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駕旅行 » 旅行社的歷史

旅行社的歷史

發布時間: 2020-12-07 06:50:37

旅行社的發展歷史

中國康輝旅行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簡介

中國康輝旅行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中國康輝旅行社總社)創建於1984年,歷經二十餘年的發展,已成為全國大型旅行社集團企業之一,是北京「首旅集團」旗下專業化旅行社集團公司,總部設在北京。

康輝旅遊集團以振興和發展中國民族旅遊業、服務於社會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己任,大力實施「網路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戰略,積極推進「國內成網」的營銷、接待體系建設,目前已在全國設有100多家以資本為紐帶的子公司。日臻完善的網路化營銷、接待體系和垂直管理模式在旅行社行業已形成獨特的綜合優勢。遍及海內外的業務協作體系以及由近萬名員工組成的優秀團隊具備為國內外旅遊者提供全方位綜合服務的實力。2006年「康輝旅遊」連續第三次入選世界品牌實驗室評選的「中國最具品牌價值的500家企業」名錄;截止2005年,在國家旅遊局評定的「全國旅行社百強企業」年度綜合業績排名中,康輝旅遊集團繼續位列三甲。在中國旅遊行業和國內外旅遊大眾的影響力日益顯現。

中國康輝旅行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家特許的經營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的組團社,經營范圍包括入境旅遊、出境旅遊、國內旅遊及會獎商務、差旅管理等全方位的旅遊服務。

成為行業領先的大型旅遊運營商是「康輝旅遊集團」的企業願景,讓合作者放心,讓旅遊者滿意是「康輝旅遊集團」的經營理念。「康輝集團」將依託業界同仁及廣大旅遊消費者的支持,銳意進取、勵志圖新,與時俱進,不斷發展壯大。、

❷ 中國康輝旅行社的發展歷程是什麼

中國康輝旅行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簡介
中國康輝旅行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中國康輝旅行社總社)創建於1984年,歷經二十餘年的發展,已成為全國大型旅行社集團企業之一,是北京「首旅集團」旗下專業化旅行社集團公司,總部設在北京。
康輝旅遊集團以振興和發展中國民族旅遊業、服務於社會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己任,大力實施「網路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戰略,積極推進「國內成網」的營銷、接待體系建設,目前已在全國設有100多家以資本為紐帶的子公司。日臻完善的網路化營銷、接待體系和垂直管理模式在旅行社行業已形成獨特的綜合優勢。遍及海內外的業務協作體系以及由近萬名員工組成的優秀團隊具備為國內外旅遊者提供全方位綜合服務的實力。2006年「康輝旅遊」連續第三次入選世界品牌實驗室評選的「中國最具品牌價值的500家企業」名錄;截止2005年,在國家旅遊局評定的「全國旅行社百強企業」年度綜合業績排名中,康輝旅遊集團繼續位列三甲。在中國旅遊行業和國內外旅遊大眾的影響力日益顯現。
中國康輝旅行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家特許的經營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的組團社,經營范圍包括入境旅遊、出境旅遊、國內旅遊及會獎商務、差旅管理等全方位的旅遊服務。
成為行業領先的大型旅遊運營商是「康輝旅遊集團」的企業願景,讓合作者放心,讓旅遊者滿意是「康輝旅遊集團」的經營理念。「康輝集團」將依託業界同仁及廣大旅遊消費者的支持,銳意進取、勵志圖新,與時俱進,不斷發展壯大。、

❸ 旅行社產的歷史背景

1865年,托馬斯.庫克父子子公司正式成立!!

❹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旅行社叫什麼

旅遊,在如今已成為一種時尚。但回顧20世紀初,中國還沒有近代化的旅遊概念,也不具備新式旅遊的條件。在英國人托馬斯·庫克1845年創立世界第一家旅行社之後近80年的1923年8月1日,第一家由中國人創辦的旅行社——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簡稱上海銀行)旅行部(後改稱為中國旅行社)終於宣告成立。創辦人是民國時期著名銀行家陳光甫(他創辦的上海銀行是當時中國最大的私營銀行)。

從上海銀行旅行部到中國旅行社

清末民初,我國旅遊業為少數洋商所壟斷,在上海登陸的有英國的通濟隆、美國的運通和日本的國際觀光局等,但他們服務的對象只限於外國人和白領華人。陳光甫留美多年,又酷愛旅遊,他之所以決心創辦中國第一家旅行社,據原上海銀行天津分行經理資耀華(解放後曾任上海銀行總經理)口述:「上海銀行辦的中國旅行社是我國第一家。陳光甫創辦中國旅行社的動機,開始時還不是作為一種業務,而是對抗洋人,為國爭氣。舊中國旅行社都是英、美、日等帝國主義的洋商所辦,中國人要出國,辦理旅遊手續都要經過他們之手。洋商不僅收費高昂,而且態度傲慢無禮,根本看不起中國人。陳光甫時常出國,時常受氣。有一次洋商辦事的人傲慢無禮,使他實在忍受不住了,同對方爭執了幾句,對方冷笑著說:『你不滿意,你們中國人為什麼不自己辦一個呢?』對陳光甫非常蔑視。陳一怒之下,決心創辦中國旅行社。」除了愛國和爭回祖國的權利外,陳光甫還認為,為了讓國人及各國人士了解中國古老悠久的文化和名勝古跡,也必須建立健全為旅客服務的機構,這是他要創辦中國旅行社的又一動因。

1923年4月,由陳光甫任總經理的上海銀行正式呈文北洋政府交通部,提請代售火車票,辦理旅行業務。當時交通部正召開全國鐵路聯運會議,該案一經交議,立即遭到身居要職的鐵路洋員反對。表面理由是英、日、美、法等國在華均有旅行機構,絕無再設的必要,實際上是擔心會削減外國在華旅行機構的既得利益。幸好時任交通總長的葉恭綽、路政司司長劉景山及各路華員皆竭力支持,所以經激烈辯論後終獲通過。是年8月1日,上海銀行旅行部正式宣告成立。這一天,是中國旅遊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天。因為按國際慣例,商業性旅行社的產生是一個國家近代旅遊業誕生的標志。

旅行部成立一個月後,即在杭州設立分部,以後陸續擴大規模,5年間,共設立分部11處。1927年,經上海銀行董事會開會研究,決定投資5萬元(後增資至50萬元),旅行部自立門戶,6月1日,正式改名「中國旅行社」,並向國民政府交通部申請注冊,經該部核准,於1928年1月拿到了第一號旅行業執照。

「顧客至上,服務社會」的辦社宗旨

早在創辦上海銀行時,陳光甫就提出了行訓:「服務社會,輔助工商實業,抵制國際經濟侵略」。中國旅行社繼承了這一口號,以「顧客至上,服務社會」為宗旨,確立了「發揚國光,服務旅行,闡揚名勝,改進食宿,致力貨運,推進文化」的二十四字方針,開始了旅行社的創業之路。

剛開始,旅行社的業務比較簡單,以客運為主,先是代售國內火車及輪船票,復與美、日鐵路公司及美、法、英、日等輪船公司洽妥,代售國外鐵路、輪船公司客票,待中國航空公司成立後,再代售飛機票。第一任經理朱成章為累積經驗,曾多次身穿招待員制服上車站迎送旅客或親自駕車為旅客購票,提出了一系列便民措施。

中國旅行社在設立之初是虧本的,以後也長期不能盈利,因此上海銀行內部不少人反對這項生意,但陳光甫始終堅持辦理。他曾對大家說:「天地間萬物有重於金錢者,好感是也。能得一人之好感遠勝於得一人之金錢。今旅行社博得社會人士無數量之好感,其盈餘為何好耶?」陳光甫同時認為,經過積累經驗,改進經營管理,增加服務項目,這種「有形的虧損」,也是可以轉變為「有形的盈餘」的。陳光甫終以「人爭近利,我圖遠功,人嫌細微,我寧繁瑣」的服務態度和實際行動,贏得了眾多顧客的好評,旅行社也在與洋商的競爭中站穩了腳跟,並逐漸扭虧為盈。1936年即盈利60萬元。這正如金融史專家、上海市金融學會副會長洪葭管先生所說的:陳光甫最終創造成功奇跡的最重要一條,就是他提出了服務社會的理念。

中國旅行社業務大發展

中國旅行社業務發展最迅速的階段是1931年至1937年,陸續增設的分社和辦事處達45所,其拓展有一特點,即與國內新開辟的交通線相同步。中國旅行社的業務范圍非常廣泛,既辦客運,又辦貨運;既辦招待所、旅館、飯店,又代辦火車上的餐飲;既組織國內旅遊,又組織國外觀光;既代辦出國手續,又發行旅行支票;既設立旅行社游覽團體,又直接投資開發景點;並牢牢抓住大型會議的機會開展業務。

組織旅行游覽是中國旅行社的主要業務,社內專設游覽部,每年春季與鐵路局協商特開游杭專列,並適時組織海寧觀潮、惠山游湖、超山探梅、富江攬勝及游覽各地名勝古跡,其中行程較長的如1933年招待爪哇華僑實業考察團游京滬,1937年組織的贛、閩、湘、桂、粵五省旅行團,都深得社會人士的歡迎。1935年8月起,中國旅行社還主辦了一種旨在營造集體旅遊氛圍、領略祖國名勝風光的經常性旅遊團體——「中旅社旅遊團」,凡參加者可以得到各種優惠,並在總社辟有專室供團員聚會、消閑、聯絡感情,到1937年春,團員人數已從初創時的150人增加到900人。這種團體對穩定和發展客源,增強旅遊部門的凝聚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929年杭州舉行首屆西湖博覽會,盛況空前。中國旅行社從香港、南京、天津等地組織團體赴杭參觀,在會議期間提供旅舍、租汽車、代雇向導等,還特別編輯《西子湖》一書散發和在通往博覽會的沿途豎立指路牌,為外來者提供游覽指南,受到人們的普遍贊譽。此後如1933年在青島舉行的華北運動會,1934年在上海舉行的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第十二屆全國大會,i935年在上海舉行的第六屆全國運動會等多次重要會議和活動中,都能看到中旅社的身影。甚至1932年因日本侵略東三省而由「國聯」(即國際聯盟,是一戰後成立的國際組織,二戰後被聯合國取代)派來的「李頓調查團」(因團長英國人李頓爵士而得名,由英、美、法、德、意等5國代表組成,於當時赴中國實地調查「九一八」事變情況)也由中國旅行社這一民間企業負責接待和辦理一應事宜,可見其聲譽之隆。

1926年暮春,中旅社首次辦理赴日本觀櫻團。此後,海外市場不斷開拓。從1933年起,每年組織中國伊斯蘭教信徒赴麥加朝聖團;1936年中國參加柏林第11屆奧運會的代表團及參觀團的出國手續、票務及行前指導等亦由中旅社辦理。僅1931年春與日本國際觀光局合作,中旅社就接待了日本游覽團體計20餘批,參加者3000餘人,他們在我國共消費了20餘萬元,這在當時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

中旅社代辦出國手續,深得出國留學生的歡迎。因為從介紹歐美著名大學的章程起,到登記名單、辦理留學證書、出國護照、入境證、訂艙位、代換外幣,直至對方國家派員到碼頭迎候,再送上火車去應考、留學的學校,這一切都由中國旅行社一手操辦。至於中旅社發行的中外旅行支票,不僅為旅客提供了方便,還為上海銀行多了一筆活期存款,這在解放前的金融史上也是值得一書的。

嚴格管理與宣傳教育

中國旅行社有著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和獨到的宣傳教育方法。陳光甫曾對旅行社人員說:「吾人有必須注意者,吾人經營斯業,宗旨在輔助工商服務社會,平時待人接物宜謙恭有禮,持躬律己宜自強不息,務求旅客之歡心,博社會之好感,庶幾無負創業初衷。」他要求對顧客要笑臉相迎,衣著整齊,手面清潔。對員工一律招考錄用,通過培訓、實習,達到一定水平後才安排工作,工作後先在各部門輪流循環工作,多年後便成為一名旅遊業的多面手。至於人員的升降,一律以才能學識為標准,學歷僅作參考,但對導游則要求基本上是大學文科畢業生,上崗後先經培訓,還擇才送英美深造,並經常請外國專家來進行授課。

人們一接觸到中國旅行社,處處能感受到它的與眾不同。工作人員一律穿著標志性制服,到車船碼頭的接待人員還頭戴專門制服帽,帽上的「旅」字標識熠熠生輝,五角星紅光閃爍,引人注目。工作人員的服務極為周到,不以貌取人。為廣泛宣傳旅行對社會人生的意義,中國旅行社於1927年創刊《旅行雜志》,為中國第一本旅行類雜志,初為季刊,後改為月刊,由名家執筆,特約撰稿,內容豐富,每期印有數十幅精美照片,公開發行,並分送中外交通機構及其高級職員,以求加強社會各界對中國旅行社的印象。

為加強對國外宣傳,1931年中國旅行社通過在美國西雅圖所設的通訊社,向美國各界發出招待游華專售邀請信5000封,信箋都經過熏香,富麗精美,賞心悅目,不失為一種極好的宣傳。1933年又聘美籍記者斯諾撰寫中國風景名勝的英文小冊五種,分寄外洋各機關、各輪船公司、各鐵路及航空公司。當時許多名人致函中旅,嘖嘖稱道。陳光甫認為:「為社會便利計,又為本行之宣傳計,此種宣傳力甚大,人人知有中國旅行社,即知有上海銀行。」不愧是一位精明的金融企業家。

陳光甫首創中國旅行社,以服務社會為理念,悉心經營,開拓發展,使之成為民國史上第一家大型旅遊服務企業,並躋身於世界級旅行社之列。作為中國近代第一家正規的旅行社,中旅社自1923年成立直至1953年宣告結束,以其30多年的不凡旅程,為後人留下了服務社會的寶貴理念和豐富經驗,值得後人借鑒與仿效。

❺ 旅行社起源和背景

旅行社的創始人是英國人托馬斯·庫克。1841年7月15日,他組織了一個有500人參加的旅遊團,從萊斯出發,到勞佛市去參加戒煙協會召開的大會。這次旅行得到了鐵道部門的大力協助,英國中部郡鐵路公司特地為這次旅行開出了專列。

從1844年起庫克與中部郡鐵路公司簽訂了長期合同,組織周末團體旅行。翌年,他作為旅遊團的陪同,足跡遍布歐洲大陸。1892年,托馬斯·庫克去世後,其子梅森繼承父業,在世界各地組建旅行社,創立了全球范圍內的旅遊業務。

法國於1945年對設在法國的托馬斯父子公司實行了國有化,該公司是法國一家歷史最悠久的旅行社。

(5)旅行社的歷史擴展閱讀:

國家鼓勵企業「走出去」的政策逐步完善。2009年3月,商務部出台了《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大大簡化了境外投資的審批過程,給予企業更多政策鼓勵。

針對中小企業,我國設立了「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搭建了中小企業境外經貿合作區平台,還出台了海外並購政策。此外,旅遊主管部門還通過與商務部、財政部、外匯管理局及銀監會等部門合作,引導和推動中國旅遊企業進行海外投資。

目前,我國「走出去」的旅遊企業業務不斷拓展包括旅行社、飯店、餐飲及景區等且多元化經營趨勢明顯,經營地區不斷擴大涵蓋亞洲、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

雖然我國部分旅遊企業已有一定的規模和資本實力,但相對發達國家,甚至與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國旅遊企業的國際化程度還很低,核心競爭力不強。

我國旅遊業國際化程度低,具體表現在國內不僅缺乏市場認可度高的企業品牌、國際領先的專有技術以及先進的管理能力,也沒有形成自己的知識產權和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商業模式、產品開發等創新能力皆顯不足。

國際市場知識和國際化人才儲備不足的瓶頸,尤其是旅遊企業跨國並購方面的人才非常匱乏;對自己的市場定位和產品定位比較模糊,海外投資的需求往往並不明確;我國旅遊企業在核心產品開發和分銷系統建設方面也與國際旅遊集團存在較大差距等方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旅行社

❻ 我國旅行社的發展簡史是什麼

20世紀20年代初期,中國尚無華人開辦的旅遊機構。
1923年8月15日,銀行家陳光甫在他擔任總經理的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內開設了旅行部。
1927年6月1日,旅行部與銀行分立,正式命名為中國旅行社。
1954年4月15日,中國旅行社北京分社成立。
直到1979年,我國只有國旅(接待外國旅遊者)和中旅(接待海外華僑、港澳台同胞)兩個旅行社系統。
1980年6月,中國青年旅行社成立,形成了國、中、青三足鼎立的局面。
1984年國務院對我國旅行社進行體制改革:一,打破壟斷;二,由行政或事業單位該為企業。
截至2002年底統計,全國有國際旅行社1358家,國內旅行社10257家,共計11615家。

❼ 新中國旅行社的發展歷程

1954年4月15日,中國來旅行社北京分社自成立。
直到1979年,我國只有國旅(接待外國旅遊者)和中旅(接待海外華僑、港澳台同胞)兩個旅行社系統。
1980年6月,中國青年旅行社成立,形成了國、中、青三足鼎立的局面。
1984年國務院對我國旅行社進行體制改革:一,打破壟斷;二,由行政或事業單位該為企業。
截至2002年底統計,全國有國際旅行社1358家,國內旅行社10257家,共計11615家。

❽ 南京旅行社的歷史

南京旅行社成立於一九七九年,是江蘇省內首家成立的旅行社,南京回旅遊業協會理事單位答。經過二十多年的歷程,在幾代「南旅」人的艱苦奮斗和不懈努力下,如今的「南旅」已成為制度規范,管理嚴密,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品牌企業。旅遊許可證號:L-JS01166。
2012年,南京旅行社升級成國際社,名稱改為南京國際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

❾ 我國旅行社產生的歷史背景

一、1949年以前:我國近代旅行社業的產生與發展

20世紀20年代,中國開始進入早期資本主義化進程,交通運輸業和新式旅館等設施也隨之發展,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條件。經濟的發展必然促進出於各類目的外出人群的流動,客觀上需要專門的旅行機構為其提供服務,我國近代旅行社業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當時的中國已有幾家「洋商」開辦的旅行服務機構,包括英國的通濟隆、美國的運通公司等,專門為「洋人」和少數上層社會華人服務,缺少專門為中國普通民眾服務的民族資本旅行社。愛國民族資本家、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創始人陳光甫先生因在外資旅行代理機構購買船票受到冷遇,因而立志創辦一家中國人自己的旅行服務機構。除了愛國和維護民族尊嚴之外,陳光甫創辦旅行社的目的還在於讓「國人及各國人士了解中國古老悠久的文化和名勝古跡」、「輔助工商」和「服務社會」。1923年8月15日,我國第一家民族旅行社——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旅行部正式成立。1927年初,旅行部與銀行分立,改組為中國旅行社,成為獨立的旅行商業機構。其經營范圍從1923年旅行部設立之初的代售國內外火車、輪船客票及旅行咨詢,逐步擴大到車站、碼頭接送和轉送、行李提取和代運、發行旅行支票、為國人辦理出國及留學事宜,以及觀光游覽等業務,還創辦了深具影響力的旅遊刊物《旅行雜志》。1927年至1937年間,中國旅行社在客運服務的基礎上又開辟了貨運服務和招待所業務,分、支社增加到49處,形成了覆蓋全國並延伸到境外的服務網路。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戰爭期間,中國旅行社在自身資產和業務遭受巨大損失的同時,本著愛國和服務社會的經營宗旨,將協助民眾戰時流動和物資轉移作為其主要職能。抗戰結束後,中國旅行社的業務雖然一度有所恢復,可隨著國內戰爭的推進,旅行社的經營最終未能完全恢復。上海解放後,陳光甫離開內地去了香港,中國旅行社的重心也隨之轉移到香港。1954年7月1日,以香港中國旅行社為名向香港英國當局申請注冊,後發展成為香港中旅集團公司。

中國旅行社的產生和發展,對我國近代旅行社業的發展具有極大的帶動和示範作用,各地相繼出現了一些地方旅行社及類似的旅遊組織,但均規模較小,且適逢亂世,在歷史上沒有留下太大影響,大多在戰亂中消亡了。只有中國旅行社作為我國近代旅行社業的典型代表,以其不凡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思想,為我國旅行社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鑒。

二、1949—1978年:行政事業導向的中國旅行社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了迎接海外僑胞和外國友人,我國在政府主導下設立了中國旅行社和中國國際旅行社兩大旅行社系統,負責組織相應的接待工作。

1949年10月18日,福建廈門中國旅行社成立,這是新中國第一家旅行社。同年11月和1951年12月,福建廈門和泉州華僑服務社成立。隨著華僑來訪人數的增加,廣東、天津、杭州等地的華僑旅行社也相繼成立。1957年4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華僑旅行服務社總社在北京成立,並明確其主要任務是為華僑等回國探親、訪友、參觀、旅遊提供方便,做好接待服務。1963年,國務院又將港澳同胞納入華僑服務社接待范疇。1974年1月3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旅行社成立,與華僑旅行社合署辦公,統稱中國旅行社。

1954年4月15日,中國國際旅行社在北京正式成立,其主要任務是負責訪華外賓的食住行游等事務,發售國際鐵路聯運客票。之後,在直轄市、省會以及其他重要城市和國境口岸陸續設立了分、支社。1958年1月9日,國務院發布《關於開展國外自費來華者接待工作和加強國際旅行社工作的通知》,決定將中國國際旅行社劃歸國務院直屬,由國務院外事辦公室領導,各地分、支社歸當地省市人民委員會直接領導,且必須接受中國國際旅行社分配的接待外賓的任務,並在接待業務上接受指導。1964年3月17日,中共中央決定,改組和擴大中國國際旅行社為旅遊事業管理局,負責對外國自費旅行者在華旅行游覽的管理工作,領導各有關地區的國際旅行社和直屬服務機構的業務,並在7月22日第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常務委員會第124次會議上,批准設立中國旅行游覽事業管理局,直屬國務院領導,對外仍保留中國國際旅行社的名稱,局、社合署辦公。中國旅行游覽事業管理局的局本部機構,經國務院確定為行政單位。

這一階段旅行社業的發展,是典型的政府主導下的行政事業導向,具體體現在:第一,旅行社的經營業務核心是進行外事接待,政治色彩濃厚,主要任務是「宣傳社會主義建設成就,擴大政治影響,增進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了解和友誼,為國家吸收自由外匯」;第二,旅行社不僅僅是事業單位(對外可稱為企業單位),還是政府機構,行使著行政管理職能,呈現出典型的「政企合一」狀態。

❿ 中國旅行社總社歷史和事跡

中國旅行社總社歷史和事跡
國旅總社發展歷史
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以下簡稱國旅總社;英文名稱:China International Travel Service Head Office,縮寫:CITS)成立於1954年,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國際旅遊業的開始。它經歷了初創、開拓、發展等歷史階段,是中國國際旅遊業的縮影。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而向前發展,組織接待外國遊客人數每年遞增,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接見過國旅總社組織來華的客人。因此,不少國外友人正是通過來華旅行了解了新中國和中國人民。
毛澤東主席、陳毅元帥接見國旅總社組織來華的古巴客人
一、初創時期
1954年4月15日,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關懷下,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在北京正式成立。同年,在上海、天津、廣州、南寧、哈爾濱、南京、杭州、武漢、沈陽、大連、丹東、滿洲里等12個城市成立了分支社。開始從事接待邀請客人、國際友人、互換和自費遊客業務。它在成立之初,是隸屬國務院的外事接待單位。在此之前,全國還沒有專門管理旅遊業的行政機構,國旅總社實際上代行了政府管理職能。
至1957年底,國旅在全國各主要大中城市設立19個分支社,國旅的接待業務網路初步形成。在這一時期主要以政治接待為主。
二、開拓時期
1958年1月,根據當時中國調整中央和地方的關系,以進一步發揮地方積極性,決定國旅各地分支社一律劃歸當地省(市)人民政府直接領導,國旅總社由原來垂直領導關系,變為業務指導關系。為了滿足各國旅行者的要求,國旅在對外賓開放城市增設了分支機構,增加了旅遊線路,擴大旅遊者的游覽范圍,到1958年底發展到35個分支社。
1964年7月,中國旅行游覽事業管理局(1978年3月更名為中國旅行游覽事業管理總局、1982年3月為國家旅遊局)成立,中國旅遊業的管理體制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這個時期實行的是政企合一的體制,國家旅遊局和國旅總社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對外招徠用國旅總社的牌子,對內管理行使國家旅遊局的職能。這種局社合一的體制,在當時使中國的旅遊業有了較快的發展,至1966年,國旅發展到46個分支社。

鄧穎超 親切會見國旅總社組織的日本客人
三、發展時期
改革開放以前國旅總社的發展是中國國際旅遊發展的縮影,1978年以來中國的改革開放,旅遊體制的改革,給國旅總社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1982年國旅總社與國家旅遊局開始按「政企分開」的原則,分署辦公。1984年,國家旅遊局批准國旅總社為企業單位。從此,國旅總社從原來歸口外事工作轉為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大型旅遊企業。1989年國家旅遊局批准成立國旅集團,1992年國務院生產辦公室正式批准成立國旅集團。1994年國旅總社被國務院列為「百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企業」。1998年底國旅總社與國家旅遊局脫鉤,進入中央直接管理的企業。2003年成為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2003年底與中免總公司企業重組。
目前國旅總社與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一千多家旅行商社建立了業務合作關系,並在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法國、瑞典、丹麥、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多家子公司,在國內有150多家子公司、聯號經營企業,形成了穩定的銷售網路和完整的接待網路。 國旅總社是中國520家國家重點企業之一,是中國旅行社業的龍頭企業,也是中國非貿易創匯的主要企業,帶動了一批旅遊企業和相關行業的發展,為國家作出了貢獻。

國旅總社組織的第300萬個來京外國遊客

「國旅(CITS)」是國內外知名的中國馳名商標,已在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注冊。為參與國際競爭,國旅總社先後加入了PATA(太平洋亞洲旅行協會)、IATA(國際航空運輸協會)、ASTA(美國旅行代理商協會)、WTO(世界旅遊組織)等國際組織,國旅總社在國內外知名度越來越高。
由於國旅總社的主營業績在各個方面都領先於中國同行,從1992年全國旅行社排名開始,主要經濟指標排在全國旅行社百強榜首,並自始蟬聯「最佳企業獎」、「旅行社最高創匯獎」、「旅行社最高外聯人數獎」等多種獎項,在國內外旅遊業界已成為著名企業。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