊56威海 57金華 58蕪湖 59南寧 60鞍山61嘉興 62東營 63漳州 64株洲 65營口66台州 67泰州 68台南 69鎮江 70馬鞍山71南昌 72日照 73湘潭 74吉林 75德陽76太原 77綿陽 78蘭州 79宜昌 80滄州81襄陽 82邯鄲 83延安 84合肥 85榆林86桂林 87淮安 88柳州 89岳陽 90克拉瑪依91貴陽 92海口 93喀什 94大同 95錦州96宜賓 87南陽 98銀川 99咸陽 100九江2011年中國城市經濟競爭力20強1上海 2香港 3深圳 4北京 5廣州6台北 7蘇州 8青島 9寧波 10無錫11杭州 12大連 13南京 14佛山 15重慶16成都 17天津 18澳門 19武漢 20廈門2011年中國城市文化競爭力20強1北京 2南京 3上海 4台北 5香港6西安 7杭州 8廣州 9沈陽 10蘇州11成都 12武漢 13澳門 14大連 15青島16重慶 17紹興 18天津 19廈門 20深圳2011年中國城市社會競爭力20強1北京 2南京 3香港 4上海 5蘇州6台北 7無錫 8青島 9杭州 10威海11揚州 12寧波 13桂林 14常州 15濟南16濰坊 17鎮江 18煙台 19泰州 20湖州2011年中國城市生態環境競爭力20強1黃山 2桂林 3三亞 4張家界 5阿壩州6伊犁 7海口 8威海 9舟山 10大理11九江 12林芝地區 13贛州 14南平 15麗江16杭州 17台中 18黔南州 19拉薩 20宜昌

④ 中國最失落的省會,GDP將近8千億,為何地鐵卻才開通

這個地方說的是中國的濟南,濟南是一個旅遊城市,那裡最出名的旅遊景點就是泉水,因此又被人們稱之為「泉城」。因為那裡水系眾多,所以特別不好開通地鐵。地鐵需要挖很深的地基,而濟南地下有非常多的泉水水系,如果不小心挖到了水系的話,那將造成非常大的災難,所以濟南一直都沒有開通地鐵。

所以這件事情我們一定要站在一個正確的角度上來看,雖然之前濟南一直沒有地鐵,但是為中國GDP卻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這是我們值得贊揚的。所以近年來濟南政府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刻不容緩,必須解決。所以只能在最近兩年,終於開通了地鐵,縮短了人們日常的出行時間,濟南人民都非常的開心。

⑤ 權威數據:我國旅遊產業對GDP的綜合貢獻有多少

國家信息中心旅遊規劃研究中心課題組按照旅遊衛星賬戶方法,以國家統計局、國家旅遊版局正式公布的各年權度統計公報、相關年度旅遊抽樣調查、統計年鑒數據為基礎,測算了我國旅遊產業對GDP直接和綜合貢獻。
(1)2013、2014兩年旅遊產業對GDP直接貢獻都超過7%,旅遊產業對GDP綜合貢獻都超過10%。(2)旅遊產業間接帶動增加值超過15000億元,對GDP增長拉動點數在1%左右,對GDP增長率貢獻超過10%。在間接帶動各產業中,對第三產業的帶動作用最大,其次是二產、一產。(3)交通運輸、住宿、旅遊購物、餐飲等四個行業對旅遊業增加值貢獻近90%。
國家旅遊局近日發布數據顯示,2015年共有41.2億人次國內或出境游,相當於全國人口一年旅遊近3次。世界旅遊業理事會(WTTC)把它放到GDP裡面一比較,中國旅遊產業對GDP綜合貢獻達到了10.1%,超過了教育、銀行、汽車產業。

⑥ 中國各省份經濟排名

目前廣東省經濟相對較強。
介紹:
廣東是經濟大省,總量全國第一,以製造和第三產業為主的經濟強省,走在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前列。連續十幾年經濟總量領先於中國其他省份,如地區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民儲蓄存款、專利申請量、稅收、進出口總額、旅遊總收入、行動電話擁有量、互聯網用戶、貨物運輸周轉總量等。其中進出口總額年均佔全國約1/4,從1985年至2008年連續23年居全國第一;年財政總收入佔全國約1/7;累計吸引外商投資佔全國約1/4;GDP從1989年至2011年連續23年居全國第一。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35696.46億元,連續20年保持全國經濟總量第一位置,繼超過亞洲「四小龍」中的新加坡,後又超越香港和台灣。2009生產總值為39081.59億元,人均GDP40748元,摺合為5965億美元。財政總收入完成8620億元。
以製造業為主,具有食品、紡織業、機械、家用電器、汽車、醫葯、建材、冶金工業體系。擁有銀行業金融機構機構網點和從業人員總數均居全國首位。率先成立中國第一家證券公司、第一家金融電子結算中心、第一個外匯調劑中心,發行了中國銀行第一張信用卡等,廣發銀行1993年11月8日在澳門開設分行,並作為中國商業銀行在境外開設的首家銀行,深圳發展銀行是中國第一家面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商業銀行。廣東充分發揮毗鄰港澳的優勢,深化區域金融合作,全力建設金融強省,對周邊地區的金融輻射力越來越強。目前,廣東已基本形成了以貨幣、外匯、產權等市場為主體的金融市場體系。上市公司股權分置基本完成,地方金融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現與港澳合作打造粵港澳都市圈。各省區市GDP含金量中次於上海北京位居前三,廣東省成為首個5萬億元俱樂部成員,江蘇、山東緊隨其後,突破4萬億元。以廣州、深圳為中心,以珠江口東岸、西岸為重點,2020年粵港澳建成全球最具競爭力大都市圈,打造一個具有綜合競爭力的世界級的城市群。

⑦ 影響外國人到中國旅遊的原因有哪些,如,中國的GDP高低是否會影響外國人到中國,那麼它的百分比有多少,或者

社會、經濟、文化 都會有影響。

⑧ 1978 1988 1998 2005 四年中國旅遊總收入人數是 佔中國GDP的百分比

國家統計局-年鑒
http://www.stats.gov.cn/tjgb/

⑨ 中國各省1990年到2013年旅遊收入佔gdp的比值

平均比例

⑩ 全國旅遊業對GDP和就業貢獻如何

11月,本是傳統旅遊淡季,不過電商雙十一的到來,卻將旅遊市場催為旺季。據悉,今年雙十一,各大旅遊OTA紛紛推出打折促銷旅遊產品,還有平台變換花樣推出抽獎「免房」、「買一送一」等活動。事實上,近年來隨著消費升級,旅遊產業已推動旅遊經濟實現較快增長。

國內旅遊市場持續高速增長,入境旅遊市場平穩增長,出境旅遊市場增速進一步放緩。國內旅遊人數44.4億人次,收入3.94萬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和15.2%;入境旅遊人數1.38億人次,實現國際旅遊收入1200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5%和5.6%;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達到1.22億人次,旅遊花費1098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3%和5.1%;全年實現旅遊業總收入4.69萬億元,同比增長13.6%。全國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8.19萬億元,佔GDP總量的11.01%。旅遊直接就業2813萬人,旅遊直接和間接就業7962萬人,佔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26%。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