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鄉旅遊 » 鄉村旅遊回暖升溫

鄉村旅遊回暖升溫

發布時間: 2020-11-24 15:39:00

⑴ 國外農家生態旅遊發展有什麼有效措施

國外的農家生態旅遊,在短時間內能夠得到高速的發展,其中相當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各個發達國家都意識到農家生態旅遊的重要性,相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有利於農家生態旅遊發展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1)政府對農家生態旅遊的干涉,制定相關政策有效輔助政策。國外農家生態旅遊出現後很長一段時間,由於對鄉村地區旅遊、研究計劃、政府政策和行動缺乏關注,農家生態旅遊業發展制度和相關政策工具都較為缺乏。直到近幾年,政府逐漸對農家生態旅遊有了最直接的關注,並通過開發政策、土地和水資源管理計劃、提供人力和財力管理三種方式干涉鄉村的旅遊業發展。如,德國在1919年就制定了《市民農園法》,確立了市民農園的模式,並於1983年進行了修訂。法國在1941年首次制定了《工人農園法》,在1946年做了修訂;1952年又制定了《家庭農園法》,在1976年進行修訂並一直沿用至今。日本政府對鄉村「民宿」的發展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希望通過「民宿」的發展帶動鄉村的經濟,振興農業。

(2)農家生態旅遊參與區域結構調整。為了解決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歐盟對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1975年設置「歐洲區域發展基金」;1992年與Maostricht簽署的自主協議中第一次正式引入旅遊業;1999年「單一市場和經濟與貨幣聯盟」成立,並將推動滯後地區的發展和結構調整、轉變受產業滑坡影響較大地區的格局、減輕鄉村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苦難、推動人口密度較低地區的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作為四項重點工作,其中農家生態旅遊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3)農家生態旅遊與鄉村社區的調整。1991年,美國國家旅遊局的調查表明,60%的州正在大力發展鄉村旅遊,50個州中有30個有具體的目標和發展計劃,70%以上的美國居民參與了鄉村旅遊。1993年,英國每天接待鄉村旅遊者的人數為90000人,有84%的人每年至少進行一次鄉村旅遊。農家生態旅遊正在全世界范圍內升溫,成為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受到人們的關注,其中最重要的發展趨勢就是旅遊從風景名勝區滲透到各種鄉村區域,深入小村鎮,變得更加鄉村化。然而,農家生態旅遊的廣泛化並不意味著所有的人都平等地享有參與的機會和權利。以英國為例,約有25%的英國人經常到鄉村參與鄉村旅遊,50%的人偶爾在假日去鄉村度假,剩下的25%的人根本沒到過鄉村旅遊。沒去過的人很可能是因為不具備私人交通工具,而居住地附近又沒有農家生態旅遊的村莊。在農家生態旅遊與社區發展的關系中,人們逐步意識到如果鄉村旅遊政策是以提高鄉村居民生活質量為目標,那麼就更應該關注在公共政策中統一社會經濟目標,合理地制定各個利益相關群體的分配機制和分配辦法。

(4)農家生態旅遊的統一合作。在美國西部,聯邦土地是重要的旅遊與遊憩資源。1992年,美國土地管理局、魚類與野生動物管理局、國家森林公園中心、森林委員會、國防部、美國旅行與旅遊管理局的「備忘錄」(MOU)形成了地方、區域、州政府在推進聯邦土地發展旅遊業中共同合作的框架。1993年亞利桑那州共同簽署了聯邦理解備忘錄,包括了所有州聯邦機構的代表、亞利桑那州旅遊局、競賽與魚類管理局、州公園、土地、商業、交通、美國農業部、土壤保護委員會、印第安人事物管理局等多個部門。「鄉村旅遊發展計劃宣言」稱共同的目標是喚醒國內和國際公眾在聯邦土地上開發旅遊的意識,通過營銷鄉村旅遊機會,重點支撐鄉村社區的發展,在環境敏感的地區以獨特的方式取得經濟、教育和游樂等方面的利益。亞利桑那州旅遊促進委員會正在執行州鄉村旅遊發展計劃,通過統一機構支持鄉村社區發展旅遊。美國農業部運用該計劃作為農業部「經濟轉型中非常重要」的政策保障。

芬蘭在1995年成立了鄉村政策委員會,包括了從政府部門到非政府機構的所有部門,委員會的工作任務包括協調鄉村發展尺度,推進鄉村資源的有效配置。委員會為了促進鄉村的農家生態旅遊發展,在其下設立了鄉村旅遊主題工作小組。工作小組的任務主要有:制定鄉村旅遊發展戰略和合作行動計劃;收集、分析區域層面上的鄉村旅遊發展項目的統計資料;制定鄉村旅遊的國家產品開發和發展規劃;在國家鄉村計劃中編輯和收集歐盟發展計劃;促進國內和國際鄉村旅遊市場的合作並促進形成鄉村旅遊的出口市場;與發展中國家農家生態旅遊交流學習;為鄉村旅遊發展提出建議、主動解決影響鄉村旅遊的問題。

⑵ 無特色鄉村旅遊怎麼樣做景區提升

鄉村旅遊景區當下火爆升溫,千篇一律成為常態,做好鄉村旅遊景區的景區提升是關鍵!抓住要點,做出創意。
一、 深挖地域特點,整體化發展
鄉村旅遊景區要想在如今競爭激烈的旅遊市場中享有佔有率,旅遊規劃找准特色是關鍵。找到特色也就是找到了景區開發的靈魂,找到了自己有別於其他景區差異化的東西。體現差異化是保持自己在市場佔有率。結合地域特點發展系列旅遊產品如觀光、體驗、購物、娛樂等多重功能。這種特色要顛覆傳統的認知,給體驗者全新的體驗。
二、 注入地域文化,尋找記憶
地域文化是旅遊景區的靈魂,景區景觀的設計沒有了文化就沒有魂。通過設計一些復興傳統工藝的創意文化,把它融入到景觀點的設計中,讓遊客在遊玩的同時尋找到兒時的記憶,體驗傳統工藝的精髓。
三、 景觀點的創意設計,引爆景區
在景區所在地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如水庫、古樹、古井、祠堂、有歷史的旅遊規劃老房子等有歷史價值的東西為依託來打造景點,尋找景區發展不曾有過的東西。讓這些不被發現的資源通過包裝成為景區有別於其他景區的亮點。
四、 主題營造,使產品有魂
通過圍繞主題氛圍的營造,讓景區和產品有文化有內涵有韻味。整個景區可以圍繞這個主題展開,讓景區更具整體性和系統性,產品具有延續性。

⑶ 舉例簡述世界各國農家生態旅遊發展和現狀

(1)義大利。義大利是世界上旅遊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在義大利的旅遊業中,農業旅遊屬於新興的生力軍,是近幾年發展勢頭迅猛的旅遊產業。義大利在1865年便成立了「農業與旅遊全國協會」,形成了早期的農業旅遊。經過了20世紀80年代的發展期和90年代的成熟期,到1996年為止,義大利全國20個行政區,已全部開展農業旅遊活動,其中尤以托斯卡那大區最為突出,每年接待國內外農業旅遊者高達20萬人次。

(2)法國。法國既是歐洲第一農業大國,也是世界旅遊業大國,這為法國的農家生態旅遊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20世紀70年代,法國國內掀起了建造「第二住宅」的風潮,並開辟人工菜園活動。各地農民積極響應,紛紛推出了農庄旅遊,並組建了全國性質的聯合經營組織。近年,法國人又推出了全新的「農庄旅遊」業,將農業旅遊徹底產業化,全國有1.6萬戶農家建立了家庭旅館以供遊客體驗農家生活樂趣。1988年,法國設立了農業及旅遊接待服務處,並結合此後法國農業經營者工會聯盟、國家青年農民中心和法國農會與互助聯盟等專門農業組織,聯合成立了「歡迎您到農庄來」的聯合經營組織,吸引眾多的遊客前來旅遊。現在,這種農業旅遊能夠為法國農民帶來每年700億法郎的收益,相當於全國旅遊收入的1/4。

(3)西班牙。西班牙是歐洲除瑞士之外山地最多的國家,發展鄉村旅遊有著良好的自然條件。西班牙的鄉村旅遊在1986年前後開始起步,1992年以後快速發展,目前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海濱旅遊,成為西班牙旅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西班牙人非常重視鄉村旅遊,有36%的西班牙人的假期是在1000多個鄉村旅遊點度過的。鄉村旅遊使西班牙的農村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也使農村的設施和環境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西班牙農民只佔全國總人口的4%,但農業產值卻很高。過去5年裡,西班牙的鄉村旅遊增長了93%,其中89%的遊客是西班牙本地人。這個數字意味著每年有超過200萬的西班牙人遠離城市到內地的農村旅遊。

(4)美國。在美國,農業旅遊業被稱為是「鄉村旅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之後,旅遊業逐漸成為了世界上發展勢頭最強勁並且持久不衰的產業。而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鄉村旅遊就開始在美國長盛不衰。

這是由於一方面,美國政府發現鄉村旅遊與傳統的工業相比,投入更少,收益卻更大;不需要大量的破壞環境,甚至有助於環境的保護;對於員工的技術要求也相對較低。美國農村一直地多人少,開展鄉村旅遊不僅彌補了農業勞動力的短缺,還能幫助農場主就近推銷農副產品。另一方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產生了對於鄉村生活的獵奇、回歸大自然的心理,越來越多的遊客不滿足於對美國幾個窗口城市的走馬觀花式的游覽,他們更加想要深入了解美國內部地區的文化、歷史、風光。再加上人口普遍老齡化,使得鄉村旅遊在美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美國的農業旅遊得到了長足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國聯邦政府和地方各級政府把發展旅遊業作為振興農業地區經濟的重要手段。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農場主在鄉村旅遊的內容和項目上不斷推陳出新,以吸引更多的遊客。除了採摘果品、飼養小動物、垂釣比賽、露營野炊等傳統活動,還新增了綠色食品展、珍稀動物展覽、農場博物館、鄉村音樂會等活動,引來了源源不斷的遊客。

到了20世紀90年代,全美農業地區經濟普遍下滑,但農業旅遊成了唯一有所增長的領域。根據美國旅遊行業協會的統計顯示,46%的美國成年人在2005—2007年間曾參加過鄉村旅遊。在美國夏威夷,2005年全州有4800多座農場從事鄉村旅遊,其產值達到3500多萬美元,其中38%左右來自農產品的直接銷售。

(5)馬來西亞。1985年,馬來西亞根據農業部的計劃,建立了一處農林旅遊區,作為農林示範、農林生態保護,開展農業旅遊參觀。從1992年起,將7月2~9日定為一年一度的「花卉節」,以花卉為主題,發展農業旅遊。隨著花卉生產的興起,以及政府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實現了花卉的基地化、產業化,推動了旅遊業的發展,從而吸引了更多的遊客,使馬來西亞旅遊業連年創下佳績。1994年旅遊業外匯收入達到90億馬幣,成為排名第三的產業。1995年,馬來西亞成功舉辦了國際花卉展銷會,成為東南亞地區權威性的國際花卉展。

(6)日本。相對於歐洲,亞洲的農家生態旅遊起步較晚。其中,日本的農業旅遊發展相對較早。其特點在於各地的農場結合當地的農業生產特點,營造富有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設立貼心的富有特色的服務設施,以此吸引了大批的國內外遊客。日本的農家旅遊活動豐富多彩,旅行社組織遊客參與春天下農田插秧、秋天收割、捕魚撈蝦、草原放牧、牛棚擠奶等一系列體驗性極強的務農活動。參加的人員有研究人員、學生、職員、公司白領等。

在日本的岩手縣有一座具有百餘年悠久歷史的民間綜合性大農場,名為小井農場。自1962年以來,農場先後開辟觀光農田40公頃。農場中分立了多個主題的區域,動物農場專門用來飼養各種家禽家畜以供人們觀賞逗玩,同時也可以學習到一定的飼養知識;遊客在欣賞完牧場館擠牛奶的表演以及奶油的加工過程後,還能購買到新鮮出爐的奶製品;別具特色的農具館,展示了各種各樣新奇古怪的農業用具,從日本古代的耕作工具到現代化的機器工具都一一陳列於其中,遊客們能夠在這里了解到日本農業發展的歷史。

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進展,在日本也興起了很多的觀光型農庄。人們只需要購買一張門票便能夠在農庄內自由的觀賞各種瓜果蔬菜、花草樹木,同時也有一些農庄提供了採摘樂趣的體驗活動,欣賞之餘還能夠帶走自己採到的新鮮蔬果。

1979年,日本大分縣前知事平松守彥先生提出的以「立足本地,放眼全球,自立自主,銳意創新,培養人才」為基本理念的一村一品運動,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振興了大分縣的農村經濟,取得了顯著成效。在這項運動中,很多村莊都將自己的傳統風俗文化作為特色品牌大力宣傳和弘揚,吸引了大批的遊客慕名而來。

近年來,務農旅遊在日本也逐漸升溫。東京一家旅行社每年以春天的插秧和秋天的收割為中心,組織遊客去農村體驗農民生活,直接享受大自然的恩惠。去沿海地區的旅遊團還可以參加捕撈虹鱒魚和採集、加工海帶等活動。

(7)韓國。韓國的鄉村旅遊起步比較晚。近幾年,在一些大城市周邊的漁村出現了很多「觀光農園」和「度假鄉村」。這些農園提供城市居民可以休閑、體驗、收獲的活動,滿足了城市人放鬆身心的需求,農民也從中獲得了可觀的收入。有特色的是,在一些漁村中有規定20人以上的團體遊客在村內的食堂用餐,而零散的遊客則會被分配到經過專業培訓的農戶家中去享受農村式的聚餐,讓遊客吃得開心、吃得健康。這些觀光農園最初多是農民自發組建的。隨著韓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年輕人都進入城市尋找工作,農村勞動人口下降,僅依靠種植糧食獲得的收入也不斷減少,而很多農戶的一些房屋被閑置。於是,在這樣的契機下,一些農村居民搞起了農家樂一類的鄉村旅遊,讓城裡人來農村吃吃飯、參與勞動,之後收取客人一定的費用。沒想到,這樣的農家旅遊一下受到了城市居民的熱烈歡迎,周末或節假日來農村進行這樣休閑旅遊的人越來越多。由於生意的紅火,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效仿這種形式的農家旅遊,經營著自己的農庄。不久之後,韓國的農業部門也發現了這種旅遊模式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一條道路,於是大力提倡和推動鄉村旅遊的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有利於鄉村旅遊發展的政策。韓國農村經濟研究院提供的資料表明,韓國農村觀光和民俗市場的規模,2001年約為28400億韓元,到2005年達到了51100億韓元。

⑷ 什邡市有哪些鎮

位於德陽市西南部,成都市西北部之間,距成都市60公里、德陽市20公里。什邡市轄2個街道、14個鎮:方亭街道、皂角街道、元石鎮、回瀾鎮、洛水鎮、禾豐鎮、雙盛鎮、馬祖鎮、隱豐鎮、馬井鎮、鎣華鎮、南泉鎮、湔氐鎮、紅白鎮、八角鎮。

⑸ 湖北鄂州的地理概況

鄂州
鄂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數千年來,先輩們用勤勞的雙手,在鄂州大地創造了不朽的業績。

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湖北省轄的中等城市。轄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三個縣級行政區和國營長港農場。

【地理】

鄂州市位於湖北省的東部,長江中游南岸。地處東經114°32′-115°05′,北緯30°00′-30°06′。西接「九省通衢」武漢,東連「礦冶之城」黃石,北與黃岡地區隔江相望,南同咸寧地區瀕湖毗鄰。這里曾為三國吳王故都,又是歷史文化名城。全市總面積1504平方公里,整個版圖輪廓呈「三葉型」。

【歷史】

鄂州歷史悠久,自春秋戰國以來,始為東楚首府,繼為鄂邑、鄂郡、鄂縣,其間曾兩度成為帝王的都城。在歷史上,即是鄂東南的重要商埠,亦是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三國時期,東吳立國60年,鄂州作為其國都和陪都,先後達45年之久,與南京(古稱「建業」)並稱「東都」、「西都」。兩晉迄於宋遼,鄂州時為郡治,時為州府,始終是長江沿岸的政治和軍事重鎮。

【人文】

鄂州人文薈萃,英俊輩出。楚熊渠、吳孫權、晉陶侃等歷代王侯重臣,或承封襲爵,或建都駐蹕,都曾在這塊土地上金戈鐵馬,縱橫馳騁,鄂王城、吳王城、點將台等遺跡故址,記載著他們在鄂州的文治武功。唐李白、宋蘇軾、元丁鶴年等騷壇首領,或結廬隱居,或慕名游歷,都曾在鄂州揮毫濡墨,舒喉放歌,《武昌釣台篇》、《武昌西山詩》、《松風閣》等詩詞歌賦,飽含著他們對鄂州的殷殷深情。尤其是在近現代,鄂州更是人才輩出,為中國革命和歷史的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以彭楚藩、吳兆麟為代表的鄂州熱血男兒,在辛亥革命中首舉義旗,為推翻清王朝的反動統治而血灑江城;范鴻戢、劉伯垂等一大批優秀知識分子,積極向國人傳播馬列主義,參與創建了北京和武漢共產主義小組,成為我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此外,還有如影響晚清書壇百餘年的一代宗師張裕釗,中國工人運動的著名女活動家張金保,被譽為「武林奇」的近代武術教育家萬籟聲,中國現代話劇事業的拓荒者萬籟平,全國戰斗英雄趙怡忠等,他們如同燦爛的群星,為鄂州的歷史增添了異彩。

【氣候】

鄂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位於中緯度地區,季風氣候明顯,冬冷夏熱,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五霜期長。嚴冬暑期時間短,主要災害天氣有暴雨、乾旱、大風、冰雹和冰凍等。

【春季】(3至5月中旬)氣候特徵:

升溫快、雨日多、天氣變化劇烈。

【夏季】(5至7月上旬)氣候特徵:

初夏:暴雨多、濕度大、雨量集中。

盛夏(7月中旬至8月)後:晴熱少雨、高溫高濕,日照強,蒸發大。

【秋季】(9至11月)氣候特徵:

秋高氣爽,晴多少雨。秋季是夏季向冬季過度的季節,北方冷空氣迅速南夏,本地常受單一的冷 氣團控制,氣溫比較穩定,有利於秋收秋播。

入秋後,氣溫下降比較快。

【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氣候特徵:

寒冷少雨,氣候乾燥,以偏北風為主。寒潮過後天氣回暖時,早晚有霜凍現象。

【氣溫】

本市年均氣溫17.0攝氏度,為鄂東地區最高值。

【地溫】

本市地溫的變化同氣溫一致,也系冬低夏高,最低月在元月,最高月在八月。月際變化與氣溫一 樣。隨著深度的增加年平均地溫基本無變化。

【降水】

本市年平均降水量為1282.8毫米,年際變化大。

本市降水量的地域分布特點是:西北部略多於東南部,中部和西南部介於量者之間。

【風】

本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季節氣候十分明顯,秋、冬兩季主導風向是偏北風,春、夏兩季主導 風向是偏東風。

【日照】

本市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03.7小時,平均每天5.5小時。

本市年平均日照率為45%,為鄂東地區高值區。

【交通】

鄂州地理位置優越,在長江流域處於「得中」地位。東去上海,西上重慶,水路距離都在1100公里左右。萬里長江依市而過,境內江岸線長達90公里,有大小港口5座,江海直達,常年可泊5000噸級輪船。106國道縱貫市區南北,武(昌)九(江)鐵路、316國道和宜(昌)黃(石)一級公路三線並行,橫穿鄂州東西。這種「江湖海直通、水鐵公聯運」的優勢,使鄂州得以成為鄂東南地區的水陸交通樞紐。寧(南京)漢(武漢)渝(重慶)光纜數控通訊工程的開通,又使鄂州成為鄂東南地區的通訊樞紐。鄂州基礎設施完備,通訊、供電、供水條件完備。

【旅遊】

鄂州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城市。東漢以前為鄂邑、鄂郡、鄂縣。三國時吳王孫權在此建都,改稱武昌。此後,鄂州或為郡治,或為州府,始終是長江中游的政治、經濟、軍事重鎮。

鄂州是一座風光秀麗的城市,是長江之濱的旅遊城市,山、水、城渾然一體,以西山、梁子湖、洋瀾湖為主體的山水自然景觀,以「怡亭銘」摩崖、吳王城、觀音閣為重點的古跡景觀,以孫權、元結、蘇軾等歷史名人的遺跡為代表的人文景觀,以及以佛教「凈土宗」發祥地古靈泉寺為標志的佛教景觀,是國內有名的「古銅鏡之鄉」的發祥地。遍布全市各地,使鄂州成為「三國旅遊線」和「長江旅遊帶」上的重要城市,成為湖北楚文化旅遊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經濟】

鄂州是長江中游南岸的一座新興工業城市。是鄂東「冶金走廊」、「服裝走廊」、「建材走廊」的重要支撐,形成了以冶金、服裝、建材、醫葯、化工、機械、電子、輕工為主體的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是湖北省重要的工業基地和鄂東的商品集散中心。

【基礎設施】

通 訊:15萬門程式控制電話與國際國內聯網,圖文傳真、行動電話、無線尋呼等現代通訊設施齊備,特快傳遞及一些高速優質的郵政服務一應俱全。

供 電:鄂州地處華中電網中部,電力供應充足,市區現有220千伏、110千伏變電站各2座。總裝機容量300萬千瓦的鄂州電廠第一期工程60萬千瓦已建成發電。

供 水:市區建有自來水廠兩座,日供水40萬噸。

其 它: 鄂州市是全省文明城市和衛生城市,市區內各類銀行和證券機構齊全,擁有6座公園、游園,8個大中型購物商場,30多家賓館,其中三星級以上賓館4家。

【開放】

鄂州投資環境優越。1985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鄂州為乙類對外開放城市。1988年,湖北省為擴大對外開放,實施「在中部崛起」的發展戰略,批准鄂州為全省的「經濟改革開放試驗區」。鄂州是湖北省對外開放的窗口,是國家確定的開放城市和對外開放口岸,是湖北省唯一的「經濟改革開放試驗區」,湖北省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全國二十佳開發區之一,湖北省紅蓮湖旅遊度假區、花湖民營開發區已具有一定規模。近300多個中外合資項目已在這片沃土上生根、開花、結果,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這里建立了經濟技術文化關系。

1990年,省政府又把「湖北省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放在鄂州市葛店鎮。因此,鄂州實際上成為湖北省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對外開放幾年來,鄂州緊緊抓住「兩區」建設的有利機遇,積極擴大開放引進,先後同美國、日本等十幾個國家以及台灣、香港等地區建立子廣泛的經濟、技術、貿易和文化交流聯系,與美國俄亥俄州瑪瑞塔市和日本三條市建立了友好城市關系,大批外商和港澳台商紛紛來鄂州投資,「三資」企業逐年增加,外向型經濟比重也日趨增大。

【資源】

鄂州礦藏資源豐富,發展冶金、機械、建材等產業具有良好的物質基礎。從已探明的地質資料看,計有鐵、銅、鈷、金、銀等金屬礦數十種和沸石、膨潤土、珍珠岩石等非金屬礦30餘種,其中尤以鐵、鉛礦藏儲量大、品質好。早在3000多年前,鄂州先民就大規模地開發地下礦藏,並發展了冶煉事業,史稱「冶石為器,千爐齊設」。三國時期,鄂州的金屬采煉、瓷器製造、銅鏡加工和造船業就相當發達,是長江中游著名的礦冶古城和手工業中心,又是「古銅鏡之鄉」。聞名於世的「銅綠山礦冶遺址」實際上就是鄂州先民的傑作。宋乾德5年(公元967年)割武昌三鄉置大冶縣,將今黃石、大冶一帶都劃了出去,礦產資源亦隨之劃去不少,但在這方面仍有優勢。

【工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人民政府從鄂州的資源優勢出發,對鄂州進行了重點投資開發建設,相繼興辦了一批重點企業,其中包括武漢鋼鐵公司的重要礦山-程潮鐵礦,湖北省最大的地方鋼鐵基地鄂城鋼鐵廠,國內有名的立窯水泥廠-鄂城水泥廠。今日鄂州已是鄂東「冶金走廊」和「建材走廓」中的重要一環。

1983年鄂州市成立以後,在鞏固提高冶金、建材、機械等基礎工業的同時,大力發展了食品、紡織、服裝、輕工等新興產業,從而逐漸成為產業結構比較協調、產品布局比較合理的新興工業城市。已動工的裝機容量120萬千瓦的鄂州電廠建設起來後,鄂州又將為鄂東南的重要能源基地。

以鋼鐵為主體的冶金工業,以服裝和紡織為主體的紡織工業,以陶瓷、水泥和新型建築材料為主體的建材工業,以機床、模具和汽車零部件為主體的機械工業,以鍶鹽、化肥、精細化工為主體的化學工業,以食品、造紙和日用消費用品為主體的輕工業,以新型抗生素、生化葯品、中成葯為主的醫葯工業。

【高新技術產業】

以高新技術裝備的電子通訊、生物工程、機電一體化、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

【農業】

鄂州農業向稱發達,是名副其實的江南魚米之鄉。全市地勢東南高,西北低,由丘陵、平原、湖區組成,尤以湖泊眾多而著稱,號作「百湖之市」。市域內,湖泊、庫塘星羅棋布,港汊溝渠連成網路,共有水域面積近50萬畝,可養殖面積30多萬畝,適於養魚、育蚌、植蓮,是馳名海內外的武昌魚的故鄉。

鄂州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過渡區,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具有發展種養業的良好條件。全市有稻、麥、豆等農作物品種200多個,銀魚,胭脂魚、螃蟹等水生動物100餘種,蓮、菱、芡實等水生植物20多種,豬、牛、羊等畜禽品種近百個,楊、柳、松等樹木數百種,主產糧、棉、油,也是湖北省珍珠、螃蟹、茭頭等農副產品的重要出口基地。

鄂州集鎮稠密,計有大小集鎮78個,平均不到20平方公里就有一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鄂州的鄉鎮企業有了迅速發展,已吸收五分之二的農村勞動力,農村工業化、鄉村集鎮化已成為農村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並已初步形成「以市帶鎮,以鎮帶村,城鄉並進,共同繁榮」的局面。

「四荒」開發,糧、油、果樹、蔬菜、花卉等農作物優質高新品種、新技術開發,蔬菜、花卉無土栽培系列化生產,優良種畜種禽、水產苗種繁育,名特優水產品養殖,糧食、蔬菜、水果、肉食品、水產品貯藏、保鮮、乾燥、加工新技術、新設備。

市樹:樟樹

市花:梅花

⑹ 2018年前7個月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是否平穩

2018年8月24日報道,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今年前7個月,農業農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向好態勢。農業生產穩中調優,市場價格處於低位,一二三產業加快融合,農村生態環境加快改善,農村居民收入增速繼續高於城鎮。

一二三產業加快融合,農村新動能加快成長。農產品加工業質量效益提高,1-6月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8萬億元,同比增長6.1%;實現利潤總額5306億元,同比增長7.5%;利潤率達到6.6%,同比上升0.1個百分點。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快速發展,上半年接待16億人次,實現營業收入4200億元,同比增長15%。農產品線上銷售進入快速通道,農村網商超過980萬家,帶動就業超過2800萬人。據淘寶(含天貓)大數據平台顯示,1-7月份糧油、食品、飲料、煙酒等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25.5%。

綠色發展扎實推進,農村生態環境加快改善。農業產地環境逐步改善,生豬禁養區劃定基本完成,累計減少存欄量3400萬頭;化肥農葯使用量繼續下降,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超過60%,河南、安徽等地秸稈離田還田率超過90%。優質農產品供給明顯增加,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總體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新認證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8000多個,累計超過3.5萬個。國家追溯平台試運行平穩,數字監管、機器換人等智慧監管方式方法不斷推進,21萬個規模以上主體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檔案。組織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改廁督導調研,督促各地扎實推進農村改廁、垃圾污水處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積極進展。

農村投資消費等較快增長,鄉村發展潛力逐步釋放。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帶動農業農村投資保持較快增長,1-7月全國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12139億元,同比增長13.7%,增速較1-6月份提高0.2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降低0.7個百分點。從投資規模看,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比全國投資平均水平高出8.2個百分點,並領先第二產業、第三產業9.8個和7.7個百分點。其中,7月份第一產業新增投資額2267億元,同比增長14.3%。從行業結構看,種植業投資超過一半,增長達到15.5%,比1-6月份提高0.1個百分點;對第一產業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62.9%,拉動第一產業投資增長8.6個百分點,主導地位穩定。農村消費需求不斷增長,1―7月鄉村消費品零售額累計為30272億元,同比增長10.4%,較城鎮快1.3個百分點。

⑺ 中國人出行居住有什麼變化

國慶中秋長假,許多人選擇外出旅遊。而出門在外,住字當先。這幾年,旅遊大發展,出行居住同樣變化極大。


農家樂專業化,農村住宿也能高標准

說了這么多的酒店民宿,鄉村旅遊業一定不能忘掉。中國旅遊研究院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接待遊客近21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5700億元。

目前我國休閑農業主要呈現四種類型,即農家樂、民俗村、農業園以及休閑農庄。如今,這些休閑農業,在帶動新一輪鄉村旅遊熱潮的同時,也迎來了轉型升級的窗口期。

「北京周邊已經玩得差不多了,再開車要往遠一點走。」北京市民趙女士這個國慶准備自駕游去住農家樂,在她看來,如今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最適合自駕,如果農村的餐飲住宿條件進一步改善,一定會更有吸引力。

趙女士的想法,不僅僅代表著城市遊客,同樣也代表了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的轉型升級思路。目前,全國多地已經出台農家樂旅遊服務質量評定標准,其中對餐飲住宿、居住環境、游樂設施等多個項目進行了規范,部分地區還出現了評定星級農家樂的現象。

在中國人看來,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在旅途,「住」是一件大事。而對於國慶期間廣大出行群眾來說,無論是高端酒店、精品酒店的優質服務,還是短租民宿和農家樂特色升級,乘興而去滿意而歸是結果,消費升級體驗迭代仍在途中。

條件越來越好,說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呀!

⑻ 上林旅遊攻略,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上林,位於廣西中南部,大明山東麓,行政隸屬廣西首府南寧市管轄。上林縣轄7個鎮、5個鄉、1個民族鄉,是一個以壯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縣。上林還是廣西第六個「中國長壽之鄉」,也是首府南寧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縣份。
源自大明山的清水河宛如一首古曲緩緩穿過這片風景秀麗的土地,這里氣候宜人,旅遊資源豐富。每年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巨大的千畝油菜花田,還有大龍湖和三里•洋渡等景區,不用遠赴婺源、桂林、越南,也能領略喀斯特地貌的奇山秀水。
清水河:源自大明山龍頭峰,是一條美麗富饒的河,也是上林人的自豪。其河面寬闊、水深適中,宛如一條碧帶般緩緩流淌,橫貫上林縣中部。賞花、游三里•洋渡都能見到它。
西燕鎮:這是上林縣最大的油菜花田盛開的地方。每年春季回暖,數百畝油菜花競相怒放,吸引了眾多遊客成群結隊前往觀賞攝影。
耀軍村:村子依山傍水,村民在清水河邊,連片種植美國油葵300多畝,下大氣力發展鄉村旅遊。每年冬天,前往該村看向日葵的遊客同樣絡繹不絕。

更多全面及時信息,點擊查看

⑼ 什邡有哪些鎮

2018年10月,什邡市轄2個街道(方亭街道、皂角街道),14個鎮(紅白,鎣華,冰川,洛水,馬祖,師古,湔氐,馬井,南泉,隱峰,雙盛,禾豐,回瀾,元石)。

四川省什邡市地處成都平原西北部,素有「禹跡仙鄉」的美譽,幅員面積821平方公里,轄14個鎮、2個街道、1個經濟開發區,總人口43萬,是第一個「中國礦泉水之鄉」,是「中國雪茄之鄉」和「中國書法之鄉」。

(9)鄉村旅遊回暖升溫擴展閱讀

什邡市位於德陽市西南部,成都市西北部之間,距成都市60公里、德陽市20公里。南距成都市50km余,以其資源豐富、環境優越,素有「川西明珠」的美譽。全市幅員864平方公里,轄20鎮,2004年總人口43萬人。

什邡市湔氐鎮歷史悠久、資源豐富、經濟繁榮、環境秀麗,古為帝王消夏避暑之福地,今有「國家級黃背木耳生產基地」「省級無公害大蒜生產基地」之佳譽,是投資建廠、觀光旅遊理想環境。湔氐鎮歷史悠久。湔氐老街的五珠橋處,有清清泉眼似五珠晝夜汩汩流出,終年不竭,泉水盈積成潭,故為五珠沱。橋下河水是從高景關流出的洛水經分流過來,為古湔水的一脈。氐,與古聚居於此的氐族有關。清嘉慶五年設場,古名「隆興」。

什邡古為方國,蜀中名城,吸納天地四方之靈氣,匯聚古今人文之精神。3000年悠悠歲月,煉就一顆亮麗的川西明珠,熠熠生輝,耀古爍今。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