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鄉村旅遊
1. 農產品滯銷問題
農產品滯銷有這么幾個原因:1、幾年前為了促進農村發展,不顧市場情況,一味回地多干快上答一些經濟作物,比如柑橘,結果過了幾年之後果實成熟,全部都推到市場上,競爭壓力大,造成滯銷;2、農產品等級太低,農葯化肥使用超標,無法出口到國外,全部轉內銷,國內人根本消化不了這么多的農產品;3、交通運輸費用太高,從海南收購香蕉也就三五毛錢一斤,運到東北來光加上運費價格就得達到兩塊錢,高速收費油價高居不下,所以運費也造成了農產品成本增加。
2. 安丘桃花節在何時啟幕
4月6日上午,「安丘桃花踏歌行」景芝杯2018中國(安丘)桃花節在安丘輝渠齊魯桃海盛大啟幕。
從2017年開始,齊魯桃海建設成為政府重點打造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每年清明節前後,桃花競相開放、分外妖嬈,踏青賞花正當時,遊客可以觀賞到「萬畝桃花齊綻放」的迷人景色。桃花節已成為山東半島津津樂道、紛至踏來的盛大節日。內容來源於魯網
3. 誰知道安丘景區
靈山、(安丘人都不一定知道在哪、虞河的發源地、在劉家堯鎮的靈山官莊村、7路公交到終點還還得步行一會建議去看看)牟山(2路公交到、歸屬凌河鎮)、峽山(還有一個山東省第一大水庫可以叫海了、現在水庫開庫了可以吃到新鮮的魚、安丘汽車站坐去昌邑的車9塊錢到那\安丘汽車站到昌邑詳細時刻(零五三六四三六三四五五)、濰坊68路公交終點站、在趙戈鎮)城頂山(山頂有齊長城得名、山上有公冶長書院、書院門口有兩棵2500年樹齡、高30米的銀杏同心樹、東雄·西雌、公冶長是孔子女婿、安丘汽車站有去那的小巴、需要足夠耐心、車很慢、班次也少間隔時間長、空調沒有、座位不舒服、也不一定有座位站著的幾率很大、來回差不多3個小時、買票跟售票員說去「書院」她就明白、在石埠子鎮)市內的青雲山青雲湖就不要去了人文景觀你懂得、
4. 安丘市北山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怎麼樣
安丘市北山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是2018-08-30在山東省濰坊市安丘市注冊成立的農民專業回合作經濟組織,注冊地答址位於山東省濰坊市安丘市輝渠鎮雹泉村北。
安丘市北山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3370784MA3MD3TU11,企業法人曹軍,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安丘市北山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的經營范圍是:為鄉村民俗旅遊、鄉村農家樂、家禽養殖、採摘園、提供信息咨詢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安丘市北山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更多信息和資訊。
5. 柴溝鎮的簡介
柴溝鎮位於高密市西南部,共有124個村,8.5萬人口,轄區面積210.73平方公里,20萬畝耕地。位於高密、諸城、安丘、膠州四市交界處。轄區面積209.83平方公里,村莊124個,林場1個,人口8.5萬,是山東省「中心鎮」,國家計委命名的「小城鎮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項目建設試點鎮」。先後榮獲「濰坊市文明鎮」、「濰坊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平安濰坊建設先進鄉鎮」等稱號。2006年被中國縣域經濟研究會、山東「財富論壇」組委會等單位聯合評為「最具成長性的鄉鎮」。交通便利,風景優美。平(度)日(照)公路、膠(州)王(村)公路、沂(山)膠(州)公路在鎮區穿行交匯,下(營)海(青)公路縱貫南北,膠(州)新(沂)鐵路橫穿東西。
1991-1994年,投資220萬元建起教學樓, 基礎教育設施實現「六配套」;投資110萬元建起醫院門診樓,改善了醫 療衛生保健條件;投資120萬元,安裝512門程式控制自動電話,並加入全國話網;投 資100萬元,建成佔地120畝的農貿綜合市場,是高密市西南部最大的農副產品集 散地;投資520萬元,拓寬修鋪平日公路鎮區段,使之硬化、綠化、美化配套。 全面規劃鎮區建設,加快第三產業發展步伐。大抓商貿型的小城鎮建設。鎮 區規劃面積6.8平方公里, 設工業、商業、生活、房地產開發、娛樂和旅遊六大 區域。鎮區道路形成「八縱八橫」的道路網路。小城鎮建設的發展促進第三產業 振興。鎮區有飲食服務、商業、維修等私營戶1100家,從業人員達8000人。1994 年, 第三產業總收入達9653萬元,比1993年增長60.4%,與1991年相比,遞增率 為63.2%。 1992年,柴溝鎮獲山東省「村鎮建設新型鄉鎮」稱號;1994年,被濰 坊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新型小城鎮」。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認真抓好精神文明建設。計生工作嚴密,全鎮無超生和 違紀現象。黨員包戶工作向縱深發展,根據柴溝鎮黨員包戶工作而編寫的茂腔戲 《根的呼喚》,於1994年被廣西電影製片廠改編、拍攝成電影《莫忘那段情》, 在全國放映。4年內,獲山東省「體育先進鄉鎮」、濰坊市「農村衛生先進單位」、 「計劃生育先進單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鎮」等稱號。
柴溝鎮1996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1.7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 比上年增長8.1%;農村經濟總收入125272萬元,比上年增長22.8%;花生總產180萬公斤; 糧食總產2312萬公斤,比上年減少3.2%;大牲畜存欄0.39萬頭,比上年增長1.3%;豬存欄2.5萬頭,比上年增長3.6%;肉類生產995.6萬公斤,比上年增長32.3%; 果品、 蔬菜總產180萬公斤,比上年增長6%;鄉鎮企業總產值32675萬元,其中工業產值27752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6%、13.8%。1996年底,農村機械總動力達到1280萬千瓦, 比上年增長8.9%;農村用電量達到261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2%。1996年底,全鎮總人口為29880人,比上年增加51人,其中農業人口28782人, 非農業人口1098人, 人口出生率為14.17‰,自然增長率為7.34‰。 柴溝鎮先後被國家建設部列為「全國500家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被國家統計局評為「中國億元鄉鎮」,被省政府命名為「百新工程試點鎮」,被濰坊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新型小城鎮」。 立足本地優勢,大力發展鎮村企業。柴溝鎮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立足本鎮實際,充分發揮地理優勢和資源優勢,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科技進步為先導,大力發展鎮村企業。到1996年底,鎮辦企業從業人員已達9000人,固定資產凈值已達1.20億元。
1986年~1996年,共投入新建、擴建和改造企業的資金達9600萬元,新上項目30個,合同利用外資3500萬元,興建了濰坊華達機綉有限公司、 濰坊泰聯包裝有限公司等6家中外合資企業。產品暢銷全國20多個省(市、區),並遠銷日本、韓國、東南亞和西歐等國家和地區,出口創匯能力超過1000萬美元。1993年,柴溝鎮在香港注冊成立的香港順承貿易公司,是濰坊市在香港創辦的首家鄉鎮公司。1995年,經省體改委批准成立的山東龍越集團已發展成為國家大型二檔企業。柴溝村邱溫源經營的濰坊華安集團公司已躍居全國第87位私營企業,李家莊村已發展成擁有49輛運輸車的運輸專業村,袁家村組織運輸專業戶成立了運輸協會,利益均沾、風險共擔,克服了單門獨戶闖市場的弊端,任鹿家莊村已發展成為年產值近2000萬元的木材銷售加工專業村。1996年全鎮各級企業共完成產值6.06億元, 實現利稅1712萬元,分別比1995年增長9.58%和25%, 與1986年相比,年遞增率分別為49.3%和50.2%。工業產值佔全鎮總產值的74%。 1992年, 柴溝鎮獲濰坊市「發展鄉鎮企業先進單位」 稱號,1987年~1992年,連續六年獲高密縣「企業發展明星鄉鎮」稱號。 堅持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鎮區環境。1986年~1996年,柴溝鎮投資50萬元, 建起老年人活動中心、敬老院、療養院;投資200萬元,建起了醫院門診大樓, 配備了現代化醫療設施;投資400萬元建起鎮一中教學大樓,建起微機室、語音室、階梯教室,基礎教育設施實現「六配套」;投資500多萬元,安裝了800門程式控制電話, 並加入國際話網;投資100萬元,建成佔地120畝、固定攤點3萬多的農貿綜合市場, 是高密市西南部最大的農副產品集散地;投資520萬元,拓寬修鋪了平日公路鎮區段, 使之硬化、綠化、美化配套;投資120萬元,修鋪了鎮區通往三個村的柏油路,邁出了「村村通柏油路」的第一步;投資30萬元,安裝了有線電視和無線調頻廣播; 投資500萬元,完成了五龍河島嶼護體工程,建起了五龍潭、 卧龍島,在島上修建了涼亭和長廊;投資5萬元,購進馬尼拉草皮,綠化了市場前三角地帶; 投資1400萬元,建起110千伏無人值守變電站。1992年柴溝鎮被濰坊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小城鎮建設新型鄉鎮」;1995年,被國家建設部命名為「全國500家小城鎮建設試點鎮」,被省政府評為「百新工程試點鎮」。
全面規劃鎮區建設,加快第三產業發展步伐。柴溝鎮堅持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的原則,合理布局、配套建設,使一座功能齊全、地方特色突出的現代化小城鎮已初具規模。 鎮區規劃面積6.8平方公里,設工業、商業、生活、房地產開發、娛樂和旅遊六大區域。投資2000萬元,拓寬、硬化了鎮區主要街道,使鎮區形成「八縱六橫」的道路網路。小城鎮建設促進了第三產業的振興。柴溝鎮從土地使用、水電配套、貸款扶持等方面鼓勵開發第三產業。至1996年底, 平日公路鎮區段兩側建樓房95幢,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樓房化率達到了85%以上。 依託膠王公路在小庄村和前西旺村之間開辟了長3000米的三產經濟開發帶, 發展工商業戶120家,發展木材經營、餐飲、加油、維修等經營項目10多個門類, 年增收250多萬元。截止1996年,鎮區有飲食服務、商貿、維修、書店等私營業戶1600多家, 從業人員達1萬多人。針對鎮區務工經商人員不斷增加的實際,成立了城鎮居民管理委員會,為全鎮的民辦教師、機關、企業合同制工人、 部分工商業戶共340人辦理了城鎮戶口,使他們成為第一批居民。成立了鎮容管理中隊,年自裝自卸垃圾1500多立方。1996年,第三產業總收入達7000萬元,比1995年增長980萬元。 1992年,獲省「村鎮建設新型鄉鎮」稱號;1994年,被濰坊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新型小城鎮」;1995年,被濰坊市委、市政府命名為「第三產業先進單位」。
柴溝鎮2003年在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改革開放政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實業經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99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地方財政收入811萬元,比上年增長13%;工業實現銷售收入3.84億元,利稅56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3%和12.7%。第三產業增加值達761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30元。被濰坊市評為「文明鎮」和「先進基層黨組織」。 小城鎮建設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效能管理。是國家建設部命名的「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山東省「中心鎮」、濰坊市「新型小城鎮」。有國家計委批准投資建設的大型綜合商場龍門商城一處,活牛、花生、木材等專業市場6處,建設用地1500畝,鄉村旅遊景地五龍河,100多家旅館和2000多個個體私營業戶, 三產從業人員達2.3萬人。工業重點抓膨脹、抓招商。先後引進建成小雲木業、嘉誠服飾、連雲港正大集團公司,形成橡膠輪胎、機綉服裝、建材製鞋, 化工木材等十大門類400多種產品的骨幹工業體系, 是國家農業部命名的「全國鄉鎮企業示範區」。農業實施「三化三帶動」戰略基礎穩固。穩步發展了蘆筍、桑蠶、黃煙、速生林四大骨幹產業。文教衛生長足發展。醫療、教學設施先進,突出教育戰略位置,高密三中高考、鎮中學中考上線率均居高密第一。
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2011年全鎮完成財政總收入6144.5萬元,地方財政收入4639.6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678元。工業經濟全面提升,先後引進項目44個,其中過億元項目3個,過5000萬元項目19個;44家企業增資擴產,增資額12.5億元。現代農業,培育起黃煙、蔬菜、黑木耳、花生、林業、養殖等六大產業,建設了全程機械化黃煙示範方、李家埠現代設施農業示範園、有機蘆筍「福來」種植基地等3個市級千畝示範園;建設冬暖式蔬菜大棚600多個,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達2萬多畝、黃煙1.5萬畝、黑木耳500畝、花生3.6萬畝;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17家,各類標准化養殖場659家。現代服務業,物流運輸、餐飲、商貿等產業蓬勃發展,大型運輸車輛800多部,形成了強大的物流運輸能力;餐飲業發展到83家,新增各類商鋪140多家。
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立足村莊條件,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農村道路、水利設施、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近年來投資5100萬元,修建「村村通」道路92.7萬平方米,基本解決了群眾出行難問題。投資6500萬元,實施了70處水利工程,農田水利設施進一步完善,防洪灌溉能力進一步增強。爭取上級投資1562萬元,完成了劉戈庄社區、梁東村土地整理項目8000畝。建設了柴溝、柴北、李家埠等21個文明生態村,28個新農村「五化」建設示範村。
社會各項事業和諧發展。科學規劃和建設了14個社區,努力提高社區服務水平,把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積極推進舊村改造和集中居住區建設,實施了五龍河集中居住區、青龍花園小區、府前街改造、土庄社區綜合改造等9個項目,總建築面積68萬平方米;切實解決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全鎮123個村用上了飲用安全水,村莊覆蓋率達99.2%;穩步推進校舍安全工程,共投資5000萬元,修建維修校舍4萬平方米,投資1200萬元,建設馬旺小學教學樓、注溝中學公寓樓等9處校舍工程,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積極推進文化建設,建設完善了鎮綜合文化站、12處社區文化中心、93處農村文化大院、113處農家書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有線數字電視村村通工程等進展良好;努力健全社會救助體系,五保老人集中供養率達83%,新農保參保率達到96%,農民參合率達到100%;狠抓計生工作不放鬆,以穩定低生育水平為目標,大力提升服務與管理水平,確保了計生工作健康有序運行。
6. 山東省農家生態旅遊發展現狀怎樣
山東省的農業經濟發展為農業旅遊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提供了充足的資源保障。從19世紀90年代末,在山東沿海地區已經開始嘗試以「住漁家屋、吃漁家飯、做漁家活、享漁家樂」為主要內容的漁家樂民俗旅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日照王家皂、煙台長島縣等。以日照為例,從1999年開始開展「漁家樂」農業旅遊,從無到有,每年以百分之幾十的速度遞增,成為日照市旅遊業的拳頭產品。目前,日照市已經有20個村3000多戶搞民俗旅遊,接待總床位已經達到8萬多張,平均每個「漁家樂」家庭年收入達4萬元,多的達到10多萬元。2004年14個村接待了300多萬遊客,旅遊收入達4億元,其中王家皂、任家台、桃花島3個村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日照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漁家樂」農業旅遊基地;2008年1~9月份,日照市累計接待境內外遊客666.09萬人,比上年同期增長了47.4%,旅遊收入為37.77億元,同比增長了67%;特別是2008年「十一」黃金周,該市共接待遊客53.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9601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3.5%和36%,在山東省分別排第4位和第1位,其中「漁家樂」功不可沒。
同時,以農林種植和果蔬採摘為主題的農家樂旅遊也紛紛興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壽光林海生態博覽園、棗庄石榴園風景名勝區、肥城十萬畝肥桃園、費縣石林梨鄉旅遊區、沾化冬棗生態區、蒙山農家樂旅遊區等。隨著山東省農業旅遊的深入發展,農業旅遊的形式日益多樣化,大致可以分為:
①傳統民俗節日旅遊。挖掘山東傳統民俗和逐漸消失的娛樂游戲、戲劇等文化活動項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淄博市周村民俗游、泰安市岱嶽區下港鄉馬蹄峪民俗村、濟南市朱家峪民俗旅遊區、萊蕪市王石門民俗村、濱州市惠民縣胡集書會、濰坊市安丘石家莊民俗村等。
②鄉村美景觀光旅遊。山東省農業資源異常豐富,糧食、果蔬種植面積在全國居首位,為開展鄉村觀光旅遊提供了有利條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萊陽梨花節、肥城桃花節、萊州月季花節、平陰玫瑰節等。
③鄉村體驗性旅遊。農業旅遊的最大吸引力莫過於給旅遊者帶來無窮樂趣的體驗性旅遊產品,如實地採摘果蔬、干農活、玩農村傳統游戲、參與農村傳統文化活動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平陰縣聖母山葡萄採摘節、「中國冬棗之鄉」沾化縣冬棗節、煙台大櫻桃採摘月、濰坊楊家埠年畫民俗游、煙台牟氏庄園過大年主題游等。
2004年,國家旅遊局命名了首批203個「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其中山東省有25家,排名第一。
7. 安丘青雲山有什麼地方最好玩
民俗村等很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