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愉快的旅行日記
㈠ 日記一次快樂的旅行兩百字以上
好好寫,別怕,下伙子。
網上隨意都可以搜索得到的,那個攻略改改
㈡ 有關暑假去旅遊的英語作文 (80字左右)
【TheSummerVacationofTraveling】
,wasflashingthroughmymind.
Betweenmyparentswho,andhavingagreattimewhichwe'vebeentherebefore,.Itwasthatnotmerelyspent,butlikewisewithusenjoying.
Onthewhole,,whichIreallycherishedthedayleavingpreciousmemory.
【暑期之旅】
當一提到在暑假時難忘的旅行,我生日那天和家人的北海道之旅便掠過我心頭。
我會選擇在生日時去北海道的原因很簡單,一來是我的父母長期在國外工作很少有時間陪我
二來是我們曾經去過那裡並有著美好的時光。就是那北海道之旅才非常值得,我們
不僅能在一起彼此相處度過一天,增強家人的關系,還能享受著去滑雪和泡溫泉。
總而言之,我非常珍惜那天留下美好的回憶,在去年暑假難以忘懷的旅程。
【備注】粗體字是高級文法修飾,以及高級詞彙和句型。
另外超過80個字沒辦法,因為這是高考等級的英文作文。
㈢ 為什麼李鴻章對醇親王衷心
因為李鴻章和左宗棠爭權,慈禧玩弄權術,李鴻章需要朝廷中的大老做後盾,醇王是個理想人物。
㈣ 快樂的一次旅行日記50字
時間、地點、人物!我同(),在天氣晴朗的星期天,有()開車,一家人和朋版友來到了風景秀麗權的郊區(),哪裡有(),中午我們共同品嘗了(),下午,我們帶著笑聲、沒有留下污染,回到了自己溫暖的小家!今天,我和家人及朋友共同度過了一個快樂的星期天!
㈤ 寫一篇一次旅行的英語作文有翻譯60個單詞
Last vacation, I went to Beijing with my family. We went there by train. The train was comfortable. We spent five days visiting Beijing. On the first day, we went to Tian'an Men Square, It is so big. and there were lots of people taking photos. Then we went to the Palace Museum. We saw thousands of houses. Kings lived there before. I felt interesting. The second day was cloudy, so we went to the museums. We saw many old things.
㈥ 想要出去旅遊,有哪些旅遊APP是必備的
窮游、租租車、航旅縱橫、Agoda、美團。以上五款APP在外出旅行時會經常用到,可以為用戶提供攻略、購票、預定、出行方面的幫助。
5、美團:現代人的手機里美團之類的團購類APP必不可少,尋找美食、景點門票優惠等都可以在上面找到,尤其是在一個陌生的城市,通過團購APP上面美食排行榜也可以幫助我們在吃的時候避免踩雷。
㈦ 棱羅的《瓦爾登湖》主要內容是什麼
《瓦爾登湖》是本靜靜的書,極靜極靜的書,並不是熱熱鬧鬧的書。它是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它只是一本一個人的書。如果你的心沒有安靜下來,恐怕你很難進入到這本書里去。我要告訴你的是,在你的心靜下來以後,你就會思考一些什麼。在你思考一些什麼問題時,你才有可能和這位享利·戴維·梭羅先生一起,思考一下自己,更思考一下更高的原則。
這位梭羅先生是與孤獨結伴的。他常常只是一個人。他認為沒有比孤獨這個伴兒更好的伴兒了。他的生平十分簡單,十分安靜。
1817年7月12日梭羅生於康科德城;就學並畢業於哈佛大學(1833—1837年);回到家鄉,執教兩年(1838—1840年。然後他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家裡(1841—1843年),當門徒,又當助手,並開始嘗試寫作。到1845年,他就單身隻影,拿了一柄斧頭,跑進了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的山林中,獨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1848年他又住在愛默生家裡;1849年,他完成了一本叫作《康科德河和梅里麥克河上的一星期》的書。差不多同時,他發表了一篇名為《消極反抗》(On Civil Disobedience)的極為著名的、很有影響的論文。按字面意義,這也可以譯為「論公民的不服從權利」。後面我們還要講到它。然後,到了1854年,我們的這本文學名著《瓦爾登湖》出版了。本書有了一些反響,但開始的時候並不大。隨時間的推移,它的影響越來越大。1859年,他支持了反對美國蓄奴制度的運動;當這個運動的領導人約翰·布朗竟被逮捕,且被判絞刑處死時,他發表了為布朗辯護和呼籲的演講,並到教堂敲響鍾聲,舉行了悼念活動。
此後他患了肺病,醫治無效,於1862年病逝於康城,終年僅44歲。他留下了《日記》39卷,自有人給他整理,陸續出版,已出版有多種版本和多種選本問世。
他的一生是如此之簡單而馥郁,又如此之孤獨而芬芳。也可以說,他的一生十分不簡單,也毫不孤獨。他的讀者將會發現,他的精神生活十分豐富,而且是精美絕倫,世上罕見。和他交往的人不多,而神交的人可就多得多了。
他對自己的出生地,即馬省的康城,深感自豪。康城是爆發了美國獨立戰爭的首義之城。他說過,永遠使他驚喜的是他「出生於全世界最可尊敬的地點」之一,而且「時間也正好合適」,適逢美國知識界應運而生的、最活躍的年代。在美洲大陸上,最早的歐洲移民曾居住的「新英格蘭」六州,正是美國文化的發祥之地。而正是在馬省的康城,點燃起來了美國精神生活的輝耀火炬。小小的康城,風光如畫。
一下子,那裡出現了四位大作家:愛默生,霍桑,阿爾考特,和他,梭羅。1834年,愛默生定居於康城,曾到哈佛大學作了以《美國學者》為題的演講。愛默生演講,撰文,出書,宣揚有典型性的先知先覺的卓越的人,出過一本《卓越的人》,是他的代表作。他以先驅者身份所發出的號召,給了梭羅以深刻的影響。
在愛默生的推動之下,梭羅開始給《日晷》雜志寄詩寫稿了。但一位要求嚴格的編輯還多次退了他的稿件。梭羅也在康城學院里作了一次題為《社會》的演講,而稍稍引起了市民的注意。到1841年,愛默生就邀請了梭羅住到他家裡去。當時愛默生大事宣揚他的唯心主義先驗論,聚集了一班同人,就像辦了個先驗主義俱樂部似的。但梭羅並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先驗主義者。在一段日記中他寫著:「人們常在我耳邊叮嚀,用他們的美妙理論和解決宇宙問題的各種花言巧語,可是對我並沒有幫助。我還是回到那無邊無際,亦無島無嶼的汪洋大海上去,一刻不停地探測著、尋找著可以下錨,緊緊地抓住不放的一處底層的好。」
本來梭羅的家境比較困難,但還是給他上了大學,並念完了大學。
然後他家裡的人認為他應該出去闖天下了。可是他卻寧可回家鄉,在康城的一所私立中學教教書。之後不久,只大他一歲的哥哥約翰也跑來了。兩人一起教書。哥哥教英語和數學,弟弟教古典名著、科學和自然史。學生們很愛戴他們倆。亨利還帶學生到河上旅行,在戶外上課、野餐,讓學生受到以大自然為課堂,以萬物為教材的生活教育。
一位朋友曾稱梭羅為「詩人和博物學家」,並非過譽。他的生活知識是豐富,而且是淵博的。當他孤獨時,整個大自然成了他的伴侶。據愛默生弟弟的回憶,梭羅的學生告訴過他:當梭羅講課時,學生們靜靜地聽著,靜得連教室里掉下一支針也能聽得清楚。
1839年7月,一個十七歲的少女艾倫·西華爾來到康城,並且訪問了梭羅這一家子。她到來的當天,亨利就寫了一首詩。五天後的日記中還有了這么一句:「愛情是沒有法子治療的,惟有愛之彌甚之一法耳。」這大約就是為了艾倫的緣故寫的。不料約翰也一樣愛上了她,這就使事情復雜化了。三人經常在一起散步,在河上劃船。登山觀看風景,進入森林探險,他們還在樹上刻下了他們的姓氏的首字。談話是幾乎沒完沒了的,但是這個幸福的時間並不長久。
這年春天,哥兒倆曾造起了一條船。八月底,他們乘船沿著康科德河和梅里麥克河上作了一次航行。在旅途上,一切都很好,只是兩人之間已有了一些微妙的裂紋,彼此都未言明,實際上他們已成了情敵。後來約翰曾向她求婚而被她拒絕了。再後來,亨利也給過她一封熱情的信,而她回了他一封冷淡的信。不久後,艾倫就嫁給了一個牧師。這段插曲在亨利心頭留下了創傷。但接著發生了一件絕對意想不到的事。1842年的元旦,約翰在一條皮子上磨利他的剃刀片刀刃時,不小心劃破了他的左手中指。他用布條包紮了,沒有想到兩三天後化膿了,全身疼痛不堪。趕緊就醫,已來不及,他得了牙關緊閉症,敗血病中之一種。他很快進入了彌留狀態。十天之後,約翰竟此溘然長逝了。突然的事變給了亨利一個最沉重的打擊。他雖然竭力保持平靜,回到家中卻不言不語。一星期後,他也病倒了,似乎也是得了牙關緊閉症。幸而他得的並不是這種病,是得了由於心理痛苦引起來的心身病狀態。整整三個月,他都在這個病中,到四月中他又出現在園子里了,才漸漸地恢復過來。
那年亨利寫了好些悼念約翰的詩。在《哥哥,你在哪裡》這詩中,他問道:「我應當到哪裡去/尋找你的身影?/沿著鄰近的那條小河,/我還能否聽到你的聲音?」答復是他的兄長兼友人,約翰,已經和大自然融為一體了。他們結了綢繆,他已以大自然的容顏為他自己的容顏了,以大自然的表情表達了他自己的意念……大自然已取走了他的哥哥,約翰已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從這里開始,亨利才恢復了信心和歡樂。他在日記中寫著:「眼前的痛苦之沉重也說明過去的經歷的甘美。悲傷的時候,多麼的容易想起快樂!冬天,蜜蜂不能釀蜜,它就消耗已釀好的蜜。」這一段時間里,他是在養病,又養傷;在蟄居之中,為未來作準備,在蓄勢,蓄水以待開閘了放水,便可以灌溉大地。
在另一篇日記中,他說:「我必須承認,若問我對於社會我有了什麼作為,對於人類我已致送了什麼佳音,我實在寒酸得很。無疑我的寒酸不是沒有原因的,我的無所建樹也並非沒有理由的。我就在想望著把我的生命的財富獻給人們,真正地給他們最珍貴的禮物。我要在貝殼中培養出珍珠來,為他們釀制生命之蜜。我要陽光轉射到公共福利上來。我沒有財富要隱藏。我沒有私人的東西。我的特異功能就是要為公眾服務。惟有這個功能是我的私有財產。任何人都是可以天真的,因而是富有的。我含蘊著,並養育著珍珠,直到它的完美之時。」
恢復健康以後的梭羅又住到了愛默生家裡。稍後,他到了紐約,住在市裡的斯丹頓島上,在愛默生弟弟的家裡。他希望能開始建立起他的文學生涯來。恰恰因為他那種獨特的風格,並不是能被人,被世俗社會所喜歡的,想靠寫作來維持生活也很不容易,不久之後,他又回到了家鄉。有一段時間,他幫助他父親製造鉛筆,但很快他又放棄了這種尚能營利的營生。
於是到了1844年的秋天,愛默生在瓦爾登湖上買了一塊地。當這年過去了之後,梭羅得到了這塊土地的主人的允許,可以讓他「居住在湖邊」。終於他跨出了勇敢的一步,用他自己的話來說:
「1845年3月尾,我借來一柄斧頭,走到瓦爾登湖邊的森林裡,到達我預
備造房子的地方,開始砍伐一些箭矢似的,高聳入雲而還年幼的白松,來做我
的建築材料……那是愉快的春日,人們感到難過的冬天正跟凍土一樣地消溶,而蟄居的生命開始舒伸了。」
7月4日,恰好那一天是獨立日,美國的國慶,他住進了自己蓋起來的湖邊的木屋。在這木屋裡,這湖濱的山林里,觀察著,傾聽著,感受著,沉思著,並且夢想著,他獨立地生活了兩年又多一點時間。
他記錄了他的觀察體會,他分析研究了他從自然界里得來的音訊、閱歷和經驗。決不能把他的獨居湖畔看作是什麼隱士生涯。他是有目的地探索人生,批判人
生,振奮人生,闡述人生的更高規律。並不是消極的,他是積極的。並不是逃
避人生,他是走向人生,並且就在這中間,他也曾用他自己的獨特方式,投身於當時的政治斗爭。
那發生於一個晚上,當他進城去到一個鞋匠家中,要補一雙鞋,忽然被捕,並被監禁在康城監獄中。原因是他拒絕交付人頭稅。他之拒付此種稅款已經有六年之久。他在獄中住了一夜,毫不在意。第二天,因有人給他付清了人頭稅,就被釋放。出來之後,他還是去到鞋匠家裡,等補好了他的鞋,然後穿上它,又和一群朋友跑到幾里外的一座高山上,漫遊在那兒的什麼州政府也看不到的越桔叢中——這便是他的有名的入獄事件。
在1849年出版的《美學》雜志第一期上,他發表了一篇論文,用的題目是《對市政府的抵抗》。在1866年(他去世已四年)出版的《一個在加拿大的美國人,及其反對奴隸制和改革的論文集》收入這篇文章時,題目改為《論公民的不服從權利》。此文題目究竟應該用哪一個,讀書界頗有爭論,並有人專門研究這問題。我國一般地慣用了這個《消極反抗》的題名,今承其舊,不再改變。文中,梭羅並沒有發出什麼政治行動的號召,這毋寧說正是他一貫倡導的所謂「更高的原則」中之一項。他認為政府自然要做有利於人民的事,它不應該去干擾人民。但是所有的政府都沒有做到這一點,更不用說這個保存了奴隸制度的美國政府了,因此他要抗議和抵抗這一個政府,不服從這一個政府。他認為,如果政府要強迫人民去做違背良心的事,人民就應當有消極抵抗的權利,以抵制它和抵抗它。這篇《消極抵抗》的論文,首先是給了英國工黨和費邊主義者以影響,後來又對以絕食方式反對英帝國主義的印度聖雄甘地的「不合作運動」與「非暴力主義」有很大的作用,對於1960年馬丁·路德·金,在非洲爭取民權運動也有很大的作用,對托爾斯泰的「勿以暴抗暴」的思想也有影響,以及對羅曼·羅蘭也有一些影響。
梭羅是一生都反對蓄奴制度的,不止一次幫助南方的黑奴逃亡到自由的北方。在1845年的消極反抗之後,他還寫過《馬省的奴隸制》(1854年)一文,他和愛默生一起支持過約翰·布朗。1859年10月,布朗企圖襲擊哈潑斯渡口失敗而被捕,11月刑庭判處布朗以絞刑,梭羅在市會堂里發表了《為約翰·布朗請願》的演說。布朗死後,當地不允許給布朗開追悼會時,他到市會堂敲響大鍾,召集群眾舉行了追悼會。梭羅關於布朗的一系列文章和行動都是強烈的政治言行。
這期間,梭羅患上了肺結核症,健康明顯地變壞。雖然去明尼蘇達作了一次醫療性的旅行,但病情並無好轉。他自知已不久人世了。
在最後的兩年裡,他平靜地整理日記手稿,從中選出一些段落來寫成文章,發表在《大西洋月刊》上。他平靜安詳地結束了他的一生,死於1862年5月6日,未滿四十五歲。
梭羅生前,只出版了兩本書。1849年自費出版了《康科德河和梅里麥克河上的一星期》,這書是他在瓦爾登湖邊的木屋裡著寫的,內容是哥兒倆在兩條河上旅行的一星期中,大段大段議論文史哲和宗教等等。
他的第二本書就是《瓦爾登湖》了,於1854年出版。也沒有受到應有的注意,隨著時光的流逝,這本書的影響是越來越大,業已成為美國文學中的一本獨特的,卓越的名著。
以上只是梭羅生平的一個簡單的介紹。下面再說一點他的這本書。
對於《瓦爾登湖》,不須多說什麼,只是還要重復一下,這是一本寂寞、恬靜、智慧的書。其分析生活,批判習俗,有獨到處。
自然頗有一些難懂的地方,作者自己也說過,「請原諒我說話晦澀,」例如那失去的獵犬,栗色馬和斑鳩的寓言,愛默生的弟弟愛德華問過他是什麼意思。他反問:「你沒有失去嗎?」卻再也沒有回答了。有的評論家說,梭羅失去過一個艾倫(斑鳩),一個約翰(獵犬),可能還失去了一個拉爾夫(栗色馬)。誰個又能不失卻什麼呢?
本書內也有許多篇頁是形象描繪,優美細致,像湖水的純潔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綠;有一些篇頁說理透徹,十分精闢,有啟發性。這是一百多年以前的書,至今還未失去它的意義。在白晝的繁忙生活中,我有時讀它還讀不進去,似乎我異常喜歡的這本書忽然又不那麼可愛可喜了,似乎覺得它什麼好處也沒有,甚至弄得將信將疑起來。可是黃昏以後,心情漸漸的寂寞和恬靜下來,再讀此書,則忽然又頗有味,而看的就是白天看不出好處辨不出味道的章節,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心肺,動我衷腸。到了夜深人靜,萬籟無聲之時,這《瓦爾登湖》毫不晦澀,清澄見底,吟誦之下,不禁為之神往了。
應當指出,這本書是一本健康的書,對於春天,對於黎明,作了極其動人的描寫。讀著它,自然會體會到,一股向上的精神不斷地將讀者提升、提高。書已經擺在讀者面前了,我不必多說什麼了,因為說得再好,也比不上讀者直接去讀了。
人們常說,作家應當找一個僻靜幽雅的去處,去進行創作;信然,然而未必盡然。我反而認為,讀書確乎在需要一個幽靜良好的環境,尤其讀好書,需要的是能高度集中的精神條件。讀者最需要有一個樸素淡泊的心地。讀《瓦爾登湖》如果又能引起讀者跑到一個山明水秀的、未受污染的地方去的興趣,就在那樣的地方讀它,就更是相宜了。
梭羅的這本書近年在西方世界更獲得重視。嚴重污染使人們又嚮往瓦爾登湖和山林的澄凈的清新空氣。梭羅能從食物、住宅、衣服和燃料,這些生活之必需出發,以經濟作為本書的開篇,他崇尚實踐,含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瓦爾登湖》享利·戴維·梭羅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