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行規劃
1. 研學旅行的國家政策及相關文件
2016.11.30教育部發布:《教育部等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認證了研學旅
行的重要性;
2017.1.10國家旅遊局發布《研學旅行服務規范》,詳細提出研學旅行的安全性問題;
2017.8.22教育部發布《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指出中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刻不容緩;
2017.9.25教育部發布《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已經確立納入學校教育學分系統;
2017.11.20教育部發布:《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或營地」公示名單》,正式
官方公示了研學旅行示範基地。
為了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國家大力支持研學旅行,近年來發布多項重要文件,要求為學
生創造更豐富的研學旅程,創造更安全的研學環境。研學旅行正當時!
1、《教育部等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教育部於2016.11.30發布)
解讀:
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
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是
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
2、《研學旅行服務規范》(國家旅遊局於2017.1.10發布)
解讀:
《研學旅行服務規范》是國家旅遊局針對研學旅行實施做出的權威性的規範文件,其中對人員
配置、產品分類、服務改進、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研學旅行機構或學校可以針對此文
件查漏補缺,及時調整。
3、《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教育部於2017.8.22發布)
解讀:
《指南》主要明確學校組織開展研學旅行,以推進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研學旅行實施
過程中,校外機構應與學校的通力協作,已達學校教育目標,這是尤為重要的。
4、《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教育部於2017.9.25)
解讀: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定的必修課程,與學科課程並列設置,是
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5、《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或營地」公示名單》(教育部基礎教育司
2017.11.20)
解讀:
文件大致明確了中小學研學實踐基地和營地的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對研學旅行及營地教育從業
者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2. 研學旅行的國家政策及相關文件有哪些
2016.11.30教育部發布:《教育部等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認證了研學旅
行的重要性;
2017.1.10國家旅遊局發布《研學旅行服務規范》,詳細提出研學旅行的安全性問題;
2017.8.22教育部發布《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指出中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刻不容緩;
2017.9.25教育部發布《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已經確立納入學校教育學分系統;
2017.11.20教育部發布:《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或營地」公示名單》,正式
公示了研學旅行示範基地。
為了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國家大力支持研學旅行,近年來發布多項重要文件,要求為學
生創造更豐富的研學旅程,創造更安全的研學環境。=
1、《教育部等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教育部於2016.11.30發布)
2、《研學旅行服務規范》(國家旅遊局於2017.1.10發布)
3、《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教育部於2017.8.22發布)
4、《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教育部於2017.9.25)
5、《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或營地」公示名單》(教育部基礎教育司
2017.11.20)
(2)研學旅行規劃擴展閱讀:
研學旅行是由學校根據區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
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
研學旅行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傳統游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為素質教育的新內容和新方式。提升中小學生的自理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014年4月19日,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司長王定華在第十二屆全國基礎教育學校論壇上發表了題為《我國基礎教育新形勢與蒲公英行動計劃》的主題演講。
在會上,他首先提出了研學旅行的定義:學生集體參加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校外參觀體驗實踐活動。
研學要以年級為單位,以班為單位進行集體活動,同學們在老師或者輔導員的帶領下,確定主題。
以課程為目標,以動手做、做中學的形式,共同體驗,分組活動,相互研討,書寫研學日誌,形成研學總結報告。
參考資料:研學旅行—網路
3. 如何將研學旅行做出中國特色
國內知名游學教育專業機構、新三板掛牌企業世紀明德宣布,將全面啟動2017首屆研學旅行在中國·研學課程設計大賽,在全國范圍內,面向中小學校長、學科教師,在校大學生等教育工作者徵集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方案。據了解,這是世紀明德在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委聯合印發《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後,繼率先舉辦業內首個《意見》交流研討會後的又一重要舉措,旨在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宏觀政策,有效推動研學旅行課程化,真正培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不斷促進研學旅行健康快速發展,最終打造出適合中小學生認知結構和身心特點的課程體系,彰顯研學旅行的「中國特色」。
《意見》指出,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它的核心具體表現為:兩個集體,兩個結合,重在教育。它以培育創新精神的高遠立意,知識整合的教育方式,提供「教育所必須,學校所不足」,用學生們更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完成了對校內教育的有益補充,是培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之一。
在2016年12月28日下午世紀明德召開的《意見》交流研討會上,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原黨委書記沈振基如是表示:「研學旅行說到底是一個築夢工程,實際上是把整個孩子的夢、家庭的夢、國家的夢全都融進去了。在研學旅行當中,中小學生可以深度地了解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了解黨領導下的革命文化和豐富的社會主義文化,這樣才能使中學生的德育教育、文化教育有機生動地結合起來,才能讓孩子們樹立起文化自信。」
2017年1月,國務院《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強調,「要踐行知行合一,將實踐教學作為深化教學改革的關鍵環節,豐富實踐育人有效載體。」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點》明確指出,要「推動中小學開展研學旅行,加強研學旅行基地建設和課程資源開發工作。」。今年兩會,政協委員聯名呼籲將徐霞客科考線路納入全國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天津、合肥等市的教育部門紛紛下發了推進研學旅行發展的具體細則,研學旅行無疑迎來了「春之聲」。那麼如何將研學旅行做出中國特色?
世紀明德CEO王京凱告訴記者:「研學是目的,旅行是載體。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計劃後將會發生三種變化:從選修課變為必修課,隨機性變為計劃性,由少量參與到廣泛參與。一個完整的研學旅行應該包括至少五個元素:首先是課程資源,就是學生在出行過程中要掌握的知識、能力以及素養;第二是線路資源,就是需要規劃的交通線路及具體的吃、住、行等細節安排;第三是研學基地,即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標的物;第四是研學導師;第五是安全管理方案。」
隨著國家利好政策的不斷出台,研學旅行市場將會迅速爆發,真正的競爭在於產品的競爭。「研學課程首先要主題明確,充分突出研學旅行的專業性、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其次要充分延展,打通活動前中後的環節設計,確保研學全過程的教育性、實踐性,為研學旅行活動形成系列成果素材,作為研學成效綜合評價的重要依據。最後關注學生未來發展,以傳統文化、愛國教育、心理教育、情感教育等為載體,助力學生生命成長。比如我們世紀明德研發的蘇東坡之路特色營,以蘇東坡一生中主要工作和生活的城市為主線,帶學生們實地走訪湖北武漢、黃州,浙江杭州,廣東惠州,海南海口、儋州四省六市,透過他留下的詩詞佳句以及史料,孩子們小組探究,探究景點背後的文化內涵,體會詩人當時特殊的心境,及其所處社會的歷史背景。到黃岡時,我們邀請語文特級教師在當地給孩子們系統地講授蘇軾在此處所作的詩詞,讓大家更好地學習、研究,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而且把校內所學融合進來,起到很好的效果。」王京凱補充到。
事實上,早在2016年11月7日下午,世紀明德發起的「依託研學旅行 實踐核心素養育人體系」為核心議題的圓桌論壇上,也對此問題進行了解讀。
西安市教育局副巡視員田征在會上提出:「西安是教育部首批研學旅行試點城市,由試點到全面推開,有1000多所學校,60萬學生參加了這項活動。我們感受到研學旅行是高品質的教育,高附加值的教育。現在西安模式已經基本上形成了研學旅行改革工作的一種實踐,也基本建起了工作的運行機制。並且我們把學生的研學旅行已經作為一個考試科目,完全納入到中考招生的錄取總分。」
北京市海淀區旅遊發展委員會副主任馮軍認為:「發展的平衡最基本的特色就是百花齊放,各得其所。海淀除了有87所高校、200+科研院所以外,還有五百的院士,這背後展示的是海淀所擁有的強大的中國最強大的大腦的集團。它是一個個創新高地,一個創業高地。研學旅行要體驗高端的研學旅行,體驗最先進的研學旅行,孩子通過研學旅行找到自己的方向,幸福成長,這對他的一生會帶來怎樣的變化?大家知道圓明園現在是遺址,我們郭教授帶著團隊20年把圓明園數字復原,如何把它和研學旅行結合起來?我們已經把所有的現在校本需要的內容做成500個模塊,可以菜單式自主選擇,中國特色是需要有用的,高端的,前端的。」
「我的看法是研學旅行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不可替代的一種方式。它是大勢所趨。研學旅行發展起來,一定需要制度化,常態化,多樣化,這就是它的未來的趨勢和特點。」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孫雲曉表示。
從「游學4.0時代」開始,世紀明德對國內游學行業的發展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從而定義了一個行業;2016年11月,世紀明德新三板掛牌上市後,聯合研學旅行主管部門、研學旅行示範實驗區、研學旅遊示範基地及中外優質中小學共同發起了「研學旅行在中國」系列重要活動,旨在推動研學旅行在中國的全面落地,助力中國教育的改革發展,促進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及多樣化呈現。目前,活動已於北京、西安、長沙、呼和浩特落地,並將陸續於甘肅、江蘇、山東、河北等地,開展研學旅行優質落地方案及優質資源的推介,於全國全面啟動「研學旅行在中國」研學課程設計大賽,研學課程設計大賽系列課程匯編也將陸續編輯並出版,最終實現「研學旅行在中國」到「素質教育在中國」的轉換。
4. 研學旅行有什麼注意事項
1、團隊行動一定要有整體觀念。請聽從領隊老師和導游的安排,勿參加危險活動。晚上如需離開營地觀光,請在取得老師同意後結伴前往,並牢記營地名稱及地址、電話。
2、旅遊旺季各景點遊客很多,營員每天需帶夏令營統一分發的雙肩包、帽和胸卡,以便於識別。在旅遊過程中,認清自己的隊伍、隊旗、領隊輔導員和地陪導游,服從輔導員和導游安排,跟著導游的路線走,認真聽導游的講解,自由活動時間以小組為單位行動,注意集合的時間和上車的地點,認清自己乘坐的車號,以免跟錯團。
10、自覺遵守公共秩序,對人有禮貌,凡事謙遜忍讓,盡量避免與他人發生爭執。
11、愛護沿途文物古跡和景區的花草樹木,不在景區、古跡亂塗亂畫、丟棄垃圾。
12、貴重物品請隨身攜帶,離開房間時關好房門。除非必要,請勿隨身攜帶太多現金。
13、乘車時,由於沒有運動條件,食物的消化過程延長,速度減慢,請注意節制飲食,以免增加胃腸負擔,引起不適。
5. 小學生怎麼寫研學旅行的研修日記
寫研學旅行的時間,地點,參加人。
參觀經過和景物,這是重點。
感受和心得。
6. 研學旅行被正式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了嗎
日前,四川省多部門聯合發文,將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正式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
意見要求四川各中小學結合當地實際,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明確研學旅行的意義、時間、內容、行程等安排,並提前告知師生和家長。研學旅行一般在小學四到六年級、初中一到二年級、高中一到二年級開展。學校要結合教學實際,合理安排研學旅行時間,盡量錯開旅遊高峰。
要求四川各地結合學段特點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學階段以鄉土鄉情為主、初中階段以縣情市情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為主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體系,確保活動取得實效。有條件的地區也可以組織國外研學旅行活動。
7. 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學計劃了嗎
據報道,日前,四川省教育廳等11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版實施意見》,權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要求各地、各校抓好研學旅行工作試點,加強研學旅行隊伍建設,健全研學旅行經費籌措機制。
從而探索形成中小學生廣泛參與、活動品質持續提升、組織管理規范有序、基礎條件保障有力、安全責任落實到位、文化氛圍健康向上的研學旅行發展體系。
8. 研學旅行課程標准如何設計
據報道,日前,四川省多部門聯合發文,將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正式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
而且剛剛開始起步的研學旅行讓很多旅行社嗅到了商機,良莠不齊、魚龍混雜,在研學旅行既沒有行業標准,也沒有國家認可的研學旅行導師的情況下,研學旅行將會混亂很長一段時間。
希望相關的標准可以早日出台!
9. 小學生研學旅行手記怎麼寫啊
寫研學旅行的時間,地點,參加人。參觀經過和景物,這是重點。感受和心得。 研學旅行 研學旅行是由學校根據區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開展研學旅行有四方面的重要意義:一、研學旅行是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規劃和發展綱要》和十八大及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二、研學旅行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三、研學旅行是全面推進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四、研學旅行是學校教育與校外教育相結合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