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駕旅行 » 去古代旅遊

去古代旅遊

發布時間: 2020-12-04 19:24:52

A. 古時候一個總是獨自去旅遊叫什麼

記得在正統的文書內是叫游歷或游學,武俠小說就叫行走江湖。希望幫上忙。

B. 去旅遊翻譯成古代文言文

去旅遊
往游

C. 中國的景點是什麼時候開始收費的古代人們出去遊玩去名勝古跡也得買門票才能參觀嗎

1.宋朝初年魏仁溥在他的私宅(洛陽邙山戴坡村)花園內培養出了一顆奇碩的紫色牡丹,人人爭相傳告,因前往觀花的人太多了,魏家規定,看一次收「五個錢」。

2.歐洲最早舉辦憑票入場的音樂會的,據考是英國的約翰·班納士特。時為1672年。 此人是個小提琴手。音樂會的場子只不過是一個大房間,裡面擺上一圈椅子和小桌子,倒象家啤酒店。票價是一先令。每晚六時開始,一連搞了六年之久。《樂迷閑話》三聯書店1987年板

3.成書於清康熙23年(1684年)的《虞初新志》一書中孫嘉全所著《南遊記》記載:「途中慾望東岳……欲上,士人曰:不可,山頂有娘娘廟,領官票,而後得入,票銀二錢,曰:口稅」。

4.約1700年,維也納的皇家藝術陳列館允許一般公眾交費參觀。(但並未記載有無門票應用)《民間收藏指南》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1年版

5.清代官僚地主的園林對外開放,供遊人游覽的風氣興盛,道光二年(1830年),顧鐵卿撰《清嘉錄》三月游春玩景條:「春暖,園林百花競放,閽人索掃花錢少許,縱人流覽,士女雜邏,羅綺如雲,園中畜養珍禽異卉,狀點一新。」

6.清同治三年(1864年)袁學瀾《蘇台攬勝詞》春日游吳中諸家園林詩並序:「豪門右族,爭飾池館相娛樂,或因或創,窮汰極侈,春時開園,縱人游賞……恆彌月不止焉。」

7.清光緒31年(1905年),中國人自建了第一座博物館——南通博物苑,並正式使用門票。當時稱為「博物苑觀覽證」鐵皮製成,分特證牌(黃底黑字)和公證牌(白底黑字)二種。牌的正面豎寫「博物苑觀覽證」字樣,背面有「國文專修科」字樣,現存放於南通博物苑內。——《中國博物館指南·地誌博物館》

8.1909年8月,上海法租界公共局建造的顧家宅花園,由於不對華人開放,引起了上海人民的不斷抗議和斗爭,迫使法租界公董局於1928年6月18日宣布顧家宅花園對華人開放,實行門票制,每人年券一元,零券(即每人每次)一角……《漫話門票》

9.1924年,北京頤和園正式辟為公園。開始售票,進大門收大洋一元二角,排雲殿每張五角,諧趣園每張二角,南湖每張一角,石舫每張一角,全部游完需大洋二元五角。——《遜清皇室軼事》

10.1928年7月1日起,上海外灘、虹口、兆豐三公園對華人開放,同時開始售票制度;年券售價一元,零券每次銅元10枚。——《收藏辭典》知識出版社1992年版

D. 古代詩人都喜歡遊山玩水,那麼他們是怎麼去旅遊的

古代詩人都喜歡遊山玩水,他們租用車子去旅遊。

古代詩人都喜歡遊山玩水,為了學習也為了找靈感。

普通人在古代出遊的並不多,畢竟去一個地方就要馬上乘很久。除非是居住地方的搬遷或者商人,還有詩人。詩人的旅遊路徑是可以堪比馬蜂窩的,也可以密密麻麻讓你感嘆。像杜甫因為仕途受到影響,到處顛沛流離,幾乎是繞著當時的土地一圈。蘇軾是走被貶哪就找吃的模式,路徑走出一個小問號。

這些詩人出遊之前,必定要先翻一下問卜書籍,挑個好時間才出發。從唐代起,已有相關的旅遊書和旅遊圖,不僅介紹名勝古跡,也會寫可住的民宿和注意事項等等。

也會有很多詩人參看沈括的《雁盪山》、蘇軾的《前(後)赤壁賦》、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等,會更加激起遊山玩水的心。遊玩的路上有時還沒有廁所,因此還會帶著夜壺馬桶之類的生活用品。雖然詩人描寫得很美,實際路上碰到的問題要比我們開車旅行要麻煩得多,但他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

E.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怎麼去旅行的

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對過去的人而言就是天方夜譚了。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漫長路途、交通不便、天氣惡劣、路遇劫匪、露宿山中??問題好像層出不窮。他們的旅行,與我們現代人到底有多不一樣?

出行前卜一卦,擇吉日吉時

從殷代,直到晉代,占卜是人們出行前不可或缺的步驟。明代,專門為出行准備的問卜書籍開始大行其道,只需出行前翻閱查詢即可。

交通

其實古人一般選擇走水路,就算繞遠道也在所不惜。為什麼呢?在古代路途並不像現在這么的都是公路、鐵路,而是坑坑窪窪的路,坐車顛簸、翻山越嶺危險,而水路要愜意多了。到了隋唐時代,大運河開通連接南北,明代時,租船服務也普遍起來。不過水路也因為天氣、水流方向的變化,會影響出行,這時上陸地即可。說到車,也有很多種,以速度取勝的「包趕程」,多為耐力持久的騾車,即便是千里長途,戴星而行,數日可達。以穩著稱的「太平車」,重大粗陋,以牛牽挽,每天行程不超過30里。車身懸掛鐵鈴,行進時發出聲響,數里之外可聞,宛如喇叭,好讓對面來的車輛有預先避讓的准備。我們最常見的「馬或馬車」,都是有一定身份和經濟實力人群的選擇。古代的賓館沒有衛生間都是自己帶尿壺、馬桶。想想都感覺他們真的好累,出行一次也不容易。

真正旅行的要數徐霞客了,因為《徐霞客游記》不僅是一部著作,也是對當時的地理人文等自然科學的研究。徐霞客走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游歷了名山大川,是當今真正意義上的驢友。也有一位驢友就是李白,在他的詩作中我們也能夠看到李白所到之處一般都會作詩來紀念一下。

李白出生的時代是中國盛唐,那是歷史上經濟社會文化高度繁榮的時期。而李白出生在一個家境殷實的家庭,是一個實打實的「富二代」,這為他無憂無慮地旅行和寫詩提供了有利條件,「詩與遠方」是李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兩大因素。

可以說,李白首先是一個優秀的旅行家,其次才是一個偉大的詩人。李白一生熱愛旅行,每到一處,都會流連忘返很久。古時候的旅遊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和我們現代的旅遊不同。也許是因為交通不像現代這么方便,心態也不像現代人這樣浮躁。古代人每到一處,都要花去很多的人力物力。等真正到達目的地後,當然要好好欣賞一番得來不易的美景咯。

現代人常說: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說走就走,現在你想去哪,哪怕是臨時起意,旅遊網站都能幫你分分鍾搞定。所以旅行在現代人眼裡也就不再像古代人那樣神聖了,不再會像古人那樣每到一處都了解得徹徹底底。也許你要說,我只是來旅遊,並沒有足夠的時間住下來,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況且這只是一次旅遊,現在交通那麼發達,大不了我多去幾次,不就行了?

讀完古人的經歷,再反觀現代旅行,難免顯示有些心浮氣躁。

F. 我們經常聽到」驢友「,在古代有沒有驢友一起去旅行

在經濟發達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節假日或者閑暇時間去旅行,去參觀一些古跡名勝,除了參加旅行團,更多人喜歡結伴出遊,或者駕車,或者騎行和徒步,而這些人就被稱作是驢友,也就是喜歡自助旅行的背包客們。
那麼話說回來,古代有沒有驢友一起去旅行呢,答案是有的,而且還不少。但古代的驢友們,可不是單單地去遊山玩水去了,他們有的去考察,有的去學習,也有的去與其他國家交流傳播文化。




還有一類驢友,他們帶著國家的希望外出交流,與其他國家文化互通,宗教互通,經濟互通,比較著名的有鑒真東渡日本,玄奘西行,以及鄭和下西洋等。綜上所述,我們古代出現的驢友很是不少呢。

G. 應該從那幾個角度去欣賞古代旅遊詩

賞析古代的詩歌作品,是我們古代文學學習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我們進一步進行研究的一個基礎,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對古典詩歌進行分析呢?
首先要讀懂詩歌作品,這要求我們對一首詩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要有正確的理解.如果連詩的本意都沒有弄懂,那麼我們又如何去對一首詩進行分析和鑒賞呢?吳小如先生在講到詩歌的鑒賞時,曾經提出「通訓詁」、「明典故」,這是讀懂一首詩的基礎.對於我們來說,古典詩歌或多或少的存在著語言障礙,對有些詩歌,我們必須依靠前人的注釋才能夠讀懂.而且古典詩歌中經常會運用典故,正確地理解典故的含義,對於讀懂詩歌也是非常重要的.古人雲「詩無達詁」,對一首詩的理解自然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畢竟還是有一個相對客觀的標準的,那就是要合乎情理,至少自己感覺這樣理解是合乎情理的,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的分析才可能有說服力.
在讀懂詩歌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詩歌進行分析:一是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及寫作情況,要深入分析詩歌作品,必須先了解作者.孟子曾經提出「知人論世」的文學批評方法,所謂的「知人論世」也就是要深入了解詩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狀況以及詩人所處時代的狀況,這對我們正確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幫助.比如,我們了解了中唐的政治形勢和柳宗元的遭遇之後,也就更能理解《漁翁》中那種迴避塵世、寄情山水的處世態度了.二是對作品自身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進行分析,對較短的作品,如律詩、絕句等可以逐句分析,對較長的作品可以作問題分析或段落分析.這是作品分析的主體.我們所分析的作品必然具有賞析的價值,我們在閱讀一首詩歌的時候,也多多少少會有一些自己的體會感悟,我們寫分析文章就是為了把作品的價值展現出來,把自己的體會感悟表達出來,作品的分析同時也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因此要注意辭采,要盡可能做到語言的優美凝練.三是可以結合與作品有可比性的其他作品進行比較分析,在比較中我們可以更好地把握詩歌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例如杜甫的《登岳陽樓》和孟浩然的《臨洞庭》都是描寫洞庭湖的佳作,但是我們通過對比就會發現《登岳陽樓》向我們展示了「詩聖」杜甫對國家命運的關注憂慮和對民生疾苦的關懷悲憫,而《臨洞庭》卻只囿於對個人遭際的自傷自憐,相比之下,兩位詩人的胸襟品格、思想境界高下立判.四是了解作品的地位及影響,這也是我們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一個途徑,如我們了解了《橘頌》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完整意義上的詠物詩,也就能更好地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是《橘頌》的獨創,而這一手法對後代的詠物詩詞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響.
在分析作品的時候,如果我們做到這幾個方面,那麼我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H. 未來穿越到古代的短篇小說:女主是未來世界的市長的女兒,去古代旅遊時,不小心掉落到另一個朝代

俏寶貝v.s酷王爺-紀瑩
我剛看完

I. 想去旅遊,去看看古代的陵墓群,請大家推薦下地方。

北京明十來三陵 特別推薦明十三源陵是明朝遷都北京以後的十三個皇帝的陵墓群。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縣境內的燕山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它,景緻優美,規模宏偉,氣勢壯觀,風格古樸,典雅肅穆,以「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而舉世聞名,馳名中外。這十三處明代皇帝陵墓葬有:成祖(長陵)、仁宗(獻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憲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光宗(慶陵)、熹宗(德陵)、毅宗(思宗)、崇禎(思陵)。參考資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c7bdb010087na.html

J. 本人想旅遊,想去中國古代建築多一些的地方,誰能推薦個地方

蘇州園林是指中國蘇州城內的園林建築,以私家園林為主,起始於春秋時期的吳國建都姑蘇時(公元前514年),形成於五代,成熟於宋代,興旺於明代,鼎盛於清代。到清末蘇州已有各色園林一百七十多處,現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處,對外開放的園林有十九處。佔地面積不大,但以意境見長,以獨具匠心的藝術手法在有限的空間內點綴安排,移步換景,變化無窮。1997年,蘇州古典園林作為中國園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蘇州園林一日游)早上6:40杭州旅遊集散(黃龍)中心出發,經浙江展覽館散客拼團後乘旅遊班車至蘇州,跟隨當地導游游覽獅子林30元、盤門景區48元,中餐後游覽藕園35元、姑蘇水上游45元、寒山寺20元、虎丘(自理)60元,觀看江南絲竹表演、紫砂陶藝製作,結束愉快蘇州之旅,晚上乘車返回杭州。
編輯本段蘇州園林旅遊小貼士
1、兒童1.2米以下免票,1.2米以上成人票(蘇州景區沒有兒童票)、70周歲以上老年人、軍官證(門 蘇州園林門票
票半價)。 2、若此行程受交通、氣候、當地接待量等原因影響,我社將調整游覽行程,但不減少景點。屆時敬請各位遊客諒解。 3、出門在外,安全第一!請保管好自己的隨身物品,不參加行程之外的危險活動,照顧好老人和小孩。 4、可改變景點的游覽順序,根據人數配車,因不可抗力因素產生的費用遊客自理。 5、若遊客自動放棄行程,恕不退款,若有減免和優惠按照旅行社折扣價(非門市價)當地現退客人。
造園手法
花窗借景
游蘇州園林,最大的看點便是借景與對景在中式園林設計中的應用。中國園林講究「步移景異」,對景物的安排和觀賞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設計,這是區別與西方園林的最主要特徵。中國園林試圖在有限的內部空間里完美地再現外部世界的空間和結構。園內庭台樓榭,游廊小徑蜿蜒其間,內外空間相互滲透,得以流暢、流通、流動。透過格子窗,廣闊的自然風光被濃縮成微型景觀。題詞銘記無處不在,為園林平添了濃郁的人文氣息。涓涓清流腳下而過,倒映出園中的景物,虛實交錯,把觀賞者從可觸摸的真實世界帶入無限的夢幻空間。就技法來說,借景或把園外的美景,通過精心選擇和剪裁,收納到園林中來,這稱為遠借;或用一處景緻映襯另一處景緻,這稱為互借,等等。這樣不僅使得面積有限的蘇州園林能夠提供更豐富的景觀,更深遠的層次,而且還極大地擴展了欣賞者的空間感受。在拙政園「倚虹亭」中能看到園外的北寺塔;滄浪亭的花窗中,能欣賞到屋外的竹林,這都是常用的借景手法。可在葉聖陶先生的<拙政諸園寄深眷——談蘇州園林>(8上語文教科書21課)一文中,領略園林的魅力。
藝術思想
中國的造園藝術與中國的文學和繪畫藝術具有深遠的歷史淵源,特別受到唐宋文人寫意山水畫的影響,是文人寫意山水模擬的典範。中國園林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在內的兩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帶,後者則以蘇州為代表。由於政治、經濟、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條件的差異,兩者在規模、布局、體量、風格、色彩等方面有明顯差別,皇家園林以宏大、嚴整、堂皇、濃麗稱勝,而蘇州園林則以小巧、自由、精緻、淡雅、寫意見長。由於後者更注意文化和藝術的和諧統一,因而發展到晚期的皇家園林,在意境、創作思想、建築技巧、人文內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園的「寫意」手法。
居住條件與生活環境
蘇州古典園林宅園合一,可賞,可游,可居,這種建築形態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風光的城市中,人類依戀自然,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環境的一種創造。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這四座古典園林,建築類型齊全,保存完整,系統而全面地展示了蘇州古典園林建築的布局、結構、造型、風格、色彩以及裝修、傢具、陳設等各個方面內容,是明清時期(14--20世紀初)江南民間建築的代表作品,反映了這一時期中國江南地區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響到整個江南城市的建築格調,帶動民間建築的設計、構思、布局、審美以及施工技術向其靠攏,體現了當時城市建設科學技術水平和藝術成就。是偉大的歷史建築物!
社會文化內涵
蘇州古典園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僅是歷史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表現在園林廳堂的命名、匾額、楹取、書條石、雕刻、裝飾,以及花木寓意、疊石寄情等,不僅是點綴園林的精美藝術品,同時儲存了大量的歷史、文化、思想和科學信息、物質內容和精神內容都極其深廣。其中有反映和傳播儒、釋、道等各家哲學觀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揚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還有藉助古典詩詞文學,對園景進行點綴、生發、渲染,使人於棲息游賞中,化景物為情思,產生意境美,獲得精神滿足的。而園中匯集保存完好的中國歷代書法名家手跡,又是珍貴的藝術品,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另外,蘇州古典園林作為宅園合一的第宅園林,其建築規制又反映了中國古代江南民間起居休親的生活方式和禮儀習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國江南民俗的實物資料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