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旅行必備
⑴ 去沙漠旅行,需要准備哪些設備
水,最重要的當然是水了,還有防曬的東西,食物,最好帶上一些可以救生的東西,還有是一定準備通訊工具,隨時與外界聯系
⑵ 去沙漠旅遊應該准備些什麼
除了飲食類以外,准備防風眼鏡(不是普通的墨鏡,可以在景點買也可在內網上買),穿容著最好要少點縫隙的以免沙粒鑽進身體,鞋子偏運動點就行,到了旅遊點可以租長筒鞋套再穿在外面就行。照相機手機最好用個運動型塑料套包在裡面,防止沙粒進機器。沙漠旅遊肯定有沙地摩托,駱駝,滑沙等內容,准備好自拍桿
⑶ 去沙漠旅遊應注意哪些問題
1. 沙漠春夏風沙多,需穿防風沙衣服及紗巾;全年晝夜溫差大,夜晚要准備防寒衣物;白天陽光充足紫外線強烈,臉上可擦防曬霜,戴太陽鏡、遮陽帽(帽後壓一塊淺色手帕防止後脖頸被曬傷);身上最好不要擦防曬霜,否則微風揚起的沙塵會粘到皮膚上,很難清理,故身上應穿淺色長袖吸汗衣物防曬為佳。
2. 沙漠旅遊最好的季節在每年5—10月,以6—9月最佳;徒步沙漠探險最好的季節在9—10月。
3. 參加沙漠旅遊項目時,要認真聽從工作人員安排,掌握要領,避免不必要的危險。乘坐沙漠越野車沖浪時,應系好安全帶,雙手握緊車內扶手,目光盡量直視前方以掌握車子的搖擺方向,並要聽從駕駛人員的安全提示。心臟病和高血壓患者,最好不要參加此類項目。
4. 沙漠中的沙子不同於沙灘上的沙子,它是極細的微塵,軟風或腳步就可以使其揚起,故在使用相機、攝像機、手機等精密工具時要注意防護,最好放在密封袋中,可防沙粒進入損壞。
5. 沙漠晝夜溫差大,在沙漠過夜要帶足衣服和飲用水,並備上眼葯水、抗菌消炎葯、感冒葯等常用葯品,要多吃水果。在徒步沙漠行走時宜穿輕便透氣的高幫運動鞋,以免沙子進入鞋內,影響走路;夏季中午不宜徒步,否則沙漠表面溫度太高,容易中暑及曬傷皮膚。
6. 騎駱駝注意事項:騎駱駝時,要防止駱駝站起來或卧倒時把人甩下,這時要抱緊駝鞍或駝峰。不要靠近駱駝的後腳或頭部,以防止其踢人和用嘴噴人。駱駝雖然溫順,但受驚後特別瘋狂,不要發出大聲尖叫或突然打開艷麗的自動傘刺激駱駝,也不宜穿顏色艷麗的衣服;騎駱駝時不要把韁繩綳得太緊,要順著駱駝的步伐自然騎坐,隨時調整坐姿;駱駝上最好不要用相機和手機,否則掉到沙漠中會損壞或無法找回。
7. 如果你沒有戶外經驗,但是想去沙漠觀光旅遊,一定要選擇正規的旅遊或者戶外團隊。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
⑷ 去敦煌旅遊要帶什麼東西
敦煌旅遊要帶物品
(1)注意保暖,高原的晝夜溫差非常大,而且早、晚氣溫偏低。一般海拔每升高1000米,溫度降低6℃,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即使在夏季也必須准備外套或毛衣,在陰暗的寺院殿堂里待時間長了也是很寒冷的。另外,保持身體的乾燥也很重要。
(2)高原強烈的陽光和紫外線會傷害眼睛,應准備太陽帽和墨鏡。西藏有很多冰雪環境,冰雪地及水面會反射很強的太陽光,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將雙眼直接暴露在這種環境中數小時,即可造成雪肓。所以,在雪線及以上地區活動時一定要帶雪鏡,或者至少是可以濾過紫外線的好的墨鏡。
(3)高原各條旅遊線上,塵土大,衛生條件不好,所以不宜使用隱形眼鏡。要戴的話,不妨考慮使用用完即棄型的鏡片。
(4)剛剛上高原的時候由於氣候乾燥,會造成部分遊客易流鼻血和嘴唇乾裂。。所以要帶上防曬霜、潤膚露和潤唇膏。
(5)帶一些鼻腔外用軟膏和潤喉片可緩解乾燥帶來的鼻喉不適。
(6)葯品:金施爾康、西洋參含片、阿司匹林、必理痛、牛黃解毒片、感冒靈、喉炎丸,止咳水、白花油、維他命C丸、胃葯、紗布、眼葯水及消炎葯。
(7)小心中暑,高原的陽光是很可怕的,尤其在夏天做長時間的戶外活動的時候。因此高原戶外旅行活動一定要備有清涼油、人丹之類的等,而且要多喝水。發現有人中暑,應盡快將其移至陰涼通風處,抬高頭肩部半躺下,脫掉外衣用水濕潤患者內衣,不停扇風並用冷毛巾擦拭患者身體使得患者的體溫降低。患者清醒時,應給他補充水分。
最佳旅遊時間
由於敦煌位於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交匯點特殊的地理位置,深處內陸,受高山阻隔,遠離潮濕的海洋氣流,屬極乾旱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9.3℃,7月平均氣溫24.7℃。全年乾燥少雨,晝夜溫差極大。敦煌境內東有三危山,南有鳴沙山,西面是沙漠,與塔克拉瑪干相連,北面是戈壁,與天山余脈相接。南北高,中間低,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平均海拔不足1200米,市區海拔為1138米。每年春季這里還有乾熱風和黑沙暴兩大自然災害,如果此時前往,應早作防備。
每年5——10月是最佳時機。
⑸ 去沙漠旅遊應該攜帶那些必需品
夏秋季節是西北「沙漠游」的最佳時機,沙漠地帶氣候特殊,遊客在享受探險刺激的同時,更要注意安全旅行。旅行社的有關人員提醒遊客:
一、沙漠中的紫外線強,遊客可適當在臉部使用防曬霜,但不宜在身上塗抹。最好穿著淺色長衣抵禦紫外線的侵害。帶攝影器材的朋友尤其要注意防止沙子進入攝影包內,以免損壞機器設備。
二、參加沙漠探險旅遊的朋友切莫單獨行動,進入沙漠腹地要有向導帶領,最好帶上GPS全球儀和良好的通訊設備。
三、沙漠里晝夜溫差大,在沙漠里過夜要帶足衣服和飲用水,並要備上眼葯水、抗菌消炎葯、感冒葯等常用葯品。
⑹ 去沙漠旅遊需要買什麼樣的保險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您好!去沙烏地阿拉伯雖然可以感受到沙漠的風情,但途中各種意外風險無法預測。為了給自己更多保障,您需及時投保一份出國旅遊保險。
⑺ 去沙漠旅遊應該帶些什麼
浩瀚無垠的沙海,曾經是古絲綢之路的驛站,它不但蘊藏著神秘的古城遺址和眾多的墓葬文物,更有神奇的自然景觀。而大漠的荒涼和美麗之中卻蘊含著無處不在的威脅,這就要求探險者必須有相當的體力、勇氣及豐富的野外生存經驗。我從多年的沙漠探險經歷中體會到,人在茫茫沙海之中,是非常渺小的,只有順從沙漠的規律才能安全地走出沙漠。
一、充分的行前准備
探險總是和危險聯系在一起,但周密的計劃、細致的准備會將風險降低到最小,這也是探險者在困境中求生存的信心所在。
1.探險季節的選擇
我國沙漠多分布在西北地區,屬於乾燥氣候帶,晝夜溫差大,夏季酷熱,溫度高達攝氏50~60度,冬季嚴寒,溫度低達攝氏零下20~30度;雨量極少,大多數地區全年降水量不到250毫米;風多而大,特別是風口地帶,狂風到來時飛沙走石,內蒙至新疆一帶的沙漠每年4月有季節性強風,常形成沙流。鑒於這些氣候特徵,選擇探險旅行季節時應盡量避開炎熱的夏季和風季,通常9月至來年3月之間比較合適。
2.制定線路和戰術
制定探險路線和戰術時首先要尊重客觀事實,在確保生命安全的情況下制定出力所能及的探險方案。
全自助式沙漠探險
制定這類探險方案的原則是: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或集體協作在沙漠中有限度地探險。如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冬季探險,白天平均氣溫在零下10度左右,一般探險者攜帶所有裝備、食品、水在沙漠中生存活動也不能超過7天,行軍距離在100公里左右。由於這是全自助式無後援沙漠探險,探險者出發時要背負所有的裝備和給養,第一天是在高負重情況下行走,對探險者的體能和毅力都構成嚴峻的考驗,根據探險行程,可以在宿營地有計劃地預留部分食品,作為返程時的補給。
協作式沙漠探險
協作式探險可分為無後援式和有後援式。無後援式是指進入沙漠後,就失去了後方的一切人力、物力的支援,只是在駝隊的協作下縱深沙海,大多數探險隊採用這種方式。但這種探險也是有限度的,因為駱駝在沙漠中負重也不能超過200公斤,在冬季,駱駝每隔7~10天也要飲一次水,一次飲水量也在100公斤左右,所以一般探險天數應控制在10天之內,行程在100~200公里之內。有後援式沙漠探險適用於長距離的沙漠穿越,屬於「大兵團協同作戰」,耗資巨大。比如,90年代初期,中日和中英聯合探險隊兩次縱穿塔克拉瑪干沙漠就是採用了這種方法。小規模穿越隊伍在駝隊的協作下,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100公里處東西向穿越,數支後援隊用上百峰駱駝,從沙漠南緣的國道出發,每隔150公里向沙漠縱深100公里處投放補給品。
二、沙海行進
1.正確地判斷方向 在廣闊的沙漠上行走,因為視野空曠,難以找到定向的參照物,加上起伏的沙丘、高大的沙山和窪地,人們一般不可能走直線,所以,沙漠行軍中正確地判斷方向是沙漠探險的先決條件。
用儀器判定方向
用羅盤和地圖標定方向是早期沙漠探險中常用的方法,這種方法首先要知道自身所處的位置,根據地圖標定目標地區的位置和方位角,然後根據羅盤所指的方位角行進。由於沙漠中不可能沿直線行軍,用這種方法時要不斷地校正方位,不然的話很難到達預定目標。在長距離沙漠探險和穿越中,准確到達目的地或在茫茫沙海中找到預投的補給品是非常困難的。80年代後期,個人衛星導航系統(GPS)在民間的普及,將在沙漠中迷途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目前所有的沙漠探險隊幾乎都使用GPS導航。
利用自然特徵判定方向
⑴用北極星判定方位 北極星是正北天空中一顆較亮的恆星,夜間找到了北極星就找到了正北方。北極星是小熊座的a星,大熊座(主要是北斗七星)和仙後星座位於北極星的兩側。我國位於北半球,終年夜間都可以看到北極星。
⑵利用太陽判定方向 太陽東起西落是最可靠的「指北針」。太陽由東向西移動,而影子則是由西向東移。例如,在我國西部的沙漠,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一切物體的陰影都倒向西方,中午時太陽位於正南,影子便指向北方,下午,太陽到正西,影子則指向正東。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周圍世代生活的維吾爾族駝工就是靠這種方法在沙漠中行走,絕不會迷失方向。當然還有一些較精確的方法判定方向,如「立竿見影」法、手錶判定法等都是在沙漠探險中很有用的(此法可參看《戶外探險》2002年第10期P.65)。
⑶利用沙丘走向判定方向 風是塑造沙漠地面形態的重要因素,在我國西北地區,由於盛行西北風,沙丘一般形成東南走向,沙丘西北面是迎風面,坡度較小、沙質較硬。東南面背風,坡度大、沙質松軟。另外,沙漠中的植物,如紅柳、梭梭柴、駱駝刺等都向東南方向傾斜。但這里還是要說明的是,上述是沙漠地區的一般特點,風向還因地區的不同而異,沙丘的走向也有所不同,要得出正確的判斷,須事先掌握目標地區的氣象和地貌。
2.學會在沙漠中走路
選擇一雙合適的鞋子
在沙漠中徒步要想走得舒服,就得准備一雙合適的鞋子,鞋底太軟,在沙漠中行走很不舒服,時間長了腳會很難受。防沙套(雪套)是不可缺少的,一旦鞋子里進了沙子,不一會兒腳就會被磨破。
學會用雙杖走路
負重在沙漠中行軍,上下翻越松軟的沙丘,對膝蓋構成很大的壓力,很容易造成損傷。用雙杖行走能減輕膝蓋的壓力,也能節省很多體力。
不要怕走彎路
一望無際的沙海,並不是一馬平川。在沙漠中會遇到許多大的沙丘或沙山,一定要繞過去,切忌直越陡坡。要避開背風面松軟的沙地,盡量在迎風面和沙脊上行走,因為迎風面受風蝕作用,被壓得很實,比較硬,在上面行走比較容易,也省力氣;而背風面主要是風積形成的,比較鬆散,在上面行走,陷入較深,比較消耗體力。如果有駝隊的話,踏著駱駝的蹄印走,可以節省很多體力。在沙漠探險中,在前面帶路的人很重要,要能找出好走的路,並且採用慢行、每小時休息10分鍾的方法。一般隊伍一天行走不要超過直線距離20公里。
晝伏夜出避高溫
在陽光的直接照射下,即使不運動,所消耗的水分也是陰影下的三倍。在新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在最熱的季節,如果不帶水,在有遮陰的地方休息,可生存3天左右。如果在白天的太陽下行走,只能生存1~2天。在特殊的情況下,也要學會「夜行曉宿」方法。另外,在炎熱、缺水、乾渴、焦慮的情況下,千萬不要被海市蜃樓的假象所迷惑。
3.沙漠露營 在沙漠露營和在其它地區露營還是有區別的。通常要注意兩點:一是營地要選在避風的地方,又要防止流沙的掩埋,這類地方往往是在沙丘之中的平地上;二是營地萬萬不可扎在紅柳、胡楊樹等植物附近,因為在有植物的地方,往往寄生著一些有毒的蟲子,如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中,有一種「塔里木蜱」,通常生活在紅柳和胡楊樹下,這種「蜱」攜帶一種病毒,人一旦被咬後,往往會引發一種致命的病(塔里木出血熱),在十幾小時內死亡。
在冬季,不會有大風,也沒有咬人的毒蟲,露營地點的選擇也比較隨意。冬季的夜晚非常寒冷,即使用雙層帳篷,帳內也會結很厚的霜。在沙漠中有許多枯死的樹木,在最寒冷季節也可自己動手打造「火炕」,也就是挖一席之地,在上面燒火,然後用沙子掩埋,人睡在燒熱的沙子上。這種方法很適用於全自助極限探險,探險者可以不帶帳篷,以減輕重量。
三、處理緊急情況
1.尋找水源 在沙漠中,炎熱、乾旱對探險者來說是第一大殺手,沙漠探險遇難者大都是缺水中暑所致。在沙漠中一旦迷失方向,在走出困境之前,一定要保證有足夠的、干凈的水喝,不然生存下來的希望很渺茫。在沙漠中,地表是沒有水的,大部分地區也很難挖出水來。但沙漠大都是盆地,裡面也有很多季節性河道。
在沙漠中如果發現了茂密的蘆葦,就意味著在地下一米多深的地方能挖出水來;如果看到芨芨草,在地下二米左右就能挖出水來;如果看到紅柳和駱駝刺,就意味著我們下挖6~8米就有地下水;如果發現胡楊林,則意味著地下8~10米的地方有地下水。1990年冬天,日本NHK廣播公司探險隊從克里雅河的大河沿鄉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時,就採用了這種方法解決了近百峰駱駝的飲水問題。他們走了28天,途中挖了一次水,挖了一個15米長、5米深的溝,將駱駝牽下去飲水,在沒有任何後援的情況下,成功穿越了三百多公里的沙漠,最終抵達沙漠北緣的塔里木河畔。
另外,在沙漠中如果發現了潮濕的沙土或苦水,也可以挖一個坑,用透明塑料布將坑罩住,這樣就做成了一個簡易的太陽蒸餾器。在坑裡的空氣和土壤迅速升溫,產生蒸汽。當水蒸汽達到飽和時,會在塑料布內面凝結成水滴,滴入下面的容器,使我們得到寶貴的水。用這種方法每天可以取1升多的蒸餾淡水。值得一提的是,在沙漠中多數地下水含鹽鹼很高,人不能直接飲用(駱駝可以飲用),必須用蒸餾等方法處理。
2.躲避沙暴 風沙的運動有其固有的運動規律,萬一在沙漠中遇見沙暴,首先要憑目力的觀察選擇逃避的方向,只要避過風的正面,大都能化險為夷。同時,千萬不要到沙丘的背風坡躲避,否則有被沙暴埋葬的危險。正確的做法是把駱駝牽到迎風坡,然後躲在駱駝的身後。
⑻ 沙漠旅行都需准備哪些必備物品
帳篷,繩子,刀,火,指南針,望眼鏡,睡袋,背包,徒步鞋,水,干糧,巧克力,消炎葯,墨鏡(淺灰色,能防風沙),等大概RMB2000.00左右吧
在沙漠徒步旅行五天,淡水是個問題,最好先看看在沙漠里怎麼找水源,還有辨明方向的資料。做好充分的知識,心理,身體准備。
不知要去哪個沙漠
⑼ 一個人去沙漠(庫不齊沙漠)旅行,需要准備哪些東西,又要注意些什麼
一個人.哪裡的沙漠比較危險? 一、充分的行前准備 探險總是和危險聯系在鑒於這些氣候特徵,選擇探險旅行季節時應盡量避開炎熱的夏季和風季,通常9月至
⑽ 如果去撒哈拉沙漠旅行,我們該做哪些准備
出國旅遊者, 還必須做好必要的准備工作, 以使自己的整個旅遊行程有備而發, 滿意而歸。這些准備工作主要是:
(1) 生活必需品准備:包括洗漱用品, 必備物品, 小針線包, 化妝品盒, 多用刀具, 實用地圖, 剪指甲刀, 防曬霜油等;
(2) 服裝鞋帽准備:包括應季服裝(夏季兩三套, 冬季一兩套, 主要以適用為宜, 切忌過少或過多, 還要有一套正式禮儀服裝, 以備正式場合派用), 鞋子兩雙(以輕便舒服為要), 帽子(夏季涼帽, 冬季防寒帽);
(3) 行李箱包準備:堅固耐用的旅行箱或背包, 箱包忌過大, 托運時不方便, 皮箱最好有滑輪, 以利搬運方便。皮箱包上用不幹膠條貼上自己的名簽(中英文姓名, 國別, 前往國家地區)。此外還要准備一隨身攜帶的手提袋或挎包腰包, 以備裝貴重物品, 如護照證件, 地圖, 筆記本, 照相機, 錢包等;
(4) 旅遊資料准備:出發前最好閱讀一些介紹前往國家旅遊景點、風土人情、民俗習慣及歷史等方面的書籍資料, 從而產生一個總體印象, 使整個旅遊過程減少盲目性和被動性;
(5) 禮品准備:國外都有收取小費的習慣。一般隨團旅遊者的小費由全程陪同統一付給當地司陪人員, 作為旅遊者個人可准備一些帶有我國民俗特色的小工藝品等作為小禮品送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