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駕旅行 » 川藏旅行文

川藏旅行文

發布時間: 2020-12-04 01:11:18

❶ 寶雞一日游景點都有哪些值得推薦

寶雞是陝西省的一個地級市,古稱陳倉、雍城,譽稱「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是關中平原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關中——天水經濟區副中心城市。寶雞有很多旅遊景點,如果第一次去的話,建議去以下幾個旅遊景點:

第四個旅遊景點是法門寺。法門寺是全國聞名的一個寺廟,該寺廟始建於東漢年間,到了唐代,成為了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成為了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據歷史記載,當年印度的阿育王為使佛教發揚光大,將佛祖舍利分送給各地,凡得舍利處都要建造佛塔供奉,法門寺就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座。

總而言之,以上幾個旅遊景點就是寶雞非常著名的景點。

❷ 川藏線的古道文化

茶葉產自祖國內地,輸入藏區的最初時間,據史料記載興於唐代。從唐代開始,藏族飲茶漸成習俗,並成為飲食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藏族的茶文化中,除了飲食習俗的文化內涵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漢藏貿易文化。
漢藏「茶馬互市」文化在唐代初興時,被稱之為「茶馬互市」,即指以漢區的茶葉與藏區的馬進行互換的以物易物的經貿往來。其時的互市之所,主要設在西北地區,在互市過程中還未形成一種專門制度。及至宋代神宗時期,採納王韶建議,榷禁川茶,用於博馬,實行官營。為確保茶馬貿易的正常發展,宋廷制定了一系列的具體辦法和措施。例如在管理上設置專門機構買茶司、買馬司、茶馬司、鹽茶司、都大茶馬司等;採取招馬、降低茶價和提高馬價等優惠政策;在制度上實行官運茶葉專賣的榷茶制。至使四川的茶馬互市在宋代得以興盛。其互市地點,主要有黎、雅、嘉、威、茂、文、益、瀘、敘、夔和南平、長寧、永康等地,中心為黎州(今漢源)和雅州(今雅安)。元代,中央政府對漢藏茶馬互市管理鬆弛,前期由政府統購茶葉銷往藏羌地區,後政府停止經營,漢藏之間,聽其民間自由互市。
但在交通方面,元中央王朝卻十分重視川藏茶馬古道的通暢。為通達邊情,宣布號令,加強對藏區的治理,開辟從內地到西藏的交通線路,至使川藏茶馬古道成為正驛,並設置驛站。凡持有璽書驛卷及藏區土司文牒的僧侶官員,便可在藏區和內地之間乘驛往來。元代,川藏茶馬古道共設19處驛站。到了明代,對驛站進行繼續維護和擴建。及至清代,區內驛站增擴至87處。瀘定、康定成為川藏交通之咽喉。及至明代,初行「金牌信符」制度,後改「引岸」制度。除此而外,明中央王朝還對藏族僧俗首領施行了朝貢制度,這種制度又被稱為「貢馬賜茶」制度。這種制度不僅出於明朝政治統治的需要,同時也是其時漢藏茶馬貿易的一個必要補充。清朝開國,「踵前朝故事」。及至乾隆時期,「茶馬互市」制度宣告退出歷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與茶馬互市有相同意義,但貿易范圍更加廣泛、基本形式有較大變化的「邊茶貿易」制度。邊茶貿易制度的核心是改官營為商營;以「引岸」制度代替「榷茶」制;內地仍以茶葉為主要交易商品,此外,其他與藏族人民相關的生產、生活資料進入市場的比例大幅增加,而藏區輸出的交換商品已不再僅限於馬,主要是當地生產的皮革、葯材、黃金等土特產品。邊茶貿易制度一直實行到建國初期。
自宋朝以來,甘孜州就是從四川至康區、西藏的川藏茶馬古道的交通樞紐和要沖地帶。明初,從川西到康藏的川康茶馬古道主要有兩條,一條從邛崍至名山、雅安、滎經、漢源、瀘定、康定(藏語名打折多),然後出關經道孚、爐霍、甘孜、德格,渡金沙江進入西藏。從邛崍至康定段俗稱「大路」,由此道進入康定的茶稱「大路茶」。明際,黎、雅、碉門(今天全)成為川西茶馬互市的最大市場,史書中有「秦巴之茶,自碉門、黎、雅,抵朵甘、烏斯藏,五千餘里皆用之」的記載。明洪武年間,又開通了一條從碉門經瀘定嵐安、烹壩的茶馬貿易通道,於岩州設市,置岩州衛,保護市易。川西茶馬互市的市場從黎州西移至岩州(今瀘定縣嵐安鄉)。該道在歷史上俗稱為「小路」,沿此道運往打箭爐的茶稱「小路茶」。明末,岩州市廢,打箭爐市興。人清後,打箭爐成為藏區盛極一時的漢藏貿易中心。同時也成為漢藏文化交流的中心,歷代中央王朝治藏的重鎮。
漢、藏之間以茶葉為中心的貿易在歷史上所產生的作用是極其重大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隨著藏族地區對內地茶葉的需求量不斷擴大,刺激了內地茶業興盛、產量增加;服務於茶葉貿易的機構、人員以及運輸力量等逐漸加大,服從於茶葉加工的其它行業得到發展;「茶馬貿易是從事畜牧業各兄弟民族經濟生活的重要支柱,馬有銷路,就刺激了畜牧業的發展。茶有來源,保證了肉食乳飲民族的健康。更重要的是茶馬貿易帶動了漢藏各族各類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物資交流,使各民族各地區之間,在經濟上形成互通有無、互為依賴、互為支援的不可分割的整體。在清代因內地名馬甚多,馬匹銷路不廣,停止了茶馬貿易後,漢藏民間的商業貿易卻更為發展和繁榮,大批茶葉和內地出產的生產、生活資料,如衣服、綢緞、布匹、酒肉、鐵器、瓷器等商品都源源不斷地運往藏區,藏區的土特產品,特別是葯材和黃金等,大批銷往內地,雙方交換的數額遠遠超過歷史上茶馬貿易的規模和水平,從而使藏漢民族經濟更牢固地結成不可分割的整體。」
帶動藏區發展
明代以前,茶馬貿易的互市市場均不在藏區,各地藏族到互市市場進行交換,需經長途跋涉,加之藏族長期生活在氣候高寒的青藏高原,難於適應內地的盛夏酷暑,互市時節受自然條件的影響較大。明代以來,隨著貿易的增加,互市市場開始向藏區縱深發展。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在碉門設茶馬司。洪武二十年 (1387年),在岩州(今瀘定嵐安)設互市市場,天全六番招討司八鄉之民「番蠲其徭役,專令蒸造烏茶,運至岩州,置倉收貯,以易番馬」。
清代以來,藏區高原市鎮的發展規模和范圍都有擴大。「雍正七年(1729年),置打箭爐廳,『為番夷匯總,因山為城,市井輻輳』,商務繁盛,為邊茶轉輸西藏、青海各蒙藏地區『出口總路,是以四方茶商俱聚於此』。藏漢間交易通過『鍋庄』為煤介。雍正至乾隆年間,打箭爐由十三家鍋庄發展到四十八家……鍋庄由待貢向行棧職能的轉化,表明雍乾時期打箭爐商務已達到了相當規模。」匯集於打箭爐的藏商集團,除了今甘孜州內的土司商、寺廟商,還有今西藏、青海、雲南和四川木里的藏商集團;匯集於打箭爐的漢、邛、蒲幫,雅州幫等。據乾隆年間統計,四川的邛崍、名山、雅安、滎經、天全等縣銷往打箭爐的邊茶總引額數達十萬零三百四道,計約一千萬斤以上。民國時期,每年引票銷售量均在十萬張左右,其中最低額年份亦在六萬九千多張。
在甘孜州境內,除打箭爐外,瀘定也是歷史上漢藏貿易的一個重鎮,它包括今瀘定嵐安、化林坪和瀘橋鎮。化林坪雖來曾設互市之所,但為「自磨西面渡沈村,逾飛越嶺至黎州」之「茶馬互市」要道上的重鎮。故清初「設汛於此。康熙二年,改汛為營,設守備一員,標兵一營。三十四年添設參將。四十三年改營為協」。據任乃強先生《瀘定導游》載,化林城原建時,有六街大道及城垣,環城築有營房,城內有商肆、都司署、關帝廟、城隍廟、安撫使署、千總署、土地祠、川主宮、金花廟、青山排闥坊、果親王詩碑等建築。果親王於雍正十三年(1735)從泰寧返京時過此曾提詩曰:「泰寧城到化林坪,峻嶺臨江鳥道行。天限華羌開此地,塞垣宜建最高坪」。瀘城鎮的開發與繁榮則無不與漢藏貿易與瀘定橋之建造有關,任乃強先生《瀘定導游》記述:「瀘定縣治,舊稱瀘定橋,亦曰橋上。海拔一千四百公尺。明以前為「西番」村落,番名「阿龍」,屬雜道長官司管轄。清初,從音譯曰:「安樂壩」。今之安樂壩,其時與此河原相連。又其時川康間之交通分為兩道,北自雅州經碉門(天全)嚴州(嵐州)瓦斯溝人打箭爐。有時亦自岩州渡烹壩,由大岡人瀘,曰雅州路。南自漢源逾飛越嶺經化林坪、沈村、咱威、磨西面、雅加埂,為黎州路。中間唯自瓦角渡紫牛,為自南路斜合北路之小道。沈村、紫牛、烹壩三渡,稱為瀘河三要津,此外皆非沖要,安樂壩僻在一隅,無人注意。故西爐之役,全境騷動,獨安樂壩無聞。爐亂定後,選地建橋,以通川藏。以其地名吉祥,水勢平穩,遂勘安橋基於此。康熙四十五年橋成撥化林營兵戍守,設把總一員。橋頭始有漢戶,經營小貿。雍正六年,天全黎州皆改土歸流,雅州升府,始設巡檢於此,管理橋工水利、茶榷,及沈村、烹壩兩驛站。始漸有商店成市街。其後屢因修葺鐵橋,運礦開冶,且為西爐商賈,往來要站。漢人漸增,經商之外從事墾植。乾隆末葉,西陲多故,打箭爐市漸興旺,爐之間貨運日盛,橋之西端,腳店蔚起。嘉慶中,內地擾亂,川邊礦業勃發,漢人赴邊者多,瀘定始有數十市戶,亦皆農商兼營。其後天主教傳人西康,教人引水灌溉,墾辟稻田,瀘定地力大啟,人口日增,化林與橋上,皆屬漢人勢力集中之地,百業漸興」。
促進漢、藏文化交流
在歷史上,川藏茶馬古道既是一條經濟路和政治路,也是一條文化交流之路。在這條古道上,藏族土司頭人,高僧大德,漢族、滿族、蒙古官兵,漢、,藏商賈,漢藏苦力背夫、馱腳常年往來其間。康定、瀘定作為漢、藏民旅交匯的地帶,隨著漢、藏貿易的發展,帶來不同民族間的文化交流。特別是在康定這一漢藏貿易的中心地,多元文化並存的現象十分突出。風靡海內外的歌曲——《康定情歌》就是多元文化交融並存的結果:這首歌的雛形來自康定三道橋民間,屬於流行於康定的許多民歌中的一首歌曲。在這首歌曲中,人們既能感受到藏族民歌的韻味,又能體察到漢族民歌的影子。集中地體現了多元文化交融升華的產物。入清以來,人藏和來康的文人雅士、官吏逐漸增多,來到康區,因事因景而感發抒懷之詩詞、文章、著作漸增,並流行於世。例如姚瑩的《康輔紀行》、查騫的《邊藏風土記》、陳渠珍的《芄野塵夢》等著作。又如岳鍾琪的《瀘定橋詩》,劉贊廷的《懶兵詩》,康定頭道水「小天都」瀑布的摩崖石刻及孫士毅惠齡、和寧等人的《詠小天都瀑布》詩等膾炙人口。此外,康定地名和瀘定橋來歷的傳說中,既有漢族的傳說故事,也有藏族的傳說故事。時至今日,兩種傳說依然在民間流傳,而無厚此薄彼之非議。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幹、吳作人也曾到康定采風作畫;著名民族學家,歷史地理學家任乃強先生在康區多年,為後世留下了不少著作;川劇表演藝術家陳書舫、舞蹈家戴愛蓮等地曾在康定進行過藝術表演……這種文化現象不僅成為康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光點越發明亮。一首《康定情歌》和一座「瀘定橋』』使康定和瀘定兩座城市成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歷史名城,成為甘孜州人文旅遊資源最閃亮的品牌。川藏茶馬古道文化在四川從川古的邛崍一至延伸到金沙江畔,其中康定、瀘定成為茶馬古道文化的核心區,漢、藏文化的交匯點。

❸ 川藏線上的女性文化之江叫什麼

答案是B:雅礱江,這是因為走婚 一妻多夫 神秘的川藏部落

雲南著名的走婚部落瀘沽湖不再孤單――走婚、一妻多夫,「大香格里拉」雅礱江流域的一些藏族村寨將女性文化時期的婚俗頑強保留下來。

前不久,一支由《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組織的科考隊深入這里,試圖揭開兩種婚姻制度的神秘面紗……

走婚文化的兩個「孤島」

這是距離雲南瀘沽湖數百公里的四川鮮水河大峽谷,18歲的年輕扎壩人(藏族的一個支系)白瑪澤仁非常坦率,「我15歲時就開始走婚了,那是我收購松茸時認識的一個姑娘。」如今,他的「嘎依」(女朋友)住在距離峽谷4000多米的高山上,去那個寨子一趟相當於一次登山比賽。

鮮水河谷中生活著幾千紮壩人,他們分布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和雅江縣交界處的幾個山鄉里。一個村子的人不多,年輕人必須翻山越嶺去別的村寨走婚。

在62歲的卓瑪拉姆家,她的4個孩子有兩個父親,其中大女兒一個父親,另一個父親屬於其餘3個。他們當然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因為他們不時來探望自己的孩子;沒有人對此感到不適;女孩們已經習慣「不斷選擇」,她們的情人在夜晚悄悄來了,黎明時悄悄離開,如果她不再喜歡這個男孩,可以隨時更換。

「走婚最大的好處是住在母親家,不分家,大家一起干,有種地的,有搞運輸的,有上山撿蟲草的。在我們這個大峽谷里,只有大家庭,才能富起來。」白瑪澤仁說。

許多遊客曾經帶著空前的「性幻想」來到瀘沽湖試圖走婚,但大多以失敗告終,因為摩梭人拒絕外來「入侵者」。

鮮水河、瀘沽湖位於雅礱江上下游。江河孕育文化,藏學家任新建說,《唐書》里記載的東女國范圍就在今天川、滇、藏交匯的雅礱江和大渡河的支流大、小金川一帶。走婚制度是女性文化的標志,雅礱江流域當年很可能被這樣的婚姻制度所主宰。但綿延的走婚文化帶最終與東西向的漢藏大通道――川藏線相遇了,大通道的非走婚文化淹沒了走婚文化,只剩下兩個孤島:鮮水河、瀘沽湖。

著名藏族學者鄧廷良認為,走婚其實很純潔,因為它剔除了現代婚姻中的「原罪」:物質和利益;科考隊的發現也具有說服力:無論是走婚的鮮水河還是瀘沽湖,有著各種血緣關系的大家庭都很穩定;北京大學著名人類學者蔡華說,沒有姻親的單系(母系)家庭確保了支系的代代繁衍。

但是現在的鮮水河正面臨考驗:這里正准備修一座大型電站,它高出河谷的大壩蓄水很可能將淹沒整個河谷,淹沒走婚文化。白瑪澤仁和他的鄉親們對此一無所知。「將來?誰知道呢?我們現在生活得不錯。」他說。

一妻多夫,節約資源的最好方式

站在鏡頭前面的格榮定珠一家稍稍有點不適,因為他們已經從外部世界中得知這樣的婚姻可能有點「異樣」:格榮定珠和兄弟永爭只瑪娶了同一個女人——取品。因此,兩兄弟在合影時故意拉開了一米左右的距離――一段令人深思的距離。

這就是滇藏沿線一些藏族村寨令人驚訝的婚姻現實:幾個兄弟娶一個女人。

當《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組織的「大香格里拉」科考隊深入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濃霧頂村,他們對一妻多夫的婚姻狀況感到意外,但是隨著調查的深入,謎團被逐漸揭開――土地缺少,人口膨脹,這或許是最適合橫斷山區峽谷生存的婚姻。

「我們家是祖傳幾個兄弟娶一個女人的。」格榮定珠說。家裡的分工非常明確:弟弟負責放牧,他負責農田,妻子負責管理家務和內政。一個穩定的大家庭才能富起來;他們有兩個孩子,兄弟倆從來沒有考慮過哪個孩子是誰的;離婚?他們從來沒有聽說過。

考察隊發現,一妻多夫的形成與地理條件有關,這里處於橫斷山脈區域,到處是高山峽谷;河谷氣溫高,適合耕作,山間或山頂是草場,只能放牧。這是中國最特殊的區域之一:半農半牧區,這決定了一個男人對農、牧不能兼顧,一妻多夫家庭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男人正好可以解決這個矛盾。

如果兄弟中間有人愛上了別的女人,大家就會把他「嫁」出去――這會遭到全村的恥笑,因為他在逃避扶持一個大家庭的責任。

考察隊沿滇藏線北上,在西藏昌都的左貢縣東壩鄉軍擁村發現了更多的一妻多夫的家庭。

48歲的白瑪朗措是4個兄弟的妻子,她已經是8個孩子的母親。她被問了一個讓她有點難為情的問題:兄弟4個,你最愛誰?她說:4個兄弟我都愛,愛一個不愛另一個不可能。那麼,兄弟4個誰最出色?她的回答像外交官一樣老練:他們一個比一個出色。

大峽谷的特殊地理造就了一妻多夫,這是節約資源也是創造財富的最好的方式。考察隊的專家還找出了文化因素――這一帶仍然處於川、滇、藏交界的「大香格里拉」女性文化帶,有強大的女性文化傳統,一妻多夫沒有隨著時間的逝去而消亡,它在一些特殊的橫斷山區頑強地延續下來。

「無論走婚還是一妻多夫,都是一種周而復始的內部循環和平衡。它們維系了一個大家庭,避免了建房、分地,而且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長。」考察隊領隊單之薔說,「盡管在中國內地嚴格實行一夫一妻制度,但橫斷山區部分藏族群眾世代相襲的走婚和一妻多夫的婚姻制度也得到應有尊重。當地政府沒有計劃要『拆散』這些家庭。」

❹ 求川藏秘錄TXT全文

連說出來的努力都是不值得的,

昨天類似的經歷

當作懸崖的導向

那是個鄉下,在魯德尼卡荒野邊,

為·求你叫這苦杯把我繞過。

❺ 去西藏旅遊要做什麼准備

去西藏旅遊要准備:

個人身份證、駕車的帶好駕駛證、生活日用品、常用葯品、食品、羽絨服、登山鞋。

一、去西藏的注意事項

1、進藏必備太陽鏡、太陽帽、防曬霜、護膚霜、潤唇膏、長袖上衣、毛衣。

2、西藏紫外線十分強烈必須戴帽子。

3、准備一些感冒葯品、胃腸類葯品和一些去熱止痛的葯品。

4、為了防止飲食不習慣可以帶上巧克力、牛肉乾、榨菜、餅干及個人愛好的食品和零食。

5、器材類准備手機、充電器、相機、三腳架、攝像機。

6、在進入西藏活動前,一定要進行嚴格的體格檢查。

7、西藏許多地區白天很溫暖,但早晚較冷,比起內地要多穿點,如果去海拔4500米以上地區,需要帶冬天穿的羽絨服。

(5)川藏旅行文擴展閱讀:

西藏旅遊的注意事項:

1.拉薩紫外線輻射最強

受太陽高度角大小影響,拉薩夏季比冬季紫外線輻射強,但7至8月陰雨天氣要比6月多,因此拉薩6月份紫外線輻射最強,五級以上日數約佔60%至70%。

這幾日,拉薩一直持續著晴空萬里的狀況,拉薩市民紛紛埋怨「曬死了」,形形色色的遮陽傘成為拉薩街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隨之而來的是防曬、曬傷等成為市民熱議的話題。

記者分別采訪了自治區疾控中心與拉薩市氣象台了解到,一般情況下,不做任何防護的情況下,一般人可抵抗日照15分鍾。此外,每日13時左右為紫外線輻射最強時段,一年中,夏季紫外線輻射較冬季強。

2.任何防護,一般人只能抵抗日照15分鍾

記者從西藏自治區疾控中心皮膚科了解到,紫外線根據波長可分為UVA、UVB和UVC,三種波段對人體皮膚的滲透程度是不同的。UVC經過臭氧層時基本被吸收,對人體影響不大,UVA和UVB對人體有影響,且夏天UVB含量最高。

「UVB的透射率到皮膚表層,UVA可深入到真皮層。」自治區疾控中心皮膚科主治醫生康萍告訴記者,UVB傷害皮膚後的症狀有紅腫、脫皮、疼痛、水泡,嚴重者可能會致癌,UVA會皮膚造成傷害後會出現皮膚「光老化」,皮膚會粗糙、長斑、有皺紋等。

康萍說,不加任何防護時,一般人正常肌膚一般可抵抗太陽照射15分鍾,但15分鍾後,不同膚質的人承受太陽照射的能力不同,對皮膚的損傷程度也不同,最好不要長期暴曬,或出行時做好防護。

3.曬霜 SPF指數和PA指數都重要

據西藏自治區疾控中心皮膚科主治醫生康萍介紹,紫外線輻射對人的危害有兩種,即紫外線中的UVA曬黑皮膚,和UVA曬傷皮膚。

「避免被紫外線傷害皮膚的措施有很多,比如,出門配備遮陽傘、遮陽帽、墨鏡等,塗抹防曬霜效果較好,但切記要選購物理性的,避免對皮膚造成危害。」康萍說,地面反射的紫外線也會傷害皮膚,因此撐傘並不能完全抵擋紫外線的輻射。

康萍說:「SPF指數只要是對UVB的抵抗力,防止曬傷,PA指數是對UVA的抵抗力,防止曬黑,一個SPF值可以讓皮膚抵抗15分鍾日曬,即SPF值為30的防曬霜可抵抗7小時30分鍾日曬,而PA越高越好,一般要選『++』,最好選『+++』。」

康萍提醒市民,日常生活中,盡量不要使用含光感物質的化妝品,如香料;飲食方面,需注意少量食用含光感物質的蔬菜,如萵筍、菠菜等。「攝入光感物質後,有光時會加重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康萍說。

❻ 川藏線上,窮游女生們如何身無分文行千里

在川藏線上,如果窮游女生們想要身無分文行千里的辦法應就是一路以身體付費,若能肯干也許這趟旅行還能掙錢。

❼ 稻城亞丁幾月份去最好

每年的復4月至5月和9月至10月是去制稻城亞丁的最佳時間。4月到5月,山花開遍,鬱郁蔥蔥的春景加上神山積雪,把山川,河流襯托的更加明朗。

秋天的稻城亞丁,不似冬天缺乏生機,也不像春天色調單一,更沒有夏季的天氣突變多雨,此時的稻城變成一個彩色的時節。

6月到8月是稻城的雨季,高原的天氣陰晴不定,很難看到雪山容貌。同樣,由於天氣的原因,很難看到亞丁的絕色之美。

11月至次年3月此時間段屬於冬季,路上有暗冰不安全,絕大多數酒店都會關門,而且冬天天氣較冷,容易高反,加上稻城停水斷電,很不方便。



(7)川藏旅行文擴展閱讀:

秋天的稻城亞丁,不似冬天缺乏生機,也不像春天色調單一,更沒有夏季的天氣突變多雨。此時的稻城變成一個彩色的時節,紅草地紅的深成,楊樹林黃的明亮,松柏則一如既往地綠色常駐。

另外還有紫色,橘色的植物點綴其間。再加上秋高氣爽,天高雲淡。更能凸顯山川的雄姿,與湖泊的柔美。

秋天的稻城亞丁適合攝影、拍照。此時去,看到的景色一定不會讓你後悔。隨手一拍,就能成為你的手機壁紙,再也不會是買家秀了。如果你對攝影比較喜歡,請帶好你的攝影機好好進行秋景的拍攝創作吧!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