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沙漠旅遊准備什麼
A. 去沙漠旅遊應該攜帶那些必需品
夏秋季節是西北「沙漠游」的最佳時機,沙漠地帶氣候特殊,遊客在享受探險刺激的同時,更要注意安全旅行。旅行社的有關人員提醒遊客:
一、沙漠中的紫外線強,遊客可適當在臉部使用防曬霜,但不宜在身上塗抹。最好穿著淺色長衣抵禦紫外線的侵害。帶攝影器材的朋友尤其要注意防止沙子進入攝影包內,以免損壞機器設備。
二、參加沙漠探險旅遊的朋友切莫單獨行動,進入沙漠腹地要有向導帶領,最好帶上GPS全球儀和良好的通訊設備。
三、沙漠里晝夜溫差大,在沙漠里過夜要帶足衣服和飲用水,並要備上眼葯水、抗菌消炎葯、感冒葯等常用葯品。
B. 去沙漠旅遊應該准備些什麼
除了飲食類以外,准備防風眼鏡(不是普通的墨鏡,可以在景點買也可在內網上買),穿容著最好要少點縫隙的以免沙粒鑽進身體,鞋子偏運動點就行,到了旅遊點可以租長筒鞋套再穿在外面就行。照相機手機最好用個運動型塑料套包在裡面,防止沙粒進機器。沙漠旅遊肯定有沙地摩托,駱駝,滑沙等內容,准備好自拍桿
C. 去沙漠旅行需要哪些必備品
●沙漠旅行裝備使用與注意事項——戶外服裝
在沙漠中旅行,要記住一個,就是把自己包裹嚴實,皮膚暴露的越少越好。有些服裝顏色具有吸熱性,所以盡量選擇淺色面料服裝,可以反射陽光,並降低皮膚溫度。棉質服裝在在沙漠中卻很好用,在太陽底下行進也沒有失溫的顧慮。它能讓熱氣散發,雖然吸水性強,但在乾熱的沙漠里不會覺得不舒服。晚上時要注意保暖,如果棉質內衣未乾,應該更換它。
●沙漠旅行裝備使用與注意事項——中高幫鞋子
鞋子要穿中幫或高幫的,低幫鞋或跑步鞋不合適,沙子容易進入,有時整支鞋會陷進沙里。如果沙子燙的話,厚底的徒步鞋隔熱效果較好。還有,記得戴上腿套,對防止沙子進鞋幫助很大。准備兩個大、厚、堅固的塑料袋,涉水時兩腳一套,兩手一提就能輕鬆通過。如果准備光腳過河,准備一條毛巾,過河後可快速擦乾腳(隊友一般不等人)。如果自己的鞋防水性能不好,腳可能在庫布齊某些河邊的沼澤地段弄濕,記得在營地保養濕腳,洗干凈,晾乾後擦上油質皮膚膏過夜。襪子不可以用棉質的,毛和化纖的均可。
●沙漠旅行裝備使用與注意事項——頭巾
頭臉耳鼻最好有魔術頭巾覆蓋,庫布齊四月初的風颳起來時,這些部位會冷得難受;另外包裹住後,也順便擋沙,防紫外線。冷時還可以加上毛線帽,熱時戴上寬沿的遮陽帽(用繩系緊)。沙漠太陽直射和反射的輻射能多,容易導致類似雪盲的角膜炎,最好戴上防紫外線的防風護目鏡(最起碼也要有墨鏡)。手應戴上手套,一方面防曬,一方面防止被沙漠植物刮傷(沙漠植物干硬多刺)。
●沙漠旅行裝備使用與注意事項——電子防護裝備
電子裝備(包括手機、照相器材)也必須有它們的著裝保護。有風的時候,即使人察覺不到的細沙,也會進到這些器材的隙縫里。
由於沙漠里吃的、喝的都沒有,所以我們在旅行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水源與食物。如果碰到農家常喝水並多吃水果,備好常用葯品,以免發生疾病,798戶外網最後提醒大家要愛護環境,不要隨便丟垃圾,盡量把垃圾帶出沙漠。
D. 去沙漠玩,帶什麼
水,食物,指南針來。就不題自了
去西部的沙漠我覺得首先您要選擇非常輕便又便於攜帶的鞋子,因為在沙漠行走有必要的時候是需要把鞋子脫下來的.因為沙子太多穿鞋子走的很慢還容易進沙子.其次最好穿的暖和一些,我9月去那已經非常冷了,我想現在應該更冷,所以應該注意防寒保暖.沙漠地區普遍比較乾燥所以建議您能帶上充足的飲用水以便即使補充體力,還有如果方便的話還應該准備一個口罩,在您滑沙或者刮風的時候都能派上用場. 以上只是我對西部的個人旅遊經驗。
E. 去沙漠旅遊應該注意點什麼
你說的是沙漠探險,我就以這個標准給你提出參考資料。
我對這個不太懂,但是我要提醒你,切記不要深入,而且你必須要帶一個小氧氣囊,否則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向導,這是必須的,最好在沙漠周遍的小鎮找,要仔細審核,因為往往一個經驗豐富的向導會給你更大生存下去的可能性。(呵呵,以為沙漠沒那麼可怕?它的可怕只有去過的人才能領會。)
車,最好有車,晚上睡覺最好睡車里,睡沙地上沙蠍、毒蛇之類的毒物能令你痛不欲生。
棉衣,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帶這個,只記的有一些人說去沙漠最好帶上它。
合金鏟什麼的是必備的,怎麼也得挖點東西回來紀念下吧?
淡水和鹽水最好都帶些,因為在沙漠里缺鹽確實是個令人很頭疼的事,不過如果有其他的辦法解決就可以不帶了。
沙漠上是有狼的,三兩只的狼不可怕,孤狼最為可怕!所以最好帶一些武器,具體的建議帶多功能軍刀,鋸齒匕。(遇到狼群的幾率很小,而且如果真遇上了,就准備開車跑吧!)銅頭鐵腿豆腐腰,好像是這么說吧,就往腰打。
沙漠里如果碰上顏色怪異的生物,最好不要接近,離的越遠越好,因為沒有人敢肯定它是不是有毒的。(即使是走近也不行。)
記的沙漠有一種草,那種草的下面是清澈的淡水,具體資料請你自己查查。
餓,忘記說了,去沙漠別帶累贅。(比如說在沙漠里還要用水洗臉那種大小姐、大少爺。)因為你說你們是去探險,而不是去旅遊。
說的好累,具體的你可以問導游的,基本沙漠附近的城鎮都有那類東西賣。誰叫探險的人從不見少呢?大概是因為遺跡太多了吧。
F. 去沙漠旅遊需要注意什麼
浩瀚無垠的沙海,曾經是古絲綢之路的驛站,它不但蘊藏著神秘的古城遺址和眾多的墓葬文物,更有神奇的自然景觀。而大漠的荒涼和美麗之中卻蘊含著無處不在的威脅,這就要求探險者必須有相當的體力、勇氣及豐富的野外生存經驗。我從多年的沙漠探險經歷中體會到,人在茫茫沙海之中,是非常渺小的,只有順從沙漠的規律才能安全地走出沙漠。 一、充分的行前准備 探險總是和危險聯系在一起,但周密的計劃、細致的准備會將風險降低到最小,這也是探險者在困境中求生存的信心所在。 1.探險季節的選擇 我國沙漠多分布在西北地區,屬於乾燥氣候帶,晝夜溫差大,夏季酷熱,溫度高達攝氏50~60度,冬季嚴寒,溫度低達攝氏零下20~30度;雨量極少,大多數地區全年降水量不到250毫米;風多而大,特別是風口地帶,狂風到來時飛沙走石,內蒙至新疆一帶的沙漠每年4月有季節性強風,常形成沙流。鑒於這些氣候特徵,選擇探險旅行季節時應盡量避開炎熱的夏季和風季,通常9月至來年3月之間比較合適。 2.制定線路和戰術 制定探險路線和戰術時首先要尊重客觀事實,在確保生命安全的情況下制定出力所能及的探險方案。 全自助式沙漠探險 制定這類探險方案的原則是: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或集體協作在沙漠中有限度地探險。如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冬季探險,白天平均氣溫在零下10度左右,一般探險者攜帶所有裝備、食品、水在沙漠中生存活動也不能超過7天,行軍距離在100公里左右。由於這是全自助式無後援沙漠探險,探險者出發時要背負所有的裝備和給養,第一天是在高負重情況下行走,對探險者的體能和毅力都構成嚴峻的考驗,根據探險行程,可以在宿營地有計劃地預留部分食品,作為返程時的補給。 協作式沙漠探險 協作式探險可分為無後援式和有後援式。無後援式是指進入沙漠後,就失去了後方的一切人力、物力的支援,只是在駝隊的協作下縱深沙海,大多數探險隊採用這種方式。但這種探險也是有限度的,因為駱駝在沙漠中負重也不能超過200公斤,在冬季,駱駝每隔7~10天也要飲一次水,一次飲水量也在100公斤左右,所以一般探險天數應控制在10天之內,行程在100~200公里之內。有後援式沙漠探險適用於長距離的沙漠穿越,屬於「大兵團協同作戰」,耗資巨大。比如,90年代初期,中日和中英聯合探險隊兩次縱穿塔克拉瑪干沙漠就是採用了這種方法。小規模穿越隊伍在駝隊的協作下,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100公里處東西向穿越,數支後援隊用上百峰駱駝,從沙漠南緣的國道出發,每隔150公里向沙漠縱深100公里處投放補給品。 二、沙海行進 1.正確地判斷方向 在廣闊的沙漠上行走,因為視野空曠,難以找到定向的參照物,加上起伏的沙丘、高大的沙山和窪地,人們一般不可能走直線,所以,沙漠行軍中正確地判斷方向是沙漠探險的先決條件。 用儀器判定方向 用羅盤和地圖標定方向是早期沙漠探險中常用的方法,這種方法首先要知道自身所處的位置,根據地圖標定目標地區的位置和方位角,然後根據羅盤所指的方位角行進。由於沙漠中不可能沿直線行軍,用這種方法時要不斷地校正方位,不然的話很難到達預定目標。在長距離沙漠探險和穿越中,准確到達目的地或在茫茫沙海中找到預投的補給品是非常困難的。80年代後期,個人衛星導航系統(GPS)在民間的普及,將在沙漠中迷途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目前所有的沙漠探險隊幾乎都使用GPS導航。 利用自然特徵判定方向 ⑴用北極星判定方位 北極星是正北天空中一顆較亮的恆星,夜間找到了北極星就找到了正北方。北極星是小熊座的a星,大熊座(主要是北斗七星)和仙後星座位於北極星的兩側。我國位於北半球,終年夜間都可以看到北極星。 ⑵利用太陽判定方向 太陽東起西落是最可靠的「指北針」。太陽由東向西移動,而影子則是由西向東移。例如,在我國西部的沙漠,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一切物體的陰影都倒向西方,中午時太陽位於正南,影子便指向北方,下午,太陽到正西,影子則指向正東。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周圍世代生活的維吾爾族駝工就是靠這種方法在沙漠中行走,絕不會迷失方向。當然還有一些較精確的方法判定方向,如「立竿見影」法、手錶判定法等都是在沙漠探險中很有用的(此法可參看《戶外探險》2002年第10期P.65)。 ⑶利用沙丘走向判定方向 風是塑造沙漠地面形態的重要因素,在我國西北地區,由於盛行西北風,沙丘一般形成東南走向,沙丘西北面是迎風面,坡度較小、沙質較硬。東南面背風,坡度大、沙質松軟。另外,沙漠中的植物,如紅柳、梭梭柴、駱駝刺等都向東南方向傾斜。但這里還是要說明的是,上述是沙漠地區的一般特點,風向還因地區的不同而異,沙丘的走向也有所不同,要得出正確的判斷,須事先掌握目標地區的氣象和地貌。 2.學會在沙漠中走路 選擇一雙合適的鞋子 在沙漠中徒步要想走得舒服,就得准備一雙合適的鞋子,鞋底太軟,在沙漠中行走很不舒服,時間長了腳會很難受。防沙套(雪套)是不可缺少的,一旦鞋子里進了沙子,不一會兒腳就會被磨破。 學會用雙杖走路 負重在沙漠中行軍,上下翻越松軟的沙丘,對膝蓋構成很大的壓力,很容易造成損傷。用雙杖行走能減輕膝蓋的壓力,也能節省很多體力。 不要怕走彎路 一望無際的沙海,並不是一馬平川。在沙漠中會遇到許多大的沙丘或沙山,一定要繞過去,切忌直越陡坡。要避開背風面松軟的沙地,盡量在迎風面和沙脊上行走,因為迎風面受風蝕作用,被壓得很實,比較硬,在上面行走比較容易,也省力氣;而背風面主要是風積形成的,比較鬆散,在上面行走,陷入較深,比較消耗體力。如果有駝隊的話,踏著駱駝的蹄印走,可以節省很多體力。在沙漠探險中,在前面帶路的人很重要,要能找出好走的路,並且採用慢行、每小時休息10分鍾的方法。一般隊伍一天行走不要超過直線距離20公里。 晝伏夜出避高溫 在陽光的直接照射下,即使不運動,所消耗的水分也是陰影下的三倍。在新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在最熱的季節,如果不帶水,在有遮陰的地方休息,可生存3天左右。如果在白天的太陽下行走,只能生存1~2天。在特殊的情況下,也要學會「夜行曉宿」方法。另外,在炎熱、缺水、乾渴、焦慮的情況下,千萬不要被海市蜃樓的假象所迷惑。 3.沙漠露營 在沙漠露營和在其它地區露營還是有區別的。通常要注意兩點:一是營地要選在避風的地方,又要防止流沙的掩埋,這類地方往往是在沙丘之中的平地上;二是營地萬萬不可扎在紅柳、胡楊樹等植物附近,因為在有植物的地方,往往寄生著一些有毒的蟲子,如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中,有一種「塔里木蜱」,通常生活在紅柳和胡楊樹下,這種「蜱」攜帶一種病毒,人一旦被咬後,往往會引發一種致命的病(塔里木出血熱),在十幾小時內死亡。 在冬季,不會有大風,也沒有咬人的毒蟲,露營地點的選擇也比較隨意。冬季的夜晚非常寒冷,即使用雙層帳篷,帳內也會結很厚的霜。在沙漠中有許多枯死的樹木,在最寒冷季節也可自己動手打造「火炕」,也就是挖一席之地,在上面燒火,然後用沙子掩埋,人睡在燒熱的沙子上。這種方法很適用於全自助極限探險,探險者可以不帶帳篷,以減輕重量。 三、處理緊急情況 1.尋找水源 在沙漠中,炎熱、乾旱對探險者來說是第一大殺手,沙漠探險遇難者大都是缺水中暑所致。在沙漠中一旦迷失方向,在走出困境之前,一定要保證有足夠的、干凈的水喝,不然生存下來的希望很渺茫。在沙漠中,地表是沒有水的,大部分地區也很難挖出水來。但沙漠大都是盆地,裡面也有很多季節性河道。 在沙漠中如果發現了茂密的蘆葦,就意味著在地下一米多深的地方能挖出水來;如果看到芨芨草,在地下二米左右就能挖出水來;如果看到紅柳和駱駝刺,就意味著我們下挖6~8米就有地下水;如果發現胡楊林,則意味著地下8~10米的地方有地下水。1990年冬天,日本NHK廣播公司探險隊從克里雅河的大河沿鄉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時,就採用了這種方法解決了近百峰駱駝的飲水問題。他們走了28天,途中挖了一次水,挖了一個15米長、5米深的溝,將駱駝牽下去飲水,在沒有任何後援的情況下,成功穿越了三百多公里的沙漠,最終抵達沙漠北緣的塔里木河畔。 另外,在沙漠中如果發現了潮濕的沙土或苦水,也可以挖一個坑,用透明塑料布將坑罩住,這樣就做成了一個簡易的太陽蒸餾器。在坑裡的空氣和土壤迅速升溫,產生蒸汽。當水蒸汽達到飽和時,會在塑料布內面凝結成水滴,滴入下面的容器,使我們得到寶貴的水。用這種方法每天可以取1升多的蒸餾淡水。值得一提的是,在沙漠中多數地下水含鹽鹼很高,人不能直接飲用(駱駝可以飲用),必須用蒸餾等方法處理。 2.躲避沙暴 風沙的運動有其固有的運動規律,萬一在沙漠中遇見沙暴,首先要憑目力的觀察選擇逃避的方向,只要避過風的正面,大都能化險為夷。同時,千萬不要到沙丘的背風坡躲避,否則有被沙暴埋葬的危險。正確的做法是把駱駝牽到迎風坡,然後躲在駱駝的身後。 詳情請看 http://so.3608.com/s?k=沙漠旅遊 參考文獻: 全游網
G. 幾個人去沙漠旅遊應該准備什麼
1、衣服:長袖衫(防曬)、太陽眼鏡(防風沙)、換洗衣服、旅行背包回等。
2、葯物:感冒葯、蚊香、防答暑葯、清涼油、防曬油等。
3、食品:水、多汁水果、充飢的食物等。
4、日用品:帳篷、指南針、打火機等。
5、其他物品:證件、錢等。
H. 去沙漠旅遊都要注意些什麼問題呢
·首先,去沙漠旅行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備,認識到這項活動的危險性,提前要進行訓練,探險者不能為了刺激、為了能展示自己的能力,就貿然行事,那樣會給你帶來很大的危險。 ·沙漠探險適合秋季開展,冬春兩季風沙容易迷路。夏季天氣炎熱,容易中署、脫水。 ·了解當地地形,旅客要去什麼地方,一定要先了解當地的地形,和當地的天氣狀況,帶好自己所須的東西,並與當地的公安,旅遊部門打好招呼,探險時最好使用現代比較發達的通訊設備,有條件則要攜帶GPS衛星定信儀。 ·沙漠旅遊切記單獨行動,制定探險路線時一定要尊重客觀事實,確保生命安全才能選擇這條路線,從而達到自己的旅行計劃,實現自己的探險目標。要仔細研究當地的地圖,做出良好的線路,再開始探險之旅。 ·由於沙漠探險者要背負一定的裝備和給養,所以身體負重就會加大,走起路來也是很費勁,而探險活動也是在高負重的情況下行走,因此,探險者必須具備相當的毅力和體能,平時身體不好的旅客最好不要參加,以免出現意外。 ·萬一在沙漠中遇到沙暴,不要慌亂,應冷靜對待。千萬不要沙丘的背風坡躲避,否則會有窒息或被沙暴埋葬的危險。正確的做法是把駱駝牽到迎風坡,然後躲在駱駝的身後,這樣就避免沙暴的襲擊。
I. 去沙漠旅遊應該帶些什麼
浩瀚無垠的沙海,曾經是古絲綢之路的驛站,它不但蘊藏著神秘的古城遺址和眾多的墓葬文物,更有神奇的自然景觀。而大漠的荒涼和美麗之中卻蘊含著無處不在的威脅,這就要求探險者必須有相當的體力、勇氣及豐富的野外生存經驗。我從多年的沙漠探險經歷中體會到,人在茫茫沙海之中,是非常渺小的,只有順從沙漠的規律才能安全地走出沙漠。
一、充分的行前准備
探險總是和危險聯系在一起,但周密的計劃、細致的准備會將風險降低到最小,這也是探險者在困境中求生存的信心所在。
1.探險季節的選擇
我國沙漠多分布在西北地區,屬於乾燥氣候帶,晝夜溫差大,夏季酷熱,溫度高達攝氏50~60度,冬季嚴寒,溫度低達攝氏零下20~30度;雨量極少,大多數地區全年降水量不到250毫米;風多而大,特別是風口地帶,狂風到來時飛沙走石,內蒙至新疆一帶的沙漠每年4月有季節性強風,常形成沙流。鑒於這些氣候特徵,選擇探險旅行季節時應盡量避開炎熱的夏季和風季,通常9月至來年3月之間比較合適。
2.制定線路和戰術
制定探險路線和戰術時首先要尊重客觀事實,在確保生命安全的情況下制定出力所能及的探險方案。
全自助式沙漠探險
制定這類探險方案的原則是: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或集體協作在沙漠中有限度地探險。如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冬季探險,白天平均氣溫在零下10度左右,一般探險者攜帶所有裝備、食品、水在沙漠中生存活動也不能超過7天,行軍距離在100公里左右。由於這是全自助式無後援沙漠探險,探險者出發時要背負所有的裝備和給養,第一天是在高負重情況下行走,對探險者的體能和毅力都構成嚴峻的考驗,根據探險行程,可以在宿營地有計劃地預留部分食品,作為返程時的補給。
協作式沙漠探險
協作式探險可分為無後援式和有後援式。無後援式是指進入沙漠後,就失去了後方的一切人力、物力的支援,只是在駝隊的協作下縱深沙海,大多數探險隊採用這種方式。但這種探險也是有限度的,因為駱駝在沙漠中負重也不能超過200公斤,在冬季,駱駝每隔7~10天也要飲一次水,一次飲水量也在100公斤左右,所以一般探險天數應控制在10天之內,行程在100~200公里之內。有後援式沙漠探險適用於長距離的沙漠穿越,屬於「大兵團協同作戰」,耗資巨大。比如,90年代初期,中日和中英聯合探險隊兩次縱穿塔克拉瑪干沙漠就是採用了這種方法。小規模穿越隊伍在駝隊的協作下,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100公里處東西向穿越,數支後援隊用上百峰駱駝,從沙漠南緣的國道出發,每隔150公里向沙漠縱深100公里處投放補給品。
二、沙海行進
1.正確地判斷方向 在廣闊的沙漠上行走,因為視野空曠,難以找到定向的參照物,加上起伏的沙丘、高大的沙山和窪地,人們一般不可能走直線,所以,沙漠行軍中正確地判斷方向是沙漠探險的先決條件。
用儀器判定方向
用羅盤和地圖標定方向是早期沙漠探險中常用的方法,這種方法首先要知道自身所處的位置,根據地圖標定目標地區的位置和方位角,然後根據羅盤所指的方位角行進。由於沙漠中不可能沿直線行軍,用這種方法時要不斷地校正方位,不然的話很難到達預定目標。在長距離沙漠探險和穿越中,准確到達目的地或在茫茫沙海中找到預投的補給品是非常困難的。80年代後期,個人衛星導航系統(GPS)在民間的普及,將在沙漠中迷途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目前所有的沙漠探險隊幾乎都使用GPS導航。
利用自然特徵判定方向
⑴用北極星判定方位 北極星是正北天空中一顆較亮的恆星,夜間找到了北極星就找到了正北方。北極星是小熊座的a星,大熊座(主要是北斗七星)和仙後星座位於北極星的兩側。我國位於北半球,終年夜間都可以看到北極星。
⑵利用太陽判定方向 太陽東起西落是最可靠的「指北針」。太陽由東向西移動,而影子則是由西向東移。例如,在我國西部的沙漠,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一切物體的陰影都倒向西方,中午時太陽位於正南,影子便指向北方,下午,太陽到正西,影子則指向正東。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周圍世代生活的維吾爾族駝工就是靠這種方法在沙漠中行走,絕不會迷失方向。當然還有一些較精確的方法判定方向,如「立竿見影」法、手錶判定法等都是在沙漠探險中很有用的(此法可參看《戶外探險》2002年第10期P.65)。
⑶利用沙丘走向判定方向 風是塑造沙漠地面形態的重要因素,在我國西北地區,由於盛行西北風,沙丘一般形成東南走向,沙丘西北面是迎風面,坡度較小、沙質較硬。東南面背風,坡度大、沙質松軟。另外,沙漠中的植物,如紅柳、梭梭柴、駱駝刺等都向東南方向傾斜。但這里還是要說明的是,上述是沙漠地區的一般特點,風向還因地區的不同而異,沙丘的走向也有所不同,要得出正確的判斷,須事先掌握目標地區的氣象和地貌。
2.學會在沙漠中走路
選擇一雙合適的鞋子
在沙漠中徒步要想走得舒服,就得准備一雙合適的鞋子,鞋底太軟,在沙漠中行走很不舒服,時間長了腳會很難受。防沙套(雪套)是不可缺少的,一旦鞋子里進了沙子,不一會兒腳就會被磨破。
學會用雙杖走路
負重在沙漠中行軍,上下翻越松軟的沙丘,對膝蓋構成很大的壓力,很容易造成損傷。用雙杖行走能減輕膝蓋的壓力,也能節省很多體力。
不要怕走彎路
一望無際的沙海,並不是一馬平川。在沙漠中會遇到許多大的沙丘或沙山,一定要繞過去,切忌直越陡坡。要避開背風面松軟的沙地,盡量在迎風面和沙脊上行走,因為迎風面受風蝕作用,被壓得很實,比較硬,在上面行走比較容易,也省力氣;而背風面主要是風積形成的,比較鬆散,在上面行走,陷入較深,比較消耗體力。如果有駝隊的話,踏著駱駝的蹄印走,可以節省很多體力。在沙漠探險中,在前面帶路的人很重要,要能找出好走的路,並且採用慢行、每小時休息10分鍾的方法。一般隊伍一天行走不要超過直線距離20公里。
晝伏夜出避高溫
在陽光的直接照射下,即使不運動,所消耗的水分也是陰影下的三倍。在新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在最熱的季節,如果不帶水,在有遮陰的地方休息,可生存3天左右。如果在白天的太陽下行走,只能生存1~2天。在特殊的情況下,也要學會「夜行曉宿」方法。另外,在炎熱、缺水、乾渴、焦慮的情況下,千萬不要被海市蜃樓的假象所迷惑。
3.沙漠露營 在沙漠露營和在其它地區露營還是有區別的。通常要注意兩點:一是營地要選在避風的地方,又要防止流沙的掩埋,這類地方往往是在沙丘之中的平地上;二是營地萬萬不可扎在紅柳、胡楊樹等植物附近,因為在有植物的地方,往往寄生著一些有毒的蟲子,如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中,有一種「塔里木蜱」,通常生活在紅柳和胡楊樹下,這種「蜱」攜帶一種病毒,人一旦被咬後,往往會引發一種致命的病(塔里木出血熱),在十幾小時內死亡。
在冬季,不會有大風,也沒有咬人的毒蟲,露營地點的選擇也比較隨意。冬季的夜晚非常寒冷,即使用雙層帳篷,帳內也會結很厚的霜。在沙漠中有許多枯死的樹木,在最寒冷季節也可自己動手打造「火炕」,也就是挖一席之地,在上面燒火,然後用沙子掩埋,人睡在燒熱的沙子上。這種方法很適用於全自助極限探險,探險者可以不帶帳篷,以減輕重量。
三、處理緊急情況
1.尋找水源 在沙漠中,炎熱、乾旱對探險者來說是第一大殺手,沙漠探險遇難者大都是缺水中暑所致。在沙漠中一旦迷失方向,在走出困境之前,一定要保證有足夠的、干凈的水喝,不然生存下來的希望很渺茫。在沙漠中,地表是沒有水的,大部分地區也很難挖出水來。但沙漠大都是盆地,裡面也有很多季節性河道。
在沙漠中如果發現了茂密的蘆葦,就意味著在地下一米多深的地方能挖出水來;如果看到芨芨草,在地下二米左右就能挖出水來;如果看到紅柳和駱駝刺,就意味著我們下挖6~8米就有地下水;如果發現胡楊林,則意味著地下8~10米的地方有地下水。1990年冬天,日本NHK廣播公司探險隊從克里雅河的大河沿鄉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時,就採用了這種方法解決了近百峰駱駝的飲水問題。他們走了28天,途中挖了一次水,挖了一個15米長、5米深的溝,將駱駝牽下去飲水,在沒有任何後援的情況下,成功穿越了三百多公里的沙漠,最終抵達沙漠北緣的塔里木河畔。
另外,在沙漠中如果發現了潮濕的沙土或苦水,也可以挖一個坑,用透明塑料布將坑罩住,這樣就做成了一個簡易的太陽蒸餾器。在坑裡的空氣和土壤迅速升溫,產生蒸汽。當水蒸汽達到飽和時,會在塑料布內面凝結成水滴,滴入下面的容器,使我們得到寶貴的水。用這種方法每天可以取1升多的蒸餾淡水。值得一提的是,在沙漠中多數地下水含鹽鹼很高,人不能直接飲用(駱駝可以飲用),必須用蒸餾等方法處理。
2.躲避沙暴 風沙的運動有其固有的運動規律,萬一在沙漠中遇見沙暴,首先要憑目力的觀察選擇逃避的方向,只要避過風的正面,大都能化險為夷。同時,千萬不要到沙丘的背風坡躲避,否則有被沙暴埋葬的危險。正確的做法是把駱駝牽到迎風坡,然後躲在駱駝的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