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成功
1. 生態旅遊有哪些成功的案例。
國內很有名的不多,整個旅遊也尚且不夠成熟
生態旅遊基本處於初步階段
美國的黃石國家公園不錯,澳洲也很多挺不錯的地方
台灣也不錯,有個地方的廣告叫「一個青蛙當老闆的地方」,很不錯的
可以參考網路相關詞條的內容
希望對你有所參考,祝你好運!
2. 生態旅遊有哪些成功案例
中國的生態旅遊是主要依託於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等發展起來的。1982年,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建立,將旅遊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起來。此後,森林公園建設以及森林生態旅遊突飛猛進的發展,雖然這時候開發的森林旅遊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生態旅遊,但是為生態旅遊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至1999年初全國已經建起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森林公園近900處。從1956年開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護區以來,至1997年底,共建各類自然保護區932處,其中國家級的有124處,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路的有14個。中國共有512處風景名勝區,總面積達9.6萬平方公里。 99昆明世博會和1999年國家旅遊局的「99生態環境旅遊」主題活動雖然大幅度推進了中國的生態旅遊實踐,在1999年,四川成都借世界旅遊日主會場之機推出了九寨溝、黃龍、峨眉山、樂山大佛等景點,開發生態旅遊產品。隨後,湖南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舉辦國際森林保護節,推出武陵園等生態旅遊區。以湖南和四川為起點,生態旅遊逐漸在全國范圍內發展起來。在2001年對全國100個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的調查結果顯示,已有82個保護區正式開辦旅遊,年旅遊人次在10萬人以上的保護區已達12 個。但是在具有眾多生態旅遊資源的縣級城市,生態旅遊由於受到旅遊市場的冷落、缺少推介和宣傳,並沒有提升旅遊經濟,更沒有把具體的資源展示的機會。 目前,在國內,開放的生態旅遊區主要有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等。生態旅遊開發較早、開發較為成熟的地區主要有香格里拉、中甸、西雙版納、長白山、瀾滄江流域、鼎湖山、廣東肇慶、新疆哈納斯等地區。
按開展生態旅遊的類型劃分,中國目前著名的生態旅遊景區可以分為以下九大類:
1)山嶽生態景區,以五嶽、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等為代表。
2)湖泊生態景區 以長白山天池、肇慶星湖、青海的青海湖等為代表。
3)森林生態景區 以吉林長白山、湖北神農架、雲南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等為代表。
4)草原生態景區 以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等為代表。
5)海洋生態景區 以廣西北海及海南文昌的紅樹林海岸等為代表。
6)觀鳥生態景區 以江西鄱陽湖越冬候鳥自然保護區、青海湖鳥島等為代表。
7)冰雪生態旅遊區 以雲南麗江玉龍雪山、吉林延邊長白山等為代表。
8)漂流生態景區 以湖北神農架等為代表。
9)徒步探險生態景區 以西藏珠穆朗瑪峰、羅布泊沙漠、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等為代表 。
3. 求鄉村旅遊規劃成功落地案例。
給你個案例看看
重慶「美麗鄉村嘉年華」概念性旅遊規劃
隨著旅遊業的迅猛發展,「回歸自然,返璞歸真」已成為當今世界旅遊發展的主旋律。鄉村旅遊,正是順應了現代旅遊發展的這一趨勢,迅速風靡全世界。
在此大好形勢下,各地鄉村旅遊開發項目層出不窮。達沃斯巔峰旅遊規劃設計院,通過投智於《重慶「美麗鄉村嘉年華」概念性規劃》等項目,正在為中國的鄉村旅遊發展加速。以下是對《重慶「美麗鄉村嘉年華」概念性規劃》核心內容的簡述:
「美麗鄉村嘉年華」位於重慶北碚區,是重慶市生態農業科技產業示範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美麗鄉村休閑谷」的功能組團之一、體驗旅遊和新功能區和(的)啟動項目。項目的指導思想是:
根據策劃文件的總體思路提出更具體的規劃方案;
突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在項目中的落實;
突出本項目在重慶新農村建設工作中的示範性;
體現項目開發在空間、時間、運作方面的可操作性;
充分表現巴渝文化在新形勢下的創新形式。
根據對規劃地塊總的開發建設意見,結合場地外部交通格局與內部地貌條件,本項目在總體上依據已經呈現的地貌格局,規劃地塊分為四大片區,分別是移民新鄉村、入口印象區、綜合服務區、鄉村嘉年華旅遊區。
移民新鄉村
功能
重要的新農村住宅示範點,展示新農村住宅環境友好、村容整潔、費用合理、布局良好、景觀突出、鄉土文化濃厚的特點。
主要是解決規劃區原有居住居民的生活居住問題,同時為了改善居民生活質量、改變居民生活方式,將農民新居建成農家院,除滿足居民一般的生活需要以外,還有一定的遊客接待功能。
片區組織
構建以家庭為單位的鄉村庭院居住單元,並在鄉土文化、庭院經濟產業等方面體現其特質,建成新農村示範點。
在每個居民家庭的庭院內建設復合型生活和生產模式,瓜果林木、小型養殖、環保設施合理搭配。充分利用家庭庭院的每個空間,結合景觀建設與生產功能,形成可供參觀的農家生活和生產型景觀。
庭院獨立構成農家院經營主體,庭院與庭院之間利用鄉間小徑聯絡。
農家院組織相應的遊客參觀、住宿、餐飲、生活體驗等設施。
借鑒城市小區組織模式,提高新農村住宅片區土地利用密度。建築可採用多層與低層結合的模式。
建築設計
建設巴渝鄉村風格的新式民居,民居在格局與外觀上應充分體現巴渝地區的鄉村文化風格,特別是加強細部設計,加強屋頂與外牆的裝飾。同時,注重改進民居內的功能,室內設計風雅古樸、潔凈,設置現代生活配套設備,創造更優生活方式。
入口印象區
入口印象區是展示美麗鄉村嘉年華的第一印象區,在近期建設中也作為綜合服務區的預留用地進行景觀處理。
在原碚金公路與改道後的碚金公路最南端的交匯處形成一個三角形的水面,並與北側台地構成標志性景觀。
入口樹立兩塊高約三米左右的青石,分別用中、英文題「美麗鄉村、Beautiful Countryside」字樣。
入口區水面設置水車水牆,樹立大型水車,適當放養魚類、進行駁岸處理,還配置一些水生植物,以使入口區更加醒目,如:荷花、睡蓮、浮萍、香蒲等。
保留入口區縱深區域的原有植被,在林間開辟一些寬約一米的小道,其間設計供遊客休憩的景觀亭和相應的景觀雕塑小品,供遊客拍照、漫步。道路庭徑宜選擇籬笆灌木,主要品種可考慮:日本北海道黃楊、翠竹、南方六道木、美麗胡枝子、多花胡枝子、珍珠梅、興葉黃櫨等。
入口印象區同時也是未來「美麗鄉村嘉年華」區域向南擴展的預留用地,主要是生態農庄項目的擴展用地,因此通過景觀維護對土地進行合理控制也是必要的。
綜合服務區
在原碚金公路與改道後的碚金公路之間建設一條景觀道路,連接改道後的碚金公路和鄉村嘉年華旅遊區。
道路與改道後的碚金公路構成環島,在路口的北側和南側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展館和商鋪。對展館東側的將軍屋基進行景觀設置和文化注入,與展館一起構成重要的旅遊節點。
綜合服務區停車場建於景觀大道南北兩側,是整個項目的公共停車場;臨時停車場位於拆除後花博園展廳所處的大片空地處,用於節假日時的臨時停車;生態農庄北部另外設置停車場,供貴賓游覽和生態農庄及酒店消費客人停車使用。
對現有花博園廣場進行改造,廣場東側和南側現有五個展廳進行外形改造和功能置換,分別設置為花木交易展館、花器花肥交易展館、農業文化展館、鄉村嘉年華飯店、遊客接待中心暨景區管理中心。
同時將錦綉生態農庄與已有的花卉酒店進行連接,形成一個更大體量的旅遊接待服務設施。
主要體現為文化展示、停車接待、旅遊咨詢、花卉展示銷售和餐飲住宿等功能,其中生態農庄還有鄉村生活體驗的功能。
鄉村嘉年華旅遊區
鄉村嘉年華旅遊區是規劃地塊最主要的生產場所、旅遊休閑場所、主要的興奮點和消費區。片區具有花木栽植觀賞、生態休閑、文化體驗、鄉村節慶表演欣賞等多種功能。
根據場地特徵與項目分布組織片區用地,分片區的布置應考慮氣氛過渡、遊人組織、交通分流等要素。在考慮到組織原則的基礎上形成自由式的布局模式,提高片區的景觀構成能力。
該區域作為美麗鄉村嘉年華最大的興奮點和引爆點,承載著旅遊者的鄉村活動參與、表演欣賞、鄉土風情體驗等多種功能,旅遊項目也最為豐富。
4. 浙江鄉村旅遊取得了哪些成功
近年來,浙江省認真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按照國家關於促進鄉村旅遊發展的總體部署,圍繞建設浙江全域大景區和打造「詩畫浙江」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總體目標,把鄉村旅遊作為浙江全域旅遊發展的「新增長極」,不斷創新工作舉措和發展載體,全力提升鄉村旅遊產業規模與發展品質,取得了顯著成效。2017年,全省全年鄉村旅遊共接待遊客3.2億人次,實現旅遊經營總收入300.7億元,同比增長17.9%;成功創建省級鄉村旅遊產業集聚區1個,省級休閑旅遊示範村122個,省級旅遊風情小鎮14個,省級精品民宿122個(其中白金宿6個,金宿17個,銀宿99個);積極拓展農業多重功能,累計創建24個國家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23個省級示範縣,22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19個中國美麗田園,休閑觀光農業總產值達290多億元。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出官方的數據是:自2003年的「千村示範、萬村整治」行動起,截至2017年底,累計有2.7萬個建制村完成村莊整治建設,佔全省建制村總數的97%。2017年,浙江農民人均經營凈收入6112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56元,同比增長9.1%,是全國13432元的1.86倍,連續33年位居全國各省區第一。
5. 求鄉村旅遊生態旅遊度假區規劃建設成功案例。
鄉村旅遊生態旅遊度假區規劃建設案例,龍岩洋畲原鄉生態旅遊度假區修建性詳細規劃。
(一)入口服務區
1、生態停車場
與項目周邊環境相配合,形成具有達成與片區環境相融合的環境,形成為片區服務。
2、遊客服務中心
關於遊客服務中心的一點說明:本項目中的遊客服務中心由一組建築組成,這組建築包含「農庄酒店」的大堂、酒店普通客房、並兼具服務中心的功能。因此,這是一組復合型、多功能的建築群。
3、原鄉商街
一方面滿足整個區域遊客的旅遊商品購物需求,另一方面成為山莊休閑度假區的配套。主要提供具有洋畲特色的旅遊商品、旅遊紀念品,以及遊客必須的生活用品的購買。
(二)農庄休閑度假區
1、五彩生態谷
2、院落式農庄酒店
3、山地農庄
4、農家大屋
5、鄉野農庄
6、生態養生會所
6. 香格里拉生態旅遊開發採用哪種模式實現了哪些功能香格里拉生態旅遊成功開發的原因,表現在哪些方面
坑爹的選修課,怎麼好好的生態旅遊要這樣子上!!當初是沖著旅遊去的,誰知道是去抄筆記去了!!!
7. 如何將傳統文化與特色旅遊成功融合
傳統文化是鄉村旅遊的靈魂。要深入挖掘鄉村特色文化,不斷提升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旅遊吸引力,推進鄉村傳統文化的產品化,變文化優勢和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同時,注重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在實踐中摸索繼承和發揚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新路子,使鄉村旅遊成為弘揚優秀鄉村傳統文化的重要渠道,防止將優秀的傳統鄉村文化庸俗化。
(一)制定鄉村旅遊的總體發展規劃
鄉村旅遊的消費者更多追求一種休閑情趣,他們大多有較豐富的旅遊經驗,追求是原汁原味的鄉村韻味,而不是工業文明的復製品。鄉村旅遊開發要以鄉村文化為核心,提高鄉村旅遊產品的品位和檔次,避免鄉村旅遊產品結構雷同,提高產品競爭力。在規劃中要在改善農民基本生活條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注重保護農村文化的本色,強化經營特色和差異性,突出鄉村天然、淳樸、綠色、清新的環境,強調閑情和野趣。
(二)積極引導社區民眾參與鄉村旅遊發展
鄉村旅遊是在鄉村社區展開的活動,鄉村社區作為鄉村旅遊活動的重要依託地,村民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關繫到鄉村旅遊地鄉村文化的保護與發展,關繫到旅遊活動真實性的實現,更關系鄉村旅遊目的地的未來發展。在鄉村旅遊發展中,首先要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充分認識社區參與在鄉村旅遊文化資源開發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 旅遊發展要充分尊重當地村民的傳統文化心理和民俗習慣,將當地的文化價值觀和傳統與鄉村旅遊開發相結合,使旅遊發展能獲得當地居民認同與支持,並積極地參與到旅遊開發中來。
(三)深入挖掘旅遊地特色鄉村文化資源
在發展鄉村旅遊的過程中,要切實挖掘傳統文化載體表象下蘊含的深層內涵, 提升鄉村旅遊地的傳統人文氣息,如反映人與自然依存和延續、形態獨特的鄉村聚落,反映數千年傳統文化、宗教理念、社會組織形式和家庭關系、古樸典雅的鄉村建築,或是有著濃厚傳統文化底蘊的鄉村節慶、農作方式、生活習慣、趣聞傳說等,盡可能再現歷史文化氛圍和場景,努力實現傳統文化與鄉村旅遊的和諧共存、協調發展。從這些特有傳統文化旅遊資源的表象和深層底蘊中,將傳統文化內涵充分挖掘出來,開發設計適銷對路、富於觀念和情感溝通,並具有鄉村環境特色的產品,彰顯鄉村文化的獨特魅力。
(四)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保護
傳統文化的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政府、企業、社區、居民以及旅遊者都應積極參與其中。首先,通過對旅遊資源調查和評估,掌握可用於鄉村旅遊發展的核心傳統文化資源,找到本地鄉村旅遊的特色及核心吸引力;其次,圍繞主要目標市場的需求,結合本地傳統文化的特色,規劃、設計和開發鄉村旅遊的輔助產品,使鄉村旅遊的內容不斷豐富完善;再次政府通過制定鄉村文化資源保護和開發的政策,構建公共平台和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包括加大資金和人才的投入,對農家樂免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